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窝在家里,家里人放的,我跟着看的。
片名都没记得住,却无意成了近期印象最深的电影。
这些年,唯一的长进,大约就是变得俗气又浅薄,比较容易开心。
“牌不好,越是要用心”“人品好,牌自然就好”何况笑着笑着,人家还给你灌输了一个人生道理。
听着还挺有道理的,可能是真理。
越用心人品越好。
人品越好就运气越好。
了解并接纳自己,找我的MR.Right,赚钱。
是我2018年会比较用心去做的三件事情。
能有成果可见是最好。
不然能找对方法付出努力略有长进也行。
最怕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方向。
转眼间真的十年过去了。
渐渐从缺失的一角慢慢滚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圆。
小小的圆,滚起来也慢。
看世界的速度有点儿慢。
但愿没准哪天能长大一些,看得远些,滚得快些吧。
最近跟着电视重看了好几部银河的喜剧,真是厉害。
《孤男寡女》杀人无形的办公室八卦流言,女性家人以女儿换取社会地位的急功近利,男友对女友的操控,杀机裹糖浆。
《钟无艳》将爱情的自私和占有讲到齿冷。
千古文人侠客梦,梦中的大团圆都是给观众看的。
批判同情或者揭示都细致入微,顺着故事情节的脉络细密布埋,并不尖利刺痛。
以前看这部并没有那么喜欢,本身是个游戏不动脑的北方佬,没有麻将氛围,这次看完回头给好几部杜韦喜剧升星。
刘华特首型适合教化人间。
难得古天乐的尴尬用得其所,天乐就是按照主流声音的晋升渠道,用功读书,考取名校,创业做老板,晋身中产,然后,破产,被骗,感慨“什么都不用做就有钱赚,你看打牌多无聊”。
但是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讨钱也不变通,不肯骗人。
梁咏琪这个角色写得真好,亲密关系中翻来覆去,执念改变的只是外貌,时而歇斯底里时而楚楚可怜。
这里当然没有探讨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安导致失控。
但是看得出,男人创业或破产,跌入低谷,也还有女人接着。
结构性问题,却也逼出一种力量。
人得意时能体谅失意人,便是了不起的力量。
期望落难公子成状元,也实在是自己无法进京赶考的无可奈何。
浪子未回头,霸道总裁折堕时,底层女性才有机会与之相遇,奉献便当与清扫的爱之关怀,母爱泛滥。
一旦男人成长,女人便配他不上。
男人送她读书(想到民国有些知识分子送包办婚姻的太太念书),教牌育人,父爱天下。
天乐和采儿一对,天乐坚持自己的原则,采儿被他感化,包还是要买,反而没那么肉麻。
面对“你到底爱不爱我”的送命题,韦家辉给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有时爱有时不爱”。
无奈,几十年港女建功立业,喜剧结尾还是“嫁得”为最终奖牌。
当刘德华说挑剔因为娶老婆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一生一世”也是枷锁。
“牌品不好就是人品不好”,性格问题还是人品问题的讨论。
性格问题也可以“积劳成疾”。
如同“刀子嘴,豆腐心”,可以用作体谅他人之语,切不可来自我安慰。
打牌越顺,牌品就越好,牌品越好打牌就越顺。
觉得自己幸运的人,就会有好运。
心态玄学,日日想破头未必能“想通”,还是要做。
好牌烂牌都这么打的。。。
时运高低可以摆正心态,但如果赢了钱要提防后巷伏击,死里逃生靠警钟,命运便不在牌桌之上了。
最后,刘青云穿皮草,毛茸茸大黑熊,好想rua。
2002年的贺岁片,既然是贺岁,肯定是大圆满结局,就算有坏人,也会皆大欢喜,毕竟大过年的,谁喜欢添堵呢?
这部片子,对于杜琪峰和韦家辉来说,那就是胡闹,但,就算是胡闹都好看。
刘德华古天乐刘青云梁咏琪应采儿……这样的班底,能不好看?
人物和故事其实都敷衍,名字都懒得起,完全本名,就好像大家在平行时空里一样,但既然贺岁,谁讲究那么多呢?
