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时间线是这样的:1.杀人2.跑到河边摘稻草人草帽唱歌(结尾),此时获得了一部分超度(获得自我的原谅3.给花和尚打电话要结清尾款,花和尚要他们到荡麦村的金刚经柱子旁4.碰见死者的爹,获得另一半的超度(和死者有关的人的原谅),这也代表着花和尚(导演)让他们得到的结清的“尾款”欢迎大家指正~
这片子的诗意充盈了每一毫秒的镜头,毕赣用缓慢的如泣如诉的腔调将两个杀人犯的紧张,害怕,迷惘,故作镇定娓娓道来。
一阵电闪雷鸣,立马将两颗脆弱的心从宁静的高山水涧强行拖回到堕落的地狱。
神经在颤抖,人们在喧哗,他们将自己的良心出卖给死神,又向佛祖祈求安慰。
毕赣的世界观是建立在一个比较宏大的空间上,没有从前,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这部片子的解读永远都是多元的,也就是说毕赣的目的达到了。
期待他之后的作品。
第一个镜头是船头的空镜,伴着画外音,最后一个镜头也是船头的空镜,少了原来那顶帽子,首位结构设计有趣。
帽子是两位主人公到了刻碑处取得的,而行船是整段旅程的开始,那一开始为什么就有了那顶帽子?
开场的空镜可能才是结尾,而结尾的空镜,也就是帽子消失的,才是开头。
有关开场空镜的画外音,时空上并不是一致的。
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部短片也可看作一个穿越时空的旅程。
片中常常交错时空,如突然插入的闪电,如杀人场景的闪回,有时能分辨时间顺序的先后,有时这种分辨也没有了意义。
画外空间的使用颇有意味。
一开始行船时的交流,只拍船头的空镜,有一根竹子、一只草帽,伴着流水前行,画外是主人公交待交易任务。
卡车把两位主人公送到目的地后,拍卡车启动、远去,画外是两人的对话。
这两处都以运动中的空镜作画面,配以人物声音,也能传达出人物情绪和信息,富有诗意。
毕赣导演学生时代的处女作《金刚经》多少有点《路边野餐》前传的意思,几位主角迷幻、冷暗、恍惚的人物从前者,延续到了后者。
如果说《路边野餐》是毕赣导演用时间写成的梦幻“诗”,《金刚经》就是他用空间造就的惊悚“诗”。
金刚经 (2012)故事很简单,两个杀手在杀人之后,沿着公路去取钱,路过受害人老父亲的院子却什么也没做,最终到达花和尚(买凶杀人雇主)指定地点的金刚经木桩边,取得酬劳,获得超度。
“地狱颠覆地狱成为天堂。
”《金刚经》的升哥在画外音中,如是说。
影片采取杀人和取钱两条时间轴来叙述整个故事,剪辑凌厉,跳跃,抛开技术性原因导致的镜头不完整和写意太强以外,两条线在20分钟以内,以极少的虚晃镜头就交代高度完成了叙事的完整性,技巧上是十分高超的。
导演以取钱为主线,闪回和插叙中展现了两个杀手被买凶杀人的经过,当两条线在被害人老父亲家里的时候得到汇合,观众瞬间在脑中自我完成了叙事的补充,这无疑是十分高明的。
毕赣在20出头花了800块钱,以极快的拍摄周期,完成了惊为天人的处女座,清醒的叙事结构和核心话术是常人所不及的。
影片亮点笔者认为有两处,除了跳跃剪辑的镜头,在高度凝练下完成的完整叙事以外,影片整体声音画面以及背景诗的运用是一大特色。
