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陪跑者”,乔恩·哈姆(Jon Hamm)也不例外。
因此,在2015年9月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上,当他终于听到颁奖嘉宾念出自己名字的时候,这个已经44岁、穿着正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举动。
他没有像其他的获奖者一样,优雅地起身致谢,然后,通过走道接受掌声;而是举止鲁莽地直接从观众席直接爬上舞台。
手握最佳男主角奖杯的乔恩·哈姆在发言时有些语无伦次,大厅里所有的人全部起身欢呼。
这一刻,长达七年的漫长“陪跑”终于结束了。
艾美奖颁奖典礼上的乔恩·哈姆在获奖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乔恩·哈姆都和唐·德瑞普(Don Draper)这个名字绑定在了一起。
他是AMC电视台《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中当仁不让的主角,一个永远西装革履、生活在六十年代的商业精英。
在事业上,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向披靡,成为人人羡慕的时代宠儿。
同时,他也是一个十足的混蛋。
流连在各式女人之间,在酒精、香烟和痛苦的过去之中沉沦;在每一集的开头都要经历一次漫长的坠落。
乔恩和唐已经融为一体,更是那个充满争议的六十年代的缩影。
颁奖典礼的几个月前,伴随唐那一抹暧昧的笑容,《广告狂人》的故事结束在六十年代末尾明媚的阳光之中。
过去的八年之中,这部优雅精致、节奏缓慢的剧集已经收获了15座艾美奖奖杯,包括连续4个剧情类最佳剧集。
它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把逝去的六十年代重新带回大众视野,重温深埋在其中的失落与救赎。
至于乔恩·哈姆得到的那座奖杯,则是这段传奇真正的终点。
在希腊,怀旧有一个诗意的意思:“过去伤口上的痛”。
它是你心中的一个刺儿,比单纯的记忆更能打动人心。
马修·韦纳1999年,《广告狂人》主创马修·韦纳(Matthew Weiner)的大脑里第一次出现了唐·德瑞普的形象。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正在为CBS的情景喜剧《贝克医生》(Becker, 1998 - 2004)撰写剧本。
韦纳对六十年代的一切都兴趣十足,当时的人们穿着是什么样的,如何吃饭,怎么抽烟,甚至是办公室里应该怎么摆放家具。
这些历史的碎片持续不断地盘旋在他的脑子里,一刻都没有散去。
直到2001年的春天,他花了六天时间写出了《广告狂人》的第一个剧本雏形,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名为斯特林·库珀(Sterling Cooper & Partners)的高级广告公司里,那里的人们正在经历广告业最黄金的时期。
不幸的是韦纳的剧本当时并没有得到任何一家电视台的青睐。
他联系包括HBO、FX、Showtime在内的多家电视台,得到的都是统一的答复,这个故事节奏太慢了,没有观众会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着一群社会精英不停地抽烟、喝酒,然后勾心斗角。
唯一对剧本有兴趣的人是HBO的大卫·契斯(David Chase)。
他看中了韦纳故事里那种独特的气质,于是把他召进了《黑道家族》(The Sopranos, 1999 - 2007)的编剧团队。
黑道家族(The Sopranos, 1999 - 2007) 海报之后几年,《广告狂人》躺在韦纳的抽屉里无人问津,直到2005年AMC电视台的出现。
当时AMC还是个毫不起眼的有线电视台,整天播出的全是一些无聊的二流电影。
为了改变现状,他们准备学习HBO,开展属于自己的自制剧项目。
AMC高级副总裁一直想把关于六十年代婚姻生活的《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搬上荧幕,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剧本。
当他读到《广告狂人》的剧本之后,欣喜不已,仿佛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立刻给整个项目开了绿灯。
经过了两年的筹备和拍摄,2007年7月,唐·德瑞普伴随着那个经典的坠落片头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首播集花费了330万美元,对于一部没什么大场面的的年代剧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
精致的怀旧感从每一帧画面里流露出来:男士三件套西装的胸口依据身份而变化的手帕造型、女士套装袖口精致而典雅的装饰、原封不动还原的家具摆设,乃至抽烟的动作、倒酒的姿势,每一个细节都竭尽全力还原出那个时代的独特风景。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 片头第一季播出后,《广告狂人》赢得了空前的好评,并获得当年的艾美奖最佳剧集,并在此后三年蝉联了这项殊荣。
没有人能否认它的魅力,对于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而对于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它是一个时光机,带人回到过去的家。
正如唐在第一季的结尾为柯达公司写的广告词那样:“它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来回穿行,带你去一个令你渴望又令你痛苦的地方。
它不应该叫‘轮子’,而是旋转木马。
它带着你像孩子一样遨游,转啊转啊,然后回到家,那个我们深深爱着,以及被爱着的地方。
”究竟什么是幸福?
那是你需要更多幸福感的前一个瞬间。
对于五十年前的六十年代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
一种赞颂式的、理想化的,描绘的是永不停步的“逍遥骑士”,高声呼唤变革与平权的革命者,还有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Rock Festival)沸腾的人群。
这是属于年轻人和他们美好愿景的故事。
还有一种是反思式的、现实化的,记录着生活富足的中产者幽暗的家庭生活,商业精英平步青云背后的孤独。
这是年迈者和他们苦涩回忆的故事。
然而,没有一种描述能够完全展示出六十年代。
它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就像每个人的心灵,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第一季 海报·德瑞普第一次走进他那间宽敞而孤独的办公室,所有人都立刻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复杂性。
他聪明、性感、口才出众、思维敏捷,永远都能在最后关头想出足够征服客户的广告创意。
他有着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一个表面上幸福十足的家庭。
人们理应羡慕这样一个人,但是没有人羡慕。
随着故事的推进,唐的过去慢慢地暴露出来。
他是个私生子,悲惨的童年在一家妓院里长大。
他现在的一切都靠偷取朝鲜战场上死去战友的身份得来的。
美貌的妻子从来都不爱他,他也没有爱过任何人,或者说,唐始终不知道什么是爱。
为什么选择唐作为《广告狂人》的主人公?
因为他的身上能看到六十年代的一切。
1965年出生的马修·韦纳试图从他童年经历中找到创作故事的灵感。
那个年代,父亲掌握着家庭中的绝对话语权。
母亲想要回到法学院继续学习并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但因为父亲的阻拦没有成功。
无可置疑又不尽人情的权威也体现在唐的身上,他能够以父亲的身份发号施令,却并不意味他能够赢得其他人的信服。
他在扮演着父亲的角色,而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
唐复杂性的另一方面来自于韦纳在《黑道家族》剧组工作时学到的技巧。
在那里他知道塑造一个人物的关键是讲述时代在其身上留下的烙印,过去的经历会左右人物现在的行为。
唐今天的孤独源于他过去悲惨的生活,就像是六十年代整个美国的繁荣源于对大萧条时代的畏惧和对战争时期的惶恐。
这些恐惧只是从时间上消失了,并没有从心里被彻底消除。
唐不可能和他的过去做一个彻底的切割,相反他需要以此为生。
每当他开始创造广告,就习惯性地贩卖自己的过去,从痛苦中搜寻哪怕是一点点美好的东西,将它们包装起来,兜售给客户。
所以,唐的事业越是成功,他的生活就越越是糟糕。
在七季的故事里,这个男人经历了两次彻底失败的婚姻,换了九个秘书,和身边的女性不停地上床,却没有一个人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那个无限坠落的过程中,他越是寻求着爱,爱离他就越来越远。
他越是想抓着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越快离他而去。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 剧照或许,这才是六十年代的真正面目。
反越战、民权、嬉皮士、摇滚乐,所有的尝试都在试图改变着过去的规则,想要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可是在美好的口号之外,在形式各异的运动之后,伊甸园从来没有被建成过,哪怕是一天。
相反的是,整个社会从来没有如此分裂与动荡。
口号和运动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本来的样子,每个人都和唐一样,高喊着追求幸福的口号,在现实与希望之间挣扎前行。
即使你真的成功了,它对你的影响也只是暂时的。
那么,唐·德瑞普的反面是什么呢?
