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情人节

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e

主演:刘冠廷,李霈瑜,黑嘉嘉,周群达,林美秀,马志翔,陈竹升,庄益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0

《消失的情人节》剧照

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2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3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4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5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6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3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4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5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6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7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8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9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20

《消失的情人节》剧情介绍

消失的情人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车司机阿泰(刘冠廷/饰),是一个动作慢吞吞、连手表的时间、地震的感应都比别人慢的奇葩。他每天都会去邮局,找柜员杨晓淇(李霈瑜/饰)寄一封不知道给谁的平信。柜员杨晓淇和阿泰完全相反,是个凡事抢拍的超级急性子,唯独感情生活毫无进展,年近三十还是母胎单身。情人节前夕,杨晓淇被天菜阳光男刘老师(周群达Duncan/饰)搭讪,终于情窦初开的晓淇和刘老师天雷勾动地火;想不到一觉醒来,刘老师再无音讯、而且情人节居然已经过了?!每天来寄信的阿泰也再也没出现过...毫无记忆的杨晓淇,开始了一趟寻找真相的奇幻旅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开膛街第四季血界战线&BEYONDOAD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拳职人员终极台风诡替身青蛙总动员继承风暴孤岛夺宝古畑任三郎凶手是大使阁下神选超星星学园昆仑神宫步步惊心代号021断林镇谜案第八季幸福房屋事件簿疯城记第二季清泉河的呼唤不可遗忘第二季你与世界终结的日子赦免神秘河正义制裁者洞窟二十WakeUp,Girls!青春之影零异频道第三季三角关系爱在飞翔

《消失的情人节》长篇影评

 1 ) 精彩

《消失的情人节》是一部2020上映的台湾爱情喜剧电影,由陈玉勳执导,演员刘冠廷、李霈瑜、黑嘉嘉、周群达主演,剧情讲述在情人节前夕,在邮局担任柜员的急性子杨晓淇被阳光天菜刘老师搭讪,年近三十还母胎单身的她马上坠入爱河。

没想到在两人相约情人节约会之后,杨晓淇一觉醒来不仅情人节凭空消失、刘老师音讯全无,连原本天天都固定来寄信的神秘男子阿泰也从未再出现,对任何事情都毫无记忆的杨晓淇,便开始展开一段寻找真爱的奇幻旅程。

我喜欢《消失的情人节》整体所呈现出来的风格样貌,无论是人们紧凑生活步调的台北都会地区、业务繁忙的邮局、在道路上穿梭的车辆,或者后段杨晓淇骑着机车和阿泰在周遭时间静止时开著公车来到悠闲的海边乡镇,我都能从场景的转换清楚感受到他们两人的心境变化。

虽然受到疫情重创,但2020无疑是台湾电影精彩的一年,不仅整体表现都有一定程度水准,类型也相当多元丰富。

 2 ) 多出来的一天是怎么来的?

补充说一下这多出来的一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不少的豆瓣用户指责这些慢半拍的乌龟🐢们是变态,所以上帝给了乌龟🐢们多出来一天的时间,让他们观察观察世界、观察观察自己,到底是乌龟🐢自己做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

乌龟🐢们在静止的世界里慢慢爬行,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做什么错事,但这个世界的人们却特别喜欢成为道德高地的领袖还总是对乌龟🐢们指指点点。

于是上帝为乌龟🐢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可以去远离世界之外的寺庙里过悠闲的生活,从此与道德领袖们老死不相往来;第二种是需要在世界里找到一段足够动人的真情,足以支撑他们直面旁人的非议继续留下来。

很庆幸的是咱们的主人公选择了后者🥳

 3 ) 一天

条目下看到一篇评论,作者一通掏心,讲了《消失的情人节》哪里不好,以及这部电影注定无法获得观众缘。

文章不无诚实地说,现实生活中,女性就是会被阳光热情、形象健康的马路骗子忽悠,对于不苟言谈的暗恋观察者,她只能感觉到,自己遇见了一个变态。

更何况,电影里的女主角也被设置为相貌平平无奇,不无古怪。

至于男主角,行为就更诡奇了。

如此肺腑之言,我都相信了,许多人就是这么想的。

而陈医生所唱的,“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其实,也只能是歌词而已。

但反过来,人家导演陈玉勋一直就是拍这类台味浓,怪腔怪调的趣味电影,讲的都是形色小人物。

较近的《健忘村》、《总铺师》,以前的《热带鱼》、《爱情来了》。

有时候讲很大的洗脑话题,有时候只是贪恋人间烟火。

如果你时间有限,那么,找《10+10》里的一则《海马洗头》就够了。

《消失的情人节》也不例外,它讲普通人中的失败者,女主人公不起眼,男主人公几乎是消失的隐形人。

经过带有幻想的曝光与电影手法的发酵,为一段稍嫌车祸太多的纯情恋正名。

这些年批量出产的道德警察观众,他们油生的刻板印象中,失败笨拙的纯情,已然等同于万劫不复的猥亵,但时间暂停这种设定不专属于日系厂牌SOD,只需看15年前,风靡过豆瓣网站的《超市夜未眠》长片+短片版,就知道导演的偷天换日,哪怕有一些用情色打反差的内心纯情概念,早不是独此一家。

