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电影有两部同类的片,此片相较《生死停留》,更像《灵幻夹克》。
如果没看过这两部片,那我的评价可能会更高一点,所以如果你看过上述两部片,则这部片对你就是小儿科了。
不过,我不推荐你马上去看上面两部片,因为可能审美疲劳。
Fractured这部片说的是男主精神创伤后的幻觉,但是我看评论区还是有些争议,我来讨论:1.男主有两次婚姻,第一次酒驾,第二次服务区意外,女儿跌下,他妻子亦死亡(不确定为男主所杀,但女主摇晃男主时,有一个男主将她用力推开的镜头,可能为过失杀人,并且在影评结尾也复现了一次妻子被钢筋所伤),但影片后期,回到案发地点,尸体已被处理,放在后备箱,说明男主隐瞒了行为。
2.同款气球出现在医院里,不知道是为什么。
可能暗示男主的记忆已经错乱,但如果是真的气球也没什么关系。
男主第二次失去妻女,也可能是饮酒后,因为他没有给女儿买电池。
3.男主伤后自己驾车去就诊,在饮酒、应激和头部受伤的三重作用下,出现精神问题,幻想妻女活着和他一起到医院,并被医院所藏,因为他潜意识帮助他逃避,根本不能接受自己失手杀死妻子和藏尸,故幻想出妻女不是自己所害,以保护精神创伤。
第一次男主尝试抱起女儿,女儿疼的要命,结果男主对女儿说了“我不会伤害你的”,还对妻子说了一遍,这很异常,说完后女孩就不痛了,直接被抱起。
这时候他的脑子已经开始构建一切能否认妻女被男主所伤的剧情,以协助男主避开自责心理,医院里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坏人,出现了怪异行为。
4.妻子生前抱怨自己开车慢,男主幻想自己用优质的车技把女儿及时送到了医院,妻子还夸男主是赛车手,他用这些幻想出的功劳奖赏自己的意识,并幻想电视上赞扬父亲是英雄的画面,男主神情自豪。
因为男主一直希望自己是优质的父亲,不能接受自己又做了对不起妻女的事。
所以在幻想中,又强加了一些自己认为自己对女儿很好的桥段,比如医生又顺口提到男主用猎枪赶走调皮的男同学,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脑现在急需调用这些男主保护女儿的桥段,所以突兀地提出了男主的一些“功劳”。
男主看电视在另外一篇讨论当中,有人提到了加油站老妇和医院中人是同一个人,这也证明了这段记忆是男主调用了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根据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梦中中的一些形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曾遇到的人被记忆调用。
5.医生对男主说是否需要帮忙处理一下脸部的伤疤,男主说不用,自己是硬汉,所以没有接受治疗。
他还说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包括自费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些都是他臆想的,幻想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很多,而自己舍不得治疗。
但是,男主在座位上醒来后,自己脸上戴着绷带。
说明男主确实接受了伤口处理。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猜测,男主精神不正常的时间段是案件发生后,至座位醒来这段时间。
男主是一个人就诊,并在椅子上睡着了,处理完尸体后,男主自己带着女儿的围巾就诊的。
