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片了,以我现在的观影数量和质量来看,此片绝对是年度最佳!
没有之一!
而且还让我有了去看看其他印度优秀电影的冲动。
所谓分割线--话不多说,严重剧透!
慎入!!!
小萝莉名叫Shahida,一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小女孩,名字的起源是因为一场棒球赛一个名叫Shahid Afridi的球员绝杀了对面,貌似是这样?。。
前面的故乡铺垫大概有10分钟,这10分钟的普遍其实非常重要,为后续的回家之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观众不会误认为随便一个地方就是Shahida的家乡。
Shahida的麻麻为了女儿能开口说话上学,冒着危险准备去德里的那个什么什么神殿,名字太长不打了。。。
话说,德里不是印度的首都么?
母亲在神殿为Shahida祈祷完毕准备坐火车回家,不料中途因为轨道在修理导致列车停了一会儿,好吧我也是醉了。
小Shahida看到窗外有一只小羊羔困在了地上的土坑里(多有爱心的小孩),遂下去帮助小羊羔。。。
然后列车就。。。
走了。。。
走了。。。
走了。。。
喂喂,印度的列车晚上临时停车都不带锁门的么- -||然后就是女孩上错火车,开回了印度,然后就是一觉醒来从玉米堆上下来,我们的猴神大叔(Bajrangi)就已经在狂舞了。。。
好像没什么不对?
小Shahida多半是从未见过如此销(dou)魂(bi)的舞蹈,于是一路跟着猴神大叔骗吃骗喝还骗pao....什么鬼....然后就是公交车上猴神大叔回忆起自己悲(nao)惨(can)的一生,这个铺垫我也觉得非常不错,正面反应了猴神大叔智商不高,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摔跤还怕痒。。。
什么跟什么嘛= =,不过这为后面几场动作戏做足了铺垫,当时我看的时候真心觉得帅爆了!
对大叔的好感度顿时up!up!up!后面和Rasika相爱,我觉得也顺理成章,菜市场Rasika吃醋那段导演的本意是想刻画Rasika已经爱上了猴神,不过那个印度妹纸真的好漂亮我的天。。。
好吧回到正题他父亲说的一句话其实也非常经典:“当飞机失压时,先带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去帮助别人。
”意思就是,你TM要钱没钱,要体面的工作没体面的工作,你还想帮助这个小女孩回家?
勇(nao)气(can)可(le)嘉(ba)?后面就是意外得发现Munni是穆斯林和巴基斯坦人。。
然后就是老大爷扫地出门。。。
然后猴神大叔准备办不到签证准备托人送Munni回家,15万卢比≈1.5万人名币啊,不小的一笔巨款。。。
可谁知道此人是个人渣,居然把Munni卖给jiyuan老板娘。。。
人渣啊人渣!
还好猴神大叔赶过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处是猴神第一次发飙!
简直帅到爆炸!!!
天呐撸!
然后终于,旅途开始了,大叔罗莉漂游记。。
Hail Sri Ram!然后因为猴神大叔的英(nao)雄(can)壮举,差点被射杀在边境,这说明了什么?
该撒谎时还(zhen)是(de)可以撒谎的(ma?).然后由于猴神大叔实在是太诚实了,招来了一堆警察的追杀。。
然后就是那个逗比记者,我开始还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他这么多戏份,后来才知道确实不给不行,每个故事中都必须有一对唱白脸和黑脸的,不然不能撒谎的猴神我真不知道怎么能够逃脱警察的追捕。。。
然后就是警察局的爆发和第一次相比自然效果相差甚远,不过,这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千万别惹大叔!
特别是有罗莉在他旁边的情况下!
”猴神大叔一觉醒来在清真寺,大大叔以包容的心态接受了猴神废话吗不是= =后面猴神问记者为什么不能你扮演妻子的时候,那段话着实让我发自内心地笑了出来:“我知道,如果有人问你,你就会爽快地告诉他:‘我叫帕万·库马尔·查图维迪,我来自印度。
我是哈奴曼神的信徒,我来这里是得到允许的,我是从围栏下面爬过来的’....对吧,Munni,有人过来了。
” 猴神这时满脸不情愿地拉下了黑头巾,哈哈哈o(∩_∩)o萌。
记者让Munni(Shahida) 给车排气口塞香蕉,可惜运气不好遇上了警察,哈哈,真印证了猴神的话,“撒谎是没有好下场的!
”后面就是漫漫长路了,配乐真的非常棒!
