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前几部的喜爱与期待走进影院观看《神偷奶爸 4》,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首先,剧情方面显得极为老套和缺乏新意。
整个故事线索单一,情节发展几乎可以被轻易猜到,毫无悬念和惊喜可言。
新引入的角色也未能给故事增添足够的魅力和深度,反而让人感觉生硬和突兀。
其次,影片的笑点也十分匮乏。
以往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元素在这一部中严重缺失,试图营造的搞笑场景往往显得刻意和尴尬,无法真正触动观众的笑点。
再者,在画面制作上,虽然技术层面无可挑剔,但却缺乏了创新和突破。
与前作相比,没有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冲击力。
最后,主题的表达也不够清晰和深刻。
前几部中关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主题在这一部中变得模糊不清,使得影片在情感传递上显得苍白无力。
总之,《神偷奶爸 4》作为该系列的新作,不仅没有延续前作的辉煌,反而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不佳,让众多粉丝深感失望。
电影续集似乎总难逃角色"净化"的魔咒。
以死侍为例,这个满嘴跑火车的反英雄,到了《死侍与金刚狼》里虽然依旧嘴炮火力全开,但那些真正刺痛现实的台词就像被拔了牙的猛兽。
这种困境在《卑鄙的我》系列更为明显——从首作直译的"卑鄙"到第四部规规矩矩的《神偷奶爸》,中文译名的演变就像角色蜕变的缩影。
曾经那个在郊区独居,用放屁枪恶作剧的怪咖格鲁,硬是被套上了超级奶爸的救世主光环。
这种转变不仅是创作团队的妥协,连跨国译制团队都在配合这场"角色净化运动"。
用续集净化主角的犯贱基因《神偷奶爸4》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种"招安"现象堪称好莱坞续集通病。
最近巴黎奥运会上小黄人的亮相让我突然想起,这些黄色小捣蛋鬼的设计原型本就源自法国。
同样来自法国的《粉红豹》,那个永远叼着雪茄、办案全靠运气的糊涂警探,首部电影里用看似荒诞的办案方式,实则狠狠嘲讽了官僚体系的荒谬。
但续集里,他那些神来之笔的破案瞬间都被强行合理化,硬生生包装成深藏不露的破案天才。
就像被驯化的野兽,角色的棱角都被磨成了安全圆弧。
国产喜剧同样陷入这种"自我阉割"的怪圈。
《西虹市首富》里王多鱼撒钱追校花的桥段堪称"犯贱美学"典范,但我们的编剧甚至等不到拍续集——正片结尾就急吼吼让暴发户完成心灵净化。
当王多鱼在雨中慷慨陈词时,那个敢在泳池撒钱、雇拉斐特当园丁的混不吝,瞬间变成了道德楷模。
这种强行升华主题的操作,就像给野生菌菇套上无菌培养皿,角色最鲜活的生命力反而被消杀殆尽。
1. 从格鲁的恶作剧到山西土炕2025年2月4日,看完《神偷奶爸4》后突然想起弗洛伊德那个精妙的比喻:口误笔误就像心理防线的裂缝,被压抑的潜意识总会找到出口。
这恰似我们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在必须时刻保持正确的工作群、在需要永远阳光向上的朋友圈,那些不够光鲜的小心思被层层包裹。
就像电影里格鲁不得不收起所有恶作剧道具,我们也在日常社交中给自己套上合规的"情绪防护服"。
"犯贱"其实是种珍贵的情绪泄压阀。
记得山西老家的土炕上,我和表弟把棉被抛到漫天纷飞,姥娘急得直喊"要把炕跳塌"。
那种明知会挨骂却停不下来的捣蛋快感,成年后在会议室正襟危坐时总会莫名怀念。
如今连影视作品里的"坏小孩"都要被规训成模范公民,就像给所有野路子角色套上制度化的紧身衣。
2.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私时刻在那种长期压抑之后,我觉得对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
因为这种压抑积累久了,往往会在一些小的失误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最近我与家人相处时就有这样的感受。
有些时候,家人选择了某一种做事方法后,并没有勇气公开与大家协商。
然而,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次选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严重性。
但她却压抑了这次选择带来的情绪,导致在后续的做事过程中显得有些别扭,甚至做出了她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冲动行为。
然而,我觉得这种别扭其实也让我感到惋惜。
