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来看了下。
可能是应为看得不够专注?
感觉悬疑揭开的时候,没有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震撼感。
我也没有对这个换身份的主题,有什么直击心灵的震撼。
看到女主是《重启人生》的女主,我还小开心了一下。
到底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自己的过去?
我渐渐地觉得,我们的一生,都是由记忆构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无法从过去带来什么,是过去的记忆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过去是丢不掉的,丢掉了的话,你还是你吗?
总体来讲,还行。
#某個男人# 原来这套戲横扫日本电影学院奖原以为好似宮部美雪嘅《火车》这种盗窃人家的身份生存下去嘅設計係有少少异曲同工嘅不过係放弃原来嘅自己重新揾过一個身份过另外一种生活我觉得講到尾也不過係“身份認同”的問題尤其係妻夫木聰,都係第三代嘅韓國移民都還找不到身份認同總係畀人一眼認出我個人覺得這種人好可悲到底係別人不認同還是自己更自卑?!
若果不是洼田正孝意外身亡佢會以他人的身份幸福地生活下去但係我亦會有疑問即使用他自己的身份在那個地方生活下去不是也可以好幸福下去?
那麽到底係真實的人重要還是身份重要?
果然有如《86不存在的戰區》那個10歲的女帝所說:人是籍著土地与血脈構築而成的存在,除了驕傲就沒有其他保存自我的方法,係一種有缺陷的生存方式我最喜歡係電影的海報簡直係完全帶出電影那份詭異与耐人尋味BTW,妻夫木聰真係好啱這種角色一如《愚行錄》,總覺得有另外一張臉隱藏在後面
电影题材挺好的,世界上有着很多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意的人,比如在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比如有着惨痛经历的人,他们要想走出这个人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他人的姓名,彻底与那个自己说再见。
安藤樱演技真的很好,虽然戏份没有覆盖全片,但是出场时间就会被吸引进去,小七演的也可以,但是差一些爆发戏。
没想到日本人这么排韩,韩国也许经济不如日本发达,但是感觉韩国人活的更加随性一些。
电影节奏有点太慢,正常倍速看着有点困难。
慢慢讲了一个故事,对于老婆的出轨,男主肯定是深感嘲讽于不屑的吧,甚至有一丝解脱的感觉,结尾放在现实中,不受过往干扰而用新身 份过活的人真的会存在吗,我不太相信,或许,只是我还没抵达人生的断点罢了,结局也很开放,也有可能全是男主的伪装,抛下以前的身份重新开始,最后那张画提醒了男主现实的生活。
你是谁?
他是谁?
我是谁?
在多元社会,人们往往因为找不到与自己理想价值相一致的身份而陷入危机。
这种身份的不认同一方面是个人能力低于身份阶级。
这种危机会带给人们自我内心的消耗,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内耗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人们会因此努力学习工作为了得到自己和外界的认可,使得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身份。
这种身份的不认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做出改变的。
但身份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个人在社会的生存能力无关,而是有关出身、家庭、血缘、民族、过往、阶层等等,这种身份的不认同是天注定、难以改变的。
电影《某个男人》就聚焦了日本社会独特且敏感的身份政治问题,借此提出如同悖论的追问: 虚假的身份与真实的人生,对一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
影片中,城户章良与谜之男子都选择隐瞒、变换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他们没有想要借此成为多么有出息的大人物,他们只是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与生俱来的身份意识成为困扰他们的因素,在抗争无力的社会氛围下,他们只能逃离或改变身份。
包含剧透,慎入!
包含剧透!!
慎入!!
———— 分隔线 ———因为电影这题材问题,一个人有好几个身份,我就用演员名字代替角色。
故事一开始,漥就给我感觉炮灰即视感。
果不其然,没想到连半小时没到就下线了…然后故事就很无趣感觉跟麻酱《爱上谎言的女人》一个套路。
那个电影呢是男主(高桥一生)出了意外昏迷,女主发现男主的一切都是假的,名字、工作等等。
然后女主就踏上了寻找真实未婚夫身份的旅程,最后he(再多我就不剧透了)那部电影是18年,而22年的电影还玩4年前都老的梗也未免太无趣了!
