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看过去,感觉很多时候都是主人公的幻想,你可以发现,主人公其实并没有那么反社会,相反,其实很爱社会,从不收钱的贿赂举报饭店老板,到自己设计追缉贩毒,都是在构建美好的社会,而且从性格里看到,主人公是很善良(或者说在看到贩毒妹被坑时候的被驱使),但在面对E公司的CTO邀请时,却又固执的推脱了。
看到第二集后,才发现伏笔很多。
黑客军团更新了第二集,有些迫不及待,现在满身正义的英雄已经渐渐脱离了大众的审美,如同后会无期里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这个时节没有一个圣人,凡事只要是人必定会做坏事,不可能一辈子问心无愧,所以西方宗教里总是有忏悔,忏悔类似某种安慰剂,相比于东方佛教不问世事的逃避方式,忏悔似乎来的更加现实。
理性的看一部剧,是很难的,个人喜好必定会参杂个人的情感因素,我所看到的似乎类似于自己,自己也许没有他那么惨,但是还是有类似的遭遇,怀疑世界,孤独感,幸运的是我还有支持我的家人,我更加不会通过嗑药来麻醉自己,这点设定是很不合理的,要知道孤独的人自制力都是极差的,他们不了解孤独的人,而我知道。
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被一个无形的手控制着,但是往深一层次来看,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奴役的,所谓的robot的平衡不过是一种渴望不劳而获,世界大同的乌托邦精神。
别人的努力就变成了他们所谓的痛苦之源,毁掉一个所谓的evil corp。
你们成长壮大之后呢?
是否成为另外一个evil corp?
一个世界的平衡必须要牺牲一部分,你的房贷,你的债务多是自己造成的,主角父亲被解雇听起来是个悲惨的故事,但是再挖,依旧是个可笑的借口。
编剧的愤怒有些幼稚,制造一个巨大的敌人,但是我们却忘了我们都不是圣人,主角说我有个悲惨的童年,我反社会,我吸毒,我是个好人,我不想还我的学费,我仇富,我还喜欢嗅探别人的隐私,我看透了你们这些俗人,我恨这个社会,为什么我恨这个社会,我也不知道,我爸得病死了,我妈虐待我,这个世界太操蛋了,我过的不好,我看不惯那个用黑莓的土鳖老板,于是我就要黑黑他们。
robot团队究竟为了什么?
世界大同?
我欠钱,我把他们都黑了,世界回到起点,我之前借的钱就不用再还了。
我们被操纵了?
还是我们本身被自己的欲望操纵了?
我们不是圣人,却用圣人的标准的要求别人,你是如何生活的?
赚钱是劳动成果,一旁却有红眼的robot团队,而我们却眼红到要求把公司解散,分钱给慈善组织?
杀富济贫本身就是强盗逻辑。
写完这些忽然没有要追下去的意思。。。
来源:http://www.zykingdom.com/电影/没人懂还是自己是个怪胎/
在看过很多狗屁不通的短评之后,我觉得还是想说说话。
我觉得你们是被译名误导了,黑客军团,像是高科技人才通过网络犯罪拯救地球的感觉,必须要有一个令人咂舌的剧情,必须要有一个内涵而伟大的动机,必须每一寸都体现黑客少年如何在犯罪和拯救中涅槃。
但这部剧的名字叫做Mr.Robot,直译机器人先生,但整部剧看起来又和机器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译作机器人先生你们又会吐槽这不就是个高科技人才通过网络犯罪拯救地球的故事嘛。
我坚信剧名一定是有深度而高远的,一定是有所特殊含义的,所以这部剧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真没你认为的应该发展的剧情那么肤浅。
主角不仅仅是患有社交恐惧症,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精神分裂,但由于处处都是伏笔而目前只有一季的长短能够让我们寻求答案,所以一切都非常的不清晰,甚至我们都不能很准确的知道霸道总裁不是对黑客有着sexual方面的兴趣(笑我不想扯剧情设定背景以及现在悬疑美剧的日常设定模式,我只想说这部剧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部经典剧集的绝大部分要素,虽然不是那么超神,但不看绝对是你的损失。
有不同意见也不要骂人,更不要骂剧集,我这种把SKINS当真爱供着的BLX不想和你们撕逼。
