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like most hollywood movies are talking about American dreams and how a American dream comes true,a film like cross the nation is more like a painting that illustrates how a dream comes broken.This film is made up of 5 independent stories that are linked to each other dependentlyThe main idea this movie is trying to get across is like nothing I saw before. What is brought into great focus is not the breathtaking special effect or the intense action scenes like Micael Bay's corny Transformers,but the humanity that only great movies can bring us.Let's pay attention to the Iraq girl's story.she made a speech about 911 accident to demonstrate only in that way can their voice be heard. As you can imagine, this presentation sparkled widespread public outrage in her class and what's worse was Federal Agents gave an order that her parents and she have to move back to where they came from.So are Iraq people living cowards or dead Heros for you? Considering of her situation, We may feel sorry about the girl. Yes but what if there is a little girl talking about free Tibet in our class?can we still remain rational about that?Probably not.In the end,Claire went back Australia. Her ex-boyfriend got his greencard. The Korean guy made his graduation... Everything looks fine but there are still tens of thousand people struggling for their lives. Some made it. Some cried over it.How much do we have to pay for our dreams? The answers always differ from people to people in America.In a nutshell, Crossing line brings you a real America.
电影《穿越国境》,当时看介绍就知道是好看,没想到比我猜测的更好看。
美国电影有个特点,即便他们拍获奖或有深层意义的电影都能拍的很吸引人,一般国家拍这类电影通常都会比较乏味。
电影的导演其实还是站在人性关爱的角度来看待非法移民和努力获得绿卡一族的奋斗、无奈和艰辛的问题。
下面有部分剧透。
中东女生没能理解美国的言论自由并非360度的自由,例如你有骂ZF的自由,但是你没有种族歧视的自由,如果你有理解同情恐怖分子的言行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因为他们担心你的倾向性会导致你以后也变成一个恐怖分子。
女生的言论导致把自己的家庭分到了两个国家,在此表达下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赞成不管打着怎样的美名都不能成为袭击老百姓的理由。
大家在谴责美国霸道的时候请思考一下我们的某个省,ZF对他们够好了吧,高考加分可以生两个宝宝等,照样暖不住他们的心。
不过最后女生的爸爸偷偷送她们时,我还得感动的哭了。
韩国的半路移民少年跟混混瞎混,非ABC的孩子突然来到美国念书,刚开始很难融入,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最后时刻那个警察刻意放了他一马,反而让他从此改邪归正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犯了刑事之罪还有清白归正的机会,所以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正道。
可能因为美国跟韩国的关系更好,不管是《迷失》还是《超感警探》,都有戏份不轻的角色给韩国人。
在美的华人常说犹太人之间习惯于互相帮助,这里的情节或许可以归为团结的一个角度吧……美国是个让很多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在没有获得绿卡之前,每个人都得担忧自己哪天到期被迫离开或被遣送,始终没有安全感,而且找工作、薪水、医疗等等,有没有绿卡那差别可是一个巨大的悬殊,于是各种故事便登场了。
宣誓的那段,我真心相信很多人真的会流泪,因为这个历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晓是怎样的艰辛……最后跑题一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孕妇到美国生宝宝,当各种人还在为绿卡使劲奋斗时,那个小宝宝以后回到美国就已经拥有了更安全的身份。
不过作为母亲,因为生子的经历会导致以后再去美国很容易被拒签。
天堂与地狱到底相隔多远?
天堂与地狱到底有何区别?
人性和人权是什么,如何界定?
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们为什么而活?
...也许,活着,总要去追逐一些梦,无所谓实现现实与否了。
哈里森不老,很棒!