首先在镜头叙事上,黑白晃动的镜头,带入了荒凉虚幻的飘渺感,而演员平静自然的表演、表现力极强的方言为影片增色不少。
其次,作者在此片中用空间的过度,写成了一首惊悚“诗“,用镜头语言在不同空间之间搭建了桥梁和通道,不同空间又连接着不同的情感色块,让人物在流动的状态下,越来越展现出特异的、真实的、细思极恐却恰合人性的人物形象,其对善恶的洞察力,闪现于构思巧妙的镜头中。
匠心永远不在于镜头的华丽与独一无二,而在于服务于角色灵魂的功能性与细腻程度。
影片可分为三个区域,地狱-人间-天堂,两个杀手在山顶洞口(地狱)杀了人,再由地狱出发,由死者老父亲所在的人间走向刻满金刚经的天堂,去取得杀人的酬劳。
这里连接三个空间的“桥梁”由不同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不同的意蕴,两个杀手的形象也变得立体。
洞口杀人,两个杀手把尸体抛入暗河,跳跃着面无表情地穿梭在洞口的石壁上,画面左侧是洞口,从底部冒着汩汩雾气,右侧是弥补的山壁,好像地狱被撕开了口子,罪孽萦绕,虚妄丛生。
杀手是地狱释放入人间的恶灵,他们是罪孽的工具,镜头只看得到他们的背影,淡然冷漠得像没有灵魂。
按照时间顺序,二人启程去河边取钱,路过一条长长的公路,沿着斜对角线贯穿镜头,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两个杀手一黑一白一前一后一声不吭地向前走,这是从地狱通往人间的“桥”,两个恶灵踏上了人间。
画外音开始用平静清冷的方言念着似懂非懂的诗歌,字里行间强调着“痛苦”。
可显然,“痛苦”是什么,两个杀手还不知道,他反复把玩“痛苦”两个字,好像是皮肤上的封印,等待这次人间之旅层层揭开,此刻恶灵就是恶灵,他们身影轻盈,没有灵魂。
人间,受害人老父亲的院子,两个杀手被好心的老人拉进家里治疗牙痛。
中间看表、闪电、进屋疗伤、老汉讲述儿子遇害经历、儿子灵堂一组镜头,交代了杀手误被受害人家属打救的戏码,观众与两个杀手同时被事实震惊,二者的正面镜头增多。
观众看出杀手表面镇定,但是升哥和老歪的眼神明显晃动。
在院外上空俯拍杀手与老父的长镜头很精彩,它模仿了在天堂上儿子的视角,默不作声地监视着杀手的一切,保护着老父亲。
他无力无声,却让两个恶灵在人性的无形制约中动弹不得,一旦沾染了社会,人性就逐渐回落在杀手身上,恶灵的灵魂碎片拼凑起来。
然而这碎片是罪恶的,是囚禁的钥匙。
在老汉替老歪医脸的镜头里,升哥站在窗栏外面,好像被关在监狱内,又好像站在外面望向监狱里的老汉和老歪。
三个人互为地狱,丧子的怨恨和害人的悔恨让他们彼此囚禁。
画外音又响起来,“痛苦”还是“痛苦”,只是开始在皮肤上燃烧,烧到灵魂深处,火辣辣地疼。
由人间接受洗礼的恶灵,乘着竹筏,在青山绿水间,启程向“天堂”。
他们放松了身躯抽着烟,谈着如何抢小姐的钱,好像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片刻的闲隙让两个杀手恢复了常人的神态,有了交流的语言,人性逐步完整,我们要想,这两个杀手怎么跟常人一样笑一样有梦想呢?
善恶在这个镜头内,还能够区分得开吗?
