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电影在全球市场上,近些年可谓好评不断。
欧洲作为文艺片氛围最好的区域,西班牙电影在商业片上也毫不逊色。
《篮球冠军》是2018年西班牙的票房冠军,并不是说它在编剧结构或者摄影方面等等有什么突破和建树,而是电影用一个很常见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影片使用常见的三幕剧式结构,也没有花里胡哨的长镜头,但是却刻画了一个可爱的,积极阳光的,令人难忘的残疾篮球队。
事实上,看完电影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谁训练了谁。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总是带着天生的优越感去面对着残疾人,即使只是嘴上将带有“智障”“残废”等字眼盖去,可是心里却依然存在优越感,因为健全的人是社会中的大众,而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小众,这是社会学中的积极排斥,但我觉得这是消极的。
没有人愿意生来残疾,没有人愿意生来受人白眼,没有人愿意生来受人侮辱。
不论是经济学还是社会学,亦或是心理学,都不存在理想平等的关系,但是生而为人,为什么要不平等呢?
影片中的残疾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残缺的,反而是作为教练的男主角,自我认知都会出现问题,到底是谁在教会谁成长?
影片结尾说,我们还没有把你教完,因为队员们认识到自己缺陷,从而想尽办法去努力,而不是像男主角一样总是逃避,他们没有放弃过自己,这是很多健全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的。
对于冠军,第一这些词眼来说,是很多人毕生的追求,亚军,第二便是输了。
而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什么是冠军?
冠军是踩着亚军的头颅,一个万众瞩目的征服者?
还是一个拼尽全力,突破自我的开拓者?
我想看完电影以后,答案应该是后者吧。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征服者,缺的是永不言弃的开拓者。
希特勒是征服者,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却因为恐惧失败而自尽。
爱迪生是开拓者,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了夜晚中长明的灯。
这便是自我认知,你认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
《篮球冠军》这部影片,不只是在告诉大家,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如何和残疾人相处,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我相信他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因为人首先先和自己相处融洽了,才会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无论他是贫穷或是富有,无论他是健全或是残疾,无论他的皮肤是什么颜色,无论他的性别是什么,无论他的性取向是什么,无论他是谁,因为,他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
西班牙作为一个在女性平权,同志权益,家暴,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争取权益等社会议题上的呼吁和行动都一直走在西方前列的国家,在弱势群体的心理建设和社会尊重保障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
马德里每年会举行全球最大规模的LGBT游行,游行内容香艳吸睛,但同时又宣传了LGBT文化。
平时除了经常会看到大街上有为各个群体争取利益和权利奔走游行宣传的队伍之外,电视上普及弱势群体的自我信心建立和社会活动,和基金会等,都有效的促进了社会对这些个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包容。
所以一个西班牙人可以在大街上爆粗口,甚至是骂首相,但如果对一个同性恋喊“maricón”会被认为是及其没修养的表现。
本片“篮球冠军”是一部依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这支由“智障人士”组成的荣誉之队曾经在1999到2014年间先后获得西班牙12次联赛冠军。
而本片中将球员中的三名设定为唐氏综合症患者,也是希望通过这一部作品让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Aderes Burjassot 篮球队(黄色球衣)和篮球冠军演员(蓝色球衣)合影男主人公Marco的人物设定是一个专业球队副教练,因为与主教练意见不合而发生人身攻击被法官判在一个“残疾人团体俱乐”部做90天的义工。