这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我在这之际看到这电影,后天即将启程去陌生的城市,虽然之前去过,不过这次是去寻找我的一席之地。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都是想尽办法融入其中,那就是找到所谓的归属感吧。
那其中的辛酸只有漂泊的人才知道。
可是人不就是这样嘛。
能轻易得到总是很不屑抑或是迟疑是否.....宝贵的总是不那么轻易能得到的。
有点美化执法官,那么关心那个非法女移民的事,还跑到墨西哥实地去帮忙。
那个小女孩的情节比较雷,自己身份不合法,还那么夸张在学校里敢这么公开议论敏感话题。
感觉不如那个讲国际儿童贩卖的现实主义。
美国梦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馅饼。
尽管移民局得全力非常的大,但是事实上移民手续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空子的。
而美国是个讲求own和良心的国家。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这种事情放在中国,可能就不会是这样得有社会现实了,因为在中国没有关系,很多时候确实寸步难行。
尽管我不喜欢这样的题材,但是我觉得从意义上来讲,我是被教育的那一个。
《穿越国境》就像一把利剑,能够穿透人的灵魂。
看后很久心情都无法平静,整片从头到尾都很压抑,如一块巨石压在胸口,种族问题、移民问题、人性的宽大与狭隘,影片多线头的阐述着这些问题,一张绿卡牵动多少人的心。
同样是绿卡问题,影片通过多个视角,多种事件,表现出了人与人在同样问题前的不同态度。
影片让我想起另一部影片《撞车》。
本片又像是《撞车》的一个分支,由移民一条线引出所有的问题。
影片多处情节几乎让我落泪,受害者对待所有不公,都只有忍气吞声的态度,由于一篇作文被驱逐出境,为了绿卡成为审批员的发泄对象,为了孩子死在美国边境的母亲,种种表明只要你身在美国,你还没有拿到绿卡,那么人家的地盘,人家做主。
老演员哈里森.福特在这部直击美国移民问题与种族问题的影片中,为美国人不断的挽回颜面,身处尴尬的角色,却将人性的美好放射到最大化。
我极力推荐大家2009年一定要看《穿越国境》。
看了豆瓣上所有的评论,普遍评价不高,很正常,没有移民过的人其实很难体会,也无法体会导演的角度,我觉得角度其实只有一个,移民道路上的愁与酸,并不全是非法移民的痛苦与悲惨,更多的是愁与酸.其中相当部分的人是有绿卡的,或有相当大机会取得绿卡的(还有同是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人),这比单纯讲非法移民要深得多.另外也不会觉得拖拓和缓慢,如果那恰好是你的一段人生.想一下:如果你每周要提心吊胆地工作60小时,才能赚到白人10小时的工资;如果你要靠那样打工来养活自己,交够学费,再寄钱回家还债;如果你要花上比白人学生多两倍的时间读书才能跟上进度;如果你是每晚和7个人睡在同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早上还要早起抢厕所抢龙头;如果你曾整整一周只吃土豆;如果你曾因为不会讲广东话,被下贱的香港越南餐馆老板随意斥骂侮辱;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一个月的伙食费,还不够买一包大袋的狗粮;所有的这些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公民纸,没有绿卡.然后一天,你有了绿卡,甚至有了公民纸,当它被裱入相框挂在墙上的那一时起:你在人权上和所有人平等了, 再也不用打黑工拿少得可怜的工资了;然后你开始在正规公司,或大企业努力工作,在你的专业领域发挥你的才智,进而获得提升;然后你开始积攒你赚到的每一分钱,你要买大房子,买高档车,要象其他人一样建立家庭;然后你就会有最漂亮的房子,最贵的车,你会看到白人邻居羡慕的眼神.然后你会想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让人尊敬的那种,你要证明我富裕不单是我努力勤奋,不单是我比你们省吃俭用会理财,是我根本上是比你们更优秀的人,一直都是.然后,忽然发现再就没有然后了.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从"不是人"(黑民)到"法律意义"上的"人",到白人社会认可的"人",再到白人社会尊敬的"人上人".