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主的电影看的不多。
记得曾经看过也是由黄教主和一群香港演员一起演的一部片子《神枪手》,对,没错,这部电影如果不是陈大师东窗事发,也能在电影院和大家见面。
总的来说,那部电影除了耍帅,几乎没有任何看点。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黄教主不怎么会演戏,无论是《新上海滩》《鹿鼎记》《神雕侠侣》,还是《白发魔女传》《神枪手》以及这部《暴疯语》,黄教主的演技似乎一成不变。
笑的还是那么假,演技还是那么拙作。
也许会有人说《中国合伙人》呢?
黄晓明可是演得不错吧!
嗯,是不错。
应该说是剧本不错。
如果黄晓明的那个角色换成其他演员演,我想口碑也会像现在一样好。
这么说吧,一个好的演员可以成就一部电影,一个好的电影也可以成就一个演员。
这样说明白了吗?
是《中国合伙人》成就了黄晓明,而不是黄晓明成就了《中国合伙人》。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代宗师》换成黄晓明来演会如何?
你觉得会有梁朝伟这种效果吗?
当黄晓明和章子怡对打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很有出戏的感觉?
还有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香港电影一旦有内地演员的参演,我就觉得就好像变了味似得,怎么看怎么别扭。
我看的是国语版,香港演员都是配音,只有黄教主是本人声音,其实这已经让观众有点出戏了。
其实黄教主演技烂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就是声音不怎么样。
其实,台词、声音都是演员演技的一部分。
比如优秀的演员无论是台词、还是声音都是非常优质的,比如陈道明、陈宝国、王志文,这些人的特征除了演技好之外,还有就是声音都很有质地,台词功底也非常牛逼。
即使他们在镜头前什么表情都不做,只是让他们念念台词,你也会看的津津有味,这就是一个演员张力的表现。
刘青云就是一位很有张力的演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导演切换多个镜头来展现,这就是张力,而黄教主似乎差了很多。
我相信那句话,有人天生就会演戏,而有人需经过后期无数次的磨炼,才会有所成就。
刘青云属于后者。
记得早年,刘青云还在成龙大哥的电影里打酱油的时候,你看看那时他的演技,再看看现在,你就知道《影帝是如何炼成的》了。
娱乐圈里有那么一句话:男演员越老越值钱,女演员越老越便宜。
但愿黄教主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演技愈发成熟吧。
扯得有点远,还是来说说《暴疯语》这部电影吧。
这部电影去掉黄教主的演技部分不说,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本还是不错的。
我想如果让古天乐来演周杰明的角色,这部电影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其实《暴疯语》这部电影可以视为一部心理学、精神病科学的一部教育片。
其中剧中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科学的理论。
如精神病人不知道自己是精神病,如周杰明回忆小时候他的妈妈那样,以及后来他遗传了他妈妈的精神病基因,自己也成为了精神病(人格分裂)。
其实很多精神病都是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的,这种压力有来自环境、他人,其实更多的是来自自己,无论是周杰明还是范国生都是如此。
范国生因为丧子之痛,丢了工作,对妻子疑神疑鬼,在街上随便看见一个男人就以为与自己的妻子有一腿,这一切都是来自自己的幻想,猜疑,而这些幻想、猜疑都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
周杰明同样,周杰明从学生时代就完美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也就因为这样,他才接替了恩师院长的位置。
而这个院长位置也间接毁掉了他,为此,他开始怀疑同事(方中信扮演的雷医生)觊觎他的院长之位,其实还有一个细节能体现出周杰明的自私和贪婪。
周杰明在进入自己恩师遗赠给他的房子后,他看到雷医生也有钥匙,并且看到他对这里很熟悉,似乎不止一次地来过这儿。
心理开始对他产生敌意,雷医生反而没有介意这些,并笑着对他说,我最爱来这里喝院长的茶。
而周杰明直接对他说,你要是喜欢可以拿走回家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雷医生,这里是院长送给我的,你没有权利来我这儿。
然后雷医生听出话外音,然后笑着拿出钥匙,很坦然的告诉周杰明,这钥匙物归原主,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周杰明的自私和贪婪以及小人之心。
这也为后来他和雷医生在餐厅争吵埋下了伏笔。
最后周杰明给范国生治病的那一段,还是挺精彩的。
另外就是最后的剧情反转确实把电影的提升了档次。
如果没有最后的反转,我想这部电影确实平平无奇,不值一看。
精神病人恢复正常,而精神病医生却成了精神病,这不仅在电影中,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至于电影的其他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不过,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薛凯琪是越来越有女人味了!
