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万圣节,看鬼片也变得流行起来。
Blockbuster里面有鬼节专栏,装饰着花里胡哨的蜘蛛网甚是可爱。
因此我也看了几个鬼片,今年2月发行的Haunting Connecticut 和最近颇为火爆的Paranormal activity(灵异事件)。
巧合的是,都是家里闹鬼,不过一个是新英格兰的百年老屋,一个是San diego的西部小平房。
这两部片子,真是毛片和自拍小电影的区别。
Haunting制作精良,演员到位,鬼和捉鬼人都很专业,举手投足都要吓人,但看完之后觉得不过尔尔,也不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Paranormal activity简直就是花1万美金搁谁家都能拍的片子,一个DV往那一摆,连蒙太奇都没有,却把人吓得要死,两个演员都没有化妆和服装,看起来就像我们的邻居,最后那几个夜晚一惊一乍,据说有好多人晚上看完睡不着觉,看,自拍小电影就是有这样的刺激。
本片的宣传是"DO NOT WATCH ALONE",对的,但恋爱中的人也不要去看,因为看完之后会发现身边的人也不可靠。
其实不是第一次接触此类DV式的恐怖电影,记得几年前网路上疯传的一段灵异车祸视频运用的就是这种手法.但是内心还是随着影片的推进时不时地自我恐吓.原因在于当今无比发达的网络视频,使得这样的宣传手法植入了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成了最好的伏笔.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为何能在北美票房独占鳌头自有它成功的理由,网路上褒贬不一,甚至有偏执者认为此片是彻头彻尾的烂片,可我觉得不以为然,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一, 相信和我一样年纪的人都曾经在网吧或是自家电脑接到过这样的图片或是网址,打开一个链接,表面上是要你找碴,或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目的只有一个,使你集中注意力)等你聚精会神之际突然就蹦出一张奇丑无比面部扭曲七窍流血的女鬼图片,还配上一声歇斯底里的杀猪声,是个正常人当场保准跟着身体后仰,跟着冒出一句尖叫,严重者还有甩耳机跳离坐席的.(话外音:记得大学视听说课上外教放了个这样的短片,全班都被忽悠到了,集体大叫,我F*CK咧!)二,多多少少看过些恐怖片的都会明白,什么样的时间点,什么样的角度会吓到人,门后,走廊转角,抬头低头的瞬间,镜子,这些都是恐怖片必不可少的元素.三,口口相传的感染力.也有说法这好似病毒式销售.呵,这就是最致命的.当初我得知这部影片的信息是从报纸上的一则小新闻上,而后GWY姐工作时忽然带出一句,接着就聊开了,她比我先看了这部电影,急着和我们分享她的经历,我就走开了,因为我不想听到剧透.以上三点,就是这部影片着实吓到了我的原因.看过之后,马上忍不住google了一把,接着去豆瓣看看影评,不少精彩的故事,在此也不在赘述,个人认为,恐怖片最成功的地方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教你自己吓自己.好笑的是,我竟没从头到尾的把影片看完,在一天之内我把影片断成了三段来看,惊悚程度大打折扣.豆瓣上一恐怖片爱好者为了体验最佳效果,凌晨两点关掉灯在黑屋子独自看完这部电影,其为追求自虐快感的决心可见一斑.如果你也想找找刺激,不妨一试.
