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梅拉岛
La Gomera,吹哨奇案(台),吹哨解密(港),Les Siffleurs,The Whistlers
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
主演:弗拉德·伊凡诺夫,卡特里内尔·马龙,罗迪卡·拉泽尔,阿古斯丁·比利亚龙加,萨宾·塔布瑞亚,István Teglas,Cristóbal Pinto,Antonio Buíl,乔治·皮斯特拉努,David Agra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德国,瑞典语言:罗马尼亚语,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9
简介:警察克斯蒂带着任务前往戈梅拉岛,打入黑帮学习口哨暗语。然而当他回到警局之后,昔日的同伴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到底是谁被策反?又是谁在泄密?在表象的忠诚与信任下,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尔虞我诈中,竟然还蔓生开来一场浪漫又富有幽默感的爱之博弈,且看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罗马尼亚导演波蓝波宇玩转剪辑,五彩缤纷地为观众呈现一出..详细 >
无处不在的监控下吹哨交流,可是故事太烂了,也没了风格影像,平庸。
好无聊
戈梅拉岛鸟语才对!看的有点晕!警察爱上女主,警察局长死在女主手下,人才亮的?!不温不火的剧情真是寡水!最精彩就是扮演应召女的那一炮!
剪辑差强人意
结尾的通俗古典乐大串烧简直了。这届戛纳的片怎么都这么类型
艺术导演总有一部「转型商业片」是拿旅游地经费攒出来的吧?跟赫尔佐格那个《盐与火》一样十三不靠。超模和歌剧倒是洗眼洗脑
怎么还是个爱情片
最后安排在东欧电影片场的戏:“演员”尽在警察摆布的摄像头(摄影机)监控下,一场激烈枪战动作戏已被拍成。所以可以一枪杀死导演了,因为警察早已成为最好的影迷,“现实”比电影更生动的世界里,他们大声宣布:导演已死。 //所以,所有的问题都是语言的问题。波蓝波宇转向类型片的创作显然是为了从原本严肃的自我影像序列中寻找出路,因此他才为这个语言已被权力高度侵占和控制的世界(《警察,形容词》)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并愿意给予使用它的人们一个浪漫化的结局。
I mean就算是...,但这个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太差劲了,这波蓝波宇是不是还觉得自己可幽默,怪我get不到喽
精致是精致,只是精致
6/10。这海报、这片名,怎么都想不到是类型片。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哨语。女主选得好,一出场就省了好多背景铺垫。分幕式叙事不可。当反类型成为一种套路,显得更可怜。
风格实验,不走寻常路的类型片怪胎,
床戏全删 影片得降一星 女主绝美 摄影和细节都很美 导演审美很在线 情节和节奏略无聊 无法共情和投入
除了风景音乐口哨还剩什么?
中规中矩的犯罪片,一点都不喜剧,motel浴室那一段过于致敬希区柯克(照搬),引起不适 @2020-01-05 21:01:11
#欧盟影展#很棒的章回体犯罪片~在新加坡美丽的霓虹下,男主终于抱得美人归,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波蓝波宇认真拍了一个商业类型片,但是很好看,精致有趣还可以回味。叙事的精巧可以看出其功力。配乐强行拔高应该是故意的笑点。哈哈哈那个film maker,他真的不是自黑么?以及这是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 义务宣传片。
有趣的黑色幽默爱情喜剧,故事其实满套路的,但导演刻意进行了剪辑,又打破了套路。总体中规中矩,结尾很浪漫。
3.5,有一些抢眼的拼贴趣味,比如夹藏私心的歌单和对传统noir元素的再加工,特别是多次反转结构加上对现代媒介控制的影射,使其在常规间谍片外壳下发散出无穷深意。章节体叙事颇有韦氏风范,不足的是焦点过于分散和跳跃,迷影符号汇入则让这个地域感强烈的故事被架空,成为有些飘忽的概念载体。结尾感情戏像是无处落脚后打出的安全牌,反倒与全片荒诞、幽默的气质相违。当然,作为罗马尼亚新浪潮中的异类分子,波蓝波宇仍是少数值得让人期待的那一小撮。我理解他风格转向的野心,也希望他下次收敛起表面功夫,拍出更具时代穿透力、足以被封为“经典”的作品。
3.5。古典文艺气息嫁接在类型片上,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