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还以为就这样平淡无聊的过了,更多的细节展开后开始有点意思了。
如果教育成为pua,教叛国有叛国,教仇恨有仇恨,教自卑有自卑,教隔阂就是隔阂。
对细节认真起来以后,他们的感情更动人了。
男主的身材不错,在合适的光影下,散发着荷尔蒙。
居然要凑 140 字。
居然要凑 140 字。
居然要凑 140 字。
因为一开始完全不了解它的背景,靠着那微弱的日语水平以及白烂的字幕差点想放弃,好在有演员给于我继续下去的动力……很喜欢那句台词"这个是我的爱情故事”(还是什么……基本上是这样吧……)一开始觉得很好笑,但是看到后来……有点喷饭……最喜欢他打警察后和警察聊天那段,算是全剧的一个转折点吧(?
)感觉和池袋西口公园很像,听到男猪的吐糟自己也会觉得伤感如果里面那个不是韩籍而是中籍的不知道这里会有人说什么呢……不知道韩国人看完后有什么感想呢||||||
若说对一个人产生好感的原因,通常自己也不是很明白的。
好比我喜欢洼冢洋介,就只是喜欢罢了,不因为别的。
【GO】a.“这海要是能够再漂亮点就好了”衫原他老爹坐在日本一片不知名也全然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海面前如是说了。
觉得这个片段美吗?
反正我是一瞬就爱上了。
理由?
因为那一刻听在我的耳朵里其实是这样的:青春啊,要是能够无憾就好了。
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如同老爹眼前的灰茫完全不是他定点守候的电视广告中那蔚蓝色的柔波。
b.衫原跳下站台在地铁前拼尽全力奔跑的画面以一种独特的美感深植我颅内,于是前天在地铁站里转2号线的时候,我真想就这么也跳下去。
驱使你这么去做的一定不是绝望,刚好相反,是对生的强烈渴望。
是你能触摸它使之具有实体感的上佳手段。
c. 衫原在旅馆和樱井做之前,向之坦白了自己的国籍。
然后那女人嘤嘤的哭了,说什么对不起,说什么她控制不住自己对韩国人中国人等外来人的恐惧。
我们是蓝星外 空降的究极怪兽,她害怕是正常的,谁都不要愤懑地责怪人家小日本那该死的教化和宣扬。
你看到什么?
一个男人对爱情或性的态度。
每个人都可以对性保有任何一 种坚持,在他这儿坚持便是假如不把自己耿耿于怀的国籍开诚布公就一定进行不下去。
这个时候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民族”、“国家”、“大和”、“名字"这些 东西在他眼里就是一坨屎,以及他不断强调的这是个爱情故事。
一个日本女人使他半夜在路上独自游荡,而一个日本男人让他在黎明之前回到他该去的地方。
现实, 是让人无话可说。
d.很多乱七八糟的人可以和你状似亲密称兄道弟,但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是,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说,也不能使你变得更加先进、 进步。
改变你许多、使你受益匪浅的,不一定要以怎样外在的形式展露出来,但一定被你放在了心里。
衫原会听单口会看莎士比亚,没有正一是绝不可能的。
那个看 似好好学生的正一,以他自己都想象不出的影响力改变了另一个少年的命运,成功到在他死后这种影响力也丝毫没有消减。
我很想知道正一临终前约衫原出去要说的 究竟是什么事。
小小的遗憾,让葬礼上他母亲对衫原说“正一很喜欢你”的时候更显忧伤。
我愿意相信这“喜欢”是所有大爱的集结。
这个时候的衫原已经不仅是只 会意气用事的孩子,他可以承受挚友的逝去、可以抵挡住傻子的挑唆。
然后他跑到老爹的面前说,他要上大学。
他说,那是正一生前的愿望。
生命是那么轻易就消逝 的东西,然而,最重要的是在活着的过程中你给别人带去了什么。