我觉得这剧就不是想主讲打到邪恶的资本主义经济或者黑客技术什么的,不是一个类似POI或其他特工、劫富济贫一类的故事,所以如果想看到黑客怎么牛逼怎么复仇怎么助人为乐,每集都聚焦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案子,是不太可能的,好吧它确实有讲这些,但是我觉得它其实更想表现人与经济与社会的一种形而上的焦虑,讲一个披着黑客外衣的表现主义故事。
所以我觉得它真不是装逼啊,他是真的不想让你看的太明白了啊(喂喂从E公司来说,E是evil,也可以是指economy,毕竟这么大的一个金融公司很难不往这联想。
Ecorp的趋利性与网络化后带来的不稳定,与剧中各个人物自身的邪恶、认知困难、不稳定、不可控都相对应,如果Elliot想知道自己是谁的第一反应就是去黑自己的facebook,而黑掉Ecorp这样的公司只需要通过网络,那么引起搞不清自己是谁的精神问题与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的的确确是让人焦虑的可行,黑衣人、中国元素以及白玫瑰更像是代表了我们看不见的那一阶层,steel mountain所代表的稳定因素其实更有意思按下不表。
让我真正焦虑的是中国元素太多了,又多又刻意又带点故弄玄虚的阴谋论的感觉,可能也是老外近几年对中国经济的一种反应吧,十分担心下一季玩脱了彻底被禁。。。
整个第一季都笼罩在一种失控、不确定的气氛之下,多个角色命运的突然转折与男主角的自言自语让整季都带着一种冷硬又迷幻的风格。
最后两集男主角和Ecorp同步崩溃,Tyrell的失踪与彩蛋里白玫瑰和EC总裁的对话让第一季结束于急转而下的悬念与不安,在一个主讲黑客、金融的现代故事里,可以看到这么古典化的神秘主义和惊悚风格其实真的真的挺难得的。
构图、色彩与配乐都挺棒,期待第二季,Tyrell务必不要死啊,他和男主角的对话都是字字珠玑,基情满满(对我就是这么没出息。。。
),请继续为了搞垮世界搞死对方而努力吧!
看了多年豆瓣的影评,第一次自己写。
至于写作的动机,我想是:当一部作品引发了你对自己的思考,你也会产生一种想要与作品交流的冲动。
首先,对于像所有豆瓣7.8分的电影,表达我的敬意。
上学时,从看8分以上的电影,都不错。
但是是这些7.8分的电影,让我通过电影认识自己的喜好的独特性。
《朋友》、《羞耻》、《屋顶上的轻骑兵》等,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像。
我开始把电影当做精神的一种寄托。
《黑客军团》让我联想到了《羞耻》,都是大量运用对人物的特写和场景道具的象征化处理,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不同点是前者也大量运用旁白作补充,虽然减弱了演员刻画人物的空间,但是作为连续剧,这样很好控制住了故事发展的进度。
与韩国日本的细腻的影片的故事缓慢相比,美剧加强了故事的节奏,所以故事性很强。
我喜欢这样的方式,它突出了人物作为故事的原点,在这种方式下,你很难产生代入感,而更多的是去探索一个人一件事。
对于低评分所说的,故事跳跃大,故事脉络不清晰的问题。
我不做正面的解释,因为就像最开始说的,这类影片就是分化观众喜好的。
我想,不喜欢这种风格的美剧的人,也很难抽时间去听解释,况且喜欢是没有对错的。
所以,我选择几点感动的地方,与同样喜欢这部美剧的朋友分享。
1、艾略特·奥尔德森and安吉拉。
我很好奇这对彼此关心,同时内心又同样孤独的青梅竹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艾略特·奥尔德森是孤独无助的,他回到家躲在角落哭泣,走在大街上要带上帽子,不喜欢被触碰,吸毒。
而安吉拉同样是孤独的,这里给出一个场景,就是在e集团高层会谈后,安吉拉拒绝艾略特·奥尔德森的好意相助。
安吉拉有“热情”的男票,有热情父亲,但是她内心深处只相信自己。
如果说艾略特·奥尔德森的孤独是赤裸裸的真孤独,那么安吉拉的孤独就是赤裸裸的假幸福。
2、纯洁的谢拉。
生活对于她来说是艰难的,因为它是社会最最普通的普通人,工作是最基础的,勉强过活。
生活对于她来说又是富足的,艾略特·奥尔德森简单的对她吐露心声,就可以很开心很开心。
她与新邻居和睦相处,倾听别人的心声,却不愿妨碍他人,即便因为艾略特·奥尔德森而找人无法摆脱的麻烦,也一个人承担。
她舔舐伤口伤口时不带一丝恐惧为难,就像疼痛只是凝在伤口上,不曾扩散不被感知。
谢拉的死真的触到我的泪点了。
但我想,后面的几季艾略特·奥尔德森也都会带着你嫌麻烦的鱼,把故事进行下去。
其实还有好多,有空再补,休息先
一开始被前几集所展现的格调吸引,第6集在一些总觉得可有可无的街头黑帮的情节中消耗了电视时长,备胎女的死亡,让我确信,现在美剧里不死个主角,都不好意思叫剧了!