可惜始终没有找不到Shahida的家。。。
最后猴神甚至想出了自首的方法,可惜记者童鞋告诉他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然后就是神殿的桥段,这段没什么好说的,偶遇生母,错过,调查公车的路线,调查找出Shahida家乡。。
苏坦普尔这时候主线的一旁是记者录制视频并且上传到youtube的这条线,虽然我个人觉得这个记者的录像机一直没有断电而且剪辑视频的速度如此神速放在现实中是有点诡异,但这并不妨碍剧情的后续推动。
可惜不愿撒谎的猴神最终还是被捕入狱了,而小萝莉Shahida则如愿找到了生母!
到这里我的思想就开始纠结了,因为我并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收尾,我开始担心猴神,开始担心这段故事的收尾会让我难过。
然而,然而,记者童鞋真伟大!
记者童鞋真伟大!
记者童鞋真伟大!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可以这么说,没有记者童鞋,猴神就没有未来,Shahida永远不会开口说话,故事甚至将会没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因为Shahida的母亲将永远不会知道是谁费劲千辛万苦把女儿送回自己手中的!
永远不会知道!
然后就是最后youtube的视频风魔全国,记者号召大家一同前往瓦尔边防检查站!
这也是故事的高潮!
此时,影片离结束只有13分钟,而这13分钟,却是我近些年来哭得最惨的13分钟,作为一个自认为是纯爷们儿的男人,我必须要承认,我真的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结局就不说了,大家也都看过影片了。
最后突破边防的时候,守卫军人知道此事错在上级而不在民,但作为军人无法违抗命令,让他们自行突破防线,我非常欣赏!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真正到了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边防的军人叔叔们万万不可对敌人手软啊!!!
Shaxida最后的发声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必然,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我猜到了结局,却没有猜到我会哭得如此狼狈。
--最后的分割线---关于种族,关于宗教,关于信仰,关于战争,关于和平,关于希望,关于包容;我幻想所有人都能像那个清真寺的老爷爷和猴神最后给所以巴基斯坦人行穆斯林的礼仪一样。
我只想说一句话:“Jai Shree Ram!
”
首先吐槽一下中文译名“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为了照顾票房?
为了吸引眼球?
那还不如叫“小萝莉的痴汉大叔”,其实这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影片,原名Bajrangi Bhaijaan也就是主人公的名字,何必哗众取宠,可以直接翻译为“巴若甘。
巴扎地”或者“巴若甘的故事”。
稍微了解一些印度近代史,你就不会陌生印巴今天冲突的起因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隔阂,这也是影片的大背景和主旋律,整个故事可以说始终有一条暗线就是印巴间及宗教间的爱恨,明线就是护送小姑娘回家。
居住在巴基斯坦喀什米尔地区的小女孩Shahida 生来就不会说话,村里的老人说凡是去过德里大清真寺(德里是印度首都)许愿的人,所有愿望都会实现,自己曾经5岁前不会讲话,许愿后就灵验了,可是老人5岁那时候印巴还是一个国家,现在对一些巴基斯坦人“去德里比去美国还难”,但是为了女儿能开口讲话,母亲还是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去德里之路,清真寺许愿并没有治好女儿的病,谁想到回来的路上却把女儿丢了…。
小女孩后来意外被笃信哈努曼(印度教的猴神)的Bajrangi(以下简称B) 捡到,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后逐渐了解了她的身世,在尝试官方途径解决无果的情况下,决定独立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护送小女孩回家,虽然整个故事充满了宝莱坞式的荒诞,以及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夸张情节,可还是有诸多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情节。
