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难形容看完这部片子的感受。
有所得,有所想,但是又那么零碎。
先说一开始的时候看到女主角不顾一切的讨债,完全被逼到绝路的样子,再看看男主角左右逢源滔滔不绝全然不为压力所束缚的样子,心里的天平不知不觉地就偏向了这个女人。
然而慢慢看到最后,时不时就觉得这个男人虽然很废话,很爱说,但居然不全是空谈。
他确实保持着真诚,确实保留着善良,确实真心的相信他自己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因为他实在是没有幸运到获得世俗所承认的那些“真诚”、“善良”、“幻想”等等特质所应该匹配的,能够让他因为拥有这些而闪光的物质基础。
如果像他这样一个男人,是富裕无需为钱烦扰的,那么他其他的行为也许就是值得歌颂的。
可惜他没钱。
还勇敢的一个人撑着,并且毫不避讳的讨要别人的帮助。
这个女人到了最后也对自己有了动摇,毕竟她不是一个纯粹市侩的人。
所以她也会喃喃的说:(离开未婚夫)这样做是不是很糟糕?
还有男人表嫂说的那句:你是水瓶座吗?
关键时候会走的啊。
这对这个女人并不是什么谴责或责备这样情感分明的情绪,因为这样的所谓“关键时刻”的退缩是太多平常人的选择了。
人非圣人,谁总能那么清楚此刻的选择是不是会惠及未来的人生呢?
但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最精彩的还是在于情绪的渲染,人与人之间其实有很多对立的情绪,就像女主角一开始对男主角的愤恨。
然而这样的对立,即便它的物质根基始终存在(好像男主角始终都是欠着女主角的债),坚持不懈的温情依然能够平缓这样的矛盾。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多对横眉立眼的人们说两句平缓的话,世界不也会在最后平静一些吗?
男主对于女主而言,就是卫生间陌生女孩的那句—我不是不爱你,只是没办法继续下去。
年轻时候,为了前程未来,为了成长,我们都曾不费什么力气就舍离了很多东西。
但若干年后,那些东西都慢慢爬回来,最后成为萦绕心口的无望叹息。
遗憾的不是遗憾本身,而是因为都舍弃了喜欢的你,却还是没能成为喜欢的自己。
第一眼你就懂她当初为什么离开他。
他没心没肺,浑浑噩噩,未来和规划好像永远不会在他脑子里出现。
这样的男人,你看着他,心都是慌的。
但后来,经过一整部电影,慢慢看懂了,这个男人为什么让那么多人着迷。
他油嘴滑舌,虽然表达浮夸,但本质句句真心。
他怀着最大的善意对待每个女人,虽然也厚脸皮的占了各种便宜,但也是真的是想让你开心。
他出奇乐观,热心豁达,相处过程中他只专注于对方。
明明是被追债的一天,他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在逐渐凑齐的时候,甚至比女主都开心。
他的眼里只有别人,好像没有自己,从头到尾没有半分抱怨,丝毫不在意自身的落魄。
他也并非没有心,会在破产的时候让老婆离开自己,会在分手时忍着心疼也不多说一句,他也有个看似毫无边际的去西班牙的小愿望。
但是他学不会深沉,那不是他对待世界的方式。
这个百无一用的前男友,像极了她今早的困境,什么都是错,看不到出路。
这一天的时间里,她慢慢想起,她当初为什么会爱上他,同时也明白了,一路走来的自己,也没有那么糟。
所以这一天,她原谅了他,也对自己释然了。
最后她说不用还了,她说新写一个欠条。
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也许会再遇见,也许从此不见,但她还想留点什么,不愿断个干净。
如果重来一次,她还是会爱上他。
但如果重来一次,她也还是会离开他。
但,那有怎么样呢?
我们相爱是为了永远在一起吗?
