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秀逗的《买凶拍人》,取了个更绝的英文名《You Shoot, I Shoot》,左杀右拍,妥妥的产业升级。
是敬业,还是闹剧?
是梦想,还是儿戏?
杀人见血,却不见其血腥;故事荒诞,却尽显生活之无奈。
不得不赞身兼导演与编剧的彭浩翔实在高,无愧当年金像奖最佳编剧!
两位男猪也将小人物演绎得入木三分,很有看头部分桥段略显拖沓,如果能将影片砍去10分钟则更佳!
剧透了大哥别杀我。
————————一个有钱的阔太,雇佣失意的杀手阿Bart,杀仇家的时候拍下全过程。
阿Bart因此结识了落魄的电影人阿全。
两人携手接单,一个专门杀人,一个专门现场录影,生意红红火火。
黑道的标哥慕名邀请二人,在一个生日宴上杀掉帮派仇人双枪雄,并录影。
不料现场忽生变故,双枪雄提前血溅当场。
混乱之中,阿全和阿Bart根本来不及拍摄。
情急之下,阿全只能临时找一个替身,扮演双枪雄,补拍他被杀之前的镜头。
各位,故事从这里就变得比较重要。
因为我要出场了。
——————我就是媚姨找来的临时替身,郭伟宾。
作为一个有操守的专业演员,当天晚上我的表现堪称完美,只用了3个步骤,我就成功征服史上最有情怀的导演阿全和史上最有追求的杀手阿Bart,拿下双枪雄这个角色。
这里,我很愿意分享一下我的试镜经验。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第一步,赢得导演的信任。
白岩松没有说过,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
但信任,确实能让试镜成功一半。
初次与导演接触,你的沟通能力、专业态度、合作精神,还有内裤尺寸,对方一无所知。
所以,在正式成为工作伙伴之前呢,大家彼此需要一个“破冰”。
不是这种搞基式的破冰啦呐,我的方式是主动展示才艺。
模仿歌星罗文、还有钟sir的电视广告,我张口就来,可以说惟妙惟肖、相当不俗了。
注意!
专业能力展示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客户见多识广,你的表演就是个笑话。
很不幸,在导演阿全面前,我的模仿秀就象个笑话。
气氛一度不算融洽。
好在旁边的副导,也就是杀手阿Bart捧场,他的热情,让有话事权的阿全,也情不自禁投入到下面的互动环节。
僵局打破后,阿Bart开始饶有兴致地提问。
中枪的反应怎样?
注意!
任何场合,Anytime,都不要笑话客户的浅薄。
哪怕他是一条无知的鲶鱼。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机会。
用专业演技征服他,是你唯一的选择。
比如我就告诉他,肚子中枪、胸部中枪、背部中枪、甚至子弹从天上打下来,4种不同中枪模式,反应绝对是不一样的。
看完我的生动演绎,阿Bart没什么反应。
没关系,消化起来是需要点时间。
最后我还附送他一个中飞弹的死法。
通过有效互动,你会惊喜地发现,时间紧迫,这个时候客户基本没耐心发出质疑,第一阶段的破冰任务完成。
——————#一句话总结# 用自身的才艺去破冰,既能热身,又能展现专业素养,可谓一鱼两吃,不,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步,了解客户需求,挖掘隐藏信息,进行专业预判。
合作意向达成之后,客户,也就是副导演,会跟你说戏。
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倾听、分析,加上不知好歹地提问。
没错,你必须了解所有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行动逻辑、剧情走向。
甚至,了解角色的名字。
哈利波特说过,1千个客户,会有1万个要求。
而且,所有的客户都以为,自己的要求很简单。
越是简单的工作,越有挑战。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是把简单的寿司,做得好吃到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要排队。
我的做法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是,专业化。
此时此刻,专业人士必须善于提问,挖掘简单需求背后的信息,寻找表现契机。
对真正的职人来讲,有困难,我们要解决。
没有困难,我们创造困难也要去解决。
所以这里,我只问了2个看起来多余、实际上很矫情的问题。
【问题1】标哥为什么要杀我?