或许,可以从他身边的女性那里找到答案。
和唐自己的彷徨不前相比,《广告狂人》中的每一个女性都要活得更加纯粹。
六十年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同样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她们被当作拥有姣好面容的花瓶,或是被囚禁在家庭生活的条条框框之中,或是只能从事那些乏味且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
她们并没有自我,直到她们开始寻求转变。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 剧照佩吉·奥尔森(Peggy Olson),登场的时候是一个刚从秘书学校毕业的女秘书,受迫于偏见而无法发挥自己在广告创意方面的才华。
为了达成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她甚至送走了亲生的孩子,最终在广告业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琼·哈里斯(Joan Harris )在公司里做着秘书总管,一个纯粹是花瓶的角色,最后竟然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连唐的前妻贝蒂·德瑞普(Betty Draper),曾沉溺于自己的自怨自艾中不可自拔,在剧集末尾面对肺癌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时,流露出一份难得的平静和从容。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想要成为真正自我的欲望,充斥着六十年代的每一分钟,涌进每一个人的内心。
唐的不变和女性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欲望使然。
嬉皮士想要世界平和,平权者想要众生平等,参与反战游行的人想的是每个士兵能够回家过上平凡的生活。
欲望本身没有好坏,欲望只是欲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关于六十年代的电视剧要把背景设置在广告业。
广告,真正想贩卖的并不是商品,而是欲望。
唐是贩卖欲望的高手,他创作的每一条广告都在用欲望引起消费者购买的冲动。
要买巧克力是因为想要找到重新被爱的感觉,要去吃汉堡是因为想重新拼凑出一家人在团聚在一起的图画,要买照片放映机是因为想找回失去的昨天。
商品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欲望。
欲望带唐走向了事业的成功,也是他自己最先从欲望中跳脱出来。
在第六季的末尾,当这个男人再次施展自己的才华,向客户兜售巧克力的欲望时,忽然良心发现般地诉说起自己的过去。
他生命中最甜的那块巧克力并不是来自父母的爱,而是来自一个妓女,是一种畸形的、带着痛苦般快感的欲望。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 剧照于是唐成为第一个对六十年代的欲望进行反思的人。
他比所有的人都更进一步,开始去寻找脱离欲望的自我。
这是你的人生,你不知道它还剩下多久时间。
但是你肯定知道它一定会结束的,所以必须在它结束之前,赶快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意义。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第四季 海报漫长而动荡的六十年代终结于何处,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1969年夏天伍德斯托克狂欢的落幕,标志着嬉皮士们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而参与越战的年轻人要等到1975年才能全部回家。
阿波罗登月让所有人群情激愤,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相继遇刺则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伤口,躲在黑暗中疗伤和自我反省成了唯一的选择。
身为六十年代化身的唐·德瑞普在《广告狂人》的最后时刻,走向改变自己人生的旅途。
他逃离了过去的生活,像之前自己嗤之以鼻的嬉皮士一样,逃离曼哈顿钢筋水泥的森林,驶向加利福尼亚的阳光雨露。
在旅途中,他逐步抛弃了自己的车、自己的存款,还有那个带着欲望标识的广告人身份。
唐的逃离盲目而消极,从天平的一端急速划向了另一端。
他不知道答案到底是什么,只是在努力排除错误的选项。
广告狂人(Mad Men, 2007 - 2015) 剧照《广告狂人》拥有着一个足够暧昧的结局。
在北加州依沙兰中心(Esalen Institute)绿草如茵的悬崖边,唐·德瑞普安静坐在阳光下进行了一次灵修。
这里是1962年反战运动中嬉皮士们建立起的灵修圣地。
他曾愁云密布的脸庞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然后是“叮”的一声,镜头切到了可口可乐1971年那个载入史册的广告——“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
这就是唐想要的一切么?
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同样不得而知的是,经历了六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后,世界是否变得更好?
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是一个足够平静的瞬间。
正如那个可口可乐的广告一样,没有口号,没有再被欲望裹挟,只留下一个美好的愿景。
在所有关于六十年代的玩笑中,有一条这样写道:“如果你还记得,那么你根本没有在那里生活过。
”无论从什么角度解读,这都是一种自嘲。
对所有人来说,六十年代从来不会彻底消失,就如同每个人的过去从来不可能被彻底遗忘。
它始终在那里,像幽灵一般游荡在记忆之中。
2015年的春天,在《广告狂人》结束前的几周,一条长椅被放置在纽约的地标建筑——时代生活大厦(the Time & Life Building)的门口。
长椅的靠背被做成唐·德瑞普标志性的背影,一只手拿着“好彩香烟”(Lucky Strike),慵懒地搭在靠背上,孤独而没落。
路过此地的人们纷纷停下脚步,驻足围观,合影留念。
两个时代就在此刻巧妙地重叠在了一起。
乔恩·哈姆和唐·德瑞普长椅或许,很多年之后,这群人会想起这个瞬间,想起唐暧昧的最后一笑,想起在阳光下终结的六十年代,还有那句:“新的一天,新的想法,新的你。
” 本文首发于深焦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 ,文字和图片略有改动。
MM: Mad Moments S7E4 MonolithDon将何去何从上集里终于尘埃落定,然而一心想看办公室里Lou/Don大战的同学们可能会对S7E4颇感失望。
标题致敬库布里克的2001: A Space Odyssey,那么,我们的“英雄”本集里回归征程又如何?
1,开篇Pete与“Pete版Betty”约会,偶遇老客户,Pete三言两语搞定Burger Chef业务,顺便得知其岳父曾发心脏病,Pete有些心烦意乱,大概因为他的妻子根本没有通知他。
2,Don正式上班首日。
背影开篇,已经帅呆了,音乐欢快。
电梯门开,对面黑门形状如Monolith点题。
进公司门,异样。
上次Don返回公司自己如鬼魅恍惚不定,第二次则公司如鬼域,空当无人。
3,IBM360欢迎大会。
Jim, “this agency has entered the future.” Harry马屁状。
创意组主要成员Stan鄙睨,Peggy失落,犹太G愤恨,连掌都不鼓。
”You might want to wear shoes.” Rogger还是对脱鞋耿耿于怀。
”anything left behind…will be assumed garbage.” Dawn新任总管发话,分量十足。
4,Peggy牢骚,”Lou….doesn’t know how to do it.” Lou, “Trust me, you’re going to use that computer more than you use that lounge.” Lou应该听到了Peggy的牢骚。
伏笔,后面Lou喊Peggy进他办公室给她加薪,Peggy起初惶恐不安。
5,对待IBM360,犹太G反应激烈,戒备警惕,牢骚气愤。
Stan则坦然一些,”That computer is the Mona Lisa. People pay entry to the whole Louvre just to walk by that thing.” 可是犹太G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借物喻人,为一个沙发作些无用的抗争。
Don同样不满,一则因为决策层绕过了他购买了IBM360,深层次原因或者他明白computer是来”replace more humans.”6,Don回办公室,从柜子底下淘出个旧的Mets banner。
Lane的遗物,Don唏嘘,先随手将banner扔到垃圾桶,后来根据剧情得知他还是把它挂在墙上了。
有人认为Mets借喻Don的未来走势。