因为你压抑了自己心里那种想做一点“贱贱的”、偷偷摸摸的选择的冲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想要自己做决定,任性一下,照顾一下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人都有一些自私的属性。
这种自私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在做事情时,首先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保证健康、保证睡眠时间等等。
但事实上,这种自私在你心态调整好、身体健康之后,反而会让你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时状态更好。
所以,无论是在公司、家庭,还是任何一个团队中,你都需要允许家庭成员有一些自私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始终认为职场中需要保留人性化空间。
即使是现在与同事配合项目时,也不会用分秒必争的方式压榨成果——比如某些人开个腾讯会议就要求半小时内解决问题。
当然,从技术层面半小时确实能处理完,但作为活生生的人,我们都需要心理缓冲带。
就像解题需要物理时间,更需要精神准备时间。
这种对个体空间的尊重不该被视作"自私",反而应该鼓励大家适当保留自我边界,毕竟健康的职场生态需要这样的"透气层"。
3. 瑕疵角色的消亡史在整理这些观影思考时,我突然意识到:当下影视作品中对"自私鬼""厚脸皮"角色的偏爱,或许暗合着某种时代悖论。
就像我现在随手录个视频就能发表观点,看似传播门槛降低的时代,真相可能正相反。
运营影评频道两年多,发布百余支视频后,我发现播放量能突破300的都属罕见。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传播渠道的便捷性不等于传播效力的提升。
当信息高速公路无限拓宽,算法反而会把所有支流导向主流河道——你的声音能被搜索到,但永远不会被主动推送到他人面前。
越是高效的信息社会,抵达受众的内容反而越趋同质化。
这种现象恰如好莱坞续集电影的进化轨迹。
以《神偷奶爸》系列为例,当它从面向成年观众的《卑鄙的我》蜕变为全年龄向的《小黄人大眼萌》,角色设定就开始了"净化工程"。
就像被消毒的实验室样本,原本带着人性弱点的角色逐渐变得人畜无害。
这种转变固然令人遗憾,却是扩大受众基数的必然选择。
当作品要覆盖从学龄儿童到银发族的多层观众,角色必须蜕变成能被所有价值观接纳的"最大公约数"。
看着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海报,虽然因带娃没去看,不禁想起前作成功的核心要素——那个痞气十足的太乙真人。
当主流叙事越来越"正确",观众反而渴望看到打破完美人设的"瑕疵角色"。
这或许正是当代人的心理代偿机制:在现实中被规训的个性,试图通过银幕上的非常规角色获得宣泄。
《神偷奶爸4》的保守化转型,本质是资本对市场风险的妥协,就像被修剪掉所有尖刺的盆栽,安全却失了野性魅力。
以上便是我观看《神偷奶爸4》后的真实感受。
神偷奶爸4一家为躲避危险隐姓埋名住进了五月小镇,却被邻居女儿认出,不得已奶爸带着儿子去帮女孩偷校长办公室里的蜜獾,于是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及好玩的笑点从此开始展开。
神偷奶爸的儿子虽小,既是他们行动的障碍,又是他们成功的关健,其搞笑程度让人忍俊不禁。
当蜜獾眼看着冲向儿子危在旦夕时,小儿子把奶糖塞进蜜獾嘴里,一切危险被解除了,最后众人坐着会飞的马车回家了。
动画片的质感不错。
《神偷奶爸4》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动画电影,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感动,还展现了高水准的画面制作和恰到好处的配音,为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灵魂。
这部电影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能找到乐趣,其剧情充满了惊喜与转折,新的反派角色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刺激。
小黄人们依然萌力十足,格鲁的搞怪冒险再次让人笑到停不下来。
绝对是一部值得走进影院,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的佳作
卑鄙的我4【7.3-7.5】
一个奇妙的巧合,第一次在电影院看配音版的外语动画片 😲😲😲 【神奇】比想象中的神奇很多!
小黄人也是有中文配音的吗?!?!?!
原版中英语混西语混日韩的小黄人,终于大声地说出了中文?!
