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重生

灰烬重生,追·踪,Ash

主演:罗晋,聂远,辛鹏,姜珮瑶,李嘉琪,黄觉,方励,刘陆,杨一威,孙昊,史策,林津锋,聂君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灰烬重生》剧照

灰烬重生 剧照 NO.1灰烬重生 剧照 NO.2灰烬重生 剧照 NO.3灰烬重生 剧照 NO.4灰烬重生 剧照 NO.5灰烬重生 剧照 NO.6灰烬重生 剧照 NO.13灰烬重生 剧照 NO.14灰烬重生 剧照 NO.15灰烬重生 剧照 NO.16灰烬重生 剧照 NO.17灰烬重生 剧照 NO.18灰烬重生 剧照 NO.19灰烬重生 剧照 NO.20

《灰烬重生》剧情介绍

灰烬重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年前,九十年代末的斯城,工人徐峰在继父死后远走,警察陈维坤没有在命案中发现任何线索。 十年后,医生王栋偶然进入陈维坤的视野,徐峰也回到斯城,面目全非。新的角逐就此展开,属于曾经的心灵秘密慢慢释放出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肝酪上瘾者火线第二季养育者第一季兄弟,别闹!人在江湖可能爱上了你阿波罗之歌太极魂之初出茅庐谷文昌侦探罗曼史情感冲击线南风艾达·雷德地狱男爵:歪曲人五个太多318号公路寻找黎明盗墓之平地生风珠光宝气决战乌龙阵法医秦明2清道夫死亡之旅僵尸大时代亚托莉-我挚爱的时光-I''sPure环球突击队洛神小心肝儿单身男女一路向暖

《灰烬重生》长篇影评

 1 ) 值得推荐的悬疑电影

电影节奏很快,悬疑类型的好题材,一定要细细品味呀~整部 影片以两个主角,灰烬般消逝的命运为主线,整体悬疑的着力点在于氛围的营造,更好的烘托出了紧张感,需要思考剧情走向和发展,惊喜又刺激的观感体验~影片讲述了一起尘封十年的悬案再次面世后,竟牵扯出两个谋杀事件背后的隐藏秘密,从而引发对人性的探讨的故事。

 2 )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

《追·踪》的故事以两对情侣作为核心人物设定,但两个女性角色只负责「美和善」,她们同以被追求的目标出现,亦都和重要利害冲突擦肩而过。

不知道是否是导演刻意地安排亦或善意,女性角色在物是人非的时代变迁中,呈现了永不凋零的美好,与之对应,所有登场的男性角色,则都承载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彼此竞争、相互猜疑,独自成长、困斗并衰老,唯有文学让反倒让两个陌生男子之间建立了奇异的亲密。

在登场的男性角色中,两位被害者要么是社会体系的权贵阶层、要么是家庭关系的话事人,他们同以「施暴者」的姿态高高在上,但影片又刻意呈现了他们浪漫的一面:黄觉饰演的杜国金吟诗作画游泳,无不充满着雄性荷尔蒙的魅力;而徐峰的继父虽然出场不多,但炒菜吃饭自得其乐,神采飞扬了父权的张狂。

作为标靶,他们的恶无论是否「名副其实」,至少都是毫不自知,展示了霸权者的娇蛮,亦反射出反抗者的孱弱,可能这也比较接近一切谋杀的本质。

罗晋饰演的王栋和辛鹏饰演的徐峰,是故事里互为镜像的主角,胆怯给了两人惺惺相惜携手同行的理由。

他们的命运承担了导演的价值选择,《追·踪》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体察人的自省意识:欲望催人向上亦拽人下坠,我们若对自己诚恳,就能关照出曾被欲望扭曲的恶意,倘若愿意视而不见,欲望本身就是最好的辩护理由。

如果说比起《少女哪咤》有什么飞跃的话,在《追·踪》里,导演李霄峰保有少年心性却不沉迷其中,既愿以赤子之心去体恤少年愤懑,亦能以成年人的理性去思辨罪与罚。

 3 ) 两体便是“理智”与“感性”