B 像阿甘一样一根筋,智商有限却是那种一条道跑到黑的,虔诚的印度教信徒,相信必须诚实,固执地在偷渡时要得到“许可”才入境,像每一个巴基斯坦人坦白自己的印度教身份和偷渡的情况,也正是因为他的傻劲,感动了巴基斯坦的娱乐报道记者、阿訇甚至抓他的警察。
年长的阿訇邀请B进入清真寺休息,B却限于宗教信仰不愿意入内,阿訇说“清真寺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这就是为什么晚上也不关门的原因”,虽然我印象里很多印度的清真寺不是这样友好……。
在分别的时候,阿訇向B 至以穆斯林的告白方式右手抬起至胸前,而B有点迟疑还是回以印度教的合十礼,这和影片结尾当巴基斯坦人为他送行的时候,他热泪盈眶主动地以穆斯林方式向众人致敬相互呼应,爱已经完全化解了宗教民族间的分别。
影片有一个瞬间,B在逃亡途中,巴基斯坦的一场穆斯林圣殿歌舞音乐中忘情痛哭,完全沉浸在安拉的音乐中“我们祈祷,祈祷主穆罕穆德的人从来没有得不到回应,从来没有”,不是煽情,宗教的力量和神性确实有难以言表的感召力量。
这让我想起不止一次在异国的清真寺里,看到墙角独自哭泣的男人,世事艰难,也许只有主在身边,慰藉无处倾诉的灵魂。
影片还是把民众塑造成善良和正义的形象,而政客是卑鄙的,巴基斯坦最后出现的高官不顾事实定性B 为间谍,也看出了导演的观点。
小女孩最后在爱的感化下,喊出了声音,奇迹出现,安拉或者哈努曼显灵,这一刻爱超越了宗教国界民族,普世价值,高于一切。
虽然煽情老套,却美好给人以希望,这毕竟不是一部写实的纪录片,更像一个童话般的ending,所有人都期待这样的结局,因为现实如此举步残酷。
影片开头的壮阔航拍和结尾如画的风景应该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让我想起了《三傻》和好多印度影片的结尾都要去喜马拉雅和广阔的高山草甸海子取景,那也是印度人心灵的净土。
还有拉贾斯坦的无边沙漠、驼队,印度街头的五彩斑斓,当然还有印度片必不可少炫目的歌舞,视听上也是一次盛宴。
印度近几年出了不少反思印巴关系的好片,这是一个虽然现实问题重重却更自由多彩的国度,我总是会想到脚下的土地,海峡两岸,喜马拉雅山两侧,天山南北又有多少更加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呢?
印度电影除了歌舞,一直以其“敢拍”而享誉于世。
像《三傻大闹宝莱坞》批判填鸭式公利式教育,《我滴个神啊》反思宗教信仰问题,《脑残粉》抨击“脑残粉”的粉丝狂热现象,最近大火的强调女权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
政治正确似乎成了印度电影的标签,但如果政治正确成为印度电影的代名词,那无疑是相当可悲的。
17年大热的《摔跤吧!
爸爸》,虽然我认为它撇开社会意义只看影片本身真的配不上9.1的高分和豆瓣top66的荣誉,但它的剧情好歹也是中规中矩的三段式,情节安排也都合理有序,冲突高潮也都能抓住人心。
相比之下,同样是以社会敏感话题为题材的,这部五年前就在印度上映并横扫影坛,成为当年票房冠军的《小萝莉的神猴大叔》可能真的把观众当傻子了。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的是印巴分裂后,一位印度大叔因为仁爱之心冒着生命危险、民族冲突,把在印巴边境意外走失的巴基斯坦哑女送回巴基斯坦,并用爱让小女孩发声的故事。
愿意是谴责了印巴双方的民族分裂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导致国家分裂,宣扬了宗教间的相互包容,信仰自由。
男主的外号“猴神”无疑是代表印度神猴同时也是男主虔诚的信仰“哈努曼”,即“哈努曼”作为男主的神指引了男主成为正直善良的人,“男主”即“猴神”作为小女孩的“神”也帮她回家让她发声(怎么有点像宗教宣传片XD)。
主题是很好,也很政治正确。
然而内容呢?
三观清奇,bug多到让我怀疑导演就是用这部片子质疑观众智商的!
首先,有病不去医院去神庙祈愿,逃亡路上也要冒死去神庙祈愿这两点先不论,毕竟我们无宗教信仰的国家无法理解那些有虔诚信仰的人民。
小女孩自己能打开火车阀门的事也因为我们不清楚印度火车构造而择到一边。
但男主带着小女孩偷渡这种事,就算是有一个正确理由,但总的来说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啊,现实生活中男主少说在入境前的沙漠上就被击毙五回了吧。
然后结尾处边防战士给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放水”,让他们帮男主打开边防大门,这种扯到没边儿的事儿竟然能在电影中出现!
同时影片前后矛盾不要太多!
男主是文武都不行的“零鸭蛋”却能指挥武馆馆长的摔跤动作还能徒手打赢一票儿大汉;从小在民族冲突甚至是仇恨中长大的小萝莉竟然敢在“敌国”公然暴露自己的国籍,生怕别人不知道那种;巴基斯坦长官轻易被违反法律的偷渡者的“爱”感动而帮他们知法犯法……exo me?
