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沙对妻子实施冷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要对抗妻子的权利要求。
那么,薇薇安具体的权利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们可以从相关证人证言中略窥一斑。
首先,她需要独立自主权,不要做一个顺从丈夫的奴隶。
这从她哥哥的证言中可以看出。
她哥哥虽然认为他妹妹与妹夫的婚姻是个“灾难”,但他仍然鼓动其妹夫来对付其妹妹:“有时候男人得有点儿手腕女人才肯听话,不能总是那么放任她”。
薇薇安要起诉离婚,在以色列,只有犹太教法庭,于是她带着律师在法庭上和丈夫开始了对峙,此时她已经和丈夫分居三年了。
从第一次庭审开始,各方不断拉锯,丈夫的拒绝出庭,丈夫哥哥的无理辩护,各方证人的各种证词,婚姻双方的阐述,对律师的污蔑,调解,被限制出庭…这场诉讼持续了5年,薇薇安终于用自己之后的自由换来了婚姻关系的解除。
我私以为这是一部可以载入史册的电影,题材和技术上都非常非常狠!
首先讨论的议题就比较敏感,在以色列的环境下的女性到底在经历什么?
婚姻是安排的,离婚是丈夫可以一票否决的,甚至在不断的庭审中我们得以窥见太多对女性的限制了。
单身女性说薇薇安不幸福是嫉妒她已婚,已婚女性说她不幸福是胡搅蛮缠,被丈夫恐吓的女性说薇薇安最大的问题是不够言听计从,证人说薇薇安在外喝咖啡是不守妇道…大家不断重复着丈夫尽力了,没出轨没家暴有礼貌道德没问题就一定是一个好丈夫,却从没考虑过冷暴力和冷漠对女性的伤害,而男性言语中尽是“你丈夫都让你回家了,你还想离婚?
”我相信对于任何女性观众而言这些对话都足以让人血压升高。
精彩的就在于,单一场景,重复镜头,高能台词,节奏完美。
近两个小时只有法庭和等待区,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开庭,一次又一次的辩论和作证。
不需要展示的真实生活,不需要强调的婚姻事实,只是在这一方天地里,七八个人的言语,就足以窥见一切的不平等和女性在婚姻中所承受的。
节奏太好了,完全不会感觉到单调和无趣,包括一些特写镜头和配乐,都做得太好了!
这部电影用事实证明文本和题材的力量,也证明了一部好电影是不受到场景的局限的。
一些小细节也特别引人深思,女主衣服从全黑,到红色的脚指甲,到红色的衣服,白色的衣服,再次回到全黑,以及最后的黑色鞋子,就像是她所经历的一切。
曾经她短暂的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也曾斗志昂扬,但最终还是举了白棋,再次回到原点。
她祈求着一纸离婚证,却只能再次约束自己的择偶自由来换取,让人不禁想问,这段婚姻到底带给她什么?
而离开以色列,女性就拥有了自由的婚姻权利吗?
似乎也没有,我想这也是值得大家继续思考和反思的。
无处不在的男凝和一直在探讨的如何保护女性的方法,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诉讼般一次次的反复才能得以解决
太过压抑的一部片子,全靠语言来推动情节发展。
因此,女主的装扮,发型等细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主为何不肯离婚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压在我胸口,连一个观影者都即将崩溃。
考虑到近期的事,在两性关系中,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冷暴力,对我来说这就像凌迟一样,好与不好行与不行都应该通过交谈有最终结果,而不闻不问就是一个变态所能做出的最大的折磨。
影片五分,但我不会推荐给别人,自己也不会再看!