告别时,女儿对他说You did good dady.I love you.他幻想女儿没有责怪他。
男主和女儿告别时截图,额头伤口
男主座位上醒来后,马上去卫生间洗了把脸(注意镜子里是镜像,左即是右)
正面看就是之前那个伤口,贴上了医用创可贴6.之后是清醒后的一些事,包括报警、心理辅导等。
后来在犯罪现场找到了血迹,男主的罪行越来越清楚,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女警员的逼问下,可能真相就要水落石出,在男主大脑再次接触到事实的情况下,男主再次触发了精神保护机制,进入了恍惚状态,此时认为记忆再次错乱。
男主恍惚了(微信截图失去亮度了……)恍惚后,男主再次看到了那只狗,所以这狗是否存在非常难说,但是我认为狗也可以是真实的,这对剧情没有实质影响。
或者说可能第一次狗是真的,但第二次狗哪怕没有出现,男主意识中也会让它出现,因为男主潜意识帮助自己逃避过失自责,安慰机制更认为是狗让女儿从高处跌落。
7.此后男主在精神失常下再次驾车到医院,发生了结尾的故事。
这玩具狗两次出现,均是在男主不正常的时候,所以这东西可以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有其他的暗示作用。
另外,所谓器官交易的镜头,全都是男主幻想出的。
医生对小女儿的诊治中的言语,很多都是男主调用了他对自己诊治中说过的话医生对小女儿的诊治过程中说的话,很多都是男主大脑调用了他对自己诊治中说过的话。
包括用布洛芬止痛之类,还有纵向X光断层扫描。
美国是一个对儿童射线很敏感的地方,通常不会轻易对儿童做CT,而医生说要对这么一个小孩做CT,可能性不大。
这可能是对男主说的。
医生建议孩子做纵向CT
CAT SCAN 应该就是CT,接受较大剂量的X光多层扫描现在我略有不解的是女儿小镜盒子的作用,我仔细看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小镜盒子掉落的镜头,否则将会对剧情的推断很有作用。
该片的导演最终略有不自信,居然在末尾自行解密了很多东西,把男主的行为重新复现了一遍。
如导演拍到男主空车离开就停止,可能更佳,但是这样会让很多人更加认为不存在精神问题。
我还想到有一种很小的可能性,就是全片剧情都不存在,整部片全是男主第一任婚姻车祸时应激状态下的幻想,对自己行为的重构、逃避、改造,最后驾车离开,让自己走出悲痛。
但这种猜想毫无疑问是站不住脚的。
拍摄质量可以,9分。
但是剧情一般,给5分。
之前看悬疑小说,精彩的小说会让人然看到最后不自觉想起前面的细节,以佐证最后的观点,然后惊呼作者nb。
而一般的推理小说要么是逻辑bug一大堆,要么读者很快猜中了结局,要么是为了反转而隐藏很多信息,误导读者。
而这个电影就是最后一种情况。
虽然中间男主醒之后头上受伤的地方“莫名”多了为了胶带,让人觉得男主有问题。
但是90%的内容都是构造出男主是受害者,医院是黑心医院的错觉。
为了最后的反转而故意将通过医护人员之间“有问题”的眼神传递,将医院描述成贩卖器官的黑医院,误导观众。
最后再给出直白的画面展现出结局,给人造成强硬反转的感觉。
整体7分吧
嫌疑推理的小说或者电影,大部分作者是不是就已知的结尾来打乱再重组或者带偏过程,只要推进中逻辑似乎正确,没有明显的大漏洞,那也是游戏一样蛮好玩的。
父亲送意外受伤的女儿和妻子到医院就诊。
等了很久的父亲再去问为什么脑部扫描会那么长时间,可被告知这位父亲是一个人来的医院,根本没有妻女。
联想起刚到医院时看见后院的器官移植器械,父亲炸了。
可是结局不是你我推演的那样,《断裂》的结尾是这位父亲精神分裂!
what?
开什么玩笑?!
这样编剧最特么敷衍、严重差评!
就像国内早期一位大导演的一部作品,框架、冲突性、人性什么的铺垫得扎扎实实的,结果收拾残局居然是佛家舍利的神秘力量摆平的!
