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规中矩,人保活。
如果不是黄政民的演技,这会是一部烂片。
2、剧本上过于臆想化,剧本逻辑有问题,而且不怀好意。
比如尹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被人本人扔在军舰岛等着被救,比如宋仲基这个角色太刻意了,不要说韩国的电影就没有主旋律,只要是日统时期一定会有美军、民主的影子。
综上,我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电影。
此外,当一个民族不断的把鹰派和鸽派放在一起对比,用共产主义去衬资本主义,并大放特放给大众看,那基本上这个民族走向极端就是必然的。
如果是主旋律电影,观众可以选择不看,如果是商业电影,洗脑式的播放,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宋仲基用邮局里的电台就能发给总部消息?
这恐怕小学生都编不出来吧?
这个剧情甚至成为本剧核心的故事线之一,并促进了黄政民的转变。
再比如,为什么尹在被以宋仲基视角揭露前,他会突然加一句,“同志什么什么”,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刻板贬低。
不言而喻。
韩剧韩影总是会有一个形象,敢于去揭露一些阴暗的东西,不与为流,然后打破了现有平衡,最终影响全局。
当看多了,就会发现,这种精神其实就是缺啥想啥。
这个行为本身,也根本不计任何后果,但是观众看着爽,戏剧冲突强,这样一来,以致所有电影所有情节都要有一个被边缘化又自称只有我是正义的形象。
所以,那些韩吹,真的没必要了。
韩国文化是整个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他们很向往士大夫一身为公挑战权威的理想形象。
这和它古代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有直接联系。
现在当你看到,他们在电影里怼天怼地,你会惊呼,啊,真敢,真牛,然而,你去实际看看,去韩国实际生活一年,会发现,他们其实走得太偏。
太偏就意味着,有很多问题,根本不是独立的平衡的。
而是,自我毁灭的,寄生的。
只是借助了全球化和西方支持,他们现在占据了媒体话筒,并几乎用韩流启蒙了中国90年代到2000年代的潮流和影娱。
实际上,一切都是肤浅的,这种肤浅也不是不好,只是不是很好的。
要知道多数寄生的正义,都是被玩弄的正义。
士大夫在封建时代难道不是被权利斗争利用的一方么?
而一旦皇权消失,士大夫却不能保证国泰民安。
所以,士大夫到底在斗争什么?
他们真的是为民而斗么?
才不是呢,他们是在为士大夫阶层在斗。
所以,要共产主义,所以要搞社会主义。
因为资本主义下,永远,只是利益阶层之间的互殴。
有人说,社会主义大同世界太理想了,但要清楚,如果他存在不合理,为什么会诞生?
如果不以此为目标,那么以什么为远大目标?
为了一时口舌之快么?
为了一时先声夺人么?
现在,大家能理解我认为这样的电影不行的根本视角了吧?
3、当然,本部电影的声光和运镜是国际水准的。
由于近代被日本侵略的这段苦难的共同回忆,中国人在抗日话题上很容易和韩国人同仇敌忾起来,而且就目前来看,韩国也许也是唯一能就此,与中国产生有力共鸣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片由于部分作品过于奇葩,常常被网友拿来调侃,而一直形象不佳。
所以,《军舰岛》这部韩国抗日电影,是令不少中国人期待的。
影片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日本殖民时期,400多名朝鲜人被强征去军舰岛,受尽苦难的故事。
导演柳承莞是如今韩国影坛的一线人物,2000年他以一部低成本影片《没好死》,一炮而红,其新颖的拍摄手法、富有创意的剪辑,让人眼前一亮,他也因此被封为韩国的昆汀,而他在片中对动作、恐怖、犯罪等多种剧情类型的娴熟把握,也让人们预感,一位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商业大导演诞生了。
柳承莞随着《无血无泪》、《不当交易》、《老手》等作品的成功,柳承莞将人们的预感变为了现实,他也顺利晋升为韩国一线新锐导演。
柳承莞来执导《军舰岛》,能让这个严肃、沉重的历史题材,变得好看而不沉闷,至少在故事行进了3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影片一开始用黑白色的影像,描述了军舰岛上朝鲜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童工瘦小的身躯在矿道中艰难爬行着,面色饥黄的工人进行着超高强度的艰苦作业,简陋的设施,导致矿内事故频发,数十条人命常常在一瞬间被吞噬,死状恐怖。
这段剧情非常震撼,短短几分钟就将军舰岛煤矿工人的非人生活,生动的刻画出来,随后出现的彩色画面,则预示着故事要开讲了,各色人物陆续出场,并登上了前往军舰岛的船只,有被强征的,也有被骗来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大人,也有小孩,有小混混,也有大学生,有胆小怕事的,也有莽撞死硬的......丰富多样的人物群像,不仅让人赞叹,也反映了日本殖民者无差别化的残忍施虐。
接着,为了营救一个重要人物,潜入军舰岛的军人朴武英出场了,专业的军人素养和强烈的使命感,让他成为其中最具领袖气质的人物,矿难发生时,他的果断、理智、勇敢,也证明了这一切。
朴武英我们自然而然会觉得,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一盘散沙的各色人物不堪日本人的暴行,最终拧成一股绳,在朴英武的带领下,进行反抗和逃生。
讲真,这个套路确实老了点,但只要有巧思与新意,依然可以很好看,毕竟导演是柳承莞啊!