Marco是一个有些无知自大,对“残疾人”和同性恋充满刻板偏见的人。
他会叫同性恋“maricon”,虽然立马就被导演安排让他老妈删了一耳光,称呼智力低下残疾人“傻子”的这么一个人。
同时Marco又是一个在爱情中逃避责任,因为女朋友想要一个“眼睛长得像他”的孩子,而吓得在爱情中落荒而逃的“爱无能者”。
但是在这次执教由残障人士组成的“los amigos”(朋友)篮球队过程中,却让他的世界发生了更多的改变。
本片有三点让我比较欣赏, 首先是,非常大胆的使用了唐氏综合症患者本色出演。
唐氏综合症最早叫“蒙古症”或者“蒙古痴呆症”,因为英国的约翰唐医生发现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较宽,眼睛小而上挑,看起来与蒙古人种有类同之处,在现今医学界认为这种叫涉及种族歧视而不再使用。
(出自维基百科)由于各国患者的面容有相似的特征,唐氏综合征病人也被称为“国际人”。
大家可以发现各国的唐氏病患者其实身高和长相都是非常相似的。
患者通常的智商就在八九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是有轻度至中度的智力障碍。
目前唐氏综合症是无法治愈的,患者大概能活到59至60岁左右。
可以说没有什么比让这群唐氏综合症患者本色出演来向人们证明他们不是笨蛋的行为更有说服力。
片中俱乐部负责的老头儿说 “他们拥有的只是“相对“普通人来讲的其他才华”,比如它们可以准确判断天上的飞过的飞机是哪个航班。
他们也可以组建乐队,修机车,如正常人一样从事一些简单地工作。
有时候,他们甚至比正常人还要拥有更多的诚实,包容这些品质。
他们也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会“怼人”, 甚至可以拥有极高的情商。
在故事结尾解当教练不能履行继续执教的诺言愧疚的不辞别被发现的时候,这群“残疾人”并没有埋冤,有的只是感激。
此时教练这个硬汉留下了夹杂着羞愧和感动的泪水,他们会争先恐后巧妙的化解尴尬,“一定是Manuel抱他太紧了”,“不是的,他是过敏吧,我有时候也会过敏流泪”。
其次,是本片的语言和情感处理非常到位。
看过西班牙电视剧的人都知道, 西班牙电视剧中经常充斥着板鸭人民唠唠叨叨的家长里短,无休无止地吐槽和国骂,这也曾经是我看不下去西班牙电影和电视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连《纸钞屋》这种抢劫印钞大楼的炸裂剧情都能拖泥带水到让我弃剧。
然而在这部“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影片中,可能也是由于这些“智障残疾人”的特殊身份,所以对话都是简洁直接,掷地有声。
一切都是干脆直接,并没有刻意的煽情。
片中的情感处理是非常明了的。
教练和残疾人队员是一种“互相治愈”的关系。
教练是一个“爱无能”的人,明明有一个深爱的女友,却害怕给予承诺,一味的逃避。
童年开始父亲形象的缺失使得他成为一个“父亲”患有深刻的恐惧。
而在执教“los amigos”朋友之队的时候,他却对这帮“成年孩子”表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责任心,与队友之间建立了“信任”,最终带领球队走向国家联赛的决赛。
在这个过程中,Marco也最终克服了自己不能做一个“父亲”的恐惧。
而对于这帮特殊的球员们来说, Juanma克服了对水的恐惧爱上了洗澡澡,害怕被抛弃的恐惧被“守信”和“负责”的治愈, 所有队员的在篮球比赛中获得了快乐,他们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片尾他们感谢教练说“你像普通人一样对待我们”,这也是所有残障人士的心声,渴望从社会生活中得到的“正常的对待”和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最后,想说的是这部片子的剧情看起来是个俗套“篮球追梦故事”,但是传递的价值观却一点不俗。
在国家篮球联赛比赛决赛中,“朋友队”最后一个三分球并没有奇迹般地投中夺得冠军。
但是在获得第二名之后,他们却开心的和第一名的“矮子队”们相互拥抱祝贺,高喊我们都是冠军。
是的,我们的生活不是励志剧,并不是那么频繁地被幸运眷顾,而重要是的不放弃去努力,享受过程突破自我的过程。
比赛结束后,大家在海滩上庆祝,嬉笑,打闹,教练一番肺腑之言表明会对“los amigos”不离不弃,本以为故事会在这个画面美好的happy ending中结束。
然而导演确没有放弃最后一个表达的机会, Marco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去更好的球队执教,在俱乐部却愧疚地连亲自”告别“的勇气都没有,本来打算偷偷溜走,反倒是这群“成年小孩”们的包容和理解宽慰了失约的Marco。
也许“相对而言”,他们才是我们被教育的“诚实,包容,遵守约定”的正常人呢。