这口气给噎得,都找不到骂街的言辞。
其实生活中远比电影来得更残忍,可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可以做出任何匪夷所思的事情来,甚至有时连假装都懒得去做,粗暴得连脚趾都知道这是权势叫嚣着遮云闭日,才不给你等看到希望的可能……
之前听过一种说法 大脑会选择捷径进行判断 看完这部电影 有新的说法 大脑会选择最舒服的路径 男主大脑自动屏蔽所有的伤痛 然后臆造妻子女儿还在的景象以满足他第一次创伤后遗症带来的悔罪感男主在大厅等待的时候 电视不断播出驾驶安全的影片 切勿抢夺时间导致交通意外 那时候我以为是 男主遇上了交通意外 妻子和女儿都在这次交通事故中身亡了完了后来 随着警察到来的帮忙 加上医院每个人神情的不自然 监控的失灵等等疑点 以为这是一间黑店 最后没想到黑人精神科医生出来劝说男主反转一次 男主逃出包围 冲进去医院负三层反转一次最后从后视镜中得出真正的结局从此得出 男主在第一次事故发生后 失去了妻子女儿 从此一蹶不振 车上的第二任妻子也提到 “你去做点什么” “争取点什么” 等等的词男主在加油站不幸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又陷入了先前的痛苦当中 此时大脑发挥了神奇的功能 于是有了后续的剧情感觉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 豆瓣评分有点偏低个人觉得
如果去掉最后那个超级回马枪,去掉那五分钟的剧情的话, 也许豆瓣上的评分会相对更高一点,可能是我们都喜欢合家欢吧,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到最后的结局让人实在有点难受,我们(至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器官贩卖窝点被端掉,男主拯救家人的故事,吧 但是别的不说,剧情的紧凑安排,扣人心弦,背景音乐以及总总的配合非常巧妙的营造气氛,所有的转折似乎都有伏笔。
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
是一部好电影
I love these shots of the father's frustration when encountering public services' tacit disdain. He's on the edge of an outburst and it feels like he might hurt people even his own child just to soothe his bruised ego. It feels so familiar like a childhood incident going on and on and on. And I wonder if I was dead long ago just like kids in these films. It will make more sense since I like this kind of stuff so much, maybe it's my way of existing--gnawing on horror and deriving pleasure from pain. And as I type these words, a voice in me yelling:"crazy!"
一开始对电影的期待其实并没有多少,抱着能看的心态去看。
看到被狗怼到小女孩摔下去那段的时候,我当时还觉得这电影感觉也就这样了,这一段设计的并不精彩,但也是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分界点。
他们一家人赶往医院的时候,医院表现的细节也是淋漓尽致,在窗外人体器官的交易,提着箱子,递过一信封的钱,这些都是很经典的细节,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觉得这部电影是不是这么简单,那么赤裸的交易也太明目张胆了。
这是当时我的内心戏码。
随着男主登记,登记台的护士连线医生对话,无不把观众推向这个医院不太正常,血型,受伤原因,不良嗜好,有无前科等等一系列的不对劲的问题,都把我们的疑惑全部圈线成这个医院绝对是黑店。
一系列之后慢慢的延伸以后,他的妻女去检查了,然后就没了音讯,后来男主找不到妻女发绝到不正常,然后问登记台,查无此人,工作人员全部换班,迟迟不联系主治医生再到男主溜进内部病房,与之前有过交集的人的质问对话,全部都对不上答案,再看到护工扮演的医生以后,把我们内心深处推向了高潮,更加肯定这家医院就是黑店,我这时以为这电影只是这种小成本的电影,也比较合理。
然后男主被打镇定剂,被保安锁在房间以及窗户看到保安与同事的嬉笑嘲讽,到最后男主溜出去,保安找不到说的那些话以及通话说的话,再次让我们肯定男主的正确性 警察篇以后,各种质问,监控记录全部都找不到任何妻女的踪迹,让我们为男主更加担忧愤愤不平,导演此时已经完全把我们忽悠进去了。
检查一切项目还是没有任何他妻女的踪迹,除了一条围巾,这又是导演布的局,在那张床边。
与心理医生的那一番质问,我当时还觉得,既然这么肯定妻女在这里,男主为什么此时有点疑惑,甚至有被说动的迹象,但深深印在我脑里的是,这一家店就是实实在在的贩卖人体器官的医院,所以我还是那么愤慨,这个男主居然还犹豫居然还跟她讲道理,最后他们回到了事故现场,然后发现了一滩血迹,导演似乎想把我们给拉回来,这时的我们早已被前面铺垫的形象深入人心,这里产生了质疑,甚至我认为是医院以及那个服务站的女老板暗中协调的产物,毕竟前面小细节那个女老板也出现在医院与护士有一个小对话,男主视觉看到的。
当警察要逮捕男主的时候,男主那困惑的形态,直到看到那条狗以后,然后彻底清醒,认为这绝对不是真的。
然后把一群人锁在仓库里,我还为他欢呼,泄愤。
这个时候我还是相信男主是被陷害。
然后进入医院,看小孩的那一段联想到了自己的那场车祸,再换衣服潜入发现没有钥匙启动电梯,然后在电梯里勒死了那一个保安。
勒死的时候,我还在纳闷,电影为什么安排男主杀死了人这个设定。
也是一闪而过,然后进入了地下一层,救出了妻女,一直到车上,还以为电影就这么结束,然后出现一个神一般的转折,后视镜里的惊奇一幕,居然是一个打着寒颤准备手术的女人。
此刻一切细节跟铺垫都呼应对上,还以为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电影,直到最后这一幕出现,这部电影完善了。
不是很喜欢这种现实和想象傻傻分不清的故事,唯一喜欢他最后唱的那首歌。
一首彩色的歌: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 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 I can sing a rainbow, Sing a rainbow, You can sing one too!
