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为了给小侄子当枪手写电影观后感的作文才看的,小侄子因为培训班太多了,连写学校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我也是个作业枪手惯犯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有多讽刺。
我是分了三次才勉强把电影看完,因为电影真的是一坨屎味儿的榴莲,不是被逼无奈,没人会看一眼的。
电影的质量就不说了,粗制烂造,还不如小作坊里面生产的地沟油。
电影的故事也是三观扭曲,涉嫌抄袭拼凑。
若只是讨论某些情节来说,还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电影中的小头儿子和家长的种种事迹,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和孩子的真实反映。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的价值观原本就是扭曲的,他们只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罢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因为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立场去责备电影的主创或者某些家长了。
只希望自己走到为人父母那个位置的时候,还能够记得自己作为孩子时所讨厌的家长行为。
陪孩子看的,今天影院居然满场。
个人而言实在不喜欢这种主题,对于天才来讲,学习/工作和玩本来就是一回事,应该是乐在其中才对,干嘛搞得像吃药一样难受,没人逼他去做那些天才的发明创造,他应该是自己喜欢才会那么投入,要是不喜欢做的话智商再高也可以天天在家睡觉或者继续以前那种玩啊!
作为天才的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眼界变高视野开阔的事实,干嘛非要把孩子拉回懵懂的状态试图找回只应属于低幼时期的快乐,难道天才是种罪?
不要把天才妖魔化。
另一方面,如果王博士的发明成功了,这个社会人人无需要通过努力就能成为天才,那社会生产力一定大大提高,离咱的共产主义理想实现就不远了,这是一件大好事才对,家长们犯得着如此惊恐?
文/温翔身边的小朋友都喜欢看央视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看见大头儿子,哭闹的孩子能够立马安静下来,宝宝的世界我们真不懂。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央视1995年推出的经典动画作品,影响甚广,是几代小朋友们的最爱。
而2016年8月19日上映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长》是该系列动画电影的第二部,影片聚焦在大头儿子的成长与成才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大头儿子的成才囧遇,表明揠苗助长是万万不可取。
影片为小朋友带来欢笑,对父母亦有教导意义,它没有浓郁的说教,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情节让大家在欢乐中思考。
这部电影主角依然是大头儿子、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他们个性鲜明,很接地气,和很多家庭一样,妈妈总是全家的主心骨,而小头爸爸耐心、负责、有爱心,大头儿子总是猴儿急。
影片聚焦千千万万家庭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孩子要成长还是要成才?
大头儿子的成才是一家人的中心话题,围裙妈妈信奉“赢在起跑线上”,而小头爸爸则选择“快乐成才”,但是在他们的拉锯战中,大头儿子还是背上了成才的压力,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长》融入科幻元素,更具可观性。
故事有趣生动,情节紧凑,有笑点有泪点,在笑过哭过之后,也能够让观众对其中的问题有所反思。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可是天才宝宝毕竟少数,很多孩子都很普通。
成才很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
围裙妈妈和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样,在宝宝智力开始发育的时候,就四处去上兴趣班,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异禀。
大头儿子接触了画画、跳舞、围棋等,但生性顽皮淘气的他却对这些没有浓厚的兴趣,这时候围裙妈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只能成为一个庸才,而不是人才?
围裙妈妈望子成龙的渴求心理被一些投机主义牢牢抓住,王博士用高科技手段让大头儿子迅速成才,但是结果却让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伤心不已:天才明星大头儿子失去了快乐和对父母的依恋,变成了一个冷血的发明机器……围裙妈妈其实非常爱大头儿子,她希望大头儿子不仅是个活泼健康的孩子,还是个懂事上进的宝宝。
可是教育孩子和栽种树苗一样,都希望幼苗最终成为参天大树,但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我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这部影片寓教于乐,代入感又极强。
小头爸爸在高空中营救大头儿子的一幕,令很多小朋友和父母动容,也让很多家长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亲情是世界上最感人的情怀,《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长》充分表达了这份情感:围裙妈妈的后悔,小头爸爸的勇敢,都是对大头儿子无怨无悔的爱。
围裙妈妈终于明白大头儿子快乐地围绕在自己身边,才是莫大的幸福,顺其自然的成长成才更是一个值得分享和记忆的过程,你是不是也这样想呢?