不,我们是为了遇见过彼此。
2009年第10届釜山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河政宇(하정우),金基德的御用演员啊,看过惊悚的《时间》,《呼吸》还没看。
《国家代表》也还没看呢,期待他的表现。
本片中的他是完美演绎的。
2009年45届百想艺术大奖电影类 最佳导演:李润基(이윤기),还有戛纳影后全度妍(전도연)的加盟。
本片还是韩国片惯有的长,2个小时多点,但不枯燥,情节流畅,主线明确。
看完之后令人会心一笑,并且有所期待,这是令人很愉快的感觉。
近期看了不少韩国片,大多数都属于不正常的影片,不是乱伦就是同性恋,像这部这么正常的,我自然会喜欢,而且本片本身属于质量上乘。
“我要我的钱,现在就要。
”谈钱伤感情。
这话仅限于双方感情完好无损的语境下。
要是早已分道扬镳,前任却还欠着你的钱,你会去讨要吗?
电影《精彩的一天》开篇谈钱,即向前任讨债。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尤其是自己真缺钱的时候。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在这场“劫难”中遭受重创。
大量私人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人人手里紧巴巴,何况35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万多)并非一顿炸鸡那么简单。
讨债的女人名为喜秀。
喜秀年过三十,情场失意数次,职场也不如愿,又丧又烦。
混在赌马场的秉云见到拿着欠条的喜秀,嬉皮笑脸地哭穷,却又承诺想办法筹钱。
失意的女人来找落魄的男人要债,听起来怨气满满,怎么会是“精彩的一天”呢?
影片的前半段可以用女人冷脸,男人“油嘴滑舌”来概括。
秉云口中所谓的办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找不同的女性朋友借钱,东拼西凑还给喜秀。
开公司的富婆、酒吧陪酒的小姐、打工的单身妈妈、教滑雪时的女学生……秉云认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人,这些女人只需秉云一句话就都愿意出资相助。
喜秀冷脸旁观,从她的表情能看出对秉云鄙夷。
一个大男人一脸“贱笑”地用一罐从喜秀车里拿来的口香糖“讨好”女富婆,的确不是什么靠谱画面。
所以喜秀忍不住问,“你和她睡过了?
”别怪喜秀“俗气”,偏见和揣测往往是成年人看向世界的“眼镜”,而异性关系又偏偏最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除了异性关系成谜,秉云让喜秀不待见的一点还在于看起来“自尊度低”。
在酒吧女家中,酒吧女与喜秀从针锋相对到相互讽刺,眼看借钱的事要搞砸,为了安抚双方,秉云竟跪在地上。
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表哥当着众人面奚落秉云:整黄了父亲留下的公司,妻子也弃他离婚。
别人把他说成一个“loser”,可秉云依旧嘻嘻哈哈。
难怪喜秀都看不过去了,“你就不会生气,没有自尊心吗?
”秉云回答:“你和我说分手时,我看见你脸上的神情比和我在一起时更高兴,那一刻,我真的伤心了。
”原来,他不是没心没肺,他是把伤藏起来,以笑示人。
天色渐晚,影片到了下半段,气氛趋向如暖光灯照射下的恍惚温情。
喜秀的表情慢慢舒展,对秉云的态度不知不觉发生了转变。
公交车转弯时,前方扭着身子探头望的秉云像个纯真的大男孩,逗笑了喜秀。
地铁上,讲述梦中励志故事的秉云又不禁让她落泪。
这一天开始时,喜秀看着秉云一脸嫌弃,或许在想“我当初怎么会看上这样的人”。
这一天快结束时,喜秀应该已明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讨女人喜欢,和谁都能聊得来,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
因为评判人的心境不同,过去看到的可爱之处恰是今日嫌弃的理由。
表哥家阳台上,喜秀听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搭讪:“可以聊聊吗?
”与之相对应,喜秀回忆起与秉云初见的场景,当时略带羞涩的秉云也是这样走进了她的生活。
影片并未展现二人相恋的内容与分手的原因。
可观众不难猜想,不圆满的爱情其实大同小异,那个人来过,但他只是过客。
到最后,喜秀明明可以一分不差地拿回所有钱,却执意留下二十万的账。
讨债其实是一清二楚的算术题,留有余地却是人情味。
经过一天的相处,喜秀亲见秉云最“难堪”的样子,同时也再次确认了这个嬉皮笑脸的男人身上有着不一样的闪光点。
所有女性朋友都说秉云是好人,那位单身妈妈更是佐证秉云曾经帮助过她。
穷困潦倒到无处安身的秉云,又能对他人有什么帮助呢?