到了第8第9集的多重反转,简直让我感觉在遭受着编剧的戏弄,根本不记得有伏笔,只是前面戒毒所出现幻觉梦境,也仅以为是交待男主内心的挣扎,哪想原来是为了提供后期剧情走向的更多可能性。
而现到了第9集,依旧对各人物的动机和所做的事不明所以!
刚刚只看了第一季,非常棒,男主的心理刻画细腻完美。
剧情节奏并不是很快,但从第一集就悬念层出,总有些奇怪的说不上具体原因的感觉,好似现实又好似与现实脱离。
剧名Mr Robot,但Mr Robot不是男主?
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
当看到第二集结尾的时候基本确定了男主有精神分裂或人格分裂,因为一直与他交流的与剧名相同的Robot先生和他回忆中的父亲长的一样。
而男主父亲已经去世,所以Robot先生不是幻觉就是男主第二人格。
从剧名来看,我赌第二人格。
后面的剧情逐渐就非常清晰了,Robot先生有些独立于男主和别人的交集,这样基本确定了Robot是男主第二人格。
变现形式是Robot先生,事实上在对方眼里还是男主。
后面的剧情还有回忆男主父亲曾经的店铺就是Mr Robot,这集也能看到男主父亲的性格,事实上与男主的第二人格并不是很相似。
第二人格长得和父亲一样,但是扭曲了父亲的性格,以及男主的一系列阴谋论、忘记自己的妹妹等,同时也表现出了男主也同时有精神分裂症。
人格分裂伴随精神分裂是很常见的,在加上他长期的吸毒,孤僻的性格,估计精神不分裂都很难,只是人格分裂的情况不同人格之间的交流属于少见了。
从这季的剧情来看,男主只有两个人格,除了Robot先生之外所有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妹妹也是真的,特别强调。
好了,接下来去看第二季。
大二时候看的,因为大学时期的自己和男主太像:爱穿一身黑色,不善社交,躲避人群,深居简出,资深社恐,只爱玩电脑儿敲代码。
深有共鸣,所以这剧我反复看了几次。
第一季到第二季可简单总结为:信息安全从从业到入狱😏全剧剧情主线是搞事情的反社会人格男主,想让父母身亡的真相公之于众,虽然这动了E公司很多人的利益蛋糕。
冲破社会规则,通过炸掉银行数据库的手段,让全世界的财富重新分配,抹除贫富差距,这段只是故事后续的副本而已【我是计算机专业的,不得不说这剧魔力太大,让中二病病入膏肓的我丧了智,大二时候模仿男主作案,沉迷搞社工搞渗透,幸好当时太菜,没把自己玩进局子里。。。
】剧中每个角色都刻画得很真实传神——外形甜美的青梅竹马安吉拉,为了调查父母年幼双亡的沉默真相,职场上不断往上爬,打入世界top1的E公司高层圈子,却发现游戏规则并非凭一己之力就可改写。
在她冒着被FBI通缉的风险接近E公司高层之时,却发现大佬们谈笑风生,E公司当年的丑闻往事只不过是高层们会议后的下饭谈资。
她在酒吧眼蓄泪花,落寞地唱着《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令人动容。
http://music.163.com/song/28687766/?userid=349557437。
不得不感叹,资本主义国家有钱真是为所欲为 🙉最爱的是white rose:那个无时无刻在掐表的中国工信部部长。
拥有时间的他,帅毙了。
男主的妹妹达琳,是本土狗最想成为的那种酷狗(cool girl)可惜第二季就领饭盒了。
每集色调+配乐都很暗黑压抑,跟Linux的命令行黑窗口一样,也像极了达琳的烟熏眼妆。
精分的反社会人格男主Elliot,分不清虚拟还是现实,想抱抱他【悄悄一说,Elliot这个名字寓意着:勇敢 💯 这儿拍摄剪辑的处理手法让我想起了《美丽心灵》讲博弈论作者约翰纳什的精分世界。
面具的出现在致敬《V字仇杀队》我关于 Elliot 的记忆,只剩下他每周定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医生对话,对控制欲过强的妈妈的回忆,写日记等等等从 Elliot 身上,除了他无所不能、不讲武德的黑客技术之外,扑面而来的只有大写的【孤独】二字:父母双亡且死因真相被高管封杀,自身木讷不善交际,只能和妹妹相依为命,唯一的知心小伙伴就是冷冰冰的电脑,可惜电脑只会服从指令执行程序,这注定了电脑只能是工具,而不能代替执行给到Elliot家人那般温暖的情感支持。
