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密特

About Schmidt,心的方向,薯唛先生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凯西·贝茨,霍普·戴维斯,德蒙特·莫罗尼,朱恩·斯奎布,霍华德·海瑟曼,哈里·格罗内尔,兰·卡琉,菲尔·里夫斯,马特·温斯顿,詹姆斯·M.康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关于施密特》剧照

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7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8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9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0

《关于施密特》剧情介绍

关于施密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66岁的施密特先生(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亲爱的白人们平行世界之门夜之女王爱情故事又见牡丹亭好人好事初恋、稍显粗糙大海啸之鲨口逃生灵域失踪你的谎言也动听大约是爱厨房第三季租个男友过新年美国派(番外篇)6:兄弟会大地情深狼人杀·启源光棍儿正义之刃西比勒意难忘女特警之逆战无声婚礼青春辞典之毕业季教官与士兵塞布丽娜·卡彭特:无厘头圣诞骷髅森林龙骑士团帕坦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一季

《关于施密特》长篇影评

 1 ) 有一种老无所依

美国人不尊老,只爱幼。

施密特退休后,成了一个讨人嫌。

尽管他生活富足,却百无聊赖,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正在逐渐脱离这个社会的节奏,当一个人对这个社会不再有价值,他就不被关注,甚至被遗忘了。

生活真是无聊。

施密特开始讨厌每天睡在自己身边的那个老女人,想着自己怎么就和她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

后来,有一天,她脑溢血突然死掉了。

施密特感到了彻头彻尾的孤独。

他想起了自己外地的女儿,想去跟她一起生活,却遭到了直接的拒绝。

在收拾老伴儿的遗物时,发现了她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多年前曾有一段红杏之恋,于是一段友谊结束了,也彻底结束了对亡妻的怀念。。。

他驾着房车四处旅游,途遇一对房车夫妻,在对方好客的气氛下,他莫名其妙对女主人动了情,却闹得灰头土脸,抱头鼠窜。

人一老,生活怎么就这样不如意呢?

他把所有的遭遇都写给自己赞助的一名非洲儿童,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而已。

当在女儿那场自己并不赞同的婚礼上,讲了一大通情不由衷的话,后来又回到没人打扫的家中时,他发现那个非洲儿童的监护人、一位修女给他回了一封信。

这封信写得很客气,寥寥几字,但是顺道附上了这个小孩子的画——阳光下,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子牵着手,简单的脸上有种幸福的感觉。

突然,施密特哭了。

 2 ) say out

影片将退休老人生活中的孤独无助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退休后巨大的生活落差让施密特很不适应 就如那位女士所说 虽然表面上待人和蔼面带微笑 实质上施密特内心深处是孤独愤怒甚至恐惧的 现在的一切表象其实是工作所致的职业病 影片中施密特处处碰壁 却依然强颜微笑的那种过分淡然让我深感凄凉 关于这一点 影片在细节地方把握的也很好 其中施密特在机场送走女儿时是很不情愿的 当他从机场出来半天不能发动汽车的时候 此时换做任何一个中年或者青年相比都会在车内好好的爆发一次 但是施密特却没有 相反却很淡定 他的淡然更加凸显出凄凉 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无不突显出这一点 说白了 此时的施密特是没有存在感的 对周遭的一切都是无能为力的 他一直在努力去改变努力去寻找存在感 去曾经走过的地方 去干涉女儿的婚礼等等 但都失败了 没有地方发泄释放 一次又一次 一层又一层 就这样叠加叠加再叠加 从我个人的角度感觉 施密特在最后婚宴上的讲话 完全可以真心的释放一次 但是他犹豫再三还是说了唯心的假话 这就是生活 这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是施密特不想说不想释放么 当然不是 但是他却说不出口 因为这就是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情 更何况一个已经活了66岁的老人 他被彻彻底底的环境化了 但是他内心深处却是清晰的 不被左右的 向往释放的向往表现真我的 这个年龄的他也完全有这个资本去释放的 但是因为几十年来的习惯却让他释放不出来了 我想这样?

你不可以这样!

那我想那样?

你也不可以那样!

等等等等... 现在你可以这样了!

