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居然献给了一部动画短片。
我不是看不起动画短片,只是我是一个不相信动画的人。
当然,小时候也曾经爱看动画,但妈妈不让我看,说是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有的是时间看动画。
但我长大了才发现,有时间了,我也不愿再去看动画了,因为不相信了。
水冰月说:“让我代表月亮消灭你吧!
”,OMG...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
”其实现实未必总是如此对不对?
人长大就不可爱了,可是动画却一如既往地可爱,是我配不上动画了。
可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的动画都喜欢走煽情路线了。
明明是幼齿的画面,却非要讲一个人生的故事,然后让我们这些自以为坚强的人潸然泪下。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UP》——故事主人公都是一个老头,而且都是一个陷在回忆里的寂寞的老头;故事的起因都是因为房子,一个房子被迫拆迁,一个房子被迫越盖越高,总之都是离开了最初那个幸福的家;结尾都是一样的温情,一个终于带着老伴来到了她梦想中的仙境,一个倒上两杯红酒,时光仿佛回到从前他和妻子的幸福时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回忆积木小屋,岁月一年一年地流逝,小屋一层一层地加高,我们舍弃的东西越来越多,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
如果没有偶然发生,就好像短片中老头不小心把烟斗掉入水中,我们永远不会潜入记忆深处看看那个曾经的自己。
也许曾经多么快乐,而现在多么不快乐,你不愿意让过去揭开你如今的伤痛;也许过去有太多的不快乐,而如今你自以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你不愿意再想起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也许曾经的不幸让你早已忘了该如何快乐,你不愿意让过往淹没你寻找下一站幸福的希望……有太多太多的也许,可是如果没有那些过去,你不会是今天的你。
我感谢这个故事,让我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过去,无论快乐或是不快乐,它始终是我的力量。
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法语的片名印象派的画面梵高的色彩音乐盒般的配乐没有语言只有表演起初那个又矮又胖的糟老头淡然无味的生活让我丝毫没有兴趣看下去然而在他去寻找掉落的烟斗时却让我大为感动随着他每一层的下降那种莫名的感动伴着泪水也慢慢的沉淀下来每下沉一层便是一段回忆揭开记忆的封尘那张旧床上曾经趟着陪伴他一生的人那张沙发上曾经留给他家庭的温馨在那个客厅的墙上曾经摆着女儿的结婚照在那个餐桌旁有女儿儿时的顽皮在那扇门外大树下有童年的天真青年的羞涩爱情的甜美在那张桌下躺着曾经“与君共饮”的酒杯曾经的曾经只有一间小房两个人一张桌子两个酒杯一起筑房曾经的曾经现在都已不再剩下的只有自己和那个摆在那里的另一个酒杯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cheers!让甜美的回忆伴我慢慢变老...
今天在纸老虎里翻了周国平的一本书,序里他说他相信灵魂的存在。
原因是人在满足了肉体的欲望后还不会感到幸福。
我最近在想,家是什么?
和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努力买房,然后娶她。
因为有了房子才有家。
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印象中葛优有部片子里有段画面,他的姐姐生病住院。
葛优饰演的角色拉着姐姐的手说:你在,咱们就是一个家。
原来,你在,才是家。
动画片里我们看到老人在每一层楼里看到过往的幸福画面都是和家人在一起。
和老婆一起碰杯,看着孩子坐船远去,在大树下追逐......这些都与物质无关,是感情,是爱,是灵魂的表现。