况且,陈玉勋过于积极主动地在爱情喜剧中,放置了咸猪手、杀猪盘之类的桥段,姿态已经足够亲民低调。

他似乎意料到许多观众会思维逆行,不惜加上一堆喜剧佐料,放得太多,反而稀释了主题。

对于两个渴望爱情而不可得的年轻人,邮局平信所代表的慢节奏、公交车所代表的脱离按部就班生活轨道,那些快门定格住的爱情照片,都是失败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灵风景。

它当然不是什么高妙的料理大餐,就是一碗加绿豆的豆花。

开头说的那位作者,也讲到这个豆花啦加什么绿豆啦,又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看着就不稀奇。

显然,原因出在《消失的情人节》完全只注重台湾市场,脱离了大陆语境,就好比拿了七夕,当本土情人节。

至于绿豆豆花,只要在台湾夜市出没,有过一段时间的生活,那么,就能知道这种小吃只是简简单单的日常味道。

再不然,哪怕是《新不了情》那么共情诉求明确的电影,支开男女主人公的,也不过是红豆糕,一个意思。

《消失的情人节》大致脱胎于摄影的一个概念,即1/100秒的曝光时间下(也可以更少的快门速度),世间景象、周围人物都在那一瞬间死去了,但又随着显影在上面活了过来。

这个死去又活来的过程,只在那1/100秒的快门速度,反复擦写,重复,如同永恒了一般。

观看过黑泽清的《暗房秘密》便可以得知,早期摄影的银板摄影术,把被摄者强制锁定在了一块钢板上,生与死都被模糊了。

至于永远比别人快和比别人慢的机巧设定,多出来的永恒一天,依然只能通过事后证物照片来呈现。

快与慢,无非是在说,现实中的有些人,他们始终无法与周围社会协调同步,导致了过敏反应。

出走的父亲,人间蒸发,若在道德剧里,他是等待口诛笔伐的不负责任形象。

或者变成泰国电影《时光机》中,那台废弃在家的钢琴。

但成年人世界的真相,是有可得的给予,也就有不可得的缺憾。

《消失的情人节》似乎在讲接受、理解和原谅,当周围都忽视了一个人的情感需求,那么,他就处于原地消失,看不见的状态。

余下的差别,只是真的失踪与选择性无视失明。

电影采用聚沙成塔的方式,让永远比别人慢一点的角色,积攒到了老天赏饭我最大的一天。

说到底,女主父亲,或者男主角,他们也不过是想在属于别人的365天之外,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天。

你或许看到过这类故事,一辆不按照既定路线行驶的公交车,它径直按照司机想走的目的地去了。

正如有些人可能还记得西雅图机场,那个29岁地勤工作人员理查德·罗素的故事。

有一天,他开动一架客机,飞上了天空。

他想去大海上,寻找那只逆戟鲸母亲——她背着死去的幼崽在海里游了1600多公里17天后才放开。

最后时刻,他跟塔台道歉说:我希望这不会毁了你的一天……因为我的缘故,把大家的日子都搞砸了。

他被全世界知道的那一天,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说说这部金马最佳

 4 ) 影评|《消失的情人节》——上帝力量的咸猪手

影片有着经典的AB面叙事,喜剧表面下隐藏着悲伤的情节,想法不错的奇幻设定,只可惜这个故事逻辑漏洞过于明显,形式的精心设计也许是影片唯一的优点。

如果把影片拍成纯粹的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这个漏洞或许可以部分忽视,但影片后段晓琪父亲的出现表示创作者试图解释世界观,也是影片深挖价值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没有阐明问题,却引出了更多的问题。

单纯的爱情电影可以不讲究逻辑合理性,但如果影片一定要上升到哲学思考,那么逻辑的严谨是最基本的要求。

影片的世界观是,部分的人类由于日常缺少了时间,因此会有“利息”,既在特定的时间中,其他人静止,只有他们可以活动。

另一些人则刚好相反,会比“标准人”多静止一天。

细细想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残酷的设定。

平日里比其他人慢一秒的人在这一天变成了所有“标准人”的上帝,所有“标准人”都变成了待宰羔羊。

这个设定让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其残酷程度不输于前者,但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展开精彩故事的设定,只不过需要一个黑暗的故事。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所谓的“爱情”也经不起推敲。

男主角只不过是一个被女主角遗忘的路人,并且除了自我陶醉的给女主角寄信以外并没有为她付出过什么,充其量算是暗恋。

与渣男的对抗更多的是出于情敌的嫉妒,甚至在时间静止时带着女主角出游严格来讲是强迫性质的,这也是上面提到逻辑漏洞的体现。

所以,影片最后女主角见到伤愈的男主角,为何要感动的?

