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空镜子》里,空镜子是隐喻。
首先,人与人之间互为镜子,照见彼此。
一上来,就听到妹妹孙燕讲,姐姐孙丽多么漂亮、优秀、聪明能干,说到自己则是各种不足,能有姐姐的一半就知足了。
孙燕从姐姐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无是处,孙丽从妹妹这面镜子里看到了无所不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往上看她们的妈妈姜玉华,她一直活在另一个女人的阴影里。
在她的想象中,老公并不爱自己,而是爱另一个西藏的女人,和那个女人比,她觉得自己是输家,一无是处。
所以,她和女儿们的关系里,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自己,会战胜所有女人的形象,投射给了孙丽,借助对女儿的理想化,她也感觉自己很好;而那个一无是处、输家的自己,则投射给了孙燕,总是贬低孙燕,排斥她不认可的自己,借此保持自己的完美。
两姐妹的关系,正好是姜玉华内心冲突的两面,她们从妈妈这面镜子里,看到不同的自己。
孙燕觉得,只有成为孙丽那样,才能被父母-尤其是母亲-认可,姐姐就是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凡事都要听孙丽的,甚至男友潘树林,因为姐姐的贬低,她选择了放弃。
因此,她总是很随和,招人喜欢。
也因此,她缺乏活力,没有主见,犹豫不决。
有一天,从小学同学翟志刚的镜子里,她看到了完美的自己,就嫁给了他。
他居然记得自己的生日!
连她自己和家人都忘记了,没人记得她,只有翟志刚!
她因此而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她的镜子里,翟志刚也因此完美。
婚后走进现实,才发现不是这样。
后来,姐妹俩半夜打架,父母门口看见。
伴随这个部分的,是姜玉华内心的冲突,她也在面对,自己真的是输家吗?
也许他是爱自己的?
呈现在两个女儿身上,就是打架,也是整合,从不同的镜子里,看到多样的自己。
其次,人与欲望互为镜子。
从这个角度看,姐妹两个都活在妈妈的欲望里,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
在别人看来,孙丽聪明能干有魄力,因为她要替父母争面子;而孙燕身上,别人也会看到很多优点,特别是传统的可爱、善良、谦虚、贤妻良母,她会努力表现出这些样子。
而妈妈姜玉华,则活在老公的欲望里。
她一辈子都希望被他认可,委曲求全,她的价值也随着老公的变化而起伏。
当她的欲望松动了,对女儿的欲望,也会因此而变化。
然后,是人与文化互为镜子。
两姐妹,分别呈现了妈妈与文化的矛盾。
孙丽是反传统的,背叛的,而孙燕是保守的,忠诚的。
或许因此,人们虽然欣赏孙丽,但更亲近孙燕。
马奶奶喜欢红楼梦,这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象征。
而马黎明父母的缺席,隐喻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在最后一场听书,戏台上在讲红楼梦,马奶奶在听,马黎明在睡,他对传统文化一点兴趣都没有。
马奶奶从红楼梦里看见自己,也看见世界,而传统文化也因为马奶奶而存在、传承。
当马奶奶死了,没有人看戏了,镜头转到戏台上,说书的人也没了。
这里或许在说,鲜活的文化是靠人传承的,而不是书本和抽象的道理。
同时,也在担心文化的断裂,比如孙丽出国,张波要把儿子放进幼儿园全托,全然不顾一个孩子对依恋的心理需要。
后来又把儿子带出国,离开熟悉的文化,这对孩子来说,又是一次创伤经历。
这就像现在城市化带来的留守儿童现象,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疏离。
当文化断裂或缺失,人就会迷茫,看不见自己。
最后,来到一个“空”,从一个哲学的镜子看人。
正是人类历史的文化和欲望,照见了人的样子,当欲望和文化消散,镜子里并没有一个人的影子。
这时候,人会去拼命抓住什么呢?
还是待在那个空里?
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没有一个人的影子了,我们要去抓住另一个欲望,来照见自己,还是让生命的一些东西,开始浮现出来,叫做初心?