所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如此了。
普通人也有可能经历“断裂”,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从某次睡得有点过长的午觉中醒来,在傍晚,在黄昏的最后一丝余晖都行将隐没的时候,从床上、沙发上,以一种晕乎乎地分不清东南西北与时间空间的感觉醒来,一睁眼就是陌生感,一下子想不起、推理不出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此前与谁有关,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当然,要不了多久,某些证物、某些回忆会涌现出来,它们帮助我们找到迷途中的某个豁口,转进去就是来时路,一切又变得熟悉,一瞬间,世界复归。
不要以为临时的“断裂”不是断裂,这种断裂只要稍微持续得久一点,如果某些证物、某些回忆没有及时出现,只要再出现一两样“异动”——周遭刚好出奇的安静,或者家中刚好停了电……“断裂”的核心并非思维的丢失,而是参考系的丢失。
独自在家中迷糊地醒来,既有可能是人类已经在此期间遭遇了灭绝——而自己是独存的一个,也有可能是家人刚好在自己睡着期间一起外出了。
在丢失原有参考系的情况下,其实两个解释都是成立的,此时,人需要很快就找到某个抓手,比如“手机”——谁知身边的手机刚好又没有信号,于是进一步陷入“断裂”。
参考系事实上限定了解释。
比如如今被公认为无稽之谈的“地心说”,它真的那么简陋、愚蠢吗?
那它是怎么满足那么多历史上无论是智力还是品德都在线的观察者与思考者的?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更深远的宇宙,地心说曾经称职地、甚至很好地(因为各种完美)说明了当时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的各种现象。
而“日心说”,它必须要被放在一个“更大的”宇宙里才有优势。
不妨就此把断裂的问题推到极限:由于人的意识无法跳出意识本身——心的宇宙,所以人所能获得的任何真正堪称有意义的理解,其实都只是刚好能自圆而并非真正周密。
我们是有限的,任何意义也是有限的,在我们之外,并没有额外参考系,在我们之外,并无意义。
人心幻化出一切,跳出去就知道是幻。
问题是,就连跳出去本身,都不过是一种幻化。
这便是一切精神疾病与神经症的根由。
很大程度上,正常人不过是症状较轻一点而已,一旦条件具备,神州尽尧舜还是尽魔鬼,都有可能。
当年日本战败的时候,人人都嘲笑那个连自杀都办不到的笨蛋东条英机,说是他把大和民族拖进了战争的深渊,但其实,这个民族曾被集体俯魔了。
必须更深刻的理解奥卡姆的剃刀在精神方面的价值,谨记“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八个字的份量。
在最悲惨的图景中,参考系的有限使得人类的理智是有限的,我们会给同一个事件(event)造出不同的解释,而这些不同的解释背后都有它的所谓的事实(fact)、真实(reality)乃至机制(mechanism),人不能做出判断、不能分辨到底那个解释才是正确的,甚至不能辨别真实本身。
我们仅仅能做的,只有在所有能成立的解释中选择尽量简单——并非“最简单”的答案,就算这个答案,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那种“完美”解释。
回到电影:一家黑心医院,整个烂透了,从接待到保安,从医生到护士,从门面到内部照明都是邪恶,都是为了取走某些不幸的人器官,而不幸的人,正在来这里的路上?
or,一个人,他幻想出了这一切?