喜悦的?

还是出于什么感情的哭出声来,讲不通。

披着浪漫爱情故事外皮的只不过是贯穿人类历史的男性凝视,男主角看似痛恨渣男、惩戒咸猪手,但他与这些人的区别只不过是,他拥有一只上帝力量的咸猪手罢了。

 5 ) “消失的人”和“消失的情节”

“消失的人”+“消失的情节”=消失的情人节 导演很会玩文字游戏,前半部分对应的是消失的人:父亲和骗子男友刘文森,又或者是杨晓淇在情人节消失的自己;后半部分消失的情节:情人节那一天所发生的事件。

前半部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从开场的新闻播报,一系列超现实事件的发生和杨晓淇消失的一天都有关联,影片在前半部分小心地隐藏起所有会暴露事情真相的马脚,那个看起来既像骗子又真诚的区块链男,每天来送一封平信的呆滞男,以及右边甜美可爱的无脑妹和左边平庸无聊的大妈,杨晓淇身边的人既离奇又平凡,就连杨晓淇自身的经历也是如此。

影片中的杨晓淇既有普通人身上的烟火气,又有离奇古怪的自身特色,人设才算是立住了。

所以后面再离谱和超现实的情节也在杨晓淇身上变得合理起来。

“消失的情节”完全是从吴桂泰的视角出发,因为只有他知道消失的情节是什么,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相同的情节,罗生门式的叙述方式,其实很容易变得俗套,但影片即使在相同的情节上依然详细地讲述吴桂泰的经历,比如去电影院那场戏,吴为了保护杨晓淇赶走了公交车上所有的乘客,跟着他们来到电影院,在电影院快一拍和慢一拍的笑点,正好赶上的公交车,公交车上的刹车和亲吻,以及刘文森再次回到公交车。

同一情节,两个人的视角完全对得上,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内容,视角在杨晓淇那边时,观众感受到的是陷入爱情的甜蜜和女主角被骗的紧张,而在刘文森这一边,观众能看到刘文森的痴情和倒霉的人生经历。

如果是文艺片的话,结局是杨晓淇在邮局工作,终日凝视着大海,直到有一天她白发苍苍,从她的视角和孙女讲述着人生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

 6 ) 《消失的情人节》拿奖拿到手软,但我建议你别看

观影前没有读过影片的任何资料,只是从好友主页看到他标注了“想看”,于是便提议可以一起远程观看,但最终因为登不上Zoom而作罢,想着各自看完了再讨论也成。

也不知道这是一部2020年的片子,电影色调和邮局繁忙的寄信业务让我以为背景是上个世纪,所以看到女主脸书动态时错愕了一下,听到“区块链”时才反应过来这描述的就是我们当下的时代,只不过是在TW。

我不了解TW,只在2019年去过一次,那时还能自由行。

在台北的几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到处都是“机车”,红灯一过,它们呼啸着从我身边开过。

影片前面30分钟中规中矩,女主从小比人“快”半拍,性格大大咧咧,职业是邮局的柜员,30岁了,从未过过情人节。

但就在情人节前几天,她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一位男人,他身材健硕、说起话来眉飞色舞,是位业余的健身教练,据他本人称,他的正式工作是从事区块链相关。

女主很快被这位男生迷得魂不守舍。

看到这里,我不免担心这位有点“恋爱脑”的女主会不会遭遇“杀猪盘”?

影片会不会落于俗套?

就在我有点后悔在大晚上打开了这部电影时,影片恰到好处的转场吸引到了我。

男一号原来不是这位区块链“从业者”。

而是另一位毫不起眼,但每天都到女主所在的柜台寄一封信的“怪咖”。

他很少说话,有时会对女主微笑,但更多时候,他默默寄信,寄完就走。

和“区块链”比起来,男主的工作再普通不过,他是一名公车司机。

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是TW导演很擅长的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小确幸。

公交司机和邮局柜员,能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呢?

有影评批评,男主的行为更像是跟踪狂、变态狂,甚至是“犯罪分子”,可导演却把他塑造成了单相思的痴心大男生;有人无意挑起男女对立,但却缓缓打出“这也能打拳?

”他们说得都对。

但是影视作品不是教育宣传片,不必片段里加上“危险思想,请勿模仿”的提示。

我之所以愿意花两个小时去观影,就是因为真实世界中很多事情不可能发生啊:——我不可能不顾工作,丢下全车人就走——不可能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破旧不堪的小屋时不焦虑——不可能不计成本地暗恋一个人那么久,那么久,却从不敢上去表白……所以我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去感受还有人选择不顾一切的纯粹。

那这也不代表我就要学他们,学他们跟踪甚至“绑架”喜欢的人,哪怕他们初心是好的。

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也希望大家能像成年人一样,各抒已见,礼貌交流。

看完剧12点了,打开wx发现一个多小时前好友提议既然Zoom打不开,那就一起语音观影吧。

而我因为专注观影,错过了。

 7 ) 壁虎伯伯全场最佳!!