今天带着小侄子,还有我的嫂子和她的朋友们,以及朋友们的小孩子,一起去看了《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结果出乎意料得好,它既没有矫情地抒情怀,也不是幼稚的说教片。
看之前我心里一直打鼓,想着跟小孩子一起看电影,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而且还担心这又将是一部辣眼睛、毁童年的动画骗。
可是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全影院的小孩子们都没吵没闹,而是跟着剧情一起,有搞笑的情节让孩子和大人都哈哈地笑,有动人的地方会惹得小孩子默默地哭。
为什么呢?
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首先,电影画风可爱至极。
小时候我就是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迷,到现在都还记得里面有句歌谣“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当时的动画风格跟现在还是相差很大,以前更偏二维,现在的动画形象更立体生动,画面颜色也绚丽丰富。
大头儿子一出场我就被萌到,没有毁童年的心灵打击,只有更温暖的童年回忆。
其次,情节生动同时具有教育意义。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情怀动画片,也不是单纯地说教动画片;它能让小孩子从中获取快乐,同时让大人获得启发;它能抓住小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唤醒大人们心中的童真。
它从很多方向和角度告诉我们:或许孩子不会一日就可成才,但孩子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贴近现实,靠近生活。
很多已经成为家长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看完这部动画片的内容会不会有逆反心理。
我嫂子给了我一个既明确又肯定的答案:不会。
之所以这么相信我嫂子,因为她是幼教老师。
尽管已经是个有经验的幼教老师,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仍然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依旧在探索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嫂子跟我说,她看了这部动画片后给了她很多启发,也让她更加明白她该怎样伴随孩子成长。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出电影院之后,我牵着小侄子我俩一起在哼唱这首同样陪伴过我童年的歌曲。
这部动画片不止能给小孩子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它同时也在告诉大人该如何跟小孩子愉快、和谐地成长。
<图片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相信这熟悉的旋律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那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虽然这么多年小头爸爸跟大头儿子的血缘亲情一直没有逃离过“隔壁王叔叔”的质疑,但是观众接受到的欢声笑语才是真正让人难以忘记的。
如今这部陪伴大家二十年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全新的剧情再次来到大家面前,故事核心依旧是家庭生活,不过这次探讨的主题则是关于成长跟成功的关系。
关于孩子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中国,每一位家长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都特别强烈。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更是长盛不衰!
身边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孩子不过上小学,除了日常功课之外,基本没有周末休息,不是绘画就是钢琴要不就是舞蹈,似乎一夜之间就想着让孩子变成无所不能的天才!
那么这样的教育模式到底是不是可取?
《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以下简称《新大头2》)电影给出了形象有直观且欢乐无比的答案!
《新大头2》延续动画片家庭教育主题,聚焦孩子的成长与成才问题。
围裙妈妈一心想着要大头儿子一日成才,于是也给了危险的神秘人物可趁之机。
天上掉馅饼这种事情,基本不要想,如果砸到你头上,千万想想能不能吃。
大头儿子经过特殊改造之后变成妈妈眼中的天才,但是随之而来的困扰更让人不慎堪忧。
所有的成功都要付出代价,而大头儿子要想成为天才的代价就是不认爹妈。。。
试想,如果在儿子成为天才跟不认爹妈之间选择的话,我想没有几个父母能接受后者,毕竟大多数孩子都是自己亲生的~围裙妈妈大概就是如今很多普通妈妈的代表,俗话说,庄稼都是别人家的好,孩子都是自己家的棒!
尽管大头儿子的“变身”在短时间内让很多人叹为观止,但是随之而来的烦恼却远远超过了他的“超能力”带来的快乐。
所谓亲情,就是无论困难或者艰辛,一家人永远相亲相爱共度难关,总胜过孩子变成一台只会发明创造却毫无感情可言的机器!