最后我给这部电影的分数是:5.5分。
暴疯语:“小语种”的敬业朱古力1.宣传打的是双雄对决的悬疑路线,观众期待必然在两位主角的对决,题材接近《催眠大师》,不及她惊艳,但视野更大,你我都懂的理由,不期待在大陆院线看到意外的结局,这个层面完成度还不错。
2.没有扎实的内涵和筹备,跟刘青云搭戏,最容易暴露短板,这方面导演没有帮忙,反而让黄晓明自生自灭,没有结局的那些剧情推动,我认为选角是失败的。
他不堪这种复杂层次的表达,把他用得最好的是陈可辛。
由于导演也是新人,重心全部放在剧情又是对的。
如果换个人演真的会好,这个角色倒的确适合大陆演员来演,只要不是黄晓明。
3.题材是关于人格分裂制造悬疑效果产生娱乐效应,内核有关心人性温情的追求,以及顺势推出的对关怀精神病患的呼吁,商业在先,始终只是一个强附的主题。
这种类型《枪王之王》更透明一点,都是做精英压力,《暴疯语》借用了《催眠大师》式的奇观,但又很老实,其实是不够娱乐的。
你很难怪他,他从开头拔高了那么深的基于关怀的人性温情与情感压力,这个做法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片子的无措,是有在努力突破的。
导演是编剧的缘故,虽然本身刻意,但是料真的给的很足——丧子压力,杀妻,岳母逼迫,二十多年的为母隐忍,情感的负荷足够,你很难反驳。
当然参与感也由此变得“小语种”,对负疚有敏感的观众会秒懂,对广大寻求娱乐的观众来说,我觉得有点沉,而这种人性的沉,目的是为了商业片,挑不出毛病,但很难说自然。
4.这种题材做得最牛逼的是《神探》,当然我们不可能在院线看到。
5.把《暴疯语》故事分为三段,前半段的流畅真是一气呵成,永恒的刘青云,不让他诠释复杂角色简直就是浪费,而整个故事拿他的角色只是为了完成剧情型的装置,也很遗憾,也更映衬出主角黄晓明力道不够,因为配角是刘青云啊!
6.第二段关于臆想的刘青云和黄晓明反客为主的处置,影院中的确是引发了笑容,导演在采访中不理解,我觉得这是观众对观影很自然的认同,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够了非人性的命令,即便在一个悬疑片里,突然被代表表达出那种宣泄的声音,依旧很有趣。
这个可能是香港导演非常难理解的大陆观众特色,我们很爱看解气的角色。
类似《失恋三十三天》里面其实挺没道理的黄小贱婚礼骂娘难一段。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发言只能骂朋友圈最后再删掉的窝囊气大家都有,在一个需要第二部分打开脑洞而和观众建立奇特联系的段落,真是错觉产生亲密!