明明影片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处理帮小女孩回家的问题,却非要走违反法律、煽动民众的路子,真不怕现实中出现效仿者酿成悲剧?
要知道电影可是最好的宣传工具!
最令我无语的是!
毫无意外,因为爱,最后哑了六年的小女孩竟然奇迹般的会说话了(翻白眼)!
一开口就发音无比清晰标准!
不禁让我感慨,自“邪教教母”Ayawawa声称能根治糖尿病之后,印度又一次攻克了医学难关!
医学院的学生们你们还学什么!
反正医学难题最终又不靠你们来解决(手动微笑)!
内容之外,影片注水严重,节奏拖沓,一个小时能讲完的故事生生被毫无意义毫无必要的大段歌舞(真的是大段!
)和一遍遍的回放、慢放镜头(也是大段!
)拖到了两个半。
哦,对了,拖沓剧情的还有给男主的“哈努曼忠实信徒”人设的一份儿。
光是他所谓的忠于信仰、绝不撒谎的“虔诚”从而耽误的事儿就得有半小时。
编剧给我一种,好像男主带着正常的脑子整个剧情就发展不下去的感觉。
当然,这部影片能获得票房冠军绝非是一无是处。
影片的构图和色调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拍摄得让人心驰神往;像镯子、手铐这些细节,也前后呼应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最后,在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而印巴分治的印度次大陆,影片的主题真的是很“敢讲”,也很感动!
最后我想说,“爱”真的不是万能的,为了爱而抛弃秩序那才是悲剧。
电影终究是“第七艺术”,有着它本身的艺术性。
如果只顾商业性或者社会意义而忽视艺术性,那不如去拍公益广告成本低、收效快。
印度电影如果只为了讨巧用社会敏感话题吸引观众,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不顾影片质量和剧情本身本身,那真的就走到头了。
一直很想看这部电影,等着腾讯上映找着时间,前段时间看完了,真的笑点泪点都有,前部分娱乐开心,后半部分全是泪点,不知不觉就容易落泪,男主帕万历经艰难帮助沙希达回家,他们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地方,两个不一样的宗教,甚至彼此之间有着仇恨,帕万犹豫过,在女友的劝导下,放下了自己的宗教观,开始全心全意帮助沙希达回家。
这也是人性最真实最可贵的地方,把帕万描述的如此真实的存在,帕万的信仰是一个善良的宗教,他是最忠实的信徒,坚定的的守护着自己的信念,也许正是这份坚定最后打动了守边境的士兵,顺利到达巴基斯坦界内,有些人说帕万太傻了,但这是他所信仰的东西,他是如此的坚定,和后来他理解真正宗教的意义之后形成对比。
途中遇到了一个清真教徒,他们借宿于此,但帕万却介于宗教差别始终不愿进清真寺庙,那位长者却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帕万,让帕万理解到真正宗教的真谛。
爱可以感化一切,帕万对沙希达的爱也终于感动了巴基斯坦民众放下芥蒂,一起保护帕万。
爱和信仰原本没有什么界限,信仰的最高境界是在心里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现实形式。
印度电影怪会渲染气氛的,开始没觉得什么,后来那个场面就很惹人哭啊……挺温情动人的一部片子,延续了印度片载歌载舞的风格,可能真的觉得在中国这款特别吃香吧。
两次人民暴动,第一次因为仇恨,第二次是因为爱心。
我相信人所虔诚信仰的,都是爱和正义。
片中小女主笑起来就是小天使本使,长大了一定是美人胚子目测会火。
大叔就很帅很成熟给人特别特别强的安全感,虽然有时傻得想揍他。
每一部他们的电影总是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国家,这次加入了巴基斯坦,希望世界和平美好……and不是每个小孩都有这样的好运气,给所有父母以警醒,照管好自己的孩子吧。
总的来说,颜值演技在线,乡村风光挺美,值得一看。
搬家前最后一夜,突然停电,插着充电宝看完一部近三小时的神电影,名字一如既往的烂,但完爆前面火那个外星人pk地球醉汉。
1.应情应景的印度洗脑歌曲舞蹈,好听好看。