图的是好看好玩,应采儿那时候简直能掐出水,就算骗了人都还是顶着一张无辜脸,古天乐那时介乎白古黑古之间,傻乎乎的和应采儿非常登对,刘德华和梁咏琪一个帅一个美,一个逃一个追,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妈妈又在中间穿插,笑料百出,一家人大起大落的,就算搬去公屋都乐观,最可爱的还是刘青云,活脱脱一个200斤重的大宝宝,不笑的时候是黑金刚,笑和哭就是个成人版大宝贝,耍宝方式除了麻将还有RAP,在王天林面前撒赖撒娇的样子,真是笑死个人,贡献了本片至少一半的笑点,以前虽然也看过刘青云的喜剧,但讨喜到这份上,也是开眼。
片尾声势浩大的麻将桌,红压压的人群,充满了年节的喜庆气氛,改编麻将版《男儿当自强》是亮点。
那个年代的贺岁片,有种完全释放的快乐感,特别好的年纪,特别奔放的想像力,让人笑得没心没肺。
#观影笔记#看杜琪峰的神经喜剧/爱情,就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杜琪峰能从形式到内容最物质的异化,碰撞出最动人的生命活力?
还有,杜琪峰的刘德华真的很有特别的魅力。
怎么说呢,看了任何一部就知道了。
每次近景/脸部特写带来的那种氛围,和别具的魅力……真是很有吸引力。
想起来还没被这么标准的男性银幕形象吸引过,回头才知道原来一直很爱杜的刘。
————3.6。
略显平淡,怀疑有选了粤语原声的原因。
原来小时候看的“牌品不好就是人品不好”出自这。
可能因为是贺岁片,所以也没做得太疯癫吧(不过不了解市场,真不好说是不是更疯癫大众接受度更低)这一部又找到能与王家卫对起来的影子①梁咏琪给刘德华打扫清洁——但是是乱整版②男女情定终生的那种感觉,又神又有预定性还矢志不渝永远痴缠,和重庆森林堕落天使很像③但还不止,杜琪峰这拍的也是一代宗师!
完全没想到李安叫难的麻将戏,杜琪峰点都不怕地拍了好多场,怀疑他就是麻将高手真奇怪,为什么杜能从这些东西里产生那么抓人、动人、太确切的东西?
虽然这部在他的序列里只算及格线:类型的范式、高效熟练工业的视听、往复的影像、精确回声的剧作结构、被现代神经症困住进行刻板活动的人物、被一切粗鄙势力社会文化与天真包裹的人。
说真的看这部片子还是同学推荐的。
本来是冲着华仔去的,没想到,看完之后被我奉为了经典,还记得的班上同学一起看的这部片子,寝室里加上班上几十号人一起看的,当然场面好不热闹,最后那句,牌品好,人品就好更是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哎~~~好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最近在看《银河映像,难以想象》,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这部戏,刘华提过,韦家辉也提过,于是很自然我又找出来看了一遍。
观影过程比我小时候第一次看感觉好很多,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这次看的是原声,还有一方面是小时候可能看不懂的笑点,今次再看却非常受用,让我最后会觉得,这是一部被众人低估的经典贺岁片。
第一,刘华魅力无敌看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给自己抛出来一个问题,刘华的颜值巅峰究竟是30+还是40+,最后我的答案是40+。
也就是2001到2005之间。
刘华在这部戏里举手投足都是巨星风采,帅到不行。
而且角色本身就很讨喜,人见人爱的麻将大侠。
第二,那些戳中我的笑位没想到梁咏琪虽然跟刘华cp感不是那么强,至少没有郑秀文那么合拍。
但这部戏里,梁咏琪是可爱且搞笑的。
尤其是搞笑这一块,非常有趣。
举个例子,两人分手之后,梁咏琪偷偷来给刘华家里打扫卫生,很明显是致敬《重庆森林》那一段,本来也唯美浪漫。
后刘华太了解这个女人,发现过来做的“家务”全部都是偷工减料,不合格,好气又好笑。
第三,片中没有赌术,只有运气这是我小时候看完之后尤为失望的一点,因为原本以为是一部赌片,按传统赌片的写法,应该是有一些好玩的赌术描写。
但该片直接反其道行之,只讲赌术的理念,不讲任何赌的技巧。
今次再看,反而显得更出众。
尤其是刘华的理念,只要用心打,烂牌也能慢慢变成好牌。
其实这句话基本上是我这些年打牌的内心写照,我也是这么教某人的。
当然我这么生硬的去说,效果当然不如带着某人一起看这片。
第四,古仔和采儿实话讲,古仔和采儿在这部戏里的角色都不出彩,尤其是古仔。
但是看这部戏的时候,有一个奇妙的体验,就是能想到《柔道龙虎榜》里的两人的戏份。
那部戏两个人都成了主角,都贡献了上佳的表演。
这次算是两人的前世前缘吧。
第五,刘青云的rap,生猛有趣。
明星,笑点,家人之间情感,励志都有了,怎么就不过7分!
