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 ball导演拍原创去,不要自己瞎编同人声明:写这篇吐槽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导演一定要有超越神山健治和押井守担当的剧场和tv动画的逼格,而是吐槽导演瞎穿线珠玉在前的剧场和tv动画的设定却依然照猫画虎又画不好。
你可以不要求真人版超越动画版,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导演或者主创团体不好好拍一部电影的理由。
剧透。
看过TV1、2,两个剧场版,SSS在看,Arise在入坑前追过几集当时不了解背景看不下去,听说反馈很差,没高兴补。
漫画还没来得及补。
这样的我给本片打两星半,因为再良心的美术组也扶不起这糊地心的剧情。
如果说它对于路人来说还能勉强算个及格分平庸之作的话,顶着这个标题给任何看过动画、漫画版的人来说,都是气都要气死的负分作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完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毫无波动甚至想笑的,气到想笑那种。
真是应了我朋友(路人)看完预告后说的“这好无聊啊”。
本来还在庆幸虽然有几段配乐明显是按傀儡谣的那个感觉去的但是不是傀儡谣,结果话音刚落电影结束职员表一出,完了。
真是ball ball导演拍原创去,不要自己瞎编个同人以为观众看不出好坏。
傀儡谣,恐怕你是真的不配用。
从预告开始就仿佛在卖弄“看啊我们是多么还原剧场版!
看啊我们是多么致敬动画!
”这种噱头,但是预告里的台词就已经暴露了电影根本没有“攻壳核心”的实质,最终看完也果然如此。
全片画皮不画骨,只学到了攻壳作为赛博朋克中翘楚的皮相,毫无赛博朋克应该有的内涵。
是谁教写剧本的人赛博朋克就是失忆生化人寻根然后决心与人类同在就叫赛博朋克了???
好吧最大的问题不在你想讲生化机器人想怎样,最主要的是,谁告诉你你写的这种稀里糊涂的剧情观众会买账???
为什么好意思借用攻壳的IP来拍???
就仿佛是一个写同人写得OOC到大家都看不下去的圈内“大手”,完全不承认自己写的东西OOC。
看过原作的人都ball ball你不要写。
导演大概是真的很喜欢两部剧场版,真的看了很多遍,以至于几乎除了那些糟心的原创人物线,都能看到剧场版和动画的影子。
大家大可以把两部剧场版有的那些片段都列个表,没有涉及到的话算导演输:素子楼顶窃听各式语言的对话。
脱衣跳楼。
歌舞伎机器人劫持事件,TV第一季第一集。
机器人说救救我不要杀我,《无罪》。
九世与无数“难民”精神链接,并有意上传所有人的思想。
素子黑进机器人内部与九世连接差点烧坏。
实验室的女研究员有可打开的义体化双眼,并抽烟,来自《无罪》中陀古萨与巴特调查少女机器人时遇到的女研究员。
(剧场版中由榊原良子配音,因为听出来是她所以印象很深)垃圾车与被篡改了记忆的垃圾车司机。
(动画里审问这个司机的片段给我印象很深,那种对机械化后的人的记忆可以随意篡改的担忧感营造得很棒,而电影里毫无审问的感觉)素子潜水,巴特接她。
(然后尬聊...ball ball你们不要说了)巴特养狗。
素子说信任巴特。
课长说九课告急,TV第一季。
(然而就没下文了)傀儡师对创造了他的人的报复。
素子大战思考战车。
(几乎所有战斗画面与95剧场版一样...)傀儡师把思维传输给素子。
巴特赶来救了重伤的素子。
其他糟心的对不上的剧情不多赘述了。
然而最诟病的是... 九世与傀儡师二合一了。
自古以来做不好事情的人都是眼高手低,就导演这样的水平何苦要把九世和傀儡师二合一呢(我是不是该谢谢他没把笑脸男也干脆一起三合一???
)。
九世就九世,傀儡师就傀儡师,非要混搭出一个素子老相好的复仇人工机器人,合着九世英雄设定存在的意义是给素子当老相好是不是???
(你们主创可能毒唯久素这对CP???
以及感谢你们没拍“个别的十一人”梗,知道自己拍不好就不要拍是明智的)整个电影大概就是,主创在看完攻壳的剧场版和动画之后突发奇想自己来拍一个同人,但是水平有限,只能对原有的神剧情拆解然后头脑风暴,最后出炉一个四不像毫无突破全是尴尬的三流同人。
对了,还得给读者打个预警“因为我们编不下去了所以有原创路人角色,尴尬慎看”。
摊手。
九课的大家,本来斯嘉丽定角cast素子已经够绝望的了,其他人还要被莫名其妙换成黑人、女人,也真是好莱坞特色呢。
巴特的义眼本来来历不明,只知道是他以前供职的游击队特有的装备,这里被改成了... 陀古萨没啥塑造,连95版里和巴特搭档时的生疏都没有,主创根本放弃塑造这个角色(那你用这个名字干嘛,干脆全改名啊)。
石川大概是那个留胡子的黑人。
斋藤狙击出场一秒。
剩下的一起出任务的人...都是谁啊?
原创?
说得难听一些,斯嘉丽演的素子真的...很难看下去。
意志这么不稳定,做事完全不快准狠的人,这人到底是谁啊???
反正肯定不是大家知道的母猩猩草薙素子。
(好吧这不是斯嘉丽的锅)我没看arise,谁来解答一下难道arise里的素子是这样???
以及,预告里有的那段肉色光学迷彩衣飞檐走壁枪战,实际效果太谜... 斯嘉丽本身属于丰满,但并不“健硕”,肉色光学迷彩衣直接让她整个人显得更横向伸展了,让人看得非常尴尬。
最后可能是剧情需要吧,走路姿势更谜,我个人认为这是演员在演戏时自己加入的对角色的理解,然而攻壳设定的未来义体化世界科技已经发达成这样了,谁告诉你全身义体的生化人是这样走路的???
原创角色都太尴尬了。
哪里来的野生资本家说威胁九课就威胁的,九课直属总理啊,未来社会真乱。
这谁博士也尴尬。
素子亲妈更尴尬(太尴尬了,妈是亚洲人,被抓的时候也是亚洲脸吧,生化人化却成了斯嘉丽,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头到尾,核心大概是素子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来动画其实也有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本片里真是非常好莱坞式的起承转合,甚至也不懂僵硬地插入九世和傀儡师的人物设定干嘛?
想反思社会问题吗?
没有。
想反思赛博朋克里经常讨论的AI演变出个性和灵魂吗?
