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这片子最早是以科学JOKE来拿人开涮的啊,不过如今也彻底沦为GEEK的感情肥皂剧了。
造成这个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女性角色的不断增加。
P和L之间的感情的确很纠结,超越炮友,但又不算男女朋友,都折腾了6年了,你们能不能消停点啊~~
作为一个标准意义的理工男,对生活大爆炸有着一点独到的共鸣,虽然不像第五季佩妮黑Leonard那样只珍藏动画版的porn,但是的确有着一些不文艺的寂寞啊,或者说比生活大爆炸里的那帮娃更苦逼——毕竟这里是充满奇迹的CHINA。。。。。
经常上课和做实验已经占据了生活的绝大数时间,哪来的时间看10遍星际大战六部曲,哪来的时间玩80年代的萌游戏,哪来的时间把妹约炮逛酒吧,哪来的时间看The Big Bang Theory出到第六季啊。。。。。
不过话说回头来,生活大爆炸确实是一部不普通的TV Show,虽然它现在有像老友记,欲望都市那样出N多季的趋势,但是至少它还是有一些独创的东西在。
如果你记性好的话,应该能记得,在最开始,sheldon只是说自己没疯,后来还加上他妈妈带他去侧过。。。
在第五季是,就创新到他妈妈后悔没带他去boston的那家医院。。。。
还是很不错的吧而且更令我们这些专门弄理工的孩子们惊讶的是:The Big Bang Theory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而且大多使用的也相当精确(包括强大的翻译组哟)。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大量使用的专业术语并没有影响到观众欣赏作品。
虽然感觉有时候口味会突然略重(要良药重口),但导演对作品总体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总之,很期待第六季PS:我预计到了生活大爆炸会很快出到新的一季,不过没想到会这么神速啊,竟然九月份就有新的啦,一定准备好手指和手纸.....
配图版未删节原文请移步漫言,豆瓣仅为备份:http://mangatalk.net/2013/big-bang-my-ass/正文前友情提醒之一:这首先是一篇漫画 / nerd 文化现象评论,其次才是一篇肥皂剧评论。
正文前友情提醒之二:本评论基于《TBBT》第 6 季第 13 集展开,看过后再阅读更有助理解。
====================================================他们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整个漫画行业已经从新世纪初昏沉的低谷中走出,Comixology 等公司历时五年终于弄出了有利可图的电子内容发布系统,蝙蝠侠和复仇者联盟霸占着全球电影行业的年度桂冠宝座,超级英雄仿佛在昨夜摇身一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代名词——虽然大部分热议着「蝙蝠侠和钢铁侠谁更有钱」并为此欣喜若狂的影迷们,连他们俩压根不在同一个世界里都不知道。
欢迎来到 Geek 与 Nerd 终于能扬眉吐气翻身做主的年头 2013,扬眉得就连这部剧集的宣传语都叫嚣着:Hey look, Smart is the new Sexy.然而,一点也不出人意料的是:无论这部剧集本身再怎么聪明加性感,也拯救不了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生活大爆炸》的母电视网)那臭名昭彰的营销宣传手段。
我所指的,当然是 CBS 在上周一放出的《生活大爆炸(以下统一简称 TBBT)》第 6 季第 13 集预告,「The Bakersfield Expedition」。
这个比临时工还寒碜的预告里一共只秀了两个场景:其一,是 Sheldon 四人组在沙漠里莫名其妙变装;其二,则是一段陈腐得几乎荒谬的剧情:Penny、Amy 等三位姑娘勇闯漫画书店——在《TBBT》的编剧大人眼里,那是「从未有女性踏足过的地方(Where no woman has gone before)」。
《生活大爆炸》第 6 季第 13 集预告: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5NTk5NjY0.html不熟悉欧美漫画文化现状的人们,或许是很难想象,这短短 10 秒的半段预告,是如何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的。
「漫画早就有女读者在看了!
」「漫画书店里的女顾客已经存在几十年了!
」「我楼下那家漫画书店连店长都是金发美女来着……!