7.大陆电影常因为混乱欠缺认真,香港的精神敬业在《暴疯语》展露无遗,但始终少点狂野的生命力。
目前题材的成立都基于人物简单的类似偏执和无法建立信任,不再往更深的丰富的深处挖掘,虽然逻辑已是无法挑剔,所以看过也就看过了。
这个神奇的国土大陆,正在以飞速的方式诡异地发展,倒退和突飞猛进都丰富到让你瞠目结舌,香港式的契约和都市角度除了认真好像真的很难诠释清楚人性,难以提供更丰富的娱乐。
8.但我们自己,缺的最多就是认真和规范。
所以心情很复杂。
9.说回到类型来说,编剧出身的导演,一定会贡献拿得出手的故事,《暴疯语》这方面是合格的,有刘青云又有了基本的保证,影像呈现上又足够凌厉清晰,其他演员都挺到位,所以算不错,但总觉得,悬疑类型不挖人性深处是可惜的。
涉及审察我们会做《大追捕》式的温情,但观众真正要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再不济《白日焰火》也行,《暴疯语》这个题材,也许是有潜力做到这一步的,这个只是我的遐想。
10.关于宣传中提及要关心环境,关心精神病患的世界。
我想这块,这个电影说服力不够,应该只是善意的宣传。
毕竟她是商业片,而靠近这个题材的《桃姐》,看完的时候,很难不去想如何更善待生命和时光。
这些也是遐想和苛责,但如果不是悬疑片处理,我不觉得不可以引发这些思考。
因为开场的处理,就是在认真地关注到一个人的困境,那是真实的,二很快它就被我们利用去商业了,好吧,也许这就是生活本身。
以上,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小语种”很认真的香港电影,在类型世界有所探索,也很尽力。
看完说不清楚。
我就不推荐给朋友们啦,你有心热爱这种悬疑题材,你大概会看到同好的认真,看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真正做更好的电影。
ENDe
刚看好过来评价一下。
之前看了一丢丢简介,看到黄晓明最后变成精神病,我就果断关评论了。
我瞬间明白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各种反转。
这样的剧情决定了观影前绝对不能先看剧透,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于是立刻购票进影院看片。
总体说来,刘青云、方中信的演技可圈可点,无奈方中信的发挥空间太少了,强烈要求编剧其实可以给“雷医生”多加戏份,其实这里面他真的“可有可无”啊,原本以为老院长一句“你要多帮助他。
”会为后面小明哥深陷精神困扰,雷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伏笔,哪料到根本没有。
另外,有点不明白,既然老院长知道小明哥是有精神病的,那怎么能在他病还没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把医院交给他呢?
这不是儿戏么?
之前还猜想,这里头是不是伏笔?
或者说其实老院长的去世乃至他承接医院都是精神臆想,哪知道根本不是。
唉,这个BUG留的真不应该啊。
ANYWAY,影片算是今年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小明哥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分推荐,值得一看。
一桩极其残忍的凶杀案震惊了全香港,当事人范国生(刘青云饰)杀害了他的妻子,后被诊断有精神问题而暂时逃脱法律制裁,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在社会舆论哗然的时刻,意气风发的医学界才俊周明杰(黄晓明饰)宣布主动担任范国生的主治医生。
在周明杰的精心治疗下,范国生逐渐康复。
三年后,周明杰认为范国生已经可以出院重新融入社会,建立自己的生活。
但是,同事以及学界对此却有质疑,面对种种压力,周明杰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他言称会对病人及其行为负责,可是他能担负得起这巨大的责任吗,万一真的是放“虎”归山怎么办?
精神疾病只是人类疾病的一种,是可怕难缠的梦魇。
出院后的范国生看似恢复正常,但一桩与其有关的毒贩凶杀案却接踵而来,经过调查,警方将失踪的范国生再次锁定为犯罪嫌疑人。
海啸般的舆论攻击令周明杰几乎无法喘息,重重的业内质疑又快将他推下身名败裂的悬崖。
周明杰决心要将范国生医治好,于是他将范国生囚禁在私人办公室内,日夜对其进行私人治疗,但范国生却始终抗拒治疗。
周明杰能否将范国生治好呢?
还是范国生根本没有病呢?
