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故事
Metsurin tarina,木独佬的离奇人生(港),伐木工人好意外(台),The Woodcutter Story
导演:米科·麦利拉提
主演:亚尔科·拉赫蒂,汉努-佩卡·约克曼,马蒂·奥尼斯马,克丽丝·艾芙·埃涅希尔姆,劳里·迈亚拉,卡佳·库科拉,伊沃·图里,乌拉·塔帕尼宁,马克·加索,阿尔米·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荷兰,丹麦,德国语言:芬兰语年份:2022
简介:快乐的樵夫佩佩在一家木材公司工作,当公司被无情收购后,他的厄运开始了。曾为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奖影片《奥利最开心的一天》编剧的米科·麦利拉提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采用35毫米胶片拍摄,分两章叙述一个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谋杀案。在糖果色调下,裹挟着超现实元素,如会说话的鱼头、黑长毛怪兽、发光的漂浮球等,营造成人童..详细 >
filmfest结束的前一晚独自去看的。就让这个片子作为我的xx岁结尾吧,往后的人生残酷着呢。
为了重新构造现实而超现实,让超现实本身成为现实。若有一个坚实的叙事基础,便是神作。
形而上学的电影
#25th SIFF【2.0】故事是温吞又无趣的,看得昏昏沉沉不知所云,看似无处不在的深意却是太过疏离的表达,绝望接踵袭来,我们迷失在梦中,混浊而无力……
沉闷,无趣。完全看不进去。
初尝爱情的孩子都知道爱是温暖,是冰雪小屋里的炉火。习以为常的大人却把爱当成了分开吃的餐食,背叛后砍下的巨斧。妻子去洗发店是背叛,伐木工去做矿工是背叛。当职业被时代抛扔,那些追不上历史步伐的人们,看着舞台上幻变的戏法,学不会时代变给他们的魔术,只好在冰雪中捱过一个又一个无爱的冬季。
一开始以为是罗伊·安德森的那种无逻辑的冷式小品,结果是爬山爬太累了做的梦
6分。
北欧景色绝美,但看看风景可以,生活的话会不会像电影一样无聊又无趣,只能靠风景解乏。
三星半。无论是超现实主义意向的频繁使用,还是芬兰小镇居民好似灵魂被掏空的淡漠举止,都是在为“存在是无意义的”这个议题做着论证。寓言、契约、怪兽、纲常、快乐,还是死亡,存不存在,又真的是有意义的吗?米科·麦利拉提的长片首作,清冷地可爱。
通灵歌手那段歌词太好听了,太有北欧味道了,精彩的北欧电影,太迷人了!真冷门宝藏佳作电影,强烈推荐。上影节第八部。
来自芬兰的电影,有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特点,冷幽默、表情少、小乐观。摄影出色,北欧风格新锐摄影作品鉴赏,白雪与冷暖颜色搭配出的静谧与冷峻感。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是谁、来自哪、去哪里,然感觉难以深入。儿子转身走进燃烧的汽车、通灵术与死者交流,两场戏印象深刻。开头和结尾形成闭环,关于人生意义的答案仍在风中飘。
SCA22 Sydney:大量固定镜头、画面留白,偶尔出现一些角色也都在沉默不语或是重复无意义动作。整部电影更像是由一张张寂寥构图的画面组成的情绪放大器,剧情被刻意弱化,也不重要了。画面无疑是出色的,充满实验性和诗意的镜头,经常在一片冷色背景中突出暖色的矗立的重点,仿佛爱德华霍普的画。每个人似乎都在询问生活的意义,和nothing matters的冲突。男主不断的重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时,又是最没有情绪的。 对我来说影片的高潮在神棍不断的颂唱他的诗歌,“你是否想过寻找那片不存在的地方,等待一个不存在的人?”镜头扫向舞台下的观众,其实也扫向了荧幕前的我们。我听到后排有人在抽泣。
北影节观影,前半段蛮现实主义的,但是怎么结尾突然就超现实主义了呢?
最后一部了,最困的一部。色彩很喜欢,冰天雪地的芬兰彩色。片子本身不够讨喜的,没有趣味性的前提下,也几乎没有文化相通之处。厅里的人们睡的昏昏沉沉的,好像被通灵了一样第一次参加上影节,收获满满打道回府。
挺好看的,配音也很好,人物表现的也不错,推荐大家去观看哟。
可能是有生以来在电影院最痛苦的一次,不是说历史最差,只是以前都会排雷,这次因为电影节去影院里看了……100分钟的电影,真的支撑不住,节奏慢,人物反应脱离现实,晦涩的镜头表达,真的观影门槛很高,因为我没看懂,所以我也不能盲目说不好看……但我一直觉得,投向市场的电影是面向观众的,是要让观众感受度好,而不是给导演自嗨炫技的……所以我也不喜欢王家卫(笑)有意思的是观众的反应,现场结束后有人鼓掌,我想说,你们能不能帮我解读一下?回来豆瓣,6.8的评分已经大大超过我预期了,我内心估摸着是不超过6,但是看了以下这个电影的五星好评,发现也不知道在说什么……绝了
6. 冷峻,黑色幽默,冷笑话,关于宗教,信仰。超现实的东西有点意思,声音也不错。只是没有走进心里。
很难评价…符合我对北欧电影的刻板印象
他的妻子,他的工作,他的朋友,他的儿子,他的房子,他的车子,甚至信仰,一切都被摧毁了。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只有他自己和美丽的梦。几乎没有表情的表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克制的疯狂。反复燃烧的火焰,独自经营剃头店的女孩,豪猪,通灵歌手……在这样一座毫无希望的村子里,大家在等待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