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两年因为天天用谷歌,可以看到两岸三地加美国的新闻,于是慢慢地养成了一个恶癖,看到同一件事的新闻时,就看看大陆左媒怎么报,自由派怎么说,台湾怎么报道,香港新闻怎么说,美国怎么说。
然后对比,再之后乐不可支。
我觉得这有利于更好的看右派的无知盲目一边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左派幼稚病什么的。
反正这种置身世外+事外的感觉不错。
于是,对比,慢慢变成一种病。
前段时间看过电影《大叔我爱你》,从片名就看出这貌似比较符合社会潮流。
看完感觉没什么,肥皂剧嘛,没营养。
于是,又对比一把,今天看了电影《美容针》,写一个四十岁女人爱上一个二十岁小男生的故事,对比《大叔我爱你》在社会语境中的自然流畅,大妈和小男生相爱就让人感觉这种爱真是种罪过。
其实电影内容其实是在诉说”大妈我爱你“,虽然土俗,但更贴切。
无论如何,我喜欢这个电影,虽然拍摄水平不高,但我禁不住要向导演致敬。
我们有一种看法似乎根深蒂固,到了什么年龄才做什么事,该恋爱时就得恋爱、该结婚时结婚、该油腻的年龄时就油腻,该理性时必须理性。
若还在不该天真的时候天真,在失去胶原蛋白后还想像小女生那样跟小男生恋爱,那简直是罪大恶极,极其恶心。
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女孩子到了28岁就惶惶不可终日,过了三十再不结婚就各种担忧,社会舆论排山倒海地压过来,即使生活中其实并没有婚姻的需要,她也顶不住普遍的观念,从而感觉需要找个男人结婚,还担心结晚了生不出孩子什么的。
对于许晴少女心的新闻,因为她是少数明星类人物,跟普罗大众没关系,我觉得不值得讨论。
我想说一个电视调解栏目的故事,我记得是在涂磊还是谁的节目中,有一个四十来岁没结婚的女生跟闺蜜去美国玩,因为闹小矛盾被闺蜜抛弃在美国的旅馆里。
节目中有个细节是她买了一堆粉红色的衣饰和玩具,于是主持人包括观众都慢慢脱离了整个调解的主题,对不会外语的她被闺蜜抛弃独自离开的问题不予置评,而集中讨论她的幼稚、天真、不成熟所导致的依赖性,受伤害的一方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根由就是她的那些“粉红色”。
我不理解女人过了三十凭什么就不能喜欢粉红色,我母上大人六十多了,据我观察她就十分喜欢粉红色,一起逛街,一看到桃红柳绿的颜色她就挪不动步,但她不肯买,因为她怕别人说,她没勇气穿。
我从十年前就开始与自己不同年龄层的人做朋友,读研和读博时身边的朋友都比我小,我没感觉到差异,相处甚欢。
到美国之后,先是跟两个六十多的女人做朋友,现在是跟一群从二十到五十多不等的女人做朋友,其中我最喜欢台湾人妮可,虽然她四十九岁了,并不漂亮,可是我爱她性格里的娇憨和甜嗲,她时常还有一点恶作剧式的小调皮。
我还在六十几岁的莉亚那里看到水晶般的纯真,当她说起去世的丈夫时会哭得像个小孩,她会把价值几千刀的马送给朋友,那表情就像小孩子分享玩具。
我还想起了法国木匠维克多,当他说最喜欢的运动是洗车和剪树枝时,当他和我们做填词游戏时,我没感觉到年龄会对人与人的相识造成隔阖。
人的灵魂是没有年龄的,那些隐藏于皱褶和斑点下的灵魂不需要像树一样刻年轮,更不需要被框起来限制一些生活的可选项。
当然,我也不喜欢有些人荷尔蒙旺盛时期的莽撞和冲动,不喜欢那些躁动、冲动、没有逻辑和理性的乱吼、乱叫,不喜欢只知道对世界呼喊我要我要的那种年轻。
但不忘初心、童真犹在的成熟不是更诱人吗?
