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两星给沈腾。
这确实不是一部适合摩友去看或者拍给摩友看的一部片子,因为他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
前期的大肆宣传摩托车部分,完全是在欺骗观众啊。
想起了李成儒老师的那句话,“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沈腾部分还是不错的,不愧是搞笑担当,只可惜戏份太少,尹正也是自带bgm的男人,请的替身演员的动作还是很到位的,都是专业车手,导演各种谐音梗玩的也是溜(虽然很无聊),男女对手戏部分尴尬到能抠出三室一厅,女主的演技就像白开水,毫无波澜,总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刘浩存的演技确实拉胯,看到她只想快进。
片中所展现的摩托车文化完全就是九十年代的机车少年,飙车、赌博、黄毛、耍帅,根本不符合现代的机车文化,同行观影的朋友在快看完时说了一句“这感觉像是一部禁摩宣传片啊”,恭喜导演又为禁摩贡献了一份力量,对于不了解摩托车和本来就对摩托车有偏见的人群来说,可能以后更不认同摩托车文化了。
最后,想看这部片子的摩友还是去看《长津湖》、《狙击手》吧,我帮你们省了40块钱,不用谢我!
(ps:双缸s1000rr着实有点侮辱智商了,好歹你焊两根假的排气上去也可以啊)
新年的第一部电影,导演韩寒,自然得看看,毕竟是高中时候最喜欢的当代青年作家了,嬉笑怒骂,敢爱敢恨,是所想,亦是所往。
看到片头的亭东影业,不禁想当年那个亭林镇的少年现在已不再年轻,这么些年过去,韩寒的电影应该不会落俗套吧。
电影前半截,真美好,真可爱啊,那是青春的底色,是淳朴真挚生命力的满溢,是剧外人无可奈何的羡慕,也是所有年轻人的梦,一辆摩托,载着心爱的人,在海边的路上,与风一道,向前向前,从来没有目标,因为此时此刻就是最好。
觉得这电影真的不一样,是从哥哥溺水开始,不再是一路诗与歌,不再是一首欢乐颂。
家人离去,债务压身,单纯的白纸面对大城市的斑驳色彩,是那样格格不入,小人物的苍白无力是那样沉重紧迫,没有戏剧化的某个好心人,也没有主人公该有的光环,该打的工要打,该还的债要还,该吃的苦要吃,这个年纪该有的美好,还是那么美好,却也那么索然。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男主去找父亲无果后。
困在那一方城中村小楼组成的天井中,是囚牢吗?
是现实如此吗?
困在城中村的无家可归者,那一刻哪里才是出路?
镜头拉远,大片的城中村,河对面是高耸巍峨的写字楼,是城市的繁华,是城中村难以接触梦。
男主太渺小了,偌大的城市,容不下一对天真的情侣,偌大的城市,万般的繁华与浮华都是别人的。
我在这城市里,没有家。
用什么阶级分层什么贫富分化来看这一幕太苍白,以身入戏只剩下无能为力的长叹,只留下普通人的悲哀。
从来没有什么奇迹,从来没有什么改变。
电影最后,斯人已逝,回到故乡,还是那辆摩托,还是那条老路,可少年是否还是那个少年,不忍细看,不敢细想,海边的风吹散一切的愁怨,油门加大点,轰隆隆,且向前,且向前。
欢歌代表曾经的青春梦想,年少时梦想着能够纵情欢歌欢颂代表曾经的青涩爱情,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歌颂纯粹但青春是短暂的,欢乐是短暂的岁月的巨轮驶过,猝不及防,曾经的梦想终淹没于大海,一切都为之改变青春的车轮碾过,戛然而止,歌颂的爱恋也消失于夜幕,一切恢复了原貌年轻时纵横四海,因心怀着梦想和挚爱再后来四海为家,已习惯了漂泊和孤独如果把电影看做一生的缩影,也许可以解释前后的割裂和风格的迥异前半部分是青春的梦想,有热血有欢笑(少年)后半部从代表梦想的欢歌沉入大海加上小春哥让阿耀看到现实来过渡以及找到修塔哥后不得不面对现实(成年)最后一切远去又回到家乡(老年)再回想初识欢歌说的话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梦年少时的梦已埋葬在生活的片段中就像电影的后半段呈现出来的稀碎无光、索然无味可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一生吗也许你会说青春不是这样、人生不是这样,这都是无病呻吟,强行解读,那你一定是对的!
