对日本电影并没有特殊的偏好,但看到片名,有种莫名的熟悉,想起日本动漫改编电影的特有腔调,还是下了它。
果然是那种腔调,没有失望,但也没有惊喜。
最喜欢这类电影的几个经典画面:得知喜讯,抽风式的庆祝;请求帮助时,无辜的眼神、坚定的语调加非常日本的鞠躬;处理非现实情节时,蔑视观众智商并且无耻地把脑残进行到底,还大言不惭地把剧情推进下去,全然不顾观众吐血吐成喷泉;还有如此种种。
日本电影擅长描写活生生的情节,吃饭、睡觉、洗澡、学校、街头巷尾……对于他们而言,普通的生活、小小的城镇都充满了情感。
所以我看到的是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明里和凉太躲在暖炉里对着对方的脚丫子的谈话、明里看到凉太在雨中打着黑伞等着她的背影、凉太在澡堂外守着寒冷等明里……情愫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慢慢地由外而达到了内心。
有时候想想,这种剧本放在大陆铁定没人敢拍,脑残剧情加狗血桥段,足以把一个导演的艺术生涯断送。
但放到日本,不仅有人敢拍,拍出来还让人有种小清新的感觉,而且让人不把注意力都放在无脑穿越和幼齿的科幻场面上,女主角纯纯的爱恋和男主角痴痴的坚持,还是能让人动容的。
对于这种影片,观看时或许应该假装自己有一颗童心,以一种 KIDADULT的姿态去试着融入进去,那样才不至于让它如此难以下咽。
一直搞不清楚这种影片的具体受众,如此看来,应该就是那群隐藏在都市中的KIDADULT 吧。
不得不提的还有这部影片的卡司。
尤其是萌得让人想咬一口的仲里依纱和走了狗屎运的中尾明庆。
撇开她的其他作品,里依纱在这部影片中的扮相还算是成功,清纯中带有一点坚韧,嫩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符合我对这个角色的一切想象。
但中尾明庆,唉,一开始,我被他的丑吓到了,尼玛这也能出镜!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明庆的丑慢慢成了温柔。
或许导演看到了明庆的某种特质,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特质让明庆的出演非常成功,起码不会让人在关键时刻跳出戏,这一点已十分难得。
合上电脑,有份悸动还没有被抹去,这久足够了。
一个女人病得快不行了,这是她想到的不是她那可爱的女儿失去她后该怎么办,而是老情人怎么还不来见她,为此她甚至狠下心来把女儿派到三十年前去找那只老情人。
于是我们的天然呆萌少女仲里依纱穿越时空。
由于她是只天然呆所以把时间搞错了,一只电影宅把从天而降的她抱回了家。
怀旧了一个小时,老情人出现大曝内幕后要消除仲里依纱的记忆,少女才发现她萌上那只没什么性格的宅了,哭着喊着“我不要回到未来了!
”——你也不想想你是为了谁而来的?
一段镜头剪辑颇为不错的高潮之后少女还是回到了未来,重新担心起妈妈了。
……这样一对比,动画的优势就出来了:动画独有的夸张表现,换到电影里只会觉得别扭;动画可以做出非常丰富和充实的情节,电影大概是出于拍摄与剪辑难度无法表现那么多。
但电影也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真人的仲里依纱超级卡哇伊超级萌2个小时一直盯着她看就足够充实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回头还是把动画多看几遍吧!
一:74年深町一夫对女主说我当年从未来穿越来到72年认识你妈,那他穿越到72年也该是大叔才对,怎么可能变成一只少年?
二:女主准备回未来时去车站回家却遇到熟人 然后想起这年男主会遇到车祸那么我就奇怪了,她和男主道别完该是在实验室等着深町一夫帮她回未来,又怎么会去车站?
三:那个熟人是她未来认识的,而他怎么会认出74年压根还没出生的女主?
四:用药水来穿越时空这个点子实在NC药物只能改变人体,怎么可能改变外在空间和次元?