2.巴基斯坦萌萝莉和印度奶爸大叔完美搭配。
3.寻亲主题贯穿始终,少凄苦多温情不累人。
4.宗教以及国家冲突印度电影能升华到破题。
5.冰冷现实和国情下的浪漫主义是真的浪漫。
6.散播仇恨如顺流而下,传播爱需要大本事。
7.结局半小时耶稣受难记神迹出现令人泪奔。
8.摸爬滚打仍褒赤子之心契合核心价值体系。
希望广电总局及相关影视制作单位观摩思考,咋还给阿三超了,老娱乐至死是时候谈谈真善美爱了。
最后向罗摩神保证,这电影能给人带来幸福的观影体验。
纯净大叔和小萝莉镇图【小女孩不能说话,然而他的父母却没有歧视她】父亲因为从军过的原因可能无法获得签证,母亲千里迢迢带着孩子去印度治病。
【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沙希达的父亲在数钱,这个钱不是家里人凑的,而且邻居给的,邻居还有一个保佑的眼神
【巴基斯坦军人和沙希达的微笑】在火车上,巴基斯坦军人看着沙希达看着他,给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沙希达也回赠了一个笑容。
军人看护者火车离开边境
巴基斯坦军人的笑容
沙希达回赠的笑容【印度军人和沙希达的微笑】去印度的时候,大叔先给了一个笑容,而后,可爱的沙希达,丝毫没有(或者说不知道)因为面对印度军人而害怕,而是给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乱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互赠的笑容
印度军人大叔的笑容,很内敛
这是沙希达第二次对着这个大叔笑了。
【调皮的孩子】之前算是拘谨的笑容的话,这样的喜爱容算是很真心吧,发生在她挠火车上打呼噜的大叔脚板,大概觉得很好玩?
【沙希达因为救助小羊羔而错过火车时候的镜头】这个镜头是我觉得最好的一个,那种火车渐行渐远带来的悲凉的绝望感,而沙希达无法说话,只能安静的看着。
【大叔是婆罗门,却能和低种姓的人一起聊天,谈笑风生】 在印度高低种姓之间的有着很明显的隔阂,社会地位也完全不同,然而大叔却能自在的聊天,说自己高中考试十次都没过的糗事
如果你不觉得有什么,看看拉茜卡父亲的说法吧(拉茜卡他们家的婆罗门)
【 拉茜卡 的果决】拉茜卡也是印度教徒,但是为了找人,毅然装扮成伊斯兰教徒
为了寻找人,毅然装扮成伊斯兰教徒,进入
全篇剧透!
没看电影的不要看哦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今天新看的一部印度片,几度让我潸然泪下!
一个简简单单护送小女孩回家的影片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爱,可以拍的如此美丽感人!
小女孩叫沙希达从小不会说话,六岁了,依旧开不了口,于是,她的父母决定带她去神庙祈祷,因为听老人说那里的神很灵,妈妈带着沙希达上了火车,半夜,火车停了下来,大人都睡着了,沙希达看到了外面一只小羊羔掉落在一个坑里爬不出来,她走出了火车,就在她抱着小羊羔的时候,火车开了。
她呼喊不了,追着火车一边跑,一边摇手,火车还是开走了,后面来了一辆货车,她爬上货车,不料,货车往印度反方向开了,于是,我们的巴基斯坦小女孩沙希达意外来到了印度,开始了她的回家之路。
是的,我们的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印度跟巴基斯坦有着复杂的政治宗教纠葛,两边挺对立的。
然而我们的沙希达正要被一个印度猴神叔叔一路护送回家。
回家之路由此展开印度猴神叔叔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也是一个心地纯洁善良的人,沙希达自从在一次活动中看到猴神叔叔跳舞便一直寸步不离的跟着了,她不会说话但听的懂。
猴神叔叔带她去警察局,警察局不收留,他有自己的小烦恼,但他却还是带着这个小烦恼去了准丈人家!
还给沙希达取了个名字:穆尼。
准丈人是婆罗门种姓,不是很高兴接受这个穆尼,因为不知道她的种姓,而且后来还发现穆尼是穆斯林 ,准丈人气着催促猴神把她带走!
去使馆,然而使馆门口正在抗议,使馆人员还把他们赶了出去;去旅行社,原以为给穆尼找到了回家的路,始终放心不下,回头找穆尼去,却发现穆尼被卖到了妓院,猴神叔叔怒气值爆表,踢翻了妓院,救出了穆尼,最终决定亲自护送她回家!