看《新大头2》时候脑海里想起朴树在《后会无期》里唱的《平凡之路》: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似乎这种看透一切的情绪放置一部动画片里有点不太合适,但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不懂,家长总应该明白,天才不好做,平凡之路才是王道!
不要以为这样的动画片就只是为了博孩子一笑,其实当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影院,他们在大声欢笑的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多一些思索: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以及你是想要一个热情可爱的宝宝还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天才?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多烂片能够上映还有票房。
因为底层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太多太多了。
我眼睁睁看着很多的买了这场电影。
他们中一大部分是为了哄孩子!
“粑粑麻麻爷爷奶奶我想看电影。
”“好。
”到了电影院。
“有什么孩子可以看的动画片。
”“我们推荐您看冰川时代。
”“不行不行外国的看不懂。
不要高深的。
孩子太小。
”“那只有大头儿子...”“那个好那个好。
从小就看啊。
就买那个吧”这就是电影院很常见的现象。
电影开场后。
年轻的爸妈们不爱看都在玩手机。
小孩子都在打闹。
老人们都在伺候小孩。
谁在看电影?
nobody!
什么时候底层的吃瓜群众去真正的“看”电影的时候、烂片就好了吧
一直很期待这个电影,这是很多人小时候就看过的动画片。
上映当天就带着我家宝宝去看了,很好的一个电影,影片讲述了大头儿子一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遭遇困惑、不惧艰难、共同面对的故事。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家长都和围裙妈妈一样,望子成龙,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什么。
我们不要一味去追求天才,而要让孩子过一个正常的童年。
让孩子正常快乐的成长,不要泯灭孩子的天性。
如今的社会,学校,唯高分论、天才论,导致很多家长为了一个高分数,去攀比,不仅让孩子失去了童年,每天在各种补习班中挣扎,而且还让孩子在性格上多少有些扭曲,喜欢攀比、这样就有了嫉妒和伤害,这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成长还是要回归童年应该拥有的快乐。
新大头儿子电影,很好的让我们家长从中体会到了教育孩子的真谛。
这样的电影,值得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去。
小时候看过,现在听说大头又出新电影,老王回归了,于是又看了一遍,感觉也还行。
虽然对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幼稚(话说回来,真的没人觉得老王很帅有时候也有点可爱吗?
)冲着老王给打个五星好了,毕竟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反派(不过如果是在现实中的话,他也不算得上是反派吧,毕竟都帮人类进化了,就是很缺人情味)
可爱捏
这一张也可爱
电影版讲述了围裙妈妈望子成龙,让大头儿子参加神秘人物的“天才改造实验”。
大头儿子短时间内发生了神奇的改变,此时神秘人物也露出了另一幅面目……🤔 熟悉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该片围绕“成长与成才”主题,讲述大头一家人齐心协力面对困难的故事。
片中,围裙妈妈是“成才派”代表,希望儿子“一日成才”,于是让大头儿子参加神秘人物的“一日成才”计划。
小头爸爸则是“快乐派”的代表,更希望大头儿子能快乐成长。
🤥 是“成长”还是“成才”?
众多现实问题在电影中被深入展开,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又表达了深刻的父子亲情,同时探讨了现当代孩子和家长之间在教育成长方面的尖锐矛盾。
意义深远、让人落泪,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能找到共鸣。
😬
好坏,与我们而言,只是一部电影。
好坏,于孩子而言,却是一个世界。
我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给看了!!
呃……文章写到这,已经觉得尴尬了(⊙﹏⊙) 难道都没人发现这部由央视动画出品的巨(he)作(he)连最起码的三观都不正吗?!
三观不正槽点满满在剧情、人设、画面、配乐方面,《一日成才》没有丝毫可取之处!
而它却让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中国动漫!
怒摔!