(芷宁写于2011年9月28日)恩爱的夫妻大多都有过这样一番有点落入俗套的对话,即,将来谁先离世,虽然这不是可预知的,但谁都不忍先离去,因为独自留下的那个定将忍受更多的煎熬,将会沉入无尽的悲伤和无边的孤独中,仿佛浸入了深海的孤寂和愁闷,无所遁形,无以为继,回忆是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慰藉,还要在没得失忆症的前提下。
年老时,人的回忆是发散式,往事总会片段闪现,彼此之间有关联或无关联。
加藤久仁生的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很仁慈地将过去的记忆如同尘封(片中采用了水封)的塔式盒子般一层层打开,让一生的往事倒叙而来,仿佛在助老人线性回忆旧时的美好和温馨。
片中的人类世界被设定的如“未来水世界”,人们生活在不断加盖的房子里,外观上犹如彼此隔离的高塔。
这样的背景设置,虽不算新鲜,但也颇具深意,如此这般孤岛式的生活更加加剧了独居老人的落寞。
在不得不第N次加盖房屋后,老人开始搬家,惯用的烟斗不慎落到了下层,老人穿上潜水服去寻找,他寻找的脚步并没止于拾起烟斗的那一刻,曾经居住过的那层老屋,让他有了一层层回溯下去的念头。
在这部短短12分钟的动画中,人们如同亲历了老人的人生,就像倒着放片似的,在不同层的家里,画面舒缓有致地变化着——病床上的老伴、相依生活的老两口、孙儿绕膝的合影、“准女婿”登门女儿嫁人、女儿幼龄及出生……直至他和青梅竹马的妻子定情的那棵老树,在那里他们嬉戏成长、两情相悦……该短片往往以相对的静态推延出生活的变迁和人物心境的变化,孤独的老人也常常呈现出相对的静态,或垂钓或看电视或吃饭或叼烟斗,这期间,无声的寂寞悄悄蔓延着,将一种柔软的哀伤淡淡地弥漫着。
在色彩上,该片采用了怀旧的昏黄色调,又在昏黄中带着点暖意,室内的陈设古拙老旧,必不可少的是一面墙的大大小小的相框。
在这昏黄的场景中,老人随便地身着红衣绿裤,如此对比强烈的色彩反衬了人物的乏人关照和落落寡欢。
充满质感的动人画面,收放适度的氛围营造,应景应情的配乐点缀、人生脉络的感性梳理,构建了这部总有一处令你为之动容的短片。
应该说,整部动画的叙事和风格偏欧美系(在法国动画节以及奥斯卡上都有斩获),最终也回归了明亮温馨的味道,老人从水底回到了塔顶的新家后,在桌上多放了一个红酒杯子,回忆没让他迷失或消沉,他在回溯中找到了温暖和美好。
有部大家熟知的电影里说过——“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
”最深和最重的爱,经得起回忆的触摸,也经得起深海的孤独,于是,老人和心中永伴的那个人,干杯。
http://nicolew.blog.hexun.com/68657950_d.html
很喜欢这个片子的画风,很怀旧,很温暖。
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张图片,一个女孩子穿着青黑色的斗篷,独自提着一盏灯走在漆黑的森林中,题字是“我又走进了回忆的森林”。
非常的贴切,回忆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怀旧是一种可怕的自虐”,是我的一句名言。
你还记得看过恐怖片之后的夜晚吗,无法入睡,不断地提醒自己想起各种恐怖的片段,害怕然而还是不停提醒自己,如同自虐。
怀旧的过程,也是这样。
这种片子,喜欢把人的头画的很小,把身体画的很大,有点驼背的样子。
这样,更显得寂寞。
我是在熄了灯的寝室一边泡脚一边看的,洗脚水冷下来的时候,短篇也结束了,我的眼角也湿了。
我心里面没有很难过,可是我知道,再里面一点,已经很难过了。
有些事情是不经想的,一想,就崩溃。
我上次这么难过的时候,是很久很久以前,小时候看安房直子的《狐狸的窗户》。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的悲剧。
那时候,我明白了,即使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正在你身边,有些事也只能独自去面对。
比如回忆。
我的记性特别特别好,当我不再是个少年,“你还记得吗”变成了我的口头禅。
而别人的反应,多半是不记得了。
那些我诊视的往事,或是我的羞辱,都是别人不曾在意的。
那么那么多的事情,只有我一个人记得,那么它们到底发生过没有呢?
