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是因为偶像效应,才选择看这部电影,喜欢仔仔跟徐若瑄的搭配。
但是不管是故事还是演员的表现,真的很失望,谭咏麟蹩脚的普通话与其他的人对话,一定要看字幕。。。
情节过于俗套,为什么到后面会莫名其妙的成功,真的是令人费解,还有最重要的是仔仔是怎么喜欢徐若瑄的?
I don't know。。。
只能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世界很脏,可我得回去看看,带着我的限量版包包,虽然是过季的。
”谭校长用他蹩脚却极富个人特色的普通话念出这句对白时,我的心有种释然的感觉。
这世上,没有敌人,只是大家立场不同。
陷害你,讨厌你,对你差的人,只是害怕你的好会超越他们,你的温暖会融化他们。
为什么,我们不尽力对世界好一点,让它温热一点?
梁得所先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办杂志。
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找到自己所好之事,并不惧险阻,尽心竭力的完成,这样方才对得起来世上一遭。
而我呢,反思自己,似乎愧对过去的光阴。
这部戏,我想说,没有你想的那么肤浅。
“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并不适用在它身上。
首先说,平日是个不怎么看国产片的人,或许是失望太多,或许是别的什么。
《与时尚同居》至少在目前看来都可以定义成一部合格且略有亮点的商业片。
个人是比较喜欢徐若瑄的,所以演员的阵容以及演绎都还比较喜欢。
所谓“同居”,实则“分居”。
事实上,有挺多类似的影片都是拔掉时尚的外套,返璞归真,而美本就源于自然,体现于生活。
如它的宣传一般,这是一部并没有过多渲染时尚,却着实在梦想的路上下足了功夫的骗子。
从周小辉被fire,创业遇到阻力,英红的背叛,到兄弟们的不离不弃,切入新的视点,获取成功,收获感情。
这一切的一切,就是觉得特别生活话,也挺积极。
一群人努力,中间遇上些挫折,然后有情绪,再理解包容,继续前进,就只为了干成一件事!
我特别喜欢那个富二代说的,条件就一个,务必成功!
大概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都会用以自勉最后说下Alex这个传奇,故事尾声时候,他坦率直白的吐露自己的心声,怕!
其实,生活里这样的妒贤嫉能无所不在。
就拿面试来说,再优秀的求职者都要藏着掖着,而不至于锋芒毕露,若是太过优秀,还要眼前面试你的人做什么?
一路的奔跑,或许会摔倒,会受伤,会被各种情况阻碍,但坚持,永不放弃,抱着积极向上的决心,就算真的失败了,也不至于太遗憾!
徐若瑄讲的那个故事真的很好,但我不认同周小辉说的,那是说给失败者听得,最强壮的肌肉是我的心!
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大赞这部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给人的震撼力不够,而有感觉无厘头,一切太突然,铺陈不够,整个电影的亮点不够爱情结尾本应是画龙点睛,却成了画蛇添足也有看点就是周渝民的脸.......
没想到这个片子让我想哭。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按说一个以时尚为外衣的爱情喜剧,不应该也不可能触动我早已不再敏感的情绪,时尚、爱情和喜剧,早就见怪不怪,如秋月春风一样惯看了,而且《与时尚同居》里的也不怎么高明,没什么独到之处,那是什么触动了我?
我想,是一种共鸣,一种对于生存压力的共鸣,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在每天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谁都不容易。
在戏里,周晓辉从一个打工菜鸟成为业务中坚,又从扫地出门、另起炉灶以至于穷途末路而后凤凰涅槃王者归来。
在戏外,尽管这种套路已经是家喻户晓,不过细细品味,个中滋味还是别有一番。
周晓辉成功在哪里?
因为他专业,而且必须专业,这是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也是时代给大家的压力。
专业就意味着你的选择余地很少,你的付出要很多,就像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赛跑,不可能有换另一条路的机会,也不可能调头,只能跑的比别人快,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被别人超越。
作为挣命的方式,我们选择的职业就意味着“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正是由于这种残酷,才让ALEX对周晓辉赶尽杀绝,因为更年轻、更有能力对于一个老前辈来说,就是致命的威胁,而资源与权力的稀缺性就决定了这种威胁的化解方式——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每个人都要出来混饭吃,人生何处不职场,所以看到周晓辉的落魄,很容易有同感,谁没有被踩过呢?
谁没有被涮过呢?