我觉得我本人就是同时存在两体的,我日常的所有行为都是这两体互相权衡后的结果。

之所以被李导的电影吸引,是因为他的电影表达总能够很极致的呈现我的两体矛盾,当然最近这两年因为我成长的原因,我的两体达到了某种和谐共处的状态,“我们”面对事情不再“剑拔弩张”,而是学会了一起坐下来谈,然后选择一个我们都能够接受的方案。

看到这里不要觉得“我”是小众的,这个“我”其实存在于正在看文字的你们,因为我说的两体便是“理智”与“感性”。

 4 ) 追踪四年的“新电影”—心魔不会灰飞烟灭(没有图片都是字)

如果一个人有了心魔,它总是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态,别无他法去改变,不如试着和它好好相处,结果反而平凡一些。

故事一开始留在徐峰继父马旭东身上的线很清晰,被杀和嫌疑人都很容易联想到徐峰母子身上,现场干净利索的手法徐峰第一时间也没有想到,因为人确实不算是他“杀”的,如果在脑海中杀一个人一万次也算是“杀”,徐峰自己一直也真的混淆了他对继父的恨与弑到底对不对。

在此之中,20岁的徐峰得不到家庭的爱与温暖,自己碌碌无为且像树叶一样飘忽摇摆,在地摊偶然所得的《复活》,也许是王栋为了给萱慧买一件礼物而变卖的,只有你爱一个东西,才会在它上面反复表达你自己的痕迹。

他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寄出了一封封泄愤的信,既像玩乐,也像复仇。

徐峰很想要一个像家的家,和像家人的家人,徐峰求之不得。

这是影片的开头徐峰发给我的感受并不好,也一直在猜最后他会有情绪上的反转,想和自己和解但已经太晚的人。

到了影片结尾的最后一系列王栋的表现,一个自私自利既恐怖又悲哀的人物刻画淋漓尽致。

最后关头,王栋仍旧关心萱慧是不是爱他,他实际想问:萱慧,我在让你爱我这件事上,我赢了吗?

我可以为了你杀情敌,为了你杀杀死情敌的人,我赢了吗?

我是100分吗?

如果王栋手里有一把尺,他始终丈量的是自己这个人,而非任何他口中爱着的人。

擅长利用徐峰的稚嫩思考和冲动头脑,擅长在萱慧院长父亲面前渲染自己的人设,擅长给萱慧制造他爱她的假象,擅长给徐峰制造杜国金该死的多金潇洒形象,从而让徐峰更好的移情联想到憎恨的马旭东。

这些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在他的生活里不再被罚站一夜无法回家,可以得100分。

杜国金如今来看是一个比较渣的男友,但抵不过萱慧爱他至深抵消那些怨恨。

马旭东如今看来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文艺气息的家暴厨子。

任何人都不是初一十五的月亮,不是这缺就是那圆,但都一样亮。

不难联想像王栋这样的人,再他的生活里曾经多么的小心翼翼,徐峰这样的孩子如何如履薄冰,但都像徐峰最后说的,他们罪不至死,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戏太多了。

我本人是罗晋的演技粉,觉得王栋在他的塑造下,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对比不够强烈。

本弱—翻烈—崩盘的弱。

辛鹏的徐峰用力过猛。

最佳还是给马旭东这个演员了,自己吃自己做的菜时候表现,不仅看不见身边那两个人,活在自己无端欢快的世界里,是平凡人最真实的状态。

 5 ) 灰烬重生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好剧,非常好看,罗晋演的非常好,给个绝对的好评,好评,好评,力荐,力荐,力荐。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好剧,非常好看,罗晋演的非常好,给个绝对的好评,好评,好评,力荐,力荐,力荐,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好剧,非常好看,罗晋演的非常好,给个绝对的好评,好评,好评,力荐,力荐,力荐,

