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影评了,烂片吐槽的人太多,我都懒得吐槽,好片交口称赞的也太多,就锦上添花来说,我的天赋点明显没点这项。
最近确实也没什么好片,看一个一个烂片,能碰上看个热闹槽点不多的商业片都很少,让我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被诅咒了,头顶有个DEBUFF写着:点开必烂片。
不过这几天有人推荐我看这部《末日危途》,这片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给我推荐了,有时太忙想不起来看,这次一推荐想起来了。
还专门跑豆瓣去看了看影评,好评如潮啊,几乎看不到负面影评。
连忙跑去下载看了看,但是看完以后我终于忍不住吐槽了。
很多人都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神马气氛神马效果,享受啊,对吧。
可惜我身为学电影专业的从来都喜欢在电脑上看,确实不支持正版,毫无公德心。
之所以这样一来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真懒得出门,在家看盗版还不花钱。
二来是我看电影就喜欢吐槽,在电影院跟朋友去都不喜欢这边看电影那边听我絮叨,而在家我可以随时暂停在QQ上找人喊:卧槽!
我在看电影,这片太烂了!
总能找到愿意听我吐槽的人,就算不愿意听反正我也吐完了,不爽把我拉黑吧。
三来就是作为专业人士,我觉得影院的效果太好,总会把注意力放在效果上,不能专注细节和剧情,而且看片的时候我经常会:等等。
刚才那是神马?
倒回去再看一遍!
有这习惯的据说也不少,他们选择先去影院享受遍特效然后在家再细看一遍。
不过我个人很少电影能看第二遍的,一遍看完回味一下就OK了,再看一遍对我来说就味如嚼蜡了。
其实说这么多无关的话题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这是部评论很好的片子,我在家看的盗版,我他妈的想吐槽。
《末日危途》的剧情很简单,世界末日了,一家子在窝里缩了十年,最后龟缩活不下去了,母亲觉得没盼头自杀了,一对父子出来闯荡江湖挣扎求生。
在我看来也挺文艺的,毫无商业片的高潮点,就是平淡叙事。
可能是视角不同,影评都在谈末日之后的绝望、人性和坚持还有爱什么的,我看的是这是什么类型的末日,我应该怎么活下去。
这片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很多人说非常忠实原著,改编的很好。
我没看过原著,但是仅看这片来说,真的很忠实原著的话,这原著不看最好。
片子里没有提世界末日的成因之类的,背景完全被淡化处理了,甚至于主角父子的姓名都没有提及,有的只是灰暗的色调,破败的建筑,隐约的火光,枯死的树木。
很明显,导演的意思就是老子不是科学家懒得去解释世界为毛末日了,反正它就末日了,你丫的给我看爱和人性就好。
不过背景还是大致的交代了太阳看不到了,植物枯死动物饿死气温下降。
片里也有提到,主角的媳妇自杀前也说现在不见天日越来越冷,你必须往南走不然熬不过下一个冬天。
根据地震和火光,我只能理解为是火山爆发,火山灰遮盖太阳导致不见天日,食物链断裂。
这也是之前2012年比较盛行的一种末日类型。
之所以选择一开场就是末日已经十年,大概就是想避开整个社会体系崩溃的过程专注讲述爱与人性。
不过拍的季节估计不是冬季,人物看不到哈出白气,水也看不到结冰。
说真的,十年太阳没出来过,你要说穿的跟南极科考队一样我觉得毫不为过,片里虽然也说冷,但是作为一个北方人,说实在的,真心在片里感觉不到任何冷的意思。
那点衣服感觉也就初冬的打扮,可能说初冬都有点过了,片里还在下雨而不是下雪。
虽说也有提到说现在可能十月了,我不确定,因为很多年没有看过日历了。
说真的,十月我们这就已经供暖了。
不见天日十年气温也就跟我这持平么?
总之一股浓浓的违和感在我心中翻腾,水都没结冰你丫穿这么厚假了点吧?
最夸张的,男主角维戈·莫特森(就是指环王里的阿拉贡,再吐个槽,本片里他扮相除了衣服破点还是阿拉贡那扮相)敢脱光了毫不热身就跳水里游泳洗澡,不止一次,而且回来还不感冒。
这算神马?
冬泳爱好者?
真的十年没见太阳了么?
这就是片子前面你媳妇自杀时说的不往南方走你在家里熬不过下一个冬天?
