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世界”“改变世界”“资本主义”“劳动人民”种种涂满红色的理想主义言语,惠英红和吴镇宇内敛外放得表现着各种阶级斗争,再加上最后背景的那段《I have a dream》和香港近年种种消极消息,好的,《laughing gor》的剧本理念从以“黑白”一个大跨步越到了“理想”层面,虽说也不很突兀,但是基调肯定是衔接得别扭的了。
卓景全下场不明,但按一般剧情约莫是被laughing用枪托砸坏脑了,但其功利主义似乎也违背了教授的“理想”理念;大切和卡门都是为了报恩而死,硬拉到“理想”理念也显得过分牵强;laughing死于他的孤胆英雄惯性(要说他没死的请自便),虽然他一再强调“世界是要改变,但不是用你的方式”,但从始至终并不能看出他自己怎么有力的理念体系,即使他最后出来说的那段升华主题,点明中心的独白;当真践行通篇“理想”主义的恐怕的只有吴镇宇和惠英红。
此二人演技是不用质疑的了。
但是吴镇宇的形象就像把《双雄》里的黎明和吴镇宇的塑像用水浇浇,然后直接捏就的。
而且他和徐子珊的感情线很飘浮,叫人感觉徐子珊和黄宗泽存在的意义就是安排着给吴镇宇了结的一枪。
另外说一句,他通篇说的那句“世界可以不这样”什么的确实很有味道,估计编剧颇为得意。
但这些话其实点一下就好,说多了就给了人一个蝙蝠侠蹲大厦上思考城市命运的形象了。
至于惠英红,很饱满的演绎,情绪撑得很有张力。
所以并不是她的问题,而是剧本的问题。
估计想刻画了一个类似昂山素季的形象,但却说着很糙的红色言论,感觉台词同个意思,但再压低一点、平民生活一点就更好了。
还有,你不觉得她无缘无故跑出来唱一忽儿红调,然后有莫名其妙地消失,有点怪?
......片子两次提到的“鸡蛋与高墙”的关系语出接受了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村上春树,laughing和教授的观点都是选择“站在鸡蛋这边”,这是切格瓦拉式理想主义者的标签之一。
但说实在的,laughing的气场和惯性决定了他的冲决激烈形象,但这种激烈不同惠英红的激烈,他只是在维持一贯的抗争,而非追逐或坚持什么理想。
而主角吴镇宇——因为他的气场、演技以及对剧情和主题的维系程度无疑是最高的——则是真正攥住《潜罪犯》理想主题那根线的唯一一个。
当然,这根线的一头确实被他紧紧攥着,但他坚信记住“理想”的那一头,其实只是空空荡荡。
这是悲剧结局的悲剧寓意,但或许我们听到了最后金博士的声音,有了些许乐观向上的指望。
那么我们也可以看看那根线,即便抬头什么都望不见,但我们不要再惦记上面是否系着某一个打满理想空气的气球了,只看看那根线聊以安慰——起码它的态度是向上的。
这世界没有变好的趋势,都是熵,只能趋于混乱。
只不过偶然又必然的出个技术革命,转移人的生活重点,搁置矛盾,然后原矛盾冷却,新矛盾生长。
谁都别对谁的价值观指手画脚,谁也别向谁传扬自认完善的道德,你根本对别人付不起责任。
同理自己价值观决定的事,好坏你都自己承着。
沉迷于对错的人是最无趣和懦弱的,不确定自己立场的才会反复检验,才会容易倾覆。
教徒才是最容易加入异教的人。
如果你对世事没什么看法,那就在不打扰别人价值观的情况下努力保持现状态。
如果你忧国忧民,做梦也能为改造世界的梦惊醒,劝你服用镇静剂,还是那句话,不要强加价值观给别人,你以为自己是谁,神么。
如果你有套自己的主见,请憋心里别说出来,然后使劲睡觉,努力赚钱,尽情享受自己认为的正确,争取活得比上两种人时间长,就是胜利。
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不适应自己的社会属性。
(看见了千万别信,我就是在宣扬自己的理念)
“你们以太会做过什么,随便做个中介,就可以赚那么多,帮资本主义吸附劳动人民的汗水,一百赚九十九就算了,剩下那一块,为什么还不给,这是什么世界”“其实犯法与犯罪,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为在合法途径,他得不到世界的公平对待,只能用非法手段,去拿本应得之物,所以公平公义,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之事物”--延用的倒是上一部几乎相同的班底,承接的也是结局的故事,熟悉感是足了,可还是拍的乱糟糟,几句台词就可以表达完的剧本主题,要这些人物表演有何用,又浪费了一波laughing的名头
闲来无事写篇影评吧。
