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自然就会觉得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进而将自己的痛苦放大数倍甚至是数十倍,最终得出来结论,自己的痛苦没有人理解等等。
然而痛苦这种情感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确定不变的,每一个人的痛苦都有自己的展示形式,这种展示形式本身各不相同,当旁观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衡量的时候,或许能弄清楚痛苦的每一部分,但是参与者却很难。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就是痛苦的一种表现形式。
《言语的秘密生活》是一部讲述痛苦的电影。
汉娜是一个有着听力障碍的女工,她一直以来沉默寡言,并不愿意多与人交流,然而在迎来了自己的难得的假期之后,汉娜却意外的接受了一项艰难的任务,去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去照料一个暂时失明的人约瑟夫。
约瑟夫因为失明而变得脾气非常差,一开始,他对于汉娜有着各种各样的排斥,甚至于各种语言上的奚落,然而汉娜并没有因为约瑟夫的脾气而有任何的携带,最终,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汉娜与约瑟夫的友谊渐渐的升温,她也知道了约瑟夫的故事,然而汉娜本身就像一个迷一样,约瑟夫觉得自己看不透她。
约瑟夫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了,结果汉娜的身世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复出院,约瑟夫找到了汉娜,并决心要跟汉娜一起生活,然而获得了约瑟夫的爱的汉娜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有新的人生,悲伤的故事依旧是在延续着,汉娜自己依旧是被困在时间里无法自拔。
《言语的秘密生活》主要是为我们描绘出来了一种悲伤,这种悲伤是无法被掩埋的,同时也是无法被时间疗愈的,如果说悲伤分为等级的话,那么约瑟夫的悲伤表面上看确实是很悲伤,实际上却属于比较低等级的悲伤,这种悲伤是可以被疗愈的。
然而汉娜的悲伤却不是。
汉娜的悲伤即使是跟约瑟夫完成了结合之后,它依旧是在汉娜心中挥之不去,没有谁能真正走进汉娜的心,这倒不是处于爱情,出于各种各样的别的情绪的原因,就是因为悲伤无法被掩埋,汉娜在自己的少年时代遭遇的事情对于一生来说就是一种阴影,且是一种无法抹去的阴影。
那么这个悲伤是什么呢?
战争,而且是针对平民进行屠戮的战争。
当然,本片这样表现就比较高明了。
战争的残酷从来不止于战场上的刀兵相见,而在于创伤,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约瑟夫的创伤不是战争造成的,但也属于战争的一部分,爱上了好友的妻子无异于让自己经历了一场男人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被约瑟夫描绘成人生的惨状,同时兼具了各种各样的让人悲伤的氛围,这对于约瑟夫来说,确实是战争,而且是让自己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加悲伤的战争。
相反,约瑟夫看来,汉娜所经历的战争是一种造成了心理上创伤的战争,同时也兼具了生理上的创伤,这种创伤很大程度上使得汉娜对于人生失去了希望,而他决心成为那个抚平汉娜创伤的男人。
约瑟夫是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去做的,然而他自以为是的做法并没有对于汉娜有任何的促进意义,最终,汉娜依旧是处于时间的创伤中无法自拔。
在很多人看来,战争是会造成一种生理上的创伤的,这种创伤是可以被疗愈的,这种疗愈的方式对于时间来说可以是人生一瞬,然而生理上的创伤可以轻易地疗愈,心理上的创伤却无法轻易的被治疗。
约瑟夫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且对于汉娜有着很深的了解,但依旧是无法抹平汉娜心理上的创伤,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
汉娜需要的是什么,当然,需要的是关心,但是这种关心对于疗愈来说却于事无补,汉娜无法通过这种哦给你外界的关心来抹平自己心中的伤痕,因为这种伤痕总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痛,看似战争的阴云过去了就会迎来和平,但是这种和平则需要汉娜通过可能是一生的时间来抚平却并不一定真的能抚平。
悲伤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悲伤的实际治疗方式总是不尽相同,有的人需要获得别人的关注,有的人则是需要通过一生来淡化这种悲伤的副作用。
我们无法用一种通用的方式来展现每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反馈,事实上,很多瞬间我们都能自己找到生活的真谛,即使这种真谛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约瑟夫以及汉娜都是试图从生活中找到一种慰藉的人,他们最终都找到了,即使是汉娜在被疗愈的时候,对于这种疗愈的方案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这终归是一种归宿,汉娜值得这种归宿,更值得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
或许这就是对于汉娜最好的回答吧。
真正的痛苦或许无法用语言说的清,但我们可以用温馨来淡化,来试着抹平,消解伤痕或许很笨拙,但也是暖心的一部分。
……你好,再见
我看个开头就怒吼欧洲电影,有木有!!