哦,我知道了。

但是他妈的我却不想了或者是我却没有那个能力了!

生活社会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又夺走了我们什么?

 3 ) 我们该怎样孤独

第一次对杰克•尼科尔森这个演员有印象是因为《飞跃疯人院》中,他满怀希望的眼神在会心的微笑下显得神采奕奕,那眼神是会跟随他的双臂一直延伸到DVD的封面外。

之后,又看过他主演的另一部《尽善尽美》,我才发现我更喜欢那个固执,有强迫症的老头。

是的,杰克•尼科尔森的眼神本应如此:碧绿的眼睛看着天花板,它是那样倦怠,松懈,麻木,充满了松软和慵懒的早晨。

实际上,在《关于施密特》中,杰克•尼科尔森就是这样从床上,在闹钟还停留在6:59的时刻,这样醒来。

他醒来的第一眼,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真实得完美。

之前的镜头是这样的,干净整洁,显得肃穆和沉闷的办公室里,施密特坐在属于自己一整间的办公桌前,收拾好的公文包摆放在桌面,他四平八稳地坐着,不紧不慢,和墙壁上的每一秒钟保持相同的步伐。

当最后一秒跨过5点整时,施密特没有疑迟,拿起公文包,走到门口关灯,然后,最后,轻轻看了一眼办公室,关门。

他背后的灯光随着关闭的门,一切都暗下来,成为黑色。

这是施密特最后一次上班,他退休了。

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他最后一天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机关大楼,他是怎样关门的,是怎样走过一条寂静和空旷的走廊,被所有的黑包围,他是怎样步履平平地走过这么多年可贵的时光,那些蔓延出的情绪始终在我胸口,这沉默,是有味道的,它是酸楚的。

确切地说,我的父亲与施密特是相同的人,他刻板,固守成规,循规蹈矩,且默默无闻。

如果说施密特先生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保险事业的分析员一职,我的父亲则在铺满数字与小数点的无尽报表中用完一生,那些蝌蚪一样的数字,出现在纸上,出现在电脑上,父亲就在数字堆中,计算着,加减乘除没有让他过于平淡的人生走向成就,反而地,那些数字如同童话世界中的小人,将他带入无人秘境。

父亲做完最后一份报表,他知道再没有任何期待,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下班的时候,如同往常一样走出这幢黑漆漆的,冰凉的大楼。

是时间让我们走向了孤独。

接下来,施密特在人生的轨道上,依然准时醒来,只是有些无所事事,或者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施密特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但时间会派给他任务,他先是退休,然后丧偶,再然后嫁女。

人生悲伤的事情,仿佛说好要聚集在一起,让他悲伤。

好在,这个时候,施密特用一个月22美元收养了一个远在非洲的孩子。

他开始给孩子写信,他以一个年迈老人的口吻向一个孩子叙述生活中的种种不是,他的愤怒,无奈,失望,离别,他是希望有人能看到。

在描述施密特丧偶的片段中,镜头干净简洁,感情被抹去,剩下的只是人物的语言与动作。

从妻子在收拾洒在地上的白糖突然倒地,到教堂里最后一面的离别。

施密特始终无动于衷,人们从镜头中看不到他神色的变化,感觉不到他的悲伤。

他依然用杰克尼科尔森式的眼神,看着人们将悲伤一点一点往死去的人身上倾注。

只是,第二天早上,面对马上就要急匆匆赶回去工作和筹备婚礼的女儿,他试图挽留。

他承认,自己只是不习惯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有孤独从脚跟开始缓慢地往上爬。

女儿的拒绝,是在意料之中。

不是婉拒,而是决绝。

她知道父亲不赞成她的婚姻,不希望她从小女孩的身份从家庭中脱离出去,从此成为一个女人。

无奈,施密特只能开始新的生活,被孤独薄膜包围的生活。

施密特看见女儿和男友头也不回地踏过机场的安检,消失在一条长长的走道上。

人影消失在转弯的时刻,这个时候孤独是一种长久的疼痛。

我也曾这样经历过,在我即将通过安检时,父母只能,只能站在原地,越过人群看我的背影渐渐地消失,越走越远,空旷的是身边的人群,而父母的心,却一直能够追随我的背影到转弯的地方。