好像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就像仿佛世界上只剩下这个老人,那些记忆背进了我越来越沉重的行囊。
有些事情不应该再记着,占内存。
可是我舍不得。
就像安妮说的,我们不忘记,是因为内心甘愿。
大概这就叫做,爱比死更冷。
如今,此处,只得我孤身一人。
时光的洪流淹没了我们的城市,淹没了我们的世界。
每天我清扫房间,擦拭相框,眺望水的边际,白鸟与炊烟。
生之尽头,原来如此平静而清浅,如同一场美好的无声电影。
我一个人吃饭,走路,钓鱼,在日光之下,搭建起新的堡垒,对抗时光的侵袭。
而你知,这堡垒终将越来越小,而很多东西,尽管不舍,我也不得不丢弃了。
那张沙发,亲爱的,我们曾在那里拍了张全家福 由于我一不小心趔趄着的狼狈,让你们在那张照片里都笑的那么厉害 那些笑容,胜过今后所有的阳光,每一天都照亮着我的生命 那个酒杯,那些积木,那棵树 以及,时光深海下那座城池 有时我俯视着幽暗的海水里那些模糊的碎影,我内心的废墟 于是我想那句诗写的真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我真的是老了,我已不再记得他们当初的模样 但是亲爱的,我已不必怀念,因为他们永将属我 终于有一天这座积木之城亦将崩毁 那时我便可以沉入温暖的海底,我们最初相爱的地方 所以我以友善面对这场虚无 因我知它存在过,并感激它赠予我如此浩瀚的 爱与忧伤的,时光深海,记忆荒原。
亲爱的: 沧海桑田并不遥远,遥远的是我们天人两隔吧,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是我想,我不是座孤岛,因为我还有你,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守候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邻居们都搬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儿。
也许是为守护回忆,也许是离不开回忆,总之,你走之后我没有离开我们的家,那么多年了这里的阳光依旧温婉,只不过四周都变成了汪洋,或许这就是沧海桑田吧,我选择困在我们的回忆之中,孤独的等待着重逢时日的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慢慢老去,走向死亡,但我不害怕,因为我知道你在那等我,虽然我的眼睛变的浑浊,但是岁月没有模糊你的容颜,你深深的埋藏在我心底。
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很想你。
我依然遵守我的诺言,每天只喝一杯红酒,抽三斗烟草,不经意的时候会想起你,想起你和我走过的几十载岁月,我的记性越来越差,但是有你的每个时刻,我都牢记在心。
亲爱的,你还记得我最爱的那个烟斗吗,今天我不小心把它弄丢在水里,于是我穿上潜水服去找它,海平面越来越高,我们的房子也只能一层一层的往上垒砌,我们以前生活过的小屋都被浸泡在海底,孤独的在海洋中见证我们的过往,你送我的那个烟斗就掉在某一层里。
当我找到烟斗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想起了你,想起以前烟斗掉在地上时,是你弯着腰给我捡的,于是我沿着记忆回溯,一直往下游,往下游,回忆中你我共同生活的印记越来越清晰。
一层又一层的小屋封印了你我之间的点点滴滴,我不小心打开了,于是有关你的所有回忆向我涌来,我跟丢了神似的,孤独充斥心扉,没有你,这些年我到底是怎么过的,我也不知道,如今我孤身一人,守护着我们残存的爱情,在慢慢时光之中苟延残喘,我明白,是回忆支撑我到现在,就像这片我深爱的大海。
从海底到海面,屋子一层一层的往上堆砌,我们的家越来越小,就像我的生活,以前有你,有孩子们,我的世界很大,现在孩子们远走高飞了,你也不在了,我的世界变小了,茫茫大海,只有我一个孤独的生活在狭窄的屋子里,每天擦拭老旧的相框,看看电视里无聊的节目,不开心时抽上几斗烟,我想总有一天,屋子会小的不能再盖了吧,那时我们的家会像金字塔一样,有个尖尖的封顶,回忆也会封顶吧,那时,我应该回到你的身边了,回到我们相爱的地方,重温我们的回忆。