能够为自己冲动行为负责的成熟不是更有道德吗?
有人理性沉稳,有人纯真或跳脱,有人兼而有之,每个人每种个性都找到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才是非常大道吧。
似乎理所当然,《美容针》的豆瓣评分不高,甚至恶评如潮,拍摄、选角、剪辑及表演的不足,都是这部电影当中很大的问题。
但在这部电影中,年纪大的女主人公没去整容,也没扮靓,更不是高收入高知,她只是个发表过一篇小说的过气作家+超市收银员,情节清新自然甚至还亲吻都没有,但观影中却能让人感受到恋爱的甜蜜,感觉拍得还是挺用心的。
闫妮的扮相朴素黯淡,加上40岁这个天咒,她似乎理所应当在爱情上走投无路,因为近年来关于超过28岁剩女的片子太多了,哪个不是一头红尘狗血中夺路而出,最后收获一个类似于葛优、黄渤或是某个扮相搞怪的男主角当接盘侠,虽然影片在渲染男主角的真诚,但片子的实质就是:劝慰女性到了年纪请您去选择退而求其次的爱情。
《美容针》却让女主李棠真收获了一个20岁男孩的美好爱情。
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语境中,看起来违反三观,大逆不道,因此这是一个冒险的、逆流而上的电影。
我感觉这是中国电影在性别、婚恋观念方向的一种努力探索,或者说是突破性的进步。
这部电影的存在至少宣告了不仅少女爱上大叔是合理的,少男爱上大妈也是可以实现的,至少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对现有观念的冲击或是更新。
看完电影,联系了一下现实语境,再回头看看各种网络上的恶评如潮,再来重刷一下这部清如水、朴实自然却有点白日梦的电影,内心五味杂陈,十分感慨。
但无论如何,我推荐。
记得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一个女孩儿把过去写成诗, 那么她也将站在过去与未来的相皆时空。
” 那么我想,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亦是。
夏百合不仅仅是夏百合,它是李棠珍的保护壳,是李棠珍所有对青春的幻想,到最后她选择了放下保护壳,记下四十岁遇见的二十岁的故事,尽管重逢依然心跳清晰。
相爱,在任何年纪,都何以珍贵。
我以为故事始于少年之鲁莽,后来才知是命中注定的难得,大概这是爱情电影里亘古不变的设定吧,我却没有一点觉得俗套。
落在我们每个人胸口的星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都是足以照亮我们世界的一束光。
美容针,美在灵魂。
相信四十岁会恋爱,相信淋过雨不会感冒,相信文字能沟通灵魂,相信世间有真情,那么多不可能的可能都有,我们怎么不能算普通?
