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本有这个故事,现在只记得情节,文言说词一概没印象。
之前葛优演的电影没看过,看了各种宣传和噱头,都没有兴趣。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介绍吴秀波演的程婴,有点意思。
到目前为止,剧情和台词都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剧该有的特质,能够满足不较真不考究的观众。
不过,发现第三集有个bug,屠岸贾的夫人孟姜昏倒时躺在床上,开始是头朝右,等程婴医生进来时就变成头朝左了。
看到目前为止,孙淳演得屠岸贾最到位,即使是反派也让人恨不起来。
倒是吴秀波演的程婴各种挤眉弄眼,真别扭。
程婴老婆叫宋香,真的是各种烦,别人为救她而死,没见她有多激动,但一听说恩人可能要牺牲她老公锄奸佞,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直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即使为了衬托男主的英明大义也不用这么刻意吧。
应采儿是很久没出作品了,老了,真的老了,《我的失忆男友》里的丁丁再也回不来了。
她演的这个庄姬公主,用公孙杵臼的话说真的是“太多愁善感”,不过和赵朔倒是很配,两个人都是把仁义看得最重,说白点,也是把名声面子看得极重。
这样的人确实令人钦佩,也说不出到底有什么缺点,但也正如屠岸贾分析:“没有缺点正是最大的缺点”。
水至清则无鱼,赵朔和项羽都是这种过于重情重义之人,所以在乱世中都可以称为“悲情性格”,注定了不能笑到最后。
形象丰满程度的不平衡!!!!!!!!!!!!!!!
看到六七集的时候一度想要弃剧,每一次被设计,都要安排反派人员或者程婴来为正派全程解说。
为何非要把正派刻画得如此白痴而把反派塑造得特别深谋远虑形象都快高大起来了!
赵朔又不是普通的草野莽夫,好歹也有门客三千,难道三千门客都愿意跟着一个白痴混饭吃?
脸上无光啊。
形象丰满程度的不平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一部剧两部剧的问题。
还有国君,是不是所有的宫斗戏都要把国君皇上大王之类的人当一个没脑子只会说一句“爱卿有理”必要摆设?
实在无聊,搜了一下,历史上的晋灵公的确没什么脑子= = 那这一点咱表不提。
但这一点真的很像吐槽了。
程婴让公孙杵臼多看书,说屠岸贾家里都是书,他的计谋都源自书。
这话得到公孙杵臼的认可,也应该得到广泛认可。
读书的好处自不必言,但当下的状况是书泛滥,质量良莠不齐,想要从书中获益,首先得学会挑书。
打算先看分集剧情介绍,酌情选择观看。
现在出现宋香的部分,基本都整段拉过。
第8集还是第9集记不清楚了,屠岸贾对赵朔满满的都是真爱啊!
熟读他熟读的书,背诵他所有的奏章,正确领会他的做人风格与为官之道,这要不是真爱谁有这份闲工夫?
联秦攻楚这段,国君是屠岸贾布的局上的关键棋子,似乎每个人都被屠岸贾玩弄股掌之间,再次体现人物形象程度的严重失衡!
还有赵朔他们的装备,在营帐里都裹个头巾算怎么回事?
红巾军黄巾军紫巾军?
太喜感了吧越看国君,越觉得他长得像狐狸……13集的结尾迎来了本剧的分水岭,赵家被灭门了!
庄姬公主的表现实在令人费解。
下午她要入宫,被程婴拦回来时,她还满心疑虑感到大事不妙,可晚上就莫名其妙同意入宫了都不多问几句也不担心老公被杀。
她平时不是挺有主见的吗。
14集孟姜去世,屠岸贾伤心欲绝,可见是真爱。
但是在当天就要杀了别人的孩子,他夫人心地善良,在天会安宁么?
如果没有到满的催促,屠岸贾也无暇顾及赵武了。
到满作为一个门客,此时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功能。
国君一直是在被屠岸贾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思考,他说什么就觉得是什么。
政治斗争中,亲情太脆弱!
国君恐怕是对别人灭门灭上瘾了,连医生如果救不活愤怒昏厥的庄姬公主都要灭医生的门!
