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对人物传记片很感兴趣。
于是抱着希望去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片子。
幸好朱莉选择了这个题材来拍摄,才让我坚持着看完了这部片子。
就像有很多歌手本身水准并不怎么样,但是正好遇到了一首讨巧的歌曲,然后就借着这首本身不错的歌曲出了名。
幸好这个故事本身很有料,所以让人能勉强在影院里看完,当然故事本事有料的同时,也反衬了朱莉导演才能的匮乏。
就最近,两部片子让我在电影院里看睡着了。
一部是姜文的《一步之遥》,另一部是《霍比特人》。
一部是不知所云,一部就是只有场面没有思想。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会拍成这样,所以我也真心不想再去怪罪朱莉,毕竟她还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位明星,她美丽、聪明、勇敢以及具有独特的个性。
只是这样时间跨度大,情节复杂的影片不是她能轻易驾驭的,加上她选择叙述的角度和着重点不是很合适,所以造成了影片的空间转换十分生硬怪异,整个影片平淡无味毫无亮点。
电影是浓缩的艺术,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把重点表现出来才会使影片有足够的冲击力和思想升华。
影片主要叙述了路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折磨,中间穿插了一些他儿时的往事,着墨比较多的是在海上生存的一段和被日军俘虏后的经历,海上生存那一段稍嫌拖沓,在日军集中营里和日军军官的矛盾是主线。
朱莉把肉体的折磨和苦难当成了最能塑造人物性格的东西,作为一个奥运长跑冠军,他的体能和意志力应该是超于常人的,当然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他能度过如此多的折磨活下来,本身也非易事。
但是更让我震撼的是,看到片尾的介绍发现这位老人竟然活了97岁,他不是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他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战争中遭受的肉体和精神折磨难道不会影响到他战后的回国的生活吗?
,在战争结束到他去世这几十年,他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对他思想和精神上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他是怎样从战争中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坚持和忍耐,更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和蜕变,是放下,包容和原谅。
他是如何在经受这么多痛苦的经历后,依然还可以健康的活着,甚至活的比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的人活的更好更长。
我还没有时间去读原著,但是我已经决定马上就去买一本读读,因为我很想了解路易整个的精神成长和转变之路。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放下,原谅,宽容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其实不是这样,我想路易和很多受了伤害的人一样,会有巨大的精神上的阴影,肉体的伤可以慢慢恢复,可是精神上的伤看不到却更深刻更加绵长入骨。
特别是去宽恕一个曾经刻意严重伤害过你的人,没有一个博大的心胸和释然的态度,怎能做到?!
恨,只是刺向你内心的一把利剑,让你时刻活在折磨中无法放下过去惨痛的经历。
很多东西,并非人与生俱来能够拥有能够做到,有时候,生活给你许多苦头,我们觉得自己做不到,坚持不下去,我们会偶有退缩、犹豫、迷茫,可是必须咬牙坚持住。
我一直相信信念和意志力可以创造很多奇迹,我也相信人在反复的苦痛和折磨中,能够不断痛苦、反省、顿悟。
我一直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受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不断进步、挑战和超越自己的过程,到了生命的尽头,有的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有的人只是平淡的走完了一生,但是每段生命都是有意义的,有的人过上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有的人虽然留下许多遗憾,却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人生的意义有许多,意义不是别人来评断,意义自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中。
用佛教的话讲,生命即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苦行僧,不断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缓缓地在人生的路上前行。
面对生活的残酷和不美好,我们能够乐于正视它,继而接纳它,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那么,这便是美好的人生。
此片没看懂到底演啥,演意志坚不可摧吗?
确把日本人在战俘营演得那么温柔娘炮,简直可以说是可爱了,在这么温柔的集中营活下来都叫坚不可摧,那么我们中国人活下来的那就叫坚不可摧中的坚不可摧了,此片明明是在美化二战中的小鬼子,上映时居然日本人还抗议,他们脑袋有水吗?
抗议个屁,老美都忘了鬼子在战俘营成堆的砍美国人头,拿美国人玩枪毙游戏,拿他们开膛破肚了吗?
二战结束又集体活烧了多少美国战俘,活下来的哪个又不是皮包骨头!
此片没有体现出一点战争的残酷性,更没有体现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和变态,所以何来坚不可摧?
按导演这样演恐怕就是现今社会里有些监狱都要比那时的残酷得多了!