前几天晚上一起看的这部片子,因为俩人都很喜欢‘潜行狙击’所以对这个片子算是很期待的。
从最初开始就看的晕乎乎的,不是很明白拍摄的逻辑,后面渐渐显现出来,原来一直是博士对社会的一个期望,一个很好的演讲家鼓说家,他想建立一种新的社会规则。
有很多人共同理想。
记得换肾的场面,分不清好人坏人。
非要说里面谁是好人的话,还是laughing吧。
他的理想与现状社会准则最起码是一致的。
姚可可在里面的角色也很鸡肋,傻里傻气的,CO哥的角色更是,非常不明就里。
只是简单的交代了原来一切都是博士的计谋而已。
没有什么新意的电影,也毁掉了人对‘潜行狙击’的期望。
有时候,停步比没有计划的走要好。
让人有有种看无间道的感觉,但有一个无间道电影就够了。
一直期待电影,本以为是一部优秀的卧底剧,结果拍出来感觉太政治了,为了说明“高墙与鸡蛋”作者花了很多时间,但是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说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唯一的亮点就是各位影帝表扬,相比而言Laughing sir的演技真的就差了很多了
Laughing哥系列的最后一部我本身是很少看电视剧的, 因为剧集时长x集数加起来要耗费太多时间了.但是在YT刷到太多次TVB放的一些精剪剪辑, 刷了几次没忍住...大概花了2个礼拜的时间恶补了Laughing全系列, 电影+电视剧.实际故事剧情时间线应该是:Laughing Gor 之 变节 > 学警狙击 > 潜行狙击 > 变节 之 潜罪犯各部影视实际上映的时间是:学警狙击(2009.02.16) > Laughing Gor 之 变节(2009.08.13) > 潜行狙击(2011.08.01) > 变节 之 潜罪犯(2011.12.29)我当初应该是受了百度知道的误导, 先看的学警, 然后潜行, 最后是两部电影.既然看完了, 顺便来聊聊每一部的观影感受《Laughing Gor 之 变节》主要交代Laughing哥的之前经历和背景, 由于拍摄时间在学警之后, 而且我观影也是在学警之后, 未免有种从结局写开头, 而且还是有衔接不上的那种错落感.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 太短了, 而且叙事略平, 各路大牌主演的光芒盖过了Laughing, 期间也看过一些影评, 演员阵容的选择和桥段上有些向《无间道》看齐的感觉. 最后的一幕反转还是留了一些悬念, 很大的想象空间给观众: 是卧底反卧底再卧底还是卧底反转我给2星, 可能是先入为主以及期望和心里落差太大的原因《学警狙击》这部片Laughing哥不是主角, 但这是一部不错的剧, 整体的故事线很多.主角选角上做的很好, 吴卓羲 和 陈键锋 无论从外型还是性格上都很贴合, 而且每个人物有自己的故事线, 又能够串连到一起.Laughing在这一部里面是转折起伏很大的一个配角, 前后的对比以及情绪转变过程的情感流露很到位, 也是系列中个人感觉最串最嚣张的一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谈论自己底线的部分, 以及"独特"的幽默感, 狡猾的策略, 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 这部是我最想把Laughing哥抠出来做表情的一部, 有空再二刷就开整! 如果你也想, 关注我等就完事儿了!这部剧里面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短发的周海媚了, 真的好看, 相反的就是盗版妹看起来真的有点路人, 2023年看这样的网上冲浪桥段, 多少有点尴尬.我给4星《潜行狙击》Laughing哥终于荣登主角宝座, 这部剧整体来说也很不错, 故事线没啥毛病.反派做的很好, 不管是男还是女, 太嚣张了, 让人看到就不喜欢, 但这恰恰就说明演员本身是成功的. 在某些地方来看, 黄宗泽是要压谢天华一头的, 前者是嚣张, 后者则多是串, 很帅的串(寸). 反派女律师可能是妆容的加成, 每次看到这个人我都非常不喜欢, 但是角色和性格的塑造上, 都做的很好.这部剧里面短发的Madam Jo也挺好看的, 属于比较耐看的那种, 比《Laughing Gor 之 变节》中要更鲜活, 也可能是戏份和时长的关系.黄智雯是真的好看! 以前的港剧就是好, 选过港姐的演员真的太多了, 袁嘉敏笑起来也很好看,只是最后送别那一幕和陈法拉站在一块对比起来太路人了...