加评引用,” And so all you Don Draper fans who don't follow baseball need to know that there is indeed hope for Don this season, at least if this deliberate invocation of the Mets has any meaning (and what on this show doesn't?). The New York Mets were relatively new to baseball and in their eighth season in 1969. They had never had a winning season, and were at that point a metaphor for futility. But in that year they became the Miracle Mets, winning 100 games and upsetting the great Baltimore Orioles team to win the World Series.”7,Partners会议,Pete眉飞色舞汇报新进展,Jim深感Don/Roger联盟压力,力拉Ted回归总部领导此项目。
Ted拒绝,推荐Peggy,Pete和Roger同荐Don,Jim和Lou貌似同意Don加盟。
亮点,Roger,”He has spent three weeks alone in that cave, and he hasn’t clubbed another ape yet.”对应2001: A Space Odyssey。
Pete,”Let’s see them give that to Bob Benson”,还是孜孜不倦地和Bob竞争的啊。
如果你乐意再拉一遍,一定要随时留意整个会议过程中Lou的表情,Lou的演员真是一个好演员的。
最终,Jim的”an exquisite copywriter”给Don定位,并且期盼Don “to explode”。
加评,有人认为Roger和Pete比较铁杆讲义气,个人分析,Roger如果不是自己在公司里面寂寞难耐加孤掌难鸣,是无意拉Don一把的;同样,Pete一则明了Don的个人能力,二来想拿下Burger Chef这个项目从而巩固他于Bob的对抗成果,从而推了Don一把。
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偏淡一些的。
至于Ted推Peggy,弥补下内疚心理而已。
8,Roger前妻Mona和女婿Brooks到访。
Mona非常有吸引力,与Roger互动相当默契。
Margaret S7E1里面的I forgive you就有些神经兮兮,果真,现在追随一群嬉皮,孩子也不管了。
Roger建议Brooks man up自己去找老婆回来。
Mona评价”Because she is a perverse child who only thinks of herself.”一语种的,暗指Roger同样,犀利。
9,Don和IBM男Lloyd首次互动。
Harry,”Tim Conway plays a guy who's trying to kill himself the whole show.” Don, “Probably to get out of his contract.”暗示Don的当前处境心态。
三个创意总监概念正式提出。
Harry, “I am sory you lost your lunchroom. It's not symbolic.” Don, “No, it's quite literal.” 对话精彩。
继续man vs computer,finite vs infinite。
Counting stars里面的creativity, imagination vs just counting number. Going to the moon,一次提及。
后面Roger有二次提及,看来离真正的登月不远了。
Peggy开门,Don草草结束谈话,Peggy等二人离开后才出来,表情可爱。
10,Peggy被加薪。
留意最初她的忐忑不安,以为要受惩罚。
$100 more a week,换算到现在是$32,000每年,涨幅惊人。
Lou要写在纸上,暗示他对公司如何处置Don的不满。
Peggy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啊。
还有什么比在预感自己的工作被电脑威胁的时候被嘉奖更让人开心的呢?
居然有的,就是她要首次领衔一个全国性的大项目了。
还有更让人开心的么?
OMG,居然还有!
那就是成为原来自己领头上司的领头上司。
Peggy,恭喜你啊,做(上海话)了三集,终于成了。
Lou的意图很明显,Peggy和Don都是自己的威胁,让Peggy领导Don,迟早其中一个,更好情况两个都explode,一石二鸟,Lou定是学过三十六计的。
加评,又一次的,在MM里面,女性员工的promotion是男性主导的权利争斗的产物,而非纯粹的个人努力的结果。
11,Peggy和Don的互动,诸如Peggy喊Don去她的办公室等小手段,Peggy下命令,Don脸色阴沉,摔门而去。
事后Peggy小得意啊。
Don小explode,咱窗(因为外面施工,没人听到),早退,拒绝工作。
12,Roger询问秘书Don来上班没,得到肯定答复,我本以为Roger会去和Don聊聊,安慰下他,结果他只想知道Don来了,意味着Roger晓得发生了什么,只是担心Don罢工罢了。
Roger的秘书超搞,Brooks入狱了。
Roger只得亲自出马,接连上演Roger夫妻,父女的对手好戏。
13,车上Roger vs Mona。
Mona,”She only had one job, and that was to find a husband, and she mucked it up. ….I wanted her to wait like I did..” Mona似乎对Roger还是有些感情的。
”Usually they stay in the city.” 这个Roger最清楚。
14,Don在办公室里读书。
加评,书,电影,酒,外加棕发熟女,Don少有的几项爱好。
Don,“The perils of technology. It's 1969 and you’re unable to make fire.” IBM男Lloyd ,“Human error.” 再次对应2001: A Space Odyssey里情节。
Lloyd谈电脑的obsolete,有隐含的隐喻公司员工的意思,至少我感觉Don有这方面的联想。
Don感觉电脑销售是一广告良机,欲寻Roger商量,Roger不在,只好找Bert。
加评,Bert之前是唯利益至上的,通常情况下有新的商机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结果,Bert,”You have a fundamental misunderstanding of what went wrong here. You thought there was going to be a big creative crisis, and we’d pull you off the bench. But in fact, we've been doing just fine.” Don, “Because I started this agency!” Bert, “Along with a dead man whose office you now inhabit.”看来Bert是决意要把Don往死路上逼了。
Don寻求支持另立项目的想法以及创意从最高层被坚决否决,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
Don终于崩溃,寻醉。
电话Freddy,后获教导启示。
加评引用,评Bert,” The whole idea of Bert's racism, lack of empathy, meanness and greed - all wrapped in this avuncular, Colonel Sanders look - is a brilliant move on Weiner's part. Because, when it's all said and done, who's going to be the clear winner here? Bert, not Don. Bert's ways continued - and still continue - to dominate American social and business culture. Honesty (like Don's exposure of Dick) gets literally "drowned" and those who fail at the game (like Lane) become sacrificial lambs to people like Bert.”15,Roger夫妻vs Margaret, 哦, Marigold。
关于名字的重复,暗示离婚,女随母姓。
客观说,Marigold现在看上去真漂亮多了。
Roger不忘随时展现自己的魅力。
但对于女儿,他能想到的解决之策还是只有money。
”These people are lost and on drug, and hey have venereal diseases.” Mona对嬉皮的一句话总结。
Mona试图以母亲的角度来打动Margaret,结果Margaret不愿重复Mona年轻时候无所寄托借酒消愁的角色,Mona败走。
Roger因为自己和嬉皮打过交道,决意转换角色,深入了解,长期作战。
大家有谁曾想到过会看到Roger削土豆?
最佳情景啊。
”Electricity and all that, it just brings problems.” 呼应下SC&P那边。
加评引用,”Roger and Mona tried to save Margaret from "drugs, venereal diseases" etc. Margaret is trying to save herself from her mother's life (her almost throw-away line about Mona mother locked in the bathroom drinking every afternoon, while her father was absent). She sees the people she's now with as her saviors, her true friends.”16,Don醉,Freddy前来解救,Don有段对IBM男Lloyd的话,做何解的?