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这个问题,我要了解对方杀人动机是什么?
双方人物之间的冲突在哪里?
要知道,情杀、仇杀的中枪心理状态不一样,咬肌的张合角度也有区别。
【问题2】我这个角色的名字是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我要提炼出“双枪雄”这个名字蕴含的复杂社会意义,以便我下一步进行角色行为逻辑的深度分析。
我的逻辑合情合理,可以说是平地造雷、无中生有,很专业了。
—————— #一句话总结# 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可以为下一步的拍摄进程制造障碍,不是,创造条件。
——————第三步,探讨角色可能性,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部分可以和第2步同时进行。
刘强西说过,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那个提出问题的人。
我是制造了问题,但我也会解决问题。
比如针对杀人动机的不同,我马上给出3种假设下的中枪反应。
普通人一定看不出分别。
没关系,对于人物的内心挣扎,确实需要慢慢体会。
至于双枪雄这个角色名字,我精心设计了他在应激状态下的一连串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大吃一斤屎、萝卜上下蹲、东木式拔枪法、奥斯卡旋风转、花栗鼠三跳墙、鸳鸯乱点头等多种前沿表演技巧。
注意!
表情、姿态、肢体张力等,所有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特征和心理动态。
大家看我的表演。
精致中带点草率,不羁中透着落寞,浮夸中还藏着一丝丝尴尬,层次可以说相当丰富了。
不出所料,阿Bart已经看呆。
所以说即便是下一秒领便当,对待彩排,我们也一定不要敷衍。
比如,台词要紧凑,哪怕演对手戏的是大咖,要求也不能降低。
不厌其烦,多次排练。
最后独自复盘。
——————#一句话总结# 挖掘人物需求、提供多元解决方案的同时,制造麻烦,无形中拖延时间、增加预算,是一个专业演员避免拥有的基本素质。
——————最终,靠着戏精般的认真,还有杠精般的执着,我完美通过了杀手导演二人组的考核,并成功出演双枪雄,被打死在餐厅。
以上三个步骤说明,要想和挑剔的客户达成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合作,你必须全程保证,用足够的热情感染对方。
比如这次合作,我就成功激起了阿Bart的杀人欲望。
他的反应非常符合杀手角色的定位,也是对我,一个替身演员最好的奖赏。
说一个题外话,阿全和杀手阿Bart的经历真的很精彩。
香港的彭浩翔把我和他们合作的过程,拍成一部电影《买凶拍人》,很多观众特别激赏我在里面的表演,这也是今天我站在这里的原因。
所以感谢大家的捧场,我只是做了一个跑龙套该做的。
谢谢。
————————我是两个驯兽师中的一个,欢迎关注没什么粉丝的同名公号。
彭浩翔的处女作《买凶拍人》表面上看是用戏谑的方式嘲讽了香港电影,细细品来却充满辛酸。
翻翻这个导演的简历,无疑是带有几分邪气的。
不过他迄今为止才拍五部电影,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也不过只有《买凶拍人》和《AV女郎》,另外几部都显得有些游离。
这两部片子其实颇有相似之处:都在拍、都有差不多境遇的日本女优、都在爱女优。
我揣测,日本女优对于彭浩翔来说也许具有某种类似弗洛伊德“情意综”的意思,不便深究,所以,掌握“拍”的精髓的才是关键。
《买凶拍人》是杀手的故事,却不酷也不血腥,片中所有人讲杀人都跟玩儿,看起来杀手也是个蛮正点的职业。
阔太太处于报复心理花钱雇杀人还要看人是怎么死的,想不到这一时兴趣竟催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买凶+拍人。
剧中所有人物都很出彩,该猥琐的猥琐、该倒霉的倒霉、该贱的贱、该牛的牛……绝对是经典型港片,就是名气不太大。