太没脑子了。
不过这好像是历史剧中的君主常常对医生吼的内容。
医生真可怜。
15集里的屠岸府管家且骓真是条硬汉,在敌我双方中不愿意苟活,先对敌人报恩,再向主人自首,尽管获得主人的饶恕仍当即自刎谢罪。
果然如他所言,他救赵武的时候就没想着活着回去。
一边是对主人的忠,一边是对敌人的恩义,忠义果然难两全,但是他没有选择愚忠,也没有彻底叛变,比起被灭门的赵朔来说,更令人敬畏。
16集开始各种纠结谁的孩子该去死,血脉被视为极重要的东西,一边为了找出赵氏孤儿可以杀遍全城的其他婴儿,一边为了保住赵氏孤儿试图买别人的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孩子。
杀人一方是不择手段极尽残忍,被追杀方何尝不是“不择手段”呢?
而且被追杀方又是陷入了忠和义的困境中。
改天我应该认真探讨一下什么是忠什么是义,如果自己进退维谷了改怎么办。
对于屠岸贾要杀遍全城婴儿有点疑惑,难道满朝文武就没有谁家刚好添了新丁?
杀老百姓的孩子可以毫不犹豫,如果是朝廷要员家的孩子呢?
好吧,又是地位尊卑的问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必须承认:yes!
亲手摔死自己的孩子,程婴瑟瑟发抖,宋香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我也跟着哭一场。
到底是要有多愚忠才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该死!!!!
21集屠岸贾和到满掐架,归根结底是为了程婴。
这是赤裸裸的三角恋么= = 到满很傲骄,屠岸贾都明确说了“你只要低头认错,我就既往不咎”,到满昂首挺胸绝不低头转身就走,然后就被屠岸贾打了,没错!
被屠岸贾用手中的竹简给打了!
打情骂俏啊,夫人都在天上看着呢!
24集,原配到满杀回来了,一心要除掉小三程婴!
那个得意那个小雀跃啊简直没有原配的大气了,更像是本来就是小三上位遇到了小四。
好不容易看到27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就那么几个人,像在循环赛说双口相声,一直说一直说一直说,耳朵快要起茧子了。
虽然不是脑残局也不是雷人剧,但越来越乏味,看了剧情分集介绍,不打算再看下去了。
弃!
从31集无姜回来的时候,在家里看起了《赵氏孤儿案》,一下子就被里面冲突的矛盾吸引了,没看前面的剧情就接着看下去。
程婴说,只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屠岸贾,他花了大大超过赵武的精力去把无姜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这样他碰上了他爸就不会动摇,即使是他爸爸。
这里我虽然觉得有些卑鄙,因为无姜以为可以用忠君来换父亲一命,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他父亲的死。
他利用的就是无姜的正直和屠岸贾对无姜无条件的爱,还有他的自负。
说到底,还是程婴最懂他们父子俩。
他一直说,人性,屠岸贾,人性是会变化的。
一直非常喜欢无姜,喜欢无姜那种至情至性,天真正义。
相较起赵武,他没有那么多顾忌,没有那么多的沉重的负担与仇恨。
除了他爹,他兄弟,他爱的女人。
当然还有所谓的忠义。
当赵武,不知道如何处理屠岸贾的案子时,一边是母亲的以死相逼,杀父之仇,一边是19年的兄弟之情。
程婴说:”忠义是本,仁善是源”.于是,他放了无姜和屠岸贾。
全了友情。
他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这十九年在屠岸贾家中,每天早上醒来,就想到一个画面,他深吸一口气,是儿子的体香,向下看一眼,是儿子的笑脸。
他恨屠岸贾恨得深入骨髓。
最后他说,我程婴这十九年没有一天当你是友!
也是一个至情之人,所谓忠义不过是受赵朔之恩太重。
他没有假惺惺的宽容屠岸贾,而是说,你回去,回去才是你的尊严。
当然是以无姜的活着为担保,让他宽心,才能回去受死,当然,屠岸贾一定得死,不仅是那三百条人命,那些个婴儿,那些个婴儿的父母,还有他程婴的儿子!