 6 ) 这部电影绝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昨天被我哥逼着看了这部电影,这个类型的绝对不是我喜欢的。

而且逼着我写个影评。

看这部电影是由于我哥给我发了个视频,视频的标题是爱而不得,但是我觉得这里没有爱,男主对女主的感情称不上爱情。

只是他自卑的舔狗生活,他设计杀了黄觉的角色也是为了他自己的自尊。

而且电影的细节,我觉得女主并没有打掉孩子,从影片显示10年后开始,女主女儿的年龄,包括女主在和男主跳舞,男主的思维里面是黄觉再和女主跳舞,他只是充当了黄觉而已。

如果男主没杀死黄觉我想女主应该可以和黄觉结婚的。

从老院长夸黄觉的话里面能体现,一个父亲不会夸一个把自己女儿肚子搞大,而且抛弃她的男人的。

再来就是女主唱歌时,女主的爸爸邀请男主坐旁边,应该是那时候黄觉的角色以死,男主当了接盘侠。

而后对应女主看女儿唱歌,男主赶来,始终没有看台上的女儿,只是问了句你爱没爱过我,而女主却没正眼看过男主,回了句杀人不对。

 7 ) 我知道它有多对得起大银幕

如果你女朋友被人强奸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最好朋友的女朋友被人强奸了,你会怎么办?

《灰烬重生》的故事,就与这两个问题有关,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

这部6月25日在优酷视频独播的电影,是一部原计划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

我有幸在影院看过之前114分钟的版本,知道它有多对得起大银幕。

那是一场非公开的放映,此前我在电脑上看过一个顺叙的工作版,觉得平平。

那场放映,让我大惊失色。

大银幕当然放大了影片的许多优点,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导演在叙事结构上的巨大调整。

这种调整带来的提升,和这背后的自信,让我忍不住跟导演开起了玩笑:李霄峰,这是你自己剪的吗?

新的结构带来全新的魅力。

当时这部电影名叫《追·踪》,第一部分叫“追”,这部分的叙事之自由令人惊叹,尤其是影片在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自由穿行。

其中的一次穿行是用一个开门的镜头来完成的:推门的是十年后的警察,推开门却是十年前的涉案人——这分明就是中国版的《猎凶风河谷》啊。

“追” 的英文名是Ghost,而黄觉在这段的呈现,恰似鬼魂。

比如罗晋见完女主角之后,镜头切到他在烤肉,然后是黄觉入画,整个过程中两个人和女主角没有任何交流;你甚至无法分辨,黄觉是不是罗晋内心的幻觉?

而这种幻觉感,正和影片的内涵相呼应:罗晋是一个要拿最高分的人,而“镀过金”的杜国金,根本是他难以逾越的一个存在。

他想超过杜国金,做梦。

这一段里罗晋也有令人难忘的表演。

在喜欢的女孩面前自卑,为了她一个人在天台练交谊舞,那段跳舞的长镜头里,谁能相信罗晋翻身上了房顶,竟然是即兴演出的神来之笔?

而摄影机流畅的运动,把这一切都熨帖进远处的灯火。

还有一个96分钟版里剪掉的镜头我很喜欢。

王栋陪妈妈在河边散步说话,随着演员的情绪如潮水般涨起,周围的风越来越大(是的,不是风机吹的)——这就是黑泽明的等云到啊,这就是称之为电影的时刻啊。

《灰烬重生》的美术也很出彩。

在十年后的“踪”那部分里,罗晋每次出场都自带红色,而红色,象征着危险。

停车场的那场跟踪,视觉太惊人,罗晋被跟上的E区,墙壁突然从绿色变成红色,而E,可能就暗指他“Evil”。

后来罗晋做检查时脸上的红光,片尾墓地对决红光吞没一切……对一位拍第二部长片的导演来说,这种视觉上的自觉,了不起。

以及,什么叫余音绕梁?