不喜欢孙燕的那种善良,善良的没有力量,懦弱,被动接受生活的一切,霍志刚,潘树林都不是孙燕喜欢的,她喜欢张波那种有才华的,可能供孙燕选择的太有限了,她对自己的认知太低,扣在善良传统的概念里面一直出不来,孙俪一个聪明漂亮自私有野心的女人,喜欢就争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同样她很努力为了出国学英语,为了身材别人吃饭她喝汤,金小亚抢她的马黎明,她可以给金泼脏水,一个泼辣风情不好惹,不被道德束缚的女人,她太知道她的漂亮她的女性优势,她身边的男人,都是很强的阵容,有才的张波,有颜和她一样不安分的马黎明,有钱的老外忘名字了,小鲜肉迈克,迈克喜欢上别的女人甩了她,她也没怪迈克,她说她碰到喜欢的也跟迈克一样,他们是一类人,活的自私任性快活。
姐姐喜欢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自私只图自己潇洒的所谓的坏女人,现实中的妹妹要的是安稳,别人给她扣的善良的大帽子。
我更喜欢姐姐,积极争取,自私的淋漓尽致,但过程更精彩,而不是妹妹灰暗的被动选择的人生
很喜欢的一部剧,陶虹,牛莉,许亚军,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最喜欢陶虹演的孙燕,一笑起来阳光透明,感染力十足,看着她傻呵呵笑着生活,笑着烦恼,笑着无措,最后笑着平实下来,笑着圆满。
这个人物是个平凡的人,从小没有漂亮的容貌和聪明的智商,却有个样样出色的姐姐,从下在羡慕下长大,过普通的生活。
一个优点就是善良和傻呵呵的天真,剧中经常在她困惑时出现许多空镜,在人生转折时出现许多让人深思的情景。
剧情在曲折中前进,两姐妹对生活的选择每每让人感慨沉思。
孙丽和马黎明这两个角色间的相爱相杀也是特别动人,尤其马黎明,混不在意中带着深情执念,玩世不恭中是英俊洒脱,当年,让我都爱上了这个角色。
早前儿的电视都能深刻反映社会状态。
马黎明从游手好闲到坐牢,出狱后从出租车司机再到大老板,他英俊风流人见人爱,他希望被爱,也得到了很多的爱,却因此变得惧怕婚姻。
翟志刚有学问就自命清高,看谁都想数落几句,生理缺陷让他变得自卑,小气,婆婆妈妈,看不上孙燕离婚后却找了个母老虎,孙燕没有为他生下孩子,和后妻的孩子患先天性哮喘,真是有苦说不出。
孙丽利己主义,爱着玩世不恭的马黎明,嫁给了才学兼备的张波,赶上了留学潮赴美后被资本主义利欲熏心,和张波离婚嫁给了老外得到绿卡,被第一个老外抛弃找了第二个老外,再被抛弃再找第三个、第四个...。
孙燕善良朴实心气儿高,这个丑小鸭也希望像白天鹅姐姐一样能找到像姐夫张波那样完美的男人,相亲对象潘树林的直性子暴脾气让她反感,此时重遇了以前的同学翟志刚,为了结婚而结婚她嫁给了翟志刚,夫妻生活不和谐产生各种矛盾,离婚后又兜兜转转的和以前特看不上的潘树林重逢,得到了简单的幸福。
大龄男女问题由来已久,以前,像孙燕一样,从未想过要靠相亲去结婚,要好的对象也会因为对方的某些小缺点将人拒之千里,也曾遇到过张波介绍给孙燕的那个洁癖同学一样的诡异娘炮。
人没有十全十美,剧中所有的人都在失去后回头再看才感受到被伤害的事物往往那么美好珍贵。
没看过原作小说,听说结局还是很凄凉的,但是剧终的改编仍是希望生活的一切都能有新的指望。
孙家爸爸在西藏的旧情人病逝了,爸爸后半辈子在心里还是惦记着她,最后也算是和他理想中的那份美好在另一个世界重逢了。
孙家妈妈深知爸爸有别的牵挂,爸爸去世了是不是也算了却了她的心结?