即使我们对压制女权的行为咬牙切齿,也无法对夫妻间的是非给个公正评断,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人家夫妻间的事,即我们没有必要从薇薇安和以利沙这对夫妻之间的言词,来判断他们到底谁是谁非;而且,从所有证人证言,以及双方律师(或代理人)的辩论也无法判断到底谁对谁错,双方都是在各自立场上来自证有理或攻讦对方。
在犹太教规下、在犹太教思维主导的法律下,只要证明丈夫是一个正派的人,没有家暴,没有生理缺陷,那么他就是无过错方,占有离婚的主导权,无论薇薇安方如何论证她过得不幸福,只要她丈夫不同意离婚,法官也不会支持她的离婚诉求。
在一个房间里,陪审团和模拟陪审团,讨论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构成了《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等法庭电影最大的看点。
我看过这两部电影,当然被它们完全吸引,惊讶于靠对话支撑的情节,具有如此的张力。
没想到手头这部以色列电影《诉讼》,故事还要简单,人物还要稀少,依然靠对话,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点也不让人昏昏欲睡。
本片名为“诉讼”,其实没有多少诉讼程序值得我们关注,吸引我们注意的是犹太教世界的男女平等问题,无论是在平时的夫妻关系中,还是在离婚案件的诉讼中,男性权力是至高无上的,那种尊重男权,压制女性的行为在本片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确让我们瞠目结舌。
对于女主来说,无自由即无快乐,而对于以利沙而言,无尊严即无快乐。
纠缠许久的诉讼其实就因以利沙的不合作,说到底是因为他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尊严。
无论女主的不顺从、还是她的自主意识,这些都让他不能跟其他犹太教徒一样,享有对自己女人绝对的控制权。
其实,直到影片结束,我们才发现,横在以利沙心中的结就是他害怕自己曾经的女人再跟其他男人交往,即使已决定放她自由,他仍然需要妻子答应,不再跟其他男人交往,这似乎就是他用这么多年的诉讼的用意所在,无非就是为了他那点可怜的尊严和脸面。
女主以独身的承诺来换取自由,反映了犹太教妇女争取权利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在以色列,婚姻与离婚的枷锁被宗教紧紧束缚,民事的结合与分离竟毫无立足之地。
在这个独特的背景下,《诉讼》拉开了沉重而震撼的帷幕。
薇薇安·阿姆萨勒姆,一位勇敢的女性,三年前便提出离婚,却因丈夫伊莱莎的坚决反对而深陷困境。
在这个男权至上的规则中,丈夫的权利犹如不可逾越的高山,无情地横亘在薇薇安追求自由的道路上。
而本应主持公正的犹太教拉比,态度却暧昧不清,让这场离婚的拉锯战愈发胶着。
三方的僵持,如同一场残酷的拔河,每一刻都在撕扯着薇薇安的灵魂。
影片中,悲剧与荒谬接踵而至,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时,也不禁引人深思:当宗教成为束缚,当自由被权力碾压,人性又将何去何从?
《诉讼》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社会制度与人性的深刻拷问。
它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性在困境中不屈的抗争,展现了爱情、婚姻、宗教与自由之间复杂而尖锐的冲突。
走进电影院,一同感受《诉讼》带来的震撼与触动,让我们在这场关于自由与尊严的战斗中,找寻真理的曙光。
需要片源的关注我们文章均为原创,禁止抄袭,转载请授权快节奏的社会,连爱情都变得很速食,有些人,结婚到离婚一个月都不到。
你可知道,在一个宗教至上的国家里,离婚有多难?
一个离婚官司,打了整整五年。
以色列影片《诉讼》,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离婚的故事。
Gett 诉讼Ronit Elkabetz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影片曾提名第72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豆瓣评分8.3烂番茄高达100%新鲜度。
IMDb评分7.7。
以色列不存在民事婚姻与民事离婚。
结婚和离婚都必须经过犹太教拉比的裁决。
丈夫一方的权利往往凌驾于裁决人之上。
女主欲与丈夫离婚。
丈夫不同意。
两人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拉锯战。
《诉讼》所有的戏份均在法庭上展开。
在狭小的空间里。
法官、辩护人、男女主角、证人。
轮番上阵。
这种拍摄手法。
跟韩国电影《恐怖直播》如出一辙。
封闭空间的电影。
对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节奏的把控,演员的演技。
都有极高的要求。
稍有不慎,就会使影片显得无聊。
左:《恐怖直播》,右:河正宇《恐怖直播》河正宇作为唯一的主演。
在一间新闻直播室里。
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完美的表演。
《诉讼》里每一个人物。
都有极强的表现力。
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
演员的演技,让整个片子增色不少。
电影开始。
辩护人的身影把画面分割成两边。
左边是冷漠的丈夫。
右边是充满怨恨的妻子。
无声的诉说着二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场看似简单的离婚案件。
随着各方证人的登场。
剧情层层推进。
悬念贯穿始终,让人喘不过气来。
第一个证人,女主哥哥。
他感受到了妹妹的痛苦。
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捍卫男权。
第二个证人,哥哥的妻妹。
她表示同情女主的遭遇。
却因为单身身份。
被男主哥哥狠狠的羞辱。
第三个证人,女主嫂子。
大胆抗议。
坚定地支持女主离婚。
第四个证人,邻居夫妇。
丈夫掌控一切,毫不犹豫的站在男主一方。
妻子同情女主的痛苦。
却只能依附于丈夫。
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第五个证人,男主教友。
坚决捍卫男主权利。
同时不小心透露出男主的一些缺点。
第六个证人,老年人。
捍卫男方。
污蔑女主人格。
在以色列这个男权至上的国家。
几乎所有人都站在男方。
没有人关心女主是否幸福。
女主的命运在一场场审问中漂泊不定。
让人产生极深的同情感。
看到这,你是否好奇。
他们为何要离婚?