但随着故事开展剧情推进才发现并不是那样!
二刷还会发现很多被遗漏的细节。
ps:来跟我读—— 漥(洼) → 无啊 → wā(ㄨㄚ-)洼地的洼,是我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之次常用字!
不叫圭guī(ㄍㄨㄟ-)!!!
念字咱别念一半!!!
———首先先从漥跟安藤樱这边说。
漥因为父亲是罪犯,总是活在父亲的阴影里,爱与恨纠葛,他改名换姓还是逃不开。
有时候可能别人不提但他还是无意间觉得所有人看他就在说:他是他父亲的儿子。
这里漥仿佛听到有人提父亲。
但转头一看并没有人,随后有人走过也并没有人讨论他…所以个人理解这句话并不是真的有人说而是漥自己的幻想随后因为跟女性亲热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因为自己跟父亲长得一模一样(还好漥没大痣,太嗑掺了🥹)因为无法面对自己所以跟女性根本也做不了什么,看见镜中自己就不断害怕,呼吸困难、逃走。
个人看法 先拒绝了对方 但后来后悔了 伤心于父亲死了连遗体也没拿到(爱恨纠缠复杂心理)随后遇到了女主。
虽然没过多表示但在我看来他是喜欢上女主后开始对生有渴望(或者因为互换身份后想重新开始),画了生机盎然的画、去找了工作才向女主求交往的。
画画 开始看见人间的美好
生机盎然的树(表现了现阶段他的内心)
新工作 同事教漥辨别树倒下的方向(伏笔)
求交往(隐晦说法)女主同意后开心笑之后再见听女主说离婚原因
之前漥可以好好活着但他选择了自杀。
如果说漥再像之前那样求死、自残,那樱也会像对前夫一样两人彻底拜拜!
过去:
自残
自杀尽管如此,在最初,他在跟樱亲热时看到了自己的脸,害怕发抖、仿佛被人扼住脖颈无法呼吸,但这时他没有选择像之前一样推开身边人逃走而是被她安抚。
慢慢解开心结后来还有个女儿。
相识三年时间,樱前夫的儿子完全把他当父亲,一家人其乐融融。
漥还会跟他抢食物,吃饭时候还抱着女儿一起玩,完全想不到过去他是个阴沉、自残、求死的人。
三人一起玩石子 樱踢到别人车后逃走
抢食物
逗儿子
随后带儿子去森林
家族写真结果就是命运弄人。
痛苦想死的时候跳楼也死不了,而想好好活着后一不小心摔一下就被树砸死了。
————然后再来看安藤樱这边的视角一开始因为儿子死亡郁郁寡欢。
(当时律师见面说七年不见了,七年前办的离婚,和洼认识三年所以初登场失去儿子也有三四年了。
)处登场:泪眼婆娑可怜孤独无助,沉浸在儿子死去的阴影中不能释怀。
好美!!!!