大家对银河要求太高了
恰逢低估时期,烦心事颇多,家庭,工作,事业,金钱,感情让我焦虑烦躁难堪,终日失眠。
偶然点开这部片子,本意只是图一笑耳,却未想看完此片后竟收获了在一笑之外的更多的东西:信心,慰藉,感悟皆有。
被片中华仔那自信,知足,踏实的笑容和态度所打动,特摘录以下片中引起我共鸣的片段和台词,新年,应当有新的开始,期待2020年,过去两年的颓靡,相信我能走出来。
摸几次烂牌有什么关系啊,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就快了就快了大房子被查封了,回去公屋住了,像回到过去一样,两兄弟躺在铁架床上下铺上。
“哥,我觉得你很乐观哎。
”“摸几次烂牌有什么关系啊,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你呢,找到工作没有?
”“我只担心妈会不习惯。
”“哎呀,妈妈怎么会不习惯呢,妈以前呐,靠缝衣服做塑胶花,把你们养大的,早点睡吧,明天上学别迟到了。
”“妈,帮忙关一下灯。
”
师奶上了计程车“哎,大侠!
”“哎,婆婆!
”华仔笑着说。
“你现在开计程车啊。
”“是啊,开计程车自由嘛,没客人的时候就打打牌。
”“最近手气好点没有啊?
”“就快了,就快了。
”华仔笑着说。
“加油,加油啊!
”“好!
”
咏琪和华仔在计程车上“我做什么都不对,改了你也不喜欢,做这样也不对,做那样也不对,你到底想要怎么样嘛?
你到底爱不爱我啊!
”“有时候爱有时候不爱。
”“那什么时候爱啊!
”咏琪擦着眼泪。
“看你为我哭得又惨又可怜,又帮我打扫,我怎么会不感动,这个时候就爱呀。
”“那什么时候不爱啊?
”“看到你把擦过眼泪鼻涕的纸巾丢出车外,从沙发底下大批大批把垃圾帮你扫出来,还有鱼骨头招来蚂蚁的时候,这样就不爱。
”“我哪里有啊,鱼骨头我扔出窗外了。
”“扔出窗外不好吧?
”“那边只是草地嘛。
”“可是有人走啊。
”“那我不扔出去,扫进沙发底,你又嫌脏又怕惹蚂蚁。
”“你可以把垃圾袋扔进垃圾房啊。
”“垃圾袋很容易破嘛。
”“可以用两个啊,不要用拖用提的。
”“你这个人真的太挑剔了。
”“我当然要挑剔,找老婆不能开玩笑,是一生一世的事。
”
两口子打牌输钱了。
“我在想打哪张牌会输少一点。
”“赢钱未必会开心,有时候打对了才会有满足感。
”“越烂的牌越要用心打,发脾气是没用的。
”“记住人品好牌品自然就会好。
”
@HKIFF 終於看上膠片了。
《新年財》當然是一部商業喜劇,不過內裡宣道口吻再明顯不過,韋家輝講到逆境求存,呼應兩年後的《柔道龍虎榜》,說的都是一套豁達和積極的大智慧,看懂的人多,了解的人少。
2001年香港有不少大事記:經濟危機肆無忌憚,拋售地產股股市崩盤,董建華要2連任,香港要踏入回歸5周年前路茫茫……香港人幾乎對香港抱定必死決心。
《呖咕呖咕新年財》是應時而生,杜韋二人用賭片包裝,講的卻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時代精神,用過往的拼搏安撫苦盡甘來後的脆弱心靈;03年sars爆發,杜韋《1:99》中用許氏喜劇再做雞湯,同樣是借著舊時代來借舊喻今,鼓勵人們樂觀應對當下。
杜韋對成功與失敗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二人的事業在外人看來都已經足夠成功,杜琪峰25歲已是無線大編導,繼而執導第一部電影,其後又做了新藝城商業大導演,無往不利;韋家輝24已在無線做到創意總監,30歲拍出熱劇《大時代》……二人後來一拍即合做milkyway,既然摒棄以前的成功經驗,從頭來過,從創意與電影角度出發,劍走偏鋒,再開創一片新天地。
這恐怕是杜韋二人最值得被人尊敬的地方,也可能是杜韋二人之所以能一拍即合的原因:杜韋二人同生長於逼仄的鐵皮屋年代,從艱苦的時代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所謂的成功價值觀,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商業勝利與一時的順風順水。
杜琪峰曾用“高手”和“道”來形容自己的電影人生,有如武俠小說一般,他眼中真正的電影高手修煉的是內心,韋家輝亦然。