没有护照没有签证,只好偷渡边境,一路上遇到好多人,在边境傻傻的猴神叔叔一定要得到长官的首肯才愿意继续走,边境的官兵终于被他感动(我知道这里过于理想化了,但是影视化之后可以理解),放他走了。
巴基斯坦境内,由于穆尼贪玩,偷拿了警察的手铐,被巴基斯坦的警察抓住并无意中得知他们是偷渡来的,于是,不分青红皂白认定他们就是间谍 ,对,连穆尼也被一致认定,在小小的警察局,警察粗暴的对待穆尼,把她当间谍,猴神叔叔再次怒气值爆表,打翻了警察,带着穆尼跑了,于是,一路上又要寻找穆尼的家又要逃避警察的追捕!
一位记者原本是来报道间谍事件的,却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于是这个不得志的记者最终用手中的DV记录了穆尼回家的旅程,并放上网,得到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关注,解救了为穆尼安全到家而被捕的猴神叔叔,最终在两国人民的注视下,猴神叔叔要回到自己的国家了,沙希达(穆尼)也随着父母来到边境,她看着一直朝前走的猴神叔叔一直招手 然而猴神叔叔看不到她,着急万分的沙希达(穆尼)终于喊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话:叔叔!
(她当然说的是他们的语言)她会说话了!
猴神叔叔,小女孩向着对方跑去,剧终,所有人都哭了!
我也泪奔了!
爱,让这位一直开不了口的小女孩开口说话了。
影片探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探讨了宗教问题,最终,爱,不分国家,宗教,爱是所有!
二战以来,地球上有很多对世仇国家,对于我们而言,大多数人只知道中国和日本,当然,不少人也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但很少有人会将两者之间的仇恨程度做比较。
宽容博爱,和平共处,自然是我们从小所受教育而铭刻在心的“政治正确”,所以很多人看到这种以超越国家仇恨为主题的电影,就会像燃烧起来一样感动,尽管可能会有些人觉得哪里不对味,恐怕也不敢说出来。
一顶“狭隘自私、民族主义、无脑仇恨、被洗脑了……”的帽子扣上来,你就能知道文革时被批斗得想自杀的那些人,并非脆弱。
不知道有没有人提过,假如将两个国家背景改换成中日两国。
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去日本旅游治病,想要通过日本高超的诊疗技术让久不开口的女儿说话,结果病没治好,签证到期,两人只好回国,谁知在机场遇到麻烦,母亲登机了,才发现女儿去走丢了。
接着,一个读了十几年高中才毕业的日本撸瑟,捡到了哑巴小萝莉,本想送去日本警视厅,结果他们不收,然后,在天照大神的感召之下,日本大叔就开始了一段想要将萝莉送回中国的旅程。
一开始,因为中国大使馆的日本籍雇员无法查证哑巴小萝莉的身份,就将两人赶走了。
日本大叔没办法,就只好带着哑巴小萝莉偷渡来大陆。
结果历经千辛万苦,他们刚踏上大陆就遇到了解放军的边防士兵,但解放军们被日本大叔的诚实所感动,放走了他们。
但他们一进入中国境内,就受到中国警察的各种刁难,但好在有一些中国人好心帮助了他们。
最终小女孩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但日本大叔却被中国警方当做非法入境的间谍(没有护照干不了间谍,好吗)关了起来。
而后,在媒体的舆论攻势下,中国官方被迫放了日本大叔,中国人民大受感动,数万人夹道欢送。
从这个版本来看,就能稍微体会一下巴基斯坦人的感觉了,当然,你可能觉得我瞎类比、胡说八道,那我就只能继续胡说下去了。
首先我想请问一个问题,聋哑萝莉一开始为何能得到容身之所?
因为猴神的善良?
不对,是因为猴神对他未来岳父说,这个小姑娘这么温柔漂亮,一定是个婆罗门。
换句话说,要是小萝莉皮肤黑点,丑点,肯定被当做首陀罗,不知有什么厄运会降临。
当然,你会说这些不过就是假设,但我仅仅是想说明,印度的种姓制度何其的根深蒂固。
同种信仰之下,阶级壁垒就牢不可破,矛盾深重,你觉得两个因为信仰不同而互相仇杀了几十年的族群,有讲“超越国家仇恨”的基础吗?
就像日本此时,天皇未倒,战犯的家族依然是豪门大族,子孙都是政府要员,甚至还要经常以某些倒行逆施的举动挑衅我国,然后口口声声说我们仇日,要以大爱感化我们,让两国人民放弃仇恨。
这不就是无聊的官方辞令吗?
也就当年恢复邦交的时候说给鬼听听吧。
故事发生的基础是什么?
