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个故事看起,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剧情设置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而且里面涉及的灵异事件贴近生活,所以看着看着就相信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了.在大约第18集的时候,大家突然得知林是香港人,林还说出了:"我恨日本人...日本人曾经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此类让日本人都会感觉震惊的话.这样的内容在日本动画片中出现可是太不多见了.东西方各种驱灵法一一展现在里面,甚至中国的气功....
《恶灵猎人》:从林先生与麻衣的对话,思考中日关系之所以观看这部作品,完全是冲着小野不由美来的,以前看了她的代表作《十二国记》后佩服万分,不由得感叹在日本动漫越来越恶趣味的今天,小野的作品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从而正正经经地讲述一个文学性极强的故事。
《恶灵猎人》虽然同样是小野的作品,但商业化色彩比较浓,故事的气氛也不像《十二国记》那么严肃,相反人物表演很夸张,更多时候还是一种打闹的心态。
观完整部动画后,我个人最喜欢的两个故事分别是“公园的诡异之事”和“静默的圣诞节”,前者很搞笑,后者则很忧伤、很煽情,不过我被彻底地煽到了。
故事里登场的主要角色中有一个姓林的神秘人士,为人沉默寡言,虽然常常与主角们一起外出活动,却让人无法猜透他的心思和身世。
林与其他主角完全不同,作者始终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描述这个角色,让他与观众保持着距离,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亲近观众,这使得林比其他人更具有神秘感。
在这部与二战毫无关系的动画的第1819集,我们得知了林是中国人,并且和麻衣之间来了以下这段对话:麻衣:“为什么林先生对我总是很冷淡的样子呢?
”林:“因为我讨厌日本人……”麻衣:“!
…………为什么……?
”林:“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中国做了什么,你不会不知道吧?
连这种自觉和常识都没有的日本人,我很不愿意和他们相处!
”麻衣:“我知道……我当然知道……虽然日本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但我情愿林先生讨厌我不是只因为我是‘日本人’……”林:“我并不是讨厌你,只是生理上的反感无法消除罢了……”小野不由美和田中芳树一样是属于立场比较左的小说家,而且也都喜欢中国文化,所以对于他们的作品可能会出现一些谴责日本侵略者的剧情,我并不感到意外。
不得不说小野对中国人的心理分析很到位,也很客观。
如果说德国人普遍外冷内热的话,那么中国人则经常是刀子嘴豆腐心。
我就曾见过有些人士在现实中虽然嘴上“小日本”、“小鬼子”骂个不停,但真正有日本游客不辞千里跑来中国玩时,这些人又会表现得很热情好客,一个劲地向对方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
我曾有疑问,为什么英国和日本都侵略过中国,但今天的大多中国人都不再记恨英国,却对日本的罪行死咬不放呢?
其实我们中国人并不像表面上展现出来的那般“心胸狭窄”,中国人对接受他人道歉的底线要求是非常低的,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会要求对方赔偿,只需要听到对方说一句“我错了”,就会感到莫大的心理安慰或者觉得争足了面子。
我国政府曾将中日交往底线降低到:只要移走靖国神社里几个甲级战犯的灵位、就可以随便日本官方参拜的程度。
可是即便如此低档次的要求,日本政府也没有办到,小犬依然在东条等人的“英灵”前一拜再拜,并指责中国人干涉他们的信仰自由。
英国政府把嘴巴闭上了,而日本政府却在靖国神社里拜个不停。
所以我们不再恨英国,但依然恨日本。
我们常常将二战后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反思态度作比较,结果往往是我们开始尊敬德国了,却更加鄙视日本了。
其实德国人再怎么勇敢地自我反思,民间也免不了会有“新纳粹”。
日本政府再怎么惹人厌,民间也会有一些勇于正视历史的人,如:史野浩二、前田知惠、森村诚一、津田道夫、小林正树等等。
可是,日本毕竟不是德国。
我们真正要的,绝不是日本人必须曲膝下跪再三拜九叩认大罪,更不是日本人隔靴骚痒的“检讨”,而仅仅只是日本官方能够拿出“起码”的诚意,明确地声明那些军国主义者曾经“侵略”过中国,就这么简单,可日本政府却没有这么做。
当年田中角荣访华时,在演讲中将日本的的侵华罪行说成是“给中国人添了一些麻烦”,当场没把周总理给气昏过去。
事后周总理说:“什么叫‘添麻烦’?
就是你走在一条泥泞的路上,从一个姑娘的身边经过,结果不小心将污水溅在了姑娘的裙子上,这就叫‘添麻烦’!