猜对了有木有!!!
那个慢劲儿啊,恨不能24小时,分分钟钟给你演出来。
弱听的汉娜在工厂里工作,从不请假,从不迟到早退,从不和别人说话,但却没有人喜欢她。
被强迫休假后,又跑到海上油田当护士,照顾一个烧伤的患者,他看不见,却不停的和她说话,他爱上好朋友的妻子,于是好友冲进大火,他痛苦悲伤自责,以为天塌下来了,但是等到汉娜张口时,他才发现,比起来,自己的无聊小悲伤如此不堪。
因为他看不到,而且了解到他的秘密,汉娜感到莫名的安全,打开心扉,看到研究海洋因为污染而愤怒的科学家,也终于脱口而出我不知道原来还有你这样的人存在,也终于和厨子一起呵呵的荡秋千。
她的痛苦没人知道,就算是了解的心理医生也说,这种痛苦没亲历的人无法理解,痛苦到极端就不再有眼泪嘶吼和悲伤,就剩下沉默了,心里的门从此狠狠关上锈死。
娓娓道来的恐惧居然出乎意料的强烈震撼,简单的暴力,反而更加残酷。
让人想起余华的文字,没有复杂的言语,文字,很简单,但是很血腥很残酷。
也许这些还不算可怕,侥幸活下来的人却生不如死,活在过去的残酷里,无法言语,反而觉得活下来是耻辱,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我们一起去某个地方, 我怕有一天, 可能不是今天, 也不是明天,但是有一天,突然间······ 我会开始哭泣,没人可以让我停下来, 眼泪充满整个房间,我无法再呼吸, 我会把你也拉下来,然后我们一起淹死。
” 不会泪流满面,却痛苦的无法呼吸。
刚开始女童的独白,原来是痛苦的汉娜内心,她渐渐远离,但却永远不会被忘记。
那一段青春岁月是一段难忘却被人们抹杀的历史。
突然觉得犹太人的伟大,执着的追寻记录,让世界都记住了这段历史,可是有多少战争,多少受害者多少事件就随着沉默随着遗忘随风消散无人记起。
La vida secreta de las palabras-2005上一次看Isabel Coixet的电影是“东京之声的地图”。
不知道怎么说好,每一次她的电影都跟期待不同。
除了“没有我的日子”。
比如看“东京之声的地图”之前期待的是一个有趣的日本故事,结果又一塌糊涂,眼前只见一堆日本城市标识。
而看“言语的秘密生活”本期待是关于文字或者语言的什么秘密的小品,却又是波黑战争这么沉重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Isabel Coixet电影中的爱情又总是出乎意料,好像随便两个孤独的人,便最终总会在一起。
女主是一个听力障碍者,需要戴助听器。
电影开始便有小女孩的画外音,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只能等,等导演慢慢把这些话语承载的秘密说出来。
来到石油钻台,这里所有人仿佛都有人际沟通障碍,每个人都那么的silence,假如这是一部生活小品,仿佛沉默的秘密就已经差不多揭开了。
罗宾斯又无情情说自己不会游泳的小时候的经历。
然后最终,终于无情情带出女主角的秘密。
尽管战争经历很伤感,当她们驱车被跟她们说着相同语言的士兵拦下的时候,她们还在担心回去之后怎么跟菲亚特的车主解释,殊不知命运便已经彻底改变。
因为她们以为战争很遥远。
尽管会为女主的经历而惊讶而悲伤,还是忍不住觉得,导演叙述这段经历的方法,也就是整个故事本身,有点用力过猛。
SECRET.每个人都有秘密。
每个故事最终其实都是为了说某个人的某个秘密。
说秘密、说故事的方式有好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个石油钻台、这些奇怪的男人(有两个还基情了),为什么偏偏这个故事虽然感人却给人感觉总是怪怪的?