额好像也没有。
就完全是炫技和东搬西套动画有的剧情,“看啊我们可还原了!
”。
实质却是懒到只想躺着随便写点东西就来骗观众的钱。
以及3d看得好暗,要看还是看2d吧。
我并不能算很懂《攻壳机动队》,对它感兴趣是因为《黑客帝国》(《The Matrix》),后者的确借鉴了前者不少场景和思考。
一晃十多二十年过去,《攻壳》出了真人版当然要看一下的。
1995年《攻壳》动画版的精髓,我觉得,是它对人与机器的关系有相当冷静广阔的思考,比较少一厢情愿的人类中心的想法(这一点,《黑客》完全体会到了)。
虽然它的审美十分宅男向,但是美术和音乐做到极致---清冷、妖冶、空灵并略带废土感,使你不能不被打动。
打动之后,大概就想拍个真人版吧(并不是,是为了赚钱)。
当技术终于成熟,他们就拍了真人版。
由于标杆很高(动画版和《黑客帝国》都是很难逾越的高峰),真人版讨好老粉的难度极大。
也许正因如此,主创倾向去讨好一般观众。
他们拿动画版的造型和某些场景,讲了一个很不一样的故事。
由斯佳丽来演素子,甚至还给她一个洋名,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打算百分百忠实地还原动画版。
我并不太在意文艺作品中的种族问题。
比如我闺女小时候十分痴迷《哈利波特》,长大却批评罗琳没有在书中包含更多或更重要的其他种族角色,我辩解说一个白人作家写的书,你硬让她表现其他种族,要求有点过份啊。
闺女就跟我生气,这且不表。
但这一次,一个设定很亚洲很日本的故事,却由白人来主演,的确怪怪的,闺女批评它whitewashing(洗白),我就只能支持她的观点了。
毕竟,日本人那个劲儿,别人谁都演不来。
同理,欧美人那个劲儿,亚洲人也演不来。
然而抛开洗白的责难,单从造型来说,斯佳丽是个不错的人选,或者说,她不是个不好的选择。
她相当用功地把握住了素子少佐“人与非人”的特点,肢体略带僵硬,走路微微侧头,看着隐隐不太像人,但从不会到妨碍审美的地步。
妆容秀丽,躯体健美。
如果没有动画版做比较,算是很好了。
但跟原作一比,她终究太温暖太接地气了一点。
素子是疏离的,她并不真正关心人类,甚至并不关心自己,她的牵挂不是一般人的牵挂,那种八点档孤儿找妈妈之类的。
很不幸,真人版让她寻找自己本来是谁,寻找也就罢了,还给了她一个蛮狗血的前世(和情人),于是,整个片的格局就很小了。
不是说不能用这样的剧情,但你管自己叫《攻壳机动队》,格局小了,就只能是假的攻壳机动队。
当然,普通观众更能理解这样的剧情,我明白。
所以这个片其实只是很(别有)用心的同人创作。
用心是真的用心。
有几个场面还原得很忠实。
尤其是小巷追踪、飞机飞过楼顶、水潭打斗那几场,技术完美无暇。
开场素子从楼顶跳下也很棒,她的迷彩隐形衣是个亮点。
然后片子也想做一些自己的开拓,可惜成功的不多。
艺妓机器人很好,怪异美丽骇人。
除此以外,就没了。
在Sound Business里面素子的一场打斗,根本就是对《黑客帝国》的拙劣模仿。
他们还想在背景中营造“合成人已经普及”这个印象,但是营造得不美,不搭。
跟什么不搭呢,跟外面高楼大厦之间虚浮的霓虹和3D广告不搭。
那些广告在我眼中是片子在美术方面的一大败笔,很难想象将来的人会喜欢那么丑的东西,并且使整部片子充斥一种塑胶感,跟动画版的气氛迥异。
看完回想,这片的美术并没有统一的口味和想法,也不敢做到极致。
他们试图还原动画版开头素子的躯体成型那段画面,但没有原版那种几乎是软色情的魅惑感。
素子潜水那段本来充满灵性,真人版黑乎乎的没看到啥,出水前的镜面对视也没有直接呈现。
说起来,动画版是很性感的。
作为女性观众,我未必喜欢这种宅男审视角度的性感,但不能否认这性感的存在。
真人版没有这种性感,素子的裸不是真裸,就算真裸,表现出来的也是力量和自然。
我还没有最后决定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暂且算优点吧。
片尾高潮的蜘蛛装甲车大战和素子拉破肌肉那场戏,完全没有原版的惊心动魄和诗情画意!
完全没有!
(摊手)剧情什么的,唉,算了,结尾素子居然念了一句很浓的鸡汤,简直乱入。
北野武还是很酷,气场强大。
卡司里头有朱丽叶比诺什,有新加坡的黄经汉,也算蛮国际化的。
巴特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不过也不是很出彩。
两个反派都比较弱,尤其是久世,虽然小哥的模样我喜欢,但是他的动机和逻辑不能细思,细思不通。
而且我非常不喜欢他和素子前世是情人这个设定。
总而言之,这部片是个同人,没有看过动画版的观众应该会觉得它好看,因为的确有很多炫酷的东西,制作非常精良。
但是... ...唉。
我本来想说它鱼目混珠,又觉得还不至于。
如果动画版是一颗泛着冷光的罕见的天然珍珠,真人版大概就是一颗光滑平整的养殖珍珠吧。
6.5/10
一句话剧透全片:中二翘家少女草薙素子和久世英雄被坏公司抓去改造,公安九课课长荒卷大辅为他们报仇杀掉了公司领导。
押井的狗流离失所(然后被巴特捡了),神山的杰克苏成了中二反社会(然后随便死了),黄濑版素子不再是史上最弱,比素子还能打的北野武荒卷或成最大赢家。
——那么让我们再看一下最上面的概括,这片的主角是谁?
怎么看都是为民除害的荒卷老爹对不对???
他完全是懒得出外勤才雇了素子的吧?
其实我是能接受这个真人版的,因为早就见识了漫画2里草薙素子的(至少)20个同位体之一荒卷素子的一堆义体和网络形象,所以我觉得不论剧场版里年近五旬的母猩猩、SAC里折纸鹤的素子、ARISE里成天被黑和中毒的素子,还是真人版里比ARISE还弱的少佐,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同位体”,但这个剧情也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人家91年出版的漫画第一卷就提出信息生物灵魂上网了,受攻壳影响的99年的黑客帝国格局也很大,21世纪的TV版攻壳还成天写社会学论文,而到了2017年,你们好莱坞就好意思拿这点中二少年的破事儿拍攻壳机动队???