然后,忽然发现再就没有然后了.你可能得到了主流社会的尊重,是真正由衷的尊重.但可能只有一刹那,一分钟,别人就不会在乎了,因为毕竟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可笑,如此一生的奋斗,很可能,在你的心底,只是为了换别人由衷的尊重,即便那只得一分钟.那之后呢,是忽然失去方向,而落寞的心,和挥之不去的乡愁.影片中各种肤色的移民:因为非法打工而被移民局追捕,亡命奔逃;因为捍卫祖国发表的言论,被白人威胁排挤;面对偷窃,诈骗不劳而获时的诱惑;面对抢劫勒索,暴力犯罪时的恐惧;为了绿卡,制造虚假,进行欺骗时的虚弱;为了绿卡,出卖自己的不堪;身为父母,却无法沟通的"第二代",和半"人"半"鬼"的第一代(在广东语中,"人"指中国人,"鬼"指老外).还有那些最终也没走到彼岸的偷渡者.我对这一切感同身受,因为这也确是我和我周围的人走过的路,这一条条的路,每一条都充满着机遇,每一条都充满着诱惑,每一条都布满了陷阱,不断有各式各样的人,在不同的路上倒下,也不断有各式各样的人从这些条路上走了出去,在路上你都能看到.你也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否走出去,或是会半途倒下,只是不能停,以前出国的人是只有倒下,没有回头的,没到回头的时候,走出去,才能回头,走出去后,可能得到幸福,可能变得富裕,也可能发现还是一无所有,更可能比路上还要糟糕.当然我觉得最多的是"再就没有然后"."居高临下的俯瞰","脸谱化的移民们","美国移民政策的自省",这些视角你是不会去想的,如果那恰好是你的一段人生.哈米德在超市里对小棒子说的那段话,重重地打中了我的胸口:"你站在那儿,看着从五湖四海来的人们,有的国家你都叫不出名字,你都不知道还有那样的地方存在,可大家都很高兴,大家都可以留在这儿了,因为这是最终的选择,如果你也有那种体会的确话,如果你真的珍惜那一时刻的话,你不会在这儿惹上这个麻烦,那是这段旅程的终点,是苦尽甘来的满足,当你明天穿戴整齐站在那里的时候,我要你看看四周,好好看看他们的脸,真正理解你在那一刻将许下一个什么样的承诺"扮演哈米德的演员,我感受到了他真正的感情,或许我愿意相信那是他本人的感情,没有参加过入籍仪式的人是说不了这段话的.这不是说美国有多了不起,削尖脑袋要往里钻的人有多贱,只是最朴素的话,全是洋溢幸福的话,道出了移民一路走来的愁和酸.哈里森.福特演技再好也说不了.这只能从一个移民的口中说出.能走到那个仪式上的人,都会想到以前的,心情不会是春风得意,不会是意气风发,那是一点点乡愁,一点点哀伤,一点点凄苦,都是淡淡的.过去的一切在那时都会模糊,不再是锥心的痛苦,只是一点点愁,不再是刻骨的怨恨,只是一点点哀,还有那一点点的凄,是会伴随余生的.仪式上会领到三件东西,国旗,公民纸,还有一棵树,小树苗,伴你一同落地生根.你到达这个国家的时候,只是CROSS "ABOARD",落地生根的那一刻,才是CROSS "OVER",你的前方还有人生等待,这段旅程确是结束了,这时你能回头看,回首时,会有淡淡的愁从心底泛起,会有淡淡的酸涌上鼻头,因为看见,来路迢迢.
时间:2009年4月8日21:00地点:AMC Forum22影院时间:Crossing Over第三周上画本片会让人很容易地想起2006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撞车》-群星戏,多线程叙事,两条或者数条故事线总在戏剧冲突的高潮处互相碰撞。
当然,那部戏的主题词是“种族主义”,而这次则是“非法移民”。
但且不说本片是对《撞车》结构不太漂亮的一次模仿,但就其故事本身的可信度而言,都是一个个硕大的问号。
其次,福伯、雷•利奥塔等好戏之人的角色脸谱化。
也许我们从中可以了解肖恩•潘主动要求将自己的镜头全部删掉的动机。
最后,电影的问题还反映在拼凑太过着迹,对移民政策和官僚执政的抨击又太过流于表面。
导演如同片中的镜头一般,一次又一次从空中冷眼俯瞰城市,再将法眼投射到芸芸众生的日常过活,其“救世主”的高度和姿态让人感觉真诚欠奉。
高清下了二年多了,一直未看,前天看了罗曼·波兰斯基1988年拍的惊狂记,也是哈里森·福特主演,再看这片,大叔已老,神采未变,同样走时髦的多线程叙事路线,和通天塔、撞车异曲同工,几位演员除却大叔(可能看大叔片子太多,疑似雷同),表演均可圈可点。
奇在导演竟然是拍出夺命枪火、八面埋伏(编剧)的韦恩·克莱默。
待续......
