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片子的构造和剧情都特别且巧思画面让我好像回到整年都热得冒汗的大马,纯蓝的天,清浅的水,拗口的本地英文发音,杯口永远脏脏的咖啡杯记忆里面的初恋总是好像被大浪打过一般汹涌和疼痛,苦涩并且慌张然后我们便带着各自的初恋长大了牵另一个人的手,谈甜蜜,或轻佻,或苦涩的恋爱却再也没有汹涌和慌张我们认为我们不再需要,并且真的就再也不需要了因为那些均仅仅属于初恋看到下雨的时候阿牛宁愿被淋得全身都湿透了也要保护住装情书的信封的片断终于哭了年少的我们曾经下意识的为了喜欢的TA做了多少傻事,摔倒多少次又流了多少眼泪最后全部都不重要因为长大之后,我们再也不会如此小心翼翼且天真无欺的去对待另一个人我们终于会将这些过往都忘掉去和另一个人牵手走过长大的代价便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心不再柔软
身边有许多朋友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小店,咖啡屋、便利店或者是青年旅社都有人想要开。
尽管看起来平平淡淡,我却觉得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
这世上大多数人的出身都很平凡,没几个人能上得起几十万的小学或高中。
那么在成长的岁月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剧情是雷同的。
尽管换了主演,但是彼此投入的情感都不比他人差。
年少时最爱的梁静茹,有一首歌的MV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年轻,就像一只被放在河上的新纸船,有很长的路要走。
”初恋、夏天和红豆冰的组合实在是小清新到极致了对不对?
这样一部电影连影院也是看死票房,上映没多久就快快下档。
是啊,这样一部电影没有《变形金刚》来来得炫,又没有《非诚勿扰》这样的大卡司。
然而,这样一部电影有着《变形金刚》没有的温暖,有着《非诚勿扰》没有的真诚。
阿牛作为歌手的时期其实我就颇为喜爱,《踩着三轮车卖菜的阿伯》这种歌也估计只有他能唱出来吧?
也正是对于生活的这种贴切,才让这样一部电影显得如此真实。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舒心的电影,虽然笑点低幼,却忍不住在屏幕前大笑起来,好像没能酣畅淋漓过完的青春要在观影中用到殆尽。
能说多少赞美的话呢?
李心洁、梁静茹、阿牛,三个我都颇为喜爱的艺人,三足鼎立的自然演技无懈可击。
电影里,甚至连品冠和曹格在这里都变得不那么讨厌。
马来西亚的夏天贴着地气,舒服又自然;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在这个地方开始了各自的新生。
马来西亚式国语、粤语、客家话都可以在电影里听得到,更是勾起我对于年少时的种种回忆。
年少时爱过的人,像是曾经痴迷的红豆冰或养乐多一样,慢慢离开我们的视野;下一次再遇见他们时,主角可能换成了我们的下一代,青春这条纸船也就彻底被吞噬在岁月的长河里。
在最纯真的年代去领悟一段情感不容易,友情、爱情或亲情都亦然;等到稚嫩褪去当我们回头,却又总是怀念那一份纯真毫无瑕疵的感情。
人啊,总是在前进时前瞻后瞩,然后就忽略了最耀眼的当下。
这部电影除了有略微一点煽情,其他部分我都想给十星。
梁静茹的那首《不想睡》,我第一次听时才十几岁,完全不明白MV中话的含义;等到如今我明白时,纸船已经往着青春长河的深处慢慢飘去,渐渐离开了我的视野。
你说,我们各自最后会怎么样呢?
是不是像夏日里的一碗红豆冰,最终也会消融殆尽?