看完这电影之后的几天,我都会下意识哼唱马旭东被杀时的那段咏叹调。

而Simon Fisher Turner的配乐,真该出张原声碟。

叙事,表演,镜头,美术,音乐……这部电影值得细品。

《灰烬重生》比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少女哪吒》有了太大的飞跃,看到朋友拍出这样的电影,真的开心。

You made it,当浮一大白。

看到这飞跃的不止我,还有豆瓣上署名顿河的影评。

后来顿河当制片人,李霄峰做导演,合作了《风平浪静》,正在后期制作中。

青年电影人因为作品惺惺相惜,又联手创造新的好电影,这例子再好不过了。

期待《风平浪静》。

现在,让我们先好好看看《灰烬重生》。

 8 ) 杀意背后

《追.踪》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这个野心从成片来看,在于它不满足于塑造一两个角色来支持起简单明确的冲突,而是用诸多鲜明的人物和充满悬疑的作为,勾勒时代留下的阴影。

这部电影并不完美,存在不少问题,但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对于这部电影竭力想描述的,那个曾经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却已经远去的时代,台下的人真的关心么?

尽管是一部罪案片,整部电影的悬念却从一个追问开始,“玛斯洛娃为什么会爱上聂赫留朵夫?

”这个写在《复活》扉页上的问题,让两个年轻的男性结识,成为通信的笔友,并引出了后续黑色的谋划和悲剧,映衬出时代的底色。

瞧,这个追问多么不接地气,现在的主流观众还有几个人看《复活》啊?

还通信的笔友,现在都微信了,谁知道“笔友”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问“魏璎珞为什么会爱上大猪蹄子”,估计观众的兴趣立刻就起来了。

其实这两个问题的本质相同,“女人爱男人的什么?

而男人爱的又是什么?

”不过,用《复活》来引出问题,目的在于寻找远去时代与现代的共通,用《延禧攻略》来引出问题,不管目的何在,估计观众就只觉得在蹭热点了,一点不会觉得大清朝的男女爱情和现在有啥关系。

尽管大猪蹄子聂远也在本片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这就是文艺创作者面临的尴尬处境,叙事空间的限制尚可努力突破,但如果主流观众压根不在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想看到眼前的吃喝玩乐,不在意几十年前的悲欢离合,那么一切野心和努力就都进入了死胡同。

