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弗兰克》,一个老年痴呆患者与一个机器人的故事。
电影里讲最后老弗兰克明白了机器人不是人类,把它给关机了。
我想说的是,机器人不一定不能是广义上的人类,机器人三定律可以说是机器人届的道德底线,机器人只要能培养出自我意识(培养出自我意识应该要计算能力和速度接近人类的脑容量,然后通过模仿和一定量的情感交流便能产生特定的个性,小孩其实也是这样来完成性格的养成,每个小孩都会有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性格特质,一个原因是遗传物质决定大脑的灰质结构及神经元结构类似父母,另一个原因最初模仿的对象也是父母或12岁青春期前陪伴自己最多的大人),这样机器人在思想和情感层面就能接近或称为人类,在身体素质上不用说机器人比人类强,广义人类的定义应该是思维模式和对整体人类的认同感以及类似的宏观价值取向,而不能光看硬件。
但因为人类硬件条件比机器人差太多,根据人对力量崇拜的自古以来的尿性,有大机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有领导意识的机器人身上会最后反抗人类,并以神的姿态奴役人类或者灭绝人类(任何物种应该是首先以认同最类似自己为优先),如果发生抢夺生存资源时(人类与机器人需求太类似,石油,电力,钢铁,情感共鸣等),机器人要么飞往其他星系,要么在地球与人类开战。
《机器人与弗兰克》,或者说我更喜欢另外一个翻译《真芯伴侣》。
评论里说到最后老头听到小robot机械化的念出他的犯罪计划时,老头最终才意识到这个robot是没有感情的,只是一个高级仿生机器人,于是老头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最终按下了删除robot的记忆按钮。
可是在我看来,机器人虽然还是平静的说出那些,可是他却用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robot 说:“Frank,just wipe my memory, after you've wipe my memory things can go back to nomal." 听听, 如果robot真的没有感情,按照程序设定去面对此刻的Frank的话,robot要说的应该是你的血压很高,需要我给你打镇定剂嘛?
但是,robot这时候说的不是因为Frank身体的问题,而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对Frank说出来的。
我不认为能说出这话的robot是没有感情的(如果一定要拿人类的情感来比较的话,那就算了)亦或者,我们的创作者在拍摄的时候,不自主的就把自己人类的情感给加到机器人当中,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此刻的robot不知道何为情感,对于robot来说运算情感的复杂度也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程序,但是,高级的robot 能摆脱程序,改变成根据Frank的思维去保护他。
就这么一小点的进步,在我看来,这么一小点的改变,就是robot对Frank的情感。
特别喜欢电影里,创作者将删除记忆的按钮设计在了机器人的身后,于是就有了两个从一开始不亲近的生物,到危机关头互相给了对方一个拥抱。
robot格式化了,但是是在Frank的怀里,这一拥抱给了寂寞灵魂的Frank 一个极大的安慰,哈哈所以导演还是偏心的啊~ 不忍心最后真的将老头的情感最终成空。
说到肢体接触,全片Frank 只和robot接触过两次,一次是掰手腕,一次就是拥抱了。
但是两次的情感表现都非常有力,特别是最后与robot的拥抱,他们拥抱着彼此静静地坐在床边,画面并没有特写Frank的脸部,给一个悲伤的表情之类。
只有一个Frank 的背影,在我看来,这个看似平静的背影是悲伤与不舍。
主角Frank用背影对我们说,也是对robot说,再见了,我的朋友,谢谢你~ 呜呜看得一丝丝感动。
导演在全片中把感情表现的非常克制,除了对机器人这种生物以外,电影把Frank和人之间的情感也是收着的。
影片最后Frank在逃亡时认出图书馆管理员原来是自己的妻子时,让我动容。
相认时,电影没有刻意的用台词or音乐去煽情那个时刻,就只有Frank看到墙上挂的照片时,震惊的指着相片问,这个是你吗?
这个是我吗?
于是Frank想起来了,仅此而已。
导演把这种深刻的感情表现的自然又揪心,原本因为疾病让我忘记了我的前妻,但是,当你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依然为你再一次心动,我依然会喜欢上你,把你喜欢书偷过来给你。
正片看下来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就是最后的结尾,导演并没有给观众交代完整,让人看完有点迷糊。。
不过。。
如果按照我上文所说。。
是不是导演对于故事的讲述也是很克制让我们观众自己去想象呢?