”。
在德国,否认犹太大屠杀是会被判刑的,而在日本,政府却放纵那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并美其名曰“言论自由”。
从以上的这点差别,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德国人获得了欧洲人的原谅,但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东亚人无法释怀。
人们不会因为德国禁止本国人发表美化犹太大屠杀言论,而去批评这个国家缺乏“人权”或者“言论不自由”,也不会因为日本右翼频频否认他们的罪行而认为这是“自由”的体现。
一件事件的关键不在于“出于什么目的而做”,而在于“做了没有”,否则你脑海想一千万个如何如何,却始终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也没有任何用处,相反一个明星若为了出名而去捐款,那就让他多出几次名吧,这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因此你说德国人能够办到正视历史,是出于战略考虑也好,政治退让也好,外在压力也好,内在反思也好,德国人至少是认真地施行着他们的反思活动,而日本人没有。
德国人的反思不是停留上口头上,而日本人大多时候只是嘴上说说。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可以成为德国,而日本就仅仅只能是日本了。
如果对被害的死者连起码一点表面上的尊重都没有的话,那么就已经丧失了“做人的条件”(小林正树的影片《做人的条件》)。
自由是建立在尊重生命之上的,如果连这点都无法办到,那还谈什么“自由”呢?
日本放纵右翼言论,不过是一种伪自由罢。
这种“自由”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政治——对右翼妥协让步、百般讨好的无耻政治。
我们真的“记恨”日本人,对过去的仇恨“念念不忘”、“斤斤计较”吗?
没有。
我们放弃了对日的官方索赔;我们主动提出重新和日本友好;我们在战后不计前嫌将日本侨民遣送回国;我们在沈阳审判后不久释放了所有日本战犯;我们至今都还与日本保持着密切的贸易来往……中国从二战结束以来,没有主动对日本撒破脸皮过。
上世纪80年代,中日之间曾有过非常友好的来往,当时的报纸一说到日本无一不是夸赞和滥美之辞。
可是今天,中国人再次恨上了日本人。
因为,小犬拜社了,石原放屁了,日本申常了,右翼叫嚣了……所以,我们恨日本人,如果说这能够叫作“记恨”,那么完全是日右逼的。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小野安排给林先生的那句台词吧:“连这种自觉和常识都没有的日本人,我很不愿意和他们相处!
”,那么,什么是林先生口中的“自觉”和“常识”?
其实就是他前边说到的“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中国做了什么”。
林并非一个逢日必反的激进民族主义者,他只是讨厌那些没有“自觉”和“常识”的日本人,讨厌那些侵略了中国却连起码的一点歉意都没有的日本人,讨厌那些干尽坏事但事后却还表现得“理所当然”的日本人。
麻衣说“虽然日本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但我情愿林先生讨厌我不是只因为我是‘日本人’……”,我想这也是小野这类左翼作家的立场吧。
他们能够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会被中国人讨厌,但无法接受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人,仅仅以“日本人”这一种族概念来作为唯一的理由,仅仅因为他们出生在日本这片土地上,而被理直气壮地讨厌,仅仅因为他们出生在与中国隔一个海洋的对岸,就被认为是应该讨厌的对象。
看了太多“这事已经过去,别再记恨”的辩护言论,我的心早已麻木了,不再奢望娇柔造作的日本作家能够真诚去反思中日关系的未来,可小野笔下的麻衣所说的这句话,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林说自己讨厌日本人,很多时候是“生理上的反感无法消除”,我相信很多中国人恐怕也是如此。
我的祖父曾在抗战时期遭受日本兵的欺侮,也许正是因为这点,无论我在平时表现得对日本文化多么的宽容,都会特别敏感地在意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我可以对一个美国人骂中国的话视而不见,却无法容忍一个日本人对中国有半点不敬,更别谈国内某些青年的那些什么“都已经过去的事了,我们不要再记恨日本,况且他们也挨了原子弹,也很可怜”之类的狗屁言论。
我可以接受别人提倡尝试平静地去看待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但是很难以去接受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更不想去“理解”日本人,因为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很传统的中国人,“中国”这一概念根深蒂固地殖入了我的脑海里,尽管国家的概念不是人类生来具有的。