而且后续剧情里,显然可以加入很多动作和惊险的元素,这可都是他拿手的,记得当时我看到这里时,都不由得兴奋啊!
心想着,来吧,柳承莞,给我一场酸爽的动作脱险大戏!
然而,随后的剧情里没完没了的聚焦于朝鲜人的内斗,将一个原本应当描述日本殖民者对朝鲜人压迫的故事,讲述成了日本殖民压迫下朝鲜人内斗的故事。
整个故事的性质都变了。
柳承莞大导演,当然不必遵循我那老套的想法,而展现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一个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蓝本的题材,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约束性,他的做法越界了。
军舰岛的这段历史,对朝鲜人来说,不但是一段苦难历史,也是一段很憋屈的历史。
2015年,军舰岛这座罪孽深重的岛屿,竟然被日本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即便不是朝鲜人,也能想象他们内心的感受,最后日本口头承认曾强征朝鲜半岛劳工,便顺利通关了。
申请成功后,日本一贯的尿性就显露出来,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劝告,全部没有履行。
对此,韩国人深感委屈与无力(朝鲜应该没空管这个事),作为一个小国,就是这种待遇。
军舰岛《军舰岛》在韩国上映首日就吸引了97万的观影人次,创造了韩国影史上最高开画记录,上映8天,累积观影人次高达500万,造成这种热潮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柳承莞导演的品牌效应,更因为自军舰岛申遗成功后,韩国人对这段历史格外重视,他们乐于见到它被搬上大荧幕,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些事情,更希望在电影中得到他们无法在国际上得到的正义。
显然,柳承莞这个变质的故事,让韩国人的期望落空了,于是《军舰岛》在上映第二周后,很快遭遇票房暴跌,最终连收回成本都变得很难。
除了故事变质,让韩国观众更不满的,也许是《军舰岛》中,朝鲜人物的刻画。
做日本走狗的朝鲜人柳承莞曾表示在创作时,希望摆脱日本人绝对恶,朝鲜人绝对善的模式。
时代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这样的想法,大部分人都是能接受的。
于是,为了钱坑同胞的朝鲜人,为了自保做日本人走狗的朝鲜人,出现在片中时,我想没人会有异议。
但是,后来的情况就不对了。
李姜煜陆续出场的主要人物,竟然大多都不同程度上的呈现出卑鄙的特质。
片中最大的反派,是一个为了谋利,伪装成爱国领袖的朝鲜人尹学哲,片中最有正派气质的朝鲜人朴武英,面对想保护年幼女儿的父亲,没有任何同情,几乎毫无纠结的放弃对他的承诺。
戏份最多的李姜煜,在日本人面前低头哈腰如同一只狗,但作为一个弱者的自保,大体也能理解,但当朴武英请求他帮忙时,他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国家、民族的感知,甚至还以此要挟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太过分了。
不但如此,就连那些没有名字的群演人物,也大多是卑鄙的,当李姜煜的女儿素姬得到了日本人相对好一点的待遇时,竟然遭到了慰安妇们的排挤,为了营救女儿,李姜煜需要贿赂慰安妇,才能让她们配合。
从这些朝鲜人物身上,我看到的是两个大写的“冷漠”,面对外敌的欺凌,朝鲜人竟然没有一丝对同胞的怜惜,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冷漠的朝鲜人,一直都没有真正有效的团结起来,得知日本人要团灭他们时,依旧争吵不停,在约定联合行动的情形下,还在你推我挤,简直无法直视。
柳承莞导演说,他不想把电影拍成带有煽动性的民族主义电影,但也没必要把朝鲜人描写的如此不堪吧?