我清楚地走在这样一条走道上,我的心和他们一样经历着疼痛与不舍。

可是,我不能回头,我知道,哪怕一次,我都会忍不住。

分离,在此刻成为了很重的呼吸,很慢的脚步,很痛的回忆。

施密特在回忆妻子时,无意中发现几十年前他最好的朋友写给妻子的情书,于是,他找到那个老头,质问他。

然后将妻子所有的衣服,鞋子,皮包,香水,化妆品,总之是与妻子相关的一起丢掉。

他以为这样,他会好受点。

之后,他生活在成堆的垃圾中,生活一下子没有了主宰和方向,一团乱七八糟。

好在,他还有一辆房车。

他决定出门旅行。

他买了妻子喜欢的中国小瓷人,他将它们放在车顶上,点上蜡烛,他就这样在漫天的星空下披了条睡毯,独自面对整个世界。

他的孤独,渐渐弥漫开来,它不怀好意地裹挟着困意将他击倒在车顶。

他一路在空旷的田野上,只有风和那些滚滚的低矮乌云经过,孤独如同被压抑的情感,暴露在旷野之中,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施密特在路途中遇见有夫之妇,那个女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悲伤与恐惧,他突然感觉找到了懂得自己的女人。

可惜,不久之后,他的吻带了羞辱,他被赶下了那对夫妇的房车。

他只有继续一个人上路。

他来到未来女婿的家中,最后告诫女儿不要嫁给这样的男人。

得到的是女儿更加决绝的回答:如果不能祝福,就请离开。

半夜,他无奈地睡在水床上,翻来覆去,直到落枕。

孤独,已经成为了某种身体疾病。

他在《危情十日》中饰演变态中年女杀手凯西·贝茨的带领下,领略到另一种有趣,兴致勃勃的生活。

比如吃能产生幻觉的兴奋剂,比如一起泡澡。

似乎,孤独并不是怎样难以承受。

但是,生活终归会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上,旅行和参加完女儿婚礼之后,施密特回到了空荡荡的家中。

这时,施密特收到了养子的回信。

他看到只用四种颜色的画,一个大人牵着孩子,阳光撒下来。

顿时,施密特握着这张稚嫩得显得粗糙的画,放声大哭。

此时,施密特的孤独才被放大,整部电影没有特别的剧情,没有矛盾冲突,甚至没有所谓的剧情高潮部分。

它是那样平淡,却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孤独,这孤独,几乎是悄无声息,却无处不在的。

最后的一刻,让我想起了卡佛的写下的故事《好事一小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那么,我们该怎样孤独?

 4 ) 的确是 悲凉的存在现实主义

在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也在经历着人生中痛苦的转变。。

自己不停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内心有些凄凉恐惧的事情。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侯恰好看到这部电影。。

心里面却似进入了万丈深渊,觉得人生总是戚戚然然,孤独无味,快乐的时光过得太快,停下来的时间太短。。。

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悲观主义者,需要改变。。

i am changing to be one happy one who shall have more。。

 5 ) 勇敢前行,突破人生的界线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被生活塑造,塑造成别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

该怎样穿衣打扮,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感到快乐。

Schimidt就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人,突然间生活中束缚他的种种事情突然消失了,退休之后公司不再需要他,妻子也突然去世。

Schimidt是被迫过上了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的,但是在新的生活中,他找到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已经渐渐失去的对于生活的热情。

影片末尾Schimidt来到了当年西部拓殖者们跨过的界线,百年前拓殖者们勇敢的跨过界线去陌生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Schimidt也已经跨过自己人生的界线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

 6 ) I am in love with you——关于施密特的史诗

Longer than there've been fishes in the ocean Higher than any bird ever flew Longer than there've been stars up in the heavens I've been in love with you. Stronger than any mountain cathedral Truer than any tree ever grew Deeper than any forest primeval I am in love with you. 婚礼上这首颂曲给我以惊艳的感觉,充满民歌风味的悠扬长笛,配上女子略显尖细但十分自然的嗓音,以及百转千回的弦律。