整部片子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绝望感,这不像其他末日片我们要绝境逢生,重建文明,尤其是《2012》里所有富人政要都坐船里安逸的过末日,等灾难过后再继续享乐。
那片就完美的诠释了穷人都该死,有钱人末日也玩蛋不了的道理。
但是这片不是,动物都死绝了,植物也都枯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才能出来,也许永远都出不来了。
活着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还要活着,阿拉贡的漂亮媳妇有吃有喝有丈夫儿子陪着都自杀了,阿拉贡带着儿子也见过全家上吊的场面。
再加上整部片子几乎黑白的阴暗色调,这股子绝望确实感同身受表现得很好。
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毙路边。
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阿拉贡他媳妇自杀,因为她无法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末日十年他们一家是怎么活下来的片里没有交代,只是说我们是好人,我们宁愿饿肚子也不吃人。
从他媳妇自杀时衣服也不很破旧脸色也没有任何营养不良来看,这十年他们过的还不错。
影片一开始末日的第一时间阿拉贡就开始好像早就知道末日要来开始存最后的自来水的表现显然是暗示他早有准备的。
但是多少食物能吃十年……他真的没干过亏心的事情?
他老婆真的是因为没希望才说过不下去的?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而我的思维过于龌龊,这些片里没提的事就不细谈了。
我们姑且认为是阿拉贡准备了够吃十年的食物和饮水。
他媳妇是因为毫无娱乐,担惊受怕,子弹越来越少,害怕弹尽粮绝时会有饥民过来破门而入把她全家先x后吃。
而且亲戚朋友都死绝了,也看不到世界恢复的希望才自杀的。
这点确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屯粮党是没有未来的,他们不会饿死,但是会无聊死。
记得以前在生物课本上学过一个案例,一种神马稀有的鹿被放在岛上繁衍,结果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数量还越来越少,最后科学家扔了两批狼上去,鹿群恢复活力,有威胁就有动力,每天被狼追着连跑步,运动过后吃嘛嘛香,种群数量反而增加。
屯粮党的清单我也见过一些,单子上也不乏包括一些人力发电机,充气娃娃,电动棒之类的东西。
但是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你能撸几小时?
就算你有电又能干嘛?
看电视没频道,上网没网,给手机充电打手机游戏么?
就算你下了一手机游戏你能玩几年?
在密闭空间里算衣食无忧,没有任何外界交流你能多久精神失常?
囤积一堆东西的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会选择冒险出去散步么?
明显不会。
而在密闭空间缩久了缺乏运动,出去死得更快。
你别说还整一堆健身器械囤积起来,就算那么干了你一个人能坚持健身多久?
身强力壮喜欢健身的人还至于缩在耗子洞里囤积食物么?
所以囤积党毫无前途可言。
只是晚死一点罢了。
虽说人总有一死,但是囤积党精神失常的死法看起来更加毫无希望。
从一个专注末日求生的人的角度来看,片里的幸存者未免多了点,十年未见天日,不是一年,他们吃什么活下来的?
片里确实有不少吃人的镜头,尤其是一家子地下室全是囚禁的活人口粮,有的已经吃了一条腿什么的,但是还活着,大约是为了避免死肉腐败。
小孩进屋子看见客厅理堆得满满的一座小山一样的各式鞋子我就知道这是食人族的房子,这场面其实是非常著名的二战集中营的景观。
非常容易联想到鞋子的主人都干嘛去了。
但他爹竟然对那么多的鞋子视而不见,专注找食物。
说真的,你真的是在找食物么?
都不用每个房间稍微仔细的看一眼就直奔主题了?
问题的关键是,十年了,该死的人早都变骷髅了,你养牲畜也得喂饲料吧?
吃人也得有人可吃吧?
当然,导演是为了展现人生百态,各种不同的人对待末日的方法。
不过十年这个跨度确实太大了,这么绝望的世界十年下来幸存者不会有这么多的。
整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绝望中依然坚持底线坚持爱,我觉得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阿拉贡找到汽水教儿子怎么打开怎么喝,因为儿子是末日后出生的,易拉罐汽水这种高科技没见过。
后来熊孩子看见一个90岁的老汉饿肚子也眼泪哗哗缠着父亲非要分一罐食物给老汉,还教他怎么打开罐头。
这种爱的传递的象征手法实在太过明显,不过我真的很想说,你是末日后出生的没见过罐头也就罢了,人家老汉活了90岁连罐头都没见过还至于还得跟你个熊孩子学怎么吃罐头?
整个片子也不断重复着不要放弃心中的火焰这种台词,影评里也有不少人说吃人的话我们和野兽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的话,持有这种论调的人不在少数,米国乃至西方的主流思想都是这种,以这个为题的片子数不胜数。
我也没少听到身为人如何如何,丧失底线和野兽无异的论调。
不过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对此论调嗤之以鼻,说真的,人类能干出的恶心事绝对不是野兽能达到的下限。
而我也不认为野兽的行为准则有什么低等,它们不贪婪,不会做过多的无谓杀戮。
它们不会无限的索取,它们在维持着整个自然界的平衡。
当然我不认为有所坚持是错的,如果真的饿得皮包骨头了看见地上一个刚饿死的新鲜尸体还给人埋了,自己在哪啃草根,我确实敬佩。
有所坚持,牛逼。
虽然我不会跟你一样这么做,但我敬佩你的坚持。
只不过说这种话的人全都没少吃过一顿,没受过什么罪,那我真的嗤之以鼻。
就像无畏不是勇敢一样,真的勇敢是你虽然害怕依然前行。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勇敢,君不见汪精卫当年也曾大义凛然当过刺客,失手被捕后在狱中还写过豪迈的诗篇表示不怕死。
但是最后真要杀头了,尿的比谁都厉害。
从此以后一口一个保留有用之身再不提视死如归了。
你一口饱饭没落过,跟我说末日没吃的也要坚守原则,那只是自己的臆想罢了。
说到和做到的区别也不需要我多做赘言。
这部电影就在试图表达这种坚持,熊孩子不停的问我们是好人吗?