篮球冠军 (2018)7.22018 / 西班牙 / 喜剧 运动 / 哈维尔·费塞尔 / 哈维尔·古铁雷斯 雅典娜·玛塔我们很正常,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根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西班牙职业联赛重要球队的助理教练来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带领球员共同拼搏的故事。
📝怎么说呢,故事的开始是男主酒驾,所幸没有造成伤亡等不可挽回的结果(正如法官所说,就该派去因为酒驾的混蛋多喝了两杯造成的残疾人疗养院,一生黑酒驾的混蛋)。
男主被判当一个“特殊球队”的教练。
📻男主从一开始的无语,无奈,上火,崩溃→到后来逐渐认识了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都有在努力工作,用力活着“我们很正常,我们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怎么说呢,其实电影中的笑点泪点,都还好,但是也都能get到,西班牙电影总会让人有出乎意料意外的惊喜地方,只能说淡淡的却能恰如其分地给人力量的感觉。
💡尤其是在最后决赛的时候,无可避免我也是跟教练一样,大家都那么努力,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到最后一刻也是心揪着希望能赢的,但是结局是输的,全场寂静了两秒,然后场下支持对方的观众在欢呼雀跃,我心还咯噔了一下。
🎯结果下一秒镜头转到“好友队”和“小矮人队”在互相拥抱着庆祝着,大家都很开心,完全没了刚刚赛场上的剑拔弩张,说实话我有点被震撼到,他们真的好纯粹,照到了大多数人身上,大家好像一直在争,争不到第一就不高兴,似乎忘了自己为什么踏上这条路,一开始的热爱,享受做这个事的快乐已经荡然无存了,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有人成天躲在灌木丛后看鸟 他们就叫鸟类学家,而不会被叫笨蛋,所有事都是相对的📬 他的缺陷一直不会消失,但是我们会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
📬才没输,我们明明是第二强的,第二名要比冠军好。
📬你觉得是孤独的冠军好,还是团结的亚军好呢📬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很快乐📬电影名字让人想到拼死反抗最后夺冠,结果他们重新定义输赢,不被名利所累,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才是傻子。
📌生活就是这个样,活在当下吧
首先,先来简单叙述一下这部影片,该片是根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西班牙大学生联盟的助理教练来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带领球员共同拼搏的故事。
(在小编看完这部电影时,还一度以为是演员阵容,因为在观看的时候,只觉得有部分人员是有部分缺陷症状,这样可以加大影片效果。
但是,没有想到是该影片的“演员”完完全全的是真实的残障人士,废话不多说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部感人的励志电影)《篮球冠军》主演教练马尔科·蒙特斯是大学篮球队助理教练,影评一开始的镜头就是马尔科因为停车超时问题面临罚单,而这个开罚单的人员正是一位残障人士,日常在做的社区服务工作,当然这位残障人士之后也是剧中的篮球球员~有点戏剧性吧,也巧~因为与停车场管理人的几句争执,马尔科气氛的开车离开来到了当时大学生的篮球比赛现场,而正巧此时的球员一直处于被对方打的落花流水的状态,马尔科和主教练更是焦虑不安,两个人在战略部署上也发生了争执。
之后在强有力的争执下小火苗终于要爆发了,马尔科和主教练的争执上升到肢体动作,马尔科最后被冠名以殴打主教练的名义赶出了赛场,还上了新闻。
马尔科此时心情是极大的不好,于是去小酒馆喝了几杯,不得不说酒是个好东西,真的是能让人心情愉悦呀,但是愉悦归愉悦,喝车开酒......不,喝酒开车,就不对了。
由于在酒精的促使下,马尔科是一路放纵自己与爱车在路上驰骋,然后由于车速过快不小心撞掉了警车的后视镜,在警车的警告下,马尔科依然一路纵情驰骋,警车只能加速停在马尔科的车前方,马尔科毫不迟疑直接撞上警车,发生这一系列的事情,马尔科直接被关进警察局,还面临牢狱之灾,最后在律师的帮助下,马尔科被判吊销驾驶证,还有三个月的社区服务工作。
故事终于要开始了……马尔科来到的这个社区服务工作,发现是由智力残障人士组成的社区团体,而马尔科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打造成为一支真正的篮球队,并且去参加各种球队比赛。
看到了球员们马尔科无时不在否定,对于一群连打球都不会的残障人士怎么可能会打球,更别说是参加比赛了,连人都不能算是正常人,马尔科几度奔溃。
但是马尔科又不能拒绝这一支特殊的球员,只能从跑步开始教起,成为了他们的教练。