最近好像看了好多台湾电影,ins上新关注的里面十个有九个都是台湾艺人。

人都很喜欢,电影还没看够。

目前刘冠廷稳坐我最喜欢的台湾男演员的位子,尤其在我今天查到他是天蝎座之后哈哈哈。

从《阳光普照》到《同学麦娜丝》再到这部《消失的情人节》,本来还觉得他的外表攻击性比较强可能演坏坏的角色才容易出彩,现在不担心了。

不只一次看他演“傻子”了。

希望他火,希望他不要火到内地。

竟然在这部清新奇幻电影里感受到了禅意,很惊喜。

喜欢女主角(一动不动这么久很辛苦吧哈哈哈哈哈哈)喜欢壁虎伯伯(看采访才知道演员其实是这部电影的编导,我是真喜欢他的那一段表演,我就没看过这么自然这么可爱的神仙)其实电影本身没有多么多么优秀,可以说我是看过豆瓣上搬运的导演采访之后才变得更喜欢这部电影了,很多我看电影时没注意过的细节导演在采访里解释的清清楚楚,尤其是时间逻辑,我后来仔细回忆了一下,很严谨,全都是对的。

不敢想象这个片如果是内地团队来拍会给拍成什么样,反正应该很难做到这个程度。

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的导演拍小清新故事,是因为他们想拍,有的导演拍小清新故事,是因为他们只会拍这个。

 8 ) 爱情限时批

没忍住点了五星,因为笑点太戳我了,可以称之为爱情来了的姊妹篇,有些元素比如收音机故意有重复用到,台湾拍这种小清新故事就顺手拈来,大陆早年间有失恋33天这种小情调作品,相比却有较大差距,比起这种自然的作品,夏洛特烦恼这种比较优秀的喜剧电影也有种要故意咯吱你的感觉。

说回来。

陈玉勋是有些套路的,但这些套路就是很拿人,他一直在探讨爱情本质的两方面:孤独和臆想。

人如果没去仔细体察灵魂的孤独感,那他就会忽略爱情,而没有臆想,现实又根本撑不起爱情,所以爱情既需要孤独,也需要臆想,陈玉勋在这两点上处理得很是清新脱俗,自然而然。

PS杨晓琪学唱万芳那个爱情限时批,原版很经典,我看过很多次。

 9 ) 《消失的情人節》:一齣佯裝愛情喜劇的悲劇

這原本是分享在台灣論壇的討論,已取得授權轉錄原文在此:https://bit.ly/2JpFw3X以下有劇透—《消》的背景與設定是一場悲劇(導演自己得獎時也說過,最多人看不懂的地方是楊曉淇他老爸原本要去自殺,但最後跟個和尚一起生活。

)

在故事裡,我們不知道楊爸爸為什麼想自主離世,然而也正好就是他要跳下去的剎那,時間銀行發放了紅利,使得楊爸將注意力從自己的生死上轉移了。

而這世界停滯的24小時,使他有了可以沈澱自己的機會,對於任何一個有堅定的人生登出念頭的人而言,沉澱自己就像是在沙漠中行走,乾到不行的自己,突然嚐到了一滴水。

雖然只有一滴水,但就夠這個人繼續走下去。

於是楊爸荒廢了這24小時,隨便走走看看,累了就在馬路上睡,處在隨時登出人生也可以,就這樣繼續下去也可以的心情,迎來了世界再次運轉時刻。

楊爸,已經是個生死皆可的人,眼前他更在意的是,什麼是他自己?

楊爸開始了第二人生——或者是,真正的人生。

這也是楊爸說回不去家裡的原因。

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與別人不同的他,或許已經不在那個層次上了,不是說不愛家人了,只是,他要先接受他自己吧?

楊爸說:『火車出軌了還是火車,不會變飛機。

』楊爸可能真的以前以為自己跟別人一樣都是飛機,但自己從來沒飛起來過,在世界與自我之間的質疑太大,大到才想去物理飛起過。

所以,現在的楊爸還在認識他自己。

楊爸沒有不愛家人,他一直記得他還沒能給曉淇的那碗綠豆豆花,麻煩烏龜泰代勞,或許是因為如果一樣是享有時間紅利的阿泰的話,應該可以明白楊爸的心情。

況且,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楊爸才能說出來,眼前,也只有這個機會。

愛是一種概念,並不具體,送一碗綠豆豆花,卻很實際。

—《消》片裡還有另一場悲劇,沒有明講,那就是『錯過』。

然而這部分很可能是因為跟我自己的經驗有所呼應,所以我很感受男女主角因為時間流逝的差距,導致兩人在故事前面的發展幾乎停滯:女主角過得太快,看不到烏龜,男主角太慢,追不上兔子。