不过。
不得不说的是。
真人版的巴特!!!
超可爱啊!!!!!!
开头水汪汪的大眼睛也可爱,喂野狗也可爱,戴上瓶盖之后说怕吓到狗却还是悄咪咪地把Gabrielle(这是押井自己的狗的名字,竟然在真人版里作为巴吉度的名字出场了,我觉得这是押井愿意吹真人版的主要原因)捡回去了也可爱,一个巴素党决定单方面宣布获胜!!!!
( 我觉得按美国人的逻辑结尾素子没跟久世走的理由肯定是你乱杀人而巴特和我都喜欢小动物……)
人最怕的就是比较。
电影也一样,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沉淀,原版的《攻壳》如同一瓶陈年的好酒,在我们脑海里越藏越香。
如今的翻拍。
猜也能猜到,观众的眼光会先高审三段!
更别说真人版能超越原版了。
关键词:灵魂很多人膜拜原版的《攻壳机动队》,很大原因在于动画片中提出的哲学疑问和思考。
“人何为人,魂何为魂。
”
当头脑都能被黑客操控,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灵魂还能守住。
原版的《攻壳》,用了大量的对白去和观众一起对话,一起思考,一起成长,从而把观众一步步带入更深层次的冥思,它就像一颗坠入深海的钻石,但却随时在每个折射面映射出哲学和深邃的光芒。
片里的每一帧都透出丰富性。
动画片中有大量的空白配乐镜头,那是影片在呼吸,是让人去真切感受那一刻的世界,是孤独的,是阴郁的,是触摸得到的。
而真人版的《攻壳》,表面的义体做到近乎完美真实,特效眼花缭乱,但是内核却飘忽不定。
在影片前半段,特别是深潜入艺伎以及和垃圾车司机对话那段场景,感觉有些渐入佳境。
但还只在真皮层之间游离,进不了核心提出疑问。
到了影片后半段,那无比俗烂的美式套路,让人哑口无言。
让我想到了小蝌蚪找妈妈。
科幻作品,从来不存在于未来,恰恰相反,它只存在于今天。
好的科幻作品从来都是对今天的反思和呐喊,在互联网已经沉浸于我们每个人的今天,灵魂和机器之间的话题,仿佛已经到了不能回避的问题。
就像原版《攻壳》里说的:让我们相信自己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真人版里有浅显的接触了这个问题,既:如果我的大脑被你们监控和接管,那么我还是我吗?
我的灵魂又在哪?
但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让人惋惜。
如果说原版攻壳是从佛眼视角去讨论人类存在主义问题,那么真人版攻壳则只是从个人眼光去提出疑问。
所以真人版和原版的差别,不言而喻。
关键词:优缺点。
是否真人版《攻壳机动队》真的一事无成?
倒也不见得。
先说优点,电影会卖座,那是肯定的,我当然也希望卖座。
咱国内还有两大投资商在电影里呢。
电影特效的精致程度,让人眼前一亮。
很多新设定的高科技设备,都让人感受到了特效的强大。
在特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今天,大量商业电影不断去探索更真实更刺激的特效,说句难听点,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观众么。
所以炫丽的特效,我们不排斥。
但是,特效就像一部电影的衣服,设计得再好,衣服里面的心脏没有跳动起来,终究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影片中有很多桥段是仿照了原版攻壳,引入新的故事线以后,有些桥段还可以顺利链接进去,确实让人看出了一些新鲜的味道。
如果放下原版攻壳,以一部全新电影去审视,真人版《攻壳》俨然是一部成熟的商业电影,剧情流畅,打斗合格,特效精彩,可卖座,可续集。
观众没吃亏,电影公司盈利。
还有什么可遗憾呢,要想多些人生思考,这不还有原版的攻壳吗?!
说完优点,再来吐槽缺点吧(人格分类有木有)。
先引入一个词汇---“赛博朋克”。
它是科幻的一个分支,主要展示在信息科技下的一个矛盾生存环境,用官方的话说:“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
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
这就是赛博朋克。
”说人话就是:未来科技环境要脏乱差,黑暗,冷峻,颓废,黑夜和下雨是必备条件。
《银翼杀手》和原版的《攻壳》,是最经典的“赛博朋克”的例子。
现实版中,香港和东京,最能作为“赛博朋克”的最佳旅游景点。
反观真人版攻壳。
哥斯拉般大小的全息成像,以及彩色糖果般的电子屏幕,还有芭比娃娃外壳一样的少校。
包括在影片后期调色上,都无形中让我看到了阳光版的“赛博朋克”。
欠缺三分火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剧情前面有提到,虎头蛇尾。
严格来说,应该是虎头鼠尾。
很多经典桥段被插入新故事线这个我们暂且不谈,致敬也好吸粉也罢。
但是后面剧情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什么情况?!
哦我知道了!
在米国人眼里,只要找到妈妈找到家,就到找到自己。
这种普世价值观没有错,但我们不是要你给我们灌输价值观。
我们要的不是句号。
我们要的是问号加感叹号(?!
)好好地一个探讨人性灵魂视角,为何被沦落成个人视角的寻根之旅,OK寻根也就算了,关键是没有聊出个之所以然来,只是单纯的把剧情牵到了少校被绑架的地方。
以便接下来的大战做铺垫。
实在是看得让人直跺脚。
汉卡机械公司和九课之间的相杀,更让人觉得游离在主题之外,那种奇怪的感觉就类似与听着北野武讲着日文和其他人用英文一般别扭。
为什么要设定一日一英,真的好奇怪。
而九课的成员,一个个沦为符号,只是为剧情穿针引线,而不是为故事添砖加瓦。
关键词:设定人物设定一直在电影中是很重要的存在,但却容易被忽略。
很多人会觉得剧情为什么往俗套走了而不是往更深邃的意义发展。
这往往就是设定出现了问题。
首先把黑客真人化,是最大的败笔。
原版的黑客生于网络,源于网络。
而真人版的黑客并不是网络,而是一个少校实验之前的失败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被改造成机器人。
因此最后演变成人比人,气死人,人打人!
机器人性探索?
网络灵魂探索?
统统不值一提。
更别说什么人性灵魂思考了。
没时间聊了要开挂炫特效了呀!
黑客从原版攻壳的“存在主义探索”变成了直截了当的“我要复仇”。
试想一下,一个有恨要复仇的黑客设定,怎么会有办法做更辽阔的思考和作为!
