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梅尔
Saint Omer,圣奥梅尔杀婴案(台),母罪假定(港)
导演:爱丽丝·迪欧普
主演:凯伊洁·卡戈梅,古斯拉姬·马兰达,瓦莱丽·德维尔,奥拉利亚·佩蒂特,泽维尔·玛利,罗伯特·坎塔雷拉,萨丽马特·卡马特,托马斯·德·普奎里,Adama Diallo Tamb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圣奥马尔法院,年轻的小说家拉玛出席了对劳伦斯·科利的审判。劳伦斯被指控谋杀自己15个月大的女儿,把她遗弃在法国北部海滩上任由潮水上涨而死亡。随着审判的进行,被告的自白和证人的证词动摇了拉玛最初的判断,与此同时,屏幕前的观者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评断。详细 >
#CineLumiere #FestivalandSeries 长评 - 不存在的人们。结构非常喜欢,以几次开庭作为分割,每一次开庭后庭审内容也会触及女主内心及现状,回忆和现实与庭审内容呼应。以女主第三人的视角审视这场庭审的叙事角度很棒,观影的观众不光以自己的视角审视这场庭审,也在以女主的视角审视,以女主作为同样的黑人女性带入自己的情感在传递给观众会有一种更加可信的感觉。角色设定上也非常好,从旁听人员看除了亲属外就只有女主一个黑人女性,而检察官的问题也是非常的有对照性,讽刺度很高,以小女孩不“存在”为基础的讨论对照被告方“不存在”恰当好处。听觉上使用缓慢增强强节奏感的配乐,很好的能反馈女主内心的波动情况,对于很多细小的声音放大的处理效果很好。不喜欢的地方是视觉上,镜头,构图,剪辑都比较差。
#4TH HIIFF#
看的时候全程清醒,也真的越到后来越感受到自己对这部电影的不喜…最后半小时、二十分钟,那些流泪和凝视以及背后可能有的强烈的情绪导向愈发让我不喜了…
法国,当你高谈阔论非裔的自我意识之前,能不能先把你尊贵的鸡脚从非洲头上移开,不然,只会越念经只会越显得你无耻不要脸。当然,如果这些法国的非裔对此避而不谈甚或默认支持,我只能说你们配得上更多的歧视,活该!
其实最后的空镜头有点没必要,但我还是和所有电影里的女性一起流泪了,被如潮水声般的絮语和喘息声裹挟的劳伦斯,被白人世界politically abandoned的黑人们……当拉玛从court里流着泪走出去时,法国人正在为自己的belief和parade欢呼;没有人能共情这份独属于women of color的痛苦,它们只会从母亲的身体里慢慢流出来,然后女人们拥抱着彼此的身体死去
这个大量固定长镜头怼脸拍的阵仗,和大段大段台词的铺垫,最后就是为了这么几句总结陈词吗?形式感给的太足,信息量铺得那么密,观众的心理早已不是这个主题能满足的了,最后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作为非洲裔女导演的首部长篇作品看的我不明觉厉,基于真实审判事件的内容在看似干涸和生涩的叙事方式中充满了张力和冲击力,是那种像潮水慢涨然后把人淹没的感觉。是在说移民种族问题也是在说社会伦理问题,而我觉得核心还是在讨论女性这个话题。就如同律师陈述的那句话:每个女人都是怪物。无论种族和地狱。导演极为克制又极度沉稳,润物细无声的把法庭审判的戏拍的文艺又诗性,就觉得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真的是太大了。
#VdR 2024表演给人强烈的端着感,主动给出直白的解读;让人昏昏欲睡
片头带领观众看lecture的画中画很妙,结尾视听语言玩的很妙,从理性的进入到感性的离开,好开头好结尾这个片子分低不了。部分对镜说话和演员状态有种老电影庭审片的感觉(讲究的给观众留几个气口,切镜头的点抓的都很准)自然光线(墙上会有演员运动留下但影子),语言惊悚(描述弑子时让我捂住眼睛不敢看字幕)。“我也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一直在看电影的时候无端联想到幻之光里的那句“他为什么要去死呢?” 一部五六年前在资料馆看的片子,在异国的资料馆中再次想起来,还挺有趣的
2.5 煎熬,表演生硬。道理都懂,但能不能拍好看点啊。落点落在女性是monster是chimera的观点就很奇怪,非要说也是为了脱罪的话术&白人中心的condescending发言,女主就突然共情并跟自己/母亲和解就很离谱。种族认同的部分拍得尤其立场模糊。
是十分可贵的作品。首先,一种基于人物本身的创作,抛开了隐喻或是政治表达的窠臼,温度力量兼备。其次,庭审戏不着痕迹地渐进,从“审判”到“理解”,关于“何为母亲”,在真实的对话中答案呼之欲出。作者对人物的真正关怀正是她对女性群体的照拂,简单而有力的剧本!
