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者为王》电影好坏先放一边 能不能别这么多!
赤裸裸!
赤裸裸的广告啊!!!
现在拍电影的投资还真是廉价啊~崩溃了。
这是一个关于大龄都市剩女遇到小鲜肉的故事。
彭于晏是个很奇怪的人 他在现在小鲜肉盛行的时代里他!
有代表作!
他!
永远不老!
为毛现在看到他还是像《听说》里一样嫩!
舒淇~舒淇~我真超喜欢她的声音。
可是其实说起来这个故事舒淇演起来还真是我如果说“驾轻就熟”会不会有点残忍。
超级喜欢潘虹饰演的母亲和舒淇的对手戏 超级有感觉!
那种碰撞!
一个曾经会爱也努力去爱的姑娘在受挫后成为一个剩女,遇到小鲜肉又不敢再次出手 你到底是要继续坚持爱情还是选择婚姻,好像年龄在女人这边特别敏感 你没有选择权 不断有人给你说差不多就嫁了吧还想找什么样的啊,可是自己又不想这样草草一生。
啊~好怕我到三十多岁的时候还没嫁出去 我妈天天拿刀砍我。
话说回来这个故事不真实的就是如果真是三十好几了!
有白医生这样没啥毛病的!
我也就嫁了!
而不是在这在白医生和马赛之前徘徊!
这种问题的就好像我今晚是和梁朝伟吃晚餐还是和张震去健身一样,明明都不可能嘛 是好电影 但少看这种电影 不要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开始是在微博上刷到金士杰扮演得父亲那一大段暖心的台词,非常感动,但是并不知道片段来自哪里~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电影海报,因为我也是大龄剩女,就很自然被“剩者为王”的名字所吸引。
当时看完就挺感触的,觉得电影拍得挺真实的,现在返回头来写影评,才发现导演的落落。
时代在变化,人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女性的社会权力和地位在不断提高,主动权和话语权越来越大。
影片整体剧情有较强的逻辑性,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影片聚焦于当今社会上的大龄剩女,片中舒淇饰演的盛如曦事业上高升,感情上却是一片空白,面对母亲的催婚以及各种相亲对象的接踵而至而表现得非常烦躁和厌倦。
她并非真的不渴望爱情,只是一开始没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
直到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马赛,盛如曦终于按捺不住对爱情的憧憬。
影片把男女主感情升温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好,从相知到相爱,再到出现分歧暂时分开,最终重聚,较为俗套的剧情却表现得很有张力。
另外片中盛如曦父亲的一番对女儿未来感情的见解也是相当独到,充分表现出了强大的对女儿的父爱,其中所表达的道理也是通俗易懂。
舒淇和彭于晏都属于高颜值的实力派,正好两人都来自宝岛台湾,在片中的各种对手戏都配合得相当不错。
母女车上吵架那一段,男女同住一个房间那一段,表白没等回答落荒而逃那一段,一个人去试婚纱当生日礼物那一段,我的天,没经历过的人根本不会知道这拍的有多好。
女主爸爸那段话,我就当那是我爸妈的心里话了,不然我得疯。
扣两星是因为女主闺蜜是个大傻逼,为一个男人耽误了这么多年,还默默地给他捐肾,关键是他都有老婆了!
而且结局也太逗了,为什么要让男主回来找女主,我还以为结局是女主和闺蜜会更坦然地单身下去,毕竟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碰不到真爱结不了婚。
前面的剧情那么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惨烈,最后来这么一出,那剩者为什么为王?
因为等到了真爱结婚了所以赢了,还是因为没等到真爱也能自己过得好?