我在海底看着我们曾经的家,回忆着过去的生活,我很老了,已经没有眼泪可以流了,我只能呆呆的沉浸在有你的记忆之中茫然无措,这段占据我一生所有浪漫的记忆一直被封印着,这下打开了,对你的思念也打开了,怎么样也收不住,时间的伟力没有丝毫减轻我对你的爱,你走了,把所有的痛苦、思念、回忆、孤独留给了我,我只能把它们一层一层的垒砌,直到有一天,回忆彻底的封顶,我会留下它来守望这片回忆汪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一位诗人给他亡妻写的诗,我想我对你的爱并不亚于这位诗人对他妻子的爱吧,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你就是我的回忆,你就是我一生的浪漫。
今天晚上,我拿了两个酒杯,准备和泉下的你共饮一杯,你一定会来吧,我知道的。
水淹没了岁月,尘封了我的记忆。
水面不断地上升,我不断地砌高我的住处;没有停,不忍低望,看被水淹没的残桓断壁时间不断地流淌,我不断地往前走着我的路,没有停,不忍回望,看被时间带走的斑斑忆痕可,我总要回去,不为回忆,不为追悔,只为那伴我一生的腕表,那是妈妈送的。
那个妈妈留给我的腕表,正静静地躺在水的深处。
我该回去了。
原来,水下,有我的温暖,回忆也静静地躺着。
我笑着举高了酒杯,向着她,而那流淌着的水,也带走的我的眼泪。。。。。。
在全球暖化的大背景下,海水肆意蔓延,海平面不断上升,房子被迫向上搭建,由此便出现了像搭积木般被不断垒高的房子。
于此,笔者认为“积木之家”的表层义为类似搭建积木般构造所得的房子,且“积木”的表层义则为房子的楼层。
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曾说,“文学的审美意象往往暗示一个系统,而细心的研究者能够像密码员破译一种陌生的密码一样解开它”。
动画短片《积木之家》短小精悍,塑造出众多的意象,均意蕴绵延。
于此,笔者诚邀大家一起踏上探索的旅程,一点点猜想、窥探、破译各个意象的象征义,从中领悟作者潜藏的一份心思。
一.意象“积木”的象征义在日常生活中,积木多为木质实心,而此置于海水中的楼层“积木”却多为空心,或有且只有残留下的一些废置家具。
在老人一层层往下潜游的同时,一幕幕逝去的年华也浮现在我们眼前。
可以猜想、领悟,这一层层的楼层,这一层层的“积木”装载的正是老人每段已逝时光的美好,一生的年华、历程,所以其并非轻飘飘,却是实质的沉甸甸。
因此“积木”不仅仅是指房子的楼层,更是老人每段历程的浓缩,一生真挚的感情,这是一个“家”的重要构成要素。
二.意象“积木之家”的象征义当“积木”所指为老人每段历程的浓缩,一生真挚的感情,是一个“家”的重要构成要素时,“积木之家”便是这所有的寄托之所。
老人的“积木之家”楼层并不规则,底下的一层矮且窄小,往上的一层层开始变得宽而高,而到了接近海平面时,楼层又变回矮而窄小,只直直孤零地伫立着。
这便是不符合我们搭砌积木的原理了,底下的一块积木窄小孤零又怎能成就以后的高耸呢?
但如若我们理解“积木”装载的是回忆、年华,解释便也呼之欲出了。
最底层是最初与妻子的相知,是家的最始时,是小而温馨;而当有了爱的结晶,有了孩子,有了孩子的成长,有了儿婿的初进家门,家开始变得大且爱满盈;只是当老伴离去,年老色衰,鬓发斑斑之际,家又变得小而凄清了,徒留其直挺挺地立着,在静谧的夜里茕茕孑立,落寞满怀。
因此“积木之家”,指的并不仅仅是这一座建筑物,而是老人这一生所珍贵的家庭。
三.意象“钓鱼”哲理义 老人是从通道启程潜水寻求烟斗的,一个个楼层下去,每一楼层都有这样一个小盖子,打开才能继续下潜。
换言之,每一“积木”都有这样一个小盖子,打开才能继续追忆。
然而我们发现,房子里各个楼层的小盖子并不都是开着的,这或许就暗示着人们的紧锁心田。
原来回忆不仅是被埋藏心底,更是加上了盖子待其尘封,是过于陈旧而遗忘,还是过于厚重而不敢触摸?
如果没有寻找烟斗一程,是不是这些紧闭着的小盖子会一直紧闭着呢?
平常,老人只会打开最上层的那几个小盖子,放下鱼钩,撩拨一下,是为了温饱而追寻一条鱼儿,是因为某事才触碰起曾经的几点几滴,不深刻,不沉醉。
从未想过,需要整装待发,去追思,从未想过,需要静静地潜游,追溯从前的一幕幕弥足珍贵。
这,是因为我们的不敢还是不舍?