施密特的故事,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其实全片说不上什么高潮不高潮,基本是平缓的曲线前进,贴心的小笑料是微微的波澜。

歌声把影片的氛围烘托得温馨又甜蜜,几个高音句唱过,陡然降了一个八度,"I've been in love with you."仿佛山盟海誓罢了,再来一句昵昵儿女语。

从"Stronger than any mountain cathedral"的第二个歌曲小节,镜头颇有意味的拉回到施密特和女儿身上。

外国婚礼的习俗之一是岳父引新娘进场,亲手交给新郎,象征着父亲把女儿转交给另一个男人保护。

第二小节的歌词写得荡气回肠,与第一段的温柔甜蜜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判。

“坚如山间古堡,真于万木迎春,深似茫荡山林,我是如此爱你。

”镜头在三人身上周旋,施密特老气横秋的苦脸,珍妮脸上抑制不住的憧憬和幸福,新郎兰德尔洋溢着稚嫩和希望的脸,形成了鲜明有趣的对比。

形容的是谁呢?

年轻人之间的爱,还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结尾高亢的"I am in love with you"声中,施密特亲吻女儿,看她走向自己的丈夫。

音乐余音绕梁,久久不绝,长笛吹完了一个略显哀怨的尾巴,配上施密特的一脸无奈。

他最后的一点寄托也失去了。

从一个拥有充实饱满生命的人,到这一刻,经过一步步地减去生活的填充物,已经所剩无几了。

充满笑料和喜剧细胞的片子,到这里,彻底咂摸出点伤感的味道了。

其实前面的笑料也基本上是些黑色幽默或是强打精神吧。

刚退休老头子的水土不服,让人忍俊不禁,回过头来却不得不让人惊得汗湿重衣。

我们向死而生的生命,在初期我们或许还能对最后的结局视而不见,可是能一直蒙混过关到退休吗?

退休,不用工作,并不意味着轻松自由的开始,而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兵败如山倒的开始彻底倾颓崩塌,死亡是那样近了。

死亡,是逃不过的根本命运。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之前我们用工作、家庭、交际、学习、娱乐来给生命涂抹上种种意义,可是当死亡的镰刀逼近,那些脆弱的意义不堪一击。

我们来到世界上的原因本身就已经不起推敲,生怕得出“荒谬”二字,那么死呢?

岂不注定了这百年之旅就是一场分明的悲剧。

这是存在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批驳但却也难安抚内心。

施密特的一生不可谓不功成名就,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面对死亡的逼近,人生开始用减法过活,也免不了满腔惶恐悲愤以及失落凄凉。

也许生活对我们一点也不珍贵,就像施密特那个烦人老伴,可一旦要是真没了,我们却忍不住的悬起心来。

也许填充物不能产生实际的意义,但起码能让人产生安全感。

加法的人生,疲惫但是安心,减法的人生,说是轻松,却抵不住阵阵来自幽冥深处的恐惧。

《关于施密特》是小老头对抗人生虚无的小小挣扎,当然他是以卵击石。

"The cowards never started/The weak died on the way/Only the strong arrived/They wear the pioneers."在死亡面前,我们必败无疑。

可是我们又需要勇气,走过这充满困惑和艰辛的百年之旅。

有意思的是,充满灰色调的主题却是以诙谐智趣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失落中充满着喜悦的空气。

这是有何而来的呢?

即使是施密特最伤感的嫁女段落中,歌声却是无比的清亮和喜悦,热情的赞颂而不是喟叹。

这是嘲弄吗?