所以第二季妹妹达琳领饭盒以后,男主精分的幻听幻觉症状愈加严重,Mr.Robot出现次数愈加频繁———————题外话——————今年我也和 Elliot 一样,踏入了信息安全行业,即将成为一名信息安全工程师,祝我好运
kali的龙很帅!
确实非常不错的一部剧,最开始我是被那种哲学式的自问自答给吸引的,而全剧也始终贯彻着一种平静、冰冷、残酷的色彩,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色调,类似《黑冰》《狗镇》这类的。
全剧主要有两条线,明线是主角本身,暗线是他精神分裂出来的父亲,按照这两条线串联全剧的片段去看会比较清楚,有些主角不知道的,其实是他父亲人格在做。
最后的经济重创是真的,但可悲的是主角说到最后只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1984》里说革命不过是发达中层阶级通过所谓理想煽动下层阶级革命,以向上层阶级争取利益洗牌的过程而已,这同样的,也适用于上层本身的利益分配过程。
所有东西都有一个目的,我也不知道这个社会我该信点什么了。
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信什么不信什么,这是个选择么?
1和0,是个选择么?
我不懂。
1.阿姆斯特朗曾经得了睾丸癌,但没有放弃治疗和坚持锻炼依然拿到环法冠军,是励志英雄,但后来爆出他持续服用禁药而且拒不承认,最后被终身禁赛。
仍然不承认,直到很久以后才承认并道歉。
2.bill cosby最近很火的迷奸性侵事件,bill是多年的大牌喜剧明星。
平民出身却靠自身努力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喜剧明星。
他主持了很多美国少儿喜爱的电视喜剧节目,都是老少皆宜的。
采访过很多儿童,给人的感觉是儒雅、智慧却又不失童真,可以说是喜剧界摩根弗里曼。
2014年末多方爆出他迷奸多人。
都是靠名气拉近关系,然后偷偷使用迷奸药在对方的饮料中,各种脱口秀节目已经反复调侃这件事。
3.梅尔吉普森梅尔吉普森是我这个年纪,即80后所熟知的大明星。
他以《勇敢的心》和《致命武器》为世人熟知,代表了自由、勇气,一直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人物。
相当于现代的john wayne。
但自拍摄《耶稣受难记》以后,整个人迅速转右(也可以说是露陷了),成为了美国原教旨右翼人士的领军人物。
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鼓吹圣经里的天启,认为圣经里的事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并且坚决的反同性恋、反堕胎,甚至反犹(歧视犹太人)和白人至上主义言论。
这三个人之所以是代表,是因为凡是我们y时代(美国以二战结束开始算起,把人出生年代按x、y、z来分类,1979到2001,911之前出生的人为y时代——又被称为千禧一代)是看着这些领袖人物长大,他们是我们这个世代人的共同偶像。
这让我不禁非常感动,这是第一次有剧集和影片真正开始探讨我们千禧一代人的感受。
当然,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是不同的,中国是按10年一算一代人的,因为中国的发展太迅速,79、89、99、09每10年一件大事,每晚出生10年,就会对世界的感受截然不同。
最近2个纪录片都让我很震惊,震惊于网络力量的强大,一部是采访斯诺登的《第四公民》,此片的划时代在于他的时间线是和斯诺登爆料同时并行的,他可以说不是纪录片而是进行时采访,好像摄影师记录了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另一部是hbo连续拍摄的《厄运》,此片导演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破解了一宗陈年疑案,并成功让凶手在纪录片里认罪!