然后遇到了漥,因为停电他主动帮自己恢复电闸。
不断见面虽然没什么言语但对他有好感。
在听到别人说漥有反应(截图没截出来
看到漥开心笑(因为要告白漥在门口踌躇提到死去的孩子,痛苦。
被漥治癒。
死去的儿子之前也有出现过(外婆拜外公时
一开始什么都没说 只是握住手给她力量 一种无声安慰
随后不久问孩子叫什么(这里中文是小辽看上去很随意叫孩子的一种称呼,而日文台词是辽君,大部分是年纪小对年纪大使用显得更尊敬对方,年纪大的人一般用桑(当然也没有固定不能用),而这里漥对孩子叫君,面色沉重,给我一种非常郑重地「打招呼」「送别再见」的感觉大概因为「君」这个尊重的称呼,所以最初漥说的时候樱有看他一眼,发觉他很认真叫自己的孩子,很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安慰哭得更厉害。
但当哭过之后就不再像过去一样七年了还放不下他一直困在过去,反而从这段悲伤中走了出来迎接新生活。
所以这段也是漥救赎了樱。
所以在此之后两人从洼不断恐惧到有孩子也是樱不断治癒漥的过程。
所以两人这段仅仅认识相爱三年的感情其实是两人最重要的三年,被对方治癒。
所以当漥死后她也没有像过去儿子死的时候一样陷入悲伤,反而跟孩子一起面对他已经死了的真相走向未来。
所以她才说“无论是谁都不重要,他就是他,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其实遍观所有人对漥的看法,其实大多人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介意他父亲是罪犯的事实。
对应我上文说的,困扰他的一直都是他的幻想。
可能有人不喜欢他,但更多人是喜欢他的。
因为他沉浸在父亲阴影中表现出的阴郁,会让人觉得不适,但慢慢随着时间流逝大家多相处了解他都不会说他坏话,反而爱、不舍更多。
老东家
妻子———————分隔线———————话说回律师。
因为漥案子的事开始见到换户籍的罪犯。
比起活了300年的人类,我更注意外国人这里。
(日本排外严重的这个国家外国人很难生存)所以这时候我想所以就是这个原因他隐瞒了自己国籍。
但慢慢发现并不是那样…
排外到游街抵制他说
他对漥有一种共情感。
但他们不是兄弟。
一开始我以为是他们都是被排挤不得不隐瞒自己一部分的人,但又不完全是那样……在一切揭开之后,两人交互的镜头…
结尾律师用漥换的“谷口”身份继续生活。
律师还是律师的时候只有电影中出现的一个儿子,所以当他说两个儿子的时候就说明大儿子是他电影中出现的小孩,这段对话的时间线在几年以后。
看一下律师的一生…一开始还算是幸福的一个家庭。
但自己太过认真于找人忽视了家庭又凶孩子。
让妻子感到陌生,所以当他觉得一切结束回归家庭又撞见妻子“出轨”消息,选择了换身份。
一切结束后重回家庭
看到妻子“出轨”消息几年后,换个新身份跟别人聊天。
开头第一个镜头
要结束时 在酒吧镜头这个镜头暗示了妻夫木聪至少有3个身份。
1、原本真真正正自己的外国籍的外国人身份。
2、律师。
3、温泉旅馆二儿子。
对应着之前老人家说的三百岁,所以也就说明是他这种换了好几个身份的人。
现实中的人类至少到现在也只有100多岁,可当许多角色的寿命累积的一起便有了300岁。
这个300岁我是这样理解的。
酒吧对话
可实际上,他到现在还没有正视自己。
他放弃了外国身份是因为他不能承认自己是外国人。
他放弃了律师身份是因为妻子出轨。
他一直以来都没有直视自己、解决问题,只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身份逃避在眼前的难关。
就像看到妻子收到的消息后就逃走了,别说没石锤,就算真的出轨了他也没必要换一个身份继续生活。
而他选择了更换身份。
他选择了逃避。
而以这样的心态生活他又怎么可能「到此为止」。
(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的一个主旨,大家应该积极、正面地面对自己,有时候不是外界问题而是你自身想的太多。
这样痛苦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像漥一样…所以他跟漥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漥已经摆脱过去走向阳光。
而他就像刚出场一样一直生活在黑暗中。
初登场镜头 飞机上被阳光照得很亮 感觉不适把遮光板放下 就像他本人一样不适于在阳光下生活一直活在黑暗中所以,结局两人互道姓名。
在妻夫木聪名字这里留了白……(在我看来也是暗示他未来还有很多身份)
综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btw,日本人但凡你们有个身份证……
开头给人感觉时间跳跃很大,镜头一切换,几年就过去了。
片子的开头就给出了悬疑,这个伐木而死的男子,留下一个女儿的丈夫和父亲,喜欢绘画但技巧不成熟的男子,究竟是谁?