谁没有失去过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不公平就像空气与水一样公平的围绕在我们周围。
我在这里活着,我在这里死去。
在结尾处,风生水起的周晓辉,与旧人ALEX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无需为前者喝彩,因为胜者为王,他低调还是嚣张都很正常,我们也无需为后者叹息,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规律,周晓辉懂的,我们也懂的。
所谓成功,无非是一个人在事业的尽头之前,也就是职业生命死去之前,有一个比周围人更牛一些的小辉煌,而已。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永永远远成功,新陈代谢、长江水后浪推前浪的规律到处都有,只不过有些行业来得比较快比较直接,比如时尚圈、娱乐圈。
所以相对于周晓辉,我更关注他的那个团队,也就是成功人物的帮衬,他们很幸运,能赌到自己想要的明天,即便是跟人混,也算是混出来了。
但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混出来需要付出多少,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在前途未卜的时候、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是坚持还是放弃的煎熬,不只是带头大哥周晓辉之辈会有的,跟着混的每个人都有,只不过他们想的更多的不是主动的思谋,而是被动的祈求,祈求带头大哥脑子好、运气好、他好,才能大家好......或许,这正是普通人的幸运,因为不用承担决定大家命运的决策,或许,这正是普通人的不幸,因为自己的命运也掌握在别人手中。
我是一个普通人,想着这个纠结的问题,从这个其实本不是说这事的电影之中,于是,有了想哭的感觉。
在时尚圈,永远不要暴露你的出身,也不要跟陌生人谈论理想,时尚塑造成功人士,不被修饰的人在社会上没有话语权,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的意识,你要明白跟什么身份的人交朋友,你要和最红的明星成为闺蜜,最顶级的秀,你要拿到最前排的位子,你还要懂得欣赏艺术,时尚就是。。。
要让人羡慕。
——Alex做fashion的,要时刻保持好奇心。
——周小辉创业?
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人的童话,这世界上有比尔盖茨,有扎克伯格,但有谁会记得底下埋了多少炮灰。
——周小辉在穿裙子和死之间,我选择死。
——英红是burberry,不是barberry,这个你可以没有,但做时尚的绝对不能买A货。
——周小辉周小辉:别我跟你谈理想的时候你就跟我谈钱。
——武阳:是我跟你谈钱的时候你就跟我谈理想。
绝对不要用模式来套用,你要抓到被拍摄者最生动的部位,最进入状态的姿势,最重要的是什么?
表情, 你要拍出画面以外看不到的东西。
——周小辉最强壮的肌肉是我的心。
——阿赫瓦里要有个性又不能太过,要不。。。
飘逸的纱巾配上老虎去故宫?
——英红那也不能不去试,不试就更没结果。
——英红良友何惧之有,他们怕的是梁先生的理想。
——郑美编什么是时尚?
它是工业,是艺术,是资本,是流行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我们都忘了它的根本——是对美的倡导。
——周小辉高端时尚就像一道宅门,那里面很美,很高尚,很复杂,也很昂贵,但这里很实在,很生动,人们吃买的起的菜,穿买的起的衣服,而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让我们来为他们办一本杂志,不在乎潮流,不在乎别人制定的品味,没有阶级,没有三六九等,因为,美是平等的。
——周小辉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Alex世界很脏,可我得回去看看,带着我的限量版包,虽然是过季的。
——AlexPS:当Alex在影片的结尾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时,似乎意味着所谓高端时尚的终结,犹如他的包包,虽然限量,但已过季,生命之中总有些东西值得相信,周小辉赢了,我愿意理解为,那些关于理想、公平、正义的东西总是会赢的。
总体感觉是,每当看到让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片的时候,就出其不意的让我心凉一下,类似于先给你个甜枣,再赏你一个脑瓜崩儿,没有巴掌疼,但甜味却也着实体会不出来了。
大体故事讲得很明白,人物分工很明确,但不得不说像这样没有大悲大彻,大喜大悟的时尚片还是要靠细节分高下的,我觉得此片成在细节,也败在细节。
问题:细节一,三年就能当上副主编的人物会摸不清自己老板(主编)的心思,把自己送上绝路?