阿拉贡一脸慈祥的回答我们当然是好人。
两个人分吃蚂蚱也不肯吃人肉。
熊孩子看见饿肚子的人眼泪汪汪非要分对方一听罐头,这种场景也出现了几次。
在别人眼里这是孩子的纯真,是人之初性本善,不少人直呼这部影片直击人性。
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溺爱过头的败家子,自己不会寻找食物反倒是把老爹找到的食物拿去送人玩,让我恨不得大嘴巴抽丫的。
真有种你说把我那分让给这个可怜人,我晚上那顿不吃了,那我算你懂事。
救济别人可以,你倒是拿你自己找来的食物救济别人啊,自己嘛能力没有,反倒是见谁都不落忍,你爹就是你玩死的知道不?
我也惊异于米国人的价值观,都世界末日了小孩说晚上别吹蜡烛吧,行,给对方罐头吧,行。
一路上还带个布娃娃,到处都在照顾孩子的纯洁之心。
话说我小时候一个人睡不敢关灯第二天就会被骂竟然一晚上灯都没关,浪费多少电,败家玩意要账鬼!
阿拉贡你丫都咳血了还在照顾小孩的纯洁之心塑造完美童年是不是有点溺爱的过头了?
这种时候一个爹难道不是应该教小孩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么?
我不知何时会倒下,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他总要自己活下去,那么他就得学会求生的手段。
这种不才应该是正常人的逻辑么?
最后阿拉贡又冷又饿伤病难支挂在海滩上也没教小孩怎么寻找食物这是一个什么心理?
当然我知道这是米国人的主流思想,要给小孩一个完美童年。
但是这玩意套在末日背景上不觉得矫情了么?
很小资有木有!
不对,这已经不是小资了,这简直就是万恶的大资本主义腐朽的证明啊,这尼玛太奢侈了。
这玩意根本说服不了我,引起不了我的任何共鸣。
米国的这类人性与爱的题材无论怎么拍都无法让我产生半点共鸣的原因就在这,你们的坚持与爱不接地气,是悬浮在美好生活之上的。
你们的主流思想者们都吃得太饱了,你们臆想中的贫困与灾难都是那么的虚假,只是舞台上画风华丽的一道背景幕布。
帮助别人是需要资本的,而你们习惯了这种资本,在套上臆想中的贫穷与灾难以后还在沿用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资本去展示困境中的爱与帮助,这根本无法让我感到认同。
所有认同这种观点的都是他妈的衣食无忧过惯了从来没想过怎么过苦日子的人。
原著获得了多少奖都不重要,因为那是一群发达国家吃饱了没受过罪的资本家评出来的奖项。
而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老话精辟的挂在人们的嘴边,这句话只有真正饿过肚子知道食物珍贵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就是:吃饱了撑的。
虽然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们比起来,我也算是衣食无忧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娃了。
小时候父辈们没少说你们这代赶上好时候了。
要说真正的贫穷,我能坐这上网就已经说明我不是穷山沟里吃不饱饭的娃了。
但是我还是无法忍受老美这种吃饱了撑出来的困境中的爱与坚持,影片结尾毛都不会的熊孩子爹刚死了,立刻就有接盘侠出现,一个看起来比他就拿一把破左轮里面还只剩一颗子弹的爹强大的男人现身,人家手持猎枪,身上还挂满子弹,问小孩要不要跟自己走。
然后展示了标准的美国家庭配置:夫妇俩带着一男一女俩娃还有一条狗。
解释了之前阿拉贡在地窖里听到的狗脚步声,以及一直疑心有人跟踪自己。
因为这对夫妇承认了,俺们跟着你俩好久了,你爹终于死了么?
大部分的观众对这结尾似乎也略有吐槽,因为太完美了。
但你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那边一家子尾行父子俩N久,从不现身,就等人家爹死了接手小孩,这尼玛是一个神马心理和动机?