所以还是劝安吉丽娜.朱莉女士还是不要再当导演了,还是乖乖的做好你的演员吧,要不然迟早得毁掉一世英名!
题目变成这样,并不是说朱莉女神是腐女,尽管一段时间说她是双性恋,是不是颜值高的男男女女才有搅基的资本?
望天……只是现在周围腐女越来越多,已经从荧幕前,死宅的电脑前转移到了光明大前方,搅基已经成了萌点圈饭利器之一,甚至在朋友圈中有个疑似案例,都会收获关注的眼神若干若干哪,本人真是不敢相信,身边也有这样的人,难不成是被腐女世界逼出来的?
再次望天……所以在这样的腐文化影响下,诞生了很多剧情介绍没有标榜是“同性”的伪同性片,印象较深的就是《隐秘而伟大》,感觉导演很投机取巧的,知道男偶像不搅基是搅不出水花的,所以任性的又悄眉贼眼的安排了很多很暧昧的桥段,你看完要是说没看出点什么基情四射,怎么对得起导演“毫无痕迹”的作呢?
还有就是《希特勒的男孩》,这片可绝对没有标榜同性哦,可是在腐文化圈+军装党+徳粉(比如本人)这样的圈子里传唱度颇高,不自觉得就已经将它归为基情片了。
艾玛人家导演一上来就是玩深沉的,从色调到配乐,从对白到剧情,可都是压抑的不行,奈何被广大女性观众解读成这样?
不过不管怎么解读,赢得了众多受众和好评,分数一路高涨,导演就不要躲在墙角画圈圈了……再有就是这部片子,当本人看到那个小日本棍棍君的相貌之时,便已经可以预见这是个啥走向,都是潜意识里的基走向在作祟啊!
综上这三部影片,此处无基胜有基的原因有几点:颜值高,一强一弱,基本就是忠犬攻和傲娇受的标配,制服控。
所以多半发生在军营、战俘营此类地点,尤其是战俘营中全是雄性动物,又特别容易出现虐+疑似精神恋慕+折磨+悲剧+摆脱不了你的影子的情节。
典型代表《圣诞快乐劳伦斯》更是标榜了就是个同性片,大部分筒子看的时候都有混淆感,还有《生命不可承受之情》(是这个名字么??
克里夫欧文演的)讲的是犹太集中营的故事,也是白纸黑字写着同性片的。
战俘营的片子其实很多,甚至是一个专门的电影派别,可是即使作为军装党和制服控,本人还是看不下去战俘片,因为实在是太重口味,我宁愿看血浆四溅的战场实录二战时期战俘待遇又很差,比如日本对待英联邦、美国战俘那就是反人类(更何况对中国呢?
)德国对待苏联战俘貌似也很惨,对待犹太人就不用说了。
可能有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意思在里面,虐待者与被囚禁者本身是极端对立的折磨者与被折磨者,一旦真的出现或者意淫出现个看守和战俘的虐恋情深,那种反差感和对比感十分新鲜刺激,尤其是多半是精神恋爱,悲剧结尾的话,更容易感动肺腑。
这种精神恋爱,本人总结大抵是看守在极端压抑的内心世界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桀骜不驯或者跟自己很相近的人,然后就开始了精神恋慕和折磨中的快感。
看的几部电影反映的都是日本人和西方国家战俘的故事,日本人特殊的阴郁的长相,以及他们民族里本身的折磨自己同时折磨别人的变态因子作祟,所以作为这种看守形象出现再合适不过,同时与高大俊美,生性阳光的欧美战俘也能产生强烈对比,这难道不是攻受互补的最佳case么?
石原贵雅我不了解此人,貌似是个视觉系的乐手?
长相确实很符合,就连那么丑陋的萝卜头帽子戴着都不难看,颜值果然是一切造型的解药啊!
所以朱莉xi还是很摸准了脉络的,演员的颜值选择要符合阴柔美+阳刚美的标配,恩。
除了这些我们“不小心”看出来的腐情节,首次当导演的朱莉执导的就是我最喜欢的二战题材,尽管对日本人无感,我还是万分期待,没想到片子还没看到,豆瓣上的评分就一直处于中下游圈。
昨晚上终于看完了,感想如下:情节上类似《铁路劳工》,都是在战俘营被以某个变态看守折磨的美国战俘回忆——宽恕的过程;情怀上略像《圣诞快乐劳伦斯》,讲的是看守与战俘超越国家与阶级的或明或暗的情感;拍摄手法貌似《父辈的旗帜》,将现实与回忆通过主人公相同的动作、表情串联在一起。
而且这三部片子讲的都是太平洋战争,要不你还让美国人讲什么!!