拉起盖子时的咿呀作响,似乎是我们孤独发出的悲响。
四.意象“黑夜孤塔”多义性我们孤独着,却也坚守着精神的孤塔。
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黑夜孤塔”——在无垠苍茫大海与漫无边际黑夜相互映衬的大背景下,无畏黑夜,独自亮光伫立的“积木之家”。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说过:“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或再现不断重复。
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系统的一部分。
”笔者由此一一探析。
第一次“黑夜孤塔”:老人自斟自饮,独自晚餐,嘈杂的电视声反衬房间的宁静,反衬老人心中的孤单落寞。
于此“黑夜孤塔”便是一个强调,正象征着老人独守精神孤塔第一层次——默然忍耐寂寞;第二次“黑夜孤塔”:在失去烟斗,老人黯然神伤与老人勇敢潜水寻找烟斗的中间,是“黑夜孤塔”一幕,这便是一个暗示,正象征着老人独守精神孤塔第二层次——冷静过后,勇于追忆;第三次“黑夜孤塔”:潜水之旅归来,当我们还失落于海底的那一下碰杯时,“黑夜孤塔”一幕又再呈现,紧接着的是老人在昏暗房间中与“亿中人”的一下碰杯。
因此,这中间出现“黑夜孤塔”便是一个升华,这正象征着老人独守精神孤塔第三层次——拒绝颓废,积极生存。
五.小结此片日文原名为つみきのいえ(积木之家),法版译名为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积木小屋),中文译名为回忆积木屋。
在这三者中,缘于对“家”的理解,笔者更倾向于日文原名——积木之家。
纵使“家”与“屋”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均为“居也”,但“屋”的造字本义为“在房子里坐歇或睡觉”,引申至名词为“起居坐卧的房间”。
而“家”的引申义则是“配偶关系构成的最小社会组织”,于此“家”的所指便是安身立命之所,不仅仅是容身之地,即“屋”所指,更是寄托精神的城堡,里面隐含便是人间最宝贵的感情。
与“积木”一搭配,深沉义便是我们所“揭秘”的一段充满回忆、年华的人生,一个经历风雨而成就的美满家庭。
把“积木之家”渐渐侵没的海水,是全球变暖的恶果,是时间流逝的逼迫,是生命终止的催促。
一向健忘的人类在彷徨,随着一层层“积木”的沉于海底也逐渐忘却其对于生命的重要,只是我们必须清楚,正是这些“积木”才使得我们的“家”足够高耸,才使得我们不至于在无垠的“海面”苟延残喘,才使得我们能在广袤的“海面”甘于独守精神的孤塔。
电影以老人寻找烟斗为牵引,以倒叙的方式,由近及远,一步步得追溯年华。
电影最令人心痛的是老人在海底与空气的那一下“碰杯”,停留在半空中的酒杯似乎盛满了老人所有的悲伤;全剧最令人留味儿的是老人潜水回来之后饭桌上与亿中人的那一次“碰杯”,玻璃碰触的声响,铿锵有力,是老人拒绝颓废,坚持积极的回响。
整部电影弥漫暖色调,这除了为回忆一段温情人生奠定深情背景外,更奠下足让读者深刻沉思的基调。
电影充满了哲思,恰是在暗示我们的未来,我们生来具有惧怕孤单寂寞的情怀,年老便不免彷徨、失落,电影正警醒人类别忘搭建好人生的每一层“积木”,不论四季变换,不论阴晴圆缺,不管一个人还是有人陪伴,都需要坚强地塑造好人生每一段青春年华,并学会不忘拾起岁月的点滴,这些是我们一生弥足珍贵的财富,是让我们坚持独守精神孤塔,积极乐观生存的法宝。
想起有一天晚上我们讨论过的话题——现在把人弄哭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天真的孩子;孤独的老人;放肆的青春。
逝去的生命;干净的爱情;一去不回的世界。
得手的长镜头;宁静安详的音乐。
暖色调或者冷色调,或者黑屏转场。
不知道为什么就可以哭出来,不知道该不该归咎于生活的真实。
现在难做的其实是喜剧。
自然而然地神经质,收放自如的无厘头,恰到好处的讽刺。
没看懂
回忆就像剥洋葱 总有一层让你流泪
当你遇见一个姑娘,她和你在一起,她不嫌弃你没有钱人也不帅,她忍受你的幼稚,坏脾气,她和你共同努力,她买50块钱的漂亮的桌布,她买精致的玻璃杯子,她给你做饭洗衣,她领你见父母,尽管他爹妈不喜欢你。你还挑么?
喜欢缓慢流动的记忆河流。
life it is
梦一般的故事 水的构思及其之妙
像大力水手他女朋友
造一座塔,等你的晚年来袭
不太太懂……
真没想像的好
哎,这么好的短片,我看的时候居然无感。——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法国Annecy动画节2008年获奖短片。
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生活,我有曾经的回忆我不孤单
就是太短了..我还没有回过味来呢就结束了
马萨米的声音好好听
剧情小矫情 而且画风就像小学用的劣质笔记本的封皮
很差很枯燥。大失所望。
是我没有爱了么。。还是因为我在吃泡菜炒肉?
沉没的是记忆,残存的是生活。
我实在不喜欢这个画风
我无感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画面模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