对我这种不问世事的人来说,看完电影之后查资料才意识到所说的战争是波黑战争。
就像看完“东京之声的地图”还一直不知道那个躺在家里地上偷听女主说话的那个老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Isabel Coixet总是选择用这么奇怪的方式、用奇怪的人物来表达故事呢?
想起一个叫“슈퍼맨이었던 사나이”(曾是超人的男子-2008)的韩国电影,整部电影用一种夸张、无聊的方式描绘一个整天穿着夏威夷衬衫的男人的各种傻事。
到故事最后才知道他小时候走在街上脑袋无情情中了一枪。
——看完这个电影,第一观感完全是闹剧一场,但不知为何总是心中牵挂,为什么男主小时候,那一天,大街上无情情会有人开枪,而且没有人去追究开枪者?
于是忍不住去查那一天,才知道导演要说的是“光州事件”。
假如所有人看完电影,只当闹剧一场来理解,没人去带着问题查资料;或者观众是需要看别人搜来的资料才能理解导演的真实意图的;那这样的电影还算是成功的吗?
毕竟电影不是“阅读理解题”,既然导演有心说,为什么不干脆说得清楚一些。
一部反战的电影。
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女人去照顾一个海军,他是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
这个男人康复了来找了她,但是别人建议他不要去揭开女孩的伤疤,像女孩这种人太多太多了。
战争伤害了太多的普通人。
他们能后来能不能走到一起,能不能一起生活,就是对彼此一个选择。
女人说了一句话,“我跟你一块生活,我会有时候不停的哭泣,这个生活的时候并不是你理解的”。
怎样才能在痛苦的往事及其产生的恶果中生活下去呢?
我不知道,我想还应该继续自己的生活吧,人们总是为未来活着,也许不是,有的人最后还是撑不下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留下斑斑痕迹,不轻易评价是非,借用电影一句台词“都是上帝创造的”。
不把任何人当傻子看,一个行为,一件事情,也许不被理解,于当事人而言都是有意义的。
不念过往,珍惜当下。
如果译成《密语空间》更好。
女主角沉默寡语,生活单调刻板;男主角重度烧伤,骨折在床;台词不超过10句的几个配角;整个故事发生在大海上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便是惨绝人寰前南战争的杀戮,也没有任何画面配衬……可是却能把整个电影节奏表现得张弛有度、人物内心刻画得惊心动魄,全在于男女主角的演技上。
轰鸣的生产生间、流水线、简单重复的工作,午餐永远是鸡肉、米饭和半个苹果,这就是汉娜的全部生活。
只是她尽乎洁癖的更换香皂,独来独往的阴郁,以及只是拔通电话从不说话的种种怪异的细节,让人知道,这个女人内心掩藏的巨大创伤。
那个在电话中,汉娜即使不出声也能听出来的年长女性是谁、跟汉娜是什么关系,始终像是解读汉娜的一把钥匙。
然而导演并不急于出示这把钥匙,而是转向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大海上有如孤岛的钻井平台。
一个外界看起来异乎寻常枯燥的平台上,几个跟汉娜相似或迥异地喜欢孤独的人,却通过一个个零碎的镜头、滑稽的白鹅和时不时出现的欢快音乐,让观众跟汉娜一起,渐渐地放松下来。
在钻井事故中受伤的约瑟夫,几乎全是躺在病上床上的戏份,仅靠面部的表情和出色的台词,跟汉娜从一开始的无礼、找茬、没话找话到两人渐渐走进,互吐心中秘密,最终成为爱人。
温馨动人、轻松幽默,水道渠成地迎了解开汉娜谜底的惊天身世。
汉娜的叙述,语气是平缓的,但是声调是震颤而痛苦的,前南战争中的惨烈,暴行下女人们的哭喊、酷刑,全都蕴含在她充满爆发国的声调中,直至高潮——她褪去衣服,露出身上密布的疤痕,与约瑟夫紧紧相拥,通彻心扉的痛苦和释放后的悲恸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之前没有看任何剧情介绍,猝不及防、骇人听闻的战乱遭遇让人无法顺利地流下眼泪,使得悲痛更有一种无法渲泄的痛感。
这就是演技的力量,不令止是唤醒人们廉价的眼泪,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有评论指,本片是个大团圆结局。
如果是这样,导演让人伤心不让人流泪的功力将是个败笔。
事实上,那个接电话的、了解汉娜的女心理医生是把钥匙,她说,像汉娜这样,在那场大屠杀活下来的幸存者,他们以活着为耻辱,胜过他们所遭遇的创伤。
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他们愿意独处。