幸好兩人還有一個命運般的鑰匙在連結著,而且不只是鑰匙,電影裡面有很多畫面與演出的暗示。

電影第一段的女主角篇裡,像是跑操場、拍照、壁虎(在夢中)、女主角睡在郵局外面前還先打了兩隻蚊子,以及終於找到線索,衝出郵局差點被車撞到——這幾個暗示,全部都跟男主角篇裡的故事,有命運般的相反結果。

這是觀眾看得到但是男女主角不知道的事,他們一直被命運捉弄:見到對方的時候見不到心,見不到對方的時候才看到了心。

這等揪心造就了最後兩人在郵局裡,一個先哭後笑,一個先笑後哭。

所有一切都相反的命運,一直到最後一張照片,兩人終於可以一起閉上眼睛合拍一張照片,才收成了句點。

 10 ) 今年的金马最佳,为什么不受待见?

2020年行将过去。

不久之前,豆瓣推出了年度电影榜单,《阳光普照》凭借庞大的观影人数和优良的口碑,一举摘得“2020评分最高华语电影”——但其实,它已经是2019年的电影了。

阳光普照 在去年第56届金马奖上,《阳光普照》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堪称最大赢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个月刚刚落幕的新一届金马奖上,同样赢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五项大奖、由陈玉勋执导的《消失的情人节》上线一周后,几乎没有引发任何波澜,口碑也是差强人意。

该片成为继2012年《神探亨特张》以来,评分最低的金马奖最佳电影。

这一尴尬的境遇与横扫11项提名的壮举相比,让影片多少显得“名不副实”。

而且,《消失的情人节》是部不折不扣的爱情轻喜剧——以这样的商业题材荣膺“最佳”,在近几年的金马奖中极为罕见。

大家可以想想《大象席地而坐》和《刺客聂隐娘》。

大象席地而坐

刺客聂隐娘 那么问题来了:一贯标榜艺术至上的金马奖今年为什么会将最佳影片授予这样一部不乏套路的商业类型片?

它铺陈的各种情节都有迹可循,实在难称新鲜:“因信结缘”的桥段让人想起《情书》、《假如爱有天意》甚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只不过影片讲的是“陌生男人的来信”)。

假如爱有天意 “青梅竹马”、“感恩有你”的设定又让人想到《两小无猜》、《怦然心动》等一众经典。

怦然心动 尤其是男主角的撞车情节几乎与阿牛、李心洁的《初恋红豆冰》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是买豆花,一个是买豆冰,同样的虚惊一场,“致敬”简直不要太明显。

初恋红豆冰 可就是这样一部似曾相识、四处“借鉴”的商业片,居然拿了金马最佳剧情长片,让不少影迷大跌眼镜。

不过请先暂时按捺住内心的愤愤不平,让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它的票房成绩也不怎么样。

我想,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创意较为新颖:它靠一个时间高概念贯穿全片,在“快一步”与“慢半拍”上大做文章,让男女主角的爱情从缘起到交汇的一路本身不落俗套。

而导演在执行这一创意的具体过程中,很多编排技巧都可圈可点,独具匠心的视觉化呈现也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些,都算陈玉勋在商业领域坚持的作者表达。

商业片中的作者性 所谓“商业片中的作者性”,体现在对常规的电影手法融入个性化、风格化的处理。

比如“平行叙事”虽然司空见惯,但整部影片都是平行叙事直到结尾才最终交汇的就不太多见。

影片以隔开男女主角各自故事的小片头分别展开两段叙事:

恰如这一前后呼应的片头:两个章节内的很多内容跟细节,也都对仗工整到了严丝合缝的程度。

比如二人分别在操场、拍照片、看钟表、打蚊子......等场景,导演全都有的放矢的“刻意做反”。

这是为了对比“一快一慢”的二人:他们的性格、生活和命运截然相反。

就像两条平行线,按说永远不会相交。

而这种工整的对仗还体现在开场的画外音对后来“暂停的世界”的互文:

除了编排上一一对应的技巧,影片还有很多不乏创意的镜头令人拍案:比如从地上被放倒的自行车骑手拉开——展示“暂停世界”全貌的航拍镜头,相信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阿泰载着晓淇一路驶向海边的秘密基地,这一组远景镜头+航怕镜头美轮美奂,充满梦幻色彩,瞬间穿越到《千与千寻》的童话世界。

千与千寻 当然还有对晓淇幻想中的电台DJ和“壁虎爷爷”的极具创意的视觉化呈现:

影片细节:依然跟蚊子过不去...... 总之,充满奇幻色彩的现代爱情片本就极难处理,稍有不慎就会落于流俗乃至让人觉得荒诞,而陈玉勋在《消失的情人节》中展现出的高超纯熟的技巧,让一部旨在抚慰人心的都市童话变得鲜活可信。