等资源出来,我要再看下原版的确认一下【笑哭】真的是时光如逝,岁月如梭,格鲁也有了小格鲁。
随着好莱坞整的“FAMILY”风大爆发,《卑鄙》系列的主角也不再是小黄人了。
原本一起作恶的格鲁和小黄人,比例算是5/5,现在也开始为family让步到8/2了,岁月如梭啊... ....电影的整体风格还是轻松为主的,故事的推进在毫无逻辑中也还算是丝滑,这就很小黄人!
新人物的加入,也没有耽误旧人物大联欢,真的看到最后监狱场景中,所有往期“恶人”们的大团圆的时候,我真的有一丝本系列要完结了感觉。
而且!
环球不愧是环球!
背靠迪士尼版权大户,就是不一样!
整部电影里一个梗接着一个梗!
还官方吐槽了超英现状【笑死】在一部主角是恶人的电影里,吐槽超英没落真的很典!!!
电影的冲突制造一如既往的很《卑鄙》,恶人做恶事,又为什么非要追求一个合情合理的逻辑呢【笑死】连黄了吧唧的橡皮生物满街跑都可以接受的世界,逗乐就完了呗【睿智】总而言之,《卑鄙的我4》作为一部合家欢喜剧动画,在逗乐值上是符合预期的,里面还有一些些影粉可以自挖的联动小彩蛋不要纠结逻辑故事线,就当成一部开开心心的FAMILY电影是可以一看的
先总结:难看。
剧情问题:主线应该算是反派大蟑螂为了报仇要对格鲁的儿子下手,但是剧情东写一段西写一段,编剧真是写不出来东西硬写,感觉一切是为了拖时长。
人物塑造问题:1.反派女朋友替换成一只大蟑螂也毫无问题2.反派塑造得太过恶心,造型上不讨喜的同时做的事情也非常过分,把无辜店员和婴儿变成虫子(震惊🤯)这无论如何都很恶心,不论最后如何洗白。
3.仨女儿和妻子完全变成本剧挂件儿。
4.空手道老师为何有一支中式长枪…?
此外曾经负责卖萌的小黄人在本片里也只让人觉得搞恶作剧➕聒噪,没有那种温情细腻的可爱。
虽然不要以政治正确去衡量一部影片,但作为一部2024年的动画,做成这个样子我很难不觉得是故意的。
可以说是从性别意识、到种族问题、到伦理问题,全是垃圾。
🙂↕️
我刷到好多人说小黄人戏份太少了,没什么用,以为几个超级小黄人会起到关键作用,结果打boss根本没用上。
就说…这就是一个系列的特性啊!
小黄人主要是搞笑卖萌的啊,不是真的要把它们刻画成超级英雄。
这本来就是部爆米花电影,而且要兼顾儿童,情节不会太复杂,就是纯搞笑,且19.9就能得这一个多钟的快乐,小黄人又很萌很可爱,这不挺值当的嘛。
我个人不太喜欢去电影院看纯喜剧,可能是因为在喜剧电影里收获到的快乐,和刷喜剧的短视频收货到的快乐在我眼里都差不多,所以这次如果不是在tb秒杀上抢到19.9的电影票,我想我是不会带着我儿子走进电影院看小黄人的。
电影作为纯喜剧还是可以的,影片中还有超多前作彩蛋,情怀满满,笑点密集五只进化成超级小黄人,致敬《蛛侠》《神奇四侠》《X战警》等名场面。
只不过国语配音我是真忍不了,格鲁的配音怎么听怎么出戏,观影过程中经常会吐槽声音太奇怪而无法专心观看内容,这是我不愿意在电影院看非原声电影的原因。
但小朋友们可能不会这样觉得,所以国语配音还是有一定依据的,比较适合带小朋友们观看了。
本文目标人群- 对于「去影院看电影」这件事十分谨慎,买票前总是先刷影评确认这钱是否该花- 买票前没看影评,看完电影后(或还坐在影院里时就已经)越想越气,亟需互联网嘴替- 喜欢这部电影,但好奇为什么有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并且可以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喜欢(我也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喜欢,所以我现在只是在自己开的页面里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喜欢默默观察人类一切动态,默默点赞或退出,不爱发表任何言论本文绝对的非目标人群(请立刻退出或关闭本页面,谢谢配合)- 动不动就在评论留言乃至私信里爆粗口、说脏话、辱骂别人,以此发泄自己可悲生命中的过剩能量- 喜欢这部电影,无法接受世界上竟有人厌恶自己喜欢的东西,妄想按头让别的人都认同自己- 被金钱或其它利益买通的营销或控评人士,对任何给差评的人都纠缠不休我批评外界的惯例是先自我反省——在我去看这部电影前豆瓣已经开分了,我,身为一个「葛朗台」,为什么不先看影评确认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就盲目买票??