这个设定还不如动画版合理五:除了男主的衣服穿着的确土的很70年代风格,其他所有建筑啊教室啊场地啊风景啊课桌椅子啊还有女主和年轻时的妈妈喝饮料的咖啡屋等没有半点时代气息,制片和道具是在失职
我喜欢看见他举着伞傻傻的等她像小鸟一样飞来栖息在枝头;我喜欢看见她在他离开之际勇敢去追,大踏步迈向自己的幸福,在背后将他一把抱住;我喜欢看见他怔怔的转过头,抚摸蓬松了她的头顶,在她前额刻下轻轻一吻;我如此喜欢,以至哭到不能自已。
“等我回来 我们一起看菲林。
”如此残忍的誓言 让人心酸的等待突然谁也不再记得 谁在流年里爱过谁她拼命的跑 想拽住通往死神的他 可自己又被残酷的现实、所谓的规则拽住。
她不再管那一摔药水瓶的后果,说着不要回到未来的话,多傻,多爱,多冲动,又多让人心疼。
像那样不计后果的去爱吧,就像不知道结局一样,且痛且喜。
那一季,有樱花、有约定、有过被抹掉的记忆,也算,不负此生。
“ 我遇见谁 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 他在多远的未来我遇见你是最美的意外终有一天 我的谜底会揭开”
我是为了那句有名的“我在未来等你”而看的这部电影。
但不知是翻译缘故还是别的最终未能看到这一经典桥段。
也许这句话只是“在未来和你一起看樱花”的以讹传讹版本吧。
与其称它是悲剧或者喜剧,不如说它是部正剧。
因为最后每个人的结局或许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
我们一辈子会看过很多电影,听过很多歌,去过很多城市,走不同的路,穿不同的衣服,遇见不一样的人。
很多时候很多段感情,还没来得及萌芽便已消散,只能在心里留下或深或浅一声叹息。
然而正是因了这大大小小的遗憾,心里才会始终惦记着留那么点地方,记得牢牢不舍得放下。
得不到,才最挂念。
然而很多人受伤了常常选择的却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丢掉跟那人相关的一切,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你会忘了他。
可忘记一个人哪能那么容易,你能尽力做的不过是把心里好好收拾出来一个角落,把他悄悄藏在那里,不用刻意回忆,不用刻意隐藏,然后让自己沉醉在每天生活的热闹忙碌中,努力让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当看到某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当听到某一句曾在脑海中百转千回的话语时悄悄回忆起他,心里涌上哪怕一点点温暖,给自己一个微笑。
如果曾那么快乐过,何必要逼自己忘记那段快乐时光?
不论是哭是笑还是淡然心态,那都是你生命中不能重来的日子,他都是你一生中不能复制的唯一。
珍惜他,也是珍惜每一个时刻的自己。
一个朋友在安慰我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过早的被迫分离滤去了将来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从而转化成永久的想念。
”就算当年再相爱如明理的父母那般,最后也不过天各一方,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世的很。
而和子记忆最深,内心里最深切的渴望却是和年少时光的某一个人许下的一段承诺。
他不能陪伴她,但他却能竭尽所能给她一段承诺,并努力达成。
这样就够了。
假使两人在一起,又不知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会把对方改变成什么模样,会不会落个相看两厌,当初再深的感情到最后早被磨了个一干二净,空作笑谈。
我觉得最好的感情,就是两个人纵使有千差万别的喜好,纵使聚少离多,却依然能单纯地欣赏对方的美。
也许除了这个人,你心里还有一个秘密的角落,被你宝贝地珍藏着。
当提起他时,你会有一点点欣喜,会有一点点怅惘,还能有更多的释然和会心一笑。
这样就够了。
人生总归有些遗憾才不冷清。
如果在久远的岁月里曾经有一个人,如凉太这般曾给你孤独无依的生活一丝慰藉,让你体会到大千世界里素未平生的普通人能给予的信任和关爱,他有一张永远年轻的容颜和最干净的眉目,以及一颗赤诚之心,便已足够。
你要知道,能遇上这样一个人,实属幸运之极。
明理最后在樱花纷飞下的那个笑容美的惊人。
其实想想,最幸福的爱情不过是你不必对它念念不忘,而是能背靠着它,安然欣赏这世界的美。
樱花很美,然而抛却过往开怀大笑的明理,更醉人。
如果不是我很喜欢真琴、很喜欢动画版、很喜欢这个故事,我完全不愿写这样的东西。。。。
一定是是细田守+贞本义行再创作的动画版本太成功穿越时空的少女的小说的女主角是芳山和子,这部电影的女主是小说里女主的女儿,老爸也出现了有没有。
至于动画版里,那个魔女阿姨,就是小说版的女主角,真琴是她侄女。
(小说在80年代也改编成电影过)只可惜豆瓣上很多被动画版感动过,为time waits for no one流泪过的观众们,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完了这部电影。
然后一颗星两个星的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实在是为这部电影感到委屈。
先入为主的力量真是太恐怖了。。。
重新评判一下这部作品吧。。。
目前流行穿越剧,也许是因为时代到了过去未来与现在重叠的时候。
我们常常活在未来,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对父母期盼的交待••••••过去同样影响我们的现在,对做过事情的后悔,未完成的情结,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抗拒••••••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在现在,今天,此时此刻,都会留下影子,只要过好今天,就同时过好了过去和未来。
如果不能专注当下,那走神的半催眠状态,其实就是今天提醒你的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影子。
好像妈妈的熏衣草花香,好像女儿的看樱花以及看电影会流泪,好像我们遇到某个人莫名的信任和熟悉,好像走到某地突然出现的回忆••••••记忆可能被修正,而我们的快乐伤心,我们强烈的情感一直都在,存在于记忆行库里,阿卡沙密录的一切都可以被调动,当我们准备好的时候。
本来想看动画版的 结果下好一看居然是真人版。
看完感觉还不错。
男女主之间的爱情还是比较感人的。
渐渐的喜欢上 一些日常温馨的细节 对于要回未来的悲伤 眼睁睁的看着巴士的离开 无能为力挽救他。
被消除记忆反而对自己是一种解脱。
一个不知所云的小短电影 自己看的莫名其妙的潸然泪下。
最后的樱花树 一样的背影 笑容。
哎本以为会和老年的他一起赏花。
有一些长评写的挺好的。
妈妈爸爸和那位大叔的戏份就很狗血了 。
爸爸十几年不回家 因为女儿要放映机居然就出现了?