更可怕的是,在片中,当朝鲜人不团结时,日本人始终团结一致,当日本人因为素姬的才艺和乖巧,放她一马,没有让她当慰安妇时,朝鲜人却乘乱奸杀了一个从没有伤害过任何朝鲜人的日本女学生。
如果,这是史实,没话说,应当遵从事实,但这是一个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虚构的故事。
素姬我们当然相信在日本殖民期,总会有几个不像样的朝鲜人和一大批只求自保的庸庸大众,但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像样的朝鲜人吧?
总会在危难时刻,有那么一丝同胞手足的情义吧?
既然是虚构的故事,遵从客观理性的原则,朝鲜人的人设上应该是多样的,而不该都如此不堪,应该有人性闪耀的时刻,而不是全程可耻。
《军舰岛》不但没有好好揭露日本殖民者迫害朝鲜劳工的史实,其人设到剧情,还存在严重歪曲历史的倾向,正义何在?
别说韩国人不满了,我这个中国人都看不下去了,估计只有日本人会非常开心,大呼一声:柳承莞实乃我大日本帝国的好皇民啊!
片中也有两个正面的朝鲜人物,小混混和妓女,前者有骨气,后者不冷漠,但他俩至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参与整个剧情,把他们去掉,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在片中,他们一开始是欢喜冤家,后来是同命相怜到惺惺相惜,最后携手抗敌,共同赴死,所以这俩人就是来撒狗粮的。
然后,柳承莞导演承认了,“这部电影并非一部讲述历史的电影”。
所以说,这完全是一次消费历史的行为,而且消费的是一段有血、有泪的苦难史,一段最近让韩国人倍感痛苦又憋屈的历史,毫无底线,也没节操。
“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好事发生。
”《军舰岛》是由《老手》导演柳承莞执导,由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李贞贤等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总制作费高达300亿韩币(约1.7亿人民币)。
影片以端岛(军舰岛)为主舞台,基于朝鲜人被强征至端岛劳动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末期端岛劳工们绝地求生的故事。
端岛是日本长崎市附属的岛屿,距离长崎港18公里,因岛屿外形酷似军舰,还被称为军舰岛。
1890年,当地丰富的矿藏被发现后,日本三菱公司便从当地居民手中买下了端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强迫中国及朝鲜劳工在端岛开矿,被带到此处的百姓曾受迫在海底1000米,温度高达40度的煤矿坑道中采掘煤矿。
根据日本外务省战后公布的资料,近4万人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厂煤矿强制劳动,造成722人死亡。
因为黄政民的缘故,很早我就盯上了这部《军舰岛》。
观影过后感受很多,首先是真实事件,二战末期中国与朝鲜劳工都被强征至军舰岛从事着最不人道的劳作,然而当我国还在遍地播放“手撕鬼子”,“裤裆藏雷”,“黄瓜有炸”等神剧时,韩国却用高成本大制作与顶级演员阵容部分还原了当时真实的历史。
不仅展现了当时日军的丑恶行径与劳工的艰苦,关键是还引发了韩日两国的骂战,日本内阁秘书长与部分日本右翼人士均对影片发表了否定言论。
而韩国方面也不甘示弱,不仅将《军舰岛》以韩国前所未有的覆盖力全面上映,甚至还把影片宣传做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荧幕上。
个人看来影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待历史背景,展现劳工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高温,粉尘,封闭,危险,就好像半年之前我在介绍自己的工作一样。
当然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好事发生”,随着大背景的转变,军舰岛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时剧情急转,甚至有些烧脑的感觉。
随着宋仲基的适时登场,影片第二部分开始,他在片中是一名游走型刺客。
第三部分则是影片高潮所在,随着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响起,长镜头下的无助劳工,日本军官与反抗者于军舰岛上开始了最后的求生,镇压与反抗。
结合了先进的screenX技术与耗费巨资打造的场景,三方势力的挣扎与拼杀仿佛将真正的历史展现在观众眼前,求生的勇气与活下去的希望汇成了无限力量,如同原子弹的耀眼光芒,照亮了苦难人民的未来之路。
“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好事发生。
”如此真实,反转,燃爆的《军舰岛》,纵然有苏志燮这样的大模特演员与炙手可热鲜嫩出水的宋仲基,随着黄政民在影片中的三次变脸,偶像与演员之间的界限越发清晰。
黄政民在影片中可以市侩苟且,八面玲珑,可以绝地奋起,大义凛然,可以压泪引笑,严肃活泼。
不愧是黄政民,真的是严肃活泼。
与韩国、朝鲜相比,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甚千倍万倍,但是如今的日本当权者连正视这段不可争辩的历史的勇气都没有,反而一味地回避,做一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实在是让人心寒。
无论在如何困苦如何艰难的环境中,总会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照亮着那些侵蚀人心的黑暗。
也总会有救世主的出现,带领着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奋起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斗争!
