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瑞士手表
4.6
【3】正确运用了时间的承载工具,而错误的把时间内核应用到表现的运动事件上。全程古典呆板但无法入戏,时刻尝试昏睡过去不复醒来。只剩下人物的声音和一幕一幕不知所谓的割裂前段所嫁接。不需要人物,不需要声音,我们需要睡眠。
一眼片头FIDLAB(怪不得马赛味儿那么重。
重看
惊喜之作。如此温柔地注视每个动作,装配的动作,给钱的动作,发报的动作,动荡的欧洲中保留一处梦乡。最动人的告白是对“时间”的祛魅,摆轮的“不安”旁逸斜出,钟摆停了,造就一段平行历史。
大面积的植物占满画幅,人物在底部交谈,在自然的声音里,它营造出一种时间的节奏,时间的空旷之感。除了这一点特色在外,它实在太装笔了。真够糟糕的!
独特的摄影构图、声音设计与考究的服装美术,感觉是一部颇具实验意识的时代剧,和另一部瑞士电影《阿索尔》相似。导演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淡化叙事,却不厌其烦地展示瑞士钟表制造者的工作,有趣凸显出“时间”这个主题。
比格挺高。
#BJIFF 2025 能感受、理解主题,虽然具体运作的过程,这样一部电影如何形成的过程还看得不太清晰,但这也不是我要思考的事情了。
第12届北影节第35部。“艺术贡献奖”的艺术贡献在哪里?“最佳摄影奖”,全景里构图总是把人物以半身的状态放在画面的边缘,应该是呼应无政府主义去中心化?但是看着感觉挺难受,尤其是插入几个近景再切回来更难受。
有够tm没劲的
惊叹不已
电影里面的风声让资料馆的空调也有了声音。
2.5
置于一种朦胧茫然的位置见证人类社会的剧变,天然的视角赋予了强力的真切感和烂漫的感动。钟表作为唯一的核心主题在本片中的表现妙到极致:机械齿轮的循环转动是工人们枯燥日常的缩影,时间被镶嵌在机械部件中,微妙的差异牵动着人们的生活,而在影片最后,角色用笨拙天真的语言描述钟摆运作的逻辑,降临在那片森林里的不仅有工人形象的灵光乍现,还有人类技艺具象地重新诠释时间的伟大,这是我看过最动人的电影场景之一。工业进步和社会思潮的革新同步地将人异化,人被数字和工作定义,最大的邪恶和善良都隐藏在所谓的“规则秩序”后,就连影片的角色们都在镜头中不断被挤压被包裹;但同时,它又讲述着工业带来的新的浪漫,相机冻结时间留下珍贵的瞬间,也成为人们愿意为之付费的宝物,人们的技艺和对社会政治的异见推动着人类社会变革…很动人啊…
闷葫芦
催眠电影。时钟钟表的摆动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运动看似是同步,但观感上就跟所用的各种工厂时、市政时一样,表面上看是一种错位,实际上殊途同归,都是到了一种迫害的状态。但这种迫害更像是一种“我告诉你我迫害你”的符号性的死板表达,反抗的动作就跟泄了劲的钟表一样停滞不前,即便是麻木的反馈也得不到,所以很难产生共情与共鸣。
220813@BJIFF 一些会让人感叹人类社会基本经济运行规律的时刻
我们要拍这里的自然风光作为广告给大家的产品争夺市场份额,所以虽然你是这一处自然的居住者,但也请你离开取景器,不服你可以去装炸弹刺杀德皇,休息时间他们会讨论你。我们卖的彩票奖品是枪支,安那其的彩票奖品是闹钟,这是双方余裕的财产。但我爱看安那其的报纸,佩服精妙的通信系统能让中国人都了解全世界安那其的存在。我跟你讲一遍擒纵器原理,你听不懂但你会假装听懂,直到鸟叫打破平静,我们会忘记任务,把秒表扔到树上,把它储存的机械能耗尽。我们的照片会带有新闻价值,商家卖一个瑞士法郎,买家还是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