现在有了嘟嘟,有了潘乐,含饴弄孙也能充实愉快。
孙丽又要回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孙燕和潘树林学会了互补有了新的婚姻也得到了潘乐的认可,张波和学识思想登对的新妻子有了孩子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翟志刚有了自己的孩子为孩子而努力着,马黎明的事业会越来越壮大挣更多的钱享受他想要的荣华富贵。。
这个结局挺好,都是好的期许,都是新的希望。
《空镜子》是我这两天看完的电视剧。
我想给它五颗星。
这部拍得像小说像散文一样的电视,含而不露,动情却又点到为止。
虽然是很早的片子,可是如果放在浮躁的今天,依然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
故事很简单,一对姐妹截然不同的人生。
漂亮的姐姐为了比世界还大的野心不择手段地索取;乐天知命的妹妹为了单纯微小的愿望心甘情愿地付出。
每一次的对话都是两种人生观的对峙,最后却会让姐妹情深站出来说话。
这是惯常的表现形式,却不让人觉得做作。
妹妹和姐姐无数次在人生、感情的问题上发生争执,姐姐聪明而泼辣,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妹妹平凡而善良,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然而,她们都坚信对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坚信对方都是糊涂的人。
她们的生命中不断地有男人走进走出。
不同的是,姐姐的男人是姐姐主动争取的,每一个都有一个灼灼闪亮的地方,比如英俊,比如才气,比如金钱;妹妹的男人却都是别人推进她的身边的,要不傻气,要不女气,要不小气,每一个都有一个让人汗颜的地方。
妹妹在姐姐的光环里不断审视着自己的渺小,羡慕她的精彩;姐姐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活的恣意妄为,活色生香。
让她们做出妥协的底线是亲情,然而让步的几乎都是妹妹。
故事的英文名叫《nothing in the mirror》,不知道导演有着怎样的表达愿望,我理解的镜子里折射的并不是生活,而是两姐妹互为镜子的人生。
就像是一种找寻过程。
她们在彼此的轨迹里寻找自己所缺失的、丢弃的、渴望的。
妹妹的心里住着一个单纯的孩子,所以她永远不会成为坏人,但她渴望姐姐一样的自私自利,因为它们至少能给她带来世俗的热闹;姐姐的心里住着一个永不知足的孩子,所以她永远不可能停步,真正懂得去和别人share,直到最后,她才说出了那句迟到的“我真羡慕你”。
我很喜欢编剧塑造的人物,饱满、立体。
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却不是简单的好坏二元对立。
妹妹单纯但不傻气,姐姐聪明但不恶毒。
只是在故事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妹妹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轮番遭到张波、马黎明的拒绝,又被潘树林的孩子气跑后,跟姐姐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执,姐姐一度要送她去看心理医生,我一边困惑是否编剧有严重的反智倾向,一边害怕妹妹的人生会偏离原先的轨迹,谢天谢地,她没有怎样。
她还是在岁月的流砂里,筛掉了粗糙,留下了感动,最后,那个最初的恋人还是把她拥在了怀里,虽然大团圆的结局多少让人觉得没有震撼力,却也暖暖的让人觉得温润。
当然,编剧的理性让人敬畏。
姐姐的结局也不算坏。
在两次失败的婚姻后,她开始真正认同了妹妹的单纯善良,也由衷地说出了那句羡慕。
虽然她和妹妹的人生还是要在那个路口岔开,然而,毕竟是心底有了认同。
画面暖暖的调子让人怀旧。
像是加过暖色滤镜。
在饱和度过高的当下,如果抽去四分之一原色,生活会不会淡然很多,温暖很多,柔润很多?