只有承受这一切的惩罚才是有尊严的死。
最后程婴和宋香坐在院子里,才突然想起,程婴这一生中最对不起的人,是宋香。
他做了一切正确的事情,却独独对宋香欠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把儿子从她的身边送走。
他叫宋香娘子,娘子。
就连暴露了赵武的身世那一次,他也没有怪她,只是说,我的傻娘子啊。
雪落尽,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永远。
但似乎这个片子的主题不是讲的是忠义而是正义。
程婴忠的不是赵朔,而是一个人理,天理,是他心中的那个正义。
这是一部古装剧,透着的却是现代人的理。
这也是为什么程婴教导赵武,秉公执法,按法律的程序走,坚决不动私刑,否则那跟屠岸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剧期待很久了,原因就是孙淳!
我承认自己是很喜欢孙淳的表演,第一次印象应该是在《好想谈恋爱》,印象中只是觉得这个演员很脸熟,很儒雅!
演技也不错,那个镜头是他借讨论男人好色向谭艾琳表明心迹吧!
真正欣赏他的表演是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了,那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确实很深的震撼了我!
感觉这个演员可柔情,可阳刚,戏路还挺宽!
那时还不知道他名字,只是感觉孙红雷被这个男人抢尽了风头!
后来无意间在央视看到了《当幸福来敲门》的预告片,看到了蒋雯丽和孙淳,这是两人第二次合作了吧,画面很温馨,就决定追着看!
里面蒋雯丽的表演自不必说,而孙淳则更加细腻,自然,也顺道将中年大叔的性感表现出来了!
虽然结局有些突兀,但演员的表演确实满分!
也给我留下个心里暗示,这个男人演的电视剧确实很棒!
是个实力派!
印象深刻的几场戏有1.蒋雯丽在孙淳妈妈面前发表爱的宣言,我确实镇住了!
2.孙淳跟他妈说部要找蒋雯丽的麻烦,说:“我真的很喜欢她”那种深入骨髓的表情和语气,我真的被感染到了!
3.就是结尾了,孙淳敲开了蒋雯丽的门,颔首说道:“你好”很深沉,但感情饱满,千言万语!
之后便开始知道他叫孙淳,在网上找了其他的影片看,发现《走向共和》里的袁世凯演的太棒了!
我竟然看完很喜欢袁世凯这个人,甚至意犹未尽看了袁世凯专题片,和一些历史资料!!!
但我就不明白演这么好,竟然没红的街知巷闻!!!
奇怪!
奇怪啊!!!
后来看了《辛亥革命》,他再演袁世凯,说真的,他真是甩其他大腕们几条街啊!!!
几条街啊!!!
这部电影真不咋样,但最出彩的就是孙淳和陈冲了!
孙淳为最!!
后来也看了一些其他的作品,比较好的就是吴秀波主演的《相思树》了,孙淳第二男主,自然沦为第一男主的吴秀波的嫁衣了,但孙淳还是抢足了人气和风头!
至今《相思树》给我的感觉还是,女主太丑,男主太墨迹,孙淳太伟大!!!
说起吴秀波,不得不说《黎明之前》,此剧一出,秀波一夜成名,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哈哈,当时我觉得就是昙花一现,感觉就那样!
《相思树》也没感觉他有什么突出的!
其实我真正觉得秀波是个演技派是在《天涯咫尺》中,他客串,演黑帮老二!是的,这剧,孙淳主演!!
,我发现这俩相互捧场中都能抢对方的戏啊!
相思树是孙淳看上吴的女人,各种风头抢戏啊!
那个耀眼啊!
天涯咫尺中,吴喜欢了孙的老婆,吴在场的戏,就显得孙相对懦弱,霸气不足!
这吴秀波的成名,也合情合理,跟孙淳对手戏,也让我倍感期待!
这次没有谁抢谁的女人!
气场谁强呢?!!!!
看了三集了,孙淳反常了奸诈霸气起来,却也游刃有余,吴秀波很低调,有种隐忍的感觉!
刚开始感觉孙完败吴啊!
可是我错了!
第三集,两人正面交锋了!
吴的隐和忍马上爆发出光彩!
两人交锋不分伯仲,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感觉演员真要有对手才会有迸发!
