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下饭剧从压抑的纪录片换成了《feel good》(不要被《心向快乐》这个傻白甜译名骗了),大概25分钟一集的时长正好吃个饭能看完。
看第一集尤为畅快欢乐,女主叫Mae,是个T,在酒吧说单口喜剧(脱口秀)。
女二George坐在台下get到了她的每一个笑点,然后主动在表演结束后去找了Mae。
喝酒的时候两个人还玩起了常见的喝酒游戏: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撒谎或者回答慢了就要喝酒,喝完提问角色互换。
(我跟朋友玩的时候规则是这样的剧集里应该也差不多) Mae开始提问,-“你几岁?
”-“when did you lose your virginity?”-“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 然后轮到了George,-“你来英国多久了?
”-“披头士里你最喜欢谁?
”-“Are we on a date?” ——我们在约会吗?
气氛开始诡异起来。
Mae开始结巴,幸好她朋友走过来说了一番话,临走前说,“enjoy your date.” Mae顺着话说,“他说我们算在约会那就应该是吧。
”George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和女孩子约过会。
”Mae问,“那你和女孩子接吻过吗?
”George说,“当然。
”
气氛彻底变得暧昧,以尴尬的形式表现出来,两个人都低头喝了一口酒。
在Mae抬头继续提问“你喜欢电影吗?
”的时候George的一句“你想吻我吗?
”打断了掩饰两人心绪的游戏。
然后她们接吻了,Mae大脑中的盲音响起,背景里酒吧的条状霓虹灯宛如电压不稳忽暗忽明。
看的时候我心里的想法是这不是典型的crush吗?
完全可以投稿到“我今天遇到了一个crush”小组的程度。
然而这只是第一集,甚至在第一集还没结束的时候问题就展露出了残酷的冰山一角。
接下来陆陆续续涉及到LGBT/addict/原生家庭各种细碎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扰: George作为侄女不想向朋友公开她和Mae的关系,Mae做为addict(自称已经戒了)却偷偷藏了止痛药,还有Mae十多年被赶出家门和表面看上去和谐无比的原生家庭倒刺般扎在心里的问题。
大家都爱看crush,热烈甜美如烈火烹油,初遇时候对方展露出来的闪闪发光之处令人着迷,而关系变成恋爱之后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更不要说组成家庭、养育子女等后续缠缠绵绵无绝期的鸡毛蒜皮了。
剧集也不会只有第一集前半部分光鲜漂亮的热恋环节,毕竟是改编Mae的现实经历拍出来的,重点完全放到了烦恼和解决烦恼上。
正如《亲爱的小孩》被批恐婚恐育,而最令人恐惧的地方是这就是真实故事改编的,这就是所有被社会教导毫不知情地轻易踏上婚姻这一条暗藏荆棘之路的女生被一带而过的那部分。
虽然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现实的烦扰,喜欢看crush这种拥有完美甜味的故事也情有可原,但正因为如此,这些聚焦现实的剧集才值得一看。
毕竟我们说到底还活在现实里,我想或多或少心思细腻的人都会对此产生一丝共鸣。
这部剧还是很现实的就是无论George怎样维持表面decent 最终还是会被母亲不理解自己 工作 虚伪的人际关系 逼到自己认为自己需要Mae 自己爱Mae 的境地 最终还是没法真的做到靠自己强大Mae就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人 什么feel good 谁活着是刻意不想feel good的 但Mae这种行径的人 就是典型的没有主心骨 随波逐流 不愿意担任何责任 过度需求型人格 吸血鬼类型人格 直到把周围人的能量消耗殆尽再换下一个 她母亲对她的评价才是客观的 就是这人永远在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 然后把所有东西归结于性格问题 这根本就是人格问题 好吗 还有戒毒会上Lava评价你丈夫是不对的 他在纵容你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你好不是纵容你像个傻逼一样 这算是个什么爱情 这就是寄居蟹人格 Mae母亲把她赶出去才是对的 她说从没有生气过 当然了 自己妈生气有什么用 她只是对你失望透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废人 清醒的Lava喜欢 体面的Goerge喜欢 大家表面上能维持正常 内心还是因为孤独逼迫地自己骗自己 去选择这么一个失败的人吗这算啥爱情 就是长期约炮 这就是现代人追逐的东西吗 大家还是各自修仙吧
心向快乐阳光有不可抵当的穿透力,在每天清晨给人带来希望的力量,它炽烈但它又温柔的,它让您感知生命的神奇,给你未来的希望,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活出自己的味道来,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才是最重要的。
愿你目标明确,终会如愿。
我们一直在找属于自己的那抹阳光,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心向阳光,愿你心向太阳,永不熄灭。
心向快乐所谓空谷,有些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而有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我认为,后者是有希望走出空谷的,因为他没有逃避,而乐观地面对空谷。
人生处处在险境,而要成为最终的成功者,就需要比别人多一份勇气,多一份乐观,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才能迎来人生的春暖花开。
拥有一轮乐观的朝阳,让如明月照花的清光铺满心向快乐老涩的心田。
世上没有绝望的深渊,只有你推开乐观的阳光后恒久的黑暗。
我最敬佩的是沈从文先生,当初在牛棚中暗无天日地生活着,他却淡然地说:“这里的荷花开了,阳光落下来,你若来看……”在这样耻辱的重压下,他的内心竞如此空明一片!