」此预告一出,无数抗议与怒火便涌进了 CBS 与《TBBT》所属的各大根据地与社交网络;漫画圈业内人士间也不乏争议,一位来自 Marvel / DC 的女编辑便专程写信致 CBS,哀己不幸、怒其不争。
甚至还有网上自发的百人联名活动,数百位女漫迷将自己和自家漫画的合影、在漫画书店内的照片贴出来以表沉默抗议,群情之激愤,差点就没把蕾丝内衣和卫生巾往纽约的 CBS 大楼扔。
这便是《TBBT》无意间打响的第一场战争,它的名字叫「漫画女权主义(Comics Feminism)」。
主食日漫的群众们此刻很有可能正满脸困惑地望着我:因为在日本,自 1955 年常磐庄水野英子那一代人起,女性漫画就自来源远流长、发展兴盛,到七八十年代的辉煌时期,甚至连男性少年向市场的霸主们都要低头向女性漫画风格取经。
日本漫画界可以说从未出现过一个需要竭力争取的女权问题。
然而漫画在北美大陆,则有着一段迥然不同的历史:自六十年代的「白银时期」起,大型漫画公司如 DC,便已经开始刻意地控制、减少女性在作品中的比重;大多数女性角色即使被创作出来,也仅作为职场女文员或男性英雄感情伴侣等刻板形象登场,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独立而丰润的人格。
另一个问题则源自于男性读者占绝对主流的美漫市场因素,漫画作品中的女角们往往倾向于被物化,战衣过于情趣、曲线过于美好,性征成了漫画低俗的卖点;这在社会观念开放、CCA(漫画法典管理局)逐渐被弃用的九十年代往后愈发明显。
以上便是女权斗争的第一条战线:呼吁更多人格丰满、独立而深刻的漫画女角出现。
第二条战线则延伸在作品之外:呼吁社会普罗大众对美漫群体的重新认识。
漫画历经世代更迭发展,已远非单单中学男生的幻想玩物;女读者比重的急剧增长,大量优秀女性画师、编剧、编辑等从业者的涌现,(更别说几乎完全由女性支撑起的同人、二次创作行业,)促使曾经保守地只服务年轻男性群体的漫画公司改革方针。
时至今日,整个漫画界的格局已是趋于平衡、多彩而开明的了。
【图:很显然,编剧把自己曾经创造出来的(在漫画书店里的)女漫迷角色也给彻底抛诸脑后了。
】然而毫无意外地,这一切理应是通俗易懂的、进步着的现实,在《TBBT》编剧眼中——至少根据预告里我们所看到的——彻彻底底地、完全没有发生过。
「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网上最纤细而敏感的一群少女们作雷神饮奶状怒摔咖啡杯,于是就像你在中国随便找群人祭出一句「豆腐脑是甜是咸」般,一场互联网上腥风血雨的诺亚洪水,遮天蔽日而来。
我并不完全赞同她们倾泻怒火的方式,但对这种心态和立场,确实是能感同身受的——尤其是在周四晚,看「The Bakersfield Expedition」正片的时候。
为了给还没看过这集的同学补课,还是有必要简单复述一下剧情;其实也没什么好述的,因为正片基本上就是把 20 秒预告的干货,掺泥捣水填鸭成整整 20 分钟。
剧情依然只有两件事:Sheldon 四人组穿了《星际迷航》的衣服去参加一个漫展;Penny、Amy、Bernadette 的三人少妇组则决定试着去接触一下漫画的世界。
这集的编剧们明显是赶上文荒瓶颈期无料可写,因为且不提两条剧情线本身设计上的乏味与浅薄,编剧们的窘迫光是从这集的节奏安排上看就已暴露无遗:剧情线 A 演上一两分钟,卡,换到剧情线 B;B 演一分钟,卡,换回到 A;一分钟后,再切到 B,再闪回 A,再来一发 B……估计是因为这集里的任何一段剧情,要是连续看个超过三五分钟,观众们就会察觉这些生硬笑点何其扭捏作态,然后要么睡着、要么自尽吧。
而我先前所指能「感同身受」的,则是女性剧情线这半边,尤其是在离开漫画书店之前的部分。
不止是漫画读者——我认为,任何对二次元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在看剧之时,都能感受到那种赤裸裸的轻蔑与歧视:Penny(在和女伴们谈到漫画时):「他们四人在一个著名大学工作,人都非常聪明,怎么还这么沉迷于这些给 12 岁小孩看的玩意儿?