和姐一起看的,开始剧情慢慢发展,在她看来很无聊,在我看来恐惧慢慢积累,同时大叫不好,怎么这么慢热,唉,又不太恐怖,又被我姐看扁了。
最后有两个结局,第一个她老公被抛的那个最吓人,真是吓了一跳。
我姐说,哼,很明显都是假的。
看来我胆小,即使看言情剧也没有办法弥补我的心情,晚上出门居然把一株植物看成吊死的女鬼,妈呀,吓死我了。
整个故事梳理下来应该是这样的:女主说自己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有灵异体验,比如感觉有人在耳边说话,看到有人站在床头之类的,包括她妹妹也见过,所以排除精神问题,就是她八岁开始就已经被魔鬼盯上了,并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她身边。
至于是个什么恶魔呢,我认为非常有可能是下面这位:
这位就是贯穿影片的魔鬼这一段是女主的男朋友迈卡在翻看关于恶魔的书,一边和女主探讨缠上她的究竟是什么。
这一段如果细看会发现,迈克看似随意翻看这些恶魔图片,但是所有出现的恶魔中,只有这一位是出现了两次的(合上书之前又给了个它的特写),并且它的脚也和之后留在粉末上的脚印相符合。
观察这个恶魔的形象,半人半羊,长着公羊角,羊耳,羊腿,很可能是Satyr(萨特尔),或者是潘神。
其实萨特尔的原型就是潘,本来是希腊神话中的形象,后来在中世纪时成为天主教中的恶魔。
这个恶魔的特点是极其好色,无赖式的那种,非常符合电影中对女主死缠烂打式的行为模式。
而且还把照片里男主的脸抓烂,体现出对女主很强的占有欲,和对其男朋友的极度嫉恨,可以说这里就能看出小哥结局的死是注定的。
恶魔对女主的独占欲另外,萨特尔(或者潘神)也是噩梦的标志,潘神的排箫就有催眠的力量。
这一点一方面契合了整部电影多数恐怖情节都发生在夜晚,另一方面也契合电影中女主经常做噩梦,还梦游的经历,以及最后一天女主已经被恶魔控制,整天都昏昏欲睡的情节。
被萨特尔控制的女主白天也昏昏欲睡那么女主从8岁起就被恶魔盯上,为何之前除了有点灵异体验外都没有大碍,现在却短短几个星期就被恶魔完全控制了呢?
其实原因在影片中已经由这位灵媒师说得很清楚——恶魔以负能量为生,负能量越多,它的力量越强大。
按照灵媒师的介绍,恶魔会潜伏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
这一点和小哥之前看的书上写的是一致的。
但是负能量的增加会增强恶魔的力量,让恶魔变得活跃起来。
-后面太恐怖了俺胆儿小就不截图了呜呜呜影片以迈卡买回一台摄影机开始,而这台摄影机恰恰是诱发恶魔活跃的重要道具!
整个影片中,刚开始恶魔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只能搞点开关水龙头,把钥匙弄到地板上这样的小动作,摄影机录到的夜间异象只是门动了一下。
之后恶魔的能力开始增长,让女主做噩梦(萨特尔的能力),半夜弄出一些哐哐的声响,吊灯也被撞得晃来晃去。
再之后让女主梦游,女主在梦游的情况下貌似清醒地和男主对话,已经很明显被恶魔控制了。
但这时候恶魔的力量还仅限于夜晚。
然后恶魔的力量越来越强,不只是晚上出现,白天也会作祟,比如前面说的抓烂照片就是白天的事,而且以往只能在晚上感受到恶魔存在的女主,现在白天也能感觉到有东西在自己身边呼吸。
简直毛骨悚然。
到最后恶魔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灵媒师第二次来女主家,相比第一次从容落座,款款而谈,这一次直接在门口说了几句话就落荒而逃。
而从当晚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恶魔已经不只是弄点声响出来了,直接是把女主从床上拖下来。
然后就是结局,恶魔彻底控制了女主的身体和精神,杀了小哥。
灵媒师第二次进门一分钟不到就逃了我们可以看到,恶魔力量的增长,和男女主恐惧情绪的增长是正相关的。
正是因为摄像机拍到了一些异象,引发女主的恐惧情绪增长,这种负能量喂养了恶魔,让恶魔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就更能作祟恐吓女主,进而让女主更为恐惧和精神紧张,源源不断地为恶魔提供养分……
恶魔吓人的手段十分高超女主从8岁开始被恶魔盯上,十几二十年中,肯定有无数个夜晚是有异象的,但是因为她睡着了不知道,也就没有恐惧,没有负能量。
但是有了摄像机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恶魔是故意要在摄像机里留下踪迹的,这就是它高超之处。
它根本不怕被抓住踪迹,它显形,显音,一步步引发男女主的恐慌情绪,因为萨特尔就是恐慌的标志,恐慌情绪是它最好的能量来源。
--故事发展的第二种可能性-很多人会觉得女主一直没请到驱魔师很遗憾,因为一开始请来的是灵媒师,主要是帮助人们和亡者沟通的,对恶魔无能为力,而他所推荐的驱魔师又出差去了,没等到驱魔师回来,男女主就已经噶了。
所以驱魔师来了,会不会解决问题呢?