那如果人生的尽头都是一样,开间便利店和你一起终老,或许就是我此生最想做的事。
因为摆满各种商品的便利店和你一样,都是令我感到最最幸福的事。
青春长路走完时,有你们就足够了。
阿牛:电影是梦,现实要打拼前几天正值酷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托我说能不能做个阿牛的采访,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叫《初恋红豆冰》的电影,很不容易,之前其实满喜欢阿牛的无聊小歌,也有一些采访的接触。
就答应先看一下片。
看片就在一个阿牛的工作团队临时租来的公寓里看DVD。
宣传组的同事还在乱哄哄的开会,阿牛有些插不上话,就默默坐到沙发上,踢掉拖鞋盘着腿陪着我看,也不说话。
中间碟片有些跳格,他还懵懂着去弄了一下数据线。
《初恋红豆冰》是马来西亚那种热带小镇无聊夏天的无聊小情事,一群年轻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出尝恋爱活暗恋滋味的酸甜苦辣,总把头发剃短短的Botak(阿牛饰),最喜欢在打架鱼(李心洁饰)身边跟进跟出,能够在打架鱼身边他就很开心。
打架鱼每次都被小混混马麟帆(曹格饰)骚扰、爱斗鱼,但打架鱼总能将马麟帆搞得鼻青脸肿一群各别有着不同性格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互相喜欢、各自暗恋,闹出无数笑话,最后却因为偶然意外,产生永远说不清的误会,无法磨灭的回忆。
影片结合了了70、80、90年代的集体回忆,简单,羞涩,和怀旧的感觉恰到好处。
这部听上去简单的青春小品,却是阿牛构思了7年的心血之作,“大马帮”艺人李心洁、梁静茹、曹格、品冠、巫启贤、戴佩妮力挺,不计戏分全情投入,这也是马来西亚为数不多的一部华语电影,初执导演筒的阿牛不仅编、导、演“三位一体”,还量身打造了主题曲和配乐,虽为导演处女作,但选景讲究,片中的长镜头安排及分镜、构图,及至场面调度、剧情铺排皆极具巧思,在“小”中别具心思。
每个导演最开始的电影梦,估计是因为看过一部震撼自己灵魂的电影,对于阿牛来说,这部电影是张艺谋的《活着》,他说那种“贴着肉”的感觉也正是他想要表达的,于是学过画画,擅长摄影的阿牛终于有一天拿起了导演筒。
对于戏中的景色,首次担任导演的他更是要求严格;他选择了怡保跟槟城两个州属,“因为里头有很多优美的乡村景色,同时希望唤醒大家对小乡村的回忆。
”而在电影拍摄中,阿牛会把很重要的心思放在一些细节上,比如李心洁在栈桥边用脚划水玩的一场戏,阿牛会调动三个机位一拍拍一整天,就是想要那种“轻轻”的感觉,在这部电影里,阿牛投入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美好的感觉,对初恋的回忆,对南洋小镇的眷恋,对无聊感的准确拿捏,对小人物的丰富情感……就像阿牛在导演手记里写的:“电影是梦,我很自私的在这个梦里重温对于童年的眷恋,再回到当年的心情里一次,躺在树下漫无目的的看着蓝天……也把这部电影,献给我长大的南洋小镇,沧桑的老墙壁,老咖啡店,这些回忆里,其实有着浓浓的爱的印记。
拍摄过程发现,小镇也在慢慢消失;无论你怎么紧握,每一个当下过去了,我知道自己阻止不了改变,但愿这部电影可以永远留住这份心情……也希望看电影的你可以在这个梦里,一起重温简单而青涩的心情。
”初做导演的阿牛在事业上并不顺利,电影拍到一半,原来的投资商突然撤资,一下子陷入到了“财政危机”,一开始阿牛面对这样的打击不知所错,只有每天躲在家里一边哭一边做运动,差点得了抑郁症。
阿牛笑言:“自己一度走在街上,忽然间在镜子看见自己那种疲惫的样子,就像一只青蛙。
”可面对自己已经筹划了快7年的电影,他还是不忍心就此放手,于是决定自掏腰包坚持做完,阿牛挨个跟这些演员朋友求情:“你们相信我会有办法,我们这个电影拍出来会很牛的,我们一起坚持下去吧!
”朋友看不下阿牛那可怜无辜的眼神,于是都留下来不计报酬德继续跟阿牛一起拍这部电影。
至于其他的花销,阿牛只有自己拿出私房钱往里垫,那阵子阿牛迫不得已,接了很多商演,跑到各地唱了无数遍的《桃花朵朵开》,一边演一边安慰自己,还是当歌手好啊!