接着是咱们少校的设定,一开始怀疑自己,这个头起的很好。
但是产生的幻象小亭子是什么情况,看到黑客胸前的小亭子是什么情况,汉卡公司骗了你是什么情况?!
能不能这些剧情不要这么雷同呀!
感觉似曾相识呀!
果不其所然!
原来你丫汉卡骗了我!
我是试验品!
我并不是自愿的!
我那肉小的心灵受伤了有木有!
这根本不符合美国民主普世价值观有木有!
我要寻根!
我要找到自己的家!
于是我们的少校抛弃了对人性与智能灵魂存在主义的思考。
抛弃了电影“ghost in the shell”的思考!
直奔娘家!
找回那位不知道是香港长大的日本妈妈,还是日本长大的香港妈妈。
然后参与了正义的铲奸除恶的行动。
剧情为什么这么发展,就是因为角色设定出了问题!
特别是最后久石要求融合的时候,少校是拒绝的!
(一口老血喷出)。
这不就是要拍续集的节奏吗。
坚持美式主旋律价值观,继续打击网络犯罪!
汉卡公司本来在原版攻壳不持有任何立场,但在真人版被彻底黑化。
行了我知道了!
美式套路一定最后就是非黑即白!
没有灰色地带!
选立场,选边站,然后你是坏人咱是好人,开打吧!
这些人物设定,都已经完全拟人化,既: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样,所以我要这样,至于我要闹哪样,你们一定能看出来是这样!
而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关键词:傀儡谣大家熟知原版攻壳的话,一定忘不了攻壳中空境配乐的傀儡谣。
那空灵的歌声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各种疑问,无从在风中得到回答。
只能让人们陷入更深的回荡。
什么是画龙点睛,傀儡谣放在攻壳里就是画龙点睛。
我们来感受下谣III的歌词“吾若舞兮人皆醉 ”“吾若舞兮月无光” “诸神降世赐姻缘”“夜色顿昼虎鸫啼”“远 神 赐 惠”很深奥有木有。
但是归结到底放在影片中表达了什么?
诗词的真正含义恐怕就在于此,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们是众人,每个醉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这难道不是诗词的最高境界吗。
好吧说人话,还好我找到了导演押井守对音乐部分的访谈。
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思考。
灵魂的状态是内在和社会接触的关系。
“是要与人建立关系,还是要积极单独一个人”。
这就是押井守不断在影片中强调灵魂和社会摩擦接触产生的思考。
换句话说,傀儡谣这首歌,升华了个体灵魂的冥思。
絮絮叨叨深沉了一番。
只因扶不起的阿斗真人版攻壳。
话说回来,既然剧情已经事与愿违。
那么特效和精彩的场景还是能值回一些票钱。
要想好好欣赏电影,最好还是IMAX 3D。
支持我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大聪看电影
70/100。
多少有点感情分在内,毕竟虽然谈不上喜欢,但更谈不上讨厌。
随手记点流水账吧。
鲁博特·山德斯终究是个视觉系导演,这一部分算是很让人满意,就连在预告片中槽点满满的热光学迷彩,在大银幕上的呈现效果其实也还不错。
但除此之外,都只能勉强算马马虎虎。
当然即便这样,说它是日本动画最好的好莱坞真人改编也还是不为过,因为这里有一个可悲的前提——以往能想起来的寥寥几部,都是渣渣级别。
以押井守的95动画版为参照,本片最大的改动其实不在剧情而在主题,探讨的核心从“生命”悄然置换成了“身份”。
而后者,显然正是好莱坞最擅长也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与95版高下立判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配乐除了挪到片尾字幕的《谣/傀儡谣》,其实还有一定程度的川井宪次元素保留,最明显的是从素子追击傀儡到水战的场景中,音乐里那种空灵声响。
斯嘉丽的素子其实还好,巴特也看得下去。
北野武的课长,果真浓浓的黑道大佬气质,虽然不太像“猴子老爹”的样子,但足够镇得住场面。
陀古萨的戏份少了很多,而且怼博马的几句台词显得过火。
斋藤比95版多了一次秀狙击的机会,除此之外和九课其他人一样就是酱油。
至于原创的九课新女角Ladriya,抱歉你哪儿来的?
电影里所谓的汉卡(Hanka Robotics)公司,原型其实是漫画里的阪华精机(Hanka Precision Instruments)。
漫画中涉及阪华的那段剧情正是04剧场版《攻壳2:无罪》的蓝本,而这部真人版在以95版为主体的前提下,也确实融入了许多《无罪》的桥段,比如开场向素子说“救救我”(《无罪》中是向巴特说)的机器人,比如后面抱怨素子打烂艺妓的研究员(没记住名字)。
至于我们的著名恐怖分子久世英雄……叹息。
借着“傀儡师”原型的壳“还魂”,还是实现不了进入“上层构造”的理想啊(对他的结局处理也有可能是留着悬念,但考虑到目前这个糟糕的票房,续集是基本不用指望了)。
说起来,TV版第二季出场的久世,应该也算是押井守的私货之一。
这回真人版别的TV元素不明显引用,却偏偏引用他,想想也挺有趣。
——————————————————————暂且象征性四星。
是骡子是马,上映了见真章。
微博原始发布地址: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41484423829581 先放个新预告的1080p度盘:http://pan.baidu.com/s/1o896BxS 密码:bbf7 当然,有一部分东西是士郎正宗的漫画原作里就有的,但这里暂且不管,只对比电影的新预告和当初的动画。
致敬的主要对象,显然是押井守监督的1995年剧场版,以下简称95版。
95版的开场:
95版片头“傀儡谣”段落:
95版素子起床:
95版素子痛打“傀儡”:
95版素子和巴特在船上:
95版素子大战思考战车:
除了95版之外,机器人脸部开裂的镜头,应当是在致敬04年押井守监督的剧场版2《无罪》(Innocence):
机器人锁住人质的镜头,则曾出现在02年神山健治监督的TV版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集:
至于预告里的其他镜头,或者不是致敬,或者只是我暂时没想起来。
大致就这样吧。
———————————————————————————————— 不过,说实话,这新预告看得一言难尽。
演员气质问题姑且不谈,就说其他。
典型的比如素子的热光学迷彩,从贴身膜状物变成了“秋衣秋裤”。
为了避免露点而稍加和谐很正常,可惜现在这个效果,实在不觉得很好。
话说回来,“裸体”版热光学迷彩本身也是押井的恶趣味产物,漫画里印象中是没有的,神山健治的TV版里同样没有。
电影一定要“还原”,敢情对押井是真爱吧。
说裸体热光学迷彩是原作的,以上是原作对应桥段的图。
———————————————————————————————— 另外就是IGN屏摄的开场片段,依然高度致敬95版,甚至现场用的配乐都是川井宪次的“谣/傀儡谣”(但正片的配乐师会是Clint Mansell)。
真人版屏摄片段:http://www.ign.com/videos/2016/11/13/ghost-in-the-shell-2017-shelling-sequence 95版开场片段:https://v.qq.com/x/page/v03464uv6sv.html 这傀儡谣和这分镜,如果不知道有真人版这回事,我很可能会以为是饭制产物。
电影版《攻壳机动队》改编自日本动画名篇,两部电影看起来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动画版和电影版探讨的都是灵与肉,但是结论不一样。
Ghost in the shell,翻译的直白一点,就是肉体(躯壳)中的灵魂,那么影片的主题就十分明显了。
动画版是虚无主义,电影版是存在主义。
虚无主义:“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尼采)”。
虚无主义认为人生毫无意义,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也没有死亡的意义,生存和死亡同样都是没有意义的。
存在主义:“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先来讲一下动画版,动画版中只有大脑的机器义体已经比较普及,人们可以通过高科技让自己的身体达到物理上的完美,也就是“完美的肉体”,那么在肉体已经可以防御一切伤害,“灵魂”(脑)的存在本身,是否就是一种生命?