汉娜也是这样,尽管她接受了约瑟夫的示爱,并且组建了家庭,生了两个孩子。
可是她内心的忧郁:“我怕有一天流泪,再也停不下来,就会把你也拖下来,我们一起淹死。
”是过战争创伤的人永远无法挥去的梦魇。
这可以从结尾最后一组镜头中找到答案:汉娜独坐,依然是战争中那个饱受揉躏的女孩的私语,再次拉紧了影片的结奏,她的孩子在领居家由别人看护,创伤的汉娜不能独自抚养孩子!
她仍活“密语空间”中,这就是战争对人犯下的永恒的、无法弥被的罪。
出演汉娜的是莎拉•波丽,是一位加拿大人。
深受此部影片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库伊谢特赏识,在库伊谢特执导的另一部《无我生活》中饰演未婚生子的下层人清洁工。
出演约瑟夫的是蒂姆•罗宾斯。
曾主演过《肖申克的救赎》、《影子大亨》、《超级大玩家》等经典影片。
先后获戛纳电影节和金球奖的双料影帝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蒂姆・罗宾斯执导的影片《死囚漫步》帮助主演该片的苏珊・萨兰登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而后者比蒂姆大12岁,二人在长达23年的姐弟恋被称为好莱坞的模范伴侣,于2009年底向外界宣布分道扬镳。
乔瑟夫在发生爆炸之后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知道他听了汉娜的过去,才觉得自己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去世,我感觉自己在生活中也经常被一点小事吓得丢了魂,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现在才明白都是无病呻吟。
可谁又没这么做过呢呢?
给四星的原因还是觉得前面剧情有点冗长,主观感受。
作为抑郁症患者能够感受到当抑郁就像是住在自己体内的一个小孩,他在抑郁的日子里是绝对不会和你和平相处。
用在这里可能不恰当,毕竟我经历过的和汉娜比起来不值得一提。
但是同理心的话我还是能理解汉娜的感受。
我们都需要一个能够完全接纳包容我们的人才能与这个小孩和平共处,汉娜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乔瑟夫。
我估计我还要再等等吧
对于很多创伤,往往只有经受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痛楚,又往往愿意在心中咀嚼。
所以,虽然我们常常说,心理难受说出来会好受些,但是决不是一个人操个话筒对一个几天前才承受过不幸的人说,“请您再回忆下当时的情况”,这样的混球我们在汶川地震中已经见过不少。
有时候,他们需要安静,在内心让悲伤的言语静静生活,倾诉不是逼供,那些混球主持人、记者最好都看看这部《言语的秘密生活》,听听一个女人心中悲痛的回忆,发自她与一群人自然的生活,这是真正的沟通,而非刻意的煽情“勾引”。
本片可以分为两段,在一个大海上的钻油平台上,一个假期中的女人前去担当护士,护理一个在事故中被烧伤的病人。
这是个有趣的开始,一个明显过着重复规律生活的女人,面对假期突然不知所措,还要自愿前去找事儿做,又绝对不是为了添补家用,这已经让这部电影有了些情感上的悬疑。
在钻油平台上,一切开始显的那么枯燥,一群男人枯燥的生活,一个沉默的不愿做过多交流的护士的到来看来也不能激起多少生活的浪花。
他们沉默寡言着,每个人仿佛心底都有不能说的秘密,简短的对话,简单的生活。
但是,钻油平台上的生活又丰富而充满诗意,远离喧嚣的大陆,他们的沟通渐渐深入,而这时钻油平台上平淡的生活都开始了舞蹈。
我很喜欢几段伴着优美的音乐,他们各自在夕阳下或者交谈,或者独舞,或者弹琴的片断,很美,很安静。
女人和病人的交流还是最核心的故事,从两人间最初生硬的交流,和被烧伤暂时失明的病人心绪糟糕下可以理解的对护士的无礼和找茬开始,两人在只言片语间渐渐激发出沟通的火花。
片中这种淡淡的两人间的互动很有温馨动人的力量,男人讲着自己的故事,透露自己梦噩下不会游泳的趣闻,一切那么简单自然,直到那堪称惊心动魄的转折的到来。
这个说着浓重口音英语的女人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没有画面,完全是她的言语诉说,那东欧战火下的人间惨剧,那暴行下的女人的哭喊。
她叙述时语气是平缓的,但是声调是震颤而痛苦的,这一段于平静中充满爆发的力量,当她褪去衣服,露出身上密布的刀痕,与病人紧紧相拥时,那一刻表现的通彻心扉的痛苦和释放后的悲恸,以强大的冲击力对那场人道的灾难发出最有力的质疑。