跑商演最起码还有五星级酒店住,而自己作为一个没钱的导演,只能带领兄弟们住最差的酒店,甚至有时候都洗不上澡。
每到一个五星级酒店,阿牛最愿意做的就是去浴缸里享受一个泡泡浴,算是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安慰。
那段时间朋友也在通过各种关系帮忙找投资,阿牛自己也有点“病急乱投医”只要有人表示对电影感兴趣,他就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跟人去谈,阿牛说最分裂的一个场景就是,自己在做后期配乐,当自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沉醉在梦一样的初恋世界里尽情享受每一个音符的时候,手机会突然想起,他好心的朋友说,某某银行的老板对这个电影有兴趣,你赶紧过来跟人家谈一下,然后自己不得已的走出录音棚,来到饭桌上寒暄客气伸手要钱,遭人白眼……阿牛见见习惯了这些。
最后,马来西亚最大的一个自主饼干品牌Munchy’s和Pacific Coffee赞助了阿牛的这部电影,得以让这个梦想完成。
经历了这样一番风雨,阿牛说现在自己放得很开,以前很介意去一个地方那些老板要陪酒这样的事,他现在觉得也没什么了,有时候还会主动走上去,说“来来来我们喝一杯”。
以前做艺人的那种娇气全没有了,算钱,做表,做PPT,做宣传文案,阿牛现在也样样拿手,现在回想起来,阿牛觉得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电影拍完,在马来西亚公映,阿牛带着演员们去各大商场夜市做宣传,走平民路线,得到了热烈的响应,这部投资200万的电影依靠马来西亚本土风情气质和搞笑的桥段和大马帮全明星阵容在一个月内创下了大概800万票房的成绩,但马来西亚政府对非马来西亚语的电影收税很重,这也是马来西亚很少华语电影的原因,最后林林总总的账目算下来,这部《初恋红豆冰》在马来西亚的纯收入大概有100万。
为了扩大电影的市场,阿牛带着自己的电影战战兢兢的来到了香港电影节,见到无数自己崇拜过的华语电影前辈,还好自己的电影得到了好评,也增加了他要到代这部电影挺进华语市场的信心,于是带着自己的工作团队来到内地和台湾,争取更多的放映机会,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阿牛低调地陪记者看电影,看完还心里毛毛地说:“你怎么没笑啊!
”“相对搞笑的对白和品冠在里面的无厘头,我更感动于这些斑驳的老墙,夏日里无聊的感觉,和那一口如青春般转瞬即逝的红豆冰。
”面对这样的回答,阿牛眼睛发亮地说:“谢谢,谢谢,谢谢你。
”一番风风雨雨下来,阿牛说电影拍完自己累得虚胖,只好去家附近的公园里跑步减肥,总会有人叫住他开玩笑地喊:“牛!
肥了啊!
大肚腩哦!
快跑!!
”他知道,无论唱歌也好,电影也罢,喜欢阿牛的人就一直这样把他当做一个邻居,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这让他觉得很难得的珍惜,“也许自己做不了大明星,但能成为一个好邻居也不错啊!
”带着这份“甜蜜的负担”,阿牛继续不回头地跑下去。
我很喜欢【初恋红豆冰】的结局。
人群里,阿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短发,背带裤,一派青春模样,于是他便不顾人潮涌动奋力靠近,然后发现自己不过是认错了人罢了。
时至今日,站在阿牛身边的,是那个一袭红衣,有着明朗笑容的小姑娘,娇媚可爱,而此刻的阿牛,留着恶俗的三七分中长发,穿着衬衫,背着公文包,也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留着傻愣愣的头型,怎么也冲不出一杯好喝咖啡的少年了。
既然如此,他早该想到,打架鱼,也不可能还是当年模样。
就在他们身后,李心洁一副专业干练的模样正在打电话。
【细胞每个月更新一次,你自以为所熟识的不过是记忆中的我罢了。
】我们所奋力追寻的并不是那个人,不过是那段一起走过的美好回忆。
都是几乎被说滥了的话,还要拿出来说,不过是想起一些事。
记得当时年纪小,我还在念……五年级……那时候我会因为某种很诡异的原因,在每天早上五点半左右爬到学校,趴在栏杆上等着班长来开教室门。
开始一直是一个人。
后来不是。
慢慢地,坐在我后面的小男生开始陪着我一起等着班长开门。
每天早上,我们也不说话,隔着好几米的距离一起趴在栏杆上看着晨曦中的小校园。
记忆中有冬天呢还,那么冷,天亮得那么晚,我们就一起看着天空从一片漆黑开始好不容易露出点黎明的模样。
因为这,每天早上的早起变得令人期待了起来,有一种微妙的愉悦。
其实平时我们是经常说话的,在那个偏僻的小镇上,我们两个是班上少有的热爱看课外书的人,所以我们总是能够有很多话对彼此说。
但是,也许是出于某种很奇怪的孩子气的默契约定,我们每天早上很少说话,只是安静地呆着。
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美好的不像话。
后来吧,升初中了。
再后来我转学了。
嗯,转学了,在那个偏僻的小地方,通讯破落的时代里。
其实后面高中回外婆家,辗转从当年的同学(就是那个班长o(╯□╰)o)嘴里知道,他有找过我。
只是,我想,找到了,又能如何?