他是个拥有阳光的人,他用心中乐观的阳光照亮漆黑夜晚,也照亮了阴霾的社会,黑暗与绝望蚀不了他肉体与灵魂,他将拥有恒久的灿烂。
我并非不喜欢这剧型。
Mae是个t打扮的脱口秀演员,不可避免的讨好型人格,内心敏感柔和。
8分43秒,她已经遇到了她喜爱的女孩,成功的约会,谈恋爱,两个人一起同居。
但是我却生了不忍。
我瞄过简介,t打扮不等于t,我知道她会遇见什么。
她有毒瘾,她有不安。
她的黏人,她的紧绷。
她的阴暗。
你看8分钟一切美好,她不能入睡,需要开灯,热爱身体触摸。
肌肤饥渴症。
她试图隐藏阴暗。
她注定无法隐藏。
更惨的是,她不明白,人怎么努力也是无法满足任何别人的想法。
所有的回避都会让缘分渐行渐远。
她具有感知别人想法的天赋。
但是大多数别人的想法都是毒药。
我知道这一切因为。
除开瘾症的类型不同,主角的一切我都经历过。
所以我停在了8分43秒。
需要勇气继续。
看她注定搞砸遇见的一切。
类似的丧喜剧,《Fleabag》我就看得毫无波澜觉得角色善于搞砸才有笑点。
《Feel good》却让我为角色担心。
砸了以后呢,她怎么办?
Broken ?
or just be me“为何我们从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来,离开地面并跳回桌子,通常解释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表示的,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无序度或者伤总是随着时间增加,换言之就是墨菲定律的一种形式,事情总是趋向于越变越糟,一个完整的杯子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地板上碎裂的杯子是一个无序的状态,人们很容易就从早先的桌子上的杯子变成后来地板上的碎杯子而不是相反。
”来自霍金。
物理学家都知道那么两只猫。
一只喜欢进盒子,一只喜欢推杯子。
而成年人的生活,充满了莫宁两可支离破碎。
瓷砖修补膏粘好粘不好继续过。
我不知道互助会有什么用。
因为其实我不知道倾诉有什么用。
你告诉别人。
你的烦恼。
你却不能得到解决。
只是展示了你的软弱。
所以其实我明白为什么她要逃离一个互助会。
我明白有些人为什么要冲进咖啡柜台,自己做咖啡,而不是埋头吞下垃圾。
这个世界并不是你展现你的痛苦,痛苦就会消失。
而是你展示你的痛苦,所有人知道你有一个洞。
黑洞。
可以吞噬一切快乐和幸运,好事。
掩盖你的一切。
被别人的人看到你的时候。
就会看到那个洞,忍不住往里扔垃圾。
So.What's the point to show other ones you have a black hole?