要说尴尬的地方就是巩Sir儿子的戏份, 演起来有点像那个时代的小鲜肉, 笑起来很假, 不太适应.故事线没问题, 只是最后的结局有些刻意, 感觉为了结局而结局.我给3.5星《变节 之 潜罪犯》这部片我很早就就看过而且一直印象深刻. 那时候还是几年前在同学家看的, 也没看过上面这些片子, 而里面又有很多剧情是衔接着上面的背景, 很多剧情都印象不深, 唯一深刻的就是教授的歪理, 当年我大多还是个略微愤青的年代, 对于这些言论多多少少有些许认同.(可能也是为什么这部片大陆不给引进的原因吧)那么当我看完了上述剧集后再一次看这一部《潜罪犯》时, 感觉这类言论都是偷换概念的更多. 无论是江世孝的帮派企业统一化管理, 还是教授的钓鱼执法卖白粉和重建秩序, 都属于纯粹程度很高的pure dream, 也就是所谓的水至清则无鱼, 是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 人每做一个选择都要付出代价, 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方面地放弃和牺牲.事实上, 港独人士杜汶泽除了烂喜剧之外, 演技真的不行.从系列连贯性上来看, 这一部已经脱离了主线中心思想, 强行把女强人律师写成有精神问题, 而看起来蓄谋已久的教授则有些叻唔切, 对立势力也从黑帮变成了黑警, 而Laughing的角色性格定位也从机智狡猾改成了鱼死网破型的孤注一掷, 有些遗憾. 文咏珊这个演员长相还不错, 但是演技就还不怎么行.实际上我看到这一部的结尾是很遗憾的, 这一部直接打破了Laughing哥的人设, 也为Laughing的角色画上了一个句号.我给2星
看完laughing gor之潜犯罪。
说真的,前一个小时我都没有彻底理清每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的定位。
甚至,有一大部分内心有过站在教授一边的时间。
当我看完后,我突然在想,大陆会批准这部电影上映么?
刚才看了下豆瓣上的评论,说这是一部不向内地审查制度低头的电影,也就证实了我之前的疑问。
的确,连天与地都被封杀的话,潜犯罪的影射应该也会看的出,那么敏感的总菊。
从高墙和鸡蛋说起。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这句话出自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是这么说的:“这一隐喻到底意味什么呢?
在某种情况下它是简单明了的。
轰炸机、坦克、火箭、白燐弹、机关枪是坚硬的高墙。
被其摧毁、烧毁、击穿的非武装平民是鸡蛋。
”我总站在鸡蛋一边,这句话,laughing哥说了,教授也说了,但是践行这一说法,两人的区别却很大了。
教授是谁?
教授代表的是要打破建制,重塑世界公平和公义的革命者。
对的,就是革命。
这个字眼太熟悉了。
曾经“革命”二字风靡一时,不用道明。
美国有独立革命,英国有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有法国大革命,俄国有十月革命,柬埔寨有红色高棉,中国有。。。
一系列革命。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左右摇摆过,至少我有,我有认同教授的时候,他说的话很多在我看来是对的,甚至是那句“只是犯法,不是犯罪”。
以至于我在后来才想出,潜犯罪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是明目张胆的或者一目了然的犯罪,而是隐藏在深处的犯罪,或者说是为了“正义”的犯罪。
革命,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词。
还有那句革命,难免会有流血牺牲。
教授是一个革命者,但是他是一个即将变成既得利益者的革命者,他与黑警察卓景全的联合,不会真的让这个世界得到公义和公平,只是他们自己获得利益而已。
他并不是真正的和鸡蛋站在一起,而是自己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自己成为高墙,再将这一切对准鸡蛋。
他也并不是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犯法,不犯罪。
杀死跛co,因为教授不满他和大财团搞到一起,那是资本主义,那是剥削人的,因为跛co违背了他的理念,这些理由为什么都这么熟悉?