他并不认识现在的这个我吧?
我也无法勾勒出他此刻的模样。
在我脑海里,他是那个穿着白衬衫,单眼皮,圆圆的脸,笑起来有点腼腆的小男孩。
就让他,永远是吧。
【纵使相逢应不识。
】有些经历美好得恨不能时光就此打住不再前行。
但又如何能够?
而既然当初错过了,那就让我们用这错过了的姿势走下去吧。
即使,即使终有一天,在茫茫人海里,我不再能够轻易认出你的身影,但是当初的美好我从不曾忘记。
我真的很开心,在电影里,他们最后没有走到一起。
因为,错过,才是生活中最常发生的那件事情。
你相不相信,一切都会改变。
长大后我才发现,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听到别人评价你说你没怎么变诶。
这句话对我格外受用,因为一切都在变,而我可以在时间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我还是那个别人认识的我,我还是那个能让大家轻而易举回忆起童年的我。
时间会走,我们也在走。
人有生死离别,有远走高飞,小时候的初恋情人一转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下一个转身遇见又会怎样。
我有个小学同学,初中就被送到英国读书,大学放假回来,说了一句让我感慨良多的话:“我连咱们班的扫帚放在哪都能记住。
”但是,有些人的脸我都回忆不起来了,是不是我们太不珍惜。
那些人,有了工作,结了婚,甚至被包养,做了流氓。
他们不再是他们,那段日子真的变成了过去式,真的变得让人回不去。
那包红豆冰,玻璃瓶中的打架鱼,那个炎炎夏日一直转不停的老式风扇,走在路上哒哒作响的拖鞋,一片片斑驳的墙壁,还有叛逆但又充斥着鲜亮色彩的童年,都被夏日里的热气吹走了。
而那段隐隐约约暧昧不清的初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被遇见了。
炸鸡喜欢肥妹,肥妹喜欢品冠,品冠喜欢梁静茹,梁静茹喜欢阿牛,阿牛喜欢李心洁,曹格喜欢李心洁…… 但是,命运有多喜欢捉弄人,那时却恰恰是和不喜欢的人牵着手,被喜欢的那个人遇见。
那段纯纯的感情,却被误会,被错误的诠释。
再从那面斑驳的高墙下走过,再看天上的云朵沿着屋角慢慢的飘过,青春似乎就这样过去了。
大家都离开了,为了自己的命运去打拼,过着自己的生活。
当歌手,当画家,出去上学,开自己的咖啡店,一切都过去了。
但是有一天,看到当初自己秘密保存的画被刊到了报纸上,大家都在围绕着你谈论你多有才华,而你知道,心底的秘密没有了。
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一切真相大白,所有的秘密被披露,心有多委屈,只有真正尝试过的人才知道。
那个人,那个自己喜欢的人,只有存在在心底,才能被继续。
多少年后的一天,路上一个像她的背影走过,你回头努力搜寻,搜寻回忆中的她,现实中那个擦肩而过的她,一切都过去了。
如果她是你真心爱过的那个人,如果你确定就是她,其实或许你不会追上去。
因为知道她变了,你会心痛。
让回忆住在过去,偶尔找到曝上一层灰的人,如果幸福,就会心一笑吧。
多少人在分手的时候有多不甘心,告诉自己,有缘一定会再见的。
殊不知,再见的时候ta已经不是那个ta了,而你自己也不是曾经的自己了。
童年有多美好,童年就是阿牛的光头,就是凶凶的打架鱼,就是赢来的弹珠,就是甜甜的多给你一勺的红豆冰。
可是童年又有货委屈,没有爸爸的关心,没有与妈妈的和睦,没有小朋友的尊重,也忽略掉了那个一直跟着自己的bontak。
所以,即使看到他摔破手,被车撞,也要赶来送给她红豆冰的时候,自己流泪,也不远跟他承认,而他也不愿意再拿出那封信。
都以为那个年龄,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阿牛告诉我们,如果真的爱一个人,真的会担心很多,担心她会因此失去一次真正幸福的机会,我们都是顾虑太多的人,对自己也不够自信。