我明白她为什么试图回避躲藏。
却注定无所遁形。
TBC
深夜刷完了6集,希望有第二季,分别表达一下我对两个主角的看法(如标题)GeorgeGeorge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比较内向的一个人。
这一点也导致她在身份认同上不是那么快。
这个女主的直女变弯心路历程很真实,她因为爱而成长,主要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摔伤后让朋友call corn(也是全剧最甜的点哈哈)然后在医院里表露心迹,其实前面也有伏笔就是她参加完婚礼回家想象着对mae说 love you,marry with her。
而在喝多受伤进医院打了吗啡之后,则第一次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直女了那么多年的人来说真的很不容易。
第二个转折点我认为是在教室对着喊别人基佬的女生大声呵斥并冲到校长办公室说应该教学生lgbt相关知识,此时她已经逐步认同自己喜欢女生所以才会注意到基佬这个词对gay来说有多么冒犯(这在以前在她潜意识里大约是不会引起强烈反感的现象),她在学着认同自己也在找寻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开始学着表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六集下来George有很大的成长,她试着去体贴mae,甚至最后坦诚说要一起承担包袱(当然开始出现单方面的包容,这会让对方愈发觉得自己是一个victim,这是一个隐患,如果有第二季这样的心态会出问题)Mae有两条线,一条和父母的,一条和女友。
两条线都体现了mae是一个内心脆弱敏感不肯承担责任且总是以受害者自居的人。
首先是父母线,中间有一段是父亲对mae说在把mae赶出家门后,母亲天天跟着看mae,我看到这个觉得可能是一个母女缓和的关键点,但似乎mae一直一直介意自己被抛弃,依旧没有安全感,道歉也只是为了获得对方的关注与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如她开头说:这是第十二条中的第九步。
偏偏母亲是个倔强的人,对方越是强调自己的受害者身份,mae妈越是倔,于是在父母线上的和解尝试是非常失败的。
不过最后一集mae哭着说想回家时,母亲还是心软了,毕竟是亲妈,但这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人是天生的瘾君子,小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mae会这样未可知。
但25岁的成年人真的不要一直强调说对方的抛弃,如果真的不要了怎么可能随时同意和你打视频电话(狗头)。
女友线,看了有点生气,在一起这段感情中很明显George其实有更多的付出,mae一直都没想过要改变自己重塑自己,让自己忙起来独立起来,一开始的粘人和急着寻求对方在朋友面前介绍自己以获得安全感并一次次以爱之名半胁迫,完全不顾对方也只是一个刚被掰弯自己心理建设都没有做全的自己的爱人,后来身份被承认之后又被迫害妄想症觉得对方理想的是男生并自己逼迫自己往那边靠拢,却始终不敢坦诚地与对方就这一方面进行交流,可能一开始看了会觉得mae很可怜,焦虑得睡不着觉,自卑不自信,但自信是自己给的,交了那么多女朋友首先要对自己有身份认同,我是女生我喜欢女生,对方喜欢我是我这个人不管男女,不是因为男性特质也不是因为女性特质,自己就是自己。
然后就去爱对方,如果对方最后真的选择男性了,那就是对方的问题,而我(mae)有真诚地去爱你,展露真实的自我,那你不喜欢我我难过但也没办法,恋爱中忌讳的就是很多过度的焦虑破坏了爱情本身的美好,然后分手后又陷入自卑之中无法自拔。
恶性循环。
和男性相比之后的自卑其实在很多t的心里都会有,但请相信如果你的爱人是真的爱你,你不要被这个所桎梏,你就是真诚地去照顾对方表达自己的爱,这样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且在剧中很明显的一点是,mae因为自己的自卑其实把对方也带入了消极,正如最后George把这形容为包袱就可以体现。
自己的自卑自己无法处理还要对方的包容理解来哄着你,自己被分手消极还和别人make love。
真的幼稚!