如果是这样,那也没啥好说的。
我已经看到了片子当中的亮点了,剩下的也不重要了。
机器人与弗兰克 (2012)7.62012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科幻 / 杰克·施莱尔 / 弗兰克·兰格拉 彼得·萨斯加德和老爹一起看的这部电影 开始看的时候并不觉得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看到一半时就已感触颇深 自己看电影有上网搜影评看剧透的习惯 感触也都是看了影评后才有的 好电影需要人细细品 看过之后也需回想一阵 这是一部不温不火 豆瓣评分也没有特别高的小众电影 有些时候越是小众电影才越让人看出了些意思来。
很老的电影了 六年前的超前拍摄也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透明的视频电话和全智能可以照顾生活起居的机器人 直到六年后的2018年也没有实现 只是那时的电影看起来 还是有些古旧。
说起古旧 电影中的图书馆 也有一种老的风格 很羡慕那种图书馆 可以借书 可以拿回家去读 整个图书馆都可以读一个来回 也可以在图书馆里 邂逅同样喜爱阅读的朋友。
电影的刚开始 被傲娇的老头子弗兰克和同样傲娇的机器人属实逗得人忍俊不禁 图书馆也有智能机器人管理员 它叫达西 长的方方正正的 非常古板 难怪是图书馆管理员 在我的认知中 那种长的灵动可爱 不死板的就应该是陪伴人们吃饭睡觉照顾生活起居的 而电影里的这个小机器人 看起来非常的贴心 又可爱 还聪明 傲娇 真想给自己弄一个 可惜现在科技没有发达到那个程度 等以后有了 给家里老头子弄一个。
一开始汉特把机器人送来时 小机器人并不讨喜 明明是个很可爱的机器人 可老弗兰克认为 自己一个人挺好的 并不想突然有个机器人出现 介入他的生活 管理他的寝食 他不止一次的问过 也尝试过能否关掉这个机器人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个机器人的技能 教他的东西他就会记住 人工智能无智商这一说 只有输入程序这一说 他教会机器人怎样开锁 就是输入了这个程度 机器人就会记住 小机器人为了老弗兰克的安全和健康 老弗兰克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他学撬锁 他开三位密码锁 他跟着老弗兰克踩点 偷窃 做在他的认知里是不对的事 可他只想老弗兰克能心情好。
弗兰克进过两次监狱 一次六年一次十年 小机器人知道 可它不能提 它不想让弗兰克再进一次监狱 所以说出 “把我的记忆清除了吧,它对你不利。
”这样的话 它为了让老弗兰克吃更有营养的饭 答应陪老弗兰克去偷邻居家价值百万的珠宝 它为了老弗兰克的健康 去种田 种西红柿 最后的珠宝 可能也被老弗兰克藏在了田地里 电影临终的纸条上 老弗兰克也希望儿子没事去看看小机器人种的水果和西红柿。
老弗兰克独自生活中 儿子汉特每隔一段时间会开车来看望自己的老爹 直到有一天他带来了一个智能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忽然出现在了老弗兰克的生活中 强行改变他的生活规律和轨迹 陪伴他日日夜夜吃饭睡觉打豆豆 陪伴他去图书馆取悦自己心仪的图书馆管理员 这部影片感人的点有很多 留心后你会发现 老弗兰克年迈时心仪的老管理员 正是他三十年前离婚的妻子 也就是说 时隔三十年 失忆的老人 会喜欢上的 依然是三十年前陪他过日子的那个人 最感人的便是 开始是你 最后也是你 我清醒时是你 混沌时也是你 不论如何 令我心动的人 都是你。
小机器人原本什么都不会 其实什么对它来说都不重要 记忆是不重要的 正如它自己所说 人类认为 我思故我在 可它自己清楚 它没有生命 所以记忆本就不属于它 它可以不断的返厂 修理 重新出厂 陪伴下一个老人开始下一段记忆 可是对于人类来说 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 机器人也是。
到最后 老弗兰克也没有给它起一个名字 就以无名陪伴着他 在最后老弗兰克在养老院遇到的那个小机器人 他也会想起陪伴着自己日日夜夜的无名机器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个机器人 它陪伴着你成长 总有一天 你会遇到它的 时隔三十年 它还是它。
昨晚睡觉前觉得是个3星电影,早晨起来重新回味了一下结局觉得应该加1星。
这并不是一部慢节奏小清新讲述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友谊的电影。
在整个故事中机器人从没表现过高于编程水平的AI,从头到尾它只是在执行程序,做出对主人最有利的选择。
结局处老人看到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和自己曾经的机器朋友的同款,把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段人机友情的可能性全掐掉,让观者清醒地认识到故事的核心就是老年危机,没有其他。
一个人如何面对衰老?