不写了,看第四集去!
强烈推荐啊!!!
屠岸贾程婴你俩别太爱了真的😅😅
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
程樱只爱赵大人,屠岸贾爱的是程樱,到满对程樱羡慕嫉妒恨。
屠岸贾程樱到满在一起很有喜感,非常有戏。
本该真爱无敌,可惜编剧这个小妖精,搞什么虐爱百转相爱相杀。
赵氏孤儿,小时候读过就觉得这不符合人性,查了查史料发现都是杜撰于是才放下心来去睡觉。
感谢演员们,把这个完全无人性的故事演的有了根基,如果给公主智商冲冲值就更好了。
吴秀波砸骨卖血的演了一个义士,可惜就是跟错了主公看不见真爱。
一 忠良赵朔忠君爱国,仁义为本。
奸佞屠岸贾居心叵测,祸国殃民,蒙蔽国君,陷害忠良,于是,赵朔满门抄斩。
忠良含冤,程婴、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扼腕悲愤,誓死营救抚养赵氏孤儿,忍辱负重,终于揭穿屠岸贾的狼子野心,国君幡然醒悟,于是,忠良赵朔沉冤得雪,奸佞屠岸贾身败名裂,程婴、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流芳千古。
这就是传统的忠奸善恶二元论语境中的赵氏孤儿案。
清除忠奸善恶的道德色彩,赵氏孤儿案就是国君、强臣、近臣三方玩的血腥政治游戏:国君利用孤党无援的近臣剪除功高震主的强臣,再诛杀近臣安抚强臣党羽,同时平息民愤,收揽民心,从而达到政治平衡。
二 赵朔就是功高震主的强臣,赵氏家族因为追随辅佐晋文公建立霸业的赵衰而崛起,经过一代代的经营已经成为晋国的头号强臣,所谓晋国的中流砥柱,庄姬公主就直言没有赵家就没有国君。
使节权奇奉国君之名,带国君之剑前往赵朔军营斩杀赵朔,结果临刑自尽,这不是因为权奇被赵朔的忠义感动,而是因为权奇知道当时的赵朔根本连国君都动不了,斩杀赵朔简直就是自己找死,所以,自尽换取忠义的名声。
崛起的赵氏家族与国君之间的矛盾早就产生,在双方的较量中,国君搞得狼狈不堪,赵氏家族由此更加强盛,赵朔已经手握晋国军队主力。
这样的矛盾不会因为流血事件的产生而缓和淡化。
曾经的弑君惨剧加深了国君的恐惧,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剪除赵氏家族的决心。
心知肚明的赵氏家族当然不会傻乎乎地坐以待毙,可行的对策就是将自己的势力加强加强再加强,对上是控制军权、政权,对下是收买民心,赵朔为什么不惜违约秦国也要用军粮赈济灾民,不是因为什么仁义,而是因为赵朔心里很明白违约的风险很小,秦国与晋国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违约也谈不上得罪秦国,而国君又不敢拿自己怎么样;收益却很大,可以一下子收买那么多的灾民和百姓之心。
民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后来且骓冒死保护赵氏孤儿,虽然有些夸张,属于极端例子,但是,且骓应该不是个案,说明的是赵朔收买民心的回报。
对外是在列国树立威信,石言为什么会在楚国与晋国交战前夕借粮给赵朔,不是因为程婴的巧舌如簧,而是因为赵朔在楚国有足够的分量,值得石言信任。
后来石言的女儿草儿冒死帮助程婴,应该也不是因为程婴与石言之间的交情,草儿代表的是楚国的国家意志。
国君与赵氏家族的矛盾反而因为赵氏家族势力的加强而逐渐白热化,国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助手,于是,屠岸贾粉墨登场,屠岸贾就是孤党无援的近臣。
屠岸贾没有显赫的家族,而且曾经在楚国受辱,而且,屠岸贾政治手腕高超,这样的人适合当国君的近臣,因为没有势力就更加忠于国君,因为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就可以为国君办事。
赵朔和屠岸贾分别有一颗南海梦枣珠,赵朔的梦枣珠是国君在他大婚之时所赐,可见梦枣珠的名贵,那么屠岸贾的梦枣珠应该也是国君所赐。