虽然这是故事的起因,但却没有绝对的说服力。
虽说是把老板当师傅,但是伴君如伴虎,巅峰的美景是只容许一人观赏的,最后居然还要等到对方把脸皮撕破才明白老板的真实表意。
周小辉刚刚展现了他在时尚界的过人才能,就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这样的愚蠢,不能令人信服。
细节二,旧爱新欢的功过问题。
对于周小辉,和celine的一段情可能是工作与生活的需求,像是逢场作戏,真心却很少。
在面对自己不公待遇时她的冷漠令他彻底放弃了这个女人,但是celine并没有成为他的敌人,还每每提出忠告,并且为其事业铺路。
虽说没有成为真正了解周小辉的人,但相比于英红这个本身在周小辉眼里就是个无足轻重的loser,仅仅是在他患难时伸出“假”的援手,付出模棱两可的真心,以支持周小辉的名义在暗地里成就自我,celine可谓是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做事坦荡荡了。
英红因为处于从未成功过的压抑之中因而做了“卧底”,最终也因为发现这样的成功并非自己是所追求的,重新找回了自我。
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相对完整的。
但周小辉对于两者的态度的表现却出现了矛盾,他不能接受celine自我求全的冷漠,却可以原谅自己在每次接近成功时英红的背叛,难道只因为英红付出的比较多吗?
我个人觉得这段爱情更像是强加性的爱情。
细节三,煽情煽大发了。
最主要的就是各种磨难正磨的观众津津有味时,最后的成功反倒像是突如其来的阵雨——重点是雷啊!
情节像是春晚的小品,歌舞更是把大家带入了宝莱坞华丽丽的世界!
其他就是台词问题,周小辉一定要跑到武阳家里告诉他爹娘,他们的儿子多有义气;alex一定要像周小辉诚心忏悔,并强调自己是县城来的。。。。。。
细节四,悲惨的音乐。
少请个明星,花点钱弄点原创音乐吧。
各种名曲在这个片子里用过之后都显得廉价了。
亮点:细节一,片中几处都没有简单的使用片段回忆,而是掩藏部分过去时,并将其作为现在时的例证。
例如周小辉被踢走时动员员工一起创业,celine告诉英红周小辉为了他们放弃GF主编职位,两处情节都利用了前面对话中所隐藏的片段,这样就使观众也成为了片中的未知者,等待着揭晓答案。
细节二,对于现实的展露(或是嘲讽)。
片中很多情节,台词都有着些许对现实生活现状的批判之意。
对于煤老板,富二代,房价,奢侈品,明星,创业等都有说法,而且说得很对。
一句“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不知又戳疼了多少人。
细节三,shock。
我相信,在有了老王醉酒的这个埋伏,最后知道英红才是卧底这个情节还是令很多人都惊讶了一下的。
能超出观众的想象就是个大亮点。
细节四,我很喜欢最后英红出现的那个镜头,社里的人物(除了英红)在门口一字排开,其中也包括莎莎,镜头在徐若瑄身后,刚好将英红的后脑勺重跌在了莎莎所在的位置上,成为了五人的集体亮相,而且英红这个特殊人物是以后背面向观众的。
这个画面很有意思。
其他:春晓演技进步了好多,只看过她在奋斗里的表现,当时觉得她还是站着不动拍照片好;周渝民到底是不是想说京腔啊,没有儿化音的“哥们”听着真难受;谭咏麟那不知道那个县城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乔任梁比想象中的好。
筷子兄弟配色配的很到位。
再有就是片名没什么创意。
总体还不错的片子,但是因为有了四星的底子却最终走到了三星的结局,比那些本来就是三星的片子更会令人感到遗憾。
几乎不去电影院,老电影看得多,新电影看得少,不是不喜欢,而是我不能容忍烂片。
写影评我还是会看一下预告片的,我认为看预告片,我能大概知道电影的优劣好坏,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看了预告,在看看豆瓣上的影评,就不能不喷一下。
MD,烂片就有烂片的觉悟,还TM一溜的4星以上。
演技是没有的,剧情是蛋疼的,台词看不到,估计就是抄了一些网络流行语。
我是挺喜欢徐若瑄的,但你要说她演技,我只能说一般,而其他演员,我问一句,表演是什么啊。
本来不想写评论的,对于一部烂片来说,对其最尊重又不掉自身价格的方式就是忘记、忘记、再忘记。
但是,不小心登豆瓣看到这部片子的评分居然有6.9,下面的评论居然几乎一边倒地是称赞溢美,我实在忍不住说上两句。
对于这种片子,原本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看看精美的画面、靓丽的明星(周渝民和徐若瑄我都还蛮喜欢的)、老套但是轻松的台词就OK了,但是抱着这种低姿态底期待的心态去看,居然还能让我愤怒其2的程度。
实在有点害人害己。
首先是故事,失败者创业的励志是好题材,出过好电影,再融合时尚又有商业卖点。
但是这里面的失败者失败得很2,成功得也很2。
前一分钟还说这本杂志明明只买了几十本,画面一切就有家长跑到编辑部(实在不想叫他杂志社,那地方完全是停留在改革开发初期的编辑部的故事的帮办公室)说这杂志多好成功。
之前的画面还是杂志在角落没人理睬,切换之后就是满大街上的人手一本该杂志(且不说所谓的时尚杂志封面有多么像《知音》),然后一帮人跑大街上玩歌舞、玩快闪,擦,你印度片啊。。。。
人家印度片跳舞的都还打扮打扮,你们那些dancer能不要这么城乡接合部不?