与“性” 无关,与钱无关,也许在某个时期,她们需要被人关心的时候,秉云只是陪她们聊聊天,带着充分的诚意分享自己余额不多的温暖。
在崇拜金钱的世界,不标价的真诚反倒是最贵的。
就如秉云听说喜秀为了要债而来,他的第一反应是问喜秀“你的手怎么这么冷?
吃过饭了吗?
”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一下,秉云“以借还借”的方式到底是脸皮厚还是有诚意?
其实,他考虑的是前任的难处,希望喜秀能比自己过得好一些。
就算喜秀显得咄咄逼人,秉云只是笑着提起两人曾经常去的餐馆,担心喜秀没有好好吃饭。
开口借钱,并不容易,把面子踩在地上,说到底是为了帮喜秀,而真的“老赖”可不会管别人的死活。
如果他真的“厚颜无耻”只顾自己,就不会沦落到每日提着洗漱用品流落街头的地步。
因为他要保住最后的尊严,两人分别时假装去坐地铁,不想让喜秀发现,这一天到尽头其实他无处可去。
秉云这样的男人,不属于优质到不可多得的类型,却也不能说他没有可爱之处。
正因为如此,影片没有安排从此白头偕老式结局也是恰如其分。
当喜秀动了恻隐之心,意欲“收留”秉云时,却又瞧见他迅速与街头推销葡萄酒的女孩聊得起劲。
喜秀离开了,是笑着走的。
这对男女终究不是一路人,过去不合适,现在还是不合适。
他们遵循不同的生存法则。
只不过,这一整天相处的“收益”,不止是为谈钱讨债,也是完成告别。
放不下一段逝去的关系,并不是那个人有多难忘,很多时候是因为当时没能好好告别。
用一张欠条换一次为了告别的重逢,债还了,情了了,两不相欠,各自安好。
在整理债务关系的同时,女人不怨了,男人不欠了。
这样的一天,不算“精彩”,但算珍贵。
如何打造一个非典型爱情故事中的“有趣”爷们导演李胤基历来擅长讲述男女关系故事,从处女作《女人慧珍》,到登上豆瓣最佳韩国电影榜单的《男与女》,他的作品侧重点不在于甜蜜地谈情说爱,也不会强调谁爱谁多一点或者爱与不爱,相反他常常选用“不温不火”的音调表现都市孤单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类似于爱情的东西。
与很多日韩生产的文艺电影一样,《精彩的一天》节奏平缓,人物脸上鲜有大喜大悲之色,对白“少盐低糖”,自始至终没有惊人“爆点”,因此不喜欢的观众恨其“无聊”,钟爱的人则喜它细腻,从影像中触摸到接近生活的肌理。
2016年的《男与女》探究禁忌之爱,以“情欲”、“婚外情”等相关关键词构建起了有明显张力的戏剧冲突,而相对早期的《精彩一天》从情节上看似略显“单薄”。
怎样让单薄的本子生动、立体起来,最考验一个演员的本事。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喜秀由全度妍担当。
2007年,全度妍凭借电影《密阳》成为第二位收获戛纳电影最佳女主角的亚洲女演员,不管是韩国国内还是国际影坛,全度妍总是“出手有奖”,被誉为韩国国宝级演员。
《男与女》中,她与孔刘搭档,大胆在身体欲望与道德界限边缘“试探”,而《精彩的一天》里全度妍饰演的角色则偏向于“静”与“冷”,喜秀这个人物更像一种视角引领者。
影片从长镜头开始,全度妍背对镜头出现在画面中,到结束时以特写圈定她面露笑容,串起全片情绪的变奏。
换句话说,全度妍的表演是以静托变,而对手搭档河正宇必须在一系列行动中向观众诠释秉云这个人物外在与内心的反差面。
不管是《黄海》中的“久南”,还是《追击中》的池英民,抑或《柏林》中的“宗盛”,河正宇在大众印象里总是在塑造某类典型男性人物,或邪或正,粗糙、恐怖、隐忍,归结起来就是质感偏“硬”。
而秉云这个人物则需要“软”,通过精细的设计带出贴合普通人生活的“喜感”。
本该因四处求人而一副苦相的秉云从头到尾嘻嘻哈哈,到了表哥家碰上嫂子生日,他的心思只想趁机找点欢乐。
表哥喊他“烤肉”,秉云不是“正常”跨过门槛,而是孩子似的跳着越过门槛。