这说起来就有点像一部电影了:各种场景和巧合的累积让我走了这一着「错棋」。
通常来说,我去院线看电影都是很谨慎的,毕竟要花钱还要花时间,而这两样东西我都相当看重——如果去电影院买票看了一部大烂片,我相当于收获「情绪损耗」的同时还浪费了两笔「生命时间」:电影持续的时长+这笔电影票钱所对应的我的工作时长。
与之相对,像是在家看烂片或是买了个不好用的东西,都只是浪费一次「生命时间」。
因此,豆瓣是我常年装在手机上的一个app,买票前总是要先看一下豆瓣简介、评分和评论,再决定是否去电影院观看。
但自七月起,我开始严格控制「信息的流入渠道」(因为明显感受到大脑内冗余信息过多、摄入信息过剩),所以在手机上卸载了豆瓣(我不用小红书、抖音或微博,但会忍不住「刷豆瓣推荐」),只在固定时间登录电脑页面看豆瓣。
这就导致周六晚上在外面刷到电影排片时只看了一下「淘票票」上的评分(……),而没有上豆瓣看分数(因为手机上没有!
)——虽然F的手机上还装着豆瓣,但我也忘记让她看一下了(她自己也没想到看)。
买票本身也是一个「安排外」的「即兴行为」。
傍晚6点,我陪F一起去漕河泾帮她上司跑了个腿,然后在附近吃了晚饭。
吃撑后我提出要去漕河泾印象城买杯饮料,正好也当散步,就往那里走去。
天很热,买完饮料后骑车回家要半小时,我想在附近坐会儿吹吹空调再「上路」,于是边走边搜起电影票来——6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电影院看了《头脑特工队2》,体验感很好,非常动人,让我们对「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件事重拾信心。
此时是晚上7点30分。
一搜索,立刻看到同一家电影院正在热映这部小黄人系列电影,外加开心麻花的《抓娃娃》。
我记得自己以前看过小黄人电影第一部,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但印象里并不反感或痛恨——正如我在买《头脑特工队2》的电影票时对《头脑特工队1》的印象——于是立刻撺掇F去看这场开始于8点25分的电影:买完饮料后骑车过去10分钟,刚好赶得上开场!
就在这样的误打误撞之下(手机上没有豆瓣——在35℃的户外走路,热得头晕脑胀——几周前刚看完《头脑特工队2》的美好印象——对小黄人这一贱萌贱萌的形象本身的喜爱),我于7点50分下单了两张电影票,然后赶着买饮料、骑车、进商场上四楼、坐进电影院:此时正好是电影开场前一分钟。
看完这部电影,骑车回家的一路上我都忍不住想:我为这坨shit付的钱居然比我为《头脑特工队2》还多——我很惭愧,我觉得自己让这个世界更不公平了一点——做出好作品触动我心灵的人(在我这里)获得的物质利益比不上那些喂我吃屎的人。
于是我决心一定要写篇长评痛骂这坨屎(并且绝对不再即兴买票),希望后者(以及未来的我)引以为戒。
因为我只看过一遍,细节不一定记得准确,只说我的印象。
事实上的错误可以指出,但我反正绝对不会再看第二遍。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唯一的优点是画面:画风精致、清晰度极高,各种人物形象的设计暂且不论(有些真的丑到我了),景物、建筑、家居等背景画得很「真」——我想象自己是这部电影的画师,感觉已经要抑郁了——我有这技术去干什么不好??!
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拿自己宝贵的好几年生命投入到这样一部human shit里?
「屎上雕花」就是用来描绘这种工作状态的吧,别的人派最好的工匠去雕田黄石、去雕和田玉、去雕黄花梨,而照明,用这种技术和人力,去雕一坨由某些喝醉酒或磕大药的白男编剧和导演拉出来的热腾腾的大屎。
这是「画得真」和「剧情屎」结合的恶果。
另外,「画得真」和「搞破坏」结合,就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动不动就地被掀翻了、楼被捅穿了、人被压扁了、车被碾烂了……我好几次都要提醒自己,「还好不是实景!