milkyway並非像外界想象得那般美好。
早年部部戲都被影評人指摘,票房也不見得多好。
最低潮期出現在99年,杜琪峰為《槍火》只覓得投資250萬港幣,無奈之下用急智10幾天拍攝完成,上映後香港仍然反映甚微。
杜琪峰為了求生,更自掏腰包跑遍世界影展,為《槍火》追尋海外市場,這便是杜琪峰邁向國際的第一步。
所以《新年財》中所說的“爛牌亦需認真打“一點也不矯情,反而是最有感而發的”言志“。
杜韋二人身體力行實踐這樣的人生觀,銀河映像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面,在全世界都擁有了捧場的市場與影迷。
而杜韋二人一樣不停留於原地,繼續在基礎上創新和進步,這種精神在如今浮躁的時代實為難得。
杜韋二人如今在香港電影圈實屬異類,二人合作不講金錢,韋家輝無合約,他任意進入銀河映像,如在自家;他與杜琪峰從不諱言互相欣賞,一切基於信任和大家對於電影的“熱情”。
這種俠義式的”惺惺相惜“,其實方才是miklyway的精神支柱。
電影中落魄後的劉德華去開的士,舊時的雀友婆婆向他問好,讓他”加油“,一定會”時來運轉“,真是再溫馨不過的場面。
認真打牌的劉德華,象征著所有從不妥協的積極人生,值得被人尊重。
無怪乎著名作詞人林夕也坦言《呖咕呖咕新年財》是他最愛的銀河作品。
讓寫悲歌的人也領會到積極的可貴,才是一部好電影應該做的事阿。
1 觉得6.3的豆瓣评分有点低,是不是因为老片子,看得人少才这样?
剧情设计的很合理的,甚至有很多小细节在作人物性格的铺垫,还有很多反转,没有让悲情、反派、人性黑暗面等一切不好的东西出现,没有多坏的结局,差不多都是有爱的画面,看起来很轻松,又很有吸引力。
2 这是一部超有爱的喜剧,同时又有赌钱、爱情、打架、骗术、美女帅哥,这些点,超级吸引人就对了。
跟悬疑电影一直推理谁是凶手差不多,看赌片,就会一直猜这一把谁会赢,怎么赢。
而且,这么熟悉的明星,感觉都是老朋友,会觉得很新鲜,会有:原来刘德华和刘青云还拍过这个电影,原来王晶的爸爸还给刘青云演过爸爸……好多。
3 好多大道理的。
有些道理,小时候是不懂的,一定要到长大了以后,才会明白。
比如,多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电影里,刘德华扮演的大儿子爱打麻将,似乎变成了一个让母亲赶出家门的烂赌鬼。
但是他后来用好的牌品和好的人品,买了大房子,汽车,生活不错。
而一直用心读书,最后上了麻省理工的小儿子古天乐却因为失业等原因,搞得房屋被封,和妈妈一起搬到哥哥家住,又因为好读书,不知社会险恶,人比较单纯,被应采儿扮演的老千欺骗,最后输的只剩背心短裤。
其实,长大了会发现,出了学校,读书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
(也许在学校也不是)人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做下去,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坚持爱下去。
哥哥刘德华之所以,成功,其实是他一直热爱打麻将,牌品好,人品好,人品好,牌品好。
好像每次打牌都是跟老朋友见面,他会自己跟东南西北自言自语,会跟一起打牌的婆婆阿姨,用打麻将治病,甚至是自己的老年痴呆的妈妈也是超爱打麻将。
4 喜剧里的反派,如果坏,只不过是因为幼稚,那整个片子就有爱了。
因为你不会太恨他。
刘青云扮演的反派就是这样的。
虽然导演给他的是嘻哈黑人说唱歌手的造型,有些地方,甚至真的是让他用说唱的方式讲得台词,但是,他真的还蛮可爱的。
他好胜,东西一定要有人抢他才爱,买水果也要纠结半天。
不过,最后他和王晶爸爸(片中扮演刘青云的爸爸)一人半根削皮的甘蔗啃在路上还是很有爱的。
输了牌,就要找爸爸撒娇的“坏人”.。
其实没有坏到哪里去。
5 刘德华和梁咏琪的爱情全程一直很羡慕梁咏琪有个这么稳重的男朋友,不花钱,还超耐心的督促你进步。
真是有赚到,关键是颜值还很高。
老以为自己看了这么多年刘德华,早就该腻了,没想到,又被俘获了。
耍帅就耍帅咯,反正帅么。
能屈能伸不是很好么。