包括”I didn't hear you.””I know your name. You go by many names. You don’t need a campaign. You have had the best campaign since the dawn of time. ” 加评,dawn of time,2001: A Space Odyssey一章节标题。
有人称这里Don指称的You是” the seduction of the modern, of global commerce, of faster, smarter, better, that is luring us all straight to hell.”个人感觉,Don语中的you应该是个metaphor,这里指的是technology,I didn't hear you come,一指don没有参加partners会议对IBM360的到来毫不知情,二指他没有预料到髙科技这样就突然来到他面前,他如同2001:奥德赛里的猿人见到monolith一样惊诧,这里IBM360就是monolith. Don本质上是反technology的,roger是不在乎,和年轻一些的对诸如登月一类的事情充满憧憬和热情做对比。
17,Peggy/Joan场景。
Joan提到your raise was approved, 意味着Lou前面的只是表演。
加评,MM编剧能用寥寥几笔就把Lou刻画的如此让人憎恨,功力颇深啊。
Joan的”to cowardice”表明她立马明白了Lou的意图,Lou和Jim不敢和Don正面交锋,把Don这一烫手山芋丢给了Peggy。
Peggy也明白了,”they …hoping one of us would fail.” Joan, “I don’t think they have thought about it at all.”明确提示她不相信“one of us would fail.”她对至少Peggy还是相当有信心。
18,Roger和女儿睡谷仓场景。
开头温馨,结局糟糕。
女儿半夜遛出去鬼混彻底激怒了Roger,第二天Roger试图强行带Margaret走,女儿提示他原本是一个多么糟糕的父亲,Roger滚落在泥巴里,孤身一人回城。
加评引用,之一” The thing about the 60's was that the idealism of the hippie/commune lifestyle continually butted heads with the pragmatism of "real life" as defined by a capitalist democracy. The idealism of lying in the grass just looking at the moon in juxtaposition to the desire to "conquer" the moon by landing a space craft on it was so appropriate to the time. And as for Roger and his daughter -- that is so typical of what we used to call the Madonna/Whore syndrome. Men who loved "their" women -- wives, mothers, daughters to be revered as wholesome and pure, while engaging in questionable sexuality and social behavior themselves. In the late 60's women were still getting sent away to have babies in secret after marital affairs and teenage pregnancies.” 之二“Yes, Marigold's argument was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he's behaving exactly like her parents in choosing to live her own life, and yet she admitted that as the child it made her miserable. I expected the exact opposite: when you realize your parents' unhappiness and self-centered pursuit of pleasure hurt your development, you decide to devote yourself to your children.”19,Freddy英雄横空出世,现身说教。
”Are you just going to kill yourself? 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Or goo in your bedroom, get in uniform, fix your bayonet and hit the parade? Do the work, Don.” 结尾Don西装笔挺,埋头打字。
加评,MM一直是有着反英雄情节的,但是这里却塑造了一个英雄,有些不可思议。
总结下,这集里的故事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矛盾冲突比较激烈。
虽然设想中的Lou/Jim vs Don/Roger大战根本没有爆发,因为Lou/Jim成功地将矛盾冲突转嫁到Don vs Peggy身上,并且Roger忙于家务事。
关于Margaret,有人评论她代表了新兴一代自我意识的崛起,我觉得毋宁是表现人生的轮回。
Rogger年轻时候也有自己的commune,不过是所谓的office罢了,他们一代人沉缅于自我享受,忽略了家庭、儿女,现在的新一代只是在重复上一代所犯过的错走上一代所走过的路而已。
关于轮回,Peggy曾经在Don手下忍受凌辱,如今轮到Don在Peggy面前俯首听命了。
Lane无法走出困境,在办公室里自缢了结了人生,Don如今就在他的办公室里,躺在Lane死后曾躺过的那沙发上,也算一番轮回,只是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结尾曲Hollies “On a carousel”,算点个轮回的题吧。
本集最佳Moments:Roger削土豆睡谷仓。
继续关注:1,Peggy和Don的合作最终结果怎样?
会如Lou/Jim所期盼的两虎相争,玉石俱损;还是强强组合,创意无限?
2,Pete对Bob隔空牵挂还要有多久?
3,Don崛起的背后难道真的只是一个男人?
Megan终将扮演什么角色,Don的幸福归宿还是横遭不测,成为Don终生的悔,崩溃的源?
2015年,Mad Men终于要写到了尾声,今天在看到剧情越来越往一个令人无限回味、丰盛、充满哲理,又能不停轮转回旋的结尾大步迈进的时候,我实在是情不自禁的打开了第一季的第一集。
45分钟紧凑的情节下,全剧的灵魂人物的性格都被一一交代清楚。
广告业鼻祖里,那五个人精一样的人物,在经历了7年之后,居然他们都像当初描绘的那样,在他们自己的轨迹上行走着。
除了感慨编剧的功力外,令人感到些许悲观又些许不得不臣服于现实的是,人生之旅有时真的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尾。
影片的绝对主角Don Draper,他热爱他的事业,有才华,帅气,不羁,但第一集中除此之外最重点刻画的是他的骄傲,这也是他的人生自始自终戏剧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为之后交代他骄傲背后的自卑埋下了极具张力的一笔。
在第一集里面编剧通过五个他先后交手女性,刻画了他复杂的性格早就的双重生活。
他对于强势的女人(心理学博士以及Rachel Menken)不屑而粗鲁,身上有典型的六十年代大男子主义的气息,他对自己的下属Peggy在第一天就表现出了日后一贯的态度,他照着她但是又不惜当面打压她。
然后是他的亲密伴侣,一个是艺术家Midge,自由而独立,性感又智慧,他说他们应该在一起,就像所有男人对于危险女人的憧憬一样。
但同时当剧情在活色生香的24小时后最终把他带回了家的时候,它向观众确认了,他和当时其他典型的白人成功男士确实没有任何不同,他住在郊区,他的夫人金发肤白体贴温柔,手上带着硕大的钻戒穿着飘飘的睡衣,然后他有两个小孩。
就是这样一个剧情的设定,最终在他一手摸着一个孩子的镜头下拉远,仿佛也暗喻着他拥有郊区与曼哈顿的双重生活。
也为之后Mad Men所有意味深长的剧终奠定了风格的基础。
除了绝对主角Don之外,其余所有灵魂人物的勾勒可谓是大师级别的描写,短小精悍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却极其丰富。
Pete是典型的白人成功年轻人,自以为是却不拥有足够的才华来支撑,和Don一样的骄傲和大男人,但是却笨拙,他爱出风头,自信,强势,但是却处处受到打击,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夜场。
我记得后来有一集他一头撞在了办公室里的柱子上,怒不可竭,但是这个遭遇似乎早就因为他的性格注定了一样。
Don在第一集里面恶狠狠的那番诅咒真的就在7年后那么应验,有一天你中年秃顶了会发现所有和你在一起的女人都只是心怀怜悯,因为没有人喜欢你。
原因是,他内心和Don一样有自卑的地方。
(尽管第一集还没有交代Don的自卑)他内心是那么需要慰籍,然而显然他是无法放下身段对富有的小妻子倾诉的。
所以,他在单身派对之后找到了和他全然有所相同又互补的Peggy去寻求慰籍。
来自布鲁克林的Peggy,谨慎,聪明,懂得如何表现的得体。
但是从去看妇产科医生,到摸着Don的手感他的照应的那一幕,直到最终拉着Pete的手进入卧室,我们看到编剧一步步告诉我们这个长相普通的秘书女生的野心。
她和Don能够在一开始就心心相印是因为她的复杂,她对于危险的渴望,对于世界的好奇。
剧中一直很有趣的点是,大家都说她的腿美,但是并没有人说她人美。
这就好似她的出生所带给她的命运那样,尽管拥有极好的资质,但需要再看一眼才之后才了解。
因为不具备Joan那样的昭然于世的美,注定了她必须要汲汲营营的一步步往上走,才能得到自己极度想要的东西。
在她身上完美地勾勒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甩不掉的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
每个人都想要幸福,每一个女人尤是,但是对于有点资质又不是有得够明显,同时却野心蓬勃而不愿委曲求全的人来说,爱情和家庭幸福看起来绝对是另一个世界的词汇。
尽管7年来她也层层蜕变,但是不变的是她好强并不愿谦让的心。
Peggy是一个最让我唏嘘的角色,我内心真心的希望Peggy可以有拥她内心所期望的幸福的一天,但是我觉得编剧不准备给她,因为编剧无法改变社会的大环境,而因此只能令她的努力让人看得心疼。
大美女Joan绝对是剧中我最爱的女性角色,没有之一。
老天就是那么不公平,给了美貌的同时还赋予了她智慧。
她美丽的即使是个女人都那么垂涎若渴。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天还给了她聪明,她深深知道自己的价值,也明白作为一个女性应该扮演的角色,Peggy的那种斗争和坚强是她在早期所不能理解的。
但是她从开始就展示了身上那种既能够撑起Madison Avenue门面又能够让公司正常运转强女人的特质。
不仅如此,她还善良,尽管有点张扬,却愿意照着新来Peggy。
那给接线员的三份礼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身为一个女人,她集结了一身的美貌,性感,智慧与善良,令她即使在一个强权的男性社会里,也能逐渐成长得更坚强,最终她确实理应获得自己的幸福。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全剧最爱的男性角色,那就是Roger。
我并没有那么爱Don,他看起来是好像是No作No Die,老天赏饭吃却不要吃的典型,但其实是够聪明得体但却不富足而造成的复杂内心的必然后果,以及他额头太宽笑得太假。
真正内心的富足,不仅来源于天生富足的金钱还有家庭氛围,这两者都和Don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有这样的概念,就是因为有Roger Sterling的存在。
什么是真正源于富足的自信,看到Roger Sterling你就知道了。
他是另一个“老天从来就没说过它是公平的”人物设定。
尽管,他的家世背景在第一集里面没有交代,但是他是那位天赋异禀、不可一世的Don的老板。
含着金钥匙出身,帅气,挺阔,本应可以更骄傲的他,但是正由于真正的富足让他自信且得体。
除此之外还是聪明,尽管前面四位都是业界人精,但显然他的审时度势,深谙人情世故,知道自己可以有什么可以要到什么可以有什么立场说什么话,外加上社会地位和雄厚财力,让他无往不利。
但同时,他表现出来的又是那么直接,只在乎是不是赚钱,不在乎对方是个女人还是犹太人,他只在乎有没有酒喝,不论早晚,只在乎姑娘漂不漂亮,他并不简单却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于是显得那么真性情。
Roger与Joan身上让人爱的东西是在后面几季里逐渐凸显出来的,但是编剧在第一集里面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两个人身上的潜力。
由于都不是太过复杂的人物,不复杂或许是因为老天给足了它能给的所有,这两位人生好牌型选手的直接来源于和富足,奠定了真性情,而智慧却保证了不论经历如何的挫折,他们总会自我领悟并撑过困难继续直接而美好地生活。
也因此,他们是整部Mad Men中,最不Mad的人。
最后一季的后半段中,Don Draper终于在历经起伏后开始思索起人生的意义,而我的人生似乎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不断被扯回这个无法得到答案的泥沼中。
但,今天经过这一路回溯,我似乎得到了对未来生活的那惊鸿一瞥。
于是我不禁问自己,Is that all it is?
