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就案件剧情而言是还可以的,部分案件的复杂度和新颖程度还可以,但逻辑过渡上有的地方很牵强,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就用巧合和猜想就糊弄过去了,都要给我看笑了。
个人觉得这部戏里最大的败笔在于这个队长,一个刑侦队的队长,只会吆五喝六呜呜渣渣,破案全靠心理侧写师和法医,嗯我懂导演想要凸显男女主的光环,但这不代表他们的领导就得是个只会下达命令的憨批,这会让人很出戏,这会让大家一不小心就联想到生活中遇到的憨批领导,只会显宝和吆喝还有领功,活脱脱的宝批龙,能做到刑侦队的队长,绝对不会是这样的人。
一个案件的告破绝对不会是因为个人英雄主义光环,而是团队的头脑和力量,可以弱化配角,但是把配角往白痴的方向拍,就大可不必了。
还有这个刑侦队是没有法证人员吗?
让一个法医做那么多事?
法医秦明都没你这么秀啊!
个人觉得六分对于这个剧是给高了,《骨语》都比这儿强点(没有非常赞美骨语的意思)
这个剧从编剧到导演,演员,道具....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充数的意思。
我可以理解编剧不懂刑侦不懂警察不懂专业,所以让一个犯罪心理学家和一个法医把警察局所有人的活都干了。
但是你不能连起码的逻辑都不管了啊,凶手在警察局门口杀人,你出来一个拿叉子的门卫可还行啊,咋的,一个市刑警大队就四个警察一个法医一个女主角还有一个警卫????
当观众是傻子也没有这么糊弄的。
也不提主演的演技有多拙劣了,连群演的外卖小哥都比主演演技好我也是服了!
这种一无是处的刑侦局,少拍一点我都谢谢你们全家。
剧情不错,故事性挺强,但男女主角,梁博士和廖博士,都太让人出戏了,看得我好尴尬啊。
尤其他们两个人镜头的时候,快进略过。
这个剧的评分低大概都是因为他们演技不行吧。
以前一直觉得有的电视剧火是因为剧本好,看了这个电视剧真心觉得演技是个好东西。
挺好的剧本,感觉换人演可能会更好。
都没有里边配角演的自然,尤其梁博士姚笛,太尬了,真的是既想看剧情但又不想看她,好纠结。
可惜了。
超人法医和超短裙警队心理学家的故事,整一个荒唐的刑侦剧。
剧荒,被推荐去看的,非常失望!
2020年的剧,怎么越来越回去,完全不合格的刑侦剧。
优点:案件设定比较吸引人,好好拍的话会很不错,几个案件中,面膜少女这个案件还不错,虽有巧合,但逻辑结构比较清楚,男女主也没有过度发挥让人不能理解的作用,明显比其他案件拍得质量好。
缺点:故事整体逻辑掉线。
用耸动的案件吸引人,但案件本身逻辑衔接非常糟糕,刑侦剧案件拍不好,特别是逻辑不在线就完蛋。
最后两个案件编剧彻底放飞自我了(发生在面膜少女案之后,这个案件一度让我燃起了希望,也许后面会好起来😂),男主自己是警察,却不信任自己的同事当了孤胆英雄(无论任何理由,除非不可抗力,否则营救人质都应该是依靠警察队伍,而不是在明确知道同事要帮他营救女主的时候甩开同事,还特意扔了通讯器材,最后男主的营救也很儿戏,其他警察叔叔又变成了布景板,就算是20年前的孤胆英雄剧,也要讲一下基本逻辑,救命!
),女主最后一个案件莫名坚持要孤身面对连环杀人犯(没有任何应对预案),呵呵~这两人还供职于警队,天哪🤪职业悬浮,法医在剧中的作用完全超出法医工作范围,几乎把整个刑警队的所有工作职能包圆了,简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作为组中的绝对中心,貌似他才是刑侦队长;心理学家的心理分析像过家家,表现的像个自以为是充满攻击性的政客。
演的也尬,男主蛮帅的,但演技不自然太裝,台词出戏。
女主更甚,女主和其他人感觉不像在演同一部剧,那些超短裙行头出现在刑侦剧办案场景里,几乎就是自己给自己打上烂剧标签了,看着就尴尬。
瞎拍式刑侦剧,一堆不可接受的毛病。
宁愿简单案件,逻辑在线的拍,也不能只追求故事设定吸引眼球,其他完全放弃品控的拍法,唉~~不可不可。
案件还是很不错的,悬疑的铺垫,bgm也挺到位,这些都是抓人的点,就是男女主的颜值不太稳定,忽高忽低的,男主太瘦了,女主脸略不自然,直到后半部分才好起来(也可能是看习惯了?
),就真·岁月不饶人啊,胶原蛋白是个好东西,可惜没人能一直拥有!
剧情有些地方让人不太舒服,比方说第一个案子结案的时候,谁能闲的给死者家属拍照啊,下得去手吗?
留念?
就为了给罪犯看让他忏悔用吗?
还有面膜女孩绑架案结案时吃瓜群众围观警察抓捕罪犯时还鼓掌,请问是谁通知的大家,吃饱撑着了吗?
还有男主救女主出爆炸现场之后大家为什么不赶紧走,难不成爆炸跟烟花一样好看?
作为最后一个也是贯穿全剧的案件,双色玫瑰案,真是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看得我云里雾里直怀疑自己智商有问题,说的都挺清楚,我好像也都懂了,可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懂,这种感觉恕我难以描述,就是一口老血喷不出来,硬是给憋回去了,特别不爽!