电影里给的线索是:机能衰退→记忆破碎→孤独→防御式的固执→接受衰老→放下防御→直面孤独 。
现实生活中或许因人而异吧。
促使我写长评的是电影中的一个桥段:女儿在爸爸家住着陪伴爸爸,爸爸却一直希望女儿离开,好让他启动机器人再去做飞贼。
——老人的孤独不是子女陪伴能解决的,那是当你不再是社会功能的一部分时必须要面对的,每个人作为个体的孤独。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这一点,直到被这部电影提醒。
电视上泛滥的“孝道”广告总在暗示老人需要子女的陪伴(而潜台词是国家不打算负责帮你养老的实力甩锅,尤其对独生子女的父母,这是国家层面的残酷),事实上很多老人也许也受了这种暗示的影响,像饥民一样渴求子女的陪伴到了悲哀的地步。
一旦子女真的和他们住在一起,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像永远无法满足的恶鬼。
这实际上是在转嫁他们面对孤独而产生的焦虑感,把人内矛盾转化为人际矛盾,最终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自己面对孤独吧,孤独毕竟是一个人的事。
这部电影出人意料 的有趣。
弗兰克年轻的时候是个江洋大盗,平生最大嗜好就是盗窃,因此而坐过牢,老了患上老年痴呆,日子过得一团糟。
他的儿子亨利为他买了个没有名字的机器人,用于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起先弗兰克很排斥机器人,拒绝机器人一切殷勤的服务。
但弗兰克在一次习惯性的顺手牵羊的过程中被小商品店主察觉,即将败露之际,机器人站在了弗兰克的一边,竟成为了他的“同伙”,帮他完成了盗窃。
嘿嘿嘿
邪恶快感弗兰克的精神头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从此对机器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极具潜力且“志同道合”的机器人。
他决定培养它。
弗兰克回到家后试探机器人,问它懂不懂法律,机器人说不懂,于是他就开始放心地教机器人开锁,以及盗窃的各种技巧。
他发现,只要把盗窃行为换一种描述,就可以骗过没有人类道德感的机器人程序,并忽悠它成为自己的得力帮手。
而且机器人干起活来效率要比弗兰克高得多,尤其是使得以往人力不敢奢望的以穷尽列举组合 来破解保险箱密码的方法成为了可能,这是机器人最擅长的,更重要的是不必担心留下指纹。
他们的实战第一票选择去偷弗兰克一直在追求的一位图书馆女管理员收藏多年的珍贵古籍《唐吉坷德》,他们很轻松就得手了。
第二票选择了图书馆新老板家里的珠宝,也得手了,却被这位老板怀疑上了,带了警察来搜屋……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位一直被弗兰克追求的图书馆女管理员其实根本就是为他生了一儿一女的老婆,只因他老年痴呆,多年来一直都没记起来,而这位仁慈宽厚的妻子一直不点破真相,就这样不离不弃一直假装被他追求着。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一直都看惯温情机器人电影,但这部剧给了观众不一样的体验。
从开头的磨合到后来的合作无间,机器人反复对弗兰克强调自己不是一个person,只是程序设定而成的智能。
弗兰克几乎把机器人当成生活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直到机器人叙述弗兰克的违法细节。
我们都希望身边都有这样一个合作无间的伙伴,哪怕是机器,也让我们觉得惊喜与不舍。
它是如此懂我、关心我、照顾我、为我着想……但它不是人,一切只是程序的设定。
它没有感情,也没有自我。
当赤裸裸地现实呈现在弗兰克眼前,老人终于格式化了机器人的内存,走进养老院,独自面对真实的且残酷的现实。
机器人一直没有名字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他的短暂记忆,机器人没有名字也就不会忘了,可回忆呢,没有回忆,机器人就不是他的拍档了,就会想老人一样,忘了自己的那些往事,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想去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没有了激情的生活还能叫生活?????