NO BETTER THAN CRASH
每张绿卡都是一部血泪史。
其实这就是揭露某国整治黑暗还有移民为题的。其实为了更好的生活你所要付出的也许是常人的无数倍。哈里森福特已经那么苍老了,哎
移民版Crash,本以为不会再有触动,但看完全片还是有了感动。比Babel自然流畅,每个人的故事都有意义和力量,最喜欢被遣返的阿拉伯女孩和用自己的才华与机智获得工作签证的犹太帅哥。然后,福伯真的好老了%>_<%
充满民族刻板印象的三流狗血剧情片。我请问呢,全篇充斥着:a.靠doi获取绿卡最后背刺打工人的blonde小美女一枚呀;b.超级死板谋杀亲妹妹的穆斯林家族一枚呀;c.身处美国然后呼吁911恐怖分子无罪的小姐姐一枚呀;d.韩国小伙持枪抢劫最后被放了呀;e.假装自己会唱祝祷词然后大开金手指拿到绿卡的小哥哥一枚呀;f.为了儿子孤身徒步穿越沙漠的妈妈一枚呀。编剧对于女性、人类、异乡人的了解多么浅薄可见一斑。然而,唯一的两位正面角色:警察、女性移民工作人员都是纯血美国人哈。
文化碰撞?不,这里只有美国式的韩国人,美国式的澳大利亚人,美国式的伊斯兰人,美国式的犹太人……以及美国式的美国人。
以为会是很激烈那种~ 其实片子一直都是比较平缓的基调~ 配乐的感觉相当好~ 有时会惋惜 会感激 会窒息~可惜最后maria sanchez还是死了~ 哈里森 福特 老了也那么帅~ 给人那种一辈子是好人 完全可以依托的感觉~
有些事情真的不值得去做
另一个 Crash
政治教育片,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看这类电影,美国人?可能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美国的人才会深有感触吧。移民,我是没奢望了。只求天朝越来越好,能活着就行了。
Fxxk's too easy, agony's lucid, some happy some sad.
一向不喜欢由多个小故事构成的电影,仿佛失去了电影长片本身的意义,对移民的题材挖掘得也并不深入,更像一部美国人自恋的片子
可能是真的对移民没有太多感触,体会不到导演积蓄的感情。而且电影叙事主线太多,太多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显得凌乱。也许等我也有了美国梦以后再来看这电影会有感触的吧。Jim Sturgess 还是很帅的,小忧郁那种帅。
两件事情尤其值得探讨,底线,愿意为自由的意志和言论付出的代价。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人,究竟结果怎么样了呢
我动机不纯。。。
导演用几段即将移民美国或刚移民美国的个人或家庭的故事来讲述了这个颇为敏感的“移民”话题,虽然没有体会过那种感觉,但心中还是感觉挺沉闷的,除了那个韩国少年之外,其他几个故事无疑都是用悲剧收场,尤其是那个穆斯林女学生,可能她的言论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一个不合适的场合说了不合适的话题
回回,棒棒,等等,我觉得这样的移民国度迟早要垮杆。
当年看感觉一般,多年后重看却觉得很不错,拍的蛮好,尤其今天这种问题对老美非常尖锐,另外爱丽丝伊芙几场大胆的戏拍的也好,不知道完整版是不是有更大胆的画面,
和《撞车》与《通天塔》一样的多线交叉叙事,个人一直都比较喜欢这种叙事风格,结局也没走大团圆的套路,算是比较高明的一招。不过主题看起来像是给美国绿卡打广告来着,美国就是好啊,头破血流也要挤进去
可能我们没有处在美国的环境吧感受不了故事讲的那样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