不要说我思想太阴暗,我真找不出任何光明的理由来解释这种行为。
最光明的理由还是那句老话:吃饱了撑的。
PS.至想喷我的人们:鉴于不少玛丽苏前仆后继的来喷我,不过带有人身攻击的回应我都已经删了,你们要还想喷麻烦有技术含量点。
我尊重你们的发言权,你们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没有侮辱谩骂的权利。
鉴于这么多的玛丽苏来喷我,这片的评价我又降了一星,理由是这部片子既然宣扬人性真善美,结果喜欢这片的人有大量毫无素质的喷子,那么这片也挺失败了。
意见不同者无非就是觉得我吹毛求疵,人家宣扬人性真善美,你特么抠细节有意思么。
实际上,很有意思!
因为这片大量情节都是没挨过饿的人YY出来的穷逼生活。
我不说别的,您去野营三天,光带水不带干粮,自己野地里刨食试三天,体验一下挨饿的感觉,放心,三天不吃饭死不了。
然后您要还觉得我特么就是一吹毛求疵的碎催,您大可来这喷我。
对于吃撑了花钱减肥的人,这片拍的好,仁义!
再特么黑暗的地方也有人性的光辉。
但是对于真挨过饿的人来说,这片和晋惠帝听说饥荒人没粮食吃变饿殍时疑惑的那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差不多。
这是在侮辱食物,是在侮辱求生。
两个村子可能因为上游下游用水就进行全面械斗,两个部落可能因为对方追猎物到我的猎场就进行战争,要按着玛丽苏的想法,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永爱来感化对方不是最好的么?
为什么要去争斗,为什么要去流血?
因为特么的不这么做活不下去!!!
懂么!
活不下去!
人口多了他们把上游的水用完了我们下游的村子水量不够浇不了地,粮食就没收成,我们特么的就得饿死!
上游的不把水都用了灌溉,粮食也会歉收,会有人挨饿乃至饿死!
猎场的猎物是有限的,你进我的猎场打了猎物,就意味着我的家人可能就要挨饿。
而他如果不进对方猎场追赶猎物,那么他们全家今晚就没饭辙!
所以能做的只有一样,战斗吧,消耗掉多余的人口,有限的食物就够大家消耗了,因为爱与人性特么的填不饱肚子!
当你爹还节衣缩食扣屁眼吮手指都吃不饱的时候,你特么把自家食物给一陌生人,这特么不叫人性,不叫爱,不叫慈悲,这特么叫败家子!
当一个爹为找食物拼得遍体鳞伤,也特么不愿意教自己儿子任何生存技能,这特么也不叫爱,叫他儿子是充话费送的!
《三字经》听过么?
中国这就叫“养不教,父之过”!
娃不是你特么光喂他就算完成任务了。
你们的人性你们的爱都是建立在吃饱的时候。
当你们真的挨了饿再来跟我说人性,跟我说爱。
你们吃饱的人性在饥饿下没有说服力!
请允许我代表我自己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没挨过饿的资产阶级拍不出无产阶级吃不饱饭的辛酸。
男主妻子在末日时怀孕了,抚养儿子一段时间,所剩物资已经不多,剩下两颗子弹,说应该在子弹更多时动手的,被男主劝说暂时放弃,不过最后还是还是劝说不住决定放弃,晚上独自前往黑暗。
男主继续带着照的妻子的吩咐前往南方,路上遇见劫匪后逃脱,找到一个物资丰富的地堡住了一段时间,听到有狗叫决定离开,遇见一位老人,一起吃了顿晚饭,到了一间房子,发现地底下困着被吃的人们,在准备杀儿子时,被困人们出来,趁机逃跑,来到海边,男主游去船上看看,回来时,所有东西都被偷了,儿子睡着了(偷东西的黑人手上有刀没杀男主儿子),男主回来带着儿子追上,让黑人脱下所有衣物,儿子劝说,又回去还了衣服留了一罐食物,去到城里,被人用箭射伤,男主用信号弹反击,简单处理了脚的伤口,但最后还是离去了,一个人上来跟男主的儿子说话,这人有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只狗,他们一直跟踪着男主,男主儿子选择跟他们走
“你是好人吗?
”孩子无论如何,只想起问这句话。
这样的世界末日,这样的天空,我对妻说,那是因为火山喷发导致火山灰大规模弥漫,遮蔽天空,终于不见天日,于是植被死亡,动物死亡。
妻惊讶的问,你怎知?
唉,谁叫咱是科学家呢。
世界末日看过许多种,有《我是传奇》那种,有《艾利之书》那种,还有什么科幻的啊,病毒的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似乎有一个通性,那便是吃人。
吃人既末日,我规整出这样一个逻辑,很以为是。
恐怕人内心最恐惧的,还是面对一个想要吃掉你的人,或者是面对一个吃人的选择,无论是吃人,还是被人吃,对于人类来说,都是很操蛋的事。
影片——末日危途,讲述的是一个经过我科学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传说中2012末日最可能排名前三的选择,火山爆发,估计是太平洋一个什么海底火山的爆发,据说那个火山要爆了就真没治了,估计比冰岛这个还要猛几万倍,整个地球大气层将被替换成火山灰,几十年都不散(以上数值纯属估计),其结果就跟末日危途里似的,食物,成了幸存下来的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动物植物都挂了,你想啃树皮都没辙。
观音土都被火山灰埋了,估计你挖出来也不能吃了。
片中男主角的妻子最终在经受不住折磨离开了男主角和孩子,独自去死,这点我很迷惑,不明白,干嘛不跟老公孩子一起耗着,要自己去死?
