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之前,说实话没抱多大希望。
现当今青春校园爱情电影烂大街,剧情无非就是谈恋爱、分手、毕业,或者多年以后要结婚了回忆起当年的狗血爱情,以此赚一把观众的眼泪。
但是让人惊喜的是这部电影从头致终只是还原了我们差不多的高三时代,还有那份懵懵懂懂分不清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小心动。
一位嗓门比雷声还大的老师,一位偷偷爱慕着的女学霸,一个猪一样的同桌,一个总是拉着你打篮球的臭伙计,还有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这就是高三那年所有人都避免不了的人和事。
看完电影也没能够理解叶虹影为什么不选择和王凯在一起,我当时认为她自私,在火车上说出的话容不得人去反驳,她是真的自私吗?
可是她又愿意帮助王凯答应和老乔“在一起”,帮助老乔考大学,在车站帮助王凯浪子回头,高考前不断写信鼓励王凯,那个时候她是那么善良,对于那个年龄不谙世事的女孩来说,她的做法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人。
看完之后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挥洒过汗水的高三。
那个年龄的我们,天天有做不完的试卷,每周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考试,每个班级都有一位唠唠叨叨比你自己还担心你的成绩的“更年”班主任,课桌上堆放着满满的试卷和各种复习资料。
临近高考的那几天,班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
每天早上5点50起床,10分钟洗漱完毕整理好宿舍内务,6点20坐到教室开始背书;午休之前再做几道数学题,晚上将近十点下晚自习,然后以神之速度洗漱完毕后爬上床点起台灯继续熬夜做题……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合上书本躺下睡觉。
纵然过去了多年,那些日子还是记忆犹新。
在这样高压忙碌的生活状态下,那份对某个人说不口的喜欢也就深深的埋在了心底。
高考的一天天临近,那份懵懂的喜欢也就腐烂在了数不清的考试里。
情窦初开的年代,随着最后的四张试卷的终结,也跟着结束了。
当年的自己甚至还为那种枯燥的日子抱怨过,可是现在想起来那都是再也无法回去的最单纯、最充实、最美好的日子!
老师说高考决定你的命运真的不是骗你的!
老师说拼搏三年可以轻松一辈子也不是骗你的!
老师阻止你高中早恋,真的是不是扼杀你的爱情,真的是为你好!
老师讲课一定要认真听啊!
那三年你真的可以拼上全力不要命一样去学习!
高考结束那一刻你真的会感谢曾经这么努力的自己!
班主任真的是除了你爸妈对你最好的人!
高三那年真的就别玩微信,别刷微博了!
其实我们的高三都差不多,身边的人也差不多,发生过的事差不多,甚至做过的题管过我们的班主任也差不多。
总而言之,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无论是人还是物。
那时候的我们多幼稚啊,真的很幼稚!
高三又是“恐怖”的代名词,可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是因为两位主演参演了《橘生淮南》而知道了这部电影,本着好奇的心来一窥。
《小情书》又是一部青春电影,又是以“高考”、“恋爱”为主题的电影,但是这部片脱离了“疼痛青春”的套路,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青春那点懵懂“初恋”,抑或是“暗恋”?