对此,我是认的。

因为在2020年的今天,居然还有人要“以信为媒”地打造一部早就“过时”的纯爱复古片,怀念“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简单美好的悠悠岁月,无论如何都不该对这样的情怀嗤之以鼻、全盘否定。

何况它的完成度确实在,你能感受到陈玉勋对人的感情和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但是,除了对导演初衷和影片技术上的肯定,相信很多看过《消失的情人节》的朋友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承认本片趣味十足、叙事流畅的基础上,又隐隐觉得这个故事到最后有点“不对劲”或是“没说清楚”。

这是因为:《消失的情人节》中有关“时间快慢”的核心设定其实是有漏洞的,虽然乍看之下并不明显,但的确对观感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作为一部主打高概念的奇幻片,核心设定非常重要,它必须形成一个可以自洽的逻辑闭环,不能出任何纰漏。

高概念的纰漏 当影片行进到四分之三的时候,通过失踪多年的杨爸之口,终于揭开了先前一系列情节的谜底,让“时间快慢”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我们了解到:“快一步”与“慢半拍”不只是两位主人公的性格设定跟命运轨迹,还是整个奇情故事得以成立的基础。

原来,时间的速度因人而异,每个人经历的时间是不同的。

这个世界上有三钟人:正常人、像杨晓淇一样的急性子和像吴桂泰一样慢热型的人。

只有正常人的时间才会完全一致。

急性子的人会提前“透支”属于未来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比常人多那么几秒,经年累月之后,当被用掉的时间刚好“凑够一天”,他们就会以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偿还过去。

当这样的时刻到来:正常人的一天还在继续行进,晓淇的一天就会被直接“跳过”——而消失掉的这天恰好就是情人节。

所以上一秒还在情人节公交车上的她,下一秒一睁眼竟躺在自家床上。

而慢性子的人恰恰相反,相较于常人,他们每天的时间都要短一些,这样一点点的积少成多,在同样的时间节点,就会多出一整天的时间或说创造出对其他人而言不存在的“一天”出来。

在独属于慢热型的人的“一天”之内,其他人的时间是相对“暂停”的。

这一支撑全片情节合理性的“快慢有别”的时间概念乍看下似能自圆其说,但经不起细细推敲。

问题主要出在杨晓淇身上:就像先前说的,上一秒还在车里的晓淇下一秒之所以能在自家苏醒,是因为吴桂泰的介入,但假如没有吴桂泰的话,大伙想想:“跳过一天”的晓淇又该身处何处呢?

问题的关键是:让“快人一天”的晓淇陪正常人一起“暂停”直等到吴桂泰的到来是说不太通的。

不管吴桂泰介入与否,公交车上的晓淇都应该是“凭空消失”的——而她消失的瞬间,按理说每个正常人都能看到。

因为按照影片设定,她接下来的时间“已被用完”,应该直接跳到情人节的下一天才对,而不是和正常人一起“暂停”。

最合理的情形是:假如没有吴桂泰的介入,晓淇下一刻(等于其他人过一天、吴桂泰过两天)应该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公交班次、同样的座位上出现。

可问题又来了:要如何保证第二天那趟公交车上的座位本没人坐呢?

“凭空消失”后又“凭空出现”,不真成鬼片了?

因此全片的时间高概念在急性子的人身上出了纰漏:慢性子的人只要在“多出的一天”内不改变正常人的所处环境、让一切“保持原样”就好;而正常人的一天其实并没有“暂停”,只是在慢性子的人眼中“停”了——这都可以自圆其说。

但让急性子的人陪正常人“暂停一天”后继续“跳过一天”,等于先是使用了吴桂泰的视角、后又转用了正常人的视角观察晓淇的时间流逝,这一跳跃的“双重视角”造成了剧情梳理上的混乱。

因为陈玉勋并未对这一“快慢有别”的时间概念做出深入阐述,概念的不严谨导致他一手打造的奇幻世界观是不明朗的:就像他不会解释“丢掉一天”与“赚得一天”在时间点上为什么是合拍的,难道说晓淇先前多用的时间与阿泰少用的时间在累积进度上是完全一致的吗?

所有急性子的人与慢性子的人都是如此吗?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而这种设定与阐释之间的不清不楚,还体现在影片的主旨跟表达方面。

主旨与表达的错位 电影表面的主题,是关于时间与遗失。

最终指向的,是爱人与爱己的关系。

与片头“你要好好爱自己,因为没有人爱你”相呼应,影片结尾的这句话,是《消失的情人节》真正的主旨所在。

“好好爱自己”是说人首先要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将改变的希望寄托于外人外物,就像先前涉世未深的晓淇轻而易举就相信了情感骗子的花言巧语,自幼被父亲抛弃和大龄单身的不如意生活导致她自卑封闭、一叶障目。