只是我今天看到对“歌颂”(青春)逝去的解读忍不住表达一下,其实跳出一般的叙事逻辑和常理再看,人物故事只是个符号,发现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不用通过骂,心中的纠结也能够释然了……
这部电影就像开心麻花的小品,前半部分靠着包袱和夸张的表演还是能逗乐观众,勉强完成自己作为贺岁片的合家欢的任务;后半部分就开始摆烂,不同的是,前者是开始强行煽情,而后者作为电影,则是烂在人物塑造和剧情。
由于前半部分喜剧效果的需要,剧情中的人物行为逻辑混乱,人物形象单薄,一部剧看下来令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修塔哥”,有此可见人物塑造的失败。
剧情方面,几条线都不怎么样,这种韩寒式疼痛青春文学放在电影里,显得突兀和尴尬,看不到电影角色的成长过程,就是飙车,飙车,还是**的飙车,为了飙车而飙车。
在演员方面,就中规中矩,没有任何惊喜的突破。
沈腾尹正负责搞笑,刘浩存负责颜值,刘昊然负责耍帅,其他人负责当好工具人。
这部电影是不建议看的,如果就想着图一乐去看看,那看到一半就可以离场了,冲着沈腾去的话,主演虽然有沈腾,但也就前半部分出现,后面就再漏过一次脸,看到一半也可以离场了。
四海 (2022)5.32022 /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作 爱情 / 韩寒 / 刘昊然 刘浩存
青春疼痛文学,说喊两句口号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剧情先铺垫好,情绪到位,你装两句比也没问题。
主要人物没有立住,还要加一些无所谓的支线,黄晓明、陈小春、冯绍峰你往里塞什么玩意,沈腾完全不参与主线,更没有塑造好男主的身份,只是往电影里掺杂喜剧元素的工具。
两个小时,东扯八扯撑起来没有必要,主线全部冲乱了。
飙车被抓想救同伴,所以去广东,到了广东找人不成,就完全不再提了,什么意思,把两个主角送去广东总得需要个理由,小海岛到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情绪可以感叹;主角见一面修塔哥就信人家,怎么是想说吴仁耀这人很单纯吗?
他都二十多一成年人了,这样的行为是很蠢的;男女主拿到工资第一件事,不是还钱,一个买项链一个雇小偷偷摩托,还钱还了大半集,最后人都死了,钱也不提了,也就是说,欠债仍然是作为一种手段来推进角色行为,而不去考虑现实。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基本行为动机逻辑上的问题都不考虑。
周欢颂就一服务员,她没有背景,没有影响本我行为、意识的重大事件,没有远大的、特立独行的目标,她不需要那么多多愁善感,就算有也没有深度,她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和吴仁耀的感情线索。
通过周欢歌的死亡引出吴仁耀下一步的行为,周欢颂的死亡来最大化表达伤春悲秋的情绪,电影是巧合的艺术,但不是让你滥用死亡来传达情绪或者推进剧情。
最后结局可以看出是两个人爱而不得的悲剧结尾,但前半段摩托少年励志戏,作用在哪里呢,男主从一开始,对周欢颂的兴趣就比摩托大得多,他本人也没有通过骑摩托带来自我意识上的进步,周欢颂在前半段除了和吴仁耀讲两句肉麻的词,完全没有参与到剧情里来,或者说,周欢颂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感。
导演有一些自我的想法,但是没有统领全局的能力,更缺乏表达的手段,起承转合、行为动机、转折逻辑、背景铺垫、感情共鸣,没有一方面能做得好,至少是在这部电影中。
主题是不明确的,表达是自以为是的,转折是生硬的,逻辑是缺失的。