之所以会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因为刘青云,记得N多年前曾经看他的《神探》就被他演绎的人物深深吸引了。
他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前警察演绎得出神入化,一个眼神就能看出“他”的疯癫。
而今次,刘影帝再次挑战精神病患者,并且是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杀人犯,处于对刘影帝将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好奇,我观看了《暴疯语》。
影片开头,介绍了范国生是如何当着丈母娘的面将自己的老婆杀死,又如何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而免于律法,被关进精神病院。
这段故事并没有特别精彩的看点,而交代的情节很多都能移入之后的剧情,我很怀疑导演为何要画蛇添足地加入这一段引子,如果说是为了故事完整性,我觉得若用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可以使影片节奏更紧凑,结构更连续,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处理地极度割裂。
紧接着故事进入到三年后,范国生经过三年的治疗,得到了主治医生周明杰的认可,并被批准出院。
小明哥就此登场了。
原本我觉得周明杰力排众议批准范国生出院,这段戏应该很出彩的,但没想到导演竟然一带而过,除了几个医生围着会议桌发发牢骚,互相扯淡之外,实在毫无看点。
而这时的周明杰俨然就是黄晓明自己。
虽然晓明哥的目标是刘天王,但在没有达到一定量变之前,想直接飞跃成质变,简直是痴人说梦。
范国生从精神病院出来后,才真正的步入了社会。
其实像囚犯、神经病患者这样的人一旦脱离了社会,要想再重新回到正常人的圈子,有时比登天还难。
而范国生是幸运的,因为他肯努力,努力地适应这个社会。
但麻烦来了,他那失去女儿的丈母娘是绝不会轻易放过他的,老人想尽办法跟踪范国生,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范国生的生活中,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把范国生逼疯自杀。
按理说老人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女婿推下楼身亡,她这么做,动机也是非常充分的,但导演为了让片子的气氛紧张,为了使剧情更悬念跌出,却让老人成了个神出鬼没相当诡异的角色设置。
而看完后,你才知道这老太太就是个烟雾弹,除了编造了女儿已经怀孕,范国生不但杀了妻子也杀了自己的孩子,从而让范国生崩溃怀疑人生,想用自杀结束生命之后,老太太的其他行为纯属打酱油。
随后改变剧情的关键点出现了,范国生在楼顶准备轻生时,失手“杀”了吸毒者。
从此影片就进入了神经兮兮的阶段。
虽然此后出现的每个人都是有用的,都在系一个很难解,很复杂的结,但是设置的结越复杂,越扑朔迷离,待到谜底解开的时候,你发现这竟然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谜题的时候,那种失望以及被愚弄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感觉就像看央10的《走进科学》一样,故弄玄虚了半天,最后等把你的好奇心全都调动起来之后他个了个特2的答案。
记得某集说某个村子每天三更半夜都有怪声,把全村人都能吵醒,大家都不敢出去看,每天都战战兢兢的。
随后采访了一大堆村民,得出了一堆野兽传说,闹得人心惶惶,配上恐怖的音效,还分了两集渲染,最后竟然说那是村里一胖子睡觉打呼的声音!
我就不明白了,胖子打呼和科学扯得上哪门子官司?
看完《暴疯语》时的感觉跟看完《走近科学》之后抓狂挠墙的感受如出一辙。
接着说回影片,周明杰把范国生关进工作室,这段也进入了影片的高潮,两个疯子开始互玩心里暗示,开始互相算计,互相对抗,也到了两位演员相互飙戏的阶段。
但是!
但是!
但是!
说道飙戏,这事儿最让人无奈,刘青云这种影帝级的演员,竟然要跟晓明哥这样的演员“飙戏”......哈哈哈哈哈哈。
我在想晓明哥的角色若是随随便便换成其他任何一个演员应该都比现在的效果好吧。
我承认晓明哥勤奋,他也是以刘天王为奋斗目标,但是,在演技还未精进之前,请您不要侮辱角色吧。
每一个角色都是有生命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
一个精神病患者就一定要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一定要表情狰狞地自我较劲吗?
相对于刘青云的自然与流畅,没有过力的表演,甚至可以说没有表演的痕迹,也可能是和晓明哥吃力的表演对比之后,显得刘影帝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吧。
总之最后的结局就是范国生其实已经好了,而精神不正常的是医生周明杰。
而在最后一次见面时,周明杰告诉范国生,实际上是自己杀掉了那名吸毒者。
导演在最后设计这样的情节,应该是想让大家再次出乎意料一下,但是你最大的那个悬念都已经让人如同嚼蜡一般,那么这最后的小噱头也就没办法引人眼前一亮了。
这部电影没进电影院看是正确的选择,当时看片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听着台词,我都能在儿时的周明杰出现时猜出结局,只能说明这片子设置的太烂了。
不过影片关爱精神病患者的初衷还是好的。
但是通片看下来,似乎得了精神病之后只要吃药就能控制,只要吃药就能康复,如果那么简单还要心理治疗做什么?