一种不需要肉体的生命?
动画中草薙素子对灵与肉的疑惑:究竟是灵魂(大脑)影响了肉体(义体),还是肉体(义体)影响了灵魂(大脑)?
素子喜欢独自在海底深潜,同事问她在海底看到了什么?
她说:“在水底,我感到恐惧、忧虑、孤独、黑暗、或许还有……希望。
”她解释了这种感触的原因:拥有了义体之后,人可以不用在肉体上花费时间,却每天被海量的信息网络冲击,这些信息构成了个体,也限制了个体,因为人执着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人类被囚禁,这是“存在”的局限性,需要突破存在到达虚无,才能获得自由。
她在义体中的感受,就是灵魂(大脑)被义体囚禁的感受,因为她是人类,只能受限于身体,无论这个身体是肉做的还是铁做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只能用牢笼把自己囚禁起来。
动画中的“傀儡师”就是脱离肉体囚笼的高级生命体,没有肉体的灵魂,可以寄居在任何一个义体中成为人类。
他对素子说:“你我犹如隔镜视物,所见无非虚幻迷蒙。
”意思是,所有物质存在都是假象,你的迷茫在于执着于物质,你需要脱离物质去成为更高级的灵魂形态,才能得到绝对自由。
你看我是没有肉体的灵魂,不存在于世,而我看你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对我而言你也不存在。
尼采认为:要得到绝对自由,需灵与肉分离,因为灵魂不能超越肉体。
傀儡师与素子结合,说:“人类本身就出在不断变化之中,希望保持自我的“我执”一直在限制你……我连接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上,我自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对尚未接触体验到的你而言,也许只能感知其为一道光芒。
吾等均曾束于一隅,故需彼此比邻而连,我们一切的集合体,虽只依附于些微的机能,但现在是时候冲破捆绑我们的藩篱枷锁,升入更高层的构造。
”
当人类不需要记忆,因为记忆可以随时存储时,生命应该成为另一种形态,每一个生命都是信息洪流中的节点,每个人都不存在。
就像人类的DNA,DNA不会记住某一个人,它记住的只是数据,每个人在人类DNA中都是不存在的。
动画结尾素子回忆傀儡师的话:“孩童之时,所言俱为孩童,所感如是孩童,所思亦复孩童,唯成年之后,便将童心摈弃”,在你面前的,既不是被称为“傀儡师”的程序,也不是被叫做少佐的女人。
此时的素子,已经是高级形态,没有个体性的灵魂,踏入虚无的深渊,人类执着于肉体只是一种“孩童”阶段,成年了就会将童心(对自我的执着)抛弃。
再来比对一下电影版,电影版中的素子是一个试验品,将人脑(灵魂)与义体(肉体)结合。
但是她的大脑却被强行删除了记忆,也就是一个没有回忆的人。
存在主义有一个信条,就是重新审思此在本身的存在,让那个被遗忘的“此在”被回忆起来。
被删除记忆的素子就是这样一个在“出生”时就被“设定”的人,而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斩断这种“设定”,找回记忆,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电影中的政府分为两派,一派是要利用这种设定来给人民洗脑,让人成为“灵魂不存在”的肉体;另一派是要人的自我意识能够控制义体,成为一个“灵魂存在”的肉体,有灵魂的人。
笛卡尔认为:我的存在是灵与肉的结合体。
与动画一样的深潜镜头,素子却说了完全不一样的话:在深渊中,切断了一切外来讯息,我什么都看不到,感受不到。
此时的素子发现,除开外界在自己身上的折射,自己是不存在的。
直到傀儡师出现,告诉她已经被删除了记忆,停用药物就可以恢复记忆,素子才逐渐找回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童年与回忆,是构成一个人存在的特异性。
最后大战中,受伤的傀儡师和素子一起躺在地上,傀儡师想让素子和他一起离开物质世界,进入更高级的“虚无”,却被素子拒绝了,素子不愿意离开这个充满执着与幻象的世界,她觉得存在是有意义的。
影片结尾素子成为了存在的,有灵魂的义体人,她说:“我们执着于记忆,觉得是它定义了我们。
但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行为。
我的灵魂告诉未来的义体人,人性才是我们的美德。
”电影中对回忆与幻象提出了种种疑问,因为人会在记忆中歪曲事实,回忆与幻象,虚与实,这些并存在人类的灵魂中,真假难辨,但又有什么关系?