同样是杀人,同样是处女作,同样是作者导演,《买凶拍人》的彭浩翔玩独行侠,《落水狗》(Reservoir Dogs)的昆汀•塔伦蒂诺玩帮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好玩。
当年这部电影在香港票房平平,可是录像带和影碟却卖得非常好。
2001年这部电影在内地是一碟难求,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看完后便向每一个朋友推荐,当时心里就在期待着这部影片DVD的推出。
结果DVD直到今年才出来---D9,收录了被剪辑掉的部分以及导演和演员自己的评述---,毫不犹豫买了几张,除了自己收藏,其余的送人。
刚开始看电影时,看了几部流芳百世的阿甘正传,霸王别姬,肖申克的救赎等,就会觉得,好电影关键要好剧本。
看的电影多了一些之后,也觉得,这句话说得没错,好电影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剧本要好,毕竟,电影拍的是故事,好故事才能出好片子。
但后来,慢慢摆正了自己的一个思想,并非只要是好故事都能出好电影,电影的魅力不在于文字,而在于影像,最吸引人的部分往往不是对于景色心情的描写,而是某个镜头。
这个镜头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文字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吸引力,使得剧本文学只能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却不能成为全部。
导演与编剧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一直横亘在我心中很久,直到看了《买凶拍人》之后,茅塞顿开。
片中葛明辉扮演的杀手为了赚钱养家开始帮富婆杀人同时需要拍摄下全过程,为了使拍摄效果满足富婆们的报复欲,于是逼迫张大明扮演的导演做摄像。
片子中也一直不断地强调——导演的作用。
导演要拍摄下杀人的全过程,还要完成后期的制作,为影片选择音乐,当演员不见的时候还要找替身,等等等等。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好莱坞电影模式下,导演当然已经不用负责这么琐碎的事情,但导演依然要统筹,要实现文字到影像的转变。
而一部电影到底是文字老大编剧更重要呢?
还是影像老大导演更重要呢?
我的答案很没有创新,都重要。
就如同电影中的情况,杀手与导演的合作中,杀手负责杀人,是片子的基础和核心;而让富婆们瞠目结舌的电影效果却是导演一手炮制出来的艺术品。
所以说,剧本是编剧的舞台,而镜头是导演的武器,好的电影没有一方可以被忽视。
平(我的)心而论,姜文,张艺谋,陈凯歌都是一流的导演,而他们也仅仅只是一流的导演而已。
王朔,苏童,李碧华都是一流的编剧,而他们也仅仅只是一流的编剧而已。
只有姜文的镜头碰上王朔的故事,陈凯歌的创作建立与李碧华的剧本,张艺谋的场面描绘的苏童的幻想,才能创造出所谓“最好的”电影。
脱离了好的剧本,他们都输在了空洞的场面,《太阳照常升起》《无极》《十面埋伏》,画面上都气势磅礴,《太》有姜文的暖色奢华,《无》有陈凯歌的飘逸,《十》是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学,但这三个电影放在一起就是“太无实”——“空”就一个字。
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就是想听好的故事,而我之所以会选择到电影院来听故事就是喜欢影像这种方式。
他们都把方式演练到了极限,却没能够找到一个好故事。
这就好像赵忠祥用他在动物世界中的声音,却不停的念着“咿呀啦啼哟喉喽”。
而大家总是说,电影拍得没有原著好,我也这么说。
但其实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我在用电影和文学比,到底是文学打动了我还是电影打动了我?