」Stuart(对漫画书店里的男人们说):「你们能不能别这么盯着了?
她们不就是女生吗,和你们在电影或者图画里看到的没什么两样。
」Amy(看完第一本漫画的读后感):「Stupid. So stupid. 真是浪费时间。
」【图:剧中宅男形象的代表,休闲裤队长(Captain Sweatpants)。
】漫画是只给低幼儿童欣赏的毫无价值的玩物,会光顾漫画书店的则全是穷丑矮胖蠢的缩卵宅男,这就是《生活大爆炸》剧组所描绘的世界观。
当然有人会说,在接近结尾时,几个姑娘也算是有模有样地讨论起了漫画情节,该算是将功补过吧?
但问题是,在一个剧情不连续、每周所有角色人格都会洗脑重置的单元剧里,你真的指望,今后她们对漫画的看法,会因为这集最后五分钟里的几个吐槽而有本质的改变吗?
Stereotypes, stereotypes, stereotypes. 我自是明白电视媒体在刻画角色时需要突出典型夸张渲染的道理,但这并不是我不喜欢《TBBT》的本质原因。
请别会错意了,它依然是部还过得去的情景喜剧,在过去几季里也有些许让人窝心的亮点;但我作为一个人,同时也作为贴着 nerd 标签的一份子(且让我先这么说吧),在观看《TBBT》时,感到格外地不适。
而其中原因,就是如同在这篇著名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TBBT》虽然是一部以 nerd 主角们的生活为题材、以主流观众为受众的电视剧,但归根结底,它几乎没有从任何正面的角度去刻画 nerd 这个群体,反倒是一直在歪曲抹黑。
在观影时,我们(观众)所做的,并不是跟着 Sheldon、Leonard、Howard 和 Raj 一起欢笑,而是在居高临下地取笑他们。
《TBBT》是这么一部剧:它先把四位智商拔群但宅气十足的主角推到观众眼前,然后再把我们潜移默化地推到了嘲笑他们的对立面。
众所周知地,每部艺术作品中都会刻意安插一个能让观众们代入立场、产生共鸣的角色;而随着自己一集集地看下去,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片中观众的背景笑声,便会愈发清楚地意识到,你「应该」代入的,并不是四位科学宅男中的任何一个;《TBBT》的编剧们想让你代入产生共鸣的角色,是 Penny ——这个在他们眼里,全剧中唯一被社会认可的「正常人」。
而四个 nerd?
则是 Penny 的对立面,是「不被社会接受」、「不正常」的。
坦白地说,作为一部喜剧,我并不觉得现在《TBBT》的幽默高明到了哪里去。
在漫长的整季十几集中,传统而精致的喜剧结构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段子。
零散得让人眼花缭乱的,从各种网络流行文化中刮来的典故、捏他、吐槽段子。
要是运气不好,赶上编剧大姨妈或者文荒的时候,甚至一整集就干脆是东拼西凑的、没有实质角色刻画的、为了段子而段子的段子。
而比这种浮躁懒惰更可怕的是——当从 Sheldon、Howard 这种角色嘴里蹦出来一个 nerd 段子(或是 Science joke)的时候,《TBBT》给出的笑点往往是说段子的那个角色是何等荒诞滑稽、丑态出尽,而不是段子的来源或典故本身。
举个栗子:当 Howard 某集忽然蹦出一个《蝙蝠侠与罗宾》的段子时,观众们捧腹大笑;但他们觉得好笑的,除了蝙蝠侠的笑话以外,更多地是 Howard,这个智商超群、事业有成的二十七岁航天工程师,竟然还在看《蝙蝠侠》——而这些漫画,在他们「正常人」(包括《TBBT》的编剧们)眼中,是只给十岁小孩看的无聊玩意儿。
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取笑,《TBBT》成功地让观众在面对四位宅男时,产生了一种居高临下式的优越感;整部电视剧的调调,基本就像是 Chuck Lorre(《TBBT》主创)在说:「虽然这群 nerd 主角确实是(比你们观众)智商更高学位更好事业更有成,不过别担心,他们既不怎么会喝酒唱歌跳舞,也完全不懂如何泡妞把妹(甚至是跟异性正常交谈),所以你们还是比这群 loser 要好得多。
」其实,这些对 nerd 文化的调侃揶揄,即使再荒诞再不公正,也本应是无所谓的;因为自古以来,nerd 这个群体便一直是被主流媒体拿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往往以腼腆木讷、精通电脑的不起眼男配角形象出现,大多戴着一副厚厚的镜片,穿着老土甚至是尴尬地不合身的衬衫。