回到历史:建立“大东亚共同圈”,日本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通过本民族的牺牲和其他民族的必要牺牲,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因此侵略亚洲其他国家不是侵略,而是为了亚洲而流血?
or以占领、统治、奴役、掠夺为实的帝国白日梦?
世间一切法,如幻亦如电。
断裂是存在者遭遇存在的体验,它唤起了我们内心最深的迷惑与洞见。
任何一个活得稍微有点久的人,如果他从未觉察到自己的全部生存活动,其实一直隐含着整合世界碎片向自己提供意义的努力,如果他从未觉察到那些他用来编织整全生活的绳子根本不牢固,那他是缺乏智慧的。
宇宙竟能被理解!
据说,这是令爱因斯坦最吃惊、最不能思议之事。
但其实,问题应该反过来提:如果宇宙不能被理解——那,人就从宇宙之链上断裂开来,或者,如人择理论的激进说,那就连宇宙也无复存在。
今天聊聊电影《断裂》。
片名Fractured (2019),别名断线(台) / 曲折(港)。
本片是一部场景和人物都很少的惊悚电影,主要依靠演员的出色表演和精妙的情节设置取胜。
看惯了满天神佛特效炸裂的大片后,观众们可以换换口味,看看这部很有想法的小成本影片。
就像吃惯了满汉全席后,吃点素的,可以换换口味清清肠胃。
男主角名叫雷·门罗,他开车载着妻女从岳父岳母家返程。
路途经过一个公路休息站时,女儿佩里发生意外,雷·门罗心急如焚,赶紧将女儿送往最近医院救治。
进入医院后,雷·门罗渐渐发觉了一些不对劲,似乎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都在进行着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情急之下,雷·门罗大闹医院,从一群不怀好意的医护工作者手中救出妻女,一路飞奔回家。
《断裂》影片中的悬疑气氛做得比较足,观众们跟着雷·门罗的步伐,为拯救妻子女儿做着各种努力。
原本很简单的一起旅途意外,被演绎地跌宕起伏,让人感到宛如深陷巨大阴谋。
随着影片发展,观众们可以得知雷·门罗的心路历程。
他真的是一路走来一路艰辛,旅途中的意外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雷·门罗的生活就已经岌岌可危,处在随时可以崩溃的边缘,偏偏祸不单行,他的女儿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意外。
雷·门罗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雷·门罗第一段婚姻以悲剧收场,当年因为自己酗酒,造成车祸,妻子和胎中婴儿当场毙命。
自此雷·门罗陷入了一段长时间的低沉期。
随后雷·门罗和第二任妻子乔安妮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俩人结婚六年,但是因为雷·门罗一直没有能够振作起来,俩人的感情生活走到瓶颈,岌岌可危。
乔安妮一直希望雷·门罗能够振作起来,担负起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责任,活得像个男人。
这次妻女发生意外后,雷·门罗觉得自己要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行。
为此他不惜大闹医院,但看着妻子女儿对自己的认可,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男主角雷·门罗由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扮演。
萨姆·沃辛顿在《阿凡达》《血战钢锯岭》之后,也没有什么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次出演的依旧是一部小成本依靠创意取胜的作品。
看到女主角莉莉·拉贝,我就想到她的《美国恐怖故事》。
一张充满古典韵味的脸蛋太具有标志性,这次她只想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丈夫,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可能没有顾及对方感受。