有一天,社区管理人员给马尔科打电话说,因为我们有教练,所以给球员们报名参加全国联赛,马尔科听后更是一脸懵逼啊……屋漏偏逢连夜雨,不管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马尔科真的是一路坎坷啊……迫于无奈马尔科开始重新了解自己的球员,里面有童年不幸的人、有在胎儿时就没有发育好的,看到球员们虽然身上都有残缺,但是依然在独立过着正常人的生活,马尔科对球员们也发生了改变。
马尔科开始投入到对球员们的训练,在临近第一场比赛的时候,有的球员离开球队,有的因为老板的刻薄不给假,马尔科更是万念俱灰啊,唯一有点会的都离开了,但是都报名了又不能放弃啊,但是第一场大家都不负众望赢得了比赛。
再后来,球队又多了一个小姑娘的加入,让球队又多了一线赢的希望。
就这样,马尔科的“好友队”一路赢得了好几场的比赛,马尔科对于球队的信心也越来越高,球队一路绿灯的情况下,也名列前茅,因为这支特殊的球队,马尔科和这支球队也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在终于入围总决赛的时候,社区管理人员决定要退赛,理由是赛点遥远,无法承担球员们的机票和酒店费用等,让这支正沉醉在篮球比赛的喜悦当中一下又跌入了谷底。
在了解经费的情况之后,每个人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每个人都对生活丧失了热爱,看到球员们的状况,马尔科决定和妻子演戏,找到其中一个被老板虐待的球队工作场地,以警察的身份,控告老板虐待残障人士为由要抓老板蹲监狱,老板被吓的半死,最后以赞助球队的名义,躲过了控告,球队们也终于有经费去参加比赛了。
在最后一场冠军争夺赛当中,唯一真正会打球的人也回归球队,大家开开心心的奔赴赛场,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因为对方是“矮人队”实际个个都非常壮,而且球技也非常好,在上半场比赛也一直处于落后的情况,马尔科又开始焦虑了,我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别人的主场,自然是来赢得比赛的,真是一脸懵逼啊,后来重新调整战术,比分也逐渐追平,在最后的十秒中里面,球员跑到敌方球场下,大家都以为这个残障人士要给对方投篮得分,然而不是,球员反手从对方球场上用力把球扔到自己的主场上,大家都以为这是必杀技吗,是想拿三分吗.........很显然,这个球是不会进的,在球与球框擦肩而过那一秒,马尔科是奔溃的,但是此时却是得到全场的欢呼声..........
球员与对方的球员一起欢呼呐喊,马尔科看到此景更是一脸懵逼,心想我们不是输了吗,当看到球员们开心的状态,球员们说,友好的亚军和孤独的冠军,哪个更好时,马尔科逐渐明白了......大家追求的不是名与利,不是我一定要比你厉害,不是我一定要成为最厉害的那支球队,而是我们是要以开心快乐的生活更重要。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追逐名与利,但却忘记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意义是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在最后,马尔科的社区服务已满,球员们也得到了胜利与改变,马尔科要告别这一支特殊的球队了,但是马尔科由于告别过于悲伤难过,选择了默默离开,带着悲伤默默离开,最后马尔科挺下来,打算转身回去跟球员们告别了再离开,当他转身的那一刻,发现球员们就在自己的身后,球员们没有悲伤,而是想跟教练说,感谢他这段时间的付出与照顾,并且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每一个人,还帮助他们走出了内心的恐惧。
最后的一个镜头是,一群人抱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唱着吐司歌!
好了,我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影片里面的每一个有缺陷的人员,都是真实的。
要和一群真正的有智力障碍的人生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要教会他们打篮球并且接二连三参加比赛并且还拿冠军,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要让一群有智力障碍的人学会打篮球并且拍成一部电影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真的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不仅要拍成电影,还要对于让他们学会这一切并且配合,无论于演员还是导演都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高级高级,真的高级。
这是篮球冠军这部电影看完,尤其看完结尾处两个结局设计后,忍不住的由衷感慨。
这是2018年4月西班牙的一部电影,据说是西班牙2019年申奥电影,讲述了西班牙大学生联盟的助理教练因为酒后驾驶事故,被判90天社区劳动,然后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并带队拼搏取胜的故事。