明明能给她最好的保护,却相信她配得上更好的人。
《初恋红豆冰》,这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这是阿牛埋藏心底的一份纯真挚爱 导演阿牛把他自己所想的故事拍摄成一部电影让大家更彻底的去认识我们心目中会唱歌的阿牛 本片大的瑕疵基本没有 请来李心洁不成功也不失败 本片中心思想所表达的就是羞羞的爱 在心底永远是一个人自己的故事 这还得让观众细细品味。
一直都很喜欢台湾电影的画风,像是一部文艺小说,即使是描写乡下和农村。
可能还因为海南岛和台湾岛在景观,人们说话的语气,生活习俗等方面极其相似,因此觉得熟悉亲切。
这部在马来西亚拍的电影,一群马来西亚华裔歌手让我看到了真感情,毫不做作,很单纯美好。
不要再說我只是哈日哈美片,出於對本地創作的支持,我去看了這套《初戀紅豆冰》。
因為有《大日子Woohoo》的珠玉在前,很多人其實都對本地電影開始頗有信心。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進場,結果出乎意料的竟然都覺得好看。
至少那讓很多人都開了眼界--除了讓大家看到大馬DJ的演藝才華,其次就是馬來西亞也可以被拍得很漂亮,這個有著美麗海岸線、名叫”米昔拉”的漁村,也跟著紅了起來。
《初戀紅豆冰》讓大家都開始有了些期待,再加上火紅的宣傳造勢(號稱是阿牛的“傾家蕩產”之作);還有一班已經鍍金的大馬幫藝人“鼎力相助”,這部電影如果不賣,就沒有道理。
憑心而論,我覺得這部電影其實拍得頗好,許多畫面也拍得很有感覺、很漂亮。
也讓我們看到這些大馬幫歌手在離開港台的鍍金舞台,用很“大馬”的方式表演。
能夠看到這樣表演方式,真的是覺得很親切。
其實去看之前在網絡上已經看到很多很正面的評價,“好看”“很好看”的聲音此起彼落。
後來我才這些正面評價多時是來自跟我同輩或者比我年長一些的朋友。
然而對於年紀比較小的朋友,看後的感覺大概就只有一般。
Bakuli(玻璃彈珠)、打架魚、放學後在後巷的追逐打鬧,其實是我們這一輩的集體回憶。
80末90後出生的年輕人,大概就沒有這樣的回憶了吧?
現在還有多少孩子會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寫情書呢?
還要在信封上畫上心型的那種。
情書加上botak將對打架魚的暗戀化成一幅又一幅捕捉藝人笑顏的素描,每個人之間流轉的曖昧情愫還頗有岩井俊二《情書》的味道……我看著也有那種“曾經我也玩過這些、做過這些”的感懷,掉進集體回憶的溫馨感覺,儘管那些玩伴和青梅竹馬們面孔已經模糊了。
就像電影末Botak的總結,我們的年少情懷總像吃紅豆冰,還來不及品味當中的甜,舌頭卻已經被冰麻。
等到想品味,年少的情懷卻已經像是融化的紅豆冰,再也捉不住那味道。
我從沒有像在Botak在片末之中在人群中還會尋找那熟悉的背影,但是我必須承認的是,若是讓我偶然在人群中看見那些熟悉的身影,我還是會心中一陣悸動。
即使無法上前相認,我仍然祝福這些曾在我的青春寫下一筆的人,仍然安好的生活在某個角落。
我們就像被放出玻璃瓶的打架魚,分開的遊走了,但仍然在同一條河活著,想到這點,心就安慰。
是的,我也只會慢慢的想起曾經那麼的刻骨銘心。
雖然沒有開花結果,但是我相信餘生下來的十幾年都不會忘記。
这也许不是一部大部分人都会喜欢的电影,很多人说幼稚说烂俗说无聊,这样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每个人都在不同的世界观下长大,如果不能保持一颗依然充满童真的心,就只能成为一个阴谋论的推广策划师。
阿牛的人也好、歌也好、电影也好,都是又萌又幼稚,阿牛同学我可以YY你就是又萌又幼稚的人吗?