初逢 这部电影拍的可以称为平淡中又有冲击。
女主清冷的气质,男主有些懦弱而会选择逃避,这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
他们的青春,质朴且懵懂;他们的“爱情”,若即若离。
借笔记 男女主都会大胆,都会怯懦。
予我印象深刻的戏,有三场。
第一场,是学校严管校园恋爱,陆老师(班主任)找到叶虹影的父亲,并告诉他叶虹影“恋爱”的事情。
于是,这位父亲回到家与叶虹影大吵一架,后来女主一把剪掉了长发。
这一场戏,我感受到了女主(叶虹影)的主见,感受到了女主(朱颜曼滋)的爆发力。
第二场,是高考前女主感觉自己得了“神经衰弱”,弱弱地来找男主帮忙,男主先是答应帮助,后又加了一句:可向老师说明,让老师同学一起帮助女主。
这样,女主便不开心了。
男女主对这一场戏都处理得挺好,这场戏也说明了男主并没有十分了解女主,也暗示了男女主的结局并不会是happy ending。
这便是青春懵懂的爱。
第三场,是男主离家出走的戏。
这一场戏,我看到了男主的“大胆”,而后戏剧般的男主父亲出现,他一句话便让男主“听话”地回家了,这又体现了男主的“怯懦”。
男主的形象也是立起来了。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的男女主角都是在“大胆”和“怯懦”之间游走,他们的“爱情”,他们的青春,质朴而懵懂。
看了一部不算很热门的电影《小情书》,最初的确是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但整部影片看下来还是有惊喜在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珍贵的地方在于真实,没有任何玛丽苏的剧情,没有刻板的所谓初恋的各种催泪剧情,高考动员大会上老师的金句,所有人一起在室外打雪仗的场面,互相鼓励试卷纷飞的时光,一不小心就把你拉回到高三的场景中去。
平淡的故事里却包藏着很多的泪点,没有喧宾夺主的色彩建构,也没有镜头的特意处理,却意外的好看。
意外发现的一部好电影,很真实!
其实我们的青春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感情,深爱怀孕堕胎,这些狗血的镜头本就为数不多,那样匆匆那年的过往虽令人唏嘘,但很少感同身受。
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的,尚分不清友情和爱情,充满好奇的走进,单纯的交往,相互鼓励,却被不单纯的人曲解质疑。
然后本来平静的学习生活充斥着这种有关伦理道德的大问题。
就像叶虹影和老乔,有人被大问题困扰逼疯,有人因它而偏执,一意孤行。
结局或好或坏,只是在十几岁的青春里体会人生的意义。
总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班主任,用自己的强势和道德观凌驾于青少年之上,殊不知自己肮脏的思想非但没有遏制住萌芽反而加速了成长。
与其连同家长来场大批斗,倒不如做一名安静的旁观者。
片中的班主任十分真实,想把学生作为学习机器,分数指标,这在现实中无可厚非,却在我们的青春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后一点,女主叶虹影和男主王凯,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赴京的火车上回忆这段青涩的感情,理智的结束。
对,这是感情,不是爱情。
男主的懦弱伤害到了她,女主的困苦得到了他的同情,仅仅如此。
青春如此,这样的感情会因为一张纸开始,也会因为一句话结束,短暂而美好。
影评《小情书》影片抓住我眼球的可能还是因为他能够挖掘出回忆中的青春虽然没有高中和高考的经历但个人感觉这部影片拍出了我们那个时代的青涩感现在大多青春题材的电影往往被激情、狂躁所主宰堕胎、三角恋、打打杀杀等狗血剧情充斥荧屏可能是现在现实的缩影但已经不符合我的审美观本片的男主和女主都是刚出道的生脸蛋子女主的面部识别度和眼神都让我想到了也是刚刚出道的郑湫泓清新之流溢于言表为什么青春总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而且片中的每个场景每个角色都极其相似的曾经在我们的青春中闪过同学老师家长初恋友谊逃避……初恋的时候我们不懂爱情等到我们懂了爱情却又不再相信爱情人世间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此最后的结局不是圆满的结局男主和女主没有在一起这和现实当中初恋个个无疾而终相当吻合就像大话天仙中孙俪所说的苹果和香蕉怎么能在一起就算在一起也不会开心所以我最后知道了男主和女主分手的原因女主考上的是清华大学男主考上的是北师大
讲述的是高三的事情,讲述的是早恋的事情。
要说高三,我们基本都是经历过的,想想我的高三,好像只有山一般高的习题集和试卷,只有永远都上不完的晚自习和考不完的试,哪里还有时间去早恋去放纵呢?