这种电影要拍好,本来就很难,首先故事不算新颖,失落教练和民间选手一拍即合创造辉煌的故事大家都几乎耳熟能详了,难有新意。
如果是拍纪录片,有真实的背景,贵在难得,倒是比较容易出彩,但这只是个故事片。
这种难处,在处理结尾情节的时候表现的尤为突出。
电影里,经过曲折努力,主人公作为教练带着球员一路到了总决算,进行冠亚军争夺。
比赛进行到最后,一次决胜球的三分出手,如果球进,就赢得总冠军,反之则功亏一篑。
看到这个时候我暂停了一下,开始思考:如果进球了,那么这个电影结局也就落了俗套,而且这个情节下,似乎没有什么后续操作空间可以配得上豆瓣接近7分的评分。
球不进,那就失去这个辉煌,那之前所有努力,主人公的情感,转变,铺垫都得不到升华和承认。
两难。
导演的处理手法很高级。
首先是最后一投的出手方式,是由一个球员跑到后半场,背对着篮筐出手完成的。
这和开始第一次训练时候,这名球员举止和性格呼应。
再者,这样的出手下,导演没有挑战常识,最终球没有进筐,比赛结束,他们输掉了比赛和冠军。
这里,导演给了主人公,也就是教练沮丧绝望的镜头,之后发生的剧情反转在于场上两队的队员们,那些智力缺陷,但是各有特色心地善良的队员,比赛结束后的他们,相互欢笑,拥抱,狂欢。
甚至连工作人员,观众都一起唱跳了起来,教练自己,最后也众人相拥,欢呼,一起都喊着冠军,冠军,冠军。
对于看惯了如NBA等比赛中,败者脸色黯然走进球员通道,而胜者欢腾的我,这种反差震撼极大。
这点明了体育运动和比赛对于这些人们的意义,不再是像我们那么执着输赢,而是参与,融入,喜悦。
这也是体育的真正精神和魅力,哪怕是竞技体育。
至此,主人公也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课,放下了狂躁,执着,和对失败及不完美的恐惧。
这样的结尾设计虽然值得称道,但其实不算拍案叫绝,不过因为这部电影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获得过07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的 哈维尔·费舍尔,所以使得拍摄和电影呈现上可以把这个结局表现的细腻精致,让人拍案叫绝。
在比赛结束后的很短时间,导演用镜头,配乐,场景氛围渲染等一系列完美融合的高级手法,给了这个比赛,以及故事一个不落俗套,令人信服,又多角度切合剧情的结尾第二个处理是在比赛结束后,导演刚刚借着主人公的口表达了主人公不舍,和长期陪伴在这支球队的意愿但是故事没有停住,比赛结束后,因为这次的优秀表现,主人公赢得了国家队助理教练的职位这时的处理其实也是两难和表现功力的地方如果主人公拒绝了国家队职位,选择留在球队,这也是我觉得国内绝大多处导演手段和观众喜闻乐见的结局,那一样的问题,这部电影将落入俗套,且不合常理。
导演让主人公接受了国家队的职位,但是也让他背着躲避想悄悄离开,却给了他纠结想返回的时候遇到赶来的队员,这场告别这里,再次体现了哈维尔身兼编剧和导演时,对情节设计以及细腻表现手法的功力和精彩细腻到仅仅2分钟左右剧情里,你甚至不自主地跟着一起,紧张,尴尬,埋怨,遗憾,难过,担忧,转折到欣慰,开心,感动如释重负,理解。
而这一切,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声泪俱下,只是在一如平常的交谈,甚至刻意收敛的对话和表演中完成,功力可见一斑。
笔力有限,实在难以展现这几分钟结尾的精妙,希望能跟你有兴趣一看,我们再一起聊聊这些美好。
最后,要说的是,但一个情节和故事主线设计好后,往里面添加关联似乎是一种有效的手法,尤其是这些关联和电影主旨可以呼应。
比如,一个队员前期和主人公罚单情节,比如主力队员因别人醉酒失去职业队员资格情节等等。
但是又忽然想到,这种关联的运用在有效的同时,也许会让情节太多巧合,拉低故事的可信程度,又显得不这么高级了。
像在读《故事会》也许呢,我说的高级并不是真的那样,也许有更多其他值得称道的在电影中,也许干脆豆瓣6.9分真的是说明这部电影还有进步空间而不是我认为的那样,看的人不多导致样本过少从而评分不准确。
但这是我个人程度可以看懂的,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满足。
深知山外有山,却也能有着身在此山的安心自得。
高级。
《篮球冠军》是哈维尔·费舍尔执导的运动题材喜剧电影,由哈维尔·古铁雷斯主演,于2018年4月3日在西班牙上映该片根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西班牙职业联赛重要球队的助理教练来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带领球员共同拼搏的故事
前两年,西班牙犯罪、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在中国上映,赢得了大量好评,现在还在豆瓣评分保持在8.8。
从这之后,西班牙电影也渐渐被国内观众所接受。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部西班牙高口碑佳作-《篮球冠军》(3月22日中国上映)
说起篮球队,你想到的也许是这样的。
但如果,他们是由下面这一群智力残缺人士和唐氏综合症人群组成的篮球队呢?