初中的时候就很喜欢阿牛,因为天生没有追星族的筋,喜欢也就是觉得喜欢而已,不会刻意去买唱片买海报,也就是记得有那么一个弹着吉他的少年,走在漂亮得让人窒息的麦田里,唱着我要唱歌给你听。
我也想唱一首歌给喜欢的人听,虽然我五音不全还浑然不觉,阿牛这么萌的人这么萌的歌,却是一把浑厚的男中音,唱《无尾熊抱抱》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喷饭,这一次的《纯文艺恋爱》却难得的刚刚好,是在《唱歌给你听》之后我听过的最适合阿牛那把嗓子的歌。
你是汹涌的海浪/我是疲惫的沙滩/暖暖的斜阳/吊在我们的肩膀……你轻轻柔柔的细述着槟城下的雨/淋湿你的长发几十年来抹也抹不去/我会慢慢的想起/几十年都不会忘记……听着这首歌就走进了这首电影的世界里,每一部电影都是属于导演的架空世界,这个世界如果能够美好为什么不值得称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电影中都是复杂化的生活,并不是让人痛彻心扉的阴暗和怀疑就是艺术,也有一种艺术叫做希望,心中有梦的人拍出来的电影就是一个美丽的梦境。
我实在是喜欢阿牛,我喜欢一切让我觉得充满希望的存在,阿牛有一种别人不可能拥有的才华,他能用一种充满童话美感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心中还保留那份童真的人总能体会。
我喜欢Barley冰那永远都喝不完的一袋冰,我喜欢就算很生气也不会发火的Botak,我喜欢永远都像只小刺猬的周安琪,每个人都很可爱,你说脸谱化也好,你说性格幼稚也好,如果世界是这个样子,哪怕是看到电影里的世界也好,总觉得又变得有勇气开心和微笑。
最后Botak和周安琪有没有在一起也不重要,阿牛的电影总之都能猜得到的小惆怅,虽然也不会让人觉得特别遗憾,但那一袋冰的甜蜜,过了就觉得值得了。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给这么高的分,并不是因为它经典或者是有多么牛逼的特技,它就是一部看上去成本不高的小电影,我喜欢它只是因为它很有诚意,它的导演希望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回忆起曾经美好又青葱的一段岁月,希望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淡淡的有些甜蜜又有些酸楚的初恋滋味,这种说法虽然很牙酸,但是阿牛这个大萌人大概真的是这样想的。
他想把自己觉得美好的,值得追忆的理想也带给别人,希望其他人能从他的电影里面得到希望,这种电影对于有些人来说,也有拯救的力量。
真的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是心中还抱有对这个世界的爱的人,是还是会因为小小的温暖而感动的人,是任何时候都能够积极面对生活而努力的人,一定要看的一部电影。
虽然我通常觉得艺术作品应该是深刻的,对人类对社会应该有所批判。
但阿牛这样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忧伤,我却也总抵抗不了。
不管是他唱“妈妈的爱有多少斤”,还是现在说的这个简单的少年故事,或者说是没有表白的爱情故事,我都能从中看到生活原本应有的样子。
打架鱼走后,botak的画发表在报纸上,botak傻傻看着报纸,那个自己亲手画的女生,这么近却已经走得老远,他突然明白生命的分离与距离的存在感是多么切实而强烈。
他冲出门外,再也不可抑制地哭泣着,这一刻,他成长了。
我喜欢故事里所有的孩子,他们住在那个好小好小的小镇,心怀梦想却不知道流光飞逝,很多东西都来不及掌控,但他们也是幸运的,他们至少可以那样欢笑嬉闹,充分感受童年的疯癫与无邪。
直到有一天,那个等了50年的老爷爷不再出现,直到那一群玩伴中突然有人离去,他们方才明白生命原来是这样聚散无常。
他们不再等待,他们出发。
阿牛这个导演做得根本不像新手,真的是诚意之作,每个镜头都那么精良,每个人都拍得那么丰富,每个故事都那么的感动。
剧本很简单,可是很有层次的展开写,人物关系复杂,每个没有深入讲,却能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初恋青涩的感觉。
镜头也切换的很好,一点都不拖拉。
用Botak的角度诉说故事。
看完之后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纯洁的电影。
没有手机,要联系都是写信,要不就聚在咖啡店,所以大家的距离都是这么近,每天住在隔壁总能见到面。
没有名牌赞助,没有什么有趣的玩具也没有美食,玩的就是玻璃球斗打架鱼买字,喝的是没有路边摊的红豆冰和看起来就很香浓的咖啡。
屋子街道小店娱乐生活都是传统的,却是拥有电脑夜店酒精的我们所回忆的,向往的。
生活像是大马这个国家那样,无聊无忧无虑。
可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像夏天那样的感情和性格。
虽然是在南半球寒冬半夜的时候看的,我还能感受很热很热。
在街上一堆人很巧的碰到那个N角恋的场景太赞了!