要说早恋有不有呢,也是有的。
不过我记得那会儿学校好像并没有规定说不允许早恋,而我的班主任老师还说过没有早恋的人生会有遗憾,因而我们好似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燃烧完了我们所有的早恋激情,那时候总觉得,不需要偷偷的,可以正大光明的早恋好像少了一点什么。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面,这个学校抓得还挺严的,不过还是能在其中看到那份属于早恋的青涩与美好。
好的电影,就是能让你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自己的过往,我想起的不是你,而是我的青春,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那个我觉得最好的你,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依靠着一个信念拼命努力。
其实,现在想想,结局并不重要,而且后来,我们也各自遇到了别的人,以后也会和一个合适的人努力过完一生。
我们都应该继续努力,不是为了谁谁谁,而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努力适应社会,努力好好生活。
没有任何关系也好,把所有关于你写在高三的小情书里,留给当时纯粹的自己。
推荐给大家,看完也许你会想点开那个人的朋友圈看看,如果那个人就在你身边,那么,真好,祝福你😊!
如果。。。
好吧,没有如果了,言尽于此,去继续努力吧👍
超级真实的感觉,想想我们高三生活,真的就是这样,并没有所谓的那些过于糜烂的生活,而是很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找寻一丝偷懒的感觉,暗恋真的很像真实的高三生活,所谓的男女生过密交往,哈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眼神的交流,偷偷看一眼,被发现立刻转移视线,心里又偷偷高兴。
其他高三的生活可见作者亲身经历过,联欢会时每个班级都有同学去准备节目汇报表演,晚自习去排练,老师虽然很气,但也终是无奈╮(╯_╰)╭,尤其是学生“逃课”时的偷笑,内心的巨爽,简直淋漓尽致。
长大之后,依然对“初恋”这两个字怀有某种特殊的感动。
不管年少时的那段初恋是否有过矛盾、争吵、误会等不好的成分,时隔多年回忆起来,都会化作嘴角的一丝微笑,和心底的一抹柔情。
也是后来才发现,初恋无关爱情。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说爱未免深沉了些。
因为担不起责任,谈恋爱只是为了开心,而没想要承担什么后果。
所以,大多数的少年口里说着爱,却没有修成正果。
这就好比“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样,少年不知爱滋味,为赋新词强说爱。
所以,很是理解为什么有些中学生会偷偷谈恋爱。
偷偷归偷偷,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学生就是坏学生,并要因此承受老师和家长的另眼相待和批评教育。
初恋本来是一个中性的带着点美好的词,是老师和家长对之的行为和态度,将其变成了一件听起来很坏的事。
而青春期的孩子们又普遍具有叛逆心理,不让做什么偏做什么,恋爱屡禁不止的现象也就不难想见了。
学校一直教育我们考试时要押重点,他们却在青少年恋爱这个问题上押错了重点。
称之为“早”恋,乱棍打死并不能一劳永逸,也并非智慧之举。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对待恋爱,以及如何对待学习。
《小情书》没有强大的卡司阵容,排片率、关注率貌似也不是太高。
可就是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制作电影,勾起了我对初恋的种种回忆与思考。
男女主角是年轻的新人,意外贴合着电影中少年单纯青涩的气质,清新与美好扑面而来。
剧情虽然在现实的基础上拔高了一些,总体来说很有代入感,让人们相信即使这不是属于我的中学时代,也会是属于我周围的TA的中学时代。
王凯冒充“默默喜欢你的人”给同桌老乔写了几封情书,老乔信以为真得了相思病。
得知事情闹大的王凯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找女生帮忙。
最终叶虹影选择了帮他,告诉老乔写情书的人是她。
在叶虹影看来,他们只是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可老师认为他们是在早恋,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类似早恋有害学习要保持距离的谈话。
叶虹影以自己的一番见解说的老师哑口无言,而老乔在被老师谈话之后精神错乱,不得不被父亲接回家疗养。
叶虹影受到影响,有点神经衰弱,求助于王凯。