妻子生病也没有回来看望一下?
还有那个妻子到底是喜欢未来那个人还是她现在的老公?!
还特意研制药水要穿越到过去找那个人?!
然后费劲千辛万苦女儿终于传达了信息,中年帅男感动了一番之后回去见了她妈一面 然后又再一次把记忆抹除了?!
说我们未来见?
what 是要她死了投胎你们再见吗?
仲里依紗很有漫畫感,而且聲音也很好聽(NHK的紀錄片72小時有好幾集都是她配的畫外音),就衝這一點觀影過程都非常愉快(顏狗狂喜影片對70年代東京都市生活的還原挺有感覺的,除了車禍和尷尬的科幻是硬傷,男女主細膩的感情還是很感人的。
穿越時空,櫻花仍舊年年盛開,回憶和故人卻都不在了,只剩看完那部科幻影片後淡淡而又莫名的感動!
之後再補動畫版對比一下。
看了一个评论意思说这个电影败笔在男主角死的没有意义。
我感觉恰恰相反。
我不是文学人文化人,刚看完电影有点感觉就写了,大家回顾一下。
主角是一个印刷厂主的儿子,本应继承父亲的事业,但他酷爱拍电影,他的理想是未来成为著名导演,而且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激情。
男主角的死因是坐了那辆回老家的巴士。
为啥回老家,家中来了个电话说老爸工作太忙累的病倒了,他听完之后决定回家接班。
回家接班意味着放弃了电影的理想和信念,而且这个电话是真病还是装病骗他他回去接班没有证实。
拍这个电影的人意思说一个放弃了自己理想和信念,以及智商不高的人的未来必然是死路一条。
反例,她爸摄影师,没有常人这种儿女情长的羁绊,36年后成为日本名摄影。
还有一个让人不太注意的那个送货大叔,一个没有天赋异丙的普通男人,因为没去成滑雪所以没死,滑雪是什么?
娱乐快活自己。
电影想表达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凡人,是个日本男人你就得有理想和信念成为世界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或也别贪图娱乐享受快活。
70年代的日本产生了很多像那个她爸摄影师那样的有理想和坚定信念能把握时代潮流的成功男人,但也产生了很多副面影响,比如她那犹如守活寡的妈妈,以及有父但实质单亲的女儿。
80年代被美国金融核弹轰炸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人们又渴望着这种有理想和信念能把握时代潮流的男人带领日本重振雄风。
看影片中的对比,2010年的2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窗外看着美女打飞机。。。
这个应该是女主角现实中的朋友。
但不会对他有啥感觉的。
70年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同睡一间房而能坐怀不乱,要是2010年的早就把她上了。。
她爸要去美国,不是美国绿卡能保护他在国内做违法不道德的事,不是美国的食品安全,美国的生活,是去学习先进的摄影。
她妈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女人的伟大。
70年代的男青年一起激烈的讨论他们的事业艺术上的高追求,而不是讨论美女金钱享受。
都某种程度上表现对70年代男人的雄风的怀恋。
曾经美国人惊呼日本要把整个美国给买下。
但影片最后一小段,女主角把那个放映机借来和她的两个朋友一起观看那个老的8CM胶片时,另外一个女孩瞧不起的对那个男孩说:你会用这个机器吗?
那男孩很熟练的使用起来。
其实也暗指70年代那时整个世界的各个方面的水平都不是很高,起点并不难不高。
发展的空间也非常大。
现代的男孩到了那个时代不一定比那时的人差。
但总的基调还是认为现在人仍需要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现在及未来时代的潮流,从而带领日本重振大日本帝国的雄风。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2024北影节第一站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3.5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3.5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3.5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0421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