话说,刘德华第二次被封房的时候说自己申请的公住房批下来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就等同于北京的经济适用房之类的。
人在低潮的时候,即使听一首歌曲都会莫名变得伤感。
之前听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时,虽说喜欢周杰伦十多年了,但对于这首歌一直无感。
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有些排斥新东西,默默坚守曾经的一些东西。
最近感觉各种不顺,工作生活一塌糊涂。
情绪沉重的时候,我喜欢静静的听听音乐。
当《说好不哭》的前奏响起时,我立马沦陷了,原来这首歌是这样的好听。
25秒的钢琴声,直击心灵深处,情绪也找到了共鸣。
“你会微笑放手,说好不哭让我走”
不说题外话了,今天介绍的这部电影是2002年上映的《呖咕呖咕新年财》。
导演杜琪峰编剧韦家辉的黄金搭档,刘德华,梁咏琪,古天乐,刘青云主演。
刘德华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所以之前搜罗看过他的很多电影,但这部《呖咕呖咕新年财》却一直提不起观看的兴趣。
看片名就知道,这会是一部欢乐的贺岁电影,明星众多内容却不会有深度,而且这个“呖咕呖咕”的陌生名词会让我觉得很扯。
但看过本片才知道,“呖咕呖咕”是台湾麻将的一种打法。
就是这样的一部商业轻喜剧片,却让我看得感触颇深。
德华(刘德华),号称麻将大侠,以打麻将为生。
他的麻将启蒙是他的妈妈,之后德华开始了自己的麻将生涯。
但在他的生涯前期,是非常败落的。
输掉了家里的房子,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
被家人赶出流落街头,常常被人揍得鼻青脸肿。
这是他的逆境。
片中德华说过这样一句台词。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菩萨。
其实就是当你霉运当头时,扶你一把的人”很快,他遇上了自己的菩萨。
在德华赌博被打倒在巷子里时,咏琪(梁咏琪)出现了。
咏琪救助了落魄的德华,总会给他想要吃的盒饭,为他去庙里求签。
咏琪爱上了德华,很爱很爱的那种,事事会为他考虑。
而德华的牌运也越来越好,想要什么牌就会有什么牌,很快就靠打麻将发家致富。
只是,他发现咏琪的人品不好。
当时给他吃的盒饭都是打劫小朋友得来的,去庙里求签是凶狠地插队求来的,打麻将时总是会乱发脾气。
牌品不好就是人品不好。
德华选择了分手,希望咏琪能改变自己。
咏琪很爱德华,空姐,警察,税务员……变换各种身份接近德华。
但她的牌品一直没变。
德华相信,“人品好,牌品就会好”他在麻将生涯也一直顺风顺水,这时是他的顺境。
他会去教训专门骗老太太钱的“师奶杀手”,会通过打麻将为老太太治病,会用米粒沾五筒巧妙为弟弟教训麻将大师青云(刘青云)。
通过打麻将治好了妈妈的老年痴呆症,也与弟弟天乐(古天乐)和好。
麻将大师青云想要拜德华为师,咏琪想要德华娶她。
于是,德华决定用一场麻将来决定。
但是德华的运气还是太好了。
他认为,这是天意。
但一直委屈求全的咏琪终于还是崩溃了,她诅咒德华牌运倒,输光家产。
于是,德华的牌运开始变烂,输光了家产。
德华的麻将生涯再次变成了逆境。
但他没有自暴自弃。
会因为住上了公租房开心异常,也会开出租养活全家。
虽然打麻将总是放炮,却可以因为只是放了小炮而大笑。
生活不再光彩,但他沉住了气。
咏琪依然爱着德华,看到德华的困顿总会心痛,但德华的乐观触动了她。
在陪着德华输过一次牌时,却可以开心的大笑。
她开始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德华的牌运也开始变得好了起来,虽然平时都是一些屁胡,但他总能够坚持住。
很多时候的成功,是从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能够沉得住气的人,总是可以走的很远。
在最后的呖咕呖咕大奖赛上,德华用牌技和宽容征服了青云。
顺境逆境,我们都得承受。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过好这一生!