而且跟母性有些相悖,哪有妈妈舍得孩子的?
于是母亲死后,遵循母亲的遗嘱,父亲带着孩子向着南方前进,一路唱着《南方》,也许南方有温暖,也许南方有食物,谁知道呢,一场未知的危险旅途,在一个没什么人的世界上,翻找死者的衣袋。
整个画面色调是冷灰色的,无论是天空还是大地还是衣服的颜色,很喜欢那个色调,很淡,人物语言比较少,当然是跟食物严重缺乏有关。
在一栋木质别墅中,一架落满火山灰的钢琴,父亲摸着钢琴想起了死去的钢琴师妻子,内心痛苦直教头撞琴腿,孩子走了过来,父亲神色镇定,按下琴键,再按,再按,4声低沉却不闷的琴声,“你母亲以前很会弹的。
”只一句话,镜头便推向远方,窗外,天空黯然,似乎有什么东西飞过还是我的错觉,那都不重要了,只是那按琴的手,绝望的声音,如此难缠。
这是最绝望的末日,比我看过的任何末日都要绝望,但这也是最温柔的末日,内敛、沉静、不语,末日就是末日,不用多说,躲开吃人的人,躲开一切“坏人”,其余的问题,就是活下去,除了活下去,我们还能间或用往昔的回忆温暖一下心灵,当然,只在很短暂的瞬间。
在这样的末日里,其实没空看风景,也没多少时间让自己觉得有趣,我们只是默默的等待,静静的前行,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哪怕实现不了。
他们到达了海边,海并不是蓝色的,早已被火山灰染黑,父亲受伤,死于破伤风,抱着孩子,死在一个睡着的夜晚,孩子醒来后发现父亲已经僵硬,这里我确实被伤了一下,我本以为父亲不会死的,可是导演残酷地将这个孩子置于了绝处,也许,是该他自己面对的时候了?
最后出现的善良的一家人似乎没有必要,那是导演强扭的仁慈,应该让一个男孩去做他自己的男人。
而不是为了大义,人类希望的延续等等而闪出莫名的一家人,着实与整体悲凉色调不衡。
题外话:吃人的人与被吃的人,当真正的世界末日来临,当食物成为人类最根本迫切的需求时,这似乎是人性面对的最大也是最脆弱的挑战,似乎所有的影视哲学面对这一主题都毫不犹豫地划出一类人,他们选择主动吃人活下去,甚至猎“人”。
证明所有知识分子都相信,这世间恶的普遍存在性。
袁腾飞老师曾说,几几年困难时期,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吃人的现象遍地开花,吃敌人,吃陌生人,换吃亲人,好吧,换吃亲人,这点证明亲情具备的伦理高度。
也就是说,当年困难时期,对于祖国大地上开花处的人民来说,与世界末日无异。
唉,这几天看了几部末日片,有点审美疲劳。
话说回来,末日危途还是不错的,撇开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感想不谈,单就节奏的把握,情节的细腻,内心戏的流淌来说,还是很让人喜爱的,小男主角长得也很不错,就是善良的让我很想把他一个人丢到路上去,导演最后安排他父亲死肯定也是这个心理,可是又不太好意思那么残酷,这样的仁慈心理其实与小男主角在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仁慈心理是一样的,导演你被传染了!
看到一半时想到一个结局:每个人陆陆续续饿死、病死,最后地球仅剩父子两个人,然后父亲病死在海边的沙滩上,儿子守在父亲尸体旁,成为地球最后一个人类,最终以饿死的方式结束了人类对地球几千年的统治,数十万年之后,大海消失,沙漠覆盖90%以上的地球,贫瘠、荒凉,毫无生机的地球让任何生命无法生存。
一艘庞大丑陋的碟形机器降落在沙漠上,没有任何外星人或者类人类从机器里走出来,数年之后,机器越长越宽,已由原来的几千米变成了现在的几十千米,突然有一天,一个巨大的门打开了,走出来一个非常高大的男孩,身高大约5-6米,天啊!
这是最后一个守在父亲尸体旁饿死的男孩,哇!