但 nerd 们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博得「圈外人」的理解向来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更何况当年的他们有《怪胎与书呆(Freaks and Geeks)》、《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等,「By nerd, for nerd」的、只有圈内人明白个中奥妙并为之狂热的剧集。
我们 nerd 才是他们的受众群体,而非泛泛的主流大众。
然而时光流转,我们终究迎来了《TBBT》,它仿佛是在象征着,随着 nerd 文化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主流媒体也终于要踏进这潭浑水、来分一杯羹了。
于是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把 Wil Wheaton、Stan Lee 等 nerd 文化的标志人物依次请来客串,看着它堂而皇之地在 San Diego Comic-Con(圣地亚哥漫展,全球最大的漫画集会盛事)上大肆宣传,看着它把 Sheldon 的 PVC 人偶大卖特卖、广告甚至贴到了我家旁边的漫画书店里面……事已至此,已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了:和普通电视剧不同,《TBBT》迫不及待地想给自己贴上各种「geek」「nerd」「cult」的小众标签;它的宣传策略从最开始就把 nerd 群体划进了受众的一部分, 并且它不仅想让 nerd 追着看,还想努力博取好感、争取成为 nerd 们心目中新世纪的新神作,就像当年的《吸血鬼猎人巴菲》一样。
Well, no shit. Not gonna happen.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图:《TBBT》剧组在圣地亚哥漫展。
】对于 nerd 们来说,这或许是最坏的时代也不一定。
《TBBT》就像是你中学时代结交的那个最虚伪的朋友:他平日里跟你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但在你背后,他会用尽一切恶心无耻手段蹂躏你的形象,直到你的风评彻底被毁掉为止。
《TBBT》举着「nerd」大旗当摇钱树一路凯歌前进,希望身为 nerd 的你也加入他的粉丝大军;但与此同时,它嘲笑、唾弃而不是尊敬、代表你;它一口咬定,你对科幻、漫画、Cosplay 等的诚恳热情属于幼稚与无意义;它高调描绘着一个已经过时多年并且充满偏见的 nerd 世界,而悲哀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还认为剧中的描写都是写实而逼真的。
你觉得在你身边,有多少真正的 nerd 朋友,还在看、并且喜欢看《TBBT》呢?
我只知道在我们 MIT 的软件工程师团队里,如果你不想在屁股上挨上一脚、或是隔天起来发现自己的邮箱被所有同事扔进了黑名单,那就不要提起任何含有这个名词的禁句——《TBBT》。
然而,当一切云淡风轻过后,我沉心静气地坐下来自问:我,或者说我想要代表的「nerd culture」,是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像高呼「漫画女权主义」的少女们一样,如此神经敏感、如此过度自我保护了呢?
我是心知肚明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观众都把《TBBT》当等待泡面或者光临御手洗时的背景音乐来用,无非是部搏人眼球的 sitcom 罢了,远不必如此较真;我也同时清楚地明白,《TBBT》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的亚文化正在茁壮成长、进化的最有力证明。
被一部电视剧嘲笑又怎么样呢?
「我们永远都不会被圈外的主流社会所理解」,这难道不是身为 nerd 的定义、甚至是(暗地里的)骄傲之一吗?