以下略有剧透,但这部电影并不怕剧透,因为它的价值在故事之后。

徐枫和王栋是两个渴望而不可得的人,这是少年人永恒的处境,他们对世界充满向往,有各种野心和欲望,但却被外部环境和个人能力所压制,日夜煎熬。

对于王栋来说,他的欲望是“爱”,对萱慧的爱慕和追求,以及“我爱的人却不爱我”这个古老症结,爱而不得产生了恨。

对于徐枫来说,他的欲望是“恨”,对继父马旭东虐待母亲而产生的愤怒,恨的根源是他对母亲的爱,有些类似古老的俄狄浦斯情节。

所以,人类的悲剧都来自于一样的情感,从古老的年代至今,重复上演,只是人类很难自知。

有了杀意,两个年轻气盛的人在一起,制定计划,用罪孽来完成自己的成人礼,背负一生的包袱。

他们杀人的手法很巧妙,交换杀人,这个方法并不新鲜,但很管用。

刑侦上有句话,最怕两个不相干的案件搅在一起。

因为这会把调查方向引进死胡同,除非能找到不相干案件的结合点,把线索规整到正确的方向。

也就是遇到了聂远这样的刑警,直觉异常敏锐,又不依不饶,没有明确证据也像猎狗一般咬住不放,十多年后依然不松口,终于将罪犯逼到绝境。

杀人只是开始,杀人之后的抉择,才是故事更精彩的部分。

引出杀意是来自于内心的欲望,但从杀人之后,“杀”的行为,对人的影响很不相同,只有很少的人会安之若素,大多数凶手都会时刻惶然。

这就要归功于电影中露面不多,却是最重要的角色,王栋的情敌,受害者杜国金。

某种程度上,他就是聂赫留朵夫的人间化身。

关于他的细节,影片中并未多做交代,但给出了许多暗示,表明他是一个自暴自弃的理想主义者。

首先是那副挂在他房中的《父亲》,这幅罗中立创作的油画,是八十年代中国艺术创作导向变化的风向标,只有那时真正关心艺术,关心民族命运的理想主义者,才会对此念念不忘。

即便在发了横财,买下祖辈的房产,满嘴钱钱钱的时候,杜国金依旧把这幅画挂在房间中最显眼的地方,作为内心隐秘角落的一个证明。

也正是因为内心残存的这点理想主义,萱慧才会爱上这样一个看似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就算她用枪指着杜国金的头,问他“世界上什么最重要”而听到了“钱最重要”的回答,依旧没有离去。

女人的敏感超乎男人的想象,萱慧察觉了杜国金内心的痛苦和向往,像个母亲一样试图用爱拖这个男人回到现实,只是她不知道,“放弃”的痛苦是个无底洞,没有爱可以填满,因为连“爱”也会被放弃。

另一方面,杜国金的家世很显赫,他的父亲最终因贪腐罪名被判无期徒刑,从警方提及内容看,是省部级高官。

九十年代初就能买下私人别墅,并且藏有猎枪,这说明他的财富和权力背景远超普通人。

但这正是杜国金内心的痛苦之处,理想主义者的挑战对象就是权力,但现实却是权力庇护着他度过那段风波,并获得财富和高人一等的地位。

杜国金是个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行为上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愧对自己已经背叛的理想,而将一切都视为可有可无。

他把萱慧的照片放在自己的钱包里,至死都没有丢弃,说明他对萱慧真的有爱情,可这并不妨碍他把钱丢在王栋的脸上,让王栋带萱慧去做流产手术。

“爱”和“理想”一样,是他无比珍视,却早已放弃的东西。

所以杜国金早就死了,死在八十年代末,对于国家和民族理想的崩溃,一夜之间,那一代人原本的信仰被彻底否定,他们成为时代的弃儿,活下来的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但也就是杜国金身上残存的一点理想主义,让动手杀他的徐枫最终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理想即便被否定,被放弃,剩余的一点灰烬也能感染后人,这就是理想的可贵之处。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现实中常用的一个手段,不光彩,但很管用,至少眼前的问题解决了。

徐枫和王栋也是这样做的,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发觉,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反而因为杀人这一行为,越发严重。

王栋娶了萱慧,有了孩子,买了房子,成了医院的专家主任,行善行医,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这不妨碍他在和萱慧庆祝结婚纪念日而起舞时,幻觉中看到蹲在一边冷笑的杜国金。

在肉体上王栋消灭了情敌,但在精神上,他却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永远无法打败的对手,以至于最终案发落网时,他还要执着追问萱慧“你真的爱我么?

”从杀人那一天起,他就停留在那个爱而不可得的焦虑状态,永远得不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徐枫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出于对继父马旭东的恨,他杀死了这个狂暴的男人。

但十几年后,酗酒,夜店,自我封闭,他活成了当初他最痛恨的那个人。

或许这就是宿命,因为恨而前行,只会把自己变成痛恨的一部分。

徐枫和王栋的区别在于,他知道自己的症结所在,所以同样面对女性的爱,王栋不肯回头,徐枫却选择与盈盈告别,完成爱带来的救赎。

与王栋见面之前,他就知道自己必死,但在回头告别的一刻,这个精神上因弑父而残缺的男人,终于完整了。

所以,玛斯洛娃为何会爱上聂赫留朵夫?

因为女人通常爱的很纯粹,她们爱男人身上人性的光辉,而男人呢?