其实在影片中导演也展现了故事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有驱魔师的版本。
迈卡不听灵媒师的劝告,使用了通灵板,然后恶魔在通灵板上留下了字迹,通过分析字迹,迈卡找到了一个叫做戴安娜的女孩的事迹,她的经历和女主凯蒂的经历可谓一模一样,也是8岁开始被恶魔盯上,家里糟了火灾等等,戴安娜在驱魔过程中死去,死状凄惨。
戴安娜和凯蒂的经历一模一样
戴安娜在驱魔的过程中死去
戴安娜和凯蒂的共同点:容貌漂亮,所以成为萨特尔的目标这一段,在影片中是恶魔对男女主的警告,警告他们如果请驱魔师来,凯蒂的下场就会和戴安娜一样;而跳出影片,就可以看作是凯蒂的第二种结局——和戴安娜一样死于驱魔过程。
灵媒师感到恶魔的恶意,如果是驱魔师来更会激怒它-结论所以总结下来,对恶魔,就是不要给它眼神,不要让它影响到你,只要你面向阳光,它就只能瑟缩在你的阴影里逐渐萎缩。
很不明白怎么会有人看这部电影被吓着了,情节故意的痕迹很明显,不论什么紧急情况下都能扛着个摄像机到处走,本身就很有问题,这一点与《死亡录像》中合理的处理相比,相差的不止一个档次,然后对于影片的惊吓部分,大部分都没什么吓人的,只是男女主角在那里自己乱叫而已,也许老美们喜欢这样的电影,因为那些场景,那些对白,甚至某些怪癖,让他们很有代入感,但是对于大部分内地观众而已,很难说清楚她们究竟是怎么被吓到的。。。
剧情有些拖沓,看第一遍的时候,没被吓着,倒是睡着了,为了看完整,只好醒来后又看了一遍,痛苦的经历,这样的电影也能在北美票房登上一周冠军宝座,绝对算是一次成功的营销行为(本片早在去年的美国尖叫电影节和斯兰丹斯电影节上便开始了它的造势)。。。
(没有剧透->>>)想到电影成本那么低,并且是一部"无脚本电影",就是导演想到哪拍到哪,所以不要太苛刻,本来想给四星,但不想误导人以为该片很震撼,所以只给三星了,电影其实并不恐怖,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还是有感觉的。
比起十年前的<女巫布莱尔>,该片并无什么超越之处,讽刺的是,我倒是享受电影的发展阶段,虽然也是平平无奇,但如果单纯练习听力我倒是挺聚精会神的,倒是结尾阶段让我太失望,在看的时候我自己就设想了怎样的结局,电影的结局跟我所设想的简直逊色多了,也许是导演为了控制成本,不想制作太多特效吧。
我设想的结局有活生生的尸体分解,就是因为女猪设法离开房子反而导致灵异的愤怒,于是一种隔空的活体分尸就可以呈现给观众,就是那种很真实的五脏六腑凭空爆裂出来的效果!
只有这样的结局才有可能超越<女巫布莱尔>,才有可能让该电影被人记住。
我明白纪录式电影要务实不造作,这样才有真实感,但结局几分钟就应该放下包袱,屠刀大开,凌空架起,五马分尸,无所不用其极,这样才能跟90%的平静作对比!
这样才是新时代拥有强大特效背景下的电影!