毕竟小日本当年炸了珍珠港,直接掀了美国的屁股,而且大多数美军是在太平洋战场阵亡的,此恨绵绵啊,相对来说欧洲战场,美国人对于德国人没有太大的仇恨,在欧洲宽阔的城市街道上打仗,盟军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国投降就是时间的问题,跟日本人打仗却是在条件一个比一个恶劣的热带岛屿上,面对各种生化危机,还要时不时提防小日本的玉碎造成的精神冲击,你说说,他们是不是对日本感情更加复杂点!?
鉴于主人公经历实在太离奇,拍摄一部电视剧的素材都够了,非专业导演出身的朱莉,选择了海上漂流和战俘生活,和运动员生涯交织的方式叙事,不少筒子反映差点拍成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过本人觉得还好,海上漂流看的挺带感,不过特别害怕出现鲨口吞人的血腥情节,不过没有,反而是徒手抓鲨鱼真是够够的这样奇幻的情节,导演都想浓墨重彩,也不无不可。
战俘营的生活凌乱琐碎,只记得掏粪——倒粪桶——掏粪——倒粪桶(重复两次),还有跟小看守的SM生活这里展的有点大,分不清主线和支线了。
结尾部分以字幕交待了后半生,是不是要拍续集的节奏??
这老头子生命力也忒顽强,要是我在战场上,宁愿自杀也不能被俘啊,除了遇到中国人,你要是落到任何一个战俘营去,真他妈是生不如死……不知道有没有讲德军战俘营的?
我承认这是腐女的惯性思维又在作祟了,还要不要尊重历史了!
摔!
≪坚不可摧≫,前有韩国人抗日,这回又来了美国人抗日。
这虽然是一部战争片,却没有大场面展现战役。
但却用了大量以记叙文的方式描写一位奥运青年忍一时痛苦,赢一世辉煌的坎坷经历。
也算是部励志片吧,至少能鼓舞观众。
配音,虽然还是老张那样,但居然是彭尧配男主角让我惊喜又意外。
总之,值得一看。
坚不可摧,实在不觉得好看,从影院出来吐槽过的内容在这里也不反复了。
不过……不过如果电影名称换作‘奸不可摧‘,影片的戏剧性、故事性在换角度理解后就变得更强了,可玩味的地方也更多了。
我来慢慢说吧,首先猪脚有很明显的恋母情结,心理学家认为恋母情结会诱发同性恋(好吧,其实这个论点原来是我编的,但找度娘问一下还真有),于是,于是,于是,他在偷窥女生没有任何感觉后爱上了个男的,对,就是激励他跑步的那位小哥,电影中很隐晦地交代了一个镜头,他在第一次跑步比赛的时候,镜头给到了两个女观众,咦,猪脚没反应,恩,然后下个镜头对焦到了他的好基友,猪脚瞬间high了起来,然后整个小宇宙超级爆发……后来,猪脚长大了,参军了,打战了,跟男人一起打飞机了,影片开头他们在打飞机的时候,我们发现猪脚不停言语勾搭跟他一起打飞机的帅哥小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位性趣相投的人看上了猪脚,细心的观众肯定发现了影片前端有段告白,飞机沉入海底,三人没死,其中有一位对猪脚深情地说道,i'm glad it's u,对,没错,就是他,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不过因为当时有第三者在场,他们开始只能分床睡,后来他们设法逼死第三者,两个人睡到了一起,大家有木有觉得两个人睡在一起的镜头还挺温馨的。
再后来,他跟日本军官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都看懂了,军官是同性恋里的S系,猪脚是M系,猪脚在影片中放弃了电视台的好吃好喝,回到了他的主人身边,这足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不会被物质摧毁的真爱。
最后,影片还是以悲剧收尾的,两位同性恋还是因为社会的压力,跟异性结了婚。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囘想起多年前剛剛受洗噠時候讀過一本叫The Hiding Place噠書。
感覺這本書應該是基督徒必讀。
看暸本片便驟然讓我想起這本書噠內容。
其實說噠大概都是同一件事兒。
那就是相信上帝就是一條背負十字架噠道路。
主耶穌也曾為我們這些罪人而受迫害。
The Hiding Place噠主角進過集中營好多年。
本片主人公Louis也在集中營中備受摧殘。
The Hiding Place噠主角在最後因著神選擇原諒那個虐待她噠集中營看守官而本片噠Louis也是。
這些並不是巧合也不是捏造噠事實。
而是他們眞噠領會到愛仇敵噠眞締。
不信主噠人很難理解為甚麼要這樣做。
但是主耶穌卻從沒問過為何要為世人無辜流血就毅然決然選擇被釘在十字架。
這種由神而來噠愛是有多麼大噠力量。
我想神眞噠是眷顧保守Louis噠一生。
最後他確實也活出暸主耶穌噠性情。
愛主弟兄眞是令人感動。
Amen!