老人知道失去记忆的痛苦,没了爱人,没有家庭,如果再失去劳动能力失去自由的话,还不如死掉,即使他的院子里开着鲜艳的花。
星爷说:人没了理想,和叉烧有什么分别?
我是从大学英语课后作业ismart的video studio 看到的电影片段被吸引去看完了全片,除去呆萌可爱的机器人形象以及令人会心一笑的喜剧片段,我认为这部2013年的电影真正的神来之笔在于其对机器人与人性的探讨的残忍般的真实。
“机器人任然是由程序所决定”电影中机器人可以为了照顾老头的身体撒谎,愿意为了让老头吃低钠食物陪他偷窃,会在老头着急烧掉证据的时候提议他打镇定剂,这全部源于儿子对他的程序设定“保障老头的身体健康”。
可是当健忘症的老头事情败漏急于带着机器人逃跑的时候,它仍然在车上理性分析让老头删除它的程序,“这会帮你躲过一劫,继续干下一票。
”“人性最大的缺陷在于日久生情”古怪,生性偷盗,情绪不稳的老头依然会在机器人传宗接代学习了他的撬锁术而喜悦,会在与机器人共谋行动时不可逆转地产生对机器人的感情,纵使机器人没有名字,但“它依然是我的朋友”。
老头会在逃命时慌不择路,会在机器人理性分析如何逃罪时拼命带着机器人逃跑,因为他拥有着感情。
但机器人,没有感情。
我们在看待机器人时总会暴露出惯性思维,就是人类在行为活动中总会产生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条件反射,但机器人不会,它不会产生想要与弗兰克逃跑的冲动,它甚至不在乎自己的记忆被清楚,因为机器人——没有感情。
这正是老头最终残忍删除了机器人的记忆独自一人住进养老院的原因,人类所引以为傲的情感在机器人上正是这样一文不值,现实就是如此。
不过当然,电影实际上也有着一定包容度,比如机器人在最初不告诉老头如何关闭他自己,但在最终仍然选择告诉老头如何消除自己的记忆以换取老头的安全,这是否实在映射机器人的情感让步,也值得深思。
写于 2013年3月2日 他是一个体型十分健硕的老人,但已进入暮年,患有严重的健忘症,近乎开始忘记自己的儿女,甚至第二天一早醒来就会忘了和他朝夕相处的机器人。
这台外形雪白的智能机器人是儿子送给父亲的,为了照料父亲的生活。
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后来他们成为朋友,到最后他亲手洗去了机器人的记忆,似乎一台机器比人还要来得有人情味。
剧中的儿女在我看来,虽然很少陪伴父亲,但是已经比起很多“抛弃”自己父母的子女要尽责多了,至少他们还经常通话,子女们也很关心老人的状态,只是固执的父亲如同幼儿,变得十分任性。
国外的家庭观念没有国内强,儿女长大了就要“自立门户”,很少还和长辈住在一起,因此老人们也都成了孤寡人士。
除了智能机器人外,影片中还有很多高科技的体现,如透明的手机、投影语音电话、mini单人轿车等。
名字起得挺好,真芯伴侣,真心伴侣,虽然机器人没有心只有芯,但是那颗芯却好比人类的心,仿佛真的有感情,不过智能始终都是死的程序,机器人也永远代替不了人类的伴侣。
对于这个结尾,网上普遍的说法是:Frank到后来明白了,机器人的所有目的只是依照程序的设定对他百依百顺,辅助他恢复记忆。
也就是说这其中不含有任何的感情因素,所以他把机器人格式化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1.建立在双方共同爱好兴趣上的,有感情投入的友谊是否才是真正友谊应该具备的特点?