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永远不是在世时间的长短。
衫原说这是他的爱情故事。
与其说是爱情故事,不如说是成长的故事。
中日韩电影课的作业《大暴走GO》一片講述了留日韓國人杉原在處處被歧視的環境中掙扎抗爭最終戰勝了自卑感並且得到愛情的故事。
片中對於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都有所探討,然而影片裡面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的產生都根源於民族自卑感。
導演行定勳在《GO》中對大量人物形象進行深刻描繪。
其中人物可以分為日本人和留日韓國人兩大類。
而裡面所有人都各有特色,但不管是哪部分人群,卻都有透出強烈的自卑感。
本片通過對這些人物迥異性格的展現和他們之間的互動表現出了現實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互相不理解,歧視以及各種碰撞,摩擦,然而主角杉原在努力下擺脫了自卑的陰影並且終於沖破了這層民族間的隔閡,最後美好的結局也反映出導演在本片中寄予的美好希望。
一.民族的自卑感在韓國民族學校裡,金老師把批斗當作自己的生命,以自己有著大韓民族的魂而驕傲,對於和自己信念不一樣的學生暴力相向。
然而,對外界的全面抵制和否定反映了金老師這類人過於渴望民族認同而對於外界產生的恐懼,為保自己的信念不被摧毀而固步自封,並且為了壯大自己的士氣而強迫更多的人不去了解新事物。
這是自卑的民族主義的表現。
除了杉原和正一,學生中的代表元秀總是表面上批評杉原墮落於腐敗的資本主義,卻難掩內心對這“資本主義”世界的向往,例如比起韓語他更崇尚說日語,也會想要嘗嘗“資本主義”世界的冰淇淋。
然而在得知正一的死因時,平時和正一並不那麼要好的元秀卻立刻將事件上升到民族層面,約杉原去替正一報仇。
元秀這個角色是如今民族主義憤青的代表,心裡有一定崇洋媚外,卻要時刻用對外族的憤怒來掩飾自己的民族自卑感。
如同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後在中國內地大肆破壞日本商店和游街的青年一樣,打著民族的旗號為自己洩憤。
不僅韓國人,連片中的日本人也透露這自卑情緒。
櫻井的父親在和杉原見面的時候向杉原抱怨日本的不好,說自己做日本人也慚愧。
但是他卻從小教育自己的女兒,韓國人和中國人的血是不潔的,他們生來就比我們差,不能和這些人交往。
可以看出櫻井爸爸這類人也為自己民族感到自卑,然而他卻通過踐踏別的民族來獲得心裡上的平衡,消除自卑感。
從櫻井椿和杉原第一次的談話可以看出櫻井椿較為崇洋媚外,她強調自己不太聽日本的音樂,喜歡看的也都是外國的電影,對英語的正確發音很執著。
並且,櫻井一直不敢說出自己的名字也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名字“椿”太日本,太庸俗。
這些也都表現出了她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認可和自卑。
除此之外,杉原的父親作為丈夫的弱勢,日本警察等人物的種種不自信表現都充分體現了這兩個民族的自卑情緒。
二.跑出自卑的陰影和之前提到的消極自卑相比,電影中的兩個關鍵人物杉原和正一卻將故事引向了另一方向。
杉原和正一都是留日韓人,在處處被歧視的環境下,這兩個人卻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
杉原是本片主角,也是影片名字“奔跑”的主體。
導演通過杉原的五次奔跑,映照出杉原不斷成長和融入日本社會的過程。
第一次是在地鐵站的“爛命一條”游戲。
沒有人能想到杉原可以在離地鐵只有約一米的距離時才開始狂奔,並且撿回了一條命。
杉原沖進漆黑的隧道,一直到再次見到光明。
