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芭蕾
После тебя,Posle tebya,After You've Gone
导演:Anna Matison
主演:Tamara Akulova,Karina Andolenko,Elena Babenko,Sergey Bezrukov,Vitaliy Egorov,Sergey Gazarov,Valery Gergiev,Dmitriy Khrustalyov,Vladimir Menshov,Mariya Smolnikov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 Russia语言:俄语年份:2017
简介:阿列克塞(谢尔盖·贝泽鲁科夫 Sergei Bezrukov 饰)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芭蕾舞演员,却在一次表演中身受重伤,不得不告别舞台。阿列克塞一生都将芭蕾舞表演视作是自己生命的支柱,因此这一重大变故给予了阿列克塞沉重的打击。 一晃眼二十年过去,阿列克塞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很快就将会无法行走。然而,越是身陷低谷..详细 >
一说天才,就是古怪的高傲的偏执的格格不入的,都似乎成了刻板印象了。西方推崇理性,并把个人与群体对立,认为一个人要获得理性就要离群索居,自然不被人理解。中国的天才不是这样,中国是将入世的,兼济天下,即使天才也是具有社会属性,需要融入社会从而去影响改变更多人。人死后,所有人都开始爱他。真讽刺。
男主因20年前黄金时期演出受伤后,再也没能跳芭蕾。他说他是莫扎特,却当了20年的萨列里。最后他终于在一次电视采访中绽放,生命却也终结于此。电影用了很多长镜头,大概是为了表现艺术感。但对于最后男主为艺术献身的铺垫,感觉不太够。关于芭蕾的电影,还是得看俄罗斯,他们有柴可夫斯基就已足够,电影也是在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实拍。
艺术是伟大的,天才是少有的。而多的是年轻时被称为天才,后来陨落而再经历一些坚定变得再次伟大。看多了这类型的电影对天才都有stereotype了,天才都傲娇自负,还爱怼人
最喜欢的是阿列克谢生前最后的一支舞,尽最大力释放后的倒下,犹如张弛到最后一瞬轰然爆炸的红色气球。一直在想阿列克谢是迷恋天才的身份还是真的热爱芭蕾,终于在最后得到答案。
孤独的自大狂将自己献祭给了唯一热爱的艺术,但我实在是太讨厌这种人了。
病态
比法国式狂狷更生猛,阿列克谢象舞台上的坎通纳。男主表演气势磅礴,可以给好莱坞一大波名演员上课。
非常特别的呈现,虽然我也很讨厌男主,但故事塑造和演员表演都精彩极了!明明自己是渣男,被女人耍了听《女人善变》来发泄那段有趣极了。这就是人性啊😂
cctv6佳片有约
死之后那个纪录片,用搞笑提升了整个电影
天才往往都是怪人,不疯魔不成活,阿列克谢就是如此,宁愿倒在舞台上,把自己献祭给最爱的芭蕾,留下传世遗作。生前是大众眼里尖酸刻薄性格有缺陷的神经病,死后他是特立独行的天才舞蹈艺术家。 在我看来,天才往往都是偏才,偏执又纯粹,这种特质在他擅长的领域会大放异彩,而在普通人眼中常常称其为缺陷。 ps:很喜欢赶去剧院的长镜头里公交车的部分,还有结尾半小时内所有的舞蹈。
我觉得舞蹈场面拍砸了,结尾也很糟糕,依靠旁白去诉说主角,像是不知道怎么进行人物自身出发的收尾。影片主要还是在塑造艺术天才的讨人厌的性格,给与了很多场景和人物关系,设计得很不错的是,他开了一家药店,因为觉得小城市生老病死很重要,所以这是生存之道,不喜欢的一笔时在征选演员时,女儿的身份被同事们知道,男主以吐槽好莱坞电影为对白,技巧性的说了这层关系,同时跳舞的男生敲门,他继而吐槽,这时进来的是“天才少年”,这里我觉得是创作者无法自然的写出这一场的戏和人物关系,虽然不重要,但是夹带私货耍小聪明了一下,实际上编剧所写的他和女儿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来自于好莱坞电影的模板公式,有了这层关系,才有了一个不同的真正的视角,和一个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不同之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藝術家都是瘋子……正所謂不瘋魔不成活……
天才永远是孤独的!男主太棒了。从始至终的气质拿捏简直就是芭蕾王子呀。最后终于看到男主非常精彩的舞蹈表演。但男主只是演员,简直难以想象。这个故事也是虚构,但却加入纪实纪录片和真实人物报道。看完就想去查查这位天才芭蕾舞演员和编舞大师究竟是谁。影片开头居然没写“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男主挺可爱的,有点毒舌。芭蕾版本的夏洛克,说啥都一针见血,就不讨人欢喜。高潮在片尾,那段舞蹈让他活了过来,怕是命,不成魔不能活,好在死在舞台上也好过手术台。
天才像流星划过
主人公的行事挺符合我这个庸人对天才的刻板印象。不过天才对热爱的追求,更让庸人震撼!
电影频道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传记片风格,但故事是虚构的。但凡天才都必异于常人,阿列克谢看上去既自私又冷漠,其实是用全部的人生乃至生命追求极致的艺术,而无暇顾及其他。黄永玉说艺术不同于科学,不会进步,但会繁荣。
电影节没看成,俄罗斯返航的飞机上看的。一般,不禁想到《爵士春秋》。
剧情寡淡,芭蕾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