它并不能定义人的存在,人需要做的是超越回忆,去做一些实在的,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才能获得存在。
虚无很美好,但那是个虚无缥缈的梦,我更喜欢作为人类而存在。
存在主义所认同的乃是,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他人的预设,而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且我们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动画版是周庄梦蝶,而电影版则是孔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提前看到影片,也提前感受失望。
简单梳理电影版的剧情(部分人名为音译,会与电影版略有不同) 2030年,科技发达,机械取代人体的技术日趋成熟,人脑也可以电子化并接入网咯。
少佐是汉卡公司制作的全身义体人,之后任职公安九课,负责打击网络和义体人的犯罪。
在一次调查汉卡公司高层连环谋杀案中,少佐接触到了“久世”这个幕后凶手。
并在追捕久世的过程中,被他唤醒了一部分“Ghost”中的记忆。
原来她曾是一位日本少女,与久世是反抗机械化运动的一份子,但遭到汉卡抓捕并被篡改记忆,成为了2571计划的小白鼠,而2571计划的核心,就是结合人脑和义体,制作出超越人类和机械的物种。
了解真相后,少佐决定寻找恋人久世和被篡改前的自我(ghost)。
汉卡公司总裁得知情报泄露,决定动用思考战车销毁少佐和久世,同时出动私人部队抹除支持少佐的公安九课。
最终决战,少佐单枪匹马解决了思考战车,九课成员成功反杀私人部队,汉卡总裁在少佐的授权声中,被荒卷老爷子了结性命。
单看剧情,标准的好莱坞快餐模式。
编剧能把攻壳原作深邃的内容改编得如此笨拙,足见毁片功力深厚。
尽管电影版剧情很简单,但仍有两点说不通。
1)久世和少佐被改造前,都是反对机械化组织的成员,结果被改造后,一个靠电子脑成为天才黑客,一个成为全身义体人。
他们最厌恶的东西被应用在自己身上,二人剧中竟然没有一点波澜。
这点说不通。
2)大反派汉卡总裁,最终决战,不躲在自己护卫森严的公司中,偏偏跑到废弃大厦中远程操控思考战车,最后还被荒卷老爷子追踪到位置。
作为反派的智力真是匪夷所思。
诚然,好莱坞又毁了一个ip,但是又要感谢他们,《攻壳机动队》这部小众动画经典,在时隔20年后重回大众视线。
接着浅谈原作和电影版的一些差异。
(本人非铁粉,但观摩了攻壳所有动画作品,对攻壳的核心思想有基本了解。
如果下文的观点有误,感谢指正。
) 电影版攻壳是以1995年剧场版 和 2004年tv版动画为蓝本改编而成,电影中有很多片段原封不动照搬自95年剧场版。
而少佐和久世的情感线,则是取材第二季动画。
这对于原著粉算是一个安慰。
95年攻壳剧场版核心 整部剧场版的主旋律是探讨生命 与 本我。
押井守一直在借由素子(少佐)之口发问。
生命由什么定义?
空有躯壳的仿生机械能否定义为生命?
没有肉体的灵魂能否延续生命?
我又是谁?
构成我的记忆是否只是黄粱一梦?
95年动画在提出无数哲学困惑的同时,又藉由角色之口阐述哲学观点,引导观众找到答案。
然而电影版只有简单的对赛博人类是否该定义为人类的发问,甚至导演在开篇已经借由女博士之口抛出观点“少佐她是一个人类”。
之后两小时,导演反复堆砌相同的答案。
到影片结尾,导演自己都已经混乱,竟然让少佐说出“我就是正义”这样没有头尾的台词。
剧场版中的素子(少佐) 素子在原作中是一个冷静且极具想法的角色,比如“不论国家还是集体,过于单一化只有走向毁灭。
”这句经典台词就是出自少佐之口。
正好与真人电影中懵懂的少佐性格相反。
由于全身被义体改造,素子在本我探索中有更深一层理解,以及更激进的观点。
因此她比任何人都渴望了解灵魂的答案。
剧场版中的反派(傀儡师) 电影版的真正反派是汉克公司总裁,相比剧场版中的傀儡师,反派魅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傀儡师严格来说不能定义为人,它是一个发生bug的ai程序进化而成,在互联网中,它演化出了自我意识,他认为人类不应将自己标榜为生命进化树的顶端,人类同众多生活在地球的物种一样,只是进化树上的一个分叉,它,傀儡师,作为诞生于信息洪流的生命,就是位于人类之上的新物种。
动画版中的久世 在电影前半段,久世一直以反派身份出现,后半段则摇身一变成为少佐的恋人。
而在攻壳动画第二季“个别十一人”事件中,“久世”是难民的领袖,是公安九课的敌人,也是素子的初恋。
他与素子幼年时一起经历过一次意外事故,他们是事故唯一幸存者,在治疗过程中二者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但之后因为突发状况二者失联。
在失联的这段时间里,二者的义体和外貌更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素子还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认出”久世“就是自己的初恋情人,动画末尾两人成功相认。
剧场版的配乐 川井宪次之于攻壳机动队,就像久石让之于天空之城。
每当川井宪次的傀儡谣响起,功壳里一幕幕场景必定会在脑海闪现,川井宪次的配乐成功的给功壳增添一种宗教式的神秘与玄妙。
真人电影版缺少了川井宪次配乐,无异于抽走了攻壳的魂。
但不幸中的万幸,观众还能在片尾演员表部分欣赏到部分原版配乐。
这里附上一段攻壳的OST的链接,。
攻殼機動隊 1995電影版 OST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靠优质IP捞钱的伎俩,已不再是国内导演的特权。
很多人说不把这片这当做攻壳看,或没接触过押井守版就很好看,我很有一些困惑。
不把这片当做攻壳看,这片就是个“完全不及格”的超级英雄片。
再具体一点说,是一个诞生在这波超级英雄片已经开始引起观众疲惫感的尴尬时代的吃屁超级英雄片。
依然要强调的是,连超级英雄片的平均水准都没有达到。
预告坦白来讲光看预告片就已经足够让人失望。
故事的主线剧情以预告片透露出的内容来说基本可以猜到个八九不离十。
那么你看过预告片之后就可以把它定位为一个乏味的超级英雄片(但是谁知道最后连乏味的超级英雄片都不如呢),而非什么士郎正宗,什么押井守或什么神山健治相关的东西。
这当然无所谓,致敬也好复刻也好终归都不是创作的重点。
导演本片导演凭借上一部大作《白雪公主与猎人》获得你瓣知名自嗨奖项最渣导演提名。
即使是自嗨也能证明观众对此人的评价。
简单点说你有理由相信此人根本没有使耗资一点一亿美元的这个攻壳真人版好看的能力。
最后事实证明,确实没有。
票房那么该片以一点一亿美金的成本豪取三千万票房就是一个非常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据此可以判断很多针对该片的洗地属于睁眼说瞎话。
例如“没看过攻壳会觉得这片很好看”,“影片偏重于视效和较为简单的故事是为了照顾更广大的观众”,等等。
当然历史上有诸多票房扑街而随后的若干年里被奉为传世经典的先烈。
但是你看看这个破故事,它真的有可能跻身于这些杰作之中吗?