正如,第9集结尾, 当Peggie Lee沙哑的嗓音所不停询问的话题,Is that all it is? 人生,Is that all it is?
国庆前一个星期,被好友推荐看MM。
今年内心的浮躁,只适合看血族,看美国低俗故事,看国家安全,唯有看一些不外乎剧情,只要有肾上腺素爆发的电视剧,才可以让内心获得一点点安宁,然后整个人就像抽空一样,湿哒哒贴在墙上,目光呆滞,在深夜里一支烟一支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于是国庆七天假,我赖在家里面,一动不动,一口气看完了MM6季,希望能从浮躁的我里面走出来。
看完第一集,我给好友去了个电话:这部剧告诉我们,抽烟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一直以来戒不掉烟,是有多么大的负罪感呀 O(∩_∩)O哈哈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一个荒诞的年代,全民吸烟,无论老少男女,不分场合场景,办公室吞云吐雾,带小孩烟不离手,和现在的价值观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回想当你处在那个时代,整个办公室弥漫着大麻的味道,在现在是多么呵呵的场景。
歧视黑人,歧视女性从业者,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女人也深知这一点,想尽办法可以通过美色上位,当然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种性骚扰和性,还有50年过去了都不被业界认可的同性恋,那个时代的很多场景,和现代社会似分似合的纠缠在一起。
这是一个二战后美国作为最大的赢家的背景故事,整个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富饶,人民更安居,在曼哈顿那个广告公司林立的地方,企业要通过更大力度的广告和推广,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人们对地位和身份的追求和认同,也达到了那个时代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个和改革开放20年后的中国,是多么的相似呀,物质从未有过的繁荣,财富也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物质的追求,也是从未有过的,虽然不曾有黑人歧视(区域歧视大相径庭吧),大麻泛滥——和现在人们对很多东西的渴求,如出一辙。
比如对女人的渴望和占有,以获得拥有更多女人为荣,对一夜情甚至嫖妓都是各种包容。
各种品牌林立,产品的竞争也把广告营销推到一个可以超神的地位。
在现在看来拥有豪宅和名车,和60年代的美国民众的想法,也不经相同…………为什么大家看了这部剧无法放下?
难道我们对旧时代的美国更感兴趣?
电视剧的场景确实做到了极致,办公室的陈列,各种当时品牌的打字机,香烟,好时巧克力,柯达,回到家里面老旧的电视,冰箱空调,最能引领复古潮的各种名车,以及华美无比的各种时装秀…………但是我相信这不是根本上打动我们的地方。
因为美国60-70年代发生的种种事情,和中国的现状几乎惊人的一致。
在60年代圣罗兰首先推出工装裤以前,女性只能穿裙子,有教养和背景的女孩子都会像贝蒂和鲁迪这样,贝蒂随时像仙女和精灵一样,让人眼前一亮,每一次出场都让人难以把目光从她的身上移开半秒,他们不需要刻意去体现自己曼妙的身姿,因为本就无可挑剔。
普通家庭的女孩就如琼一样,必须把最能代表自己的身段包装出来,这是她的秘密武器,让她在公司的秘书群里面,显得最耀眼。
而贫苦学生出身的佩吉,穿着现在依然很流行的格子裙,幻想着从底层一点点爬起来,拥有自己的办公室,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和我们现在每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是同一个轨道。
表面上看60-7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至上,但是作为男人,因为责任更大,所以承载的压力简直巨大到随时可以吞噬每一个人。
比如唐,需要隐姓埋名(出身不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上流社会的人,才能在社会上被认可,随时随地在“演”好自己的角色,他的孤傲和残忍,与其说是性格,不如说是这个社会的刻意塑造。
你必须成为人上人,你才拥有你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这和现在也何其相似。
比如罗杰,生来就是一个富二代和花花公子,在中国可以举出一打这类人,他们所作所为,罗杰在50年前就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皮特,就是现在每一个想成功还没成功的我们,初出茅庐,玩世不恭,想通过一切证明自己,有想法有抱负,敢直面绚丽斑斓的人生。
皮特就是作为上班族的自己,唐就是作为将来成为老板的自己,然而,男人的社会不相信眼泪和失败,你一旦被打倒一次,你要么继续拼搏东山再起,要么迷失方向去感悟自己的人生(那个最终信教把自己交给别人的不幸男),甚至要匆忙结束自己的生命(公司最理性的财务大叔却在关键的时候冲动了)。
所以为什么唐一直鄙夷的心理治疗,在60-70年代已经开始风靡,从侧面也体现了这样的重压下面的人生。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心理面都承担着这样的压力,大家为了父母而努力,为了妻儿而努力,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长期迷失下去,心里已经很难再健康起来。
皮特是MM里面最真实的一个角色。
他狭隘,嫉妒,脾气糟糕,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亏欠自己的,然而别人取得的成功都是多么的不应该,不承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其实皮特就是我们自己,只是电视剧很黑色幽默的把冲突放大了。
从我们第一次开始工作的时候,身边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新人,任何一个新同事得到特别的关怀,我们都会想为什么不是自己,他有什么好的,我一定能比他干得更好,经过世事打磨之后,才慢慢找准自己的位置。
皮特和黑人电梯工作人员讨论艾德蒙电视机的时候,体现各种优越,自己对美国梦追逐的自豪: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车,有自己的电视,这是美国梦。
这个放到每个观众身上,除了把电视划掉,依然是我们的中国梦。
在肯发表了科幻小说,皮特丝毫不以为肯的杰出而佩服,反而嫉妒心上脑,硬要炮制一篇文章,期望通过老婆的关系发表到更好的杂志上——肯是兴趣爱好,而皮特只是不甘示弱而已。
我们不止一次为了和别人较劲,去做了很多自己丝毫不感兴趣又无疾而终的事情。
然而为了一夜情和佩吉的结合,知道佩吉有了自己小孩的震惊的鲜明对比,这种冲动和责任的冲突,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当我简单整理完皮特的时候,我想聊一下佩吉,但是MM里面的每个人的过去和未来,都是充满各种联系的,所以我想换个角度。
佩吉才来公司,就和皮特共度良宵了,发生的好像毫无理由,又好像顺其自然。
其他人看不起这个雏儿,扮相糟糕,而且很生涩,皮特只是想要她,不论她是谁,对于佩吉来说,说不定可以在公司讨好一些人。
直到医生把佩吉的手强按到她肚子上时,她才相信自己怀孕了。
而佩吉对生下这个孩子没有任何感情,甚至拒绝留住这个孩子。
当她把孩子送到收养机构之后,似乎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这个孩子遗忘了。
当她对皮特说:“你把我肚子搞大了,我生了个孩子,但是我把他送人了。
”“你说什么?