看似只是個叛逆者的游戲,可是導演一開始就在暗示杉原就是那個可以從黑暗中跑出來的人,就像正一所相信的那樣。
第二次奔跑是和學長一起逃避警察的追捕,學長跑得快逃掉了,杉原卻被抓了。
第三次是同樣情況,不同的是杉原超過了學長,而此時杉原內心所想的卻是“我終於有了選擇的權利,南韓籍還是北韓籍,雖然選擇的范圍比較窄,我仍感到首次被當作人看待”,自白中有自卑感帶出的苦悶與無奈。
像做夢一樣,杉原好像飛了起來,脫離國籍,脫離血統的束縛。
可結果是他狠狠地撞在了鐵網上,摔了下去。
現實是不管南韓籍還是北韓籍,都不是日本人,都要被鐵網框在一個特殊的群體裡。
第四次的奔跑是在天橋上,面對正在努力融入日本社會的杉原,前輩和正一把球踢向天橋另一邊,這兩個目睹過杉原第一次奔跑的人再次讓杉原跑起來,他們相信和希望杉原是可以通過“橋梁”到達自己目標的人。
最後一次奔跑也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
杉原在正一死後重新審視了自己,勇敢地向櫻井坦白一切。
在一開始的拒絕之後,櫻井也終於跨越心裡上的鴻溝,和杉原坦誠相對。
杉原終於得到了自己的愛情,於是高興地奔跑著從民族學校的操場沖出去,翻過矮矮的校門,和櫻井預想的帥氣翻越不同,杉原重重地摔倒在校門外,然而給觀衆的感覺卻是無比痛快,因爲他終于翻出了“鉄網”,真正地擺脫了民族學校所象征的“民族牢籠”帶給他的自卑感和束縛。
三.結局- 期望導演行定勳也是《燕尾蝶》的副導演,同樣是描述青春的電影,不同於《燕尾蝶》的殘酷淒厲,本片更著重強調主角在和命運的抗爭下得到改變。
作為一個韓裔導演,行定勳將對各民族能夠戰勝自卑感,更好的互相交流和理解的美好期望寄予影片中。
杉原和櫻井在民族學校操場上時流星的劃過和雪花的飄落都暗示了這一點。
而最終杉原將原本用來揮出去打人的拳頭化作一個擁抱將櫻井擁入懷中的一幕也說明了不同時代人的思想應該轉變以及民族間大愛的重要性。
我肯定是冲着洼冢去看的这个片子已经不记得那时候为什么会那么喜欢他貌似不是因为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他的日剧不是GTO,不是漂流教室也不是蛋糕上的草莓但是就突然对这个片子欲求不得的很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看过了越来越多的介绍然后它在我心目中就越来越好终于找到的时候是种狂喜然后看的时候是时刻可以带来的惊喜我想我那时候开始真正喜欢上了这个顶着火柴棍发型的男生不是洼冢洋介他的叛逆,他的倔强,他的坚持,他的迷茫,他的无助和不经意流露出的温柔,最后伸出的那一拳,却为了她化为了温暖的拥抱,也许吧,对那时的我来说有着极力的吸引,如同散发着的火光只是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只是曾经的狂放少年仍是做事出人意表只是我不再极度迷恋只是有时候我还会去听柴崎幸的歌,去看他的新闻的图片一切平淡安好就好
切合“暴走”精神,大刀阔斧直到眼晕的跳切(看来《罗拉快跑》对新千年高速度的启迪真是功不可没)、定格,喋喋不休的画外絮语(敬礼伍迪·艾伦?
)要远远超过男主矜持兼耍酷时与父亲及女友的对话之和(当然,与乖孩子正一一起时那天南地北不亚于独角落语的胡吹海侃又另当别论),这一切围绕速度展开的花腔,都叫人想起大洋彼岸另一则“残酷青春物语”(姑妄称之吧,虽然扣上这么个轻飘的日式命名有点水土不服,然而故事陀螺旋转得再疯狂,滚珠圆心终究不离充斥暴力的青葱岁月,貌似也说得过去)——《上帝之城》,只不过后者骨子里洋溢的那份热带气息显然与这些花招来得更为投契,耍将起来也更加纯熟、流畅,乃至癫狂。
配合黑色可可风味的饶舌,燃烧瓶、霰弹,激突的巷战,真正的无主之地,少年天下。