妹妹的坚持像是我们的90年代,一切东西都没有膨胀扭曲,包括我们的欲望;姐姐的聪明就像我们的10年代,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富足过,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疲倦和想退回过。
也许不经过这消费社会的洗礼和奉承,我们终究难以将浮华看轻,我们享受丰裕社会带来的各种便利,却也被这些便利奴役而不自知;我们以为我们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懂得享受与高贵,却不能坦然面对镜子里满目的疲倦与焦躁。
说到底,我们不过是巨大世界里德一颗微尘。
持一颗敬畏之心是多么必要又多么难得。
然而,不管是多么难得,坚持心中那些简单而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永远不能舍弃的。
这部剧是我这个对影视剧极端挑剔的人也觉得很好看的,它适合在冬天有暖气的屋子里细细品味,整部剧让人感到有绵绵不断的暖意在四周流淌。
好电视剧为什么好?
现在很多电视剧为什么让人看不下去?
我经常在琢磨这个问题。
看《空镜子》时,我也不断在想。
是因为两姐妹和父母那朴实而又自然的对话吗?
那每一句,每一个反应都是那么真实,简直就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家常唠嗑一样,让你甚至觉得那都不是准备好的台词,全是他们真的在聊天。
是看似简单但总也猜不到下一步的剧情吗?
孙燕遇到树林,他们会结婚吗?
也可能会也可能走不到一起,果然无疾而终,翟志刚人还挺不错,对孙燕很好,她这次可要幸福了,慢着,这人好像性格有问题,完了,要出事,果然,唉,马黎明想和孙燕一夜情,可别上当啊,嗯,不错,没上当,哎呀,这次情绪渲染这么到位,时机这么好,孙燕逃不掉了,真没想到燕还是悬崖勒马了,不错,张波人真好啊,正派,理智,被孙丽伤了一次,离了才好,这次要是能和孙燕在一起,可真是两个好人的结合,一定幸福,可惜可惜,说喜欢人家笑,说人家好,就是不和燕在一起,太遗憾了,杨树林都幸福了,孙燕的幸福在哪呢,什么,老婆死了,这下好了,还是在一起吧,有个孩子也没什么,孙燕那么好,孩子肯定也能接受她,不过能想到这孩子肯定会排斥燕,果然,这样不行,非要在一起,以后和孩子很多矛盾也可能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算了算了,看看还会出现谁,真没了,好吧,杨树林和孙燕互相还是心里有对方的,这次能成吗?
终于终于,孩子接受了新妈妈,燕终于幸福了。
看吧看吧,貌似平平淡淡的剧情,其实也有那么多想不到,其实就像人生一样,平凡人的一生又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呢,可是它就是让人猜不到下一步。
我平时很不耐看电视剧的。
这部空镜子是个例外。
N年前的某个春节假期,某地方台在深夜开始重播这部片子,二十集一气播完,碰巧那天我晚睡,碰巧遥控器扫到了那个台。
所以,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连续剧,直到第二天天亮。
个人进化史上的一个奇观。
不过,刚才扫了一眼剧情梗概,好像和我当年看的有所出入,看来得空时有必要复习一下。
看到最后跟着主角一起哭,一起发问:善良有什么用?
善良为什么得不到幸福?