妻夫木聪扮演的律师开始调查这个死去的假谷口的身份。
在寻找被冒充的真谷口的过程中,律师发现了一些隐情。
律师自己的隐情就是他是第三代朝鲜裔,他的身份似乎见不得光。
而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一段隐情,有的是家庭的,有的是犯罪的,也有的是情感上的。
影片通过律师的追查,抽丝剥茧的揭开这人人都有的一段隐秘的历史。
影片的主题,是身份的认同,孩子因为家庭变故接连变换的姓氏,律师想隐藏自己在日外国人后代的身份,真假谷口交换身份重新开始的故事,这些都指向了令人疑惑的身份认同。
影片中提到一个专门帮别人洗白身份的人,这个人起到了中介和白手套的作用,许多想与过去一刀两断的人都因此获得了新的身份,有了新的人生。
影片画面平庸,节奏缓慢,似乎将浓稠的情感压抑在日常镜头和叙事之中,形成“看山不见山”和“寓动于静”的幽寂感。
其要表达的犯罪主题和场景调度的日常元素形成戏剧性落差,这也是日本犯罪片的一贯手法。
影片的中段,也就是叙事的大部分讲述了一个无法从杀人犯父亲的阴影中走出的拳击手的故事。
在影片设置的身份认同的主题下,这个故事更加强化了身份的强制性和难以改变的特征。
身份来自血缘,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影片聚焦了交换身份的这群人,无论是告别过去,或者改变现状,一旦和别人互换了身份,就意味着重新开始。
虽然这是违法行为,但从本质上说,这也给了许多想改变人生的人一次重生的机会。
毕竟,许多往事不堪回首,太多重负难以承受。
在身份认同的背后,就是对身份的排斥,所谓对外族人的排斥,对犯罪者家属的偏见。
影片虽然涉及这些内容较少,但其主题引申的深意不难看出,想要破除偏见,建立一个族群平等,对犯罪者家属宽容谅解的社会何其艰难。
正因为律师的身份也被人歧视,所以他才会竭力揭开这个男人的真实身份,为他的短暂的奋斗和重生做一次完美的辩护。
结尾挺有意思,律师对萍水相逢的人说假话,这不是欺骗,而是一种保护。
但渐渐地,对身份的恐惧让我们都迷失在自己的保护色中,身份,秘密,往事,在重重的保护色中,我们不再是那个原来的自己,而成为某个人,某个虚伪,冷漠,无奈的陌生人。
此片获第46届日本学院奖最佳影片。
反正我也曾有过(现在也常有)“要是当时那样选择,或许现在…”或者,“如果现在重新选择去过那样的生活,一定会更踏实开心吧!
”的想法,终归来说,当一帆风顺的生活出现巨大的落差时,就幻想着用另一个自己开启另一段生活,以替换自己现在的不如意的生活。
我明白,这是对现在的身份和生活太过于不满和失望时,自己主动选择的可以让自己内心舒服一些的不多的逃避方式。
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对于走不出生活阴影的人来说,任何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都需要尝试的,可怕的是,既沉浸在失败或痛苦、恐惧的过往中无法自拔,而又不能面对现实重新开始,抑或切割过往重启人生,宝贵的光阴就此荒废,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愈发苦涩、消沉,人生就此颓废,那个曾经在别人眼中的人面目全非。
既然做了尝试后还是无法释怀内心的恐惧、愤恨,既然不能容忍自己的父亲、家庭和那个叫原诚(不幸的男二好像是叫作这个名字)的人,索性切割掉不堪过往,再度重启人生,就成电影中X先生的选择和再度尝试的自我救赎之路。
他为他的选择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不幸人生中最快乐也最真实的三年时光!