相比之下,衣食无忧的平成孩子所遭遇的成长焦虑、身份认同难题,为荷尔蒙寻找另类出口的“电车超级穿梭赛”,只能算是剩余热能的零打碎卖,捎带手的边角料。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对诸前作(行定勋曾多年担任岩井俊二副手)日式温吞的一种策反,《大暴走》就其独操导筒的第二部影片来说,这份答卷尚属亮眼。
在观众即将对唯美抒情的“青春散文诗”产生审美疲劳之际,如此不藏不掖的炫技倒不失为另一路子的小清新。
从早年的《鬼汤》、《烟火》等电视短片,到之后的《情书》、《四月物语》和《燕尾蝶》,这个一直处于岩井前辈光环的荫蔽之下的男人,总算迎来了独属自己的绚阳。
go(大暴走)是我梦寐以求的电影。
我有很多梦寐以求的电影,比起男人来,可以说是多到无穷。
因为,即使电影只有一而男人是无,那也都是无穷。
哈哈,事实上真的是有不少的梦寐以求的电影们。
通常,梦寐以求的电影并不一定在得到后的第一时间去观赏。
而是需要所谓培养感情层面的等待,丝毫没有时长的预示的一种等待。
终于,我躺在床上,静下心来,看看这个躺在ipod里面n久的go。
我是喜欢洼冢的,毫无疑问。
有时候不但喜欢一个真实意义上的男人不需要理由,喜欢一个演艺者也无需什么理由。
我看过的他的影片可以记得的,并不出彩,只有《漂流教室》。
但是,我真的喜欢他,区别于木村,?区别于Mickey。
我喜欢那样显得毫无所谓却死死挣扎的,且一定要两个极端特征鲜明的。
要说到go,却似乎什么都不值得。
无论是包含了多少政治的背景,无论是多么习惯的暴力镜头,就好像前三十分钟内,原杉(洼冢)反复强调的“这是我的爱情故事”。
尽管最终好像爱情是一条相当重要的线索,然而却被很多淡化了。
在圭冢跳下站台,跑在地铁的前面;在正一为了正义而被戳破自己的喉咙;在民族学校老师因为有人讲一句日语而挥拳;在爸爸为了去夏威夷而轻易地更改了家族的国籍......似乎也在反映这么一群留日韩国人的生活状况。
他们在家说日语,在学校说韩语,没有交叉。
他们在通常意义上被禁止(非日方规定)去日本学校。
日本人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些人的?
仅仅来自于柴崎幸作为喜欢他的女孩子的角度。
被父亲教育“不能和韩国人及中国人交往”,理由是他们的血液“不洁净”。
半年以后,这样的套牢自己的语言才被“喜欢”而破灭。
我,并不是来拨乱反正的,哈,请不要嘲笑我的成语应用先。
听到地铁前来的风声,跳下站台,看着耀眼的车灯,等待它靠近,在距离三米处,翻身跑在地铁的前方;在篮球比赛中一直静止,直到被大家拿球砸,拿起球翻身跑到篮下,反手投入对面的篮筐;最终教训父亲对胞弟的死去的悲伤,已经完全不是值得上代人所存在的世界,为什么还要来博得同情?
“玫瑰如果不叫玫瑰,也是有一样的香味。
”然而凋谢就是凋谢了,死掉了、离开了、不在了,表演和看表演的都只是自己。
仅此而已。
大暴走,无法表达,但是颇有些意思的名字。
最初是冲着洼冢洋介,得知是宫藤官九郎的脚本更加想看,下了很久才下到,花了两个晚上在很困的情况下看完。
开头那段地铁奔跑戏很宫藤风格,荒诞不羁。
看到后面发觉并不像我以为的只是好玩的电影,虽然一再说这是个爱情故事,也以happy ending结束,但实际应该是披着爱情外表的民族故事吧。
留日北韩人在日本的生活。
相当现实,出国需要改成南韩国籍,读普通日本高中会被歧视,女生从小被教育不可以和中国人或韩国人交往,因为他们的血是不洁的,出门不带外国人身份证被抓者一年徒刑或罚款20万……宫藤官九郎以相对轻松的调子表现残酷的现实,让人有感触却又不至于太沉重。
始终觉得洼冢很适合演宫藤的戏,整个人游走于失控边缘,连声音中都透着一股游戏感,和宫藤的鬼马风格相得益彰。
名字又代表什么,漂亮的花换个名字看起来照样漂亮。
