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
Meel Patthar,मील पत्थर,Milestone
导演:伊凡·埃尔
主演:苏文德·维奇,Pavitra Mattoo,Lakshvir Saran,Mohinder Gujral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旁遮普语年份:2020
简介:经验丰富的卡车司机加利布即将到达5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这也是他所在公司的最高纪录,然而就在这个当下,他的背部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疼痛。加利布于是决定回家,并在家门口发现了一封信。他去了自己所在的村庄,为已故妻子的家人向他提出的赔偿索求进行辩护。村委会最后做出了一个不利于加利的裁决,给了他 30天的时间来决定一个合理的..详细 >
平遥节看的第二部,入围“卧虎”竞赛单元的印度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以前在平遥已获过奖,这次又入围了。完全另类的印度写实文艺片,作者其实是个社会哲学家,颇多的形而上的思索想用简单的形而下人物情节表现,晦涩了些。影评人可能有一些解读,我看着略觉乏味。全片照度过低,灰暗得过分,影响观影感受。
让我想起中国底层长途货运司机的坎坷艰辛。24thSiff
72/100。同样作为远离了许多印度电影中毫无意义的歌舞片段的“另类”,为什么《学徒》能在主竞赛单元大放异彩并且获奖,而此片只能在地平线单元默默无闻,其实一看便知。此片虽然确实反映出了印度社会中普通人所承受的苦难与折磨,但呈现得非常残破,围绕着男主人公展开的零星故事碎片完全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的叙述手法加上无配乐的长镜头叠加,只能让观众不停陷入沉睡,其中某些过于失真的鸡汤性话语和某种依然对女性带着歧视眼光的细节更是让人觉得奇怪。但偏偏就是这个结尾一下子抬高了整部电影,窗内的人从伤痛中恢复过来却意识到这种伤痛默默传给了下一个他还留着希望的人,窗外的阴云则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忽而破裂落下倾盆大雨。那些我们拼命想逃离却又扼住人咽喉的东西,它看似隐形却又无处不在,一代一代,永无止息。 @2021-05-17 19:39:45
#PYIFF立意还是蛮深刻 表现上音乐加的有些少 感觉更像是环境音和人物对白堆砌的情景剧
导演想探讨的很深,但过程真的太沉闷了……需要忍住困意去看。#PYIFF
很现实,很实际。
#4th PYIFF# 卧虎。77届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入围。非典型印度电影,用导演的说法,影片描述的是“被告知要给新一代人让位的老一代人面对这种自然规律时的伤感”,虽然背部受伤的老司机要面临缠身的一个又一个麻烦,更被雇主要求亲自培养一个取代自己的学徒——看上去是个苦情戏或者社会情节剧的配置,但出乎意料地写得颇为思辨,“一个坐在卡车驾驶室里的司机反思自己人生的意义”(完全可以cue一下《寒枝雀静》的片名直译),而他的结论则是“我的痛苦就在于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全部”。由于要尽可能地躲开警察所以都选择暗夜行路,影片对大量低照度的场景处理得相当细腻;而有些奇幻色彩的结尾大转折又让影片在哲思之外陡然加上了一丝诗意。
。
有几处相当动人,“廉价的酒太臭了”。
大厂里年轻人996、中年人“输送社会”,印度人帮忙拍了。但印度可是有罢工的哦!
也许我们都在等一场大雨,冲刷我们的郁结,但是大雨来了,带来的却是双倍的哀愁
6/有些过于沉闷了,题材很好,只不过太阳照常升起#SIFF 5 SFC上影百联影城(大上海店)
片子整体还可以就是有些闷 后劲很大
前浪被拍在沙滩上时,没人要关注你的处境和意见。无论什么经济体制。
2021年6月12日观看。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了一部文艺片,与以往的印度片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有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PYIFF 4TH 卧虎单元# 关注个体的现实主义作品,很有立意的好剧本但还是缺少张力和讨论深度,手持长镜头拍摄手法,更适合边缘个体的故事,昏昏暗暗。还要二刷
始终认为相比“悲悯”,“乐观”才是新现实主义最宝贵的品质,这一点上导演一直做得不错。不过相比前作,电影的语法形式已经变得有些混乱了。
2021.06.16#SIFF2021#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不易,但可能是因为下了班去看的,途中还睡着了一会儿。
从拍摄手法、呈现形式到故事结构相当不印度的电影。一个运货卡车司机的生活,他已过壮年,职业生涯亦是巅峰,行车里程超过50万公里。但一堆让人烦恼的事也缠着他:背部隐隐作痛,妻子又自杀,工人罢工只有他工作,老板刚解雇其老迈同事,同时又给配了个年轻实习生,让其感觉到失业的恐惧…影片将这一切缓慢地娓娓道来,虽显沉闷,却能从中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
关键部分剧作痕迹太重,不如导演上一部的《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