拖着手,抱着。
2部卡车拉开序幕,9个人沉默,一台摩托车开过印度话大骂。
李心洁真的演活了打架鱼这个角色,会在追她妈的人的咖啡里下碳,会拿骂她的人的面包吃,会毫不顾忌的和曹格打架,会在赢钱的时候嚣张的叼着香烟,会生气时对着妈妈大喊大叫,会忧愁的皱眉头,会喝着酒大喊大叫两位妈妈演的都很沧桑,那些4姑6婆的评论也好生活好精彩啊。
所有演员都演得超好,没有多余的角色,没有重复的故事。
特别是曹格,完全没想到他演痞子这么讨人喜欢,“切掉”“干掉”真好玩。
还有victor wong的表情太好笑了,那是唱《那些女孩教我的事》的情歌王子么?!
最后那个老伯最终中了万字,等了一辈子去中国接老婆,可是却去世了。
结局每个人都是没有等到爱的那个人,可是,他们总能记得初恋的这一年。
主题曲用吉他弹可以这么海边这么轻快的感觉,结尾用钢琴弦乐竟然那么悲壮,伴行的是每个人都离开了小镇,追寻各自的梦想未来,虽然没有明说的happy ending,也不是sad ending,可是让人会一直想一直回味。
最后botak有了漂亮的女友,打架鱼也幸福的讲电话,他们生活都还继续着,可是真的几十年都不会忘记,初恋在小镇的那段时光,还有这些人。
我真的能感受到阿牛最后讲的初恋的味道,像是吃红豆冰,冷到舌头都痛了,融化得那么快。
广东话,印度话(这个真的很好笑),马拉腔国语,英文,闽南话咖啡,红豆冰,炒果条,夹脚拖还有全部都演技派的的马来帮真的展现了大马很生活的一面,太爱这部片子了!
忒小清新了点……
一群30+的大叔大婶在那装纯,真难为他们了
初恋的事情,初恋修成正果的有多少啊?
无厘头~
近乎弱智的剧情
puppy love.
好看,好美好,啊牛好喜欢,梁静茹很纯情。
好看。。。就是被梁静茹的学生装给雷了下,等了半天penny没想到是结尾出来打了个酱油。。嗯,李心洁很不错。。
哇!那是曹格!哈哈哈。。。结局NICE。。。
年少时我们都有不少青涩、苦涩、甜蜜的时光,那时候大家也会天真的以为就会这样一直在一起下去。可是随着时光流逝,最终大家却各奔东西,没能继续再见。作为阿牛第一次导演的作品,应该还是值得肯定的。★★★★
太青涩纯情了,像白开水
曹格太给力了:“我切掉~”
两个人要走的路不同,最后的拥抱也于事无补,那些说不出口的来不及说的,就让大雨带走吧。最后呢,还是流于“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联系”。也算不上什么太遗憾,总有后来者,取代那份旧关怀。
挺真诚
我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阿牛,李心洁,梁静茹,品冠,戴佩妮。明明是很宏伟很华丽很文艺的阵容,却能拍成这么弱智。我求求各位还是去唱歌吧。李心洁算里面演技好的,但太老了。妹妹是配角,但也没这么糟蹋人的。还有那堆七大婶八大姨的,比主角还主角。五年心血作,我靠。
我感觉这片子弱智极了不知道为何有朋友说是佳作。。。 唯一可以认可的就是里边朴素的情怀吧。其实谁都有个拍摄(或者叫还原)自己小时候的影像的梦想,我们一辈子,有时候就是为了回归童年。 你看,《我们天上见》多朴素。不需要这么花哨的,阿牛同学啊。
让我们把那些青涩美好的记忆埋进过往,然后各自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两星是给梁静茹的~
好久不见~李心洁。
就数黄品冠装嫩最恶心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