其实,善良不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姐妹俩不同的境遇并非完全是性格不同带来的结果。
显然,喜欢姐姐的两个男人其实本质上都是利己型人格,这一点从马黎明骗钱以及张波不照顾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当然也可能是孙丽给他们上了一课)。
所以,他们会觉得孙燕太好了(相对于姐姐而言孙燕对他们毫无威胁),但是却不会因为这个比较得来的结果爱上孙燕。
潘树林这一类淳朴真诚的人,本质上就不可能爱上孙丽那样的人,所以他根本不会把孙燕跟姐姐比。
善良、真心的人和善良、真心的人在一起,你对我好一分,我对你好十分,日子越过越甜。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孙丽的积极进取。
姐妹俩是两个极端,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结果,大多数人处于姐妹之间,遇上的人也不是非黑即白,命运也就多种多样。
我们只能说,我们只能做自己,因为我们也做不了别人。
让自私的人善良和让善良的人自私都不太可能。
做人不可以没有底线,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不变通,不放弃学习和进步,其余的就交给命运吧。
人生真的很奇妙,一开始拼命的想成为别人,最后发现谁也成为不了,只能成为你自己。
做自己舒服的事情。
姐姐和妹妹没有孰好孰坏孰是孰非,只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每个人的性格决定了每个人的一生。
姐姐与孙燕一场吵架时对孙燕说“你就善良的活着吧”,最后,孙燕的领悟也是我就善良的活着吧,不然我也就不是我自己了。
法律的框架下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的心性要能承担的了我们做这些事情的后果。
孙燕早期是懵懂单纯的甚至是愚痴的,她理解不了姐姐的那种感情,也曾迷茫着感慨着命运的不公,怎么她就遇不上爱情,其实那时她是懵懂不懂爱情的。
孙燕也曾经遇到过,只是她的不自信,她碍于别人的眼光或者说是虚荣拒绝了。
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不是原点的原点。
孙燕最可贵的事情也是她的愚钝,哪怕马黎明三番两次的勾引,哪怕马黎明冷静的勾引中真有那么一丝深情,她还是拒绝了。
这个过程中,她也越来越清醒的找到了自己。
尽管走了很多弯路。
有的人天生丽质少年老成,很早就明白一些事,有的人却是兜兜转转,三十多岁才明白了一些别人二十多岁就明白的人生。
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很多遍,还看了原版的小说,每一次都能被深深的打动。
生活的本质也许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透着美好与温暖。
提醒我们每个人去珍惜身边的一切,像善良的小燕那样最终收货幸福。。。
01年的孙燕已经成了异类?何况20年后的现在
折射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百态!
看过的
原著的结尾更残酷更现实,那个娘娘腔就是王千源啊,哈哈
很温情很感人的爱情剧。
配乐 白塔寺 钟声 北京的冬天 还不会涂红唇的陈数 娘娘腔的王千源 燕儿吃雪糕 在医院走廊捡围巾 看泰坦尼克哭 和姐姐互扇耳光 在台阶上等张波 给姐姐解释自己的清白 最后一回头
印象最深的是孙燕那个老公,婚礼上非让她用婚纱把肩膀遮起来,因为不喜欢老婆露的太多,没见过比这更一针见血的市井小民+大男子主义的角色设定了。还有是孙燕和姐夫那段,不知道为什么,我很能理解。姐夫那个演员是我的理想型~
我就喜欢姜武这样的男人
喜欢这个颇有禅味的名字。有些场景拍得情绪非常饱满,这个导演真的懂女性的心理。不过我看的几个场景里小桃红有点苦情了,现在看有点过时
剧情没啥印象了。
镜子里是京片的情长儿女,里话家常,介绍来介绍去的你情我浓
两个问题 一、当时我还小 二、18也不小了 但是我比同龄人晚熟 很多情感理解不了 当白开水灌了
老大不好,很不好
陶虹的眉眼和笑容真是令人难忘
万方编剧、楊亚洲导演。生活、家庭剧。非常生活化,集了许多名演员。陶虹、牛莉、姜武、许亚军、何冰。何冰把一个小肚鸡肠的人物演活了。
陶虹老师真是个艺术家,内娱再也出不了这么好的女演员了
貌似剧本是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一直忘不了里面陶虹的招牌笑容
本子太好,主线人物在相对不长的20集篇幅里得到了充分的空间挖掘出丰富的性格层次。两姐妹的核心视角看出去,无论是物质还是感情都映射了完全不同的三观取向,当然善良和聪明到底哪个是更主动的选择见仁见智,结局对传统价值的回归或许有善意的美化之嫌,但是又有几人期待那么作妖的女人是人生赢家呢
演员的表现很好,台词废话太多,角色思维不合逻辑,观念过于封建。
细腻绵长悠远,特别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对生活中不同类的人和不同人之间的复杂而幽微的情感关系刻画得太生动了(身边有很多主角们这样的人,相似度特别高)。镜头语言唯美漂亮,出尘又落地,导演在美学上充满追求,能把生活的琐碎拍得引人入胜,演员也都很出色。故事的核心还是传统的中庸之道,经历了人生又有谁能说中庸不是最好的?太早得到也就容易早失去,人生本来就是学会认清自己,然后再明白只能去够自己够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