无聊且拖沓版的毒舌大壮式场景,却没有慷慨激昂的雄辩陈辞。女人因精神收到打击而犯下罪行,却靠着自我解剖博得同情,但这种同情的视角是割裂的,脏辫女主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她作为旁观者,似乎又没那么的清,她自己的共情看似与结尾相融合,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平行时空下的镜像割裂。
「创作」-「现实」,「庭上戏剧」-「庭下真相」,「经历」-「倾听」;精心打造的结构,视角的不断交织,都感觉把叙述玩出了花儿。不似置身这起案件的旁听,而像动身解谜。这不仅在戏说一起案件或是更新经典,同样在亲历故事中的人/听故事的人所拥有的思悟和身处的视角。它涉及的话题与发出的声音都相当不同,也让最后裁决不再重要;而是最后持续激荡的情感声量。谈不上震撼,但绝对喜欢。
2022,法国。用语言来调度和组织的电影,因此大段大段的对白,表达着性别观点,道德观点,冷淡严肃的庭审,讲述一个妈妈抛弃孩子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原因,然而。。。有爱吗?
好长的旁白😥有些晦涩的剧情
爱丽丝·迪欧普显然在剧作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她利用法庭这一具有特殊意味的场景,配合上多条线索交织并进以及“侵入者最终被侵入”的反客为主手法对“母性”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尾处女律师的总结更是把主题拔高了一个层次,比前作《我们》给人的感触深了不少。但显然本片还是“不够友好的”,大量情节推陈过于死板导致整体观感较差还都是其次,关键在于导演对于想采用的手法理解不透彻,出现了各条线索关联度不高以及“侵入者被侵入”得不够彻底的问题,很多地方只是主观上让观众跟上了,但客观上做到的依旧不够。
#79威尼斯#固定镜头的几个人来回怼大头,仿佛独角戏一般刻板无聊的流水账。虽然隐约能get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女性题材明明可以拍得很好看,却非要拍得这么…..无聊。真的不是“高级黑”?P.S.女人不是chimera,不是monster,我们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就像母亲也只是普普通通可能会崩溃的女人一样。
适合在家看资源,直接开个5倍速,20来分钟美美看完,说不定还能顺手甩个三星。(我错了,在家确实5倍速又拉了一遍,果然还是一星😅)
虽然都说没有“完美受害者”,但这个电影真正地考验了观众:对于十分不完美的受害者,你还能有多少同情心?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过错可以同时存在,我们并不应该只能同情正确的人
电影本身节奏实在稀烂,镜头处理生疏,庭审部分我差点连字幕都没跟下去,这个时候就会和自己发牢骚说你为什么几年前不学法语?大片人物独白让我不禁开始思考,这部或许适合改编成戏剧?想給五星只因为它除了探讨母女关系,移民与留学,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两性的观念冲突。Coly是描述中聪明且优秀的姑娘,来到法国学习法律,曾那样热爱哲学…到最后她的手中还剩下什么牌?中途教授那段“我不能理解她为什么不选来自她自己文化的哲学家”给我看乐了,可以,我就知道你们不能理解。台词虽被掰稀碎分给观众吃,庭审也可以说是枯燥(电影节时我如果抢到票把这部和基辅审批和阿根廷1985一块看了是什么体验)可律师站起来总结时我还是没忍住落下泪,美狄亚是怪物吗?Laurence是怪物吗?我们女人是怪物吗?我们是奇美拉吗?还是我们只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