附:宮藤官九郎 KANKUROWU KOTOWU 身 份: 導演 、腳本、演員 性 別: 男生 日: 1970-07-19出生地: 宮城縣星 座: 巨蟹座【經 歷】演員出身 2000 第一部作品<池袋西口公園>(東京放送TBS),以黑馬姿態獲得第25回日劇學院大賞最佳腳本獎 2002 <木更津キャッツアイ(木更津貓眼)>(東京放送TBS)獲得第32回日劇學院大賞最佳腳本獎 【經 歷】2001 〔得獎〕 第25回日本アカデミー賞=日本奧斯卡 /最佳編劇 /GO=大暴走 (東映) 2002 〔得獎〕 第26回日本アカデミー賞=日本奧斯卡 /最佳編劇 /ピンポン (アスミック.エース) 【連續劇編劇作品】2000-04-14 池袋ウエストゲ-トパ-ク = 池袋西口公園 2001-01-10 ロケット.ボーイRockey Boy = 打拼男人幫(火箭男孩) 2002-01-18 木更津キャッツアイ = 木更津貓眼 2003-03-28 池袋ウエストゲートパークスープの回 = 池袋西口公園SP 2003-04-19 ぼくの魔法使い = 我的魔法老婆 2003-10-09 マンハッタンラブストーリー = 曼哈頓愛情故事 2005-04-15 タイガー&ドラゴン = Tiger&Dragon 【電影作品】2001-10-20 GO =大暴走 (東映) 2002-07-20 ピンポン (アスミック.エース) 【得獎記錄】「第25 回 日劇學院賞 2000-06-21」最佳編劇 (池袋西口公園) 「第32 回 日劇學院賞 2002-04-05」最佳編劇 (木更津貓眼) 「第32 回 日劇學院賞 2002-04-05」最佳導演 (木更津貓眼) 金子文紀,片山修「第37 回 日劇學院賞 2003-08-08」最佳編劇 (我的魔法老婆) 「第39 回 日劇學院賞 2004-02-06」最佳編劇 (曼哈頓愛情故事) 「第45 回 日劇學院賞 2005-08-12」最佳編劇 (Tiger&Dragon) 五部drama只看过三部,十分想看另外两部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很惭愧,这么好看的电影还是拖拖拉拉看完的。
电影确实很好看,节奏其实很好,流畅的感觉就像河流流淌在有很多阻石的河道上,有缓有急。
而人物的刻画尤为精彩。
男主角的倔劲与稚气,女主角的青春与活力,民族学校老师的残暴脾气等等等。
人物中,印象最深的人是正一。
正一毫无疑问是电影中的悲惨人物。
他为韩国学生出头,被日本人捅死。
他是学习最好的,最有崇高理想的(想回民族学校当老师),结局却是最惨的。
剧中民族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因从小接受的教育而仇视日本,这些人虽然在日本长大,念书,生活,却怀着对日本的怨念。
正一是唯一想回来改变这一切的人,然而却死在了意外。
男主角是幸运的,他有个好父母,虽然经常免不了一顿毒打。
他也因为父亲的帮助冲破了这层枷锁,怀着正一的遗愿去继续念书。
剧中还有一个寸头小哥,与他俩是同学,他又是另一种人生路径,在民族学校有自己的想法与主张,但却不能离开学校,看到最后,我想他还是被学校的教育同化了,与其说是学校的教育,我想狭隘的民族意识与种族偏见才是改变思想的真正原因吧。
剧中衫原的眼泪滴在了一句话上,“名字是什么?
玫瑰就算换了名字,也依旧芬芳”。
我想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吧,像正一那样。
片头帅炸!!!
男主特别中二 年轻气盛 骨子里透出的叛逆 与世界为敌的怀疑与挑衅 螳臂当车的狂妄 无所顾忌 像大猩猩一样的嘶吼真的是荷尔蒙炸裂稍微刺激一下就炸毛,稍微顺顺毛就变蠢萌 语无伦次 没心没肺 好喜欢他面对地铁、转身奔跑的样子 还有跳过栏杆的样子 最后跳过去就摔了也好可爱前半部迷之搞笑 迷之青春 迷之热血 后半部就俗气了剪辑很有趣 男二好可爱好秀美,你是温柔的英雄啊,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打得过,也要帮女孩子还是受杉原影响,变得勇敢/暴力了?