还有一个,不,是一群,男孩,女孩……碟形机器在沙漠地下一千多米发现了男孩的遗骸,提取了DNA,创造出了另一种人类,他们走出碟形机器,开始改造地球。
看完之后,想到了另一个结局,父亲死后,小孩跟随一家四口+狗,继续向南走,不久之后,一家四口从老爸开始死去,然后是老妈,然后是儿子,最后的希望-女儿和狗也死了,最后又剩男孩一个人,继续向南走,再也没有遇上另一个人,没有男人,没有女人,没有老人,没有小孩,狗也没有了,天色越来越灰暗,只有男孩虚弱的身体,一步一步的向南走。
我选择了活下去,而你选择了离去,放弃了她,而她留在了我的心中,中途不得不时时刻刻都在回忆着你,你的眼神,你的选择,你的决然,但我理解你的心情,不受痛苦的坚决,多么希望我们不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美好的生活。
一种独自行走下去,朝着海边南方走下去,带着我们的爱,继续前行,虽然不知道中间会遇到什么,可能随时会丢失了性命,我带上咱们的小孩,希望他能够以保持热情和做个好人的原则生活下去。
现在我们在海边了,我不能够陪着你走下去了,但你时时刻刻都不能丢下你的枪,保持热情和勇气,勇敢的活下去,生存下去是残酷的,但每一段生命都应该有应有的色彩,怀着悲悯的心情过好每刻的当下。
我远走了,你驻守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坚持着你的原则,告诉着自己要继续走下去,而我最终的归宿就是看到你走向光明,了无遗憾。
谢谢您诞生下来,谢谢您陪我走过这一段路程,希望没有给你带来失望,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
”电影《The Road》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
”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它的灾难片相比,《The Road》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
在《彗星撞地球》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地心》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力……但是在《The Road》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腐烂,人类几乎灭绝,剩下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他们象动物那样四处翻找越来越不可能找到的文明时代的遗剩食物:一瓶可乐、一盒罐头……在不能找到这一切时,他们吃人。
在一个毫无希望的世界里,“善”还是必要的吗?
在生命本身都不再有意义时,“做个好人”还有意义吗?
电影里大多数人以行动作出了回答:象其它动物一样,他们瞪着血红的眼睛,被永恒的饥饿驱使,将眼里的世界分为食物与非食物,急迫地向食物扑去,哪怕这个食物有一颗跳动的心脏,跟他们说一样的语言。
但是主角父子的选择不同。
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人,甚至碰到垂死的同胞时,孩子坚持:爸爸,给他一瓶罐头吧。
“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这是父子间的约定。
但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守住内心的火焰”呢?
真的,为什么要追求美好呢?
以前我曾和一个基督徒就道德的起源辩论。
在他看来,人类的同情心、爱的意愿、对美好的向往是如此神秘如此顽强,只能用“神意”来解释。
“比如所谓自然权利,哪有什么‘自然’呢?
天上怎么会掉下来权利呢?
当人们诉诸于‘自然’时,实际上是在诉诸内心深处的上帝”。
我说道德哪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完全可能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得到解释: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友爱善意是一种集体生存的策略,“团结就是力量”,这种策略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慢慢内化为一种本能情感,这和上帝有什么关系呢?
看完《The Road》走出电影院,突然想起这场辩论,并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是多么的噩梦——也许正确,但是噩梦——如果“善”其实是一种求生策略,那么“恶”其实也是,如果都是求生策略,那么,难道善恶本质上没有区别吗?
难道将罐头分给濒死老人的孩子,与那些捕猎同类的食人者,没有区别吗?
不对。
不对不对不对。
走在深夜的大街上,几乎感到上帝的影子从前面一闪而过,感到他宽大袖袍的一角拂过脸颊。
所以《The Road》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
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
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以前读到过别人出的一道题:假如有一天一种非常强大智慧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食人,你有机会去说服他不要吃你,你能举出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他,而这些理由却不能用来说服你自己食素?
我想不出来。
如果我说人类比牛羊猪聪明会制造工具,外星人可以说我们都造出可以飞到地球的船了你们那点波音747还好意思拿来说事。
如果我说人类感情丰富会哭会笑,外星人没准会说,你不知道我吃完你后马上就去捐助我们星球上的希望小学啊。
人吃动物的唯一理由似乎就是人类比它们强大智慧,但是如果强大智慧就是干掉弱小生物的理由,那么希特勒屠杀病残儿似乎就天经地义。
因为想不出来理由,所以对食肉这件事始终视为自己的人生污点,难以释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罪恶感本身也许就是“内心的火焰”?