有意思的是,赵朔的梦枣珠可以解毒,而屠岸贾的梦枣珠则可以下毒,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隐喻:屠岸贾是国君的一把刀,用来杀人,所以要赐可以下毒的梦枣珠;赵朔位极人臣,所以要赐可以解毒的梦枣珠保平安。
执此而论,冉白与屠岸贾之间的勾结应该也是国君的意思,冉白扮演的也是近臣的角色,冉白是猥琐版的屠岸贾。
引而申之,卑南叛晋也不是屠岸贾能够一手操控的,背后也应该有国君的影子,目的在于削弱赵朔的羽翼,果然,赵朔的亲兄弟赵克阵亡。
赵朔愿意用卑南交换程婴,不是因为仁义,而是因为明白其中的水有多深,就算是卑南面见国君,也动不了屠岸贾,赵朔的犹豫在于赵克因为卑南而死,自己却难以手刃仇人。
公主支持赵朔最坚定,因为身为宗室的公主也明白国君的心思。
作为局外人的程婴最初还蒙在鼓里,当程婴看到卑南的人头一下子明白了国君、赵朔、屠岸贾之间的关系,不由得发出赵朔必败于屠岸贾的感慨。
屠岸贾只能运筹帷幄,不断削弱赵朔的势力,国君能够将赵氏家族灭门真正靠的是郄氏、栾氏家族的支持,这两个家族同样掌握军队,联合起来可以抗衡赵氏家族。
国君可以在一夜之间灭赵朔满门,却难以一下子剪除赵氏党羽,于是,屠岸贾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国君一方面利用屠岸贾进行政治清洗,另一方面则是要让屠岸贾的手沾上赵氏党羽、甚至更多无辜者的血,处于声名狼藉、血债累累的政治绝境,从而更加坚定地站在自己的阵营,同时也为以后诛杀屠岸贾平息民愤、收揽民心埋下伏笔。
屠岸贾以后难逃一死,那么,赵氏家族获得平反也是势在必然,正因为如此,赵氏孤儿就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赵氏孤儿是国君以后诛杀屠岸贾的一颗棋子,这是赵氏孤儿能够幸存下来的真正深层次原因。
屠岸贾当然也知道国君的意图和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对于屠岸贾来说,要避免被诛杀的结局,就要取代国君,所以,屠岸贾的狼子野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肯定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是为了自保。
屠岸贾掌握政权,连结秦国,这和赵朔当年加强赵氏家族势力其实是一个道理,但是,屠岸贾要收买民心就比赵朔要困难,因为屠岸贾手上有赵氏党羽的血,而赵氏家族很得民心。
缓和与赵氏党羽的矛盾,从而收买民心,为自己取代国君的道路扫清障碍,所以,屠岸贾能够长时间容忍程婴。
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氏孤儿是国君的棋子,也未尝不是屠岸贾的棋子。
郄克一死,国君的一轮政治清洗暂告一个段落,新一轮政治清洗拉开帷幕,国君一反常态,不听屠岸贾之言,力主韩厥挂帅出征,就是扶植赵氏党羽诛杀屠岸贾的开始。
韩厥凯旋而归,国君同意韩厥祭拜赵朔,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政治信号。
草儿可以公开影射政治,而屠岸贾却束手无策,因为草儿的背后不但有赵氏党羽的代表程婴,更有国君。
政治清洗需要舆论的配合,程婴所谓三件大事中就有草儿要出头,就是这个意思。
政治清洗还需要摆得上桌面的理由。
当年灭赵朔满门的理由是赵朔主谋行刺国君,十九年后诛杀屠岸贾的理由是屠岸贾叛国。
所以,位极人臣的屠岸贾会在那么短时间里就成为叛国罪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只有傻乎乎的韩厥高喊着为赵氏复仇诛杀屠岸贾,这怎么可以成为理由?
当年灭赵朔满门是国君拍的板,如果为赵氏复仇,诛杀屠岸贾以后呢?
国君怎么办?