如今的纪录片已经可以跳出分析、归档、资料的档案馆,开始作为实时记录者亲身调查真相了。
这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想来当年打仗飞鸽传书,胜利的消息还没传到君王处,君王已经逃跑了。
而如今,某个女司机被打的录像却如同连续剧一样实时传递,剧情跌宕起伏。
千禧一代正处于这样一个真相无法掩盖的时期,我们正处在呼之欲出的时代,一方面是旧世代伪装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垂死挣扎,另一方面却是网络时代对各种浮华背后残酷现实的迅速披露。
每一个人都会被放在公众监督的视野之下,但另一方面正如片中所说,我们是懦弱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偶像纷纷倒下,我们默认了,看到这些可怕的真相,我们扭过头去,返回上一代人留下的物质主义的襁褓。
我们不敢去触碰这些真相,但我相信,人民是会最终觉醒的,正如有了本剧,以后的真相会更加猛烈更加铺天盖地。
另记,上星期,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20多个国际足联的官员,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闪电辞职。
技术人员通过截获来往电邮,确定了贪污的事实,又一个偶像倒掉了。
精神分裂的不是疯子就是天才,或许,兼而有之,反正并不影响“精神分裂”。
被黑客技术惊艳到了,但发展到后面,气氛开始怪异,好剧主旨不是你强加多少抹黑社会的旁白可以提升的,你要有足够硬核的故事逻辑
越看越觉得玄,开始还行,后面就成了精神分裂的烂梗,我请问,你们有不精神分裂的人吗!!!
男猪脚的终极目标:格掉银行的信贷记录来帮「穷人」赖账,从而redistribute the wealth。你说金三胖怎么不爱这种脑残。打土豪分田地确实能建国。
弃了…说不通的剧情…
第一集完全就是搏击俱乐部的套路,主角想法未免太幼稚
想弃了 这个剧的观念也是幼稚得可以啊 什么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就是通过黑了大公司 损毁所有信贷记录吗 这个真的好傻的感觉…感觉就像occupy wallstreet一样 满口喊着资本主义去死 但对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却又没有任何常识
看了几集
看码农拯救世界。忍不住笑了出来
好看爱看。感觉男主像那个《美丽心灵》的主角一样,人格分裂啊。
本年度最大惊喜。早知道在致敬搏击俱乐部,没想到玩得这么好。
无意中看的这个剧,真的很小众,小众至几乎Cult,相信喜欢迷墙的朋友们应该会喜欢这个调调吧,但是没想到豆瓣打分很普通,难道是我错估?不过个人来说,觉得这个剧不够烧脑不够畅快,充满了后现代反社会等等黑暗虚空的元素,所以我那正经的大脑不太好消化它。。。
后面越来越扯了
没啥意思啊
故弄玄虛,堪比漢尼拔。
最后两集才好看了 前面都有点看不下去
整个剧的质量太不稳定了,有几集是爆发的,但大多数都是无聊,埋了一些坑又没有填起来,另外,这个译名很有问题
看到好多老熟人颇惊喜,一脸憋屈一脸气鼓鼓的瑞典小哥居然有点……可爱><
"u hack people; I hack time"
作为一个正常的IT劳工,看了一半5集弃。。。神马乱七八糟的,就是一披着高智商假面的幼稚剧。牛吗?牛在哪儿?就和国土安全一样,对于神经病类型主角,一律无爱+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