这火焰来自哪里,又为什么在心中噼啪作响,我至今无法领悟,只在诚惶诚恐中心怀莫名感激。
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以下为影评。
爸爸,再见。
——《the road》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论语·子张》一般地说,我们默认父母是世界的一部分,也背负我们的一部分,并且他们比我们聪明、强大、能干。
当电影开始,父亲像每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一样,保护着儿子上路的时候,我觉得这又是一部类似《后天》乃至《2012》的电影,成年男子担起一个顶天立地的重任,并经历重重险境最终保护了他想保护的人。
但是在迢迢漫漫看不到头的路上,却不是振臂一呼的英雄壮举用武之地。
这里的父亲不是英雄,他瘦骨嶙峋,握着枪的时候手直打战,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单枪匹马对付一群吃人恶匪,或是去解放快要被吃掉的人;偶然发现食品仓库固然走了大运,也只是艰困的道路上转瞬即逝的一道闪光而已。
在儿子面前,他时常显得脆弱,所做的决策,即使是正确的,也全没有英雄式掷地有声的权威,男人的强壮和气力,在其他电影里可以挑战自然拯救世界,在他身上,好像只是用来扛起儿子逃命。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做所有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儿子并且,如果能的话,教他做好的人,做好的事。
他尽力着。
而孩子不永远是孩子。
“我想大概是十月了。
”影片一开始就这么说。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当父亲抖抖索索地对着匪徒举起枪,男孩害怕得捂住眼睛,可是后来在海边,一个流浪汉偷了他们的小车,父亲追上去,用枪指着流浪汉,逼他交还小车,再脱掉自己的衣服和鞋丢上车。
“不要这么做。
”孩子说,“帮帮他……他会饿死。
他吓坏了。
”父亲粗暴地否决了他。
“推车!
”他喝道,虽然虚弱的声音中并没有底气,“我也吓坏了!
”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开始带着怨气训斥,“你又不用担心每一件事情!
”“我担心的。
”孩子小声说,像一切尚不愿意反抗父母的孩子一样。
“什么?
你说什么?
”父亲带着气推搡他,像一切除了年纪并没有更多别的权威的父母一样。
“我担心!
”孩子冲着他吼道。
他们转回去了。
被抢夺得精光的流浪汉已经不见。
孩子把流浪汉的衣物堆在地上,想了想,又在上面放了一个罐头。
孩子总是在逐渐地长大的,但为了父母,我们甚至不愿意长大。
我们多么愿意永远做他们的小儿子,他们的小女孩,我们承认他们的权威与强大,一厢情愿地接受他们对世界的解释。
爸爸,我相信你是对的,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
如果你愿意用这种方式爱我,那么你就一直这样带我走下去吧。
但是男人倒下了。
他起初便生病,后来受了伤,身体更加虚弱。
在海边,他终于躺倒了。
爸爸,我该怎么办,你不会留下我一个的,你说过的……我不能了,对不起……世界在逐渐地从父亲身上剥离开来。
当父母死去时,他们为我们背负的那一部分世界,转移到了我们身上;他们为我们遮挡的那一部分世界,显露在我们眼前。
婴儿从母亲的怀中离开时总会大哭,那时他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爱的、安全的环境脱离,意识到自己是独个儿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上。
当父母从这世界消失,我们也会深深感到躯体的一部分从沉睡中醒来,骚动起来,那是一直活在我们心里的婴儿,始终牢牢地抓着他的母亲的,现在,他像刚下生到这世上一般,放声大哭。
从此之后,我们就再没有借口去躲闪什么了。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当我们抬起头来,再也看不见爸爸,再也看不见妈妈,只有映在我们瞳孔里的天空,也许是阴天,也许是晴天,现在唯有我们自己告诉自己。
但是总会有一些东西传递下来,“不要熄灭心里的火焰”“不要吃人”“照我们一直做事的方式去做”。
“我会一直跟你说话的。
”男孩子低声在死去的父亲耳边说,拉上了盖尸的被单。
然后他离开了,虽然他还那样小,成人的衣裤包在身上,拖拖沓沓的,他也还是把枪塞在腰里,然后走下去。
导演安排他遇到其他人,“good guys”,成年的男人、女人,小男孩和小女孩。
是的,孩子要自己去面对世界了。
Goodbye,papa.I will be on the road.以下是PS1看到有人抱怨没高潮,我倒是从头到尾忘了这回事。
如果细节已足够传达出世界观或情绪,我很乐意被一个又一个琐碎片断打动或引入沉思。
2关于吃人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反对自己被吃,不过唯一的理由是:如果我靠吃别人活下来,准做一辈子恶梦。
除非有司马迁那样不得不活的理由,但即使如此,我活下来也仅是为了完成某事,而不堪再过其他的生活。
3我想如果真有世界末日,那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4想过如果主角是女性,会是怎样的。
我想女人在这世界上的任务差不多是爱、安慰和温暖。
我们既然与生命和自然更近,我们有义务给男人认可、温存与希望。
(当然,作为一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战斗或保护)5在影片的最后,我并不觉得绝望。
毕竟,有女人、孩子,还有信任与爱。
PS2总是写不短。
父亲是伟大坚强的,为了孩子能够活下去,他可以大冬天裸泳、可以用装订机缝合伤口、可以大口吐完血回来给孩子讲故事,甚至可以杀人。
但他耗尽心血和生命,最终却惯养出一个娇里娇气懦弱无能的儿子,如果没有天降的“好人”,他根本无法独立生存下去。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杯具么?