你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呢?
而在西班牙,就真实存在这样一支球队!
他就是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
这支球队的成员虽然全部都是智力残障人士,但却在1999年至2014年间,获得12次西班牙残疾人联赛冠军。
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篮球冠军》就是以这支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聚焦智力残障人士的温暖励志喜剧片。
讲述的是西班牙大学生联队的助理教练马尔科・蒙特斯(哈维尔・古铁雷斯饰)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个由智力残障人士组成了篮球队,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2018年4月3日,《篮球冠军》在西班牙上映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收获了2314万美元(约1.54亿RMB)的总票房。
并且获得了第6届西班牙费罗兹奖最佳喜剧片、以及第33届西班牙“奥斯卡”戈雅奖最佳影片奖。
那么,看似老套的电影主题,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能包揽这两大奖项呢?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难得的地方就是:影片中智力障碍角色全部都由真正的智力障碍人士进行出演。
来听听制片人是怎么解释的。
对于这些智力障碍人士来说,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很难,但在荧幕上表演,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这个群体的机会。
而他们,也牢牢的抓紧这个机会,让它实现了最大化的价值。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群可爱的人们
电影中饰演克朗特一角,唯一的女队员。
爽朗大方,说话毒舌又一针见血。
电影中饰演胡安马一角。
行动缓慢,最喜欢和别人要抱抱。
电影中饰演马林一角。
39%残疾,浑身都是病,总是带着护具。
却经常在关键时刻说出极具智慧的话。
电影中饰演罗马一角。
球队的黄金投手,最为神秘的角色。
电影中饰演贝尼托一角。
说话缓慢,虽然身体不协调,但骑摩托车却从未出过事故。
是最为励志的角色。
电影中饰演塞尔吉奥一角。
经常灵魂出窍,每次出场头发颜色都不一样。
电影中饰演曼努埃尔一角。
没事儿就爱转个球,最喜欢像考拉一样趴在马可的肩上,是一个纯真的孩子。
电影中饰演帕基托一角。
话不多,一张口就是外星语。
有一个法官姨妈。
电影中饰演法比安一角。
生活在监控下,每天都会跑去园艺工作室,和植物“交流”。
电影中饰演耶和华一角。
很棒的机械师,同时热爱音乐。
即使内心难过,也会把微笑留给大家。
前两天看了电影幕后制作的视频,整个剧组的大家都相处融洽,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笑容。
而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也是真的把这群智力障碍的演员当成了真正的演员来看待,这是最难得而令人感动的。
剧组的大家还一起走红毯,排列成类似心形的形状来合照。
影片中的男主角哈维尔・古铁雷斯也为我们献上了出色、真情的演出。
以下内容涉及微量剧透,请慎点-w-马尔科・蒙特斯本来是西班牙大学生篮球联队的一名助理教练,因为一些原因,面临中年失业、婚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生活一团糟。
本来想着借酒消愁,还开车喝酒被抓,吊销驾照、必须做90天的社区服务。
被迫进行社区服务,成为了残疾人篮球队的教练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交流困难,他根本无法进入队员们的世界。
虽然一次训练时间只有1个小时,可对于马尔科来说简直是度秒如年。
后来在俱乐部管理员胡里奥的帮助下,他渐渐了解了每一个队员的情况。
马尔科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耐心、理解和尊重他的队员们。
他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教授他们打篮球的基本知识,渐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
在车上有人辱骂他的队员时,他也会挺身而出。
在马尔科的领带领下,队员们的球技也越来越好,最后还被选入了西班牙残疾人“国际联赛”
而马尔科的生活,也因为篮球队而发生了改变。
他们比任何一个无礼的正常人都正常。
智力障碍人士处于社会的灰色地带,他们举止怪异,反应慢,交流困难。
在“正常的聪明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不正常的白痴”。
他们很少离开自己的固定活动区域去社交,并非不想,而是不能。
因为正常人的生活圈似乎并不像被他们打扰,而社会也对他们并不友善。
坐公交车会被恶意揣测、言语侮辱,甚至被赶下车。
靠自己双手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却还要忍受老板的剥削、辱骂。
可你一旦你像马尔科一样,真正的去了解这群人,你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的身体并不完整,但他们的精神却是完整的。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他们和另外一队打比赛。