【以下可能剧透】如果知乎有这么一条提问:“患有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那么这部《断裂》应该是非常切题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全称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患者在经历或看到创伤性事件后,产生一系列长时间、影响正常生活的应激反应。
而PTSD患者会表现为四种典型症状。
一是反复闪回式体验当初创伤事件;二是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感情变得麻木;三是心境和认知发生改变;四是警觉性增高。
雷·门罗创伤后应激障碍后开始不自觉地保护自己,完全是按照这四种典型症状去演绎角色。
当剧烈变故突然发生时,雷·门罗不愿意再次面对同样的惨剧,于是他在自己的大脑内营造出了另一种“事实”。
在他自己营造的幻境中,他成为一名负责有爱的丈夫、父亲,顶起了家庭重担,在妻女面临重大困难时,及时帮助她们度过难关。
片中也多次闪回悲剧现场,一次次地刺激雷·门罗,迫使他选择逃避现实。
重创之下,雷·门罗将医院看成黑心店,警惕性莫名增高,正常世界变得扭曲,雷·门罗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好的创意是成功的一半,影片用大量篇幅营造一个诡异充满矛盾的情景,用最后的结局完成圆满收官,惊悚气氛浓厚,演员表演精湛,不失为一部佳作。
创意取胜反套路。
一人一车一医院。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男主的人格令我联想起现实中认识的男性……如果结尾是他排除万难坚持己见发现真相救出妻女,那就太扯了;所以这个结尾我觉得十分合理,让所有人变得不幸正是这类型人可预见的结局。
虽然看到一半就猜到结局,但是影片氛围营造还是可以的
细思极恐,就知道没那么简单,虽然一开始已经泄露了剧情,可是看下来还是很惊心,结局还是那个最悲惨的
遭遇不幸后开始幻想的故事 妄图扭转结局其实都是幻想。
《九号谋杀案》《机械师》导演的电影,这熟悉的绝望气息、漫长的自我否认、绵绵无尽的悔恨,我太爱太爱太爱了
跟主流点评一样的感觉,既不精彩又不意外。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80%(毕竟他摔下去时,边上就有你老婆孩子都死了的🔊,然后后面她老婆的表现也很奇怪,感觉就不像活着、等到那个精神科医师出来就更剧透的guo
如果全世界都联合起来密谋要害你,那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有被迫妄想,所以我一直没被反转惊艳到。整个电影节奏把握还是很好的,但是有些情节还是没用上有点可惜,比如加油站收银员、工地气球、女儿要的电池……
补标
可以看看
镜头和配乐是真的阴间,前期给的伏笔挺多(钢筋的特写、妻子倒下的方向、妻女不停的肯定表扬,etc.),不难猜到结局。但节奏拍得很好,真真假假的引导让人有看到最后的欲望。以及那些态度很烂的医护人员被打了也不太让我同情。
最后的反转扎心了,气球和刚进医院的电话都是男主的幻觉吗?
精神病还是远离的好
编不下去的典型代表
这么辣鸡没有创新精神的悬疑片为什么要拍……不如去多看几遍生死停留禁闭岛搏击俱乐部也好啊
给2星不是因为演的不好,只是单纯讨厌精神分裂和精神病题材的电影。因为我不能接受前面洞挖得引人入胜最后是靠"想”出来做Ending。其实电影给过我“一线希望”,觉得男主角英勇揭露医院的黑暗阴谋,结果。
和《空中危机》的差距可能就是爸和妈带娃的差距,电影最后看到后座奄奄一息的光膀子小伙,我真的忍不住笑了
关键性的几个线索转折要拍出来阿:围巾、小熊、狗、护士询问器官捐赠、怎么在候诊室睡着的,还有尸体去哪了,这都是需要拍出来的完全忽略了。
男主最后把妻子和女儿带到车上时非常不对劲,因为妻子的神情和说话语气非常有问题。虽然隐约能猜到最终还是回到男主的精神状态上,但最后那几分钟还是挺毛骨悚然的~
太惨了
挺好的故事,本会拍出一部好看电影,可惜导演讲复杂了。两条线纠缠在一起,一条是现实故事,一条是男主头脑中所演绎故事,相互影响推动情节发展。但太复杂的构思让导演也被绕进去,很多地方显出逻辑漏洞。故事其实很简单,心理专家没看错:倒卖器官是主角想象出来的,只是为了面对巨大懊悔与自责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