给这片子四星,不是因为觉得它多好看,而是觉得它很好地传递了原著的感觉——绝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彻头彻尾的绝望。
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痛苦,精神连同肉体上都难以附加;想死,可又知道自己始终不会走这一步。
不愧是普利策得主的小说,用的单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里也找不到,搞得俺断断续续看下来的几十页只支持到影片的第30分钟。
为了维果而看那小说,可他在片子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灰头土脸的,一双眼睛写满了绝望,真不知道这个父亲是怎样想的,他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为什么要前行?
很多时候,能找出一个个放弃的理由,可不放弃的理由只需有一个:现在活着。
有时甚至是麻木救了我们,让我们不得思考,只顾赶路。
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好人总是有底线的,也许因为所处环境不同,底线会不大一样,但总会为自己设立一个底线,这底线不容超越,否则还不如死去。
坏人做事是没有底线的,或者说,不会给自己设个底线然后自己来遵守。
你看那一盆盆血泡的人肉,对好人来说,是噩梦,对坏人来说,是诱惑。
爱是怎样传承的?
讲道理永远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看着小男孩儿教老头吃罐头里的食物,简直跟父亲教他喝可乐时如出一辙。
太潜移默化了。
这个,急功近利的父母,不会懂。
结尾的惊喜,突如其来,不是因为男孩儿有了归宿,而是因为看似荒唐的举动有了效果。
有的人至死都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究竟意义何在,但实际上的确意义非凡,这就足够了。
看似绝望的电影,其实平静得很,我们的人生,大体也都是这样。
如果你身处一个末世环境,身边还有个经常同情心泛滥的熊孩子需要照顾,最好在出发之前计划一下。
一,自始至终保持一颗旺盛地求生的意念确实是第一重要的事。
片中父子这点做得很好,如果自暴自弃,即使在盛世的环境中也活不下去的,何况在末世,更容易放弃自己。
二,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戒心。
末世中是个人吃人的环境,做任何事情之前最优先考虑的是安全第一。
比如选择宿营地的时候不能选在空旷的地方,篝火火光尽量隐蔽,这样被食人族发现的几率大大降低,也不容易招引野兽的袭击。
最好选在视野良好,又干燥隐蔽的高处,在宿营地附近要设一些简易的警报装置,用来规避危险。
片中父子这点上做得不够好,思想麻痹大意,营地设在空旷的沙滩上,被人老远就发现了,差点被连锅端。
进入陌生的环境也缺乏警惕的思想,数次闯入食人族的老窝,险些丧命。
三,武器的选择,如果弹药充足的话,手枪步枪确实是很好的保命武器,但是在弹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一支枪的作用还不如一把砍刀,或者一副弓箭来得好用。
片中父亲始终依赖一把只有两颗子弹的手枪防身,为何不及时配一把砍刀或者匕首,一把好刀是生存的重要保障。
途中大量民居里肯定能找到海量的刀具的。
四,食物问题,尽量不要吃过期食品,吃出腹泻会导致大量脱水,体力下降,严重的危及生命。
五,药品问题,药品和食物一样重要,当片中父亲应该还是得了肺炎咳出血了,试问怎么不吃药呢?
民居中食物可能吃完,药品不大可能吃完,仔细搜刮一下总归能找到一些的。
六,代步工具问题,可以花些时间积攒一些汽油等战略物资,开汽车远远比两条腿走路快得许多,可以投资一些时间专门用来收集这些物资。
实在找不到汽油,自行车三轮车都是极好的代步工具。
要知道在末世节省一分力气,就多一分存活机会。
七,团队问题,有一个靠谱的团队生存几率大大提高了,单刷各种艰难,如果食物充足的时候不妨招些一同求生的伙伴,获得物资的机会和自身安全度都得到了保障,实在不行的时候还可以打劫其他幸存者的物资。
父亲节看两父子在世界末日为了活下去一直走啊走,走啊走…………
没看完 希望能找机会结束它
7分。znm末日没有希望
绝望
小说应该会好看
空洞廉价的末日风景观光电影。
泪崩了,想起我爸对我的爱,想起我对爸的依赖,当儿子趴在爸爸尸体上痛哭时,我身同感受地泪流不止
可怜的父亲,燃尽自己的生命,却惯养出这么个懦弱无能的儿子,杯具!没有那一家人“好人”奇迹般地出现,他如何能生存下来?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 要像维格蒙坦森一样的活着!
借碟看的。
似乎看的是删节版?
太灰暗了
此类电影拍个5分钟MV就够了
太压抑了~~~
消极的末世情绪
布景很牛逼 这种片子看的提不起精神来 美版的“犀利哥”父子闯天涯
没有希望的未来我会怎样你又会怎样,让人很无语。另外这结局算是什么啊。
这是一部让人提不起精神看的好片
没看完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本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彻头彻尾的绝望。悲伤的背景音乐带来的是无尽压抑,唯有片中的父子情是唯一让人感到温存的权威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