再说演员,基于喜爱,我都不想批评两个男女主角了,但是你们演得也太流于表面了吧,,难道仔仔被又廷腹黑之后就一蹶不振?
至于那些配角,整个编辑部流露出的草台班子气氛,难道真能让人信服这么不专业的团队,也没有统一精神方向和追求的团队,能创造励志奇迹?
还有服装,以时尚做买点的商业片,居然能让女主人公穿这么丑,一件放在橱窗上的展品居然可以从电影开始放到电影结束,时尚都粘灰了吧。
为了突显女主角以前的运动员身份,就让听她在男主角身边一直只穿一套运动衣?
而一旦离开男主角又可以换一身截然不同的职业装?
让女主角一会变成傻姑,一会化身干练腹黑白领?
服装师,你就是这么理解服装和人物性格的关系的?
这么生硬,有逻辑吗?
一部好的励志类型片,通常是主人公或者某群人在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之后,找到自我而获得的成功。
但是本片所经历的痛苦,仅仅只是内部人员的抬杠和腹黑而已,然后男主角再听听老人讲故事,重提一下“理想”这个概念,莫名其妙把2B了的各种配角再找回来,就莫名其妙又成功了?
各种2的细节多得目不暇接,特提一下里面的软性广告,其实都全体硬了,打某网站的广告真是活生生地叫个路人甲硬用和剧情无关的对话说给观众听,能不要这么简单粗暴吗导演,你真的就那么喜欢强行插入?
好吧,烂片其实层出不穷,连《出水芙蓉》《大笑江湖》这样的片我都看过,其实本片我完全可以忍气吞声,但是我忍不了的,是豆瓣上一片称好的评论,瞬间还让我错解是不是自己进错了页面,还是当时进错了电影厅。
看来豆瓣真的是很重要的营销阵地,写手们写字真不容易,韩寒也说了中国的作家那啥,但是,中国的电影也真不容易,烂片层出不穷,导演纷纷转2,演员互相践踏,有点才华的都被挤了,有点钱都被烂电影圈了,能不能不要再瞎搅和豆瓣了,让烂片沉下去,让观众恢复点信心成吗。
“创业?
励志故事都是讲给失败者听的。
来北京三年,我在时尚大厦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买了一个两居,明年就可以把爸妈接来。
这就是我要的成功。
”“房子是五环外的吧?
”“五环外怎么了,七环也是北京!
”不知道多少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感同身受,反正我是笑了,笑完又有点无奈。
影片开始,周渝民不叫周晓辉,圈里人都知道他是Patrick --《名尚》的副主编,他自己也很习惯并enjoy这个名头,习惯到忘了自己本来的名字。
想起微博上的一句话:北京,已经把我蹂躏成另一个人,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今年六月的时候,我进了时尚大厦,原来一直在电视台,和所有女生一样,对这个圈子充满无限向往。
转换一个轨道,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有了一张办公桌,但是是借用别人的。
于是开始了每天电话不离手,时尚杂志助理的生活。
那段时间,奔驰在北京的环路上,打车打到头晕,认识了N个师傅--靠谱和不靠谱的。
从国贸到红玺台,从北京南站到安慧桥,从广渠门到798...穿梭在帝都的我,来不及多思考,也没有时间停驻。
后来,我辞职了。
再后来,我离开了北京,暂时。
在某天拍完群星大片的晚上,我的勇气用完了。
而这勇气支撑了我在北京,三年......不知是给时尚圈打杂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还是爱情让人心力交瘁,亦或是再一次找房子的颠沛流离,这座曾经让我心醉神迷的城市,耗尽了我所有的能量。
闪光灯背后一颗颗明星耀眼,名牌衣服上的标价可以抵几个月的房租,而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在北京的生活,不健康不快乐,作息没有规律,吃饭随便应付,父母在千里之外。
站在繁华的街头,常会觉得恐慌,这座城市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他,那种迷惘感与无力感,足以kill me。
算了,电影里经纪人的一番话很对:奋斗的辛酸是不好跟别人说的,只有小孩子,才会抱怨世道的不公。
北京最吸引人的,在于它无穷尽的可能性。
这里总是有很多机会,可以让你实现对于浮华世界所有的幻想。
这里也总是有很多有趣的人,让你知道生活其实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认识这一切的代价,是漂泊和孤独,是高房价和坏感情。
这里给了你最多的希望,也让你感到最深的绝望。
青春热血慢慢变成一颗颗饱经沧桑的小心脏,时间怎样爬过了你的皮肤,只有这座城市最清楚。
我们忍受着天天挤公交地铁、上班至少一个小时的路程,忍受着和几个人合租、共用厨房卫生间的环境,忍受着月薪五分之一交税、五分之一交房租的压力,忍受着不愿承诺的感情和年龄渐长的威胁……就为了一个曾经的梦想:在北京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
慢慢的,我们习惯了隐忍,忍到最后甚至忘了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这里。
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是,胜利者总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沦为炮灰。
我想问他们,如果当年没有来到这座城,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至少有房有家庭,说不定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像周晓辉这样,三年内就能靠自己力量,在北京买房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无穷尽的可能性,确实让人心醉神迷,曾经我也是万千圣徒中的一个。
为了所谓的将来,咬牙承受当下的历练。
只是当可能性,一一尝试体会之后,才明白实现的遥远,以及超乎想象的真相。
当曾经的仰视变为俯看,揭去神秘面纱的一切,是否值得我们终身相送?