假如王朔的小说是一个铁球,我被这个铁球狠狠地击中了头部,许久恢复不过来,沉醉其中,而改编他的小说的导演只是给这个铁球穿上华美的新衣,却没有改变铁球的形状,那当这个铁球再次击中我的时候,那必然没有上一次那样的痛,还会因为新衣而在我的头上软着陆,感觉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痛了;但如果导演把这个铁球经过再敲打,变成了一根十米长的铁针,他不需狠狠的袭击我,只要在原来的伤口上轻轻一击,我就当即毙命。
好的故事,加上好导演的再创作,总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是通常,很少有导演会去好好的研究手头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几率基本上等于出好片子的几率。
编剧毫无疑问是重要的,而导演却是另一种创作,而这种创作,确实使电影区别于音乐,文学,绘画而独立成学科的关键之所在。
达里奥•福的著名剧作《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毫无疑问是千载难逢的好剧本,但不同的观众会选择不同的舞台剧来热爱,有人喜欢孟津辉版,而像我这样的人就硬是要喜欢赖声川版。
因为赖声川大胆选用《我愿意》这首歌给原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角度。
当赵自强高唱“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天际”,观众看到的不只是讽刺,黑色幽默,还有爱,还有生活。
这就是导演在剧本上的再创造。
而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电影业中,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融合了多种成功的因素,好的故事,好的导演,好的剪辑,好的配乐。
如果想打造一部绝世好片,缺一不可。
而好的故事并不一定非要是霸王别姬式荡气回肠悠悠五千年,好的导演也不一定是非要把热气球染成红色的大胆执著,大制作与好不能等同,只是大制作更有缔造好的可能。
可惜往往经典总是不垂青那些万事俱备的大制作影片,倒是像《买凶拍人》这样的小成本制作总是能成为我这样的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我来说说原因吧。
首先,如同前面已经说过的,编剧导演均好。
《买凶拍人》的故事虽然没有荡气回肠,但很有味道,而且YOU SHOOT I SHOOT的理念直击电影的核心元素。
胖彭也很有表现力,其中有几个镜头,比如以组连排他们拍人的场面加上配乐,张达明和橦口明日嘉擦出火花,詹瑞文展现自己对于表演的理解(每次一看见詹瑞文三个字我就疯狂的乐)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像曾经在我的生活中发生过一样。
其次,我很喜欢片中的通口明日嘉。
往常看到演风尘女子的故事的时候,就很难发自内心的喜欢,顶多是对其的悲惨遭遇表示一下官方的同情,并对其难言之隐也表示理解。
而通口明日嘉所饰演的AV女,完全不带有任何色情的元素。
她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演员,苦闷找不到好的角色,而谈及自己做勃起辅导员的时候她也只是自然的讲出来,面带微笑,似乎这些没有什么,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这就是天使,可以不问出身的美好。
而人世间的事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拖着自己长长的历史作为标签。
此时的彭胖,他的镜头不带丝毫的偏见,他没有给这样一个女子染上一点世人的眼光。
所以他镜头下得AV女星总是比良家妇女还显得更有魅力。
因为,胖彭让我看到了事物美丽的一面。
(突然想起某个友邻说,出卖肉体总比那些出卖家人,出卖朋友,出卖灵魂的人强。