”皮特很震惊,因为对他来说就是一次寻欢作乐。
“我有了你的孩子,我把孩子送走了。
我想要的是其他东西。
”佩吉叙说的平淡语气,似乎在谈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实际上佩吉是和唐一样铁石心肠的人,他们都强韧的对过去不想回忆的事情选择忘记,“这一切都没发生过”,忘得干干净净。
当她后面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依然相当的无动于衷,感情淡然。
其实回闪很多剧集,你会发现唐给了佩吉这样强大内心的各种动力,在怀孕后医院里探望佩吉时,唐教会佩吉学会忘记,学会忘记重新开始。
有个很简单的对照就是:唐和情人出车祸让佩吉来善后,第二天唐已经忘得干干净净,直到佩吉提醒他偿还她垫付的费用时才想起。
唐不愧是遗忘大师啊。
唐对遗忘最炉火纯青的地方,是在他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
他真实的童年是积极凄惨的,因为他是妓女和酒鬼的孩子,从小在妓院长大,自己的第一次也交给了一个妓女,小时最愉快的精力是帮妓女偷嫖客的钱,因为他可以获得一只好时巧克力。
他的一个回忆里,他父母的农场来了一个流浪汉,自称“自由的绅士”:他总是往来于不同的城市,所以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
所以唐的发展轨迹就像流浪汉一样,只有每一天全新的自己,他希望世人把他当做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人,而不是一个妓女的孩子(一瞬间让我想起鹿鼎记了)。
所以对于唐,除了可以忘记的过往,心中毫无安定和停留,他的尊严和帝国,全部建立在虚妄之上,直到自己不能承受构建出来的这个虚拟的世界,才会一切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而唯一让唐正面回忆的地方,就是柯达投影仪的那集,唐终于回忆起和妻儿在一起的美丽时光,那一刻他自己也被感动了。
于是他从未有过的感性的赶回家,想和贝蒂和孩子在一起,然而一切都错过了。
这种回忆对他来说只是转瞬即逝的快感,以至于他宁愿孤独的坐在楼梯上,而没有采取真实的行动。
我不能把基调搞的太灰色影响自己的心情。
所以聊到罗杰和博特的时候,就不免有一些小小的开心。
白头发帅哥罗杰的前期莫娜,在生活中也是他真实的老婆——为什么很多人看到莫娜就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因为她不只是迷倒了芸芸众生,连迷倒所有男人的乔治克鲁尼,都心甘情愿的拜倒在她石榴裙下。
作为乔治克鲁尼的前妻,魅力自在不言中。
罗杰的老爸和博特一起开创了这家广告公司,作为富二代成长的罗杰,生活在一个充满声色犬马,酒精和香烟,美女和性的花花公子的世界里,而且他好色的程度无人能敌。
对于唐来说,是吸引和迷恋,对于罗杰来说,是赤裸裸的性的吸引,老年人大战少女一度心脏病发进入医院,出来之后还色性不改可见一斑。
他是那个社会的特权阶层,出身就不同,权利和欲望环绕,在大家拼命奋斗的时候,他已经在金字塔顶翘着二郎腿,讲着小幽默,抽着好彩香烟了,这是多么世人嫉妒恨的一个角色啊。
在工作中他只需要讲好笑话,给别人点点烟,一起喝杯酒,几乎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
对于友情在剧中仅仅可以看出来和唐有所关系,但是一旦唐可能破坏了公司的利益,又狠心把唐扫地出门,对于爱情似乎就是一个寻欢作乐的游戏,从未有更多投入。
这和我们通常聊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完全不符,就在他心脏病发进入医院,才有那么一点点对人生的反省,不过也是稍纵即逝,这不禁让我想到:只有穷人才思考人生的意义,富人只知道让自己过得有意思。
博特被MM迷亲切的称为肯德基爷爷(O(∩_∩)O哈哈),这个老头喜欢收藏艺术品(那个时候就已经流行这么抽象的作品了?
),喜欢日本文化——至少是必须脱鞋子的文化——他曾经因为踩在了口香糖上,直接毫无缘由开除一个正在嚼口香糖的秘书。
凡是涉及钱或者公司命脉的事情,他才出现,平时日常工作中早已没有他的身影。
当罗杰心脏病入院之后,博特为了重振客户对公司的信心,将唐提升为合伙人,比如皮特揭露唐的真实身份时,博特说:皮特,谁在意呢?
这重要吗?
当皮特辩解说:唐不仅仅是个逃兵,还可能是个罪犯。
博特轻描淡写说: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做过的事情比这还不堪入目。
有一句话说,人随境迁,而现在,唐就正在适合他的位子上。
这虽然是避重就轻,但是完美的阐释了这个老头的远见和生意哲理。
合上笔记本,陷入沉思:当我们努力想成为电视里面的某一个角色的时候,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当我们不论是过上皮特的生活,唐的生活,罗杰的生活,贝蒂的生活,佩吉的生活,我们又会幸福多少?