他们轻松自若,好像要到天堂,殊不知彼岸的天堂,是自己终生的地狱。
天堂,刻满金刚经的木桩,河边,无人。
老歪害怕了,他感受到超度的亡魂的轻盈,他感受到自己灵魂的脉络,于是他害怕了。
升哥把刀子插在木桩上,让他唱两首歌发泄一下情感,就没什么怕的了。
老歪开始唱起了“痛苦的人”,投入地演唱,好像念诵超度的佛经,“万物皆痛苦,你我都不例外。
”升哥敛取脸上笑容,歪头看着远方的山峦。
这时候,没有例外,两个杀手不再是恶灵,他们的灵魂与普通人并无二致。
“痛苦”嵌入肌肤,痛入骨髓,通过歌声唱给万物生灵,世界啊,我的罪孽不比你多,也不比你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寻常的罪人,等待一场无声的超度。
导演用20分钟的电影诗,演绎出对于善恶与人性本质即为痛苦的哲理思考。
痛苦为善恶之交上开出的花朵,万物生长,唯一相同的就是同样的罪孽,和因罪而生的痛苦。
还是那句诗“地狱颠覆地狱成为天堂”,他者即地狱,一步一天堂,善恶瞬变,灵魂因为善恶的分辨而拥有重量,因为善恶的难辨而隐藏。
20分钟,两条故事线,4个人物,几句台词,善恶焦灼地细腻状态尽显,毕赣,在学生时代就展现了高度的作品完成度和深刻诡谲的个人风格。
痛苦,人间、地狱、天堂的时空转换也成为导演日后电影里长期探讨的母题。
没有这部《金刚经》,就没有后来的《路边野餐》。
而近期听闻,毕赣的最新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已经完成拍摄,希望它能再给中国沉闷的艺术影坛带来新的撞击。
2018,注定又是一个毕赣年。
原文刊载于“幕味儿”微信公众号。
《他注定成为中国最牛的艺术导演》作者公众号 WW无证驾驶2018.8.17转载\商务合作、约稿请联系微信: wangjiay_4774 qq:602252469
《金刚经》这部短片是毕赣导演的成名之作,2014年香港短片录像节获奖作品。
影片总长22分钟,黑白电影,发生地依旧是黔东南那个神秘的荡麦,依旧是将诗词杂糅于影片之中,将时间线性分割拼凑,也依旧另观影者感到惊喜和与众不同。
影片开头有长达一分多钟的黑夜与电闪雷鸣,闪电的若隐若现仿佛要劈开这黑夜的苍穹。
这一幕的闪电也在后续的画面中反复出现,毕赣导演的电影有着非常多的象征符号,在这部电影里这黑夜的闪电也代表了片中人的罪恶与警醒之意。
影片的故事讲述两位主角老歪和升哥在大哥花和尚的指示下杀了一个人,将其抛尸洞口河中,在花和尚的指引下前往荡麦寻找一颗刻了金刚经经文的树干在那等待拿钱。
他们二人坐着货车,穿过大片的田地,走过小巷,荡着小船顺着河流来到目的地。
了解毕赣导演电影风格的影迷都知道,荡麦这个地方是神秘的,此处的时间不是线性的,同样在这部短片中也可见其端倪。
二人在荡麦遇到了一位赤脚老医生,他仁慈地帮老歪治疗他的牙痛,并且顺口提到了自己的儿子被人杀害,自己一周之后才在废报纸上发现。
而两位主角杀害不久的那位男子正是医生的儿子,这两件事情在时间上是不对等的,在空间上却又是相同的。
这也正是荡麦这一地方存在的重要性,用时间的不确定性来凸显罪与恶,原谅与宽恕。
在这部短片中,几乎所有镜头下的物品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
先是老歪的小刀,被他用来当作镜子映照其皮相,又被用来在黑暗中杀人越货,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一把小刀又被用来当作麦克风一展歌喉表达自己的歌星梦。
这把匕首是见不得人的罪难,也是公之于众的警戒。
再就是老歪从死人身上摘下来的手表,在与老医生狭路相逢的小巷中,老医生低头就发现了老歪这块与自己逝去儿子一样的表,画面紧接着就是开头那惊雷与闪电再次插入,伴随着老人如同震怒的一声“十一点!