0分, 满满的电视剧既视感,”美容针”全程只出现在闫妮单薄矫情且多余的旁白里,每个角色都性格塑造单薄,男主角的普通话实在太……(省略一万字)全程面瘫或咆哮脸,人物之间的冲突没有任何铺垫,和解也莫名其妙,游戏场景的五毛特效一定花光了剧组所有的钱,故事发展随心所欲,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深刻的认识到,最近的电影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最搞笑的是还有微博水军来怼我,闫妮以后得片子要小心了。
看剧名和简介以为是带点玄幻意味走向的轻嘲类电影,所以看了前面10多分钟发现跟标题一点不沾边而且剧情又很尬 男主声音又很怪差点左转,没想到坚持看完竟然觉得还不错。
2个记忆深刻点,一是夏百合被发现是大妈后,眼眶发红边笑边自嘲以后可以好好写小说了,那种无奈和心痛应该很多人都有过体会;二是小男生追百合追到机场,发现自己竟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爱上的人的名字,连续低吼的两声“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啊”,吼到了我这个老阿姨的心里。
当然还有一些爆笑的场景,虽然看完了影片还是跟标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却是可以看一看的一部。
有担当的男生才是值得爱的,跟年龄无关。
比如年龄相配的表哥,虽然嘴里说着我很爱你,但最后只会临阵脱逃;比如最近被网友群嘲的金沙小男友,年龄差却被他变成了挡箭牌。
剧里恋爱的桥段很假,但不管假到怎样,是纯真的都值得嘴角的上扬和内心的舒展。
最后还想说一句,我承认闫妮也很美,但演起这种大女配小男友的戏份来说,还是有点不适。
可能也和穿搭有关,最后那一套秒杀前面所有裙子装扮,并且好像两人差距也没那么大了。
是的,结尾两人很配。
在这个眼泪过后的夜晚,我忽然想起这部电影,因为是一部好笑又治愈的片子,记得当时是和好朋友一起在影院看的。
电影的开头着实被男主的口音吓了一跳,但再看又觉得可爱,生活中,总会有些事情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的,如此才会多了好笑与惊奇。
整部电影想要表现的太多,少了一些剧情的推进,但不妨碍我们像看童话故事一样看这部电影,也不妨碍我们去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故事(事实确实如此)。
唯有一点我不甚喜欢,便是其中有一段戏找了年轻女孩做替身,如此便少了一种真实感,而且,年轻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心态上的而非外形,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补充一些快进镜头会让情节更加连贯。
电影全程有温馨有好笑,但最真实的是大龄女青年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及男方父母对姐弟恋的看法,片中男女主的感情戏并不刻骨铭心,更多的像是初恋,青涩又如蜜糖,诧异男主最后会追去国外,毕竟这个年纪的男生勇气有余,责任未满,但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有一个看起来比较美好的结局。
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拿千万次的经验去预判未来的事情,可是太依赖经验的生活也会少了一些奇异光芒。
愿生活厚待那些勇敢的痴情的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会认为故事情节过于玛丽苏,只是把它归为中年妇女的爱情妄想症。
电影至少在李棠珍的主线上还是不错的,虽然我还没到中年,但很能理解她,甚至觉得有她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
年少成名的作家,随着岁月流逝再也写不出公众认可的作品,同学会的交流也不敢承认他们说的就是她,她的窘迫和痛苦让她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夏百合。
而这就是现实,或者说当我们渐渐被生活湮没的时候,即便意识到了这种尴尬处境也是很难去战胜的。
而电影的精彩之处是,就是这样一个灵魂和生活不再年轻的中年妇女和一个火星男孩子相遇了。
真正的美容针是激发人不再年轻的灵魂。
少女可以凭着年轻姣好的面貌说少女心,为什么中年女人就不能有少女心呢。