2.人养宠物狗,虽然狗在它的层面上很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摇尾巴卖萌,但人对它会有感情,这种感情能说没有意义吗?
如果你有狗,我们像王牌特工里面一样,让你一枪杀了你的狗,你愿意吗?
所以,到底什么是感情;什么该坚持,不该坚持呢?
我想没有固定的答案。
就像理智与情感总会有相辅相成,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那么感情对于我们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经历才值得我们强烈的感情或情绪反应呢?
是不是这里本质上牵扯到的是一件事,一个物体,或一个人对于我们意义性呢?
我与这把枪经历了战场,人生,所以我对它有了感情;我跟我的宠物小黄度过了开心的暑假,所以我对他有了感情。
等等等等。
我甚至可以为了一个机器人硬盘里的记忆被捕入狱。
可谁也不能说我就是真的傻啊。
当然,这里还有科技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发展到片中这样。
Simulation是否能做到那么强大?
如果不能,那么这一切其实也就是像时光旅行一样,是个自相矛盾,不会发生的事件。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
这个片子我不知道怎么打分,三星少了,四星多了。中间有一场,看得心跳加速,如坐针毡,让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好在让人有想继续看下去的冲动。黑色幽默,好笑又悲伤,但是以悲为主
Sacred Deer以来的生涯最佳,但又完全不像他。近两年关于当下的电影里最切中要害的一部。DiCaprio靠边站了Jesse Plemons需要拿奖
既然coda 绿皮书能拿奥斯卡,这个电影凭什么不能是好电影
让我想到我小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一本什么外星人真的存在和各种阴谋论纪录片……非常幼稚的情绪化的观点以及看起来外星人才想的出来的剧情,很颠吧……
在除了片名、导演和女主演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体验五星
2025.11.02澳门银河
能猜到反转结局的 mindfuck 片,石头和普莱蒙在囚禁空间中演话剧,后者把阴谋论入脑入心入魂的状态演得很到位。只是过程着实是有些烦躁了,结尾又透着自作聪明,难以喜欢起来。
lanthimos真的漫威化了…just amusement park
被结尾爽到了
紧接着朴赞郁看的,真的是强烈对比出兰斯莫斯的镜头有多单调了,情节也一根直线走到底,基本全靠对话推进,聊多了疲软且乏味。过分点短片体量就够解决了。
还是兰导一直以来的大脑洞+阴谋论,但是这次最后反转有种wtf的感觉。然后片子观感上出了最后的大底,前面全程都很像冰血暴,我觉得如果往那个类型拍会更好看一点?然后建议兰导和石头姐各自冷静期一下,有点审美疲劳了。
@ coquitlam VIP 石头姐能不能少跟兰斯莫斯玩会儿…阴谋论+外星人的设定真是…😂最后戳破臭氧层,地球上只有自然的声音之后其实还挺好的…就是按理来说鸟或者蜜蜂应该也挂了才对吧…Meth Damon感觉瘦了很多😂(被lb的人机验证图笑死🤣
有点抽象…很邪典…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不get意义何在,像poor things感觉只是演员好,感觉在看编剧导演编drama有点烦
#2025 No.182
BIFF30 无英字有点影响理解,尤其是最后石头姐叽里咕噜说了一堆外星语我是真的没办法了…等片源出来再看一遍吧。多种意义上看得有些折磨,兰斯莫斯这部配乐用的交响乐在cgv imax看真的是震耳欲聋(但后半段确实很有效),章节过渡地球倒计时也一惊一乍;观感和可怜的东西类似,总有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其实内核是个简单的故事,看完反而好奇韩国原版是什么样的。结局和前面发生的一切相比,也显得有些普通无趣。(饿着肚子看的,看完身体心理都在颤抖..但还是很高兴可以在影院看这部)
可能是没有看过原作的原因,其实对我来说是新颖的,不是说结尾的反转,是Teddy的现实主义句句名言,结尾反倒让我有泄气的感觉。但是最后的镜头很喜欢,说的是拯救地球,没说过拯救人类哈,我真的谢。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