01 围裙妈妈使劲作死又没担当,就是围裙妈妈给小编留下的印象。
作为一位母亲,她不顾孩子意愿,强行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博士做实验。
作为一名妻子,丝毫不尊重丈夫意见。
自己犯下错后,打发丈夫去救儿子,自己没有任何弥补的行动。
如果丈夫和儿子都没回来,她好像就可以和隔壁老王在一起啦( ﹁ ﹁ )
好吧“一家三口”的设定,需要有人扮演“坏人”的角色,否则剧情如何推进?
这个黑脸只能是围裙妈妈来唱。
可是,作为儿童经典IP,作为陪伴中国整整一代人成长的卡通形象,这样去塑造一位母亲,对孩子而言真的好吗?
孩子们会不会觉得“妈妈就该这样”?
02 情节 画面 配乐情节影片结尾,王博士在成功之岛给小猴子们上课,扬言可以把猴子塑造成齐天大圣,遭受到了猴崽子们扔香蕉皮的凶残惩罚。
这种……强行黑的属性是知道去看这部动画片的人都肯定没智商,是吗?
成功之岛已经造出来了,王博士到达自己的岛上,为什么还要狼狈的给猴子上课?
【弥天大雾至于围裙妈妈大早上随身带着红烧肉,在大街上喂儿子吃肉这种情节,小编就不吐槽了。
真是亲生的啊!
在大街上吃红烧肉,光是想想我的内心都有点小激动Σ( ° △ °|||)︴画面成功之岛只给了一个远景,没有近景。
是不是有点糊弄人?
小编本来满心期待着终于出来个大场景呢!
没想到只能远观……真的很想请制作人员去看看玄机科技出品的国漫是什么水平!
场景人物《一日成才》没有一个场景或者人设能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央视巨作”的院线大电影,不过如此而已?
果然,认真我就输了!
自虐音乐仿佛只要有一首魔性洗脑神曲就足够不思进取了!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Orz
歌词更牛(zha)!
“成功是个无底洞”活拉拉把我一满怀信心的有志青年给听绝望了o((⊙﹏⊙))o 只有学习好,长大才能成功?
放屁!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因为开心(≧∇≦)ノ配音也有点奇怪,鞠萍姐姐尖锐刺耳的配音……主创团队是觉得好听吗?
感情骗子《一日成才》的卖点是情怀,是对已有IP形象的认可。
如今的市场,再好的动漫作品也没有能力被全民熟知。
大众不知道《秦时明月》、《画江湖》,不知道《狐妖小红娘》、《王牌御史》、《中国惊奇先生》,却知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试想,如果同一个故事,主角不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而是一对新塑造出来的父子,就凭这样的制作水准,票房会怎么样?
(假装经过了认真而严密的思考、推理、研究过程……)票房扑街!
制作方简直就是“感情骗子”!
用我们的童年感情——骗钱!
如果我说以上这些都可以忍!
你是不是都被我感动了!
真的,我都能忍!
但是,“三观不正”也能忍吗?!
03 三观不正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发现了《一日成才》三观不正?!!
大头儿子经历了四个状态↓↓↓1---顽皮 学习不好大头儿子第一个阶段非常顽皮,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他,同学笑话他,就连同学的家长也在背后说可怜围裙妈妈有个笨儿子。
2---成功之水1.0在试用了成功之水1.0以后,大头儿子变成了小爱迪生,酷爱发明。
但是却也引起了一些麻烦,因为天才也有缺点啊!
3---90%的完美 成功之水2.0 在误服了成功之水2.0后,大头儿子变成了90%的完美人。
只有10%的智力没有被开发出来。
4---100%的完美王博士发现剩余的10%之所以没被开发,是因为被情感占据。
只要大头儿子没有了情感,就能成为100%的完美人类!
于是,王博士泯灭了大头儿子的情感。
他和父母之间没有了感情。
本片想要表达的主旨是:让孩子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可是,围裙妈妈最满意的是第三个阶段,90%完美的儿子+10%的情感,而不是第一个阶段的“笨儿子”。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王博士把大头儿子10%的感情也抹杀的话,本片就直接结局了!