不,当然不是,"Stronger than any mountain cathedral/ Truer than any tree ever grew/ Deeper than any forest primeval--"这不仅是新婚典礼上对爱的颂歌,更是一曲对生命的颂歌,准确的说,是对生命轮回常新的颂歌。

《Longer》的原唱者是Dan Fogelberg,男声较为深沉,此处的女声则是充满生命活力和饱满情绪。

女性本身又是孕育之征,代表了新生命的希望。

个体的生命固然短暂而迷茫,可是更新与轮回使得群体在某种意义上得到永久的生机。

死亡,也是新生的代价,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整体的生命力欣欣向荣,就像婚礼上老施密特的倦容被新婚夫妇朝气蓬勃的脸庞替代。

然而背景音乐对此替代是充满喜悦的,因为"I am in love with you."逝者已矣,但在我们的血脉中传递的是丰富而永恒的爱。

伤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新的生命里,也凝聚上一辈的爱,你的爱,你的生命通过爱的传递得到了永生,而且这爱是现在时,不是完成时。

因此,对死亡的忧惧,也就没有存在的根据了。

《关于施密特》和《毁灭之路》主旨上其实很类似,但是格调一喜一悲,风格一个欢快一个崇高,原因也就在此了。

所以结尾施密特复杂的一段表情变化,与其说是沧桑无奈的泪水和欢笑,倒不如说是因为施密特为那分神圣而颤栗感动——神秘的人生,庄严的轮回,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延续,配合上片尾曲的诙谐与宏大并存——这是小人物的史诗。

 7 ) 希望你开心呐

故事就是从施密特退休领养开始的,也是到了收到回信结束的。

期间,斯密特来了场忘掉丧妻之痛的旅行。

他在他的欢送会上,踌躇着,自己逃了出来,喝了点酒呢。

与这个对应的是女儿婚礼,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状态。

从施密特开始抱怨妻子的时候,电影有趣的气质就开始出现了。

妻子离开那天,斯密特出去寄信,然后给自己买了冰淇淋。

回家时,发现老婆走了。

她临死前对丈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磨叽,办完事儿,快回家。

她也不会问丈夫去干什么了。

从那天,他失去了妻子,还没弄明白悲伤?

女儿丈夫就已经开始推销他的理财投资了(后来发现是传销),斯密特在忙碌中一直没琢磨明白妻子离开这事儿。

老外也没有太多婚期延迟的概念。

他把女儿送走,看到了空空的植机廊道,然后慢悠悠地走回家。

妻子离开的时候,摆在他眼前的是大把日复一日的时光,和混乱的生活。

应该做什么让自己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走出来,或者找到不浪费人生的入口呢?

可海伦离开似乎就是意义了,想起就会难过,会在麻木中遗忘。

后来,他发现妻子收到的那些情书,发现自己被绿,一下子把他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解救不来,他不再难过。

负罪感少了很多。

某个时刻,那些情书对于斯密特而言,恰如礼物。

他就是带着这种孤独感上路的,甩也甩不掉。

可斯密特坚强又可爱。

斯密特被女儿拒绝了之后,写信骗他的被领养人。

我啊,我女儿本来让我提前去,结果被我拒绝了。

之后,那段斯密特被另一个房车女主请去吃饭的桥段很有趣。

斯密特带些礼物去别人家串门,串差不多之后,坐下来吃饭,吃完饭之后看家庭相册,坦然真诚。

男主人出去买啤酒,只留下斯密特和男主人的妻子在一起。

斯密特被女主人看透,她说她看出他的悲伤,孤独,愤怒。

斯密特说你可比我那42年的妻子还要了解我。

女人就总结说真是个悲伤又悲伤,孤独又孤独的男人啊。

可最后,却依照荒诞收场,拥吻被排斥,然后开车离开,沿途隔空向女人的丈夫道别,哈哈哈哈。

他拥抱孤独,感觉被理解了,之后又被一家人推向大海。

打不出去的道歉电话,你可以称之为天意。

人有时太矛盾啦。

根本无法表达啊。

前一秒还说妻子不了解自己。

夜晚,看星星的时候,却思念妻子到不行,希望她原谅自己,此刻流星回答的场景就很妙。

斯密特在那一刻发自内心的问苍穹,妻子啊,选我真的是正确的吗?