女主演技太在线了,还记得《白丝带》里的她真美;节奏太棒了;最后一桢画面太有思想……
瑞思拜。过程中不时想起《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This Is Going to Hurt)。可是,夜班不是应该上到早晨才下班吗?最后怎么还会有上夜班的人呢?还是说我们这边的夜班护士会是值班整晚?那么对比起来我们这边的医生要更累的多吧。
蠻平整的一條線 一條生命力掙扎與爭分奪秒的線 韌勁的背後會在奔潰大哭一秒戛然而止 故事來源於生活 真實來源於細節
节奏很好。截至目前今年柏林电影节最喜欢的一部
75Berlinale32 好看!65分钟极快节奏没有时间呼吸的查房处理应对各种患者 然后给了一个半分钟的喝水镜头 哇塞那一瞬间的通感简直了 里面有所谓的好患者 难对付的傻逼 不听话的患者 和累到快没时间呼吸的夜班女护士 故事讲的真好 everything feels so personally but everything is structural issue 如果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和人员是不会发生的 导演真会讲故事
SFF 很感动T T清醒的头脑 多任务并进的能力 超强的记忆力 作为人类脆弱的一面 以及悲悯之心。医院是最好的人间观察场所。女主很漂亮。收尾也很好。配乐非常不错!
没想到发达国家也会有这么实在的苦痛。
ap @ugc les halles en présence de Leonie et Petra//映后谈谈及电影在瑞士试映后被从业人员给予真实的肯定反馈 唯独除了扔手表的情节 Petra: “but this is in your fantasy so we put it in the movie”//继 教师休息室 后演绎普通夜班护士的高压日常 Leonie的精准总是令人惊叹、、
柏林电影节首映随机挑的 意外的好看生命的课题 严肃中又会带有猝不及防的幽默女主把四万欧的手表甩出窗外的时候 全场响起掌声电影结束全场两次鼓掌 完美落幕
女主还是非常鲜活的生命,我能想到的医护都是已经被榨干的样子
三星半。我对医疗类型真的没有招架之力,这类型的片子无论影视都对导演把握节奏和剧本有非常高的要求,本片导演对快节奏的把握相当不错,虽然情节有一些一眼可见的俗套,结局处理可能需要再慎重,但瑕不掩瑜。
其实一点儿也不惊悚,也不犯罪。甚至可以说很温柔了。但最后还是被煽到了😭。
太棒了!向护士致敬!从教师到翻译到夜班护士,贝尼希的演技再次升华了。
看完只想加倍珍惜自己眼前的工作和生活
写实的镜头和干净的质感,前60分钟令人窒息的忙碌和紧张的情绪,随着主角在阳台的哭泣终于找到了片刻的出口。在病房里无论是病人还是医护都紧绷着情绪,每个人都期待着被拯救,但是谁来拯救每个人
真实饱满而流畅
3.5。很工整的片子。那些小小的正反馈都成为了疲惫和压力的日常中弥足珍贵的回报,否则真的会撑不下去……将病人4万法郎的手表扔出窗外,可能是唯一戏剧性的时刻,虽然只能一时爽但确实是一次双重意义上奢侈的释放。
充斥刻板印象的同时非常真实 所有的坏事情全集中在一个晚班爆发 剧情节奏很棒
当我能同时理解护士和病人的时候,就是这个体系出了问题。瑞士这种高福利国家依旧缺少护士真是不敢相信。病例选取的很典型,几乎白描的手法很真实,中段很精彩,患癌的包头巾妈妈和担心自己11岁老狗的老人,还有护士不能说太多和太多感情attach都很真实。女主演的麻利以及恰到好处的体谅病人让我想起来我之前的一位很负责任的德国籍GP。最后三分之一剧情节奏似乎有点儿泄气,不过其选题包括前三分之二都值得5星。
医疗剧浓缩进两个小时。本来没觉得有啥,直到护士们在台上站了一大串儿,才发现真的有好多好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