所以给各位的建议就是,该片值得一看,但肯定不是极度推崇的那种;不过恐怖这东西是见仁见智了。
(以下有剧透->>>)电影总共有三个版本的结尾,最原始的结局是该片在2007年制作完成后给少数人进行的试影,当时是女猪捅死男猪,然后在摄像机前割颈自尽;后来在2008年有段时间进行局部范围公映,结局改成女猪在楼下杀掉男猪后回到床边发呆,最后被警察来到击毙,这也就是下载版本的结局;所谓的电影院结局,也就是在2009年10月进行大范围公映的第三个结局,女猪从楼下把男猪扔飞撞向摄像机,然后自己好像进入了摄像机,她就从此不见了。
话说这是史提芬导演建议的结局,但我本人怀疑是为了方便续集,果不其然,Paramount见票房大收,在10月尾即正式宣布会制作续集。
续集就续集吧,反正我免费观看
到第3个晚上的时候,我发现 自己开始回避一直盯着屏幕看了。
静止的黑洞洞的画面,等待的心情,显然 导演甚至恐惧的来源。
等待。。。
吓到了。
欧美恶魔附身片,看完总有种无力感,虽然受害人都找了牧师、驱魔师,但效果有限,悲剧收场的还不少:《驱魔人》《驱魔》《潜伏》《坠入地狱》恶灵费劲吧啦的东吓吓西吓吓,其实就是想把被害人的精神意志搞崩溃,然后趁虚而入占领身体。
但换个角度想,这不是也正好说明了“恶魔附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恶魔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长期准备工作。
再再换个角度讲,恶魔为啥要附身呢?
当个普通人有什么好处呢?
体验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比当恶魔有趣吗?
所以吖,作为普通的人类,平时尽量少熬夜、不熬夜,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要暴饮暴食、过度抽烟喝酒,保持心情愉悦,对于日常生活抱有感恩的心——毕竟这是恶魔也求之不来的吖!!
能够很好的投入大屏幕情节的人会被吓飞。
带着审查和评论的心情则会乏味。
多数情况下就是这么简单。
就好比以前玩游戏,一个游戏反复玩反复玩。
先是跟着剧情半摸索,被剧情大肆感动一番,被系统的小细节惊喜一番。
然后和大家一起摸索讨论技巧,这里很变态,那里有彩蛋。
然后再向神级变态方式反复的神经质的挑战。
慢慢的以“被引导”的方式去切身体会制作人想让我们体验到的东西。
于是感受到周身被乐趣所环绕。
如今,生活如此快餐,我们擅长直线球,不再拐弯抹角。
大量物件堆积在眼前,无论是带着饱食饕餮大餐的心情,还是怀着博览精品的壮志,有些缓慢的细节总是那么容易的就被忽视了。
于是,乐趣制造不能。
抛弃掉某些“观察者”身份,尝试“代入”。
于是你成功地受到惊吓。
感觉并不吓人除了女主角时不时的尖叫之外整部电影的亮点只在最后几分钟而已建议直接跳到最后五分钟来看吧
比想象中的。。只要不回味的话还好,其实回味的话也能接受
恐惧紧张感更多是通过悬念来营造的。伪纪录片手法和主人公在睡觉时室内限定的视角会让许多人感到沉闷。我们见不到鬼,但女主角被从床上扯下拖出去的镜头着实令人头皮发麻。
拍伪纪录片的成败在于编导去得够不够尽,总想着为自己的故事寻找貌似存在的合理性就杯具了
这类恐怖片,就看你好哪口儿,如果单纯只是吓人的手法和桥段,倒是都包装进去了。可是我是最不喜欢这种自认为装的很真,实际上假得好无聊,还没有故事性的电影。
里面那个电脑里播出的录像女孩倒是让我想起另一部恐怖片《驱魔人》~
老婆,起来看DV
你坑爹呢吧!
实在是有够假的...虽然我也给吓着了....
别人说烂我非不信……
我觉得也就那样吧.... - -
美帝为什么怕成那样呢...想不通.根本就不吓人啊.自己扛CAMERA,晃得头晕到死。
6.7分
- -|||| 什么额。。。
据说在美国上映时,有很多人在影院里被吓哭………………我憋了一整部……终场破功…………能力够理解了………………手法很赞,虽然知道假,但是还是要小赞叹下。很自然的手摇感,很成功的让我的头晕恶心了。
最后一个镜头露怯了
为什么说不好看!为什么说不恐怖!血肉模糊血浆四溅的才是恐怖?!这种对自己心里未知的绝望才是真正的恐怖!!!!吓死老娘了!
情景喜剧
拍的很假好么?我会告诉你你俩死的时候我还是挺开心的,并且有一种终于死了的赶脚么?
好无聊啊
我今天才发现 有2个结局的 有一个还蛮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