教练对他们说“这群家伙真的很烂,让我们像往常一样打,让我们一起碾压他们”。
而科朗特却对教练说:“我们赢比赛,不是羞辱人。
”你看,他们比“无礼的正常人”,更懂得尊重人。
在残疾人联赛中,无论输赢,两队都会一起相拥庆祝,比起“正常人”世界的空喊口号,他们真正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马林曾在影片中说过这样一段台词:我知道我表达有点困难,但不要以为我是笨蛋。
有些人称我为笨蛋,因为他们不了解我。
我想说:智力障碍人士只是看上去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说话很慢、表达能力也不强、行动也很缓慢。
但请多给他们一些你的耐心,他们也在努力的向你表达自己。
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而中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其中,智力障碍人士有554万,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请不要把他们看作社会的另类,请善待他们。
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
如果你喜欢我的影评,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钰知电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的精彩影评呦
也许是未接触过多少宣传,最初对这场电影不抱多大期望,儿子坚持要看,陪看时越看越觉得吸引人。
整个故事情节很紧凑,逻辑也很合理,但更吸引人的还是情节和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这个故事里,除过教练本人,篮球队员都是先天性智障,但又都有一部分正常人的智力,生活是能自理的,也能都凭借自身劳动自食其力,这一点本身就很让人感动。
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他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意义展露了出来,每个人生活的都很平静,展现出他们都已能坦然接受自己先天性的缺陷,认真地工作,努力地让自己生活丰富些,与人多交流,譬如加入同一个俱乐部-好友俱乐部。
认真努力的人,生活从来都是不会辜负他们的,在他们努力学习篮球参加比赛的同时,他们收获了丰富的生活和快乐,最终他们在篮球决赛中取得了第二的成绩,以一个正常人的想法,如教练的意料,想着他们定然会为没夺得第一而伤心,但结果却让教练和所有观众意外,他们并没有因为没获得冠军而伤心,反而兴奋满足于夺得第二,并且热情的去拥抱对手,如同正常人的世界级决赛场景一样,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真善美的升华。
第一眼看到海报,一群疯子一样的人围成了一个圈,我以为是个很烂的片,再一看名字,篮球冠军,而且用的烂片专用字体,如果不是为了检验一下我常看电影的网站是否恢复正常,我是不可能点开它去看的,甚至不会来豆瓣搜一下。
跳了几分钟,直接跳到了打了教练,醉酒驾车那一段,感觉有点戏剧性,就稍微又看了几眼。
没想到,本片如此惊艳!
当看到主角,这个心高气傲的教练被迫来到一个智障球队,就知道,这个片的主角转变肯定是从看不起这群智障成人,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并帮助智障球队成长,从而也改变了自己对于残疾人的态度。
除了主角刚训练球队的第一天,那两个智障因为名字的问题来来回回说了得有2分钟让我有点抓狂,仔细想想应该是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主角跟他们对话时候有多无奈,故意的安排。
其余场景,我找不到任何拖沓,凑剧情,或者可以删掉的地方。
在整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主角一点点的转变,队员的球技如何提高的,我们并没有看到,但是,谁在乎呢!
虽然是打着篮球的幌子,实则是讲人性,讲群体的。
主角教练从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局外人,慢慢了解了这群残疾运动员的每一个人,从一个为了完成社区工作就避免坐牢的酒驾罪犯,到一个把球队荣誉看成了自己最重视的事情的人,从一个落魄的助理教练,进过为别人付出,意外完成了自己梦想的教练。
从一个家庭纠纷无法沟通的人,在和妻子共同扶持球队过程,度过了心里那道之前无法逾越的坎。
教练这个角色,非常饱满!
至于残疾运动员们,我们竟然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印象深刻的记住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病症,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竟然如此搞笑还夹杂着温情,真的是非常用心的刻画了角色,并经过大量的编纂构思,才能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我很少能给影片打5星,但是这个影片,我一定要打5星!
虽然在介绍每个人的场景,用双人对话+画面展示的方式,让人感觉有点刻意,但是如果让我去拍这个故事,这么多人,我不认为自己可以拍的比这部影片更好。
喜剧与感情融会贯通,我甚至怀疑导演就亲身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我并不是个擅长喜剧的导演,但是在这部片子中,能感受到导演对于本部影片触感如此恰到好处!