没有财产纠纷,也没有出轨。
双方还不止一次的表示深爱着对方。
有时候,相爱的两个人不一定会相伴到老。
女主渴望得到丈夫的回应。
渴望拥有独立自主权。
她不愿当丈夫的附属品。
而男主对她只有冷暴力。
甚至不跟她说一句话。
他永远呆板、沉默,偏执而冷漠。
男主不同意离婚的原因。
是为了捍卫他的男权。
最后,男主终于同意离婚。
女主不得不接受丈夫提出的条件。
离婚后不能与其他男人交往。
这样的结尾更令人心痛。
女主终于得到她想要的结果。
得到了身份的自由。
却必须放弃身体的自由。
这种自由的代价,未免太大。
影片的最后。
给了女主的脚特写。
她正缓缓的走入法庭。
这也暗示着取得平等权利的路程才刚刚开始。
导演以一场离婚案件。
反映出以色列当前的社会状况。
导演同时也是本片的编剧及女主角。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诉讼》是她婚姻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对于电影,她这样理解。
「我自己诠释的是捍卫生存权益的普罗大众。
电影对我来说不仅是艺术,更是敲醒社会迷思的鼓钟。
」罗内特是女权主义者。
她的电影大多反映女性的现状。
抨击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现象。
自2000年,她一直担任以色列女权组织“姐妹”的主席。
很难想象,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
还有一群人如此不幸。
连追求自由都阻碍重重。
更多精彩电影推荐,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美否电影(ID:mayfou2015)。
诉讼!
夫妻之间吵架很正常啊,习惯就好了。
很多事情没法用对错用法律解决的!
人生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愿意通过不断的学习,看到每天进步着的自己,一点点去靠近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
对生活充满感激,不管生活给予的是快乐还是痛苦,不管前行的道路是一帆风顺还是曲折坎坷。
人生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愿意通过不断的学习,看到每天进步着的自己,一点点去靠近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
对于薇薇安来说,无自由即无快乐,而对于以利沙而言,无尊严即无快乐。
纠缠许久的诉讼其实就因以利沙的不合作,说到底是因为他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尊严。
无论薇薇安的不顺从、还是她的自主意识,这些都让他不能跟其他犹太教徒一样,享有对自己女人绝对的控制权。
其实,直到影片结束,我们才发现,横在以利沙心中的结就是他害怕自己曾经的女人再跟其他男人交往,即使已决定放她自由,他仍然需要妻子答应,不再跟其他男人交往,这似乎就是他用这么多年的诉讼的用意所在,无非就是为了他那点可怜的尊严和脸面。
薇薇安以独身的承诺来换取自由,反映了犹太教妇女争取权利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bilibili
五颗星全给最后半小时。律师也好,检察官也好,都存在一个角色的冲突:一方面,职业要求他们闭上眼睛稳坐在一边;另一方面,多年的法学教育让他们无法抛弃对正义的追求。借助公权力也好,自己动手也好,总有一种自己成为审判之神的冲动。电影有把这个冲突表现出来。
引人深思,第二天还在思考:在多尔蒂太太死在律师的怀里时,他的脸上竟然也没有一丝痛苦和悔恨,他可能早就已经成为一具空壳。所以说,看到这男的前任是金发的时候你就要知道他有金发issue,不要靠近他会变得不幸
好冷门的片子啊,但是还挺好看的
还有很多没有缕清楚
女主有我爱的颜值,是部接近现实的题材。过程不断反转,是个值得深思的电影。
可以让一般人更具体地了解无罪推定的必要、绝对正义的危害,减少对所谓事实的执拗——你永远没办法百分之百确定自己所了解到的是不是事实。故事是好故事,就是剪辑水准有待提高,按顺序剪,没有乱插叙可能还更好,如果是诺兰导演,说不定会更有悬念一点。
最后半小时太精彩了
印度人颜值不行
小而精的片子 展开得非常流畅 很精彩
建议去掉最后一幕,留点悬念
没有很吸引我 在保险柜里露出金发丝的时候 就感觉到女主要死于非命(gold issue)
非常好看的电影!这种律师的电影一般都逻辑清晰,没有费的篇章,结局大反转很精彩!
故事叙述的不清楚
最后有点意思
反转过多,对人性的探究又有点浅。熟知辩护规则战无不胜,却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出中迷失,钱赚到了,初心也丢了。男主的发型比较失败。
找中文名字《辩护律师》好久。
我认为本是很有趣也很能够发挥的剧情设定,但是这电影拍的没头没尾不清不楚,可惜了。
这反转可还行
逻辑混乱,剧情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