公路电影其实可以让人一点点在旅途和时间中和解,在路上,在星空和森林这样的空白的气场里总是蕴藏着再次找回自己的可能性。

对斯密特接下来的路而言,那是种新生。

家庭不需要他了,他也不必过分依恋,只需要在感悟出来后,重新上路罢了,发车朝着心中方向开去。

之后,斯密特找到女儿婆婆的时候,感到应接不暇,不知道如何回答。

婆婆渴望他同意她说得每一句话。

他只能哼哼哈哈过去,特别是对蓝多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的时候,那个骗他投资的不靠谱女婿。

可恰恰是那会,斯密特只想找女儿聊会天。

他想劝分,可女儿责怪他失职,早早没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却突然出来指手画脚。

太晚了,她已经看穿这一切。

接下来,斯密特面对的就是荒诞生活,和生活大海里的身不由己,就像斯密特睡在地那张水床上,不得不睡。

谁会真正在乎你睡得是不是一张水床呢?

睡着睡不着,这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吧。

后来,亲家母开始开车了,喂饭让人想到了危情十日,哈哈哈。

床尾合的言论,放之四海皆准啊。

这老奶奶开车,喂药的操作实在是太搞笑啦。

斯密被放倒了。

结婚时,新郎弟弟的表情说明一切,爸爸最后违心地说了谢谢。

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难。

不说谎的人说谎。

寡言的人说了很多话。

永远对自己忠诚的人,不得不违心说话。

后来,这场旅行看似没什么结果,即便是发现了目标方向,甚至努力了,可还是挽回不了女儿结婚。

正如斯密特所说,我是个软弱无能的撸射,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作用了。

20年或者明天死去,对于我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没有人会记着我。

可这个时候,他收到了被资助孩子的信,他不会写字,可是他希望斯密特先生开心。

世界还是美好的,毕竟,这世界上有个陌生人需要世界上另一个平凡的你,你是被需要的啊。

虽然,有丢丢突兀,但其实,这种希望你开心的话。

真的会被一击即中啊,我想到了那个对我说让我开心的人。

斯密特的缄默,很存在主义。

 8 )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跑步时选择了这部电影《关于施密特》。

开场5分钟,我都觉得自己蠢爆了。

一个糟老头的独角戏,尼科尔森——已经从《飞越疯人院》里的青春浪子变成了腆着大肚子的老汉。

松垮的皮肤、无神的皱纹,迟缓的眼神,故事情节推进缓慢,乏善可陈。

可是大汗淋漓的我实在不想中断奔跑的步伐,只好坚持看下去。

惊喜总在意外。

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似乎看懂了点什么。

一个老头,在退休后,面临着社会身份的剥离,生活重心的缺失。

紧接着相伴42年的老伴又撒手而去,生活顿时又陷入极度地无序中。

深夜独坐化妆台前涂抹老伴儿留下的化妆品时的哑然失声,半夜被电视机中嘈杂声音吵醒时的茫然失措,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弥漫在电影的胶片中。

之后他踏上了一条寻找自我、摆脱孤独的探寻之旅。

一个只吃了一顿饭就看出他是个失落沮丧之人的女医生,让他如婴儿般找到了依靠。

一个深夜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让他对老伴的背叛顿然释怀。

但是他回到他的家乡罗格斯大街12号,却发现那里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

他想阻止女儿的婚礼,告诉她所托非人,可在最后一刻却只能说上违心的祝福话。

一场旅途未让他发现任何生活下去的动力。

生活之于他似乎毫无意义。

正如他所说“当我死了之后,当我认识的人也死后,我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我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Once I am dead and everyone who know me dies too,it will as though I neverexiste。

如此可悲的、绝望的念头,在他返家后充斥在他的脑中。

但却在收到一个他资助的小男孩的涂鸦后泪流满面。

如果说上一刻,他还对生活没有信心,这一刻他又重拾了生活的动力,因为在那一刻他知道还有人需要他,他有其价值所在。

人之所以活着,他的动力来自于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这种感觉是被人所需要的感觉。

哲学家认为,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如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所言,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但同别人交流思想,不是在寻求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人群中寻求存在的归属感,在工作中寻找存在的价值感。

如果当有一天你感觉到没有人需要你了,你是否就没有了生活的动力和支持。

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挣大钱、光宗耀祖、给儿女攒钱,无论是世俗微小,还是高尚卑微,都有其价值所在,都是推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但岁月流逝、人老珠黄,人总是有失去价值的那一刻。

老龄化的推进,导致的必然是最终的我们都会走入养老院,最后都会如桃姐般,在拥挤的养老院中,委屈自己,将就规定和制度,只为获得一时的温饱和安息。

我们是否能感悟到这样的境界: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任课,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是的,无论何时,拷问自己的内心是最真实的,在褪去所有的社会面具和责任负担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爱的是什么。

 9 ) 人生就是失去么

最近总傻乎乎地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28天》里,女主角的酒鬼男朋友言之凿凿地跟她说:“没有一个成年人是快乐的!