是不是曾经也有人像跛co这样被杀死?
太多了!
但是跛co真的应该死吗?
不,他应该经过法庭的审判,定罪,坐牢。
革命,总是有个道貌岸然的理想:站在鸡蛋的一边。
大切,carmen都是这种理想的追随者,甚至为了这种所谓的理想杀人、牺牲。
而他们都只是鸡蛋。
我真的觉得这里面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一个角色,或者说那么一群人。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深刻之处。
我想起了一直看的一部日本动画片——银魂。
银魂的背景故事是,里面的主角银时是一个曾经参加过攘夷运动的革命志士,反对天人占领江户。
但是这部动画片是从银时放弃攘夷运动,吊儿郎当的生活开始的。
因为他说过,不想在看到有人死。
他的一句名言就是与其美丽的死去,不如美丽的活着。
虽然这是一部喜欢搞笑恶搞的动画片,但是银时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
为什么我说到这部动画片。
因为我在看的时候,我意识到,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香港,自由世界的主流观点是摒弃了“革命”观念。
生命至上,人权至上,法制至上,是为大家所推崇的,这也就是所说的普世价值观。
虽然不公平不公义并没有彻底的消除,但是更多的人是主张不流血的改革,而不是依靠肉体消灭,精神控制的革命。
也就是教授所说的革命。
想想,打着革命的旗号,我们看到了什么?
是公平和正义吗?
不是,是生命被践踏,人权被践踏,法制形同虚设,是滥用私刑,是腐败,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是人心的冷漠。
与教授自己所说的恰恰相反,教授没犯法,没有犯他自己制定的法,但是他犯罪了,打着革命的大旗在犯罪。
这在全世界都有,比如哥伦比亚的FARC。
(其实我想举另外一个例子)刑警2010里面有一句话,魔鬼之路,由善意铺成。
我不怀疑教授最一开始的理念是错的,至少公平与公义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理想。
就想曾经的那群革命志士,他们的理想也一定是善意的,推翻腐朽的制度,消灭剥削。
甚至不惜流血牺牲。
那些理想的追随者们,他们内心定是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所以愿意为了理想而献身?
可是,可是这就好吗?
大切是一条命,carmen是一条命,黎长官是一条命,跛co是一条命。
mad sir最后没有开枪打死stone,laughing最后没有开枪打死跛co。
不是他们没有恨,没有愤怒,他们两都是喜欢踩过界的警察,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紧紧守护着自己的底线。
laughing才是真正的和鸡蛋站在一起的人。
他始终捍卫着法律的尊严,从一开始他就看清了我们并没有看清的,坚持着我们曾经因蒙蔽而动摇的原则。
徐子珊演的姚可可可以说是这么一类人,就是曾经受蒙蔽,把教授当做内心最美好最舒服的理想。
后来醒悟过来,发现原来教授才是杀害了自己最爱的人破坏了自己最美好的梦想,伤害自己最深的人,当她知道真相,用枪射杀教授,这,能不能看作是革命理想的破灭呢?
有人在革命理想中冤枉的死去,有人在活着的时候就明白过来,撕破美好的假象。
这是多么的有现实意义啊!
姚可可的行为也不能定义为公义,因为她射杀教授是处于报复心。
这也直接导致laughing为了阻止她而中枪倒地。
这可以视为,在面对一种罪恶的高墙时,有那么一种观念就是以恶制恶以暴制暴。
这种的后果,就像中国五千年朝代更替一般,仍在一种恶的建制中循环,始终没有走出这个怪圈来,走向法制。
这种循环也将将真正的公义扼杀掉。
就如laughing的倒地。
Jodie也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心中理想世界的化身。
-这部电影,从剧情来说,还是一般。
但是,演员,laughing和吴镇宇,都是我超爱的。
配角惠英红和廖启智也是很喜欢的。
但怎么说,这部电影与之前的卧底题材的电影有些不同。
可以看出hk还是有一群导演编剧监制在不断地反思现实并融入影视作品中。
这一点,比内陆强太多了。
其实,TVB的有一些电影和电视剧是值得人思考的,传达的是香港的社会理念,比如法政1,2.刑警2010等等。
ps:偶认为虽然电影中充斥着反对建制,并且表达了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问题。
但是作者仍旧是反对以教授的那种方式来反对建制的。
很多人都说吴镇宇的教授演的如何的出神入化 不可否认但是 于我而言红姐的演技也是让人折服的红姐和瘸子在船上的那一段戏镜头多次给了红姐眼镜的特写毒辣 凶狠 愤怒 “这是个什么世界 这个世界只会帮你们这些资本主义吸干我们劳动人民的血汗!