国君让赵武办理屠岸贾案件目的无非就是要让赵武代表赵氏家族表个态。
三 赵氏孤儿案是血腥的政治游戏,只有狠角色才能够玩得起。
屠岸贾以全城婴儿要挟程婴交出赵氏孤儿,又逼迫程婴亲手摔死自己亲生骨肉,这通常被用来证明屠岸贾的心狠手辣。
诚然,屠岸贾是个狠角色,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屠岸贾要以这样的方法来验证程婴手中的婴儿的真伪?
因为在屠岸贾看来,人不可能亲手摔死自己的骨肉,也就是说,屠岸贾自己不可能亲手摔死自己的骨肉,换句话说,屠岸贾对别人可以无限度地狠,对自己特别是自己的至亲却狠不起来。
反过来,程婴却可以。
到满、石言都说程婴是个疯子,就是感觉到了程婴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狠,程婴自己也知道,所以,早就放言自己可以战胜屠岸贾,因为比狠,屠岸贾根本不是程婴的对手。
一个人可以亲手摔死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可以保持十九年的从容镇定,这是什么样的狠角色!
到满也狠,但是,到满是对明确的对手的狠,到满可以不惜受辱、坚持不懈地谋杀程婴,但是,当屠岸贾征调赈济灾民的粮食时,到满却狠不下心来。
公孙杵臼也狠,和程婴一样,公孙杵臼为了达到目的也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妻子,而且,将婴儿掉包的办法公孙杵臼也想到了,所以,如果公孙杵臼站在程婴的位置,很可能就是另一个程婴。
庄姬公主也狠,全城婴儿岌岌可危,公主无动于衷,庆幸的是赵氏孤儿还在人间。
后来质问程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儿子献给屠岸贾。
赵朔应该也是个狠角色,但是,在忠奸善恶二元论的语境中,赵朔是忠良,从头到脚满是道德色彩,所以,很难感受到狠。
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朔如果不狠怎么可能吸引到那么多狠角色,怎么可能镇得住那么多狠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因为忠奸善恶二元论的语境,忠良意味着仁义,奸佞意味着权谋,所以,赵朔在与屠岸贾的较量中节节败退,因为权谋的缺失有助于忠良形象的树立。
另外,国君、韩厥、草儿,等等,也都是狠绝色,否则怎么会在这场血腥的政治游戏中玩得那么起劲。
不狠的是宋香。
宋香是一个正常人,不同意程婴与卑南交换、想着程婴为国君治病飞黄腾达,想着和公主或者屠岸贾攀亲戚,坚决不同意牺牲自己的骨肉,甚至不同意赵武认祖归宗,等等,这些都是正常人的想法。
正常人玩不起血腥的政治游戏,所以,宋香疯了十九年。
赵氏孤儿案不是个案,凡是专制社会都会有赵氏孤儿案,都会有国君、赵朔、屠岸贾、程婴,等等。
血腥的政治游戏遵循的是成王败寇的规则,所以,同样是狠角色,有的身败名裂,有的流芳千古。
刚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好吧,从心术开始吴秀波的角色就是各种医生,这回竟然又穿越回古代干老本行,当然干好本行之余,副业也要玩玩政治,搞搞军事啥的,这种T字型门客当然获得剧中其他众多人物的深爱,屠岸贾是法律出身,程婴是医科出身,再次表达了这两行里聚集了高素质人才。
不过此剧最大的缺点还是中国电视剧的老病:情节进展的太慢。
说一句话,得咽两口吐沫,估计要不是这么咽,也到不了40集。
而且有些地方也实在是太二了,自从赵朔被灭门之后,我觉得真正疯的不是宋香而是程婴,主角从此以后的技能完全就是段誉的六脉神剑,失灵时不灵,一会儿聪明到可以看出来老头子心里有鬼,一会儿又任由疯老婆带着赵武到处乱跑。
估计吴秀波的心里也很无奈。
好吧,还有二十多集呢,慢慢看吧,大四毕业前一定能看完。
最近一直在追看《赵氏孤儿案》,在忍受前面十集拖沓的剧情后,终于迎来了摔孤的高潮戏,也见证了程婴的扮演者--吴秀波演技的大爆发。
除了刚进剧组拍的几场戏,我还能看到秀波本人的一些习惯表情,如嗤嗤笑和下巴来回侧两下, 从十三、四集起,感觉演员越来越入戏,吴秀波不见了,程婴上身了。