大使馆的不作为,两国警察的不作为,巴基斯坦警方甚至是胡作非为。
于是乎,一件本该由政府来完成的事情,就变成了普通老百姓的传奇故事。
而这种瞎了眼的设定,岂非为了成就一个高级鸡汤故事。
几乎可以说,这样的电影,就是一部政治宣传片,但它又不是真正的政治宣传片,所以一面较为如实的反应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立,以及印度国内怎样都避不开的种姓制度,但另一面却还是宣扬了印度人在印度教的信仰感召下,如何包容博爱,如何诚实坚毅,如何高尚善良……当然,有良知的巴基斯坦民众还是有的,于是乎,两国在边界这,小范围的和解了。
有人说印度人充分发挥了电影的作用,比中国人厉害,我却并不以为然,这种作用的电影我们经常拍,可惜你们不爱看。
——————————————————————————2018/5/17 我已经越来越泯然众人,当然,现实中的我一直是大众的一员,只是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普通,甚而也渐渐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沉默真的是一件很符合经济规律的事情。
你看我前两年写影评发过的牢骚,随着某影片上映,不就都现世报来了嘛,笑。
说到那篇影评,我还是忍不住想发发牢骚。
有比如说时过境迁,已经没有什么国仇家恨的,又或者说,是我狭隘的,我实在是不想替广大人民群众发言,只是前段时间全网抓精日的时候,某些人大概是断了网,假装不知道什么叫群情汹汹吧?
巴基斯坦能和中国走得这么近,完全有赖于印度给巴基斯坦提供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些事真的是小道消息嘛?
当然,更有人说巴基斯坦和印度曾是一个国家,同源同种,我拿中日对比不合适,至少应该拿大陆和台湾对比。
这样的人,怕是连印度本是个地理概念,而非国家概念这事都没搞明白,就已经开始嘲讽了。
更何况,印巴关系和两岸关系要是能类比,这人是有多低的政治觉悟啊。
影评下的评论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千奇百怪,但还是充分展现了平凡人的普通。
这种普通就在于看山是山又或者听风是雨,全然没有半点自己的想法。
一群人看到有人竖起种种漂亮的大旗,就涌上去,其实和飞蛾扑火一样,基本属于动物本能。
电影里讲什么?
博爱和解,跨越种族、宗教、阶级的一种人性之美,这些能有什么错,又能有什么稀奇的呢?
我实在想不通,这种主题之下,故事讲得稀烂,和空喊口号有什么区别?
但我能明显感受到,当然,在我写影评的2015年,还没有这种感受,是在上映之后,那就是“被裹挟”。
就像那个美国的笑话一样“特朗普走进一家酒馆,里面正在播放有关特朗普的新闻,底下的群众大声嘲笑着,忽然,旁边一个男人小声地对特朗普说,‘你怎么能不嘲笑总统呢,你难道不要命啦’。
” 当所有人都说这电影立意如此之高的时候,谁能说一句不好呢,哪怕是说这故事讲得不好?
所有抨击我的评论,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这电影里的故事,逻辑缜密,刻画真实,全都针对着下三路,又或者“左右”去了。
我还看到很多人说中国就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但事实上,八十年代中日蜜月期,上映了相当多表现中日友好,甚而“战争都是政府的错,两国人民心连心”之类的电影。
但现在有人会把这一批电影翻出来大夸特夸,赞美中国电影人气量大,宽容博爱嘛?
真的,我自己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本不该说什么闲话,惹来一堆非议的。
但我总以一种天真的心,担忧着如我一样的普通人们,担忧大家都会循着动物本能,追求光明,却是飞蛾扑火。
导演的一厢情愿,中国观众的一厢情愿,真是一种奇妙的,天造地设,但又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生动体现。
一些琐事,一些牢骚,见谅。
那个记者,他不招人待见,媒体圈里混的很差,急于发表个大新闻。
但是当他知道故事的真相时,眼睛里全是愧疚,内心流淌着的是善良和爱。
他是真正懂得世态炎凉,还能敢于面对并且挑战的人,他是真正的勇士!
而且紧接着他决定加入大叔,帮助萝莉回家,在后续的过程中对付被迫背叛的同党的机智,用网络的力量寻求帮助的聪明,最后在监狱长的帮助下发动群众的气场,无不令人感动
选材和想表达的含义其实都挺好的,但不知道是我最近阿三电影看多了,还是这个导演的镜头语言太过做作和拖沓...整场看下来总让我隐约有不适感。PS:男主长得还可以,有点印度彭于晏的意味。
很少看宗教类的电影,有点小蝌蚪找妈妈的感觉。仍然歌舞为主,场面宏大,面对紧张的印巴关系,男主这位勇士一往无前,送小萝莉回到故乡,这是要感动世界呀!