本片在豆瓣和imdb目前都是7.2分,个人认为这是一部至少8分的电影。
主要原因可能是西班牙语普及程度不足,导致观影者对于部分桥段无法深入理解。
举个例子,球员塞尔吉奥说他的女朋友是puta, nos follamos这样的话语;另一位队友则说“如果我给她钱,他就是我的女朋友了。
”这时,塞尔吉奥居然说,“那你给她钱嘛。
”这一段不仅有笑点,也反映了这群球员一定程度上的智力障碍。
此外,在女球员科扬特斯出场的那场戏里,赫苏斯说“我们叫她‘Mosca Cojonera’.”而科扬特斯对马尔科说的“不要对我以你相称,要对我称呼您或者小姐。
”这部分是对之前女法官维多利亚那场戏的回应,维多利亚对马尔科提出过类似的要求。
或许深度挖掘一下维多利亚的角色会对情节推进有更大帮助,比如添加一些她和外甥的对话。
在有限的几场戏里,维多利亚的语言表现力非常强,扮演她的演员Laura Barba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哈维尔·费塞尔的初衷就是用真实的智力残障人士还原一切,他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也认为这群人士的参演是电影的优势,虽然没有没有表演的经历,但他们真实感受到这是一部属于他们的电影。
哈维尔·费塞尔还说,他想象不出通过这次拍摄认识的部分演员有智力障碍。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已经成功了。
在另一次采访中,哈维尔·费塞尔说“我们总是给残疾人上标签,哪部分残疾了?
我在很多方面是残疾的,但没有人给我上这个标签。
” 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正常的谁是不正常的?
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大个子贝尼托骑摩托车飙车从未出过事故,而马尔科却因为酒驾撞警察而遭到惩罚:智力正常者做的事未必就比有智力障碍者正常。
胡安马克服对水的恐惧那段也拍得很好,根据饰演马尔科的哈维尔·古铁雷斯回忆:这一幕拍了很久,水在长时间内都是冷的,只有较短的时间有热水。
但胡安马毫无怨言,这也有了两人在花洒下相拥的感人一幕。
马尔科在酒吧里读《马卡报》的时候有个红黑榜,从大学生队降为“残疾人”篮球队主教练的马尔科和拉基蒂奇(因为侮辱)一起上了那天的黑榜。
或许这一刻改变了马尔科的想法,毕竟要扭转舆论颓势,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执教和取得成绩才行。
而片尾,马尔科在和索尼娅在关于关于孩子的话题争执后,马林的那段话深深感动了他,也改变了他对要孩子的看法。
在真实生活中,哈维尔·古铁雷斯有一个大脑障碍的孩子。
这一幕,堪称是本色演出,真实到令人动容。
建议懂西班牙语的朋友去看一下马林的扮演者赫苏斯·比达尔在戈雅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太感人了。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邀请本片的主要参演人员造访蒙克罗阿,这代表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的处境。
希望在未来,人们不再随意对某个人群贴标签,因为正常和不正常永远是相对的。
传统励志片
【7】很低级的电影。却是很高级的戏剧,大抵是开心麻花这辈子做不出来的那种,人文环境关怀且由内而外自发的扭曲的戏剧。很简单,很白目,但足够动人。始终没有专门为了煽情而刻意去拍人物强硬的情感转变。人物未曾跳出自己的完美的立场,而是适当地从俯视到平视的给予照顾。就像这个电影:成功固然是重要的,胜利的滋味是属于冠军的,这是正常人的思维。但第二名,对于它们也是冠军。
笑着流泪 流泪也不是因为电影刻意的渲染 很自然的电影
不一样的冠军 智障和失意教练的相互治愈
笑中带泪的老套剧情,不表。人这种生物,最善良也最恶毒!不可说不可说😶
笑点还蛮多的。教练也很帅。真正的生活中,谁又比谁更正常呢。。。看完电影真的很想好好学西语啊。
一般般。
拍得一般,但是要表达的都表达了,故事性挺好的
真套路伪励志,但还算温馨。
温暖
概念挺好,其实可以拍得更有趣
商业喜剧路子
没啥好说的
真实残障人士出演的电影。战胜恐惧
我不需要这种传递世间温暖的电影,这就好比那些卖惨的真人秀,意义大概有两个,让几个智力障碍的患者获得一点钱,以及让一堆观众茶余饭后同情心泛滥一下。希望以后拍这种电影的导演把钱直接捐助,因为看电影的观众在泣涕涟涟打完5星后就没有然后了。
普普通通台词可爱
剧情挺励志……第二最好也不错哦!
我也有点灵魂出窍了 这跟篮球关系也不大啊 换个别的什么球这故事都成立
体裁非常棒,但是似乎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
全程冷漠脸。结局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