《军舰岛》,在韩国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甚至把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挑落下马。
韩国的《军舰岛》是一部我们眼中的抗日主旋律影片。
说电影前,必须简单提及一些有关军舰岛的历史。
军舰岛,原名端岛,位于日本长崎以西4.5公里的海域上,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因为岛上和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就派人上岛开采。
渐渐,这个岛从一片荒芜,到四周高墙包围,岛上高楼林立。
1916年、日本最早的7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楼在岛上建成,号称日本当时的“摩天楼”。
从1891年开凿到1974年关闭,近百年的开采,军舰岛被成为“明治工业革命遗址”。
2015年,军舰岛申请联合国世界遗产并获得通过。
日本举国上下弹冠相庆。
军舰岛也成为当地一个旅游地。
在习惯选择性遗忘,回避历史的他们眼中,军舰岛是天堂,但对于二战期间被强迫到岛上进行开采的中国人和朝鲜人来说,这里绝对是地狱。
二战期间,有数千平民被强迫拉到军舰岛从事危险,惨绝人寰的,非人道的地下开采作业。
在岛上的朝鲜人、中国平民,忍受着饥饿,炎热,疾病,被当做机器一般使用。
很多人被这座看不到希望的地狱岛折磨到自杀。
岛上生活差距悬殊,日本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有舞会,有晚宴,生活如常。
可一墙之隔,每日被炭黑袭身的劳工们却如鬼魅一般。
他们一些生活在地上,号称过着充实的生活;而劳工们几乎常驻地下,在地狱里乞讨着活下去。
韩国影片《军舰岛》就以二战期间,军舰岛上朝鲜劳工的生活,以及最后的反击为视角切入了这段快要被人遗忘的黑暗历史片段。
《军舰岛》从导演到卡司都非常亮眼。
导演柳昇完擅长战争动作片,又有刺入社会,揭露现实虚伪面具的能力,从《柏林》《不当交易》到《老手》,每次出击,都能引发影迷和影评人的追捧。
柳昇完对于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可谓拿捏有度,即不会完全妥协于商业,在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坚持下,总能把故事讲述的活灵活现,引人深思又噱头十足。
在演员选择上,集合了韩国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黄政民坐镇中央,串联起全片;老演员李璟荣老骥伏枥,气场压人;小鲜肉、火热新星宋仲基和苏志燮负责拉拢女性影迷。
《军舰岛》从题材到演员几乎涵盖了广大年龄段的影迷,为票房大卖提供了基础保障。
看完全片,胖哥对其场景搭建,对于道具制作的尽量叹为观止。
军舰岛地下开采环境的恶劣,对比着岛上日本人生活空间的精致,形成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反差。
包括演员服饰的考究,食物外包装等细节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全片最后高潮,朝鲜劳工暴动反抗出逃的大场面戏,调度有方,在一片混乱中,条理清晰的展现出了人性的动荡,对于主旋律的升华也点到即止,没有太多煽情,较为克制。
《军舰岛》最大的魅力还是在故事建构中体现角色的复杂内心。
虽为抗日片,但《军舰岛》实则对准的仍旧是难以揣测的人性,在生存高压下的人物抉择。
韩国电影对于人性的刻画常入木三分,毫无忌惮。
这次,《军舰岛》更是把着力点放在了岛上朝鲜人自己的“窝里斗”,以体现真实的人性一面。
《军舰岛》有三组关键人物推动着剧情,丰富着主题。
黄政民饰演的父亲李姜宇和女儿李素熙一条线,小演员李素熙才在去年大热的影片《釜山行》中饰演孔侑的女儿。
日据时期,李姜宇和李素熙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李姜宇擅长左右逢源,利用演奏家的身份获利。
但历史巨轮之下难有完卵。
他阴差阳错还是被骗到了军舰岛上。
为了保护自己的乐队成员,特别是自己的女儿,他继续发挥着小人物的功能性,拉拢各方势力,提高自己“活下去”的概率。
另外还有李璟荣饰演的朝鲜商人、政治领袖尹學哲和宋仲基饰演的特工朴武英一线。
尹學哲在朝鲜国人心目中具有超高的领袖地位,在军舰岛上他是朝鲜劳工们的精神领袖。
朴武英接受光复会命令,希望在二战末期救出尹學哲,为新国家的建立夯实基础。
第三条线是苏志燮饰演的混混流氓老大崔七星与妓女吳末年的感情故事。
崔七星信奉暴力,凭借武力重新当上了军舰岛劳工群体中的老大,手戴一只劳力士手表作为权力的象征。
他与前劳工头头的内斗将掀开了“窝里斗”的一角,为了争夺更加优质的生活的状况,朝鲜人与朝鲜人之间常常内讧。
尹學哲不断制止,说“这就是日本人希望看到的局面”,可并没有太多效果。
这里就是弱肉强食,人们都遵循着丛林法则。
而八面玲珑的李姜宇自然充当墙头草,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付诸行动。