再如他与喜秀到学校接侄女素妍时,学着嘻哈的方式打招呼,踩着“摩擦”舞步自娱自乐……这些内容剧本中原本没有,全是河正宇自己为秉云量身打造的“埋伏”。
越是让观众起初觉得秉云行为滑稽,不像正经爷们,到后来才更能用细微埋伏叠加出反转效果——他不正经严肃,是因为他保持单纯,没心机。
而影片的可贵之处,也恰恰在于河正宇对秉云身上“痞”与“真”拿捏适度。
过多笑料,秉云就成了一个搞笑的流氓,而全程不苟言笑丧着脸,与全度妍对飚厌恨,则会让电影变成苦大仇深式情绪发泄,也就完全背离了此片的本意。
《精彩的一天》属于非典型“言情”,不浪漫也不煽情,没有甜宠也没有痴缠,它映射的是现实中那些无奈逝去和迎向未来的和解。
和解的手段不是还债,而是理解与真诚。
生活艰难,不必负重“怨恨”,不如学学秉云,过好“精彩”的每一天。
人物塑造是成功的百分之八十。
最让人喜欢和心疼的人,往往不觉得自己应该被心疼,他们反而很快乐。
就算是被嫌弃的松子那样让好多人落泪的存在,她去爱的时候,等待龙洋一的时候,也是快乐的吧。
总是有悲剧,以喜剧的方式展现。
但话又说回来,置身事外的我们有什么资格说它是悲剧呢。
赵秉云缺点很多,但会莫名其妙被偏爱,因为他目的纯净,有难得的天真。
时时刻刻冒出新点子,觉得万事万物都可以让自己惊奇的人,该有多快乐;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该有多快乐。
最后他们没在一起,对啊。
因为她没变,他也没变。
他吸引人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他如果把缺点改了,或许优点也将不复存在。
/精彩的一天/
我的理解中,爱情存在即轰轰烈烈,不必刻意去为他营造氛围,平淡中也可以爆炸。
电影中糙叔时不时的耍无赖厚脸皮让我一遍又一遍在心底呐喊,你好无聊啊。
他真的像我身边很多讨厌的男生,充满尴尬。
我不想和你再拖下去了,大家各自安好吧,离我远一点,不要对我好甚至不要和我说话。
但是要我怎么忍受突然有一天无赖不在了呢……全姐是美的,她没有不美的时候。
你生气时我不敢多说一句,你落泪时我会情不自禁和着一起。
相比全姐其他的电影,这部明显轻松缓慢,但节奏非常好。
就好像参观一些设计非常巧妙的博物馆一样,只是慢慢走、静静欣赏就够了,中间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更不会感到疲惫,到终点才发现已经到了大结局。
没想到会为韩国电影写点什么,我看电影只看故事结构和创意是否能入自己的法眼。
买碟的时候被故事简介吸引了,心想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电影被导演徐徐的看似不经意的展开,所以故意设计了赌场外那毫无亮色和诸多似乎与故事无关的场景情节。
直到女主人公在赌场里找到欠了她350万韩元的跟自己同样穷困的前男友,愤怒被激发出来,她大吼前男友的名字,还钱。
于是故事开始了,在城市中的马路、楼宇、饭店、住宅的变换当中前男友带着她开始了筹钱之旅,影片结尾很有点意思,尽管契科夫说电影小说的开头结尾都是骗人的。
但配着那让人舒服的爵士,完美的一天就这么结束,总会留下了很多遐想。
为了那段爵士乐和电影画面的交融,我时常会把影片的结尾反复的播放,到那个冰箱上贴着的欠条停止。
这是个温馨的故事,毕竟经济危机来了,人们需要这个。
结构立意都不算太出彩的电影却让我欲罢不能,原声跟电影画面很配,查了资料是个从美国归来的韩国乐队谱写的。
喜欢上这部电影的一半的原因是源于电影的配乐。
至于演员导演不再赘述,在网路发达的时代,也许您知道的比我还要多。
主人公的很多举动和表情很值得玩味,能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心远近。
刚看十分钟时,非常担心这么接地气地拍找前任还钱的戏能好看么?