年龄的优越感不足以成为否定中年女人的罗曼蒂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是最好的。
愿少女心不灭,愿少女百年。
我感觉这部电影更像一个悲剧:没有谈过恋爱的人生,却又经历了为人母的角色,一辈子女生最青春韶华的时光在照顾老年痴呆的妈妈,还没来得及感受爱情就开始了负责爱情产物的生涯,没能感情上做自己的主人,只好追求事业的自我实现却又不被认可,我不知道这种苦闷有没人能理解,但是她甚至没有人能分享。
她可能也想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和心爱的男孩在操场上骑着单车你追我赶;可能也想和心爱的男孩子一起感受在夜店里属于年轻孩子的疯狂;可能也想在夜雨来来一场随性的属于自己的舞蹈。
一个女人关于年轻的梦想既不能在文笔的字里行间里实现,也不能真切活过感受过,大概就是关于爱情我没有感受过,作为作者不能把寄托在文字里的梦被人认可。
人生啊,从来都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那些关于轰轰烈烈的爱情幻想,如果不能在年轻的时候被实现,那就只能做做梦吧,遇见对的人还能拍成电影供大家观赏,如果不能,那就只是塞在心里的黄连和无法开口的酸楚,即是眼泪也是美容针。
好在电影的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
多好,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和突破困境实现自我的女作家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电光幻影# 《美容针》,是不是少了胶原蛋白的滋润,女人就该是风烛残年的枯守一生。
青春不是一颗回魂丹,风雪冰寒中都要绽放的笑容才是暖阳般的解锁封印的咒语。
唯有活着的这一生,是不可辜负的永恒。
这是一部看得我泪流满面,却久久不知如何下笔的影片。
影片恶评如潮,道理自然是有的,选角上的遗憾,剪辑上的遗憾,表演上的遗憾,以及整体剧情梳理的遗憾,拼凑在一起,加上这样一个仿佛在逆三观的故事情节,落败的惨况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但是面对这样一部电影的努力,观念呢,又能否更新迈进一步呢。
《美容针》由闫妮主演,讲述了一个40岁单身女人寻求真爱的故事。
在影片中,她扮演一生为家人操劳,照顾长辈,关爱小辈,蹉跎了自己前半生的女子。
衣着打扮土气随意,面容缺少修饰,就如同人群中最平凡的一员,芸芸众生,活在这个本是平凡的世界上,却因为爱情,与20岁的小男生坠入爱河,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一个并不愉快的注定。
并不是貌美如花的白领女撞见意外之中的命定人,没有努力逆袭把平凡变成灿烂的甄嬛路,连整容和魔法都不能挽救的说不通,更别提宋慧乔式的坚持等待就总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个人。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设,确实并不讨喜,而闫妮的扮相,跟美丽半点边儿也沾不上,想让这样的“质素”的女主人公在影片中稳稳的收获爱情,那真是违反了三观,大逆不道的发展,但是偏偏的,这部电影就是想讲这样一个故事。
而我,看得非常感慨。
国产影视剧中到了剩女这个阶段,女性角色的设定一般也就是30多岁,36岁本命年一过,好像人生就不该有什么乐趣了。
作为女主角的人设来说也是有些过气的调子了,能用40岁这么挑战的年龄来完成少女般的爱情期望,这本身就是一场很伟大的进步。
传统的思维里,到了这个年纪,相夫教子的活在家庭的圈子里,关于外界的红粉飘飘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
当网络上各种称颂徐静蕾、李冰冰的四十岁的时候,宽容带给的是美丽的外貌与资源的积累,而社会真正对于女性年龄的宽容度,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美好。
就算去讨论一下《我的前半生》,其实物质的铺垫也要远远的高于爱情,甚至于人有的时候活到了那个阶段,已经不知道自己找的是匹配,还是爱情了。
因为喜欢,于是想在一起的纯净美好,早就在年岁的故事里烟消云散,越是倾慕的风花雪月,其实我们越是没有宽容心,只要用一种方法粗暴的决定未来,而忘记了我们都曾经有过,那种心动,心跳,羞涩与感动,因为爱,所以爱。
你知道什么是青春;你明白什么是爱情;你懂得什么是生活;你理解什么是人生?