」,下一秒又想到,画这些(无聊且可能有害的)暴力场面也是白花花的银子,甚至不一定比实景破坏来得便宜。
所以,唯一的优点也很难称得上是优点,徒增悲叹和胆寒而已。
接下去是对这部电影恶臭之处的一一列举和说明。
1.配置恶臭领养三个女孩的家庭又生了一个小男孩婴儿,还给这小孩儿取名「格鲁.Jr」,还围绕着「父子情深」来展开剧情……a.这配置和味道也太熟悉了,到底是美国人也喜欢「追男宝」,还是他们来中国做过调研,觉得这样写国人最有共鸣?
他们到底觉得自己的观众是谁??
可能是某些欢天喜地抱着男宝的宝爸宝妈和男宝本人吧,反正不是我们这种会讲外语的年轻未婚女性。
b.对了,F家就是三个姐姐加一个弟弟的配置,她排行老二,出生时爸都不在场;而她的妹妹、男宝的老三「姐姐」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送走了(微笑)——所以不要拿电影里表面塑造出来的什么「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bullshit糊弄我们,有点眼睛、脑子和良心的观众都知道现实里这种配置的家庭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c.另外,反派的想法已经深刻说明了主创的想法:如果四个孩子都同样重要,那他随便绑哪个都会让格鲁难受死不是吗?
为啥只绑儿子嘞?
(微笑)2.剧情稀烂毫无逻辑、连贯性和整体设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拿各种莫名其妙的无关情节和肢体搞笑水时长,主剧情烂俗也就算了,至少技术上可以写得扣人心弦一点吧?
至少最终战可以刻画得精彩一点吧?
啥都没有,如此期待的我等到影院灯光亮起时脸上的表情仿佛一个大傻子。
3.笑点低级、道德恶劣借用另一豆友的短评「把愚蠢无知不负责任当笑点,这到底有什么好笑的?
头秃的顾客和贩卖机的小黄人实惨。
」a.超级小黄人的那些「超级英雄」段落(据别的豆友说明显是抄袭「神奇四侠」和「007」电影,我不看超级英雄电影或动画,不了解,但写在这里供参考)、露西在理发店搞破坏引起火灾(所以为什么要给她安排这样一个职业?
所以为什么格鲁不用真的去卖太阳能板、她就要真的去理发店上班?
逻辑上也丝毫说不通)、露西在超市里躲避被她搞秃头的女客户的(漫长且暴力且吵闹的)追逐戏……既无聊又与主线剧情无关又让我不适(根本笑不出来)。
b.一言以蔽之,他们眼里的「搞笑」就是「搞破坏」,小黄人对人搞破坏、小黄人之间搞破坏、人对人搞破坏、人对环境搞破坏……整体来说就是非常「幼稚」、非常「超雄综合征」,像极了有些男的想要引起自己喜欢的女生注意的时候就采取「搞破坏」行动的样子、像极了明明是在霸凌别人却辩解「我只是和TA开玩笑」的卑劣青少年的样子……c.综上,恶作剧式的肢体「搞笑」充斥着整部电影,有宽容「bully」和「暴力」的意味。
有些人肯定会说我上纲上线,「只是娱乐」「只是一部动画电影」「只是博孩子一乐」——我就想说:娱乐可以采取无数种形式,揭露现实的讽刺幽默、抖机灵式的语言幽默、卓别林式的肢体搞笑,都是娱乐,而这部电影里的娱乐,是娱乐所能采取的最坏的形式之一。
我就想问:会因为这种东西而拍手叫好的孩子,凭什么不会在现实里对TA们的同学、朋友模仿这种行为?
孩子只是孩子,TA们是无知的,但显然无知也会使TA们恶毒、使TA们造成伤害——有时甚至是无可挽回的伤害。
d.另外,小黄人在本片里好几处都像极了「家养小精灵」(为主人免费帮佣)、还被当成「人体」实验对象(如果血清不成功就会死),2024年了,这种光明正大的「非人化」设置真的一言难尽。
援引另一豆友的评论:「剥削片元素满满,把婴儿变成昆虫怪物已经不算啥了,把小黄人改造成超级英雄才是狠活儿,比第二部中把小黄人变成小紫人的剥削感还要强烈。
好莱坞继续让我强颜欢笑」e.还有,一个有家庭的中年男人和未成年少女单独共处一室(还有个婴儿在旁边,对,但婴儿不会说话),成为偷窃拍档,最后少女看格鲁的眼神都透露出钦佩和爱慕……这种暧昧感真的好吗?