扳指数来,让人印象深刻,愿意一看再看的精彩戏很多,城门楼的摔婴戏,与石言将军的多段对手戏,在城门口对屠岸贾拒挽留、拒护送、拒金、拒酒的片段,戏弄韩厥吃御面,进宫请罪剪刀逼喉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最见功力的就是独白戏了,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七、八分钟的求子别子戏,我就不在此赘述。
我就试着还原一下,程婴向公孙夫妻(灵魂)告别那段戏: 笛子吹出优美的主题音乐,古朴悠扬,哀而不伤,伴随程婴留恋的脚步,每一步都踏在观众的心上。
镜头转向门外,程婴的正面,他已跨出大门,又忍不住回头,端正身形,郑重地说道“大哥留步”,深深地作揖。
两次看都同样在这个点,我迸泪了。
程婴开始语气平静,娓娓道来,提到送孩子的约定,情绪还稳得住。
琴声伴奏,烘托得情绪更加饱满。
程婴说到将自己儿子换了万千孩子的性命时,先是语气中有个停顿,嘴唇颤抖,强行自抑后说出台词,有一个向后仰头的动作,阻止眼泪流下。
说完“现在我们只剩下这个儿子”时再也难抑,两行清泪流下。
在强抑的哽咽声中,程婴突然加重语气:“求大哥大嫂",一个吸气收住眼泪,“在天之灵”再一个更长的吸气,颤抖着说完最后一句“保佑程婴和这个孩子”,停顿“平安回来”,一个长躬。
这段表演情绪无一处不准确,台词无一处不直指人心,锥心泣血的程婴就活生生地立在我面前。
在反复观看这些精彩片段时,我突然发现吴秀波演戏的节奏非常强,比如面对屠岸,拒挽留拒护送时平常的语速,表面恭敬骨子里决绝,拒金时一个长长的停顿,趋前一字一顿地反问着说,拒酒时抢着说,既不激怒屠也明其志不改其衷。
精准的台词节奏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跟石言的对话"我才是个疯子""恨得好""如果回不来,不是程婴的末日,而是程婴的节日”,还有对着庄姬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
不夸张地说,吴秀波在此剧奉献了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
演技啥的不说,都是老戏骨。
不过新生代的演员就差了一圈。。。
诟病最大的是剪辑。
好多个场景切换,时间轴错乱。
我举其中一个例子。
1,公主收买宫内一个侍卫去杀男主。
侍卫圣母大发,放过男主。
(场景切换 公主住所)2,"什么,(侍卫)跑了?
"。
(场景切换 男主住所)3,男主劫后余生,讨论刚刚的事情。
场景一,夜10点。
场景二,夜11点。
场景三,夜10点半。
1和3时间轴是连续的,而场景2的时间比场景3时间还要晚。
却要放在前面播放。
这个搞错时间轴的剪辑太多了。
太出戏了。
然后吐槽点就是剧情了,有些人物立的太正,比如赵将军。
然后草儿这个人物非常奇怪,为了帮助男主,自己做出牺牲太大了吧,这难以理解。
草儿说书这段非常奇怪。。
官府抓不到,听客听了还给她掩护。。。。
程婴自称“小小的一个医匠”,其智慧谋略,却可抵屠岸贾上千门客,且心智坚强,心怀大义,耐心隐忍19年,只等发出那最后的一击。
有人说程婴圣母,理由是他为了效忠赵朔连自己孩子都摔得,程婴得自私自利,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献出赵朔的孩子,才显得“正常”,才不会圣母。
的确,圣母这词,说的人多了,褒义也变成贬义,没有也变成了有。
大概当今人已经不相信忠义,不相信牺牲,任何忠义都是居心妥测,任何牺牲都是自命不凡,只有自私和狠毒,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你看朱元璋建国后不顾旧恩几乎杀尽功臣,他的皇位才坐的这么长,你看刘邦在项羽用他老爹威胁时,说出“分我一杯羹”的无情之言,万里的江山才最终姓了刘,他们都不是什么忠义的好人,他们有着自私和狠毒的举动,他们最后成为一代帝王,威名长流青史,所以忠义无用,自私保身,所以一但有人做着忠义之事,善良之举,台下就嗡嗡“圣母”,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程婴到底是不是圣母,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判定圣母?