博特的最后一段歌舞,可能才是真正的生活的意义。
the star in the skythe moon on highthey're great for you and mebacaure they're freethe moon belongs to everyone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the stars belong to everyonethe gleam there for you and methe flowers in springthe robins that singthe sunbeams that shinethey're yours,they're mineand love can come to everyone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the moon belongs to everyone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献给正在付出一切拼搏在最前线的工作狗们。
The show’s ex-couple find themselves in wonderlust in ‘Field Trip’. They, however, cannot wish for perfection. They just want to fix; they have a ‘hankering’, and decide not to take their ‘rewards’ for granted. What they do is to take a field trip, which end with some expected twists, reinforcing the theme of this season - it’s all about change and how we gonna face it.I don’t know if I can undo it, but I think I fixed it. - DonBetty has an afternoon tea with her housewife-turned-travel-agent friend. The friend has become the new woman, starting business for ‘reward’. But children, ain’t they reward? Betty wonders. For once, she is there for her children outside the grand country house. She is all very cool until Bobby gives her sandwich to a friend, and pisses her off. ‘It was a perfect day and he ruined it.’ whines the mother. Betty is not just old-fashioned; she takes on a time machine and becomes the baby of the family.Don has a hankering and flies to L.A. The field trip is supposed to be juicy, yet it turns sour. Being suspected of having an affair, the tomato-juice-drinker Don confesses he only lies because he is being put on leave, and has no idea if SC&P still wants him. Megan replies, ‘Don’t do that [lie to me], I’m your wife’, and put Don on another leave - marital separation. It is noteworthy here how Megan turns a blind eye to Don’s possible disloyalty, yet cannot stand the fact that her husband is at home (although getting paid) and refuses to come to L.A. to be with her. ‘I can’t believe after all this time you don’t know me.’ Megan wants a man respecting her self. Someone who can fulfill a promise, and understand what she aspires. Don’s reply is yet all about his self, ‘I know how I want you to see me’. Not as a husband anymore, I’m afraid.The disastrous field trip in L.A. pushes Don to argue for a return to SC&P. And surprisingly, Roger gives his consent immediately. So, on Monday the next week, he revisits his old agency. It is not supposed to be a field trip, but all the gazings, surprises, and excitements make it like a field trip. Don, sitting in the booth, is like an interviewee, or rather, some rare animal, or a phantom from the past. (The look on Peggy’s face!) This time, the field trip doesn’t end up too bad. The partners welcome him back on board with a few thoughtful, if not exaggerated restriction. Don accepts, not letting you read his inner thoughts behind the poker face. But after all, it’s a reward, not a rejection.I’m not walking out of my own house. So that means you have to leave. - MeganAs Matt of the Vulture pointed out, Mad Men is a show about asserting power and marking terrain, ‘Field Trip’ witnesses Betty and Don entering the terrains that they think they can have a say, even if they might not be the owner. Betty has a lovely chat with Bobby on the bus, drinks a basket of milk under the eyes of a group of admiring kids. She feels good and confident and powerful. She takes the initiative and 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 Don feels he can decide what to tell and what to conceal. He feels he keeps the right to break the promise and walk away as if nothing happened. He believes he, as Alan Silver put it, ‘probably have more influence’.Bu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 is, it is 1969. Everything is changing. Computer service, wealthy women taking job after kids going to school, and etc. You have to live with the unexpected. The sandwich may evaporate. So does a marriage. The decision can no longer made by one people (Roger might disagree), it depends on two parties, or multi-parties. Ginsberg’s unflattering footnote of his boss’ missing the nomination - ‘You wasn’t rejected, you wasn’t even considered’ says much.They are getting rejected too, maybe they are just handling it better. - DonBut when could Don join the club of ‘they’? This episode is a reminiscent of season six’s premier. Back then, Don believes an experience (of a fancy hotel in Hawaii) could change someone. Leica is the life-changer. Doctor fixes people’s illness, and thus changing them.But the truth is, changing is a long and uphill struggle. Worse still, shadows from the past will always be there. Be it a beauty in while, or a blonde air hostess, or a body under the bed. The past lures you; it keeps hanging on.The opening sequence bears a resemblance to the chasing scene in Vertigo, when the private detective cannot walk out of the past. The end is unnerving. Trapping in the past, which Don has done for so long time, was indeed ‘a scary thought’.I wish it was yesterday. - BobbyBut darling, it isn’t.
最后两集里Peter和Trudy复合,Stam和Peggy表白的那两场戏一开始觉得好突兀,后来再看到两场他们在一起之后的情景不由得觉得超和谐完满的,就是应该这样的。
编剧你对Joan好差啊,到最后才写出一个hold得住她的人,还不替我们把他留下。
本剧最喜欢她了,没之一。
全剧末尾选的那个Coca Cola的广告是在点全剧的题么:这世上有人keep company才是最好的事情。
这原广告实在太牛逼电闪了,完全把有人keep company的意思化在可乐里,反复唱i want to buy the world a coke and keep it company, because it’s the real thing。
那么普世那么深切的愿望直接连在一个产品上,这真是可口可乐某年的广告吗,太牛逼电闪了尼玛。
这剧从来不通过随便出车祸出空难飞流弹来杀主角,全在好好讲故事,7季娓娓道来拍尽人间冷暖了,甚稀饭。
反复看了好几遍剧终的十分钟,沉闷中年男的自述,Don抱住他痛哭;海边的打坐,最后那首可口可乐的广告歌。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我根本就没听过这首歌,毫无印象,可是第一句一响起,我居然跟着就把旋律完整的哼唱了下来。