”,构成了全片的最高潮。
这块表同样也值得大书特书,老歪称其表是从凯里老街上买来的,在毕赣的《路边野餐》当中花和尚也给开了一家钟表店,其原因是自己死去的儿子常给自己托梦需要一块表。
可以瞥见这二者之间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和隐喻。
在影片的最后,老歪与升哥在河边伫立与刻着金刚经的枯木等待着花和尚的到来。
升哥对那一块木头的解释是:每当风一吹过,这四周的树木花花草草以及小动物都会被超度。
这一诗意的解释不由得联想到了藏传佛教的传统,信徒们会将写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经幡悬挂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上。
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经幡被风吹动一次,就代表着经文被念诵一次,可以消灾解难带来祥瑞,与短片中的金刚经何其相似。
如果说荡麦的风超度了什么,我觉得不是这山山水水,而是两位主角老歪和升哥杀人之后的罪孽。
当老歪手握着代表着罪恶的小刀,大声的对着自然唱着伍佰的《痛哭的人》这一首歌的时候,影片也到了尾声。
一首带着摇滚与现代的歌曲误入这梦一般的荡麦之地,正如老歪和升哥误入荡麦的感觉,他们是带有罪的迷失人在老医生的面前他们二人是否得到了顿悟与解脱?
花和尚究竟是刻意还是有意安排了这样一场迷局?
所谓的宽恕与释然是否又真的可以让罪恶本身超脱?
这一切都像这歌一样,说不清也道不明。
不管这部短片披着多少层的面纱,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一番的,不是评判影片的人物,而是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阿彼察邦说过一句话:我不“导演”电影,电影有自己的生命。
毕赣的自省觉知很好,他是能够领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的。
是呀,如果仅仅看这随意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这部电影,你会发现毕赣似乎明白一切唯心造,只要回归心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所以这部电影单纯从电影画面和影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毕赣似乎不是那么克制,诗显得有点充满了影像的整体和谐感,虽然文本和影像是可以和谐的,但是诗歌太多了,显得有些过度,所以整体和谐被打破了,有点画蛇添足了。
这是毕赣的过分表达,也反应他的状态有点急功心切。
看看过几年的路边野餐,里面同样四处横行的诗歌,但是就显得平静内敛多了。
毕赣《金刚经》诗歌一荡麦的公路被熄火延长The roads of Dangmai is prolonged because of the flameout of the car风经过汽车后备箱The wind sweeps around the trunk人们在木楼里行歌坐月Some people is watching moon and singing song in a wood house机器伴随着机器的光The machine is polishing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分辨出痛苦不同于汽油I have spent a long time differing the pain from the gas它可以沉入河流底部The gas could wind to river floor但我希望痛苦能够挥发While I wish the pain to be unleashed花香无法加重花香潜入水底The fragrance which can’t increase its weight can’t float down to the bottom of water记忆却覆盖记忆飘在了身体的表面The memory which has renewed itself is drifting within the body人类代替人类掌管家园Men replacing men control the world地狱颠覆地狱成为天堂Hell subverting hell becomes the heaven二忍耐,被困在花心和尚的胸口The trapped monk is enduring执着盘腿的上方He is persisting and sitting cross legged投下蜿蜒数千公里的眩晕感The sense of dizziness hit him overwelmingly三焦虑,女人的胡须长满山坡It is because of anxiety that the beard of women has covered the hillside蜡染鲜花,捂住流水的微笑The