导演只是借着精神病的噱头讲一个惊悚的故事,还没讲好。
另外请片方在宣传的时候别在给这类片子冠以烧脑、头脑风暴、脑洞大开之类的字眼,在我看来只有像《盗梦空间》、《禁闭岛》这等的制作才能真正称得上烧脑大片。
对这类的国语片真的很失望。
最近内心暖春回流,看港片暴疯语,额,支线的表现力撑不起反逆转的构架。
对待电影,我个人喜好是,讲好一个故事,那就是合格的,,较狭隘的人物发展空间往往很考验角色之间摩擦下的冲击力,语言冷暴力更比肢体暴力火花要生猛,教主与刘青云的台词对白,好似情意绵绵剑,关键只让我记住那句“药吃了吗”,此野蛮的台词君,彪悍撑起该片主题旋律;医生与病人,救治与被治理的人物关系。
剧情主线发展的僵硬乏味,毫无爆点,好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内心却放不下最近泛滥的爱港片之,在看到黄教主断片样的反常态,是滴,要开始逆转嘞,拥有救赎权的医生转换成需要被救治的病者,过程是无味滴,木有爆点滴,教主和刘青云的对白毫不尖锐,不装牛角尖,乖乖的攻守通体的台词对白,闻到的味道不是冲突冷腥的语言暴力,而是浓浓的一股社会新闻实事煲出的心灵鸡汤味。
唯一让我慎得慌的是,范国生他岳母,戏份一小撮,站在阴冷角落,一个怨恨杀死自己女儿的女婿的老阿婆形象,让画面分分钟穿梭成80年代的老港鬼片。
黄教主那个发型,是带头套了吗,为毛总我感觉教主只要重重的甩一下头,那头套就会甩进大汤碗里通常内地与香港交姌的电影合作物,其八卦谈资可比片子本身出彩些
百年前就有一个先锋话剧,剧情很简单,一个人搬家,不断的搬上来各种家具,最终把舞台全部占满,人被困在家具堆里无法抽身。
这是最早的关于人类和物质的预言。
在现今这个被物欲充斥的社会里,人们也被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压力中,各种现代城市病、双重人格、失眠焦虑、强迫症、妄想狂随之而来。
《暴疯语》便是将视线投到了精神病患者的身上,无论是经历了丧子之痛而导致精神分裂的范国生(刘青云饰),还是担负着巨大舆论压力的青年医生周明杰(黄晓明饰),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如同周明杰在自己的臆想中看到了范国生一样,每个人都多少承受着不同的压力。
从电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疯子的暴力故事,在光线与构图上,导演很好地打造了惊悚的效果,但影片最大的看头还是刘青云与黄晓明的对手戏,周明杰隐瞒了母亲精神病的秘密,承受着范国生给自己带来的舆论压力,不敢对女朋友讲出实情,在他给范国生治疗的过程中,他在幻想中分裂了,幻想中的范国生帮他杀了院长,母亲,在范国生要伤害宝儿的时候,他终于觉醒了,实现了自我救赎。
打破镜中的自己,发觉范国生其实是自己臆想出来的人格,完成了他在另一个人格中完成不了的事。
最古老的人类天性里就有喜欢表演他人的天性,当人类发展到白热化的文明程度的时候,巨大的压力与克制使得这种天性以病态的形式被人们认识。
结尾处范国生问周明杰,“为什么在你的幻想中,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周明杰说,大概他和别人一样,都对他存着偏见。
在生活中,人类大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病患者,但其实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像周明杰一样,本身就已在巨大的压力下压抑变形。
影片在我们的精神上下了一场暴风雨,面对不可逃避的情绪失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放下执念,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如同片尾曲中所唱的,“再委屈不过是一段插曲,眼前的暴风雨再无情的都会过去……”
黄晓明的演技的确还是没有,作为一个优秀的一生即使作为剧情的冲突也不应该那么前后对比太明显得太低级,如果换一个演员或许要好一些,相比之下,刘青云的演技就太值得点赞了。
吃药能不能拯救黄晓明面瘫式的演技?