”这句台词在我看来 也算是很出彩很痛快的一句了
这片在hk的票房居然比龙门还高,hk人都啥品味导演想法很大,但有心无力,他还没弄懂那些是犯法,例如同性恋在很多地方压根就不是犯法,安乐死的讨论也不是他那种讨论。
他压根就没弄清哲学和心理学的区别,电影中laughing与教授要探讨的是行为心理学,而教授要和众人探讨的是哲学心理学(这话抄自另一篇影评),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建议导演去补习一下法律和哲学。
很庆幸金像奖没给这片半个提名,这片子有给演员内心戏的机会吗?
传说中演的好的吴镇宇都只是演出了气场,他的所作所为好像任意而为之,根本就没多少理由,谢天华演出了正气,但这份正气的坚持在这部混乱的电影显得很单薄。
但我还是给个还行的评价,因为这片好歹不至于让我看着想睡,而且谢生、子珊在里面造型还ok,子珊有个镜头还挺美的,虽然我觉得这个发疯演的一般,虽不至于让人感觉明显在演,但我要求高,希望能演的让人感觉本来就是疯子。
不过我觉得按潜行的姚可可,变疯的可能性不大,想办法弄死laughing的可能性比较大。
完全被教授的理念说服,就凭教授的革命精神,打十分。
我看的是香港版,后来知道,可笑的是大陆和谐版结局是laughing最后做了督查,真是做贼心虚对号入座。
最后laughing还是死了。。。。。。。。。
本片故事上的野心大到了邱礼涛这样的小片导演无法控制的程度,而且铺垫部分和最后的结局完全不对等,那些硬加进去情节完全不能自圆其说,和电视剧版的衔接非常弱,好多桥段都在模仿别的电影细节。原以为这一次影片会成为新世纪的《监狱风云》,不过最后不过就是一个关于“革命”的笑话而已。
纵观各种版本,推荐大家看网上流传的BD国语版,无删减,给五星是读到了邱礼涛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对他我还有太多期待!
小明上广州探亲友乐悠悠~ 一坨裸男浴室打架好棒 T T 黄宗泽完全酱勒个油,这种团灭式的结局… 都说教授演的好,我不是老吴粉丝,却也要敬一下够独特。以及十分奇怪他为毛要拉拢laughing。剧情很扯,不过比上一部明显古惑仔电影的套路要内涵许多。
我认同。
内容多而杂,演技不错,不过感觉要说的东西太多了,反而说的不清楚,漏洞百出。
7.1分 “在這個世界,你顺從權力就是正常,不配合主流社會的要求就是有病。”
命题肯定是邱导演看了Unthinkable之后想到的然后觉得是个不错的点子 然后就开始胡编滥造不知所谓然后编剧肯定觉得自己可牛逼了
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
剪得确实很像TVB的电影,看完为了香港人的电影加一分。
追求深度和理念,可惜却不知所云,给人一种生编硬造的感觉。哎,编剧和导演乃们可以拍得更好!
比电视剧真是差了好多...
bug无穷,思想反动,总菊引进此片不幸暴露了iq上的缺陷。
很一般。文咏珊好美。
让你圈钱。
我可以说他是故弄玄虚吗,我可以讲他完全是不知所云吗
片子有点虎头蛇尾,情节不错,laughing哥死的太快了点呗?好冤的啊~
不看电视剧直接看电影脑子还有点大。看了变节在加一句:拍的真烂。
1.续作一气呵成,意犹未尽 2.反思很重要,这个社会该何去何从 3.最后智叔赢了
终于都死光了,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