)同时,这个片子中使用最妙的人物就是詹瑞文扮演的替身演员。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詹瑞文很可怜,最适合演独角戏,因为他那个样子无论出现在哪个舞台上和谁搭戏,站那不动都足够让人笑半天。
很想看看他跟赵本山,葛优同台演戏会是个什么效果……胖彭帮老詹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他跳出得恰到好处。
从他穿的衣服赫然竖起的中指直指自己的头就可以看出,这个替身演员必然是一个SB。
果真,他把这样一个如同尹天仇一样的演员演到不能不让人想狠狠抽他一顿。
尤其是他那俩个酒窝,怎么就那么欠揍。
这就是詹瑞文的魅力,作为一个演员,可以把一个角色塑造出一种全新的感觉,这就是演员在一个电影中最亮眼的地方。
谁说好电影就是好剧本加好导演,好的演员像詹瑞文,宋丹丹,赵本山,葛优,李立群,梁朝伟,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霸王别姬这出戏一直为了表现楚霸王项羽临死前对虞姬的感情和他个人的英勇。
楚霸王是绝对的第一主角。
而到了梅兰芳和程小楼合演霸王别姬的时候,梅兰芳把思凡的曲段引入虞姬的角色,并配以绝妙的剑舞,使得虞姬的戏份越来越重,到现在,霸王别姬一出已经用来表现虞姬对霸王忠贞不二,虞姬已成为公认的第一主角。
这就是演员扭转乾坤的故事。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
一部电影的诞生牵涉了太多的环节。
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是有一个或多个闪光点。
而导演,就在于让剧本燃烧成生活,让所有的环节都鲜活起来。
《买凶拍人》正是这样一部很和我口味的电影。
也是继《家有喜事二》《东城西就》之后我最喜欢的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从来不喜欢大场面大制作,至多就是个武打场面无人能敌。
美国拍恐怖片拍电锯惊魂,香港的恐怖片取个名叫人肉叉烧包……到最后用了个茶餐厅里的东西,而确实,香港的电影中全是生活,就是这种生活使得电影这种团体艺术更有生命的感觉。
胖彭的《AV》《公主复仇记》《大丈夫》《破事儿》都是这样。
电影这种团体艺术需要一个好剧本是毋庸置疑的,而一个懂得镜头语言的好导演才是伯乐之余千里马的关系。
毕竟买凶拍人的时候,杀是必要的,怎么拍才是亮点。
当 杀手遇上金融危机当 杀人佣金结不到尾期当 杀人需要附加特殊服务当 杀手不接强奸 鸡奸买卖当 副导为了尾期贩卖大麻当 杀手为了升级服务勾搭上了导演当杀人录像开始走俏当副导与勃起辅导擦出火花当杀手为了接手黑帮团单当杀手崇拜阿伦狄龙 导演仰慕马田史高西斯 勃起辅导美智子梦想成为饭岛爱一场华丽的爆冷拍人盛宴上演这是一部很冷的电影 以至于从头到尾的对白冷到了极致如果没有各自的信仰与理想,我不知道这部拥有荒诞剧情的电影会怎样不荒诞,即使是杀手也该要有做大做强争做一哥的期望;即使是三流导演接拍三流杀人电影也要做到面面俱到力求最佳;即便是不上镜的AV女优也怀揣登上AV界大荧幕的梦想,就连从出场到挨枪子死翘翘都一直保持喜感的临时演员也激情洋溢处处表现身临其境,对其如此敬业的精神无不敬佩.星爷有句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臭咸鱼有什么分别?此片如果没有梦想支撑,那和荒唐闹剧又有什么两样?!"我真的希望有人告诉我,阿伦狄龙做演员之前也是跟我一样,曾经是个杀手" 杀手的结尾旁白似乎就在告诉我们,当咸鱼翻身之后的欣喜.
《买凶拍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很适合一个人宅在家看。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名,“买凶杀人”就很恐怖了,把人杀了,还要拍下来,欣赏纪念,变态吧。
当初我也是抱着看你能多恐怖,多变态的想法来看这部电影。
结果发现,《买凶拍人》是部关于“梦想”的电影。
作为一部港味十足的香港片,影片中充斥着夸张,无厘头的笑料和自嘲的精神。
电影一开场就是葛民辉饰演的职业杀手Bart完成了任务去找雇主收尾款,雇主回了两个字,“没钱。
”甚至让Bart杀了自己,骗取保险公司的补偿,留给老婆孩子。
能花钱杀人的雇主怎么就落到如此地步了呢?