想要的东西就多了,反而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欲望里。

坚持纯粹,像聂远扮演的刑警陈维坤那样,即便物质上窘迫,需要靠老婆抛头露面挣钱养家,成为世人眼中的笑话,但活到最后,这个猎狗一样执着,不忘使命的警察,反而是最坦然的男人。

爱情和理想都是他的战利品。

这就是《追踪》,讲述从90年代之后二十年中国人在困境下的抉择。

对于9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来说,他们恰好也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一代青年所处的困境阶段。

“爱和理想”一定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不过,艺术创作上,一个故事好看,外部环境的压迫,和人物内心的欲望,同等重要。

限于叙事空间,《追踪》对外部困境的表述很隐晦,无法像《我不是药神》那样,把“这个社会你只能用钱买命”的焦虑直接抛给观众,削弱了观众的共情能力。

这是电影不可回避的缺点,只有很少的人明白,这部电影真正想追问的是什么。

本质上它想表达的远比普通电影更多,需要台下的观众真正回望过往的年代,感受群体价值观的变化和失落,思索当下自身面临的处境,才能明白这部电影真正的用心所在。

你有过理想么?

你爱过么?

现在的你,还记得当初的憧憬和誓言么?

如果这个世界把你改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说过,只要有一个人起来呐喊,打破铁屋子的希望,就未必没有。

这份呐喊或许轻微,或许像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那样,成为世人眼中癫狂的笑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呐喊的回音终将成为狂澜。

《追踪》就是其中的一个音符。

 9 ) 看过

影片拍摄角度新颖,一开始看片名的时候倒是觉得不甚惊喜,冲着剧情介绍还是去看了。

电影整体有种沉郁细腻的风格,故事背景有明显的年代感。

个人喜欢电影整个的画面解构风格,来自一个喜欢研究画面色彩的社畜。

隔屏feel到的熊熊男性荷尔蒙,还有人性的挣扎,总的来说,看完这部电影还是觉得非常之过瘾的。

 10 ) 值得一看

剧情不错,是近期看过的不错的国产悬疑电影了。

本片原名叫《追·踪》,后改名为《灰烬重生》,个人认为后者确实更好一些,前一个名字更像是聂远所饰演的陈维坤视角所发生的故事,但是该角色在整个剧情作用上发挥有限,改名后,名字更贴合故事——一场已经燃烧过后化为灰烬的罪恶,如何在时间的变迁和人性的苏醒后重新面对灵魂的审视。

《灰烬重生》短评

不如《少女哪咤》和《风平浪静》。对Ash表现得不错,但又不够,没有把灰烬表达好。

8分钟前
  • 猫沽钓
  • 还行

是个好剧本,但不是个好电影。

13分钟前
  • 水片
  • 还行

精雕细琢,演员控制得肥肠好,老导演仍然前路可期

14分钟前
  • 红鱼
  • 推荐

最喜欢的一个点是,这里面没有人是值得同情的。

18分钟前
  • 万户
  • 力荐

罗晋美炸。

19分钟前
  • 沈昆默
  • 力荐

最初粉上罗晋是因为他在《美人心计》中的眼神和哭戏,没想到时隔多年在本片中重现。王栋和妻子在剧场观看女儿演出的戏堪称高潮,罗晋把“王栋”多年压抑、痛苦的情绪在短短几分钟内自然的宣泄出来,演技精湛;辛鹏把“徐峰”前后的性格变化诠释的恰到好处,演技有进步;黄觉演起痞子混混和以往文艺的形象判若两人,“杜国金”真是个邪魅,性感,迷人的角色。但全片剪辑略显混乱,时空的交错有时缺乏必要的交待;萱慧竟然会如此直白的说出那句小朋友都知道的话:杀人是不对的。请问编剧,陈维坤又不寻找线索,又不参与破案抓捕,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