我斗胆认为,标准只有两个字:底线。
善良和忠义都是有底线的,盲目的忠义是愚忠,盲目的善良是愚善。
例子就请移步西游记,看看我们的唐僧同志。
在剧版西游记里,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孙猴子杀死了强盗,唐僧气个半死,质问孙猴子说那都是几条人命啊,孙猴子答道他们都是强盗,杀了他们反而是除害,唐僧不听,嘴一张就念紧箍咒,孙猴子边打滚边说不敢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唐僧,他只看到孙悟空杀生,却没想到他杀的都是强盗,杀了他们,就会有更少的财产被抢劫,更少的人命被杀戮,更少的妇女被强奸,更少的家庭被破裂,唐僧看不到这些,他只看到了流血,只看到人死了,他不明白,他的善良没有底线,所以只能叫愚善。
你再看射雕里的洪七公“老叫化一生杀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大奸巨恶,负心薄幸之辈,从无杀一名好人”可见杀亦有道,善亦有道。
再回过头来看程婴,他对赵朔的忠义令人动容,但这不足以让他亲手献出自己的孩子,所以导演还安排了一个条件:如果没有找到赵氏孤儿,全城的婴儿都要为此陪葬。
他的面前是深渊,只有一条孤零零的吊桥放在他面前,他终于别无选择了,即使他突然自私了,不想为他的赵朔大人尽忠义之心,即使他想让自己的血脉活下来,但他不能让全城的新生婴儿为他的孩子陪葬,这就是他的底线。
记得程婴第一次看见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时,喜得跑到院子外面振臂大呼:我程婴有儿子了!
我程家有后了!
平日温良如玉的程先生,却在“有儿子”这句话中傻的毫无形象,让人笑中带泪。
没有人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死,还是被自己亲手摔死,他的心痛终是被人忽略了,而荧幕前,则响起“圣母”“做作“的叽叽碎碎。
程先生负世人之骂,公主之恨,屠岸贾之忌,到满之敌,妻子之疯,苟且十九年,他的意志已经百炼成钢,他的心性已经无坚不摧,他值得更好的评价,而不是随随便便,不经思考的一句“圣母”。
大学时候宣传的剧,其实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不可否认拍的还不错。
一般般剧情不好
剧情缜密 演员出彩~
剧情推动实在是太慢,看了前六七八集看不下去了额。
今日为父有一事相求。要跟我儿聊一聊。你若应允,可不哭不闹。你若不允,只需啼哭一声,或皱一皱眉头,为父一定不去做……儿啊。等为父做完这一生的苦事,便与你相会。今生今世。永生永世。我与孩儿,魂魄相依,骨血相连,永不分离
真的很棒!!!
相比较那些条条道道的仁义忠孝,更喜欢剧中屠岸贾的形象,不被士大夫思潮所左右,其他满嘴仁义忠孝的人,换个角度换个立场也都是些视人命如刍狗,愚忠之人罢了!
经典
嗯,还不错。
哎呦,我老爹看得眼泪哗哗的
帮我妈打得。
吴秀波和孙淳两大主演拼戏 前半部分确实精彩 但后面不敢恭维了 最多7.5
第一集。会不会往下看不知道,看时间和心情。片首片尾不错,应采儿真好看真亲切,真母亲!
秀波酥演的程婴感情很到位啊
看到第三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觉得很不错,不过就是每天两集有点坑爹
把程婴神化了。剧情夸张,但又好像很写实,传统内容了,整体一般。
等到了十九岁,他就知道什么是爱了……屠案谷哟,自己不也是败在这句话了嘛!让你家熊孩子也十九岁!冒牌水货怎么能比真货好使呢~
前看后忘 没有一点能让人值得记住的细节
为了衬托男主的机智把其他的正派人物都演成了傻子,看了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除了屠岸贾和程婴其他角色又笨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