片子最后还是有个大团圆的结尾,尽管我常常对生硬的大团圆结局不屑,但是本片的结尾还是那么令人欣慰。
实际上,这能算大团圆吗?
一个女人在战争中承受那样肉体和精神上的凌辱,任何他人善良的关爱都无法完全让她回到那可以带着笑脸与朋友跳舞的时光。
在看那本揭示强奸问题的《违背我们的意愿》中,大量篇幅对战争期间强奸史料的描述让我已经揪心,正如作者所说,强奸对战争中的士兵来说相当于一种“红利”,战争已经让人兽性显露,而带着对明日就将死亡的恐惧,这些士兵会做出更加残忍的举动,去摧残弱势的人,以这样的姿态来表现自己的强势,这样的惨剧不仅仅是女人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本片就以生活中的平静,来控诉着战争,战争带来的伤害不仅仅表现在当时,更会延续到未来,正如片中的那个女人,她孤僻不爱说话,对他人充满防备,时刻带着忧伤的神态,她从战争中活了下来,生活却已经不再完整,她的秘密就是人类苦难的缩影。
要感谢钻油平台上的人们,那是个与战争环境下不同的所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社会的隔离让他们反倒可以安静的生活,而倍受心灵创伤的她也终于对一个病人敞开心扉,这种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才是对心灵最好的慰籍。
在如战争、地震、洪水等大灾难后,会有无数的人重新回到生活,或许,他们需要的不是喧嚣着的所谓关心,更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更需要生活中,身边人渐渐的温暖,很多悲痛的记忆无法彻底抹去,但是我们至少能尽力让它的影响变的更小,更小,更小......这部电影还让我想起一部得过金熊的《格巴维察》,反映的也是类似经历,不过它是从一个母亲与女儿的沟通中讲述那悲痛的记忆,同样非常出色。
最后,还是要骂一句,狗娘养的战争!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ce09250d246116584352400.html
《言语的秘密生活》,一定还有一个更好的翻译来替代这个名字,这个又饶口又没有实际意义的名字哪来的?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泪流满面,心里很疼,原打算接着再看一部电影的,强迫自己放下,关了电脑,在黑暗中沉默。
其实我在想,电影的结局是有点牵强了,对于经历了如此可怕的事情女主人来说,一个人沉默的生活可能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因为是蒂姆罗宾斯,男主角看起来有些可信能给人一种安全感,让我们觉得女主角下半生一定会很安稳不再受伤害。
可是,我觉得婚姻并不是这样,有勇气走在一起,但要一起生活就需要另一种勇气了。
可能她经历的这些,让男主角觉得肩上更沉重,责任更大,为了这份责任会努力爱她吧。
我也希望这样。
电影之于我们终归多的是娱乐,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
这么悲的电影,好看之处在于伤到了我们的心,入戏了心里痛了,哭了,和喜剧让我们笑一起,是另一种娱乐,但很快,转过头,我们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就会把电影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我给了自己半个小时的沉默。
老公和孩子在客厅看动画片,我没有理会他们叫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觉得如果我马上走开,是对电影的一种不尊重。
世俗如我,不能在电影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得不到更多的力量去做一些别的事,但我在心里希望自己不要麻木不仁,不是痛过哭过心碎的跟别人倾诉讲解就完了。。
好电影。
看过之后才知道,除了监狱,荒岛,战场,公路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另一个诗意的空间开始故事--海上钻井平台。
看过之后才知道,对一场战争,一次人类之痛可以这样来探讨,让一个幸存的女人在一片轻松之中毫无征兆的把她背后的秘密讲给你听。
让之前潜藏的暗流喷涌到你的意志之上,震撼你的心!