金融风暴导致了每个行业都出现经济危机。
Bart一直是想做《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酷酷的杀手,出任务时穿着阿兰.德龙标志性的风衣和帽子,家里的客厅挂着阿兰.德龙的海报。
Bart之前的雇主都忙着讨生活,没人再找他杀人。
Bart的老婆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的日子过惯了,迫于生计,Bart开始为有钱又闲的阔太太杀人服务。
阔太太们才不是人傻钱多,人家的要求更高,像极了我们痛恨却又想成为的甲方爸爸。
“杀人还要看见被杀者死亡现场。
”才能泄一时愤怒。
在试衣间因为错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找人来强奸。
”真正的人狠话不多的社会姐,连Bart都承认自己胆子确实不大。
Bart擅长杀人,要怎样拍摄杀人过程,是个门外汉。
所以第一次拿成片交差时,阔太太非常不满意,“杀人”和“看这个人被杀死的过程”,后者才是阔太太想要的。
这里插一句,阔太太在看Bart拍的影片时,问他拍的是什么,什么都看不到呀。
Bart尴尬的拿过遥控器,一帧一帧解释给阔太太听。
这里我想到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某导演讽刺观众,说看不懂就说自己拍的是烂片。
那么请问,“大多数观众看不懂,需要导演解释的电影,能有多好呢?
”一部与观众见面了的电影是不需要导演本人解释的,电影的好坏是留给观众评说的。
有了前面Bart的拍摄做对比,后面张达明饰演的阿全拍摄的录像才让观众和剧中人大呼,“精彩”。
阿全的角色用自身的不如意向观众揭露了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他最常说的话,“香港电影失败就是这个环节。
”遇见Bart之前,他是一个AV副导演,没有话语权,拍戏没剧本,做着打杂的活,工资也要不到,看着剧组里的人欺负女演员(自己的女神)……阿全的偶像是马丁.斯科塞斯,却因为讨要工资搞得去卖毒品。
遇到Bart之后,原以为自己的导演才华可以施展,结果是拍摄不能上映的杀人视频。
虽然是这样,但总归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可观的收入。
阿全拍摄杀人的视频很用心,后期制作也一点不马虎。
电影故事讲得好,固然重要,但电影毕竟是镜头艺术。
电影里对阿全后期制作的过程,让外行人也真心感觉一流的导演的确了不起。
在拍“杀人”电影的领域阿全成为了业界翘楚,每次和Bart合作,拍摄和后期都可以自己做主。
一次因黑帮恩怨引发的杀人任务,阿全又丧失了话语权,监制可以提要求,投资人要当主演,道具弄虚做假,不合时宜的煽情。
这本就是一个杀人游戏,搞到最后,大家都认真当成了电影在拍。
真正专业有才华的人说的话,没人听,电影沦为资本家的游戏。
美智子是一个AV女演员,就是上文提到的阿全的女神,她是真的爱自己的职业。
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中,我们谈论起从事色情方面的女性,总是带有有色眼镜。
美智子在阿全家里洗完澡,穿着白衬衫坐在沙发上和阿全谈论起自己的梦想,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整个人熠熠生辉,眼睛里有光,纯洁无比,像每一个人说起自己的梦想的样子。
《买凶拍人》故事发生在香港,几代人追过的“香港梦”,让三个怀抱梦想的年轻人难以实现,本身就是具大的讽刺。
Bart有一晚在家里的客厅喝酒,与阿兰.德龙有一段神交。
Bart说,“你这个杀手可真酷,看来我一辈子也做不到。
”阿兰.德龙反问道,“你见过我吃饭没有?
”Bart说,“你不说我不知道,整出戏里面,你都好像只抽烟。
”阿兰.德龙说,“可不是,不吃饭,就可以想扮多酷有多酷。
”听到这句话,Bart醍醐灌顶。
Bart的世界从来不是独自一人,现实生活除了他想要的酷,还有更多。
妈呀,原来我的追求只是想做一个不(shi)食(xian)人(jin)间(ji)烟(zi)火(you)的小仙女。
身边的同学大都喜欢周星驰,但我以为,周星驰的喜剧并不是香港最好的喜剧。
在香港,真正把喜剧拍到极致的是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还有基本上不露面的许冠武。
他们的《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等都是经典的喜剧片。
这些片子既足够搞笑,又有讽世的意义——这一点往往是周氏喜剧所缺少的。
此外,把喜剧拍得最有香港特色的也是许氏兄弟,香港的众生百态、粤语所特有的味道,都在许氏兄弟的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许冠杰所唱的电影主题曲或者插曲,对于懂粤语的人来说,都有无穷之妙!