电影用一个极为特殊的事例来对社会现实和现象的折射,它虽像冰山的一角,却也能迫使我们去思考,面对过往的不幸,我们要如何面对?
面对过往,面对现在,面对未来,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幸却无法自救时,选择用另一重身份开启新的人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X先生的选择,我理解、同情,也颇为认可和羡慕、向往。
男主的出现还原了男二选择成为X先生的心路历程,让观影者在解密男二的过往和过去的身份时,也一路体察着他的现实困境和他在困境中的表现、抉择,不过对于“身份”认可,尤其是展现移民身份和内心困境的问题,我自身没啥体会,所以,也没有对男主那条线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及导演要表达寓意的判断能力。
看了一些影评,觉得别人分析的挺有道理。
一部电影能同时展示两个甚至多个群镜,而且故事完整,隐喻不浅,画面表达,演员表演都很棒,我觉得它是值得一看,也值得反复看的。
其实是想打9分的 可惜豆瓣没有有人说想要洗白身份 不是因为这些人的行为有错 本性有错 而是在别人的眼里看来他们因为“某些身份”有错身份歧视的内容确实不多见 本片总体达到的效果也不错 很平静的叙事 虽然没有过多的背景音乐 看着也不会太过枯燥身份歧视不止是日本的问题 更是全世界的问题 比起责怪那些“互换身份”的人 似乎人们更应该反思 因为自己的偏见 而悄悄的毁灭着一个普通人正常的一生
这几个人物都是有关联的:伐木人、律师、一直担心要改姓的小男孩。
安藤樱这个角色是个参与者,也是个观察者。
这三个人代表了三个群体:杀人犯的孩子、在日朝鲜人、人的幼年期。
他们分别面临着罪与罚、异邦民族、游离在成年人主流世界之外,在这些“弱势”心理和社会环境中,如何找到“自我”,为自我找到出路?
这是要回答的问题。
寻找“自我”,寻找“与生俱来”之外的自我,这个命题是所有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需要去面对的。
在这个围墙之外的人,其实是无法理解墙里的人。
比如,安藤樱的角色,再比如拳击馆的陪练,就是问“是不是自杀”那位。
“自杀”也是一种答案,加缪说:“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当然,在哲学上去讨论这个“自我”的问题,就太深刻了。
但是,没有深度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
对于行尸走肉,自杀是最可能的选择,不一定是字面上的,而是在无知中耗尽一生,茫然地走向死亡。
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自我”只能从与他人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是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的镜像的总和。
陷入自我困境的人,比如这位杀人犯儿子,拒绝和朋友交流,钻牛角尖,陷入了《罪与罚》的自我困境,这是从他自己个人内部无法解决的矛盾。
其他两位也类似,都拒绝交流。
当然,他们几个人“筑墙”的能力不同,除了孩子可能是认知阶段的问题,其他两人都有意识的“筑墙”,躲避他人和自己。
这是根本问题,即困境中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面对一个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
这种困境只能借助外部工具,要么是心理医生、朋友,要么是自己学习、读书。
其实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几乎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而一代一代大量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哲学家,都曾经不厌其烦的讨论过这些话题。
还是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了,剧透一点,伐木人(即拳击手、杀人犯儿子)曾经和拳击馆老板透露过心声,结果被老爷爷按在衣柜上揍了几拳。
老爷爷是个明白人,但是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替他解开心结。
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困境,毕竟表达和理解,往往无法契合。
这也是人生固有的一种遗憾吧。
知心人难得。
关于身份焦虑,排外,种族,无法选择。议题众多却穿插巧妙,节奏适当,非常规整,非常喜欢。这绝佳的故事文本,况且我对此种叙事风格还是喜爱的,但妻夫精致的面庞好看得让人失去好奇心。
大背景的暗线是外来移民的社会融入和社会排斥,小处的明线是个体身份的不确定,个体的自我放逐及尝试在自我放逐中寻求的自我实现。想到多年前读舍伍德安德森:“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人有的时候是那么强烈的想要逃离原来的自己啊,仿佛由此就可以从头来过,人就是这种社会性生物啊。然后莫名还想到了《马丁盖儿归来》,有的时候一个人究竟是谁,不光是自己的事儿,还取决于周围的人觉得他是谁。而且人在很多时候是通过确定他者的身份才能完成自己身份的构建,言之凿凿进行社会排斥的人也未必不迷茫。还有就是,男主最后因妻子出轨而更换身份不突兀,对外来人或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人,组建家庭是社会融入最显著的标志,妻子的出轨暴露出他融入的失败。及,妻夫木聪太好看了,穿西装的禁欲系美男真不是谁都可以啊……
可以10分钟看完的剧情片
原来身份是可以轻易换掉的哦 聪聪很帅很好看 但也没必要强行一番
冒认身份这么容易的吗?!