你不过是活在社会带来的条条框框里,以为自己现代,却从来没有真的愿意现代过,那才是多数人的样子,拘谨的样子。
闫妮演的不是不尴尬,但是尴尬有很多理由。
对手戏的演员确实和她感觉不搭,剧情上给她的发挥也是有限,影片的铺垫也不算是很好,应该助力的角色,其实功效不大。
另外这个故事在中国发生,我们的宽容度和社会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她的剧情命运也是有所注定的。
基本上来说,并不会是让人满意的爱情。
因为四月份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刚看完了于佩尔的《Elle》,同样是40+的独身女人,那日子过的风生水起的,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年纪的女人在社会上的心态,以及社会认知度上,对于这个年龄层女性的接纳态度,简直没有什么可比性。
于佩尔那一脸自信的骄傲,生活独立的冷峻和嘴角勾欠的笑意,大红唇点缀的妖艳,低胸装扮的那一抹性感,该睡谁睡谁,该撩谁撩谁,想亲亲,想跳跳,说起性爱可以大大方方,对待身边人可以有四十岁的心机与二十岁的快乐,依旧有小女孩的活氛。
对比的那一刻,我为《美容针》的闫妮而感到悲哀。
大叔与萝莉的爱情,可以让人憧憬。
而性别倒转之后的故事,多数是惨淡的版本。
遇见姐弟恋,却从来不知道,该让姐弟恋成为怎么样的一种普通的爱恋。
其实从来都是这样的,什么同性恋、异性恋、忘年恋、师生恋、姐弟恋,统统没有意义。
这个世界,是先有爱,才有了爱的类型。
不是所有的爱都会有结果,可是有些爱,能有结果,才是意外。
我确实很爱《美容针》这部影片,我觉得它是进步,哪怕拍摄的不能尽如人意,可是生活的样子,它给了不一样的努力。
心被触动了一下,因为看见社会的缩影,宽容与不宽容,不是在人的一念之间,而是合成的观念与积累的心境,抛得开过去,追得起未来,坦坦荡荡的迎接更自由开放的世界,那才是社会应该发展的最好方向,且行且盼望。
作者:小佛搞特
一开始觉得雷,但是渐渐的竟然看得心动。
可能因为闫妮的演技,真实不做作,展现了一个中年女子的美丽。
一开始她被生活磨去光环,可是遇到爱情后,慢慢找回自我,又散发了不一样的光芒。
男演员帅气,性格可爱,就像台词说的,热情有力量,像一束光,照亮女主的心。
有多少人这样,面对自己喜欢的,敢于追求。
二人在超市里打闹,雨中跳舞,在星空下许愿,家门口相遇,我看到了爱情的火花,很迷人。
说真的,电影的前一半时间我都在尴尬,替男主的口音尴尬,替他幼稚的报复尴尬。
我妈和我一起看的,我嘴上和心理都在劝自己不能这么狭隘,要宽容。
可是说真的我不能说服自己。
直到我突然想起了马克龙,我去搜索了一下,想确认一下他俩的年龄差。
他们俩相差二十四岁八个月。
此刻我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因为我生活里没有这种例子啊。
两个成年人谈恋爱,旁人实在没有资格瞎BB。
但是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旁观的众人呢。
四十岁的女人为什么不能和二十岁的女人谈恋爱。
反过来的例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非议,其实人可以更包容。
五分给这个故事和勇气,逻辑剧情演技连三分都无法给。
像是Rossi和Lorenzo两人的交锋史传记。
从几个人的视角看看MOTO GP~
没有人会永远赢下去,但瓦伦蒂诺的光环永远不会褪去,当罗西在杜卡迪度过糟糕的两年后再看这部片子,我依然会相信重回雅马哈的“小飞侠”!希望这部电影不要成为rossi王朝的谢幕。怀念西蒙切利
纯粹因为1W的风骚小嗓子找来看的,结果一路看得小心肝疼,各种摔出赛道简直太折磨观众的承受力了。但能理解这种追求速度的游戏,大伙都知道飙车危险,但催油门的时候还是兴奋爆表不是?片子整体有些繁琐,前半部分一直认不清楚人,后面却开始谈Rossi如何循环悲催。意大利人的英语实在有点搞
7.5/10
"You can't be the fastest forever. And when the red lights go out, nobody is looking back. The past is behind you. There is only one question, who's fastest now. " 現在看到這麼鬧騰有爱的46和58還是有點...ㅠㅠ
罗西!和我结婚!
我就是Vale脑残粉
看的热泪盈眶啊~为了梦想的执着~
来看伊万的 顺便看看摩托
4岁就开始练起,我是没机会了 :)
虽然有鬼一样的字幕时间轴 我还是看完了 Rossi!!!!
原来不知道旁白是谁23333
啃生肉
Fastest, chi è più veloce adesso?
Lorenzo也不容易...
我真的respect
我的小飞侠 永远的46
nt7
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