有女儿的家长们你们看了感觉怎么样?
反正我自己会很警惕这样的中年男人,绝不会私下单独与他结交。
况且我还刚在《我的骨头会唠嗑》里看到某个叔叔残害了自己朋友的女儿。
这个叔叔多年来都是和女孩关系很好的「杨叔」,女孩本人和她家长都没想到「叔叔」会在自己「谈恋爱」后妒火中烧,图谋不轨,最终犯下rape&kill的重罪(《我的骨头会唠嗑:法医真实探案手记·北方篇》之《消失在床柜里的女孩》)。
4.形象塑造令人不适a.超级细长条如同面条的露西、双下巴啤酒肚上司、鞋拔子脸邻居、梨型身材的邻居妻子也就算了,怪是怪了一点,但可以理解这是突出特征的夸大画法。
(唉,我不记得后面两个人的人名了,只能以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角去写才能让人知道我在说谁,假如我说梨型身材的邻居和她鞋拔子脸的老公,是不是就会很迷惑——主要就是在于,电影在塑造这些角色时,就是用很男性中心的视角去描绘的。
)b.昆虫反派和超级小黄人的塑造是真的恶心&丑陋……c.回家之后才知道,原版里反派造型不是泛泛的「昆虫」,而是「蟑螂」;其颜色也不是我们(大陆居民)看到的「绿色」(这个颜色确实没那么恶心,有点像蚂蚱或螳螂),而是「蟑螂」的「褐色」……为什么???
为什么搞这种精神污染???
我不理解。
最后引用豆友momo的总结词:「虽然不要以政治正确去衡量一部影片,但作为一部2024年的动画,做成这个样子我很难不觉得是故意的。
可以说是从性别意识、到种族问题、到伦理问题,全是垃圾。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059196/)PS:小黄人团队,你们知道自己欠了《头脑特工队2》多少钱吗?
我看到至少五条评论提到了这钱不如去二刷、三刷《头脑特工队2》(微笑)。
我(绝对、当然、显然、毋庸置疑)也是这么想的。
2024年7月21日22日GrandeT
《Despicable Me》直译卑鄙的我,但说实话影片的内容已经和英译片名没有任何关系了,甚至和“神偷”也分道扬镳了,只身下了一个“奶爸”。
谁还记得格鲁是一个天才坏蛋,谁还记得老婆是一个国家特工?
哈哈,说出去可笑,格鲁拿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孩没办法,老婆在换身份之前还不培训,惹祸之后直接跑。
咋了,他们是失忆了吗?
一点素养都没剩下吗?
现在看来,他们只不过是披着《Despicable Me》主角的皮的陌生人而已。
除了名字外形一模一样,他们的内在他们的人设就完全变了,看看1.2里面的主角在看看3.4的主角,那个都快要形成实质的割裂感。
从剧外来说一部系列作品连载的越久,他们粉丝就对这部系列越宽容,只是再回过头看看他们的评分,很明显这是连粉丝都不能接受的失望,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说实话,如果换一部名字换一个作品,三十分,不,二十分,我就没有再看下去的欲望了。
😂😂😂😂😂😂😂😂😂😂😂😂😂😂😂😂😂😂😂😂😂😂😂😂😂😂😂😂😂😂😂😂😂😂😂😂😂😂😂😂😂😂😂😂😂😂😂😂😂😂😂😂😂😂😂😂😂😂😂😂😂😂😂😂😂😂😂😂😂😂😂😂😂😂😂😂😂😂😂😂😂😂😂😂😂😂😂😂😂😂😂😂😂😂😂😂😂😂😂😂😂😂😂😂😂😂😂😂😂😂😂😂😂😂😂😂😂😂😂😂😂😂😂😂😂😂😂😂😂😂😂😂😂😂😂😂😂😂😂😂😂😂😂😂😂😂😂😂😂😂😂😂😂😂😂😂😂😂😂😂😂😂😂😂😂😂😂😂😂😂😂😂😂😂😂😂😂😂😂😂😂😂😂😂😂😂😂😂😂😂😂😂
神偷奶爸4 (2024)6.12024 / 美国 / 喜剧 动画 冒险 / 克里斯·雷纳德 帕特里克·德拉吉 / 史蒂夫·卡瑞尔 克里斯汀·韦格
这个系列结束了吧…这一部里就连小黄人们都几乎没有出彩的地方……
kpop也打进小黄人宇宙了
凑合吧
你的螂来了
小黄人,可爱就完了,我管你这那的
剧情纯属无中生有,为了闹而闹,中配也拉分,唉。