大头儿子误服成功之水2.0,成为了天才!
好!
鼓掌!
啪啪啪
影片的最后,大头儿子可以控制“小机器球”飞翔,他依然是得到了“成功捷径”的人。
而飞起来的小机器球,就像是一只大白……
如果这是一个选择题,有多少人选择第一个阶段,多少人选择第三个阶段?
大部分父母会为子女选择第三个阶段吧,而不是“顽皮和学习不好”。
这就好像,我得到了许多非法的钱财,是不对的。
但是,只要最后洗白,就好啦嘛被这样的价值观亮瞎狗眼!!
老套的剧情,可以接受。
不能被接受的是“披着儿童外衣的大人电影”。
这部电影是给孩子看的吗?
我更愿意把《海洋之歌》这样的作品推荐给小盆友。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看完这篇文,你还是想不开要去看《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的话。
那么主创团队小编还是多少介绍下吧↓↓↓
上图中1/3的人承包了我的童年……提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你能想到什么呢?
他们说↓↓↓
或者 你还想起另外一些东西 ↓↓↓
小伙伴们还能回忆起当年的心情吗?
童年的我们,不会去质疑真的假的,不会怀疑其是否存在,就是单纯地向往、崇拜、羡慕动画里的主人公们,想像他们一样去冒险,去经历神奇的事情!
后来,我们长大啦。
一切都变了……知道孙悟空是神话,不是男神;知道一个藤上结几个瓜也不会长出葫芦娃;知道走路不要再往道路两边看了,我不是数码宝贝选中的孩子;知道即便涂上夜光手指尖,在黑暗的房间里也不能变身成美少女战士……后来,我们长大啦……可是、我依然非常快乐!
单纯的快乐,复杂也快乐!
理想的时候快乐,现实的时候也快乐!
放假的时候快乐,工作的时候也快乐!
如果因为长大了、压力大了、责任大了……就变得不快乐↓↓↓你484傻o(*^@^*)o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儿童电影大多被工具化。
实际上,儿童电影应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人生阶段的特点。
或许是为了回避“刻板、教条化”的固有印象,现在有许多儿童作品“另辟蹊径”,充斥着色情、以强凌弱、拜金主义、讨厌劳动、暴戾、迷信,以及用低级逗乐的形式,来博取廉价的欢笑。
而这些更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过于教条和过于“跳脱”都不可取。
给孩子们看什么样的电影,关系到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
儿童系列作品的产物输出和发展趋势,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跟着我肚看3D...
。。。抄飞屋环游记抄得有点太过了。。。
虽然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还是蛮有教育意义的
一“日”成才,王叔叔很开心
陪弟弟去看的,一大贡献是安安稳稳睡了一觉
可能是改版的原因,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鞠萍姐姐和董浩叔叔的声音还是那么熟悉。最主要的是对小朋友和家长的教育意义,这里面更多是对家长的警示,但我觉得动画片应该更倾向于小朋友的教育。
反正我喜欢 亲情与快乐是人生最值得的追求
初中看的
这一步拍的实在有点逆天
ccav屎作
这部也还行 打发时间可以看看
我觉得挺好看的😊看过很多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成功是什么呢?
现在这年头连隔壁王叔叔(王宝强)的孩子都不是亲生的,试问还有谁家的孩子可靠
带孩子在电影院看的,小孩特别多,而且一直在笑。所以大家没必要从大人的角度评分,如果小孩可以投票的话,这片子搞不好要8分以上,呵呵。
一日成才?我被你这傻逼动画日了成了蠢才就是一“日”成才!
我竟然看完了,27岁。噗。
陪外甥女看的 她竟然吓哭了…
大头儿子一家还是之前的大头儿子一家,而我却不是小时候的我了,现在身边跟着一个“小拖油瓶”,我也要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像小头爸爸一样陪着那个“小拖油瓶”快乐成长。
哈哈,大头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