人们来到这世上,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生活真美好,然后,不可避免地,悲剧降临,他们明白了原来人生就等于不断失去。

我们走这一遭不过是为了减轻由此而来的痛苦!

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人生小孩,有些人拼命赚钱,有些人开始收集硬币,还有些人只能靠把自己灌醉。

”人生就是失去。

听见自己的想法被一个浑身酒气,整天拎不清的男人说出口,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其实有点窃喜,不但有人跟我一样消极悲观,而且还消极得这么理直气壮。

我知道这样想从逻辑上既说不通,对身心也不健康。

然而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这种念头似乎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般无法躲避。

再来看看施密特先生:退休、丧偶、嫁女。

人生越迈向终点,似乎越发孤独。

更何况事情又不只于此。

退休,是从自己并不热爱的岗位上退休。

年轻时以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登上《时代》的封面,最终只得在公司小报上露一脸。

而且人走茶凉,新来的后一任对自己辛苦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根本不屑一顾。

丧偶,失去的是并不深爱的老伴。

在一起几十年,对方的一些习惯,自己越来越不能忍受。

人活着的时候每天也就那么过,人走了,却还是难抑悲伤。

还要深夜爬到房车顶上,把老伴喜欢的磁娃娃一字排开,对着天上的星星哭。

嫁女,嫁的是自己看不上的二流子。

那小子留着如此难看的发型,参加足球比赛只能得参与奖,去上两周的培训班只能拿到“优秀出勤”证书,凭什么娶我的宝贝女儿?

可是女儿毅然决然地嫁了,留给父亲的是一句:“怎么?

你*现在*突然想到来关心我的生活了?

”施密特先生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家。

电影简介上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施密特先生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

可是我觉得在杰克·尼科尔森演绎下的施密特,早已不是一个寻找者。

因为他虽有可能失落过,痛苦过,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脸,是一张颓废的脸。

就像影片中一个很幽默的小段落向我们展示的,两周前他躺在沙发椅上看着电视昏昏欲睡,两周后,他以同样的姿势醒来。

可以想象,在长长的这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他放弃了梦想,放弃了挣扎,老婆让自己坐下小便,那就…坐下吧。

女儿的婚礼给了施密特突然而至的爆发力。

他为了制止女儿出嫁,兴冲冲地开车上路。

结果呢?

却依然走回人生命定的下坡路上来了——等待死亡,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任何痕迹。

当然影片并没有这样结束,影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这样结束。

贯穿影片始终的是施密特写给一个叫Ndugu的非洲小朋友的信。

他看到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以后,以每天72美分的价钱资助了这个小朋友,并被要求给小朋友写信。

有了这个缘由,我们便有机会听到很多施密特先生的内心独白,也便顺理成章地有了影片最后的一幕:施密特先生收到了小朋友的回信!

当一个成年女性的声音开始朗读这封信时,我脑海中划过了一个十分阴暗的念头:小朋友因为疟疾死了,施密特先生的捐助毫无用处,影片结束。

可我们的编导显然没有这么残酷。

成年女性只是在向施密特报告小朋友的近况。

信中还附上了小朋友的画:蓝天、骄阳、大人牵着小人的手。

老施密特无法抑制地哭了。

我也哭了。

我不知道他的眼泪是不是真的因为意识到自己仍然可以在这世界上make a difference. 可我知道,我哭了,是因为我看到童年是多么单纯,多么美好。

那时的你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而这一切将一去不返。

就算Ndugu的生活因为施密特变好了又怎么样呢?

假如他得以活到施密特这个年龄,他难道就不会变成另一个施密特先生?

所以啊,我们是应该找乐子,还是继续寻找some kind of meaning?