可惜的是,这些年许氏兄弟已经淡出影坛,只有许冠杰还比较活跃,但状况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两年,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许氏兄弟的电影,怀念与期待难却。
直到彭浩翔横空出世,我才走出许氏兄弟的喜剧,学会了喜新厌旧——不过,这厌旧是暂时的。
彭浩翔至今一共才拍了四部电影,已经有电影节给他举办过电影回顾展了!
阿彭的作品往往被冠上“狂笑”之誉,正儿八经的电影节也许都需要阿彭的疯狂喜剧的活力吧。
阿彭的四部作品是:《买凶拍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
《公主复仇记》我没有看过,在小毛问的时候,一家伙插嘴道,《公主复仇记》是彭浩翔最差的作品,不值得看。
但从阿彭的另外三部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看来,阿彭的水准应该不会差到那里去的——我始终不太相信那个家伙的话。
但愿早日看到阿彭的这部作品吧。
毫无疑问,阿彭的这部处女作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买凶拍人》讲述了一个极其荒诞的杀手的故事。
它的故事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买凶者提出要让杀手拍下杀人的过程,这样,买凶者就可以看到仇家被杀的过程,从而达到泄愤的目的。
这在现实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是电影让它成为可能——在电影中做现实中所不可能的事情,这是电影能够赋予我们的特殊快乐之一!
《买凶拍人》是个小成本电影,最大的大牌要算电视节目主持人葛民辉了,其次就是一直作为二三线演员的张达民。
葛民辉主持的电视节目我虽然没有看过,但阿彭看过,阿彭很喜欢看。
从阿彭口中我知道,葛民辉主持的电视节目是一个爆笑的节目。
在这一点上,葛民辉和许冠文极其相似,都出身于电视台的搞笑节目,都是主而优则演——许冠文更进一步,演而优则导。
一般而言,能够在电视台主持搞笑节目的主持人,都是非常有喜剧活力的人。
许冠文当年就靠这个得李翰祥提拔,出演了那个有过分活力的“大军阀”(《大军阀》)。
葛民辉演的那个杀手,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伙。
他居然打电话给老主顾“拉生意”!
他居然真的接下“买凶拍人”的活计!
他的老婆、岳母、岳父竟然都让他“顺手”多杀几个人!
他最后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了电影中的杀手!
这个杀手太传奇、太另类、太无厘头了,这样的杀手如果让演小庄的发哥来演当然不行,只有辉哥这样活力四射的“鬼马”的、“搞怪”的家伙才是最佳人选。
而张达民演的那个傻乎乎的很有电影追求的老马丁的校友,也恰到好处。
张达民长着一张很无辜的脸,在一系列的杀人事件中,他是无辜的,也是幸运的。
无辜的张达民得到了日本女优的芳心;到了最后,这个无辜的家伙竟然幸运到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傻瓜有傻福,张达民傻到了家,也演到了家!
阿彭似乎还有意拿辉哥演的阿Bart和阿兰·德龙演的独行杀手作一番对比——阿Bart家中的墙上贴着《独行杀手》的海报,阿Bart干最后一单Case的之前,德龙前辈还开口“点醒”了阿Bart几句。
阿彭最后把小庄也拉进来了,向老吴的《喋血双雄》致敬了一把——B,哥竟然想搞个“单枪白鸽”。
可见阿彭是个贪玩之人,对经典电影十分熟悉——在《AV》中,阿彭更是拿塔尔科夫斯基开玩笑。
《买凶拍人》是一部玩出来的电影,是一部拍得尽兴,让我们看得也尽兴的电影。
阿彭玩转了杀手,也玩转了喜剧!
不知道老昆汀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如果老昆汀看过,他大概就会有点惭愧——原来他并不是玩电影玩得最爽的人!