可见我是听过的,在许多的不经意间,然后就记住了。
什么是潜移默化,什么是润物无声,什么是牛叉的广告,这就是了。
编剧最终说的是:我们都需要爱。
来自别人的爱与认同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幸福的基石。
我想他大约看过阿兰·德波顿:人们渴求金钱、成功、名望、权力,只是希望籍此让别人意识到自己渺小的存在,进而重视自己、爱慕自己、关怀自己。
人说到底是活在他人之中。
所以这部剧集是说广告的,广告是什么,是把某件事物好好包装起来,让人们爱它,愿意为它付出金钱。
而人们为什么会爱它认同它?
并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好多高级,而是在对它的包装中看到了对自我的认同、或是理想中的自我、和自我想要的生活。
这是一场心理战,每一个顶尖的广告人需要懂得的不过是不同的人群对“爱”这一模糊的字眼庞大而具体的渴求。
如同偶像包装,如同畅销书,如同好莱坞,如同这个世界的许多关系、许多追求、许多苦痛。
这并不是坏事,虽然也说不上多美好,或者说好与坏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人终究是愚妄和诚挚的存在,时代如何变迁都改变不了这一点,有时诚挚会战胜愚妄,有时愚妄会压倒诚挚,此消彼长,一路向前。
《广告狂人》是一部不能用“好看”尽述的剧集。
就像一位绅士用沧桑而富磁性的嗓音讲了一段故事,在谙熟的情节里你只顾被他的语气和节奏牵引,末了,他从黑暗中淡出,你续上一根烟或一杯酒,望着窗外夜色,你变成了他,心下有物,不愿多言,只能怔怔出会儿神。
1960,广告业的全盛期,观众跟着Don和整个Sterling Cooper公司在巨擘如林的麦迪逊大街博弈求存,八年来,有过另起炉灶的兴奋,有过仰人鼻息的憋屈,有过苟且,有过浮沉……不识Don,不知什么叫娇妻摧手。
不识Pete,不知什么叫已婚男的花花肠子。
不识Roger,不知重口味早生华发。
不识Peggy,不知什么叫无主文案百事哀。
不识Joan,不知什么是人间胸器。
不识Lane,不知什么叫绝望的腐国人。
不识Betty,不知肥胖是女人的悲哀根源——在一个充满着末世狂欢气氛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挣扎,每张脸孔都被时代碾成碎末,却在碎末中发出光来。
洋装礼帽、丰乳肥臀自是活色生香,标志事件与人物命运交织,更有重临历史的神圣感。
色彩的过分饱满和场景的过分华丽,又生出盛极而衰的倾颓。
镜头转向华丽的背面,精彩群戏里的面孔像浪世浮花,被洪流裹挟着,在道德困境、中年危机、情感虚无、新旧碰撞中茕茕泅渡。
性爱、事业、金钱、纵乐,无法带他们搭上救生筏。
技术革新带来的变迁跟传统价值体系的格格不入是矛盾的根源。
系在沧桑巨变的脉搏上,没有人能激流勇进或全身而退。
时代的艳丽伤口,化作身上的瘀痕——不流血,但深刻沉痛。
外媒对《广告狂人》如下评价:剧中人缺乏斟酌,缺乏反思,因此开辟了哲学的沃土。
的确,从社交上游刃有余却在人情上毫无担当的富二代,到精明世故却写着感情糊涂账的尤物,从外表无懈可击内里崩坏的绝望主妇,到油嘴滑舌却最符合成功学定义的公子哥……横看成岭侧成峰。
拿戏份最多的两位女性来说,Peggy从秘书晋升文案,成为唯一能与高层在会议室平起平坐的女职员。
因爱而忍辱偷生的过去,无爱后寄身职场而受到的歧视,决定了她必须在男权社会搏杀,跟性别、出身、时代做抗争,赢回尊严,恶补自己。
Joan,最初教诫Peggy认清性别极限,最终以委身的价码,在合伙人的名单中分一杯羹——冲破时代的茧并不为成蝶,只不过因为她有一个不成器的丈夫和嗷嗷待哺的孩子。
时代逼迫她们觉醒,带来颠覆性的独立自强,振奋之余令人黯然。
其实无需斟酌和反思,际遇会帮我们做出狭路中的最佳选择,人性舞台的鏖战,比真枪实弹的战争惊心动魄得多。
Don,这样一个因丰富、复杂而极具张力的角色,如果用爱或恨、嫌恶或推崇来评断他,似乎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他是最绅士的伪君子、最睿智的花花公子,也是最风光的负轭者。
贯穿六季的闪回,逐点揭开他的“黑历史”。
童年缺爱,性启蒙来自妓女,他是弟弟自杀的间接推手,他还逃离战场,至今仍在盗用亡者身份。
此后的人生,都是这些阴影的投射。
他享受与传奇女人们的露水情缘,却只和身世简单、思想单纯的花瓶结婚。
没有人能从内心深处温暖他。
Betty对他做了最好总结,“爱你,是亲近你最糟糕的方式”。
作为麦迪逊叱咤风云的创意总监,他精通各行各业的吸心大法,却在私人情感上近乎残废。
Peggy被他带入门,对他有如师长的仰慕、情人的倾心、智者的依赖,但在第五季末,他把钞票砸在Peggy身上,并在她去意已决时试图用抬高的薪资挽留——如此浅薄粗暴地处理她对他比谁都微妙的感情,这个女版Don的化身只能留给他道别的吻手礼。
猎豹般的洞悉是他先天的本领,但无法懂得周围人,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导向伤害和毁灭,来自后天的诅咒。
这仿佛是加诸在他身上盛世与末世交接的寓言,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个时代终会落幕。
片头里,Don的剪影自摩天大楼堕下,四围声色犬马的网无法兜住他的下坠。
以Don为代表的群像,一边创造着时代,一边被时代淘汰,像落幕曲中走高的音符,提挈着华丽的谢幕。
他们不是悲壮的牺牲品,而是苍凉的诠释者。
这部剧最大的魅力就在此,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广告狂人里值得写一篇观后感的人物实在太多,但我第一个想到的是Betty。
她是男主角的妻子,非常漂亮而且家境优渥,像个小公主一样地成长,年纪轻轻就嫁给正处于事业上身期的Don,婚后辞掉了模特的工作,做了全职主妇。
主妇的生活听起来无趣,实则不然,不然哪有风靡一时的《绝望的主妇》呢,全职主妇这种依附他人而存在的生物实在有太多的可研究之处。
Betty 性格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压抑。
对自己对别人都太多苛求,一遇到挫折就会陷入阴郁中。
即使在几个可爱的孩子面前,她还是没有能力掩饰悲伤,不仅如此,她有时还会用自己的严苛伤害孩子,让孩子们处于阴云之下。
Betty 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总是自顾不暇。
一直费心维系表面的和平美满,只有面对幼稚的孩子时才暴露出自己对这段婚姻的不满。
是啊,丈夫在外这么能干,家境也越来越优渥,可这些不比真心的陪伴。
B在家庭的地位和孩子相差无几。
除了时代背景的限制,B自己的性格也有很大局限,注定她在通向独立的路上阻碍重重。
她像个公主一样被养大。
过早过浓的父爱和母爱让她对未来的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以为爱就是被爱,所有的奉献都理所应当。
她上大学念了人类学,心怀成为演员的梦想,退而求其次干了一会儿兼职的模特。
虽然她有理想并且想要工作但是受到社会传统以及家庭的压抑,无法实现,甚至无法向伴侣倾诉。
她不会发泄,只会压抑,压抑到了极点就会爆发。
有一幕是Betty 射杀邻居家的鸽子,连我这个观众都会忍不住长吁一口气,终于发泄出来了。
在她身上能看到很多时代的烙印,家庭对女性的束缚,职场中的女性仍被视作花瓶,但是,女性的地位正在提升,独立的意识也在觉醒。
因为觉醒才会有痛苦,为什么男人可以在社会上成就自己,而女人只能在家里枯萎,在社区小小的圈子交往,那里只有流言和抱怨。
婚姻之中忠诚的义务只是在约束女人,面对出轨不断的丈夫,女人不敢戳穿他的谎言,因为谎言一旦被揭穿,她所奉献忠诚着的婚姻就成了泡影。
独立对于自尊的女性太重要了。
Don对Betty说他想不通她有什么不幸福的可能。
是啊,物质上她该有的都有了,可是她连枕边人的真实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他的经历。
这段婚姻只能是貌合神离。
对比Betty和Megan,B太在意世俗的眼光,让自己憋屈。
而M就自我得多,有目标并且有执行力。
M不压抑自己,她主动跟Don示好而且不要求他负责。
她顾虑少,不怎么在意世俗眼光,所以M才有可能接受Don灰暗的过去,而B则不会那么容易接受。
但是M最后还是和Don分手了,她太自我了,不牵绊,但也不牵连。
所以两人一直在各过各的。
我还是很期待Betty ,就像无论我自己如何对自己失望,还是忍不住期待更好的自己…
善始善终。
8年,感谢AMC为我们呈现这么一出伟大的剧作。
一直以来,我认为兴趣爱好就是我们用来逃避现实、丑恶的避风港,玩游戏、画画、听音乐、看电影,当然,还有我们为什么爱上MAD MEN。
但我们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看完大结局,泪目,太多想说的话。
不过,无论这其中各个角色的何去何从,心里是温暖的。
MAD MEN, 这是一场美妙绝伦的旅程。
我们,在路上。
结语:我们大多数人在人生努力的过程中都会感到失望,但对快乐的追寻永不落幕。
Most of us are disappointed in our efforts, bu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never ending. We deserve happiness, we are okay.
以可口可乐1971年广告《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作为开放式结尾,算是画上圆满的句号。Draper是真的退休,亦或是以灵修经历增添灵感呢?我想在第七季开始,Draper夺权,放弃Megan,已经揭晓了答案——广告创意如同他的生命一般重要,他怎能轻易放弃呢?
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单看了最后一集以作完结
感觉作为收官季剧情编得好差哦
曲终幕落,真是心疼这部剧里的女性角色:Joan、Peggy,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种深刻歧视女性的职场氛围里做一个事业型女人,面对打压、轻蔑、忽视、不尊重,还要处理各种潜在和赤裸的性骚扰,挣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让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被那些男人们看见、承认和尊敬,并随时做好黯然离场的心理准备。
又少一部神剧可追,惆怅啊。对剧终的最大感受是,Peggy的爱情变成日剧了!
2015.06.05 ~ 2015.06.08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但又必须承认它再好不过。跌宕起伏的前11集,让我那么舍不得它剧终,然而看到最后3集迅疾却不仓促地将每个人引向其归宿,我忽然觉得可以同它作别了:他们仍将演绎各自的精彩,或解开心结同命运讲和,但那些故事已不属于Mad Men的世界了。再见,珍重!
脑残粉被这结局气死了
第七十三届金球奖电视类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这个没有过去的人最终还是没法真正占有自己。
喷了,这滑稽的冥想疗愈与各种harmony。。。。。竟然是betty保持了清醒
非常不喜欢这个结尾
男主线怎么感觉开始注水了,原来还是只跳过yp环节,现在基本都跳过了,结局还有点烂尾了,不如之前几季
一般最终季都是用来搞情怀的我懂。。。(15天刷完全剧)
只有peggy和stan伏笔了100多集算是个事
最偷懒的烂尾就是让核心人物都去流浪 去掉最后两集还显得认真一些
第一次看广告狂人还是大学刚毕业,忙着在找工作的那段时间。现在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自己也已经踏入广告行业工作了。从来没有哪一部剧集可以提供如此多的思考元素,可以是哲学的,也可以是社会的。感谢马修,你成功再现了一个时代。
最后一季除了最后一集都很精彩啊
还是有感人的部分啊
这应该是我看过最隽永的一部剧了,每季都维持着极高的艺术水准。第七季的后半段,每集都像一首老歌,每个人的归宿都耐人寻味,有的让人欣慰,有的让人落泪。唐驾车逃离现实世界,巧妙的向杰克·凯鲁亚克致敬,在路上寻找剩余生命的意义,最终阴差阳错打开了心结。一部剧完美终结,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简直不能想象渣了八年居然是男主获得救赎的正剧,只怎么算是从Sopranos里出来的人呢!但是为了Steggy还是给满五星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