爱得真诚坦荡,不要伤害自己深爱的人。
哈哈 本女同性恋感同身受了 我也总是沉迷于各种crush 和女主角一样 就像一个吃豆人一样。
不断地找到新的让我兴奋的事物来度过空虚。
所以非常能理解女主Mae的心情。
第二集里George离开Mae去参加婚礼,mae简直失魂落魄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不知道是不是真如mea所说的 每个人都有瘾 只是我们把一种瘾症不断地变换成另一种。
我自觉自己也算容易成瘾的人,还低自尊,所以很懂这剧里的痛点。
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碰任何赌毒…比起Mae是好在我没有那么狂躁。
我觉得自己对亲密关系成瘾真的是the saddest thing ever heard.不知道是爱眼前这个人还是单纯需要找个人满足自己的成瘾需求。
更别提找了个直女了,更加煽动自己不安情绪。
听对方说分手之后比起女生会找男生就心里很堵。
从理性角度来看,其实这不能代表任何事,并不是说这段感情是“一时兴起”或者“错误”,只是她本身更容易被男性吸引而已。
但是听起来就很沮丧。
心中某处总觉得哪天必须要面对自己成瘾这个事情,对现在的感情不能百分百投入。
Life is suck.
因为爱你,所以我选择隐瞒我的过去,我变得不那么坦诚,我对你有所保留。
因为爱你,我会在意你的过去,在意你的生活,也因此强迫你参与你所讨厌的戒毒所。
当然,因为爱你,我不能没有你,我愿意为你做出改变,也因为是你,才成就了更好的我。
故事仅仅是关于同性恋的,涉及的问题却普适于大多数情侣。
编剧太善于捕捉和突出表现恋人生活的冲突。
以自己为故事原型并且出演自己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自我暴露。
(指路,b站搜索Mae Martin 短发女孩的约会困境)一位很棒的脱口秀喜剧演员足够的坦诚充足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沟通是一段健康恋爱的开始。
《心向快乐》讲述的是单口喜剧演员梅·马丁应对戒毒、处理新女友恋情关系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新女友以前是异性恋。
也就是说一个直的不能再直的女性,因为本剧女主,弯了。
不过喜欢单口并对此要求高的小伙伴,温馨提醒一下,女主的单口距离路易CK、乔治·卡林、艾伦等这些大神还是有差距的。
但这并不影响观影体验,毕竟单磕颜就已经足够了。
故事由女主梅主场的单口开始,在这里她遇到了新女友乔治。
俩人之所以能迅速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可谓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乔治超爱单口喜剧。
喜欢到什么份上呢?
来这里三次,但每次都只会被梅的单口逗笑,是梅的单口很好嘛?
不,她的梗超烂。
此刻,虽然乔治仍是异性恋,但可以说无形中对梅有了好感。
反过来,梅对乔治也是如此。
其次,这天晚上乔治是和朋友一起来的,朋友的行为以及肺腑之言可算是间接凑成了这件事。
原来乔治已经空窗期五年了!
如果朋友的言辞让乔治有了冲动的心理准备,那么她的行为可是为俩人见面、搭讪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她居然在梅的单口现场,不仅一个字没听,反而理直气壮玩起了游戏。
也因此,乔治觉得自己需要向梅道歉。
接下来的发展,就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剧情了。
明明初衷是道歉,但暧昧的气氛却让彼此变成闲聊约会。
正当乔治还纠结要不要和女生约会,梅攻了!
直接甩出一句:“那你跟女孩亲吻过吗?
”
紧接着吻了上去。
接下来的发展,打开了乔治的新世界,两个人尝试各种场地、姿势!
有这样,
也有这样,
以及这样!
但就在你认为梅酷、帅、完全攻时,人家却成了情话达人,变的又萌又粘人。
当睡得迷迷糊糊的乔治让梅别在摸自己手时,谁能想到梅居然成了纯情小绵羊,变得不知所措,双手完全不知道怎么放?
两人纪念日这一天,当梅早早准备好礼物,但乔治却忘记时。
看看人家这措辞,都想照抄背下来。
当乔治给学生上课的课间,想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时,一个电话过去,梅二话不说赶来。
但没想到上课了,为了不被人看到,乔治只好将梅关在隔间。
百无聊赖、气到不行的梅一边听话执行,一边手机发送诱人搞怪小黄图。
好不容易放出来了,又被告知不能走正门而是从窗户出去,即便这时,梅仍旧乖乖听话。
或许这也再次映照的那句话,当女生帅起来,就没男生什么事了!
更别提TA又帅又萌还可爱了,简直没活路了!