女主眼神很老气一点也不青春 也不怎么漂亮知不知道片尾看着杉原的表情很丑?
…… ========他就象我心目中永恒的少年,清俊,倔强,而聪明。
他顶着蓬乱的头发,双手插在裤袋里,似乎什么都不在意,似乎随时都可以迎着风狂奔而去,嘴里还发出骄傲的呼哨声可是我知道,这个少年是如此脆弱而羞涩,他外表的与众不同只为了掩饰自己青春的苦涩,他站在那里就有种瘦弱的美,他闭上眼睛,就有了天真的期待,他向远方的天空伸开了双臂,你就看到了他心中固执的纯洁。
“名字是什么?
玫瑰就算换了名字,也依旧芬芳。
”名字或许真的不重要,国籍或许也真的没那么重要。
杉原是本片主角,也是影片名字“奔跑”的主體。
導演通過杉原的五次奔跑,映照出杉原不斷成長和融入日本社會的過程。
第一次是在地鐵站的“爛命一條”游戲。
沒有人能想到杉原可以在離地鐵只有約一米的距離時才開始狂奔,並且撿回了一條命。
杉原沖進漆黑的隧道,一直到再次見到光明。
看似只是個叛逆者的游戲,可是導演一開始就在暗示杉原就是那個可以從黑暗中跑出來的人,就像正一所相信的那樣。
第二次奔跑是和學長一起逃避警察的追捕,學長跑得快逃掉了,杉原卻被抓了。
第三次是同樣情況,不同的是杉原超過了學長,而此時杉原內心所想的卻是“我終於有了選擇的權利,南韓籍還是北韓籍,雖然選擇的范圍比較窄,我仍感到首次被當作人看待”,自白中有自卑感帶出的苦悶與無奈。
像做夢一樣,杉原好像飛了起來,脫離國籍,脫離血統的束縛。
可結果是他狠狠地撞在了鐵網上,摔了下去。
現實是不管南韓籍還是北韓籍,都不是日本人,都要被鐵網框在一個特殊的群體裡。
第四次的奔跑是在天橋上,面對正在努力融入日本社會的杉原,前輩和正一把球踢向天橋另一邊,這兩個目睹過杉原第一次奔跑的人再次讓杉原跑起來,他們相信和希望杉原是可以通過“橋梁”到達自己目標的人。
最後一次奔跑也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
杉原在正一死後重新審視了自己,勇敢地向櫻井坦白一切。
在一開始的拒絕之後,櫻井也終於跨越心裡上的鴻溝,和杉原坦誠相對。
杉原終於得到了自己的愛情,於是高興地奔跑著從民族學校的操場沖出去,翻過矮矮的校門,和櫻井預想的帥氣翻越不同,杉原重重地摔倒在校門外,然而給觀衆的感覺卻是無比痛快,因爲他終于翻出了“鉄網”,真正地擺脫了民族學校所象征的“民族牢籠”帶給他的自卑感和束縛。
不喜柴姐
咦,都跟你说了这个是我的恋爱故事了啊。
观影日期:040213
没看下去。
柴姐也曾双马尾+洼冢洋介掉了牙的乌鲁赛
原来是看过的 呃
电影现在都被删减了吗?没有感觉到一点热血
目前觉得行定最好的电影。
跑过种族没有?
喜欢前面和后面,中间在梦游
题材好 拍得傻
知らないの未来へ、続走で!
第一次看宫腾写的电影。。但这片剧情有点老套。另外,柴崎kou的腿太漂亮了!!
不错,中意
很震撼有感人,日本人自己说民族歧视的问题。强烈推荐。
挺特别的题材.当年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还很崇拜洼冢洋介的.....
霓虹特色国情——国籍歧视是暴走疾奔就可以甩去的嘛?
这算什么。
日式青春
柴崎幸怎么越长越难看了。与其余描写移民文化的电影不同的是,本片没有着力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带来的隔阂和不适,而还是描绘了一个青春期少年似曾相识的内心世界,而加了一层外来民族的外衣,这段青春更加孤独和不羁,对爱的向往也更加狂热和赤诚。日本拍青春片总有一种伤感但温馨的调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