我觉得应该是后者。
导演是作者本人,这本身就是就很勇敢,毕竟作者是用文字来表达,所以当换另外一种艺术手段时必然会有技术上的欠缺,但同时也能更明白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即使有些瑕疵但依然支持给一星。
题材是围绕城市剩女的,在当前青春题材泛滥时有一部能围绕大龄都市女人的感情的电影,所以要支持,给一星,毕竟总是臆想的青春也挺无聊的。
演员们表演的都可圈可点,最喜欢的演员是郝蕾,可惜只是打了酱油,不过依然醒目,舒淇还是很有风情,虽然由于过瘦脸颊有些凹陷,但依然能够扛得住镜头。
彭于晏在里面呆萌呆萌的,虽然我总是注意他的下巴。
潘虹和舒淇吵架那段很现实。
敢于让自己不讲究而剩下,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而遇到了小9岁的男生所谓的老牛吃嫩草结果也许由于嫩草有更广阔的天地而导致吃不到又能敢于放手真的是不容易的,又如里面的熊黛林能够给自己喜欢的人捐肾,这多少挑战了我们的安全思维自保思想,毕竟现代社会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少付出如何让自己不受伤。
光棍节要到了,所以奶茶mm宣布自己怀孕了,淘宝要弄晚会,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1111宣传,这也真的给所有单身们一个转移自己单着的尴尬,虽然过后我们要叫喊着砍手,在这档口,剩者为王上映了,相信票房会不错,因为应景,因为可以转移目标,因为可以告诉自己可以继续勇敢。
原载公众号“文慧园路三号”(CFA1958)女权主义者大概会喷死这部电影。
说真的,就算一直标榜不是女权主义者的我也非常想喷这部电影。
《剩者为王》从标题上透露出的给女性摇旗呐喊的样子,让它那歧视女性,以嫁出去为人生最高目标的价值观显得更加可笑。
还不如《我们结婚吧》这样在标题上名正言顺地宣扬婚姻制度的片子呢。
它甚至还比不上《小时代》,《小时代》至少还有一些景深浅到左右眼都可能有一只跑焦的逆光镜头和甩来甩去的长镜头可以看。
落落作为原著作者,亦担任了影片的编剧和导演,《剩者为王》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作者作品。
这在IP概念大行其道,改编权满地飞的今天到底也算件好事,因为创作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想法。
但看过落落大部分的小说的观众们在看完电影之后,可能会和我有相似的感受:落落在文字上的镜头感和画面感都是极尽细节之能事,调动情绪营造氛围也是一把好手,何以在影像化以后,片子的分镜头会差到如此呢?
除了特写+空镜几乎就没有其余表达情绪的手法,场景上的调度也是少的可怜,透出强烈的电视剧感,连基本商业片让观众看起来愉悦的水准都没有达到。
当进入家庭结构成为社会主流话语,剩女因为追求爱情而剩下,抵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本身的话题点是非主流的,少数群体的。
家庭在这里的指向有两种,一个指向我们成长、形就早期自我的原生家庭;另一个则指向我们在成人以后需要通过婚姻,与另一个人来共同构建的属于自己的家庭。
剩女们看似已经离开了原生家庭,却还没能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这在社会主流话语的视角下,是一种成长中断的行为。
如果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自我选择,成长也就在自我选择的同时完成了它的意义。
对主流结构的摒弃,才是标题里所说的“剩者为王”。
可是一旦当故事的主角也变成了这种压力的追随者,希望有一个“相爱”的人在婚姻下共度一生,本身就消解掉了这种少数性。
这让矛盾不再成为矛盾,只成为一种“良人不期”的惆怅。
剩女不再是“剩女”,只成为长得好看事业有成的“结婚狂”。
所以影片让盛如曦的心理状态成为了浮光掠影的大段独白,转而让她和母亲间的冲突成为了最大矛盾。
这完全就是一场女性绑架女性的戏码,同样身为女人的母亲站在女性的立场去说教女儿,一场车内戏中盛如曦几乎崩溃,对母亲说 “你和这个社会一起歧视我”,这不仅是社会的歧视和母亲的歧视,也是心中仍旧把婚姻作为唯一正确性的盛如曦自己对自己的歧视。
和爱情的关系也并没有片中宣扬的那么大。
好在影片结尾稍微掰回来了一点,金士杰的演技真是好到完完全全撑得住那6分钟的独白全程特写。
在全片的男性主动性都几乎消隐的状态下,父亲作为男性代表在结局重申了爱情的意义,同时强调了婚姻和爱情弥合的重要性。
爱情在这里似乎稍稍占到了靠前一点的位置,但也还是无法脱离婚姻而存在。
所以嘛,你说女权主义者会不会喷嘛!