如果有人叫我尝试着从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那么我会反过来叫他尝试着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731实验室里的“马鲁他”、抗战中的殉难者、中国远征军的将士们……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
日本的二战影片和二战漫画,我算是看过不不少了,可是真正能够打动我并引发我去思考的,却只是林和麻衣之间这段短短的对话——它出自小野不由美的这部与二战毫无关系的作品。
真诚,其实并不需要长篇赘述。
看过十二国记之后,我就一直相信小野主上塑造角色功力不俗。
女性角色方面,景王阳子,祥琼,还有玲起初都有一些明显的缺点,经历了挫折之后才变得成熟坚强。
本番中,麻衣的成长性格方面较少,主要在能力方面到后期有时能够独挡一面了。
麻衣的性格属于天真善良,率真,有意见就会脱口而出,起初能力比较低,她的种种言行起到了为观众介绍本番的世界观的作用。
考虑到小野主上对于本番的定位是用科学的方法调查灵异事件,势必要告诉观众一些“常识”和“理论”,比如主角队伍有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又有哪些限制,幽灵又是怎么产生的啦……而且小野主上又很讨厌那种用整个第一话来解释世界观的生硬做法,所以本番中,麻衣会作出一些年轻人的冲动行为,一方面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另一方面解除危机后,队友会告诉她这样做很危险,危险在哪里;假设主角队伍中没有这种角色的话,观众会感觉莫名其妙,有时候主角们一下子开挂干掉了貌似很强的大怪,一下子又突然变弱了被小怪放倒;即使剧情再跌宕起伏,不对主角和对手的能力做出清晰的设定的话,这种莫名的感觉不会消失。
况且我们已经有了小恋这种强大的男主,再来个强大的女主,简直就是不负责任地把观众丢进学霸的世界任其自生自灭。
而有时候麻衣的反对行为并非是出于对常识的不了解,而属于人物的性格冲突。
比如绿陵高中灵异事件,最后小恋决定把松山老师身上的诅咒返还给学生们,而麻衣认为学生不知情不应该承受处罚。
虽然从结果来看,顾全大局的小恋似乎作出正确的决定,麻衣的反对显得可笑。
但是即使知道了结果后,我依然认为麻衣表达反对的意见没什么不可以的,甚至,一个团队,面对这种状况没点反对意见才比较奇怪呢。
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永远不知道结果如何,也永远没有正确的决定,就如同小恋也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风险,事后为隐瞒做人形对麻衣道歉。
麻衣正直善良为了学生们争取权益,为他们可能受到的伤害担心着,并无不可,小恋其实也是认可她的意见的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处于上帝视角,所以没资格决定他人的命运,也没资格决定对错,借用一个逗比的话“你又不是晨间剧女主角”。
所以下次在弹幕网站上看到别人骂角色,骂某一类人,不要回嘴,反正这个人不会看到,把他加入屏蔽列表,在该集开头友情提示一下就可以了。
我对小野不由美她老人家的崇拜可是连绵不断的,自从之前看她的十二国记时就开始OTZ了。
这次以灵异为题材的推理能力也果然很强(MS她老公是推理作家绫辻行人。
)剧情一环套一环,情节紧凑,里面的灵异故事和气氛制造都很合我口味讲的一些灵异现象、超能力之类的术语都有十分考究,feeling十足。
我胆小,基本是不看恐怖片的,侦探片就另当别论叻。
但這个推理+灵异……为此之前着实作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把这部每期都下载但不看的GH看完.总而言之吧,能让我一口气看这么多的还是第一个...是因為是凌晨看嘚,一想到某些情节当时还是不敢上WC =_,=另一个比较吸引我嘚地方就是人设啊人设!
用流量看到了16集,实在是受不了了。
大方向还好,剧情细节简直是一坨屎,为了走剧情所有人的智商都是最后才上一会儿线,上线以前就要令人智熄地不停惹事和作死。
尤其是担负了最重要的推进作用的女主,被写得这么令人嫌弃也是很值得同情了,就是不说就是不说,不管有些站女主的人找多少“哎呀女主不是专业人士”“哎呀女主不自信”“哎呀女主觉得自己没有根据”的理由,女主看上去还是脑子不好使,要说没根据,直觉某某同学不是犯人那集才是没根据吧,只是一种感觉,但她叨叨比比地念了一整集,而且所有人直到男主说明真相之前,都猜不到坐在旁边的老师才是犯人,整个事件的中心也就差不多两个人吧!
我的天这都没有怀疑一下另一个被孤立的人吗!!!
而且那集所有人对这个犯人再次试图作案,并且当场人赃并获的反应也太冷静太柔和了吧,剧本设计都到了让人尴尬的地步了,犯人的棒读和面瘫居然让我在一个动画中有了“演技好烂”的错觉。
对比女主的脑子不清醒,正面例子是蛊那集的安原,不管多小的线索,不管到底有没有意义都会说出来参考,女主还不太想让他说,对比下来真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为什么有些番的女主就是讨厌的人比较多呢?