父女线负责亲情,痞子和妓女一线负责爱情,而特工救援一线则呈现出人性的狡诈和战争与政治的无情。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朝鲜劳工最大的敌人不是狐假虎威的劳工头头,也不是坐山观虎斗的日本人,而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尹學哲。
尹學哲和军舰岛所长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所有劳工的工资占为己有,通过各种草菅人命的手段获取了巨大的钱财。
在人性的觉醒过程中,特工朴武英揭露了其虚伪的一面,小人物李姜宇站了出来,痞子带着爱着的妓女开始了与军舰岛日本军人的最后一站。
故事的高潮安排在日本投降前夕。
广岛遭受原子弹打击后,军舰岛奉命销毁劳工证据。
在一场轰炸后,军舰岛一片狼藉,为反击和逃亡提供了机会。
日本军人的大屠杀和朝鲜劳工的大逃亡把故事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最后,影片以长崎原子弹投放作为结局。
历经万难的劳工们在逃亡的矿石船上见证了原子弹的蘑菇云,这宣告了军舰岛地狱生活的彻底结束,也是日本二战完全投降的历史化影像书写。
《军舰岛》虽然着力表现朝鲜劳工内部的“窝里斗”,表现人性在金钱和权力还有生存欲望下的黑暗一面。
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导演依然将人性最光明的一面,亲情放在了首位,以父女线贯穿全片。
寻找人性的缝隙,在冷酷中发现被掩盖的温柔;在刚硬的人身上窥见脆弱的刹那;在绝对秩序中寻觅灵魂的波动;在固若金汤的世俗城池里寻找可供攻破和契合的缺口;以此,在那些不可能的人身上,显示出灵魂最完整的图景。
这才是电影的力量,也是其主控思想成功传递的高级模式。
《军舰岛》在揭露历史上,选择了这样一个故事架构,可见它消解了宣泄,依然用普通影迷最为容易相信的亲情作为“源动力”,让影片显得真实,有质感。
这一点上,国内影片的确值得借鉴。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
在军舰岛申遗过程中,韩国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但在中国,国人几乎对这段历史鲜有所知。
而但是军舰岛上的中国劳工人数其实在朝鲜劳工人数之上。
我们的悲痛,怎么能成为他们的荣耀!
后台回复,军舰岛,胖哥送上这段值得被铭记的历史。
应该让高丽棒子好好看看军舰岛。
应该让傻逼韩国总统知道什么是勿忘国耻。
战争太残忍。
忘战必危不是说说而已。
战争非常残酷。
任何一个国人都是一份子。
谁也逃不脱。
谁也跑不掉。
不知道现在傻逼韩国还在谄媚美帝。
还在讨好日本鬼子。
脑子不好用?
和平安定是跪不出来的。
如果还抱有幻想。
觉得战争离我们远。
觉得可以逃得脱。
那真是狗屁。
能站方能止战。
战争才有和平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天,央视新闻频道有一则报道:记者在美国街头随机采访了十个人,问他们是否了解南京大屠杀。
采访结果对中国人非常不友好,其中八个人表示没听说过,一个人表示略有耳闻但不知详情,只有一个人表示了解大致情况,而他是个韩国人。
随后记者将问题换成了是否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答案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肯定,还不忘定性一句:那是一场毫无人道的野蛮兽行。
别说在同样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即便在中国,奥斯维辛的知名度也不可谓不高。
且不说历史教材里的记载,《辛德勒名单》中一抹不知所踪的红色,《美丽人生》中踢着纳粹正步的犹太父亲,早已成为超越种族的控诉。
在记录苦难这一点上,没有什么艺术形式比电影更有力度。
当然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不被西方世界了解,并非主要由于我们没拍出足够好的电影。
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二战以来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世界手中,他们所关注主要是欧洲战场,所以在反思、警惕纳粹主义上不遗余力,至于亚洲国家的深重苦难,则似乎是来自另一个星球,适当给予悲悯即可。
另外,日本在悔罪上一直态度暧昧,刻意掩盖、否定侵略罪行,也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视听。
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自己国内的电视台上演着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自娱自乐。
时至今日,抗日神剧早已被唾弃,可你看看还有多少个堂堂省级卫视依然在播放类似的题材?