虽然《TBBT》的第 6 季第 13 集政治错误得让人连连掩面,我依然还是很喜欢剧中的几个小小细节:Stuart 在书店里向女主角们推荐的那本《Fable》,确确实实地是部给漫画初心者入门的好作品;Bernadette 眼光不错读的是《Thor: God of Thunder #1》,2012 年 Marvel 旗下素质最优秀的超级英雄 relaunch 之一。
Penny 因为封面的雷神很帅所以直接买走,是一个极为微妙的「漫画女权主义」反讽;另外,Amy 是对的:红巨人(Red Hulk)确实拿起了托尔(Thor)的雷神之锤还操起怪力把后者一锤打飞,在零重力的宇宙战情景中。
然而请注意:太空的零重力(weightlessness)并不表示物体的无重量(masslessness),因此从科学角度来说,红巨人并不是举起雷神之锤,而是将自己的身体以静止的锤为圆心作摇摆运动,但看起来像是他举起锤挥出去了一般。
其实原本的写作计划是,在搞完《TBBT》vs.「漫画女权主义」、《TBBT》 vs.「Nerd culture」这两场漫长的战争后,还有紧接而来的《TBBT》 vs.「Comic book store(漫画书店)」要打。
但实话说,我的热巧克力已经见底,无论是手指还是大脑都累得不行,我想你也一定被上面的密密麻麻折磨得快要孕吐,于是暂且作罢吧,反正第三场战争的证据和结论,与你已经读过的前两场没有本质的差别。
然而在我看这集「The Bakersfield Expedition」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便是漫画书店——这种只卖漫画杂志、单行本、以及所有二次元相关杂碎的专门书店——在亚洲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不成体系的存在。
在北美的历史进程中,从早期直销市场(Direct Market)的革命与形成,到如今和电子读物抗争的本土化运动,漫画书店一直是每个城区漫画文化得以传承的现实媒介与根据点;是每逢周三,附近方圆几十里内所有漫迷,抱着热诚与钱包前来买书兼社交的秘密基地。
但与此同时,我也是明白的,有关欧美与东亚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为何中国或日本从来没有、或许今后也不会有专属漫画书店的原因(就像美国没有口袋本和电车漫画文化一样)。
就好比,你能想象的出,像《TBBT》第 4 季第 11 集里的那个全员狂欢的超级英雄新年派对,开在北京的某家漫画书店里的情景吗?
至少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我大概是想象不出的。
====================================================配图版未删节原文请移步漫言,豆瓣仅为备份:http://mangatalk.net/2013/big-bang-my-ass/
一是婚姻爱情观。
就拿 佩妮和莱纳德的爱情来说吧,因为这一对的相处过程比较曲折'悠长"。
再参考看过的一些美国电影,感觉美国都市人的爱情是这样: 先是A看上B,然后B一但接受了A,就NIGHT来表示; 可是NIGHT之后却不一定就能DATE(比如那三部炮友电影); NIGHT合适了,俩人也许就会DATE; 可是就这样NIGHT ,DATE很多次之后,俩人也不一定是男女朋友; 而好不容易成为男女朋友,对方的各种生活都已经彼此融入了,佩妮还是会被对方的一句“我爱你”吓跑。
对他们来说爱要做出来永远比爱要说出来容易。
过了很多年,佩妮终于也跟莱纳德说了,但是结婚还是很遥远的事。
反而韩剧会经常看到男二号还没怎么和女主相处过呢,就求婚。
二是人才过剩。
前苏联的物理科学家到美国只能看大门。
年轻的天才物理学家们过着合租房子或者和妈妈同住的日子,尤其是谢尔顿,比别人提前工作那么多年,却依然租房子,而且是和端盘子的服务员租的一样的房子,说明名校科学家和普通服务员的收入差不太多。
扮演艾米的居然是货真价实的物理学家,为什么把时间用在演情景喜剧而不是做实验呢,因为做实验的就有很多啊。