23分钟前
  • 洞悉尘世
  • 还行

#平遥影展#节奏失控,选角失控,布光失控……罗晋后半程放下包袱演技出色,意料之外。槽点很多,红蓝CP,类型气质跟作者气质都不太圆熟导致了很多段落的蜜汁尴尬,结尾的台词真…真是醉。近年看到的八九十年代小镇青年题材往往在精神内核上流于表象(浪漫主义的滥情)

28分钟前
  • 黎明杂志
  • 还行

本片很有文艺范,也很尴尬。比较有趣的是对镜子的运用,多次用到镜像都算正点,其中有一个固定机位,一面破碎的镜子,变成画中画,交代情节的同时喻示了内心的变化和逻辑的反转。其他方面我觉得乏善可陈,很多生硬造作的地方。所谓摄影很有风格,其实一点都不耐看,不耐看能叫风格吗?给两星、三星皆可。

33分钟前
  • 无情与有情
  • 还行

重庆拍的,

34分钟前
  • Futako
  • 较差

对美术和人物描写还算是有独特想法,这个路线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刁亦男。

37分钟前
  • 小温柔
  • 还行

除了罗晋的演技其他也就平平吧看了微博上的解析不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吗🥴

42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还行

个人太喜欢,不多说

44分钟前
  • 🌟
  • 力荐

最先是冲着聂远跟罗晋来看的,但不得不说是好电影,年代、人物命运、好多东西都包含在里面了。推荐!

47分钟前
  • 青丘白浅
  • 推荐

这部电影的主线有三条,一位好学生,为情所困,喜欢上一个美丽的姑娘,可惜姑娘偏偏喜欢有权有势的大老板;一位是家庭环境不好的颓废青年,他极其痛恨自己的后爸,以及那个不完成的家庭;一次巧合他们两个成了笔友,于是,他们决定杀掉彼此的仇人;第三条线是警察进行追踪,不仅抽丝剥茧,还带观众探寻案件背后的动机和人性问题,主角的挣扎与救赎,使整部电影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这部电影的叙述方式太乱了,插叙倒叙切的很随意,而且还是三线故事,很容易把人看乱,这也不说了。滤镜,摄影用的太花哨了,意境用的太过火了,演员一直在装模装样,拿腔拿调的,太假太出戏了吧,一个老头说话比我还文,整不起,整不起,还有最后杀人那段突然给我来句:“因为他有权有势”太让人懵逼了,这未免太文艺过头了吧花哨的技巧用的太过头了,连故事都没讲好!

48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较差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解开所有的未知数便等于破了案。这个案件就像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似乎好解也好猜,但是答案还是要凶手给。

53分钟前
  • 小蚁
  • 还行

在较为精良的工业质感下,依然很好地保留了难能的作者气质。表象上是凶杀案件的剥丝抽茧,实质上是借以还原一个时代灰烬的消逝。那个由文学、信封、油画以及破败的国有剧院,甚至是嘈杂中又有序的车水马龙声建构的九十年代。经济浪潮席卷的前哨里,它注脚了最后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的消亡史。

54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色彩饱满的摄影,作为一个视觉系电影不能进影院观看还是蛮遗憾的;剧作力度不够,道德困境、罪与罚的立意表达得太浅显;希望罗晋可以多演电影呀,非常适合大银幕的好演员。

55分钟前
  • LADY BIRD
  • 还行

明媚、纯粹、严厉,罕见的电影气质和品格。李霄峰继续直面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遗产,当所有人庆祝我们所得到的一切,他珍视的是我们失去的东西。用高度凝练和抽象的电影语言讲述一桩凶杀案,背后是异常清晰的现实政治和历史指向,资本主义鞭笞失败者的创痛,该是我们身上最新的伤痕。

60分钟前
  • 57
  • 推荐

今年国产犯罪仅次于隐秘的角落

1小时前
  • AaronK
  • 力荐

一开始我就看出萱慧不是被强奸的,只是王栋气不过所以杀了杜总,这样的爱真令人窒息。

1小时前
  • Apri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