其实我知道答案,我怎么会不知道。
不是没有反省,而是无法背叛,自己二十岁时所选择的路。
虽然梦想这样的词,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些矫情,但却是支撑很多人忍受漂泊的最大动力。
而且,是真的回不去了,这座城已经渗入了你的血液,回到家乡,也抹不掉你身上的异类气质。
只要你有本事,帝都就有机会给你,而小城市却没有所谓公正平等,甚至连竞争你都没资格,人际关系就是一切。
所以就算北京对你如斯残忍,你依旧对他执迷不悔,因为你,不甘心!
京漂的一代,是左右为难的一代,是被夹在中间尴尬的一代,奋斗没有出口,放弃没有退路。
大鸣大放后,最后还是要归于平静。
看过最极致的样子后,是会踏心过日子,还是终生留恋激烈不甘平淡?
这个命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嘛(读四声)人嘛命。
七环还是北京吗?
七环不也是北京吗?
人人生而不平等、也不一样,立业,坚守,婚否...此刻彼时的心境,应该会有所不同。
选择决定一切吧,有欢乐的日子就好!
某些部分还是挺二挺做作的,不过精神可嘉....
原以为惨不忍睹,实际有些许惊喜。
不用动脑的电影,也不能打动人的电影,看着就能睡着的电影,最大的优点,比变形金刚安静多了。
这是中国爱情轻喜继《非常完美》之后又一部较高质量的电影。时尚与亲民是二元对立吗?影片将两者对立降低了影片的品质。品位与阶级相关但不相等,电影用卡拉斯、雪茄装点优雅,如果没有内心喜悦,这是徒有其表。真正的品位不是以品位示人、也不是用品位包容粗俗,而是忘记品位、优雅生存。
周渝民真瘦了
“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將時尚和勵志結合的很好的影片。周渝民那個瘦啊~!以前不是很胖嘛~這才是真正的勵志啊!!
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值两颗星,不能再多了
看的不是时尚,而是我们大多数人扭曲而悲催的生活方式及态度
有血无肉无骨架,有模无具无神韵
很好看,评分怎么那么低?
真的还蛮好看的,绝对不是烂片!节奏明快,情节曲折!
周渝民你有必要这么帅吗~
没钱没背景做点事儿不容易!有缺陷,但有情怀!
真没想到这部以为毫无营养的片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样的片子不应该这么低的分,我不知道是不是崇洋媚外又再作祟
加半星。秋裤的段子登堂入室咯~
3.5星吧。作为一部打着时尚旗号的电影,当然不能跟prada恶魔来做比较,但是相比时下其他的国内所谓时尚片,要来得有诚意。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空洞,职场斗争的表现,山寨反时尚的突出,都还算真诚。电影名字取得不怎么样,噱头吧,大家都没啥感觉了。反正大家欢腾就好,在这种类型片里,算是拔高的吧。
讨厌徐若萱
还能再烂一点么?演技这种奢侈品就不指望了,又是一部毫无逻辑的片子!一个男人再大度,也不可能轻易原谅一个落井下石、背叛过自己的女人吧?而且!还是两次!不整垮他不罢休!没有任何转折就原谅了?!世上有这种2货么?!周小辉,你还是考虑一下,为了给你凑钱卖车的好基友吧!
披所谓时尚的皮没问题,做励志片也没问题,但你不能成功得这么科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