王凯欺骗母亲说自己得了神经衰弱,把母亲抓的中药偷偷给叶虹影。
他在化学实验室用量杯热药时被老师抓住罚站,叶虹影得知后怕耽误王凯学习所以拒绝了他的好意。
王凯只好以情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心意,叶虹影这才喝了他给的中药,并与他相互鼓励,约定一起考上好大学。
临近高考的日子里,他们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
递来递去的小情书里,写满了鼓励的话。
电影中高考那一天,大雨,堵车,所有人奔跑在考场路上的场景,高考前种种叫人心焦的小插曲,让我泪眼模糊中仿佛看到了八年前的自己。
高考那一年,我也曾那样放下儿女情长拼尽全力。
高考那一天,我也曾那样排除万难专注考试。
高考可能不是唯一的道路,却是最有可能发现各种小美好小确幸的道路。
故事的结局,王凯和叶虹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叶虹影对王凯说,她暗恋了他很久,不想他纠结为难所以帮了他,在此过程中,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慢慢发现,她并不爱他……我并不怀疑,他们是彼此的初恋。
我也相信,初恋的目的不是修成正果,而是在此过程中成为更好的、更成熟的自己。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头时,除了微笑,还是微笑。
这也是为什么,看过这部最终没有在一起的电影之后,我们没有遗憾惋惜,有的只是各种美好的回忆与感动。
我倾向于把初恋里的种种小心情称之为“喜欢”,单纯的、纯粹的喜欢。
这是初恋的专属品,也是青春的专属品。
洋溢着青春的高中时代,不经让人有很多回忆。
玩笑归大小,男主开的玩笑确实造成如此疯狂的后果。
女主的帮助是同学之间更深层次的友谊,高考的结局让人意外,一般是成绩好的女主没考上大学,成绩差的男主考得很好,两个人都考上了大学。
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惊讶。
“那些幼稚 懦弱 自以为是的岁月 其实也真挚 也闪光 ”因为我们都曾幼稚和懦弱,面对拥有的和想要拥有的,即使是现在也一样。
有些小细节还是比较用心的还原了学生时代的场景,值得肯定。但不知道是我太年轻了感悟不到、还是太老了矫情不起来,反正找不到全剧的点在哪,主线混乱云里雾里莫名其妙……20170519主楼点映
各位演员表演都真不错,尤其是家长们,查分那段感同身受。
然后男女主演去演了橘生淮南。
没有一般青春片的狗血,但是情节一半,节奏慢,大概就是单纯的回忆吧。
对于描述内地高中生活的作品里,这部算是相对比较写实的,而从片名来看,编导也并非要全面呈现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点是关于初恋回忆的故事。剧本差强人意,但是演员的表演实在太拉后腿了,生硬不自然,演技这东西,天赋挺重要的。
2018.1.18
声音旁白太难听了
没有那么差 3.5 (不过那男生低头靠近放在主上女主的笔记本时 还是被小戳了一下下
补看,还不错!
女主的颜很棒,笑点也有。就是不知道男主角折腾了半天为了什么,很难称其为故事,有点像有情节的青春纪录片。658才能上北师大,大约是鲁豫晋等高考难省吧
还算是挺美好的吧,没把青春片拍成烂梗
觉得还行。。。。
在有限的制作格局中,从演员到细节都细致贴切,情节非常利索手法稳健。高度还原高考岁月的青春记忆,趣味呈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女主的塑造比较成功,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同类题材中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最终都总结在了那件卫衣上-INDEPENDENT。同学群像稍弱,中孝介的歌声很出戏。
不知道有多少人留着当年高中时期的情书?因为我还留着。二十多年过去了,有过几次翻看,却早已没了兴致和感动。只有一些回忆,片段化的。就像影片的最后,王凯和叶虹影的相遇再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情书也成了夫妻间的笑谈。世事大都是这样的,非常喜欢。
剧本很扎实,没有刻意感伤和怀旧,都很自然。演员的表演也都恰到好处,整体感觉挺舒服
还原高考时期的那段青春,很少见到的真实。各位演员表演都真不错,尤其是家长们,查分那段感同身受。缺点是高中时期我们都不尽这么顺利,但对于影片里,或许是因为他们有个好老师吧。还有,如果音乐/歌曲再好听点,就成了锦上添花。勉强三星
其实朱颜是演得很好的,不管是心动还是放下都没有很用力,却完全理解她的心情,这才是青春意识的高度啊,ps赵顺然的口音太出戏了
情书还分大小,写个情人的吧,三观首先不正。
实在是。。。
觉得还是挺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