中国有小时代,美国就有这部坚不可摧。
一个财大气粗的贵妇人,想要借一部获奖电影来证明,自己有真才实学。
仅仅是看其配置,罗杰迪金森的摄影,科恩兄弟的编剧,传记类题材,似乎还就是为了奥斯卡量身打造的一部电影。
这个时候,电影还不好看,是证明了一件事,安吉丽娜朱莉不适合当导演。
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还是科恩兄弟动手的,说不定茱莉还真的一字未改,路易赞贝里尼的传奇经历,大多数都被保留了下来,整体可分成三个部分。
此公的人生确实彪悍,从不良少年,慢慢成长为奥运会选手,在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情况下,还与希特勒握过手。
这是传奇的第一个故事,这段篇幅不多,却是全片的压阵部分,从成片看来,是想要总结成迷惘人生的开悟,这里做的不错,似乎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传奇即将开始。
接下来的故事更加离奇,二战开始后,赞贝里尼被编入空军,因飞机事故而坠海,随后整整漂流了47天。
情节上有点像是《少年派》,不过那部片给人的感觉是奇幻,这里给人一种沉重感,在一个战争的背景里,求生又多了一层难度,敌人不只是随时可将自己吞噬的大海,虎视眈眈的鲨鱼,如影随形的饥饿,就算是碰到了人,也不一定就会比在海上好,尤其是他们的敌人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不喜欢战俘的日本人。
来到第三个故事的时候,按道理应该是整部电影最重的戏份,能不能将前面几十分钟所有的功夫全部用上,就在此一举。
不过这位生于和平时代的导演,常年生活在象牙塔里,对战争的理解,仅仅是存在于那些不太残酷的电影里,她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截取残忍,相当于想通过看历史频道的节目成为历史学家。
虐囚手段也太过幼齿,无非是抽脸,强制劳动,大声苛责,像是有些暴力倾向的家长教训不听话的孩子,看来这股日军是不遵守日内瓦公约,但是至少比德国人还有点人性(笑)。
对渡边大佐的精神征服,竟然举举木头就完成了,在前后情感几乎没有勾连的情况下,可以勉强得出这个结论:这群美国人太厉害了,我要杀他明明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就是不敢杀,他以后会报复我。
茱莉是在是太为身为美国人而自豪了,有点像是清朝的中国人。
前面的千军万马一下就失去了总指挥,虽然还是精锐,但是各自为战,随便拿出来很好,合到一起却不行。
就这样,原本应该是层层递进的故事,变成三分天下,或许是受困于演员的不给力,除了举木头的片段,找不出其他的爆发部分,除此外主人公与环境之间没有形成,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互动,总是一味的承受苦难,这难道就是在模仿耶稣殉难?