 10 ) The Most Valuable Takeaway : I am weak and I am a failure

I am weak and I am a failure. There is just no getting around it. Relatively soon I will die. Maybe in 20 years, maybe tomorrow, it doesn't matter.很欣赏Schmidt,因为在意识到了最悲剧的自己之后,他接受了这样的深深悲剧,平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中。

这种人生,想想,令人尊敬。

《关于施密特》短评

一豆友说“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终老无所依,我仍不会后悔那些命运让我们曾一度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7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人生总是荒芜啊。

9分钟前
  • 睡睡更健康
  • 还行

除了和妻子共处的前半段,其余远不及史崔特

14分钟前
  • 还行

有非常细腻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剧作很不完整,这种老年的孤独、迷茫、对人生过失的忏悔、对子女、朋友、妻子过往的总结等等等等,庞杂的情绪说来普遍,但不可以一笔带过,能道尽人生的剧本并不那么好写,没头没尾的地方过多了。但真是很喜欢看杰克尼克尔森的表演

16分钟前
  • 马里奥
  • 还行

影院招牌显示,正在上映两年后才开机的《杯酒人生》——这大概得益于精算师施密特的专业能力。

18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很淳,如潺潺溪水,娓娓道来。

23分钟前
  • 漫随天外
  • 力荐

当年没看懂,一比桃姐还惨的老年片.佩恩除了杯酒人生所有的电影都是负能量的,不仅人物都是卢瑟,对整个社会都带着批判的态度,直到纽约我爱你达到顶峰,人生,就是幻影而已.多愁善感的年龄还特吃这套悲戚风格,现在对这类片我只能大喝一声,闪开!

2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退休了,一切都过去了。所有事don't mean a god damn thing。如果要建立新的联系和认同,就不能再执著于已不再有的力量。

31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还行

你不得不从容,但也能快乐,尼克尔森迄今为止最收敛的表演

36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推荐

这部影片让人难以分类,尽管观众将它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笑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它让人欲哭无泪。

41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很~真实的片子。真实到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但确实真实。会希望自己的人生稍微好一点。。

43分钟前
  • 小瑟
  • 还行

我只想抓住你的手,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48分钟前
  • 乙烷
  • 推荐

Mediocrity is a constant theme in my mind. It seems to be the same in Alexander Payne's movies: from Sideways to the lady in Paris, je T'aime. Or is it simply my own unnecessary projection? Plus, satire is the best literary form to talk about mediocrity. #a modicum of mediocrity#

52分钟前
  • JuJu
  • 还行

男主失去了一切却收获了自由,他对身边的人不满意,但她们却是自己仅剩的一切关爱,他的各种委屈与无奈在最后一刻释放,无论是真是假,他只需要一些理解跟关爱。

57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还行

又是忘得差不多了.

1小时前
  • kingfish
  • 还行

奥斯卡影帝影后都有出境,却成了小众片,老年人的题材热不起来。JN的表现不过不失,但的确不算上佳。另一部也是奥斯卡影帝影后出演的老年片《最后一站》(普卢默/米伦)可以拿来对比下,后者显然更阳光。trailer上遇到的女主人也应该是她自己所称的sad person,引着陌生的男人进入内心情境,被人亲吻,她自己也有责任吧。。。

1小时前
  • N.V.Ianovskii
  • 推荐

这种调调的片子很对我的观影路数:《后裔》,《杯酒人生》,《关于施密特》。以后亚历山大佩恩只要出片子,一定去电影院。杰克尼克尔森的表演,总是不禁让自己想象自己老了之后的样子:大约应该是《史崔特先生里面》那个倔强固执到不可理喻的老头吧?到那时我肯定能够原谅了吧。

1小时前
  • davekozg
  • 力荐

看完觉得特别不开心是怎么回事儿。

1小时前
  • 一笑懸命
  • 还行

片子不错,很有特点,不像是一般好莱坞的套路。属于那种极其高级的喜剧。

1小时前
  • 泡芙味的草莓
  • 还行

美国老人真折腾,这孩子忒不孝顺

1小时前
  • 忘川掌灯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