batik of flowers have eclipsed the smile of water声音当作圈养的白兔关进竹笼The murmuring of water has ended as the rabbit has been locked in the bamboo cages四痛苦,举着鲜艳的误会赶赴行程The pain of life has sped up with the cover of the bright misunderstanding同路人畏惧蛇摆动的尾巴The fellow travelers are scared of dazzling viper冷血的体温将它融化He has been wrapped up by the cold blood虚脱,水井与月光的交欢The intercourse between the well and the moon has been exhausted man又是孤傲的败军撤退水蒸气The arrogance of the defeated army has vapored the air野外的时钟修炼成了摆渡人The wild clock has been ticking all the time混乱,观看结果的树子和夏夜The trees with fruits and the Midsummer night have witnessed the chaos降落了许多故事无法挑选The destiny can’t be changed and should be accepted by man深色的梦飞过或者没来The dream in the midnight has passed away or it has never strolled around五死亡,黑暗犹如掉落的速度Dying, the darkness was like falling speed阅读周围斑斓的石头It touched the colorful stones and merged itself娴熟的盛满毒酒The darkness was full of the poisonous wine消失,凭着比鸟儿更轻巧的骨骼With the lighter skeleton than that of bird追赶一条痉挛的公路It dispersed along with the winded road六生活在平静的河水里When you live with the tranquil river就像农夫安心醉于回家的马路It is like the farmer went home with the peaceful mood吊在树上的鞋是路人的捉弄The passerby plays the trick of hanging shoes on the trees白天放生哀鸣的动物The animals are wailing in the day夜晚将星空收入囊中Stars are twinkling in the darkness温顺的心脏经常被琐事击中The trivial always hovers over the peaceful mind有时生活在草丛里When you live with the grasses听见魂魄之间的对话You can hear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souls巧妙地避开人们敞开的胸怀It can avoid the typical mind of people如同站在汽车门口Just as standing beside the car看它四个轮子匀和的转动Looking at its four wheels smoothly running生活在遥远的山上When you live in the distance mountain和相处的几户人家修建鱼塘You can work with the neighbors to build fish ponds将回光转移到梦境里的酒杯The glass could bring you to the dream随着蝴蝶的频率起飞With the fly of butterflies生活在天空的一次停顿Life has stopped his step in the sky世界依靠衰老维持平凡The world keeps its routine with the birth and death目睹了一切的律动When you see the running of the world经历了游荡的人群When you taste the life我走在其中You could find that you are one of the common以沉重的呼吸配合步调You are walking with the heavy breathing
看了一下豆瓣上大部分影评的时间线,感觉都不太正确,所以我想就影片里的主要画面理一下我理解的时间线,重要线索是手表和草帽。