其实我一直对国内的刑侦剧或者说是对警察办案过程不太了解,基本上谁是主角谁厉害,所以根本搞不清楚他们各自的职责所在,法医难道不应该只负责验尸吗?
啥时候还需要勘察现场了?
为了突出主角光环这可以理解,可是把别的警察都演成只会听命令和下命令的傻子就不太好了吧?
很久没看见姚笛了,其实挺喜欢她演的剧除了红楼梦,尤其是她说台词的声音,剧下架应该跟她没什么关系吧,毕竟这段时间社会新闻太可怕,只是可惜她又失去了一次翻身的机会。
其实整体还是挺好看的,尤其表白男女主的衣品(虽然在刑侦剧里这么穿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
悬疑有些吸引人的案件开头,尴尬的破案和解释,弱不禁风的罪犯。
逻辑控看完一定会猛男落泪,不符合常理的刑侦。
剧情设置生硬,猜不透是因为线索都在最后的解释当中哈哈哈哈哈,感觉就相当于给你个🔒让你直接猜密码,猜不到吧嘻嘻,密码233333,懂了吧?
总结一下就是,花了这么多时间看的剧,就这就这就这?!!!
大家谨慎尝试,和隐秘的角落,白夜追凶,暗黑者不是一个层级的。
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差点没看下去,或许是感觉整部剧的灯光效果较暗比较压抑,也或许是第一个纹身案不太理解,但是往后看剧情更好一些,案件越来越精彩并且环环相扣,后面的案件相比前面的在内容类型上面会新颖一点。
因为大部分悬疑推理剧基本上都是那几种常见的杀人手法,动机无非就是情杀或仇杀或变态杀手。
在内容上比较容易重叠,但是这部剧给我感觉:除了第一个纹身案之外,其他的案件都很新颖,包括犯罪动机、手法、作案工具、场所……其实一直以来看破案剧都是会跟着主人公去推测凶手,跟着剧情整理思路,有些时候猜对凶手还挺高兴的。
这部剧一开始就能够引起人的兴趣,这是大部分悬疑剧没有带给我的感受,剧情开头出现的双色玫瑰案的画面是男女主的短短几秒回忆,但是就很难再忘记,对双色玫瑰案很有好奇心,或许这也是我一直看到最后的原因,我想双色玫瑰案肯定是最后一个案件,果然是这样。
在我看过的许多破案剧中,双色玫瑰绝对是最独特的从未见过从未重复过的案件,画面感强,一开始只觉得好奇,没有想到和催眠有关,也没有想到暗墙中会有其他的人观察。
对于角色人物的理解:好久没有看徐正溪的剧了,按照之前对他演过的角色的映像,他一直是演技在线的。
这次看他演的法医廖岩,感觉他不是演员,就是一名法医,他所表现的严肃专业的气质和一脸正气都非常准确地诠释了法医廖岩这个角色。
作为警察,他也很有正义感,与凶手打斗,帮助报案者找回真相,他说自己也是个刀客。
对于梁麦琦梁博士,姚笛的演技真的不错,虽然在网上听到很多不认同的声音,不过我个人非常喜欢梁博士这个角色,也很喜欢姚笛,她把这个角色的那种矛盾又复杂的人物性格表达地特别恰当,这个角色对人的吸引力很强,有自己的气场,但又不显得高傲,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共情,一位很特别的犯罪心理学顾问。
经典台词分享:麻木的冷漠和缺乏想象力的勇敢都不是法医的优秀品质。
听过心理学上哀伤的五个阶段吗,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和接受。
这五个阶段每个人都会有,只是长短会因人而异。
一个抗拒被催眠的人是很难被催眠的,酒醉和睡意很浓的人也很难被催眠。
任务导向型连环杀手自认为某一特定的人群必须被消灭,权力导向型从彻底支配被害者的生死中得到满足。
总结:很开心能找到这部剧,生死皆有痕迹,所有真相永远都不会被抹擦。
抛开男女主演的有些生硬过力之外,但看剧情在国产剧中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一条主线连着细枝末节的故事扣人心弦。
感觉评论区恶意太大,应该多把注意力放在剧情上。
但是这部剧也有不足之处,某些人物的刻画有些少,会让杀人动机看起来有丝丝牵强。
双色玫瑰的结局有些仓促,包括郑小囧小说结尾也给观众开放式结局。
但还是期待第二部!
失职导致被复仇案件。
很多人失职被问责的第一反应都是不怨我,跟我没关系,不是我的错。
然后心安理得的继续“坦坦荡荡”的过日子。
而那些因为他们失误而遭受伤害损失的人,却成了小心眼,不原谅别人的不道德的人。
就像这个案件中的记者和主编,三人过审的稿件,因为另外两个人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审核稿件,导致吴优被报复而死。
一条人命没有让他们悔悟反思,他们继续利欲熏心的跟着跑偏的三观走着。
然后他们被杀了。
看完整个故事,其实,如果他们对由于工作失误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心存愧疚,他们也许就不会死,是他们不可一世、不屑一顾的态度激怒了曹峰。
做事做人尽职尽责,心怀善良真的很重要。
法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侦察破案提供方向,提供线索。
1.勘察各种凶杀命案现场,判明死亡原因、时间和性质,推断和认定致死致伤的凶器,分析犯罪手段和过程。
2.对民事、刑事案件中涉及法律事件的活体(人身)进行损伤、劳动能力、性别、性机能、精神状态等鉴定。
3.检验和鉴定同犯罪有关的法医物证。
4.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鉴定,分清责任性质,同时便于医疗部门提高医疗质量。
5.协同有关部门查清重大中毒事故和意外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摄影很美...但是...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