通过播放的剧集就能判断出该卫视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
占据着丰富的资源,尸位素餐,只管政治正确,哪管艺术堕落。
而同样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韩国,起码在诉苦难于影像这一点上,比我们做的要好很多。
比如这部《军舰岛》。
军舰岛原名端岛,位于日本长崎以西4.5公里,海岛周围富含煤矿,明治时期就已有开采历史,后被三菱公司经营,成为日本重要的煤炭输出基地,1974年关闭。
2009年1月5日,日本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纳入“九州•山口近代化产业遗产群”;2015年,军舰岛又申请成功“明治日本产业革命遗产”,成为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
而这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埋藏着无数二战期间被强征到岛上的中国、朝鲜劳工的冤魂。
我不了解这段历史,甚至从来没听说过军舰岛,直到韩国人给我上了这一堂课。
《军舰岛》的拍摄就是冲着日本申遗成功而来的。
导演柳承菀,主演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凑出这样的阵容,我相信即便出自资本的运作,那也是带着温度的资本运作。
电影讲的是日本殖民下的一群朝鲜人被骗到了军舰岛上,被迫进行生不如死的高强度劳动,最后在光复军成员的带领下,于长崎原子弹爆炸前夜奋起反抗的故事。
电影的叙事本身谈不上非常好,特别是前三分之二的剧情,过于四平八稳,想要着力的重点太多,以至于每一部分都有注水的感觉。
三个主要人物都承担着一个主题,黄政民要展现与女儿的父女情深,宋仲基饰演的光复军军人则要串起整个反抗过程,苏志燮则要上演一段生存危机前的孤岛绝恋。
三个人在各自戏份中都演得不错,当然黄政民理所当然要高一个档次,尤其是他与金秀安扮演的女儿之间的对手戏,处处惹人飙泪。
可线索的多样化,无疑大大分散了类似题材电影应该有的重中之重——受压迫者的苦难。
只有对苦难的表现足够到位,才能积攒出充分的张力,迎接最后关头的爆发。
《军舰岛》在这一点上显然不够,我们只看到宿舍床铺上有水,饭菜里有蟑螂,女人被拉去做慰安妇则蜻蜓点水。
最后反抗的导火索被戏剧化处理了,精神领袖的形象被颠覆,众人就走上了反抗之路。
可以说一系列剧情的发展都是按部就班,没有积攒出足够的爆发力。
兴许导演对前面部分的缺点也是了解的,所以在最后反抗的战斗戏上下的功夫相应就多了。
韩国电影的战争场面不是盖的,虽然没有飞机大炮,死亡的残酷性却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量劳工被枪弹击中,毫无声息地死亡;爬往生命之船的小道拥挤异常,没人讲什么人道主义,挤上去就是生,挤不上去就是死。
层层递进的高潮,先是苏志燮和慰安妇恋人相拥而死,随后是黄政民中弹,最后宋仲基斩落代所长罪恶的头颅,众人突围成功。
所以这部电影是一部标准的韩国主旋律,若考虑到宋仲基的神勇表现,称之为“抗日神片”,也不是不行。
但它又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的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军舰岛的历史,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这些它都做到了,并且捎带着给中国人也上了一课,军舰岛上的劳工不只朝鲜人,中国人更多!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这样的问题很low,没有意义,我也解答不了。
我只能在这部电影中探究为什么韩国人的民族灾难能打动中国人。
因为,它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是从一个普通但真实的个体视角看待战争的。
主角黄政民一副朝奸油子的模样,没什么情怀,乱世之中,自己和女儿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不就是才好的情感共鸣点吗?