莱呆子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除了长的挫了点性格比其他仨人还算正常的,可找个端盘子的高中毕业生女朋友别人还是会觉得他是赚到了,因为女朋友是个大美女。
霍华德去了太空,如果在中国,想想咱们的宇航员受到的欢迎程度,及之后的各种一人升天,鸡犬得道。
华仔的待遇实在是冷清的可怜。
拉杰富二代兼物理科学家,只是因为太害羞不敢在女人面前讲话,找个女朋友就变得极其困难,他的要求很低,哑巴骗子也可以,有严重社交障碍的女孩他也很珍惜,可最后还是离开了。
期待第七季,变话痨的拉杰会有个真正的女朋友。
情敌出现,哈哈,PENNY你也不能总是稳坐钓鱼台哦总体而言Leonard还算是这群NERD中唯一比较正常的了,对你也算是一往情深,就从了他吧~~
和很多人一样,追生炸已经成为习惯····但是感觉没有前几季那么欢乐了,尤其是看着曾经的女神PENNY日渐魁梧的身材··哎··阿三在这一季中感觉要办大头,犹太哥可能以为结婚了,没有之前刚出场时那么猥琐了··嗯,不管怎么样,追它依然会成为我周五的一项工作··
第五季开始质量下降第六季基本就开始胡扯了,什么howard妈妈出轨,梗什么的都很生硬,也许不符合中国人口味吧
Amy已经在与Sheldon的关系设定中全线陷落,在他们认识两周年的纪念日晚餐中,Sheldon同学先是拉来了Raj当灯泡后来又屡次漫不经心。
Amy终于忍不住起身离去,动作干脆利落,这时候就因为Sheldon一句“I need you”,Amy立马转过身来满怀期望。
谁知,等来的下一句是“You are my ride你是我的司机”。
Sheldon你够了,这次你真得过份了。
连从出场就设定为高度理性的女博士Amy都不能摆脱感性的影响,Leslie你快回来与Sheldon一拼高下吧
变成了一般的生活剧了,没有了前三季的特点,说来说去都是那几个事,笑点没有了多少。
可能是前三季剧情太快了,好多有趣的事还没展开,就结婚了,成双成对了,还不能变了。。。。
老友记能拍十季,那是人物不停地换,对像一直都是过场。。
这里的笑点总是谢耳朵无理取闹,霍华德和老妈,佩妮两个理不清。
想拖时间,阿三的笑点现在也没了。。
本来他的笑点最可以挖掘。
约女朋友就能说很多了,霍夫妇成了定局,死局。
又不敢搞成家庭矛盾。
已经没了看头,佩妮和那谁的爱情味如嚼蜡,那谁也是整天一张死人脸,特别是对谢耳朵时,更没看点了。
谢耳朵卖萌,在第四季还是第三季时就卖得差不多了,再卖也只能是装傻。
现在只剩阿三能搞出点什么来了。
编剧的却一直不给他找个女人,想不明白。
又不开发他的笑点。
再下去,就成了一般的生活剧了。
看broke girls,他们就两个人卖的是嘴皮子,第二季就成了小店,不知道拍到第五季会不会真成大富翁。
第六季追到第九还是第十集的样子,看到谢耳朵和H两个大男人为了一个车位抢来抢去,甚至他们的女人也都立场鲜明地在里面帮着自己的男人一起抢,终于下定决心,弃剧。
从07年到现在,整整五年了,我们在这五年中大学、毕业、工作,而小谢童鞋却还在他的MIT做着单纯的研究,除了个Amy其他的都么变,一样的smart, inonocent and vicious(仅语言层面)。
再见,TBBT.再见,纯真。
我比较喜欢艾米
目测比这季还无聊的是下一季
完全没笑点了……
关于性的讨论能不能少讲一点,拿性当笑料有点反感啊喂
越来越无趣了,希望出到第六季就别再出了
如果不是为了看耳朵早就弃了~~~L和P的戏份真是冷,尤其是L那副猥琐的德性
虽然一直在刷底线,但是我就是偏爱追这部剧。
其实的确没有以前好看了
偶尔看一看...不错
这一季完全不中笑点剧情什么都在男女关系上看到后面我都要拉过的,看完是因为:既然我开始看了。。(我一般是个有始有终的人)
时好时坏,四星半
还能比这一季第一集更差吗?
原来也已经追了五年了。虽然还是有些亮点,但是总体还是比较失望的一季
水准多少比s4回来点儿但是为毛永远达不到s1s2的水准了呢真忧伤
马上就要补完六季了~ // 我竟然觉得sheldon很帅,我肯定是哪里不好了,就算他现实中是个标准gay,我觉得cool的还是剧中那个,OMG~
弃了,想不出什么理由骗自己有一点意思。
不会再爱了
其实四五六都是跳着零零碎碎看的。
对不起我已经没有爱了
食物链 Raj<Howard<Sheldon<Leo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