也像杨爸因承受不了家庭的压力(导演在具体原因上语焉不详)毅然出走,原本打算就此离世的他因为遭遇了生平第一次的“时间暂停”,于是四处打工旅行,想要“寻找自己”,直到十余年后才顿悟:火车出轨还是火车,变不成飞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接纳脚踏实地的平凡自己,不要期待一个崭新到可以起飞的人生。

因为真正的自己发源于内心而非外界赋予,想通过离奇境遇改变自身境况终究是徒劳——不管是晓淇还是杨爸,不管是在时间里寻寻觅觅还是当时间暂停。

只有当人重新审视现有的生活,好好的爱自己,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人爱着你,艳羡他人与形单影只不过是自设的屏障。

恰如晓淇从未想到:那碗未曾送达的绿豆豆花,被父亲心心念念了十几年;而分别许久的母亲,一直都在关注自己的脸书。

当然晓淇更加不知道,自己口中的“怪咖”和“猪头”,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将自己放在心上。

只要一个人不够爱自己,就会遗忘跟错过。

“学会爱自己,珍惜眼前人”的作者表达虽然“老土”,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当这个主题具体化到男女主角的爱情上时,它的诉求与表达之间就形成了某种错位跟矛盾——这就是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太舒服的原因。

典型如以下这场饱受诟病的“提线木偶戏”:

不客气地说这场旨在突出浪漫的戏甚至有些惊悚:想象一个你还“不认识”的人在你毫无意识跟知觉的情况下,对你的身躯随意地摆布和操弄......即使不考虑对女权主义“时代精神”的冒犯(我相信是陈玉勋的无心之失),这一桥段本身也谈不上是多聪明的设计,它引发的观感令人极为不适。

对二人互动的这一笨拙处理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会发现还是拜影片赖以成功的时间高概念所赐:因为时间速度的差异、因为平行叙事的关系,阿泰与晓淇的感情发展始终是没有交流、没有交集的——除了那把早被遗忘到墙角旮旯的钥匙。

所谓的“爱情”源自童年、停滞在阿泰单方面的付出之上,说的更狠一点:单相思。

可就算“所有的爱情都是自我催眠”,也应该是两个人的互相催眠,而不是一个人趁另一个人被“催眠”后才斗胆表露心迹,这不是爱情,是怯懦。

感情和感恩毕竟不同,爱情是双方的:不要遗忘跟错失青梅竹马的友情没有问题,但要注意“不遗忘”与“不错过”与爱情的生发没有必然直接的因果关系。

所以影片在剧情上缺乏对爱情合理化的解释(还不如晓淇与骗子的“感情”合乎逻辑):难道只要一个男孩儿从小对女孩儿念念不忘,女孩儿最后就必定要心甘情愿地爱上他吗?

不管是《情书》还是《假如爱有天意》可没给出这样的答案,“纯爱”也不该如此简单粗暴。

陈玉勋是倚靠理想化的爱情承载“爱人与爱己”的更为宏大的主题,这就势必将“真情”与“爱情”划等号、“勿忘过去”与“携手未来”划等号——但等号其实是不能这么划的,晓淇毕竟不是有恩必报的白娘子,这让最后邮局相认的一场戏变得颇为尴尬:破涕为笑的潸然泪下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跟莫名其妙。

说好的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呢?

怎么又写信又寄信?

而且特别无厘头的一个情节是:阿泰居然直接将那一碗豆花双手奉上?

他是怎么知道晓淇在这里的?

影片明明标注了“363天后”:阿泰是将这碗豆花端了一整年从不离身吗?

影片的仓促收尾与对两个人关系的强行升华已到了漠视剧情逻辑的地步,其实不如不要一年之后的戏份,毕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本质上,《消失的情人节》依然是个误入歧途的公主等待白马王子来拯救的童话故事。

它之所以呈现出两极化的口碑,实在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恐怕是“成也高概念、败也高概念”:时间高概念既带来了影片编排、技巧、视觉上的一切优点也造成了剧情、逻辑、主题方面的诸多问题。

重要的是:如果你喜欢“纯爱片”,依然愿意相信这样单纯美好的童话,就会觉得它还不错;可如果你不相信,就会觉得它乏善可陈。

《消失的情人节》短评

内核老套,还是那套自恋到变态的「大爱无形」,偏偏桥段还跟日本av著名系列「时间停止」如出一辙,其中变态无所遁形。刻意将女主角视角摆在前头,试图掩藏纯种男性视角下昭然若揭的猥琐和自恋,未遂。纯种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无可避免只能沦为工具人。Stalker无分好坏,全属变态,望周知。

10分钟前
  • F
  • 较差

前半段还可以,后面多出来的一天“时间暂停”观感很差劲,男主摆弄女主那段就很诡异。建议去看《环形物语》第3集。

13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令人联想到《棕榈泉》,但比后者纯真得多,似乎更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提醒年轻人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17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很酷的爱情故事~