不要每次都用观众恶毒观众仇女这种烂借口啊,肯定是剧本写得有争议,就看争议多少了。
总之这部片女主不讨喜,男主也不讨喜(弹幕上一堆人喜欢男配),实在是动画剧本拿不出手的缘故。
被名字耽误的佳作这么多年了最遗憾的就是女主没有和男主在一起可能在更远的将来在我心中她们在一起了吧女主我也觉得她其实就是在默默喜欢上男主了是自己不知道小说后面也不更新了结局给人渗人的感觉我也忘记很多况且漫画后面停更小说还在更不过现在没有了吧男主也不能谈妥一点吗!
女主性格也是非常勇敢是我的话马上就会被吓死的讨厌女主的我是真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真的觉得女主性格非常的好
完全摸不着头脑,看到弹幕说女主并不喜欢恋恋,而是喜欢恋的哥哥金。
但是看到目前14集都没有金出现哎…而且金不是已经死了吗?
并且恋的能力好像会因为金不在受到影响??
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还是挺喜欢女主的。
她只是一个高中生,思维上肯定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不用对她太苛责吧…那些说不喜欢她的是不能接受能力弱的角色在动漫里出现吗?
开篇音乐表扬,剧情来说并不觉得十分恐怖,但是挺喜欢这些故事,看完觉得温暖。
这些故事都有共同点,源于不公,被背叛冤死的灵,为了活下去杀无辜的人,在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拐走孩子的母亲,等等。
由此引发出接下来的故事。
主角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灵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感情线并不是很明显,女主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男主,没看出来。
看到推介的时候发现大家不喜欢女主,觉得笨。
个人觉得还好,女主感觉像是一个观众的角度,由她提问给大家科普概念,做梦的能力来推动故事发展,虽然时不时激动地叫嚷让人受不了,不过她是高中生吗,想想年龄觉得还好,而且她的优点很明显,善良,她的处境出身让我觉得这个品质尤为可贵。
故事中男主的双胞胎设定特别赞,不过没看小说的话会以为是女主的超能力表现形式,不过知道这个故事后觉得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使你是超能力者,也是逃不过死亡。
剧情中男主有句台词很喜欢,大致意思是,灵只不过比我们多知道死后的事,其他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前十集还是挺抓人的,越到最后女主角聒噪的让人心烦,哎,说实话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对剧情的发展总是阻碍。
整个剧情与<<邪恶力量>>很相似,但要比后者成功,后者的主线太慢了,小集懒得看。
看过十二国记,再看这个让人觉得真的很失望。
好久没有人物形象好,剧情搞笑的,魔幻的动漫了。
怀念看南家三姐妹、樱兰高校美男部的日子。
画风是我喜欢的类型,而且是灵异与推理结合,只是后面两篇有点恐怖了,而且当时看的时候已经夜入零辰,且一个人在家,那气氛呀然后在我开了N盏灯的情况下,一口气全部看完,真希望还能再继续出
玛丽苏女主一直在翻剧本 越到后面越觉得她讨厌 经常一声不发跑走一个人单干 然后等着别人救她
总觉得有时候编剧把观众当弱智
美型男。嘿嘿,还不错。音乐也很棒。有点吓人
太破了
不好看!
女主绝对是本剧最大败笔,目前看了十集左右因为女主想要弃剧,非常蠢且白目废柴没有优点可言,大脑一冲动就什么都不管了各种拖累四周人非常圣母还有人说她心肠好不顾危险救盆友,我......她四周哪怕是那个眼镜同学都不需要她救好吗,她不拖累别人就不错了,因为这个白痴人设想要给两星了。
.......不吓人
一集弃。男的自恋,女的雌竞,节奏慢,废话多。
这个女主看得真难受,吵吵嚷嚷的看不下去了。虽然男主很帅,深得我心。认识了小野不由美。
风格给力.名字无爱
小孩向,略无聊
很正,不装什么也不卖什么,该讲什么的时候就讲什么,跟这种类型相似的动漫现在已经太少了。最喜欢大蛇那一集。
可能在那个时代比较流行这种类似于“都市传说”“都市怪谈”的剧,现在看起来很一般,也没什么内容,都没法坚持连续看下去。
不喜欢。弃了。
和片名没啥关系的片子!但是非常好看!倒数第二个案子记忆犹新!
麻衣就是个脑残嘛。感应到什么只会自己隐瞒,遇到什么事情只会感情用事,自以为有点小善良就了不起的样子,实际就是个绊脚石。有事没事还喜欢发花痴。而且剧情很多重复的地方,刚开始还很不错,看到后面就只想快进了……
小野不由美的作品 但是我最喜欢的是超经典的十二国记
气氛作,一般吓人啦
20150305 看完第六集玩偶之家弃
恐怖气氛渲染得很好。制作精良,就是故事太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