只能说,我们不需要这样不成熟的商业电影。
(去B站看了一些评论,添加一点新的东西)2022-5-1 17点54分 我再说一遍,这片子被人骂,不是因为喜头悲尾,不要把借口放在前后落差大观众难接受这个问题上,这是避重就轻。
首先主题没有把握好,一以贯之的主线究竟是什么,韩寒不知道,他什么都想往里塞,结果一团糟,其次,抽出电影中的某一点来,他也拍的很差劲。
开房进不去,在门口坐一晚上,你有病吗,本来就没钱,早上醒来开始在门口大发感叹,看明白了吗,他从一开始就是想发感叹,但是他得找个办法,结果就是这样愚蠢的行为。
先从脑子里幻想一个自认为美好的场景,然后乱编一个理由,让主角进入到既定的环境下,进行剧本上的故事。
这就是这片子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
凌晨、旅店、两人,不会用房卡开门,蹲在外面,颂在说自己梦想的小屋,耀笑笑听着,偶尔鼓励她,“你继续说,我记下了”。
但现实不是戏剧,第一幕出现的枪不一定在第三幕会打响。
耀说记下了,但毫无用处,小屋没有变成现实。
虽然这样的小屋一直存在,虽然他们也曾手握这屋的钥匙,但却无法打开。
在城管车场门外看着车,颂说,“你有一技之长真好,我就没有,小时候学过电子琴,但也没学好,左手一直弹不好和弦。
”耀的回应是,“左手在摩托车上是离合,我一直对找临界点有感觉。
”我说的是我,你说的是你。
颂顿了顿,哦了一声。
麦琪的礼物么?
这并不是麦琪的礼物。
颂从没带过项链,耀的礼物只是因为电视上的美好表达引他遐想。
而颂的礼物确实耀最想要回的车。
颂说我找到送你最好的礼物了。
因为那是你的车,上面有你的名。
颂说我不会游泳,我怕水。
耀说,水有什么好怕的,火才可怕吧。
结尾,几乎同时,两人骑着摩托车,一个消失在了江边,一个纵身进了火海。
当我标注标签的时候,会一时恍惚是不是该标喜剧。
本片前半段的确笑料不断。
沈腾保持了麻花的一贯水准,几乎是自带喜剧因素。
当他和尹正撞车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车后坐的是王智,那就是真联动了,连BGM都不用,尹正带着呢。
尹正的出场也是效果满满,“她叫周欢颂,我叫周欢歌,我是她哥。
”,当时欢乐得我甚至脑补耀也跟上,“她叫刘浩存,我叫刘昊然,我才是他哥。
”但当快乐小镇青年到了大城市,一切都不一样了。
男主失去了友情、爱情、亲情,女主更是香消玉殒。
而更悲哀的是你是真的觉得,这样的一对青年,来到这样的一座城市,有这样的境遇,正常得再正常不过了。
当耀跟颂说,我要去广州找人,我不在要债的会找你,你和我一起去吧。
他一定觉得只要有他在就一切没问题,王小波是不是说过,“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耀一定也是这么觉得的。
而当他再次回到南澳,独自一人,摩托车上的名字改了,但毫无意义。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年代》
她说一直想去城市,最后被动地永远留在了城市。
他说没想过离开家乡,最后主动回到了家乡。
她说水可怕,最后以某种形式在珠江里看完了他的飞跃,呆在了水里。
他说火才可怕,最后以某种形式在她的凝望下完成了飞跃,冲进了火里。
父亲的头盔可能是进入城市唯一的温情,剩下我只看到导演反复在告诉你,没有鸡汤,我也年少轻狂过,建议你们就不需要了,不然现实抽晕你。
最后,甜蜜蜜也兜兜转转,也是一个时代的打工人的缩影,但是让人很温暖,让人看到了希望。
国民老公有了孩子成了严厉的父亲,在过年还不忘提醒你,躺平,可以,那就躺海里。
首先,整部片子我是觉得有很多地方都埋了一些隐晦的剧情,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了。