哦,还有,片子中的黄色笑话还是蛮黄蛮好笑的嗯。
就酱,重要的话我说完了。
本来,我是带着喜悦看完这部电影的。
因为电影happy ending了啊。
誓死要为爱情结婚天天幻想着那个对的人会开着飞船来接我的女青年终于如愿了。
但是,通常我们都讨厌但是。
但是却往往跟随着事实真相。
电影说他们结婚了吗?
说他们结婚后会怎么样了吗?
并没有。
什么?
我好庸俗吗,找到爱情已经不易了?
客官,坦白讲,你说小鲜肉究竟为什么喜欢大姐姐呢?
还不是因为是他的领导。
大姐姐究竟是怎么喜欢上小鲜肉的也不得而知了。
从来没开口说过喜欢一个人的人,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那究竟是什么情感吗?
人难逃奴性。
长大成人了,有了自由了,又非要再组建个家庭,再生个孩子,为了这个家庭继续奴役自己,像鞭子一样抽着自己前进。
因为不那样的话,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该往哪使劲,说不好就跑哪去了。
不如像大多数人那样循规蹈矩。
剧中最出彩的就是金士杰的那段独白。
坐我旁边的美人儿边看边哭,但是,她已经结婚了有个快乐幸福的家庭,该哭的人明明是我吧?
父母一直以来都努力为了我的生活品质可以提高,为了我可以找到一个条件不错,对我不错的男孩子嫁了。
我找不到的时候,他们会一直催催催,什么别挑花了眼!
你到底要什么样儿的啊!
真到了别人介绍,绝对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问我,你觉得怎么样?
而且也绝不是势力的说,条件怎么样?
你要是真喜欢就做好准备去吃苦。
但我绝对秉承郝蕾的观念,我现在生活99分,我干吗要冒着把生活质量降成0分的风险???
但是,昨天我重温的《奋斗》也告诉我,我们要去工作,去恋爱,去奋斗,这事儿十万火急,我们一刻也不能等!
哦,对了,看电影不对号入座怎么能行呢?
看着大龄女和小鲜肉幸福的吻在一起我还以为我也可以。
就那么不巧的看到了一颗求婚戒指。
想着说没准那个会照顾人的白医生不错?
这样的人还愁娶吗?
这一刻我真心觉得好累。
想把自己包起来,卷起来。
====================================================以上是昨晚快凌晨一点的时候神伤之作,今晚自己又创作了一篇如何使自己保持快乐,于是该傻逼就被自己治愈了。
好!
生活还是很多正能量的!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像电影里那般,条件好,工作好,容貌好的大龄剩女,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愿意剩下来。
当你遇见自己认为对的那个人,你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和他组建一个家庭,但是,他却离你而去,被深深伤透后,短期内如何再去接受???
不是不能爱了,是渐渐失去爱的能力了,为了遇到正确 的那个人,所以才剩了下来,并不是自己愿意剩下来。
我姑姑今年43了,没有结婚,因为28岁的时候,与他即将举行婚礼的男人跑了,什么原因???
公安局要抓他,姑姑等了他好几年,等着等着,看着看着,渐渐地就看透了,失去了爱的能力了。
所以电影情节只是在电影里,现实里,你真的能找到这样的?
能遇见这样的?