影片最后,奄奄一息的黄政民托付宋仲基给女儿买冰豆浆喝,我忍不住眼泪。
舐犊之情是深厚的感情,也是电影最好用、最安全的手段。
我想到《釜山行》的最后,男主孔侑自杀之前,回忆起女儿刚出生时的情形,愉快地死去。
我相信这种选择:我可以带着遗憾死去,但只要孩子活着,就有希望,无论是敌人是僵尸,还是日本人。
对了,《釜山行》中孔侑的女儿也是金秀安演的,小姑娘长得谈不上漂亮,但演得真棒,甚至气场盖过了黄政民。
所以导演把最后一个镜头给了她:直视被原子弹轰炸的长崎。
从她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很多受过日本侵害的民族人民想说的话。
韩国的主旋律比天朝高了两截:第一没有那么多脑残设计;第二中心思想不用始终围绕着某党某军,没有那么多束缚。
虽然各种牺牲感人,但是结尾白忙活一遭,鲜血都白流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编剧,毕竟剧情主要是虚构的。
电影院里一大半是冲着她们“老公”来的妹子,嗷嗷乱叫。
我并不鄙视追星这种行为,但某些粉丝群体也太那啥了吧,这毕竟是一部血腥的战争片,那些女的几乎全场都是在嘻嘻哈哈,尤其是战斗白热化各种缺胳膊断腿爆头流血+豪言壮语的煽情场面时笑的声音最大,真搞不清她们的笑点…历史上1943年之后端岛上挖煤更多的是中国劳工,不过天朝应该不会拍摄这类影片,毕竟把八路军和吴京弄到1945年的长崎难度太大。
主旋律影片的拍摄对于战败国来说是很困难的,一味的强调苦难,容易拍得悲而不壮,一味地强调武功,似乎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毕竟当年打输了吗。
于是就出现了丑化、矮化、弱化敌人的手法,《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早期抗战影片都是如此,敌人如何弱智、胆小,我方如何威猛高大,可惜如此敌人怎么会在中国大地上赖上14年呢?
这也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法国的《虎口脱险》其实也是一个路数,毕竟各民族都是要脸面的。
《军舰岛》作为一部韩国主旋律影片,当然也不能例外,敌人一定是凶残暴虐,好人勇敢无畏,还要加上韩奸的狡猾,一勺汇出朝鲜人勇敢无畏的高大形象。
故事非常简单,大约和《胜利大逃亡》等好莱坞的脱狱片差不多,不过相比欧洲纳粹看起来还有点文明的样子,日本人就完全是彻头彻尾的畜生了,工厂上层管理者,下层监工,甚至普通日本老百姓都是一副欠打的模样,长相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另类,朝鲜人哪怕是劳工也长得模样周正,这也无可厚非。
回到电影,故事的主线是朝鲜人在军舰岛上悲惨的日常,几条复线是营救要员,铲除韩奸,狱中争霸,反抗觉醒,总之一句话,商业片需要的要素都全了,不过看多了战争大片的观众其实也不是很买账。
《军舰岛》有非常明显的弱点,也有了不起的长处,首先,影片开头就点出,朝鲜的上流社会醉生梦死,让底层的百姓为了军国主义去死,自己花天酒地,朝鲜警察更是为虎作伥,不仅诱骗劳工去卖命送死,还抓捕国内的妇女送去当慰安妇,这种赤裸裸揭露本国民族略根性的手法实在是有勇气。
第二,军舰岛已经被日本申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当然不宣传奴役劳工的事情,韩国拍出这么一部片子,怎么也要捧场,毕竟上面受苦的中国人绝对不少。
第三,影片虽然一直在鞭挞日本人,可是最后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小小的受难者,依旧满怀怜悯。
战争不论是对谁,都是一场悲剧,好的战争片一定是反战的,这一点《军舰岛》做到了,虽然有点套路。
PS:对比同期的《战狼2》看完的年轻人似乎都有上战场的冲动,电影艺术角度来说棒子赢了。
8.5事实上,这一类有关二战时期东亚受日本人及日本一些思想所引发的惨案,我了解的并不少,关于战舰岛,在岛上有点不只是朝鲜人,更有无数中国人在其上面,与其思考该怎样反思所谓中国人为什么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不如去看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拍的一系列电影,去了解那是我们的电影是多么的针砭时弊,我们更应去思考的是为什么现在拍不出来了,或者说,在这样一个审查严格的时代(从各个方面都趋于保守)较之于上个世纪甚至于二十一世纪初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本影片中实际上讲述了一个朝鲜族人民为寻求生计以及财富而出海,最后却被骗到日本的军舰岛上去挖矿。