从头到尾就是出乎意料,确切地说,你根本不必去预期什么,跟着他的节奏看一个好玩的故事就好。
买凶拍人,荒诞,或者说黑色幽默充斥全部。
那段杀手的生活状态,那段到处兜生意,那段火锅,那段补拍,那个和某某人长得一模一样的替身演员,怎么给他想出来的。
唯一可能猜到的无非是子弹是真的。
很好玩也很聪明的片子。
连着看了三天彭浩翔的电影,做导演的弟弟反复推荐这部《买凶拍人》。
前半部分非常闷,像是那种故意拍的很无聊的感觉,也因为我不太喜欢葛民辉,他总给我一种刻意扮傻的感觉,演喜剧总是停顿在傻笑的表情上,然后特写,在等着观众笑一样。
到了杀手阿B的岳父偷偷进房来催促阿B杀了他岳母,理由是他又不是你亲妈,杀手不都是六亲不认的嘛,你赶紧动手呀,哇,开始精彩了,剧情也开始紧凑。
不懂拍摄技巧,这么备受推崇,估计就是因为剧情的设定,大家好像除了警察都认为为杀手是一个正常职业。
你在杀人的时候顺手帮帮岳母呗,把老赢我钱的牌友给我杀了嘛,这有什么难的呀,你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就浪费你两颗子弹值几个钱啊,朋友的女婿都给她送名表,我都没说过你什么。
哦,哦,你淡季的时候杀,太好了,那我欠她的钱先拖着不给,来吃饭吃饭。
阿全飞奔回来找智美子来当他第一次补拍镜头的女主角,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智美子纯真的样子,这一幕很感动很浪漫。
影片最后是高潮,阿标哥成为香港开埠以来证据最确凿的杀人犯,法官仅用了一秒半就判了刑,笑死了。
阿B和阿全扮成送外卖的走出来时是全剧最帅气的时候,演到最后的葛民辉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还有是不是男的都想找个AV女优当情人呀,“职业病”伺候你。
这也算是一个迷影导演的迷影片了吧,笑点比较奇怪,看国配版的感觉不是很好
抱歉我行赏无能这种做作演技
红磡斯高塞,油麻地卡梅隆。
彭导果然有日本AV女优情结,也有谷德昭神助。葛民辉真是可爱的杀手呀。
彭胖子的黑色幽默,虽然很讨喜,但是确实喜欢不起来..............
红星彪哥让我来杀你的
的确好看但木有传说中的那么赞
肥彭,你还是好好地做你专栏作家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
故事题材挺有趣的,一群人都贱兮兮的,葛民辉、张达明、林雪等等。感觉彭浩翔的黑色幽默在烂片中徘徊了很久,有点飘忽不定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徘徊出去,是青铜还是王者着实很难看出。话说樋口明日嘉会说中国话吗。
笑得我屎都出来了,从詹瑞文出场到最后,是真的整部影片的精华,一种非俗套式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片段,让我看得很快乐。但这片子要不是对于粤语和潮汕话有点了解,还真不能代入那么多。香港电影不谈“警匪”和“犯罪”,这部片子还真是股清流!
港式低成本一定程度↑成了低水准的代名词,这片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习作水准,哪个点都想去触及,但每方面都处理不好,有这想法很好,处理不好可惜了。另外男主们都一副猥琐搞笑样使得观影很容易出戏。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部杀手片,还通过杀手来影射电影制作,彭胖你赢了。
not my style...so so
打一星平衡一下这么高的分数以泄愤。。。真。。。的。。。很。。。难。。。看。。。看得想自杀
用调侃的方式道出了香港电影和香港黑道之间的关系,是一部关于黑帮也是关于电影的电影。黑帮组织结构严密,团队合作紧凑,令行禁止,上传下效,非常适合组建电影团队,只是现在已经洗白了的香港电影,有点创作乏力,就像已经失去独特地位的香港,多少有点找不到北
哈哈哈哈这么有趣又有风格的港片我竟然今天才看!!!!不应该!不应该!太嗨了!第