其实这部电影里,我喜欢的是潘虹虽然她一直演反派,但是反派中的演技,真的是喜欢她呢。
我就看看不说话。
电影《剩者为王》讲述了女主大胆追求爱情得故事,女主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有过迷茫,与母亲有过争吵,最终因为父亲的一段话,勇敢的放下负担,勇敢的追求爱情。
最终的结局也是Happy Ending。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特别好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女主与母亲堵车时争吵的那一段,特别真实。
在结婚这一点上,母女俩有着不同的看法。
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站的立场不同。
母亲担心的是害怕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女儿。
女儿希望是可以得到爱情。
二是最后女主父亲对医生所说的那段话,真的哭死。
这一段中,父亲通过这段话把对女儿的爱全部表现出来了,站在了女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父亲所说的这段话以及演员这段的演绎,我感觉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部分。
女主与其两个朋友都是没有结婚。
面对未婚夫不可饶恕的错误,汪总选择的是取消婚礼,果断的结束这段关系,我能理解也很佩服她的勇气。
但是女主另一个朋友章聿为了自己一直喜欢的男人而捐出自己的一个肾脏,我真的不能理解。
虽然是自己一直喜欢的男人,毕竟好多年都没有联系了,而且对方已经结婚生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不结婚,只要别委屈自己,别心有不甘就好。
最后父亲的独白真的太好了,很感人。
最后一点,这部电影的植入广告有点让人无语。
这是一部由小说家落落所导演的电影作品。
并没有任何贬义的意味,仅仅是觉得这部作品与其说是电影,其实更有小说的味道在里边。
本作品比起电影更像是影像版的小说或是电视剧。
你当然能用十万个字写成一本厚厚的小说,拍一季二十五集然后连拍五季的电视剧;但这是电影,在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你必须交代一个故事。
所以说故事节奏的控制很重要——不需要到紧凑不苟的程度,但至少不能太过松散——显然这点上本片失败了,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出神又回神,来来去去不下十次。
接着是剧情表达的不合理性。
先声明,我并不是原作党,在观看本片前对剧情是完全不了解的。
举个例子就好:如熙的妈妈从煤气中毒痊愈后,突然就得了老年痴呆症。
在原作中,有可能老年痴呆症是痊愈后好几年才得的,或者就是因为老年痴呆症所以才忘了关掉煤气从而中毒——但我不可能知道,电影中也没有标明时间,所以我只能恍然大悟:啊,原来煤气中毒后会产生老年痴呆的后遗症。
要知道适合写成小说的剧情,并不一定就是适合拍成电影的剧情。
要说本片最大的败笔,绝对是于极其生硬的转场剪辑以及几乎为零的镜头语言。
剪辑真的太混太电视剧,别什么都来个淡进淡出就给我完事了啊!
摄影机也仅有些呆板僵直的运动,构图几乎全是中景,宏大的全景和细腻的近景在片中少得可怜。
那些海量且刻意的植入性广告所赚进的资金就不能请个更好的剪辑师和摄影师吗?
只有这点我真的是看不过眼!
还有这突兀的结局算啥啊?
是时间太紧还是资金不足啊?
根本坑爹好吗!
马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怎么见面就抱了吻了剧终了请原作党告诉我是咋回事!!
说好的剩者为王呢所以剩的是他妈的白医生吗!!!
×××××××××××××××××××我是怒气分割线×××××××××××××××××××××× 呼~~~~~接下来说说几个优点吧。
我喜欢片子中生活化的对白(除了如熙告白那一段肉麻死我了之外),一些小幽默和梗也用得十分自然,小说家的对白设计功力果然并不简单。
几位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到位,我尤其喜欢金士杰所扮演的如熙爸,和白医生对话那段戏演得真心棒,将一个父亲对女儿爱得深切但却不露于形的形象完成了相当的诠释(虽然那一幕显得太过拖沓:不动的背景和镜头太蛋疼了。
)同一段戏也尝试了如熙和如熙爸跨时空对话的特殊叙事法。
虽然效果不太好,但至少做出了尝试,好评!
嘛~然后优点大概就没有了。
不管怎么样,这部作品都是导演影视作品上的处女作,且落落导演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电影的拍摄,能够拍出这样的片子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期待导演的下一部电影作品~也预祝本片票房大卖!
*本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若持异议随时欢迎提出讨论。
禁转。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摄影很美...但是...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北影节英嘉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3.5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