因为稍有不慎,剧情会非常容易俗套,演员的表演会变得矫揉造作,让人生厌。
耐着心看到一半多,越看越来劲了。
男主玩世不恭下有善良和温情,女主冷漠高冷下也有善良和温情。
二人在一天里,在大都市下,在人来人往中竟发现彼此都经历着相似的伤痛,甚至都有些需要彼此。
但最后,导演依然很克制地表达,节奏很一致。
那就是男主和女主在一起度过了这精彩的一天,各自继续面对各自的生活,共有了一段不差的回忆。
我真是爱死这个结局了,可以说是十分社会了。
所以适合社会的孤男寡女看,也许会笑,也许会心里发酸,谁知道呢。
-
突然想起了Bob Dylan 的 《Blowin' in the Wind》,其中的一句歌词:“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称得上男子汉?
)”男孩需要走多少路才能长大成为男人?
20年够不够,我想不够,男孩要成为男人,或许需要30年的时光吧。
男孩之于女孩,成长对于他们来说,是需要更长的路要走,我们往往看到那些20出头的大学毕业的男孩子进入社会,似乎总是有些青涩,有些幼稚,有些好笑。
我想,这世上还有很多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那么,如果女孩和这样的男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恳请你要有耐心,要等待,要学会发现,还有请你不要放弃他!
最近在补河正宇的电影,难以想象这是和《追击者》基本同期电影,小河叔塑造了一个和《追击者》中的变态杀手池英民截然不同的角色,貌似什么都不在乎还爱叨逼叨的赵秉云。
故事开始,很难看出这一天怎么就精彩了,简直是无聊的一天,但是看到最后,夜幕降临,漫长的一天细碎不顺,却又浪漫温馨。
赵秉云这样的人设充满正能量,作为朋友应该是很幸运的,在困难的时候他总会帮一把。
但作为情人,会让人很没安全感。
对每个人都付出真心,不为任何事所伤,很难看清他的心。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女主最后明明动了情却仍旧选择离开。
看电影时有那么一瞬间想起了一个曾经很喜欢的人,我们还是朋友,但不可能在一起,看完这部电影,想想也就释然了。
刚过30岁的糙叔,笑起来还带点稚嫩和傻气,把一个阿廖沙式的人物演的市井但脱俗,不靠谱但可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一部侧重在平凡小事细节里发掘感情的电影,故事性不强。女主是现代“普通人”的典型写照,外人看起来日子过的不错但因为内心缺安全感导致实际生活过的很狼狈仓促。而男主似乎就是冷冰冰生活里那一点柔和浪漫,即使每个人都向往,但“普通人”都不会回头去找他
“他有太多的伤害,所以他更要若无其事”
平淡,三星已经算很高了吧
3.5
韩版(破碎之花》
男主是个天塌下来当被子盖没心没肺的迷人家伙,是赐给这个世间所有不安男女的一剂美味良药。ps 小河的声音哑哑的太好听了。
整体情节处理得太隐晦/克制/平淡如水了……3星全给bgm,要是没有好听的爵士简直看不下去
韩国的胶片一定是很便宜的吧,三个小时的电影,超级慢的镜头。。。
编剧脑洞真大,这点事能整这么久。
真的是乏味又无聊的一天!看在影帝影后的面上硬生生看完。估计也就影帝影后敢接这样的戏!
HKIFF 2009@大會堂想給2星半, 其實太拖拉了點
节奏实在有够慢的
韩国都没有男式烟的吗。
一瞬间似曾相识的场景把我打败了
金融危机下的一部好电影
河叔真乃我辈之楷模,一人之力泡了整个偷国娱乐圈的大婶们。。。
太拖了
主角是何正宇扮演的可以讨各种女人欢心的男人,他的故事由找他讨要欠款的全度妍带出,她生活遇到困难而不得不抛开过去并强硬面对他。男人需要向其他女人周转而和女人一起踏上了旅程。过程中,女人了解男人更多了一点,也涌起了自己的回忆。他是一个圆滑但真诚、落魄又自在的男人。对人物的呈现还可以更深入拓展一些,3+
幼稚话唠河正宇
全度妍撑起了全部,河正宇那是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