恐怕甘地看了这种电影也不会认为这是种伟大的精神。
摄影配乐不停地为其增光添彩,反而倒是对电影的另一种嘲笑。
不过开头时将电影比作《小时代》是有点过分,因为他至少还想给人传达一种积极的精神,只不过没有完成而已。
一个关于生存、抗争与救赎的故事。
主题内核不错,可被朱莉拍的比较平庸。
男主不管是和平时代的奥运长跑冠军,飞机迫降后在大洋上的漂流求生,以及后来置身战俘营中所遭受到的磨难,这些都没能深挖到人物内心抗争的源头。
想说信仰,或更广义的东西,但两头都没顾上似的,再加上阿甘、少年派、劳伦斯先生三珠玉在前。。。
只有最后一段,男主把木块高举过头顶的那声呐喊,虽然肉体不断遭受痛苦,但信念始终在巨大精神感召下不灭。
所以活着反而真的需要勇气。
电影可以说在剧情上没有什么编排,根本分不清主线和重点,我们跟随着电影情节去看故事剧情,那就是有什么就讲什么,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故事到底想要告诉我们是怎么一回事。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还未经过剪辑的半成品,臃肿不堪节奏混乱,东拼西凑涵盖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以独立的分成很多小段,每一个小段都能自成一部电影,可是拼凑在了一起,却变成了四不像。
导演安吉丽娜.朱莉显然不会构建故事的结构,也没有从内容上做总体的安排,她拍摄的每段剧情从内容上看都是极好的,可是并排的放在了一起没有进行层次上的划分,突出不了主要内容与铺垫内容,造成了电影在节奏上的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与波澜,让人看的索然无味毫无感觉。
电影在内容方面是精彩的,是非常值得保留的,我想朱莉也看到了这一点,因为她非常看重每段故事的内容,以至于她剪辑的时候难以取舍,而将每个阶段的内容都保留下来,可是当我们回过头去整理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这一切其实是按照传记的形式来进行编排的,是完完全全书本的形式而非电影的形式,而电影完全是讲究节奏与高潮的,是需要透过剧情在感情的氛围当中不断的进行扩大与升华的,带动人们的兴趣与感情才可能将故事讲的漂亮,可是朱莉却完完全全忽视了这一点。
电影运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了分段故事的描述,而且在这些小节故事里我们发现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子,不管是《阿甘正传》也好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很可能是导演故意的有意致敬,也也许是电影主角的经历有太多情节与这些电影相类似,而显得有些雷同。
不过从电影里我们能够看出,其实电影想要突出的是被俘后所遭受的一切不人道的事情,可是导演朱莉想要在电影里体现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不停的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插入其中,开篇主角是如何成为运动员的部分显然在电影里是多余的,因为它根本就和后面的内容联系不上,即便是存在这样的内容,无非体现的是两兄弟之间的兄弟情,然而这段感情在电影里面并没有起到一点作用,相反的却是如何进入军队这段情节却变成了一段空白,让紧跟其后的战争情节显得有点突兀跟不上节奏。
而且在海上漂泊的这个故事情节上,过于浪费时间于表现整个艰苦的生活,以至于故事在表现过程中给人有点偏离主题的感觉,虽然用途是想要突出战友之间的感情,显然不断的感情渲染让电影看起来更像是刻意为之的感觉。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影片,爱国成了一个必须表现的题目,主角在被俘的日子里所遭受的一切委屈只是证明对于祖国的热爱,而成为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而且几般表现对主角考验的戏份,不折不扣的都表现出来了主旋律的节奏,然而主角和日本军官之间的关系让导演刻画的仿佛变成了一场战争版的《五十度灰》,任由被打的遍体鳞伤,却仍然上演着一场纠缠不休的爱恨纠葛。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出,安吉丽娜.朱莉真不适合当导演,无论她怎么想要为人们呈现一种波澜壮阔的史诗故事,可是一旦经过她手,所有的幻想都变成了泡影,故事逻辑混乱不堪,给人一种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茫然,不晓得故事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更不知道她脑袋里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能够将一个波澜壮阔的史诗导演成让人看了感觉无聊透顶的烂片,这也许也是一种女人的任性。
往往传记片都能透过剧情故事告诉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道理与真谛,而这部电影却留给我们相当大的疑惑。
战争与梦想,承载着一个人的命运,饱受折磨与痛苦的沧桑,带给我们的是生命竟然如此坚强,无论安吉丽娜.朱莉将电影拍摄的多么糟糕,可是故事中的主人翁却是值得让我们敬佩,他用顽强的意志证明了生命的伟大,而且用毕生的追求去完成最终的梦想,无论经过多少折磨与痛苦,他依然坚持下来,并且放下了过去而去选择原谅,是多么开阔的胸怀才能够承载那么多罪恶的事情,以至于英雄的伟大,是我们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1. 角色原型是个熊孩子,之后还一直是个熊孩子。
2. 主角是熊孩子,大鸟也是个熊孩子,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不知道,但是电影里是这么说的。
3. 大多数的SM爱好者看完电影后估计都想去体验下大鸟的角色,每天都以虐美少年为乐趣的工作简直太美不忍直视。
4. 坚不可摧不知道指的是主角的信仰还是主角的菊花。
5. 观影后对小恶魔型的伴侣生活乐趣体验值骤然升高。
6. 石原贵雅在宣传片里说了一堆的东西,这些话完全不入耳被其颜值覆盖的,请点下有用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7. “创建一个集中营,抓一群帅哥进去,然后安插一个监狱守卫虐他们”这不知是多少腐女的终极梦想。
8. 虐囚的情节多是那种“我虐你但是你不能死,所以我们就玩玩吧“的心态,最后虐不爽了就干脆抽。
我相当确定这是过家家。
9. 几经虐待之后,回到家脸蛋仍然如刚去壳的鸡蛋一样柔嫩这实在让人佩服,说好了不打脸什么的竟然实现了。
10. 和《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如此主旋律的电影应该多推。
人啊不知道自己不可预料,Jolie真不知道自己水平不行啊,Scott Rudin说她是minimally talented spoiled brat还挺对。前面搞那大段交叉剪辑一点也不excited,还整了个破金句,真的是too young啊,快别拍了行不,I'm angry!