3.5勉强4
洼田这个人物设定和整个故事其他所有东西比起来,浮夸又矫情。明明是因为厌恶自己的血统和长相,抛弃一切逃离原身份,结果转眼就假装没事人结婚生育。只要自己过家家游戏开心就行,老婆和小孩们以后会不会面临自己之前的问题无所谓。而且女的和小孩也完全不在意男的欺骗隐瞒,自己的身份认同就几句改姓对话就结束,只要心疼男的就行了,强行硬走温情戏。妻夫木聪演的人物有意思得多。
难看死了。故事本身挺好,可导演把它拍得轻重不分,节奏稀烂,人物感情浮于表面。而且这个导演烂的方式和另外一个我讨厌的导演李相日如出一辙,真是奇了。总之除了妻夫木聪的颜和安藤樱的演技一无是处。
没劲到了极点…但是为什么安藤樱是影后我真的懂了,最近看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角色,这部温柔到滴水,完全忘了我是为了妻夫木聪来看的了
总有人会不惜一切换一种人生过过。
很少这种关于日本身份认同的片子、但妻夫木聪长得也太不韩裔了吧。至于对于名字的执念;的确是很日本的一件事,毕竟到现在还存在家庭同姓制度。。。
欧洲身份认同:撕碎!碾烂!亚洲身份认同:换个身份假装无事发生。很亚洲
没什么,就是不想再做自己了。
#上影節# 最後的ending有點多餘。第一次知道日本人也排朝鮮。
挖掘别人,找回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的处境:自我认同或者推倒重建,其实哪一种选择都不容易,因为身份是永远的羁绊,我们总是被定义,同时也在不断定义别人。相当有趣,节奏把控也很棒,除了死刑犯辩护不认同,其他都有打动我。不过,聪虽好,但他其实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部发挥最好的难道不是洼田正孝?
至少在“在日”这块,身边类似事情发生太多,反而感觉缺乏亮点...而且妻夫木聪这个角色明显可以进一步深挖...
身份的表与里,情节、表达、剪辑大费周章。有这样的演员阵容,记得的确是镜头在无意义地纠结,难看。
立意很好,情节比看到设定时想象得要简单很多,但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人物性格是完整的。之前是总觉得安藤樱太会挑本子,但本片中她的角色其实戏份很轻,却还是给人一种很饱满且浑然天成的感觉,这说明了演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可惜如今的日影对女演员的理解依然是青春靓丽比演技重要。
3.3 剧作上让人困惑主题是关于“身份”还是“逃离”,最后一幕虽然成功兜住了整部电影,但也让这两个主题之间的混淆暴露出来。律师老婆的出轨和他朝鲜裔身份有关系吗?他想要摆脱他的“身份”,还是仅仅想要“摆脱”他的生活?其实那个温泉旅馆二儿子部分已经让人感到困惑了。但整个剧本组织方式还挺有意思的。导演太刻意了,经常冷不丁的搞出一堆挺矫情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