欢迎讨论。
1.阿耀我觉得是死了,首先火势明显是很大的,且头上的小蜻蜓被撞掉了,说明头部肯定是受到撞击,梓良说人没事是因为苗浒已经在那准备出来了,有事没事都得说没事。
第二,阿耀回到南澳,脸上身上没有一点伤痕(那么严重的伤应该要养一段时间的)然后他说他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梦,梦里他和欢颂在雾里捉螃蟹(之前出现雾是欢歌死了)2.奶奶应该是死了,要去看雪,却去坐一个像殡葬车一样的小面包车。
司机下来接而且着正装胸口白手绢,阿耀和他交代的时候不是说送去火车站什么的,而是司机说“回老家”这点路对他来说事小意思,阿耀塞了一大叠钱在车上,按理说他应该没这么多钱,而且既没给司机交代,也没塞给奶奶身上(奶奶几乎没有行李,只拿了一把伞,我觉得应该有所隐喻没想到)。
奶奶突然很明白很坚定的样子。
3.欢颂应该是有果贷在身,王彦霖打电话的时候说,我们手上有她拿身份证的照片,不想社死的话就尽快还钱。
4.欢颂最后应该是把摩托搞出来了,但是尾款3000,不知道之前是多少,但是以她在小餐馆当服务员应该是挣不了这么多,而且偷车贼说有的地方没人查,但是她却骑到那么繁华的地方已经能听到演唱会的声音了,结合她说经常性去上海出差,可能会堕落红尘。
然后撞车落江,所以一种可能是表示偷车出来之后都是虚幻的,欢颂依旧在红尘之中消失了,一种是她真的落江淹死了。
我倾向于后者,且阿耀也死了,不然摩托怎么落到阿耀手中的呢,警察一来摩托还是要被没收的啊。
5.欢颂怕水,最后死在水中。
阿耀怕火,最后死在火中。
6.麦琪的礼物,故事主要是男女主角都用尽力气瞒着对方攒礼物,但最后吉姆用不上了德拉为他准备的表链,德拉用不上了吉姆为她准备的梳子。
本片中欢颂出卖了自己的清白为阿耀找回了摩托车(代表了阿耀的精神信仰)阿耀牺牲了自己的信仰为欢颂尽快还清债务(生怕她出卖自己的清白),但最后双方都用不上了…7.旅馆房门另一头就是代表了两人理想的房间,但两人第一次不会用房卡(用了错误的方式)便被挡在理想之外。
年轻人虽有理想,但经常由于方式方法的不对导致无法通往理想。
8.四海,应该分别代表的是阿耀的亲情寄托(奶奶)友情寄托(欢歌)爱情寄托(欢颂)和精神寄托(绝不欺骗和妥协)但他最后都失去了,自己也同那三位一样死去了。
同时,韩寒应该是想说有这四海,便四海为家。
9.showta哥出场和盖茨比一样,最后却都是一场空。
暗示男主也是以梦为马最后也只是在华丽中谢幕。
10.红尘应该一直都是警察的眼线,冯绍峰收到的微信截图,群里一共四个人(欢歌,红尘,动兔,阿耀)欢歌已死,聊天记录是动兔和阿耀的。
那内奸肯定是红尘,且红尘最后当了协警。
以上为个人观点。
总体感觉是还挺OK的爆米花电影,和后会无期有点像。
之前对lhc充满了厌恶,没想到在韩寒手里是我第一次感觉电影里有她不觉得别扭。
比想象的好。
第一:喝多了不要游泳 容易出事第二:晚上不要骑摩托 容易出事第三:遵守当地交通规则 不让骑摩托 就不要骑摩托 第四:卧底当的好 但是转不了正 只能当协警感谢韩寒导演 祝大家新年快乐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凑字数140字
韩寒错了,错在他一直活在新概念作文获奖以前时光驻留,成长停滞心中有一个永远不曾长大的小镇青年和他孤岛一样的梦和他感同身受的人都不再看电影了看电影的人都不再和他感同身受了遗落的他,成为时光中的一个孤岛表达的都是孤岛中的时光,被时光遗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因为每个人都有且仅有一颗自己的心;我们每个人不是一座孤岛因为我们心里都不只装着自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