这么好的原型让内谁拍得毫无可看性- -索家话糙理不糙。人脉那么广就没人告诉她怎么才能拍好看么...烂到可笑,被颁奖季时传说的尼胖首席男配45度明媚忧伤不断翻白眼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这样的摄影能刷到提名Roman刷不到。meh。看到熟人Jai还蛮开心的,GH好帅,声线迷人。
虐恋。
2014/12/25 我是看完Starred Up冲着小鲜肉Jack O'Connell去的,依然是充满无邪的雄性荷尔蒙,没想到还打包送了个Garrett Hedlund,有种大赚的赶脚。但是这么好的故事,被猪丽大妈以少年派+警囚虐恋为基调拍得各种没重点没高潮没新意没看头。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为了看miyavi去的 颜值太高了再加一颗星
身体好,意志力强,才能活得下来。对军国主义者谈原谅和解就不必了。或者放下仇恨更轻松吧。
因为朱莉拍的 没看也一分不好意思 对藏独和小三连1分的好感都没有
小男主太像芭乐爷幼年,导致后来热带雨林被俘都满是《重见天日》即视感……日本军官对男主各种yooooo根本无法直视。
6.5分。中规中据,缺乏亮点。整部片子完全没拍出男主的心理变化,感觉就是平铺直叙他的经历而已。而过程本身也是相互割裂,我看到最后也没看出男主到底”坚不可摧“在哪了?就因为最后的振臂一吼么?他迷茫过么?痛苦过么?动摇过么?什么都没拍出来,就像块闷声石头,那当然是坚不可摧了~
没有重点的电影
从头到尾都在讲一件事,我好惨啊,我好惨啊,我好惨啊!真人的经历很传奇,拍出的故事却好平淡。总觉得这不是最好的传达方法,朱莉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仍没有展示出什么潜力。
这是个好题材,但是拍的平平淡淡,事实上证明,朱莉还是不适合当导演的
圣母茱拍出了传记片最糟糕的一面,就是要依靠戏外的真实素材来感动人。
130分钟【由多部看过的二战影片+少年派拼凑而成】的正片还没有最后1分钟的真人影像感人,还好死不死地一副传教士恶心的悲天悯人嘴脸。为何科恩兄弟+迪金斯+德普拉先生要趟进朱莉导演的片这种浑水简直是人类未解之谜。
是很惨很坚强,那有怎么样?演了两个小时却不如真人真事本身震撼,最后影院观众集体「哇,系佢导演啊?」(千万不要坐在初中生旁边看电影听自言自语讲解分析预测剧情)
主角没有求死是因为他始终看到希望,他说要是知道有这么多苦难,他一定会求死
作为传记,比较详细的叙述了赞佩里尼传奇的经历,令人心生敬佩。但作为电影,明显过于冗长,且没有深刻地说清楚主人公坚定信仰的源头。
hey,朱莉,这么好的题材被你拍成了一坨屎,好吗,再差的导演也能拍出三颗星,因为题材就能占三颗星好吗。
真的没想到pi的奇幻漂流不是个神话故事,二战时期竟然真的有人在海上漂流如此之长的时日。47天太长~难以想象赞佩里尼是如何挺过来的。震惊都不足以形容我知道时的情绪😱不过电影拍的糟了,拍的一点都体会不到海上漂流的艰难,那种与死神失之交臂的感觉。如此看来李安配的上小金人!➕
比【血与蜜之地】好看一丁点,无聊到爆,该省略的地方拍个不停,不该少的段落一概没有。集中营的戏码奇怪到不忍直视,不知道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