4.0,戈雅奖回顾,战争反思,切入点好棒,这种大屠杀题材比《南京南京》直接拍摄战争要好看太多。。
当我意识到跟《没有我的日子》是同一个导演女主组合时,怒减一分!神烦!瞎几把营造情调,冗长乏味……求求你们,不要再出来了……
3.5 钻井平台上的每个人都在被大海的孤寂所吞噬,他们各自都在寻找可以陪伴的事物。战争中的人丢掉了文明。对承受战争所带来痛苦的人,我与导演持相反态度,我不认为没有经历过汉娜所经历的人可以拿一生去抚慰她,汉娜的经历就是一颗炸弹,它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刻被丈夫引燃。本片的OST太过轻快,显得这些人更过可怜。(Ps:工会是真的在干实事,不休干三年公司安排一个月假期,国内公司干七年无休还写在宣传片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回首的过去,都有说不尽的故事,都有痛苦的回忆,只是我们选择承受,而转而学会安慰别人。时间在静静流淌,创伤在渐渐愈合,愈合但不是抚平复原
每一道疤痕下面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伤痛,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哦是好片子 可是真的太闷了。。。
受伤的灵魂多,但能相互取暖的太少。或许因此才感人至深。
为什么一开始就调戏女主的男主会获得她的好感呢?不懂。就是那段女主的经历也太恐怖了,不会是真实的吧?
Andy老了,看片子同时在看pdf,不算太闷
killing time before time kills you
战争带给一个人的创伤,有时候要远远深重于带给民族的创伤。。。喜欢这样宁静幽远的电影,心灵的涤荡
残酷的心灵历程,结尾略显单薄
陌生人总是更好的朋友,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总是更加深刻,只有陌生的朋友可以拯救系列。。。最好的部分还是最后的诉说与控诉。但是前半部分割裂太严重了。每个人都有秘密,但是这个秘密和故事分离太远。。
用这种事博取你的同情很糟糕,我最不希望让你同情我。你有没有想过汉娜需要的最重要的是独处,我想过,我确实想过,但我知道她需要我。
一个介入好友婚姻导致好友自杀的男人,怎么配得上战争幸存者。
用西班牙味儿讲别国电影,其实还是有点新鲜。不过这个题材包括后面的表现方式太短片化,变成两个小时的电影难免显得空洞
21/11/23
fake happy ending.
因为那句Aprendere nadar而大爱
7/10。铺展故事的主题上并未单刀直入,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封闭环境,两颗受伤的灵魂如何放开自我防御、擦拭伤痛,从言语倾诉到肉体接触,揭开战争对女性造成社交恐惧的控诉,幸存者的遭遇不应该被遗忘。导演用一些闲笔佐证热爱孤独人群的友好圈子和心照不宣,荡秋千、同性相吸,亲密治疗的层次很到位。 @2015-07-11 06: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