20分钟前
  • Buting-Pudding
  • 较差

将爱情脱水成从快慢偏差到时间与节奏的同步,非常高效。然而结构是奔着剧作结构来做的,以致后段承担了太多解释的功能又看不到实际的视角差异,很可惜。

21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好可爱哦!女主角乍看很普通,细看又比真正的路人经得起打量。我喜欢她红通通的,也喜欢她天真粗鲁的打乱渣男的套路,还喜欢刘冠廷这次和南部流氓大相径庭的,带着一点书呆子的质朴。虽然拍摄手法有很草率的地方,但真的很可爱。包括那个壁虎的设定,都有一种看完会满脑子“怎么这么能唬烂”但还是忍不住露出傻笑的可爱。

26分钟前
  • 紅豆三年级
  • 推荐

可能是因为打从一开始就没这片当现实向的东西在看,所以倒也不大觉得男主行为猥琐变态。最近对岸变着法子玩花样的爱情故事不少,趋势好像是同志题材稍微加点调料能让观众热泪盈眶,异性恋在正常时空下谈个恋爱没啥意思,加点奇幻元素令人印象深刻、更能突围。

30分钟前
  • toska
  • 还行

好无聊哦

34分钟前
  • 吉髙
  • 较差

什么东西啦。

36分钟前
  • 小楼。
  • 很差

內核還是不妥,別亂動別人的身體是基本禮貌。以愛之名也不能干涉他人人身自由。

39分钟前
  • 好好生活
  • 还行

后半段男主的行为开始让人不舒服,但他说“我要停下来了,不然就要变成变态”,我就原谅他了…/母胎单身容易被杀猪盘- -/喜欢消失的爸爸在公车上和男主的对话,“这个世界的事,你懂得很多吗?”/壁虎的戏份可以再多一点/谈恋爱就是创造回忆。

42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三星半。各个部件都完美,但看到男主对着女生表白那里,略有点垮了,惊喜感戛然而止。台南实在太美。

45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拥有一个好的概念但情节却非常不入流,我就问这电影是看A片看来的灵感吗?未经同意任意摆弄女性,还擅自闯进她家一整夜要亲不亲的桥段不仅仅是耍流氓,是性骚扰、更是犯罪,这种剧情真TM恶心人。

49分钟前
  • 官藤宮九郎
  • 很差

提到陈玉勋导演,第一印象还是《热带鱼》,那是95年的作品,看影人页面,发现95年至今,他断断续续还有在拍电影,不过除了一部《爱情来了》之外,其余的我都没看过,也提不起兴趣看。今天再进入他的电影世界,同样兴致不高,这部电影充其量就是一部创意短片的分量,拍成长片总觉得小题大做,而且片中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命题也说得很牵强。女主角发现自己少了一天,却没有发现过往那些重复徒劳的每一天也都是消失的日子,这说来是一种悲哀。当然,不只是她,其实现实里大部人的时间都在被窃取。我们的悲哀是共通的。题外话:女主角长得好像我高中时的地理课代表,非常像!

5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所有的爱情都是自我催眠。尽管如此,正因如此,你更要爱自己啊!一个奇幻加喜剧的浪漫(变态)爱情故事,很适合小确幸的台湾。

57分钟前
  • F
  • 推荐

细节比概念有趣。捧着疲倦寂寥没有期待的心一人回到自己的小屋子发出一条动态,收获着被点赞评论的小小喜悦,也是孤独的一种吧。

60分钟前
  • 🌵🌵
  • 还行

重逢的时候 跟着杨晓淇一起哭了 可爱的小眼泪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头一次意识到,情人节不只是情人和节,也可以是人与情节。而恋爱也只是回忆的创造,在彼此的回忆里,你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脚注。快和慢,女孩和男孩,事理反应、生活节奏与感情投射全都错了拍,但有些对的故事,只能由他们完成。当世界被公式化之后,很多时候,不被关注与不被理解的人物身上,才有那些边界模糊的奇妙等待采撷,那一场哭哭笑笑的重遇,多少温柔骑了上来。湾湾的日子也很奇妙,快慢都能在这日常里找到自在。泰国虾多唱两次就可以洗脑了哈。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消失的人”加上“消失的情节”组成了这部《消失的情人节》。设定很有趣,一个总是快一拍的人与总是慢一拍的人,两个听上去就不同频的人的爱情故事;慢一拍的时间攒多了,就会比别人多出只属于自己的24h的时间利息。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接纳自己的故事:开始要爱自己的理由是因为没人爱,而结尾变成了“你要好好爱自己,因为有人爱着你”。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人,快也好慢也好,美也好丑也好,都是值得被爱的,也会有人爱的。接受自己的一切,火车出轨依然是火车而不是飞机,我哪怕与其他人不同,也一样是人而不是动植物

1小时前
  • 🍑
  • 还行

还,还可以,但是金马给了好几个大奖似乎证明这一年的台片还是不太行……

1小时前
  • 夏日扬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