看电影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评论,8.4分实在是虚高了。最后关于两国关系与人性的探讨加了一星,小女孩追赶猴神的慢动作煽情片段其实并不感人反而有点尴尬,更感人的是关于猴神的报道口口相传和两国的人民自发来到边境接送猴神回家。前面穿越边境真的是个侮辱智商的大bug,出卖帮忙的人也就算了,军队给你台阶下了居然还站在原地。别跟我说因为他有信仰有原则,真有信仰一开始为什么愿意钻过道?到巴基斯坦了才说自己有信仰,要塑造圣人形象麻烦保持前后一致,不然人物根本立不住。除了这个大bug之外,前面剧情也挺拖沓的,让人昏昏欲睡。三星不能再多了。
为什么评分超高的印度片,我都觉得还好……居然还有人把这算作他此生看过最好的电影……Bajrangi这样的男人好吗?反正我绝对不嫁……
20220101印度和接壤的巴基斯坦,在此影片中可以看到虔诚的印度教徒(哈鲁曼神猴)和伊斯兰清真教的不同风格。影片中表达了两国人民是淳朴而心存善念的,期望着和平和安定。背景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
世界因有神论而精彩。就像印度人发明数字0。借助它冲破一些边界。抵达一些无限。
故事很童话,现实很残酷,细节只适合用喜剧来衡量。印片和韩片有着共同的特点:夸张,但前者注入的感情更加真挚。★★★☆
超长发胶广告,男主角从头到尾甚至经历了严刑拷打发型还是一丝不苟
如果在摔跤和神秘巨星之前看到它,可能尚能勾起一部分人的印度片热潮,但是感觉按照产出时间顺序一部比一部差。剧情鸡血低幼不说,舞蹈时间臭长且莫名,全程都看得很累。宗教方面不如我的个神,卖力程度不如三傻,励志程度不及摔跤,催泪不及巨星,边境问题用不撒谎的耿直信仰解决,一切显得乱糟糟。
又是意义大于内容,能公开拉拢印巴关系是好的,但宝莱坞的精(zao)华(po)也一点没落下,又长又碎主角还纸片人。倒是那个瑞士和克什米尔的梗我很喜欢,前一秒我刚想说丫给拍得真美跟瑞士似的下一秒就自爆。敢于自嘲你赢了。
这电影本来可以只拍一个半小时,导演硬生生用1个小时的慢动作将其拉长至两个多小时。
白痴才会相信一个小姑娘走失在强奸之国会有那么幸运的遭遇,也就豆瓣的傻逼文艺女青年会喜欢这种片子了
爱可以化解政治纷争,宗教分歧,爱重新发声
印度人还是很有幽默感的
想起周作人批评《源氏物语》的翻译者:翻译没有当时的气息!现在越来越理解评论的这个点多棒了。如果只是看电影,过于理想化童话式的表达;但是置地于印巴分治的时境之下,这部电影就倍显珍贵了。大众接受的,即为最通俗的。无论什么信仰,其实对美好的感知,大家差不多,希望中日之间也有这样的角度!
猴神最后偷没偷玉米?
三汗里的萨尔曼到这片才真正被一般中国观众认识了,命不好。节奏的松紧安排良好,也依旧有印度电影的精气神,解救被贩卖的萝莉时就一定把人打的飞起,加上塔尔沙漠边境固执的要边防放行(也是宣扬罗摩信仰),是全片最好的两处设计,片尾的煽动群众去克什米尔边境倒显得刻意,硬塞个煽情大场面。这片的主张能和一些韩国电影对照,宗教、政治上的和解诉求,几次进入清真寺、最后的克什米尔取景都直面矛盾,印度电影的这种取材倒不算大胆,直率罢了。第一段歌舞唱词有提到中国来表示遥远,看韩国和印度电影中的政治现实表达,隐隐都有把中国视为不受欢迎的介入者的立场
假大空。
瑕不掩瑜,两个半小时喜怒哀乐无尿点,心底无数只尼玛跑过:国产娱乐圈(念第四声)上一边天天几十亿去吧!
很扯淡,很理想主义。不过这是电影,也无可厚非。但要让人震撼的话,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情结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太扯,所以没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