結尾字幕: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
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的罪恶和丢脸。
是1860年一个精神病人写的,片子远没有拍出这句话的意境好吗?
有剧透慎入。
本剧主打心里悬疑,有些类似去年同期上映的《催眠大师》,宣传时刘青云说自己负责颜值,黄晓明负责演技,听起来有些玩笑话,但看后倒也没错。
作为老戏骨,刘青云已经做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水准,任何角色他都是手到擒来,很好的融入角色,范国生又为他增加了一个银幕形象。
长期被人只会耍酷犯二的教主还在朝“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的努力,从影片上看他确实为本片应该下了不少功夫,也应该是揣摩过角色,琢磨过表演,可惜用力过猛,所以处处强调要体现演技,反倒让人觉得很别扭。
或许本片换成别的同等级的演员,对手戏的精彩程度会更上一个台阶。
回到本剧,似乎一切雨过天晴,黄晓明正视自己的疾病,刘青云在狱中为自己的过往赎罪,但是几个重要配角的去向却让人疑窦重重。
这里开一下脑洞,过度解读一下本片。
1.雷医生(方中信饰)作为老院长很多年的朋友(寄望乌龟可见),他是相当有可能知道周医生的过往,虽然医生要为患者保密,但周医生严格上来说仅算是遗孤。
从头至尾的参与了整个事情,刚开始院长亲自说他是要退休的最后似乎当上了院长,中间他在警察来的时候尚还知道去会议室掩人耳目,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私下里去给出建议,而且也没必要带上王恩妮,另外在食堂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却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周医生出问题了。
最后连女友都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却能认为周医生在院长留下的物业里,本也说得通,周的女友接了电话后他还说了句“一定在那里”就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了。
2.岳母(鲍起静饰)老太太的眼神才是最让人冒冷汗的地方,也是主打惊悚的本片最惊悚的事情。
他一直耐心的观察着范国生和周医生,也一直谋划着报复,无论是装疯送汤,还是没事去敲门,都无疑实在让范国生不能很快融入新生活。
最后坟墓前的自白则直接推动剧情急转直下。
最后痴痴看着小孩,或许她疯了,因为他也有分裂症的第一表现:抗拒,自述自己不会疯。
或许她没疯,否则也不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质问。
反倒是那个吸毒者是谁杀的没那么重要,就像范国生说的,谁会相信,对于范大概是赎罪也是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再融入社会(类似于片头自杀的老病人),对于官方也是防止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毕竟一个公开的康复者总还是让人不放心,剧中也有所表现,后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案子都被扣在了范国生头上那么完全有这样的可能,雷医生和岳父里应外合的,故布疑阵,分别除掉各自的目标。
看起来脑洞仅限于此,但是不要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在周医生最意气风发接任院长的时候,一个关于一季度药品有问题全部回收的事情,那么范国生真的病好了吗?
是不是岳母的确早就疯了,其它的东西全是来自他的臆想。
言归正传,隐藏的病人和康复的患者,到底该怎么选择,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选择,这是导演抛出来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稳定、差不多凑合、平静的生活下面很可能有N个不定时炸弹,有可能是强拆,强奸,抢劫等外力侵犯,也有可能自己身上的不可控被激发而不可收拾。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的意识的冰山理论,细想了去,感觉很可怕。
我们正常的,可控的意识不过是冰山一角,下面还有一整座未知的奇崛的冰山。
我是什么样的,我说的准吗?
这段时间反复听到一句话,叫“人能做的了自己的主吗?
”乐观的时候,总觉得可以,自己的人生,拼了也得自己做主啊!