主演我觉得斯嘉丽约翰逊外型上还是很适合的,草薙素子变成白人女性难以接受这种说法也蛮可笑。
以电影的剧情来说,这具白人女性肉体被命名为米拉基利安,逻辑自洽。
但她腿有点短,并不适合光学迷彩秋裤。
另外据说她本人其实不想出演这个角色。
不过我觉得,这不是她把这个角色塑造成一个好像被强奸后的PTSD患者的理由。
看那几乎持续全片的受惊的鹿一样的眼神——也许很可爱——但真是非常让人费解她是如何理解这个角色的。
故事普通人被邪恶组织改造/训练成超人并被利用,随后被关键线索引导而找回了自己的记忆和事情真相,反攻邪恶组织。
这么一个简单的剧情主线并没有什么新鲜感,但做好了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
不过攻壳依然搞得槽点满满。
号称最完美最强兵器的米拉少佐战斗能力成谜,这让反派的行为特别没有真实感。
饭店突袭一战,开场面对酱油角色就能挂彩;酒吧里,已知对方对你有怀疑的情况下还要假装弱气先被虐一通,是有此癖好?
久世的藏身处,被看起来很杂鱼的低级战斗人员合围就束手无策。
这里最大的槽点来了。
身为残次品的久世,能力和手腕以及行动力比号称完美的米拉少佐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那米拉的完美体现在哪?
外形?
回过头看,你惊讶地发现,导演对完美的理解也许真的意指外形。
片子有大量情节是对斯嘉丽约翰逊完美外形的夸赞。
是说阴谋背后的机器人公司实际上主业是性爱机器人?
情感强行前世恋人的展现形式,几乎让我以为自己在看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浦的红VAN。
而巴特的迷之酱油和迷之情愫展现方式以及最后的迷之残缺肉体白学现场更是把尴尬氛围带到了顶点。
动作至于高概念视效大片标配的热斗场面,这部片仍然是基本不合格。
回忆一下类型作品里程碑的《黑客帝国》。
在接近二十年前其动作设计堪称奇想天外,就算作为纯娱乐片也很合格。
而反过来攻壳该片绝大多数如同广播操一般的儿戏打斗只会让经过无数超级英雄片洗礼的当代观众感到可笑。
说回超级英雄片,蜘蛛侠也好,钢铁侠也好,美国队长也好其标志性的战斗方式都有着极强的设计感。
这种设计感,赛博侠明显缺失。
设计人各有审美,不好说太多。
但我个人觉得,一个标榜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湿而不潮、光彩而有序,这是件非常违和的事情。
而仍忍不住要说的是,导演对未来广告业的理解就是摩天楼高的巨型人体投影以及人头气球?
回头想想,这片唯一让我觉得“这里还挺不错的”,是米拉少佐追击垃圾工到浅水滩以及随后的打斗场面。
远离了那些看似高大上实则充满廉价感的都市外壳,回归到阴暗潮湿密集的城市下层窄巷,让片子稍稍有了那么一点味道。
至于这段戏有多少复刻于95攻壳——只能说,今天不讨论95攻壳,只说这部电影了。
没看过原著,原来是个日本动漫改编的,全程设定在日本。
熟悉了黑寡妇的一头中长卷发,换了个很日式小姑娘的发型,还被叫少佐(瞬间穿越到抗日神剧),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不过看多了也就好了。
动作场景斯嘉丽表现力太强了,不过几件衣服都一般般,还是不穿的时候更好看,每次隐身之后的现身都有种惊艳感。。。
斯嘉丽真是难得的能hold住全场的商业动作大片女演员啊,动作性感带劲,气场冷艳强大,本体逐渐觉醒后的温情也展现得恰到好处。
演久世的那个小哥也让我眼前一亮,病态,颓废,娇弱,苍白,阴暗,又很真诚,一瞬间就让人信服他说的都是事实。
死之前,和斯嘉丽躺在一起,两个破碎的身体,画面好美好般配。
我都一度以为他俩回忆起往事之后会有kiss了,可惜反派没给他们时间好好相处一下。
视觉效果很华丽。
人类器官均可移植、改造,影片中就没看到几个正常人,各种机器人仿生人,那种忽然之间把眼睛像眼镜一样摘下来的现象真是惊呆了我。
每一帧外景的画面都花了大心思,以灰蓝基调为主的都市背景下,穿插着饱和度很高的浓重色彩,冷暖色调的完美融合,既现实又幻彩,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城市真的变成这样,嗯,挺炫酷的。
遗憾的是故事情节就有些套路化了。
邪恶科技公司滥杀无辜人类改造成完全服从自己的工具,然后工具执行任务时发现了有关自己身世的秘密,被唤醒了之前的记忆。
一开始就猜到主线剧情,进展毫无意外,也简单干脆,公安九科——少佐直属领导和身边同伴巴特等人是完全正义的,知道真相便和黑公司中断了合作。
没有挖一个复杂的大坑后草草结束,也算是中规中矩。
如果就纯当科幻片来看,还是合格的。
昨天看的应该都是澳洲点映的朋友们?
昨天我出门的时候,我还在和Michael说“不要嘲笑这电影最起码动画版的第一部很不错电影不会有问题的”,我发现我错了。
我用的是去年圣诞节活动得的免费票,只花了几澳元左右的手续费,因为电影自动是3D,也就是说我基本算是没给钱看的电影所以我还愿意给个3星。
如果是我自己花钱看的…… 那我只给2星。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3.29 刚看完没来得及好好说说这部电影 3.30 发: 1. 没有用太多原版的音乐。
太遗憾了,有的地方刚要进入感觉,突然就出戏了。
一会儿感觉像英剧HUMANs的背景音乐,一会儿又感觉像LUCY。
没办法,尤其LUCY主角和题材都差不多啊!
2. 这个电影感觉更像Major的寻根史。
动画版很显然不是啊,Marjor,大佐,作为一个全能的生化人,是超前社会中特别九科的工作人员,动画版里她随着剧情,探寻的是生命的意义,最后达成了生命大和谐,(就和LUCY一样。。。
)用一种超越我们能够想象的方式生存(彻底抛弃物理身体),无处不在。
BUT电影版里没有啊啊啊啊啊!
没有。
最后她留下来了重回九科,听意思就是,啊我并不是没有过去的普通的生化人,找回了作为人类的真实记忆,这是我和真实世界的联系我以后要带着这份联系好好活着?
还有她妈妈这个剧情。
老实说为了引出她的真实身份,还有是要解释解释。。。
人物本来是亚洲人因为被改造了外观所以才“看上去”不是亚洲人?