影片分别出现了开头和结尾两处乘船(显示草帽)和中间一处乘船的画面(乘船有4个去向,去杀人,杀人后,去拿钱,拿钱后)开头的乘船是有草帽的,结尾的乘船是没草帽的,而二人一直都不戴着帽子,再综合种种线索,所以:时间线:结尾乘船(无草帽)去杀人→杀完人后,摘表,生火,慌忙,到河边,拿草帽→开头乘船(有草帽),打电话,去荡麦村→遇到老人,牙疼→乘船去拿钱,结束。
所以我认为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向我们展现故事的结尾(见到花和尚,拿钱)。
杀完人不久之后,二人慌忙跑到刻有金刚经的木碑旁,摘下木碑的草帽,插上小刀当麦克风,开始“忏悔。
”很佩服毕赣能把时间结构完成这么一个让大家都分析来分析去的玩具,我认为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诗句的话,太容易影响我感受画面了,我认为可以少念点,有点压得慌
喜欢《路边野餐》的长镜头,一路到底,悠长悠长,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部短片奠定了毕赣的风格,神秘虚无,似是而非,时空错乱,如诗如画。
就像读一首晦涩长诗,翻一本迷离画册,似懂非懂,却是不知不觉入梦,时间一下闪去。
特别喜欢片尾的电闪雷鸣。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让人更加地期待起《地球最后的夜晚》来。
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导演。
一荡麦的公路被熄火延长风经过汽车后备箱人们在木楼里行歌坐月机器伴随着机器的光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分辨出痛苦不同于汽油它可以沉入河流底部但我希望痛苦能够挥发花香无法加重花香潜入水底记忆却覆盖记忆飘在了身体的表面人类代替人类掌管家园地狱颠覆地狱成为天堂二忍耐,被困在花心和尚的胸口执着盘腿的上方投下蜿蜒数千公里的眩晕感三焦虑,女人的胡须长满山坡蜡染鲜花,捂住流水的微笑声音当作圈养的白兔关进竹笼四痛苦,举着鲜艳的舞会赶赴行程同路人畏惧毒蛇摆动的尾巴冷血的体温将它融化虚脱,水井与月光的交欢又是孤傲的败军撤退水蒸气野外的时钟修炼成了摆渡人混乱观看结果的树子和夏夜降落了许多故事无法挑选深色的梦飞过或者没来五死亡,黑暗犹如掉落的速度阅读周围斑斓的石头娴熟的盛满毒酒消失,凭着比鸟儿更轻巧的骨骼追赶一条痉挛的公路六生活在平静的河水里就像在农夫安心醉于回家的马路吊在树上的鞋是路人的捉弄白天放生哀鸣的动物夜晚将星空收入囊中温顺的心脏经常被琐事击中有时生活在草丛里听见魂魄之间的对话巧妙地避开人们敞开的胸怀如同站在汽车门口看它四个轮子匀和的转动生活在遥远的山上和相处的几户人家修建鱼塘将回光转移到梦境里的酒杯随着蝴蝶的频率起飞生活在天空的一次停顿世界依靠衰老维持平凡目睹了一切的律动经历了游荡的人群我走在其中以沉重的呼吸配合步调
原来是是几年后路边野餐的雏形,但我更喜欢这个故事情节,片面很有意思,金刚经对于有信仰的人才有效。诗歌与电影的结合还是挺有意境的。生活在天空的一次停顿,世界依靠衰老维持平凡,目睹了一切的律动,经历了游荡的人群,我走在其中,以沉重的呼吸配合步调。
对不起,打扰了
走在其中,以沉重的呼吸配合步调。毕赣,始终靠着一丝灵动,无法浸透生命,无法与时间共鸣。
挺有意思的
7。青天白日素山穆水,风格化影像令人惊喜。方言读诗的最后一段略微蛇足,故事也讲得过于饱满了点,外化心理的茜色闪电剪辑点可以再磨一下。总体来说,90后导演毕赣已是今年圈里公认的新秀,今日得见,信服来日可期。 #追赶一条痉挛的公路#
挺捞的
诗和歌和经。“世界依靠衰老维持平凡 目睹了一切的律动 经历了游荡的人群 我走在其中 以沉重的呼吸配合步调”贵州话念诗越听越好听......
阿彼察邦爱搞装置,毕赣爱写诗。
刀当话筒,极具原创力。
那个紫色炸雷确实很雷。黑白片主要通过光影和线条传达气韵,然而在本片里成了免除环境干扰的权宜之计。诗人和歌手设定很不错,诗再野一点才衬人物和主题,倒土不洋有点小资调调,略违和。画面索然无味。黑白拍得好的都是大师,皮相上过得去的只能说方法论学习得好,碎片集,无气韵。
类似前传
毕赣四年前的短片已初露锋芒。开篇的长镜头和那个气定神闲的俯拍很有大师风范(没看过老塔作品还是会不自禁想起阿巴斯),不绝于耳的金刚经,念诗的姑父(得知姑父乃一美容中心保安,意外),伍佰的歌,以刀做话筒,惊艳。
初露锋芒
毕导这是多爱自己写的诗啊,密不透风,本该有的缄默和留白,完全被诗歌的朗诵给糊住了,不透气儿。除此之外别的都不错,把金刚经埋在河边,“等到风吹过的时候四周将会得到超度”。
本来想说比路边野餐舒服多了,陈升一开始念诗那熟悉的恶心感就又上来了。痛苦和汽油是个什么关系?佛教是戒绮语的。
Bad Bean
有那味儿了
如果我从金刚经开始,再把野餐和地球看完,我想我会很高兴看到毕把他的电影世界逐步丰富但是最后才看的金刚经,忽觉得诗歌意识流至没有价值,黑白画面粗糙,杀人题材虚张声势,影像元素也有太多重复了。这样看后两部真的有些没有新意一点点失望
有意思,推荐,89年生的导演,写诗写得很不错。
毕赣的诗总有别样的调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