另外,不止我们觉得梅粘人,就连梅自己都觉得自己粘人。
但别以为梅这一生只对乔治一个人情深入骨。
当梅向妈妈(《老友记》中菲比扮演)求助时,我们得知,她可不是一点点经验丰富。
所以,除了上瘾还真没法解释,梅为何如此纯情粘人?
到了这里,剧中借此拓展了上瘾的定义,并不仅仅只是嗑药,而是日常生活中改不了,控制不住自己的状态,皆可定义为上瘾。
另外,除去梅和乔治俩人日常在床上打架之外,本剧更多是借两个人的关系,探讨女同性恋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作为之前是异性恋的乔治,在面对这一段关系中,所产生的的自我怀疑与不确定。
她害怕将梅介绍给她的朋友与家人,为了避免梅和自己的朋友接触,想出各种蹩脚的借口推脱。
直到酒精的作用下,才能大胆坦白。
本剧核心是通过两个人以及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撕掉那些根深蒂固、简单粗暴的性别标签。
虽说一开始,是因为t、粘人这些设定而入坑,但看到最后,我们终会透过标签的隔膜,直面人类情感中的不安、焦虑、以及亲密关系的本质。
短短六集,承载的内容毕竟有限,单磕颜都不够。
本剧是真人真事改编,就连梅的发型都与现实生活中毫无差别,所以时不时会产生屏幕与现实的紧密连接感,惊喜而奇异。
对剧情要求不高的剧迷可放心追!
毕竟这个颜谁不爱呢?
George的想法其实挺多人也会认同,就是爱情不一定非要分享生活中的全部,应该彼此留点空间,但如何把握之中的平衡点?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而Mae这段对于流动的性取向的探讨也是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对于straight girls,自己的去男性化特征是否是劣势,以及对于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问题,自己到底是属于男性还是女性,抑或是两者都不是的一个失败品?
成瘾的不只是毒品,它可以拓展到生活的任一方面,游戏、音乐、兴趣爱好,甚至是一个人,whatever “that you crave, but you can’t give up despite it having negative consequences.”
不被标签定义,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心向快乐。
你想在换衣间里指/奸我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冲两主角的脸,可以一追,奶狗T真是粘人啊一刻都分不开。。。
Not feel good
“如何让一个t爱上你?” “装直女。” 啊啊啊为什么不选lava啊lava多可爱呜呜
两位女主都很🉑️,还有Lisa演的就是当了妈妈的Phoebe吧!大学的时候也目睹过两例直女爱上T,而且爱得光明正大,但两位T都把两位直女狠狠地伤害了。
虽然我试图理解她,但我还是不太认可mae的做法
想要lava
女主人设 ,真心不喜。所谓的狗改不了吃屎吧,表面再nice也掩饰不了内心的自私腐败。
1
把痛苦用轻盈包装起来 非常好笑 拍得干净利落 casting也很棒 再次感叹Representation means better art. 很多lesbian和gender identity的点so relatable
金发小姐姐好帅呀,最后和妈妈的谈话真的很感动,一句我要回家妈妈就立刻说我现在就给你订票。算是一段两个人寻找自我的旅程吧
Hate to admit this but sometimes I relate to Mae so fucking much. Why is genuine self-acceptance so difficult :((
一个正在戒毒的患有ptsd的拉拉和一个白富美直女的爱情故事
长发女主不演《呼叫助产士》后,演了不少小众片子。短发的女主演技和台词都有点生硬。
豆瓣弹出的推荐 今天下午空就看了一下 之前没有看过拉拉剧 这个看了之后觉得好像世上真的有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你会对他或她上瘾 好奇怪的感觉 我们人有这样的感情到时是因为什么!
轻松略带幽默的氛围萦绕着一个姬姥种种沉重的故事。
恕我直言,Mae(以及袜袜)这款小男孩一般的人儿,潇洒率真又敏感易碎(当然真正的小男孩不可能这么惹人爱)推倒直女必须就是一推一个准
女朋友表示看不太下去。虽然还是一起看完了。这两个人都还没长大吧。
时间有限想讲的又太多导致剧情有些跳跃…George是个好直女,是Mae还需要长大,不过如果有人愿意包容你幼稚敏感的一面,长不长大又有什么所谓呢。
下一季应该更好看吧
有点不太感兴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