受尽各种苦难,最终逃出去的故事。
片中对各种恶行还是做了很多美化的,至少小孩子没有吧侵害(至少没有明说),对风尘女子们的侵犯也没有上升到生命威胁。
影片前半部分的暴力活动甚至大部分只存在于朝鲜人内部的分化,总而言之,导演在前半部分拍的还是很内敛的,然而一切都在日本战争态势变差后发生了变化,暴力随着精神压力的变大而逐渐离谱化,朝鲜叛徒与日本所长牟取利益以及在华的朝鲜光复军特工为本片的戏剧性增光添彩了不少,我必须承认,本片是这些年非常优秀的描绘二战时期恶行的影片,但我还是希望在未来可以出现更好的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该类影片。
看看人家拍的主旋律 唉 甩了我们多少条街
美術攝影演技都很讚,想到演員們一張張帶泥的臉感覺三星有點遺憾,但是真沒打動我也不像《出租車司機》至少有某一情節令人感喟良多。標準商業片,幾乎毫無驚喜。進行曲式的配樂配人間地獄效果不錯。啊還有蘇志燮和宋仲基好有型。CJ有錢有權伸行業內手遮天,不得不反感。0726,CGV상암 ScreenX版
韩国的抗日题材影片,在同题材作品里提升了一个档次,一个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必须是哪里有压迫,必须哪里有反抗,才有机会赢得胜利,才会民族复兴。黄政民的确演技精良,和女儿的戏催人泪下,人家韩国的小鲜肉宋仲基也是颜值加演技,苏志變酷帅出演,李贞贤不输实力派演员。
今天军舰岛一上映就跑来看了,很难得看这么沉重的历史题材的片子,不过一点也不枯燥,全程都看得很揪心。结尾的蘑菇云"绽放"的很震撼!最后感叹一句宋钟基太有魄力了!!
對於這些韓國歷史片種,真是沒有多大興趣。1930年代日佔時期,韓國人被強征於日本作苦工的歷史事件,沒有多大共鳴。黃及蘇也是演技派,應該是主角吧! 所以為兩位演技派購票入場觀看而已。
宋仲基是个p
雖然說整體電影很精彩,拍的效果算好,但在影片中過多渲染的民族情緒還是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1. 韩国电影界这几年是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坐火箭上升状态了!情绪渲染的太好了,而且几路人马或独自、或交集的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众人物非常饱满。2. 由衷的祝福韩国!日本电影界是岁月静好。我们呈自由落体坠落,但骄傲的,看我们摔下来,底下堆积的票房可是全球票房里数一数二的。
谁不夸声黄政民牛比呢
其实半岛文化没有那么刚毅与坚韧只是韩国电影把它高大了,韩国文化如同给母鸡打雄性激素让它雄性化,那中国哪如果给公鸡打雌性激素把它母鸡化。
即使套路,黄政民也能让你大放异彩
找这些明星来演这种煽情现实题材挺好的 至少会给观众一种光环护体一时半会死不了的安心感 不至于像看个悲惨的群演非常现实感地被导演NENG死了那么难受 黄叔整场电影蹦来蹦去增添很多娱乐感 苏男神人设好演的也苏 宋男神光环最大伟光正小女孩托付给他是对的 电影比想象中好看
绝好的题材再度被棒国捷足先登,8过想想我国这帮影人恐怕也拍不出什么像样的东东。本片导演可谓技巧纯属,节奏的拿捏、情绪的把控、场面的调度均堪称一流,杂而不乱,悲凉的氛围以及小人物苦难命运分分钟打动人心,最后的高潮部分就更称得上荡气回肠了,演员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看完后久久无法平静
厌世的太宰治说世人即是个人。但我想说虽有人为“个人”而活,但也有人背负“世人”而抛弃“个人”。不用挑不满之处了,片子超酷的。这已经超过“标准”商业片的水准了,蟹蟹。
抛开故事背景不看,其实整部影片依然是套用了最稳妥和最常见的“主旋律电影拍法”模板,不过,这一世界通用的模板似乎只有我国不屑于用,也罢,我们有战狼们,足矣。
6.5/10
这么沉重的题材演成了一部闹剧
神剧。历史娱乐化。最后原子弹和被侵略者的镜头色彩转换不错。
年轻导演就是拼。黄政民这演技爆了,宋仲基这把英雄主义玩的够硬!韩国人得多恨日本人。国民性一览无余,内讧,协作,抗争,懦弱到勇者,全程在一个岛上拍摄,群戏不拖沓,戏剧冲突真多。每次看到韩国此类型都叫人肃然起敬,被压迫的民族爆发出来的力量太惊人了
片头打出"根据真实历史"的声明,却只有矿工挖煤是真的,主线的逃跑、谍战、勾结日本人贪污的独立人士..全是编故事。故事还编得过火了,韩国抗日神剧吧。当拍电影的人太想表达意见的时候,就拍不出什么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