这个就是我自己瞎猜的了。
3. 乱七八糟吐槽:一开始的伪boss可真帅。
阴影里面看还以为是大叔,没想到是小鲜肉。
但是都谈爱情了boss伟大的理想呢而且最后也没和主角融合那他出场有啥意思,不就完全服务烘托主角了?
所以他们都是那个公司抓壮丁的试验品吗?
这个公司还好没和另一个叫保护伞的联手不然呵呵呵呵呵!
跟好多配角加戏份了,明显的!
既然Marjor么得上传,那也轮不到Togusa第二部(如果有)和Batou搭档了???
彻底解释并展示了Batou的眼睛的前因后果。
不过我没看懂有什么寓意。
因为动画上来就有义眼了不是吗?
可能就是为了间接展示Marjor的身体因此重塑,展示一下她是全能生物人的身体,最后强调一下她和Batou的联系?
九科的头头也是蛮厉害的。
全程日文和所有其他角色英文互动?
他们那个mind模式也是蛮牛逼的,就是心里在线模式,吐槽别人听不见的,线上静音交流。
所以最后奋起的九科朋友们意外的团结?
动画里没怎么表现?
除非第二部是以整个九科为主角???
个人觉得电影对整个九科的解释不太够,有的方面前后矛盾。
因为最后科技公司大佬被科长(还是课长?
)就随便闯进了一个办公室还是啥玩儿意的地方爆头了,结合之前这个机枪扫射居然毫发无伤,直接对总理负责,九科可是牛逼的不行的组织啊。
但是——如果九科真的这么牛逼,为啥中间还要设置科技公司大佬追杀他们的情节根本说不过去啊?
间接算是科技公司连同科学家造的Marjor,科技公司老总应该也算是对“产品维修”所以定期对Marjor回访,所以对Marjor或者是九科就算不知根知底,最起码也有正确的认识“这个特别司法部门很厉害we cant fuck with them”,类似这样的想法?
直到科技公司大佬远程机车妄图干掉苦命的生化人情侣,我还觉得这是个类似保护伞公司老总一样的邪恶的疯狂的资本主义败类啊!
后来这个败类被干掉了,我发现自己太庸俗了,他就是个剧情推动器吧!
没有他的公司谁给造义体,没有义体还怎么玩。
他要不以卵击石追杀九科的人,怎么有牛逼的打斗场面?
那个大佐的“再生父母”的搞科研的角色,虽然最后她死了但是觉得有点道貌岸然。
因为剧情需要的原因她觉得“啊她还是半个人类你不能这么对她”,所以她是觉得之前失败的都不算人类了为实验献身?
(你不实验别人人家活着好好的)在她家里大佐逼问她的时候,还是狡辩为主,“我确实这样那样了但是我都是为了科学啊我也很痛苦啊你这样逼问我没有我没有失败总结的经验哪有你啊你你你你不能说我是反派啊”。
你很难说她最后的就义,是真的良心发现,还是说要保护自己最完美的那什么,作品(某种程度她是觉得我造的你的身体我算你半个妈算了算了为了情节需要,救你一命吧)。
嗯所以最后2517还是2715的那个伪boss想不起来他名字的小鲜肉,最后是挂了还是上传了?
》》》》》》》》》》》》》》》》》》》》》最后出来回家,听到一个男同胞跟他的女伴说,“哎这个不是说3D的撒?
哎哟我中间把眼镜拿下来没有什么区别嘛!
”¯\_(ツ)_/¯
香江風雲變色, 單看勵德邨那圓柱高樓變成素子的家, 就知道這小島真是最無聊的都市.......
记得一开始女主选角是泰山女主,还比斯嘉丽要适合点,斯嘉丽太妩媚娇小啦,到时看看吧
斯嘉丽壮的如同一个橄榄球运动员……
看过原作了不起???明明挺好看的。
2.5;失去神采的大片套路,结尾独白也是说教太过,简直太正确了,也就显得无趣;关于幻象、梦境、记忆,完全可以大做文章,不过导演显然对此不感兴趣;场景带感,北野武太帅,寡姐脸型堪称完美。
美术指导可以提名奥斯卡了,主要还是意识形态太好莱坞主流类型片了,动画版的高度让人很难喜欢这样的改编结果,已经不是忠粉心目中的那个素子了,勉强及格吧。
狠了狠心都打不上三星,真人版完全庸俗化原作啊,不要说南极人套装,就是裸奔也救不了啊……
空壳激动队
有可能是士郎正宗原作质量的保证,尽管没法比,这部电影私认为放到北美市场中也是一股清流。设定、剧情、视效深得我心。好莱坞的编剧们为了商业元素放弃了原作深层意义的探讨,素子对自身身份的追问明显显得苍白无力,可能就算没看过原作也能猜到。话说回来,我去影院贡献票房的主要原因是北野武老爷。
死前是日本人,死后被改造成了白种人是几个意思?斯佳丽抬头后,脑后的三道肉褶子让人担心接线口会损坏。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叮嘱了室友,让她一定要出席我和斯佳丽的婚礼。室友说她会去的,但斯佳丽去不去就不一定了。
“只有我们视个体的独特性为美德时,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电影版1、2和TV版2(久世)的REMIX,大量ooc,譬如猴子杀人要跟母猩猩拿批准哈哈哈,但是鸡贼地保留了巴特喂狗,我只能违心地给高分。
未来城市太丑了。也不给寡姐梳个好看的发型,太毛躁了,不能忍!看到熟悉的维港,深水埗,励德邨,中银大厦,还有坟场等等。。。。。。而且,四岁娃娃会流利法语,北野武却讲日语,装个语言包很难吗?
场景好美。非常适合在香港观看。另外竟然有狗。我再重复一遍:竟然有狗。
单就打斗和斯嘉丽来说 还是不错的 北野武也好帅!其他嘛...
寡姐真的美,跨次元的美!(突然想到张曼玉被夸跨国界的演员)
与三四名怪大叔同场观影,感觉自己的初衷都那么居心不良了。中间睡过去一会儿,丝毫不影响对情节的理解。欣慰的是不仅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北野武,还意外见到了桃井薰,这就算值回票价了。老北野怒怼刺客的段落我就假想成在看《大佬》,迷之振奋。
就当香港观光游了
“我们执着于记忆,觉得它定义了我们。但是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行为…” 没看过原版,这部真人版的仪式感很带感,配乐、世界观、设定都加大了这种感觉。或许是粉丝对于经典的膜拜,这一部感觉更娱乐至上。寡姐的红色血丝肌肉胸,也是太性感…
还好看的4D 不然真的十分钟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