或者说一切隐忍、奋斗都是为了有一天能自己做主。
不过现在看来,人哪里真就做的了自己的主了。
生活中的偶然,加上未知的自己,再来根火柴,恐怕人都会变得“不像”自己和身不由己。
以前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些受访者哪里像精神病患者,应该称呼为“另类天才”才对。
以外部人的眼光看,在精神病院里呆过的人,永远是“精神有问题“,当判断病人是否有病的医生成了精神病患者时,他的病人才被其承认没病。
结果就是,没有人会相信。
这分明是二十二条军规。
说自己没病的精神病患者一定是有病的,说自己有病的精神病患者也是有病的,所以精神病人无论说什么都是有病。
“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的更罪恶和丢人”暴风雨会席卷每一个人,波及每一个家庭,没人愿意受伤,但为什么就是有人会被歧视?
两个演技派中年男人撑起来的一部电影,是继去年《催眠大师》后感觉很不错的一部国产电影。
论演技觉得还是刘青云完胜了,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入木三分,黄晓明还是略逊些。
看这部电影前给5组发了一篇和目前幸福课相关的文章《任何一只狗都能弄崩溃》,之后看了这部电影更有同感。
其实影片中的黄晓明饰演的医生就是自己把自己弄崩溃的,不断让自己去承受压力,而且他内心超级自卑脆弱而表现出来超级自负固执,外在和内在的强烈不一致性,一旦外界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时,于是最后导致了精神分裂。
我想这部电影看后其实都可以思考下:你有没有在把自己往弄崩溃的路上逼了?
本应是一个烧脑的悬疑电影,但看起来却莫名让人焦虑心烦,可能还是由于黄晓明作为演员的掌控力显得不足。鲍起静的镜头是的确够惊悚。
分数怎么这么低啊,蛮好看啊
比较有突破,虽然有些不温不火,但总比矫情做作的骗钱片好很多。
不错。
演技爆表啊 剪辑超棒 最后的自我救赎堪称完美
真的不好看啊,教主在我心目中就是票房毒药啦。如果去电影院看肯定又变成只记得陈胖子的歌
为青云哥看的,但教主表现还行,关注到了以前不注意的问题,希望重视“病人”。
不一样的感觉 2019.09.09 再看一遍 大概很多人无法感同身受
教主演正常人都吃力,还挑战精神分裂,也是蛮拼的!
最开始没空以为看不到首映了,不过好在后来又赶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到有黄晓明就要无脑喷…其实我觉得还ok呀,故事说圆了,有的地方也要把我吓尿了,然后一直抓着旁边人的手ORZ = = 刘青云前面吓人后面简直呆萌啊
松松垮垮。
想法挺多,也是没写出来,或是写得太明显了,不到一半就猜到结局,完成度更是低,连类型片的节奏感都没有,奔着电视剧的啰嗦劲儿去的。
看不完 根本就不知所谓 到处都在模糊焦点 讲的什么故事
精神病遇见精神病,整个人都精神了。不烂,但也不好,除了镜像世界一段稍微有趣一点之外,其他段落都太了无新意
什么玩意!
悬疑片拍到这么闷也是够了,真的不可理喻。
最後那段字有點倒胃口什麼鬼這是關懷精神分裂患者的電影麼。黃曉明一表現激烈情緒表情就僵硬到簡直像整容整壞了一樣。其他人演得還是不錯的,就是故事毫無高潮。
全场充满了情侣们的欢声笑语,氛围异常的其乐融融。有男生撒娇的说害怕往女生肩头靠,有女生大声神准推断下一场景,我硬撑着没有睡去,想着黄小哥到底怎么得罪化妆师了,还有一会儿的香辣蟹到底好吃不好吃。
悬疑惊悚片儿看的满场大笑。全篇就是“你该吃药了”,“你才该吃药了”,“你有病”,“你才有病”。
冲着刘青云选择了《暴疯语》,真庆幸自己去了,不然就错过了这部让人返身叩问灵魂的心理片。刘青云的演技就不用说了,站在那,就是个精神病人,每一阶段眼神身板步态都精准细微,发人深省。让人惊喜的是黄晓明,跟刘青云演对手戏,竟然没有逊色太多,令人刮目相看!要主题有主题,要深度有深度,要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