为什么观众更喜欢波比?因为波比只想当坏蛋,而格鲁想当英雄。当初我们看这个系列的目的不就是看坏蛋吗?谁想看英雄啊?就像路人说的:超级英雄太烦了!小黄人这条线太偷懒了,第3、4部为了偷懒,都是格鲁一条线,小黄人一条线。第3部小黄人的剧情一句话就能讲完,入狱了,又越狱了;第4部小黄人戏份更少,和主线剧情可以说毫无关系,去掉也没什么影响。都2024年了还玩超级英雄那套,前面铺垫那么多,来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打完了,像极了警匪片警察总是最后才来。前几部很多观众只想看小黄人,因为导演对格鲁的塑造太差了,毫无吸引力,大家只能去看小黄人了。配角才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理由,太失败了。第4部格鲁更无聊了,还不如波比。即便是小黄人的部分也是既没有新意,戏份又少。很鸡贼,减少小黄人的戏份,想看它们?去看《小黄人3》吧。
从剧情上来说,盗窃校长室和超能小黄人完全就是擦边球,完全拿掉都不影响。可见注水多么严重。
笑晕阙
一如既往的喜欢!在招募fearless的战士时全体后退,太可爱了!就是一群工作认真负责但又don't give a f 的自在松弛真实-啊好羡慕(中年妇女的快乐源泉谁懂
延续前作的风格,和《功夫熊猫4》一样,都是图一乐的电影,依旧是小黄人提供主要笑点,依旧是嬉笑胡闹中解决危机,还有对《神奇四侠》《终结者2》《蜘蛛侠2》的致敬。格鲁一家的故事也慢慢有趣起来,也愈发family,第一部加了三个干女儿,第二部加了老婆,第三部加了弟弟,第四部加了儿子。结尾监狱包饺子大合唱,前三部与两部小黄人外传的反派全员出场唱歌难忘今宵。
完全没意识到国内还没上映 剧情很烂...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同系列的小黄人大眼萌 纯纯爆米花 剧情可以给两星剩下一星给和我一起看的朋友们anna和camilia虽然不想承认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看电影但是今晚真的很开心 lucy的人设都崩了 我还是不想承认我长大了 下周看头脑特工队2
把暗黑动画片,一步步拍成合家欢电影,在座的每一个小黄人的粉丝,都有责任。要不下一部咱包饺子吧,冲一冲贺岁档。
小黄人为什么打完了才出来啊……结尾包饺子了……
3其实就一般了,4更不好看,格鲁已经沦为小黄人的配角了.....
哈哈哈 还是很可爱的 多希望能拍一辈子啊
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是先做了个春晚小品一般的主线,阖家团圆、翻炒冷段、包饺子等必要元素一个不少,然后再塞入其它ip的设定以及几个主线之外的短片就完成了。可以说是处处开摆,处处敷衍,基本可以算是终结了,当然它也确实是最后一部
因为出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差评而没去电影院看。前两天才看。但是没办法我对小黄人的滤镜真的很深……哪怕这一部的小黄人浓度不是那么那么高。邻居小女孩和她的猫那一段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不是很喜欢教跆拳道那段。其他有小黄人的我都好喜欢🥹。片尾一直到最后的那些小黄人,一直在飘来飘去直到睡着的小黄人,都巨可爱!!!!看完就是心情很好。就是蟑螂这个设定真的好恶心啊😂…
没有什么逻辑和剧情可言,还闹哄哄的,两星给poppy和agyness那个让她去反省她坐在椅子上弱小又可爱的背影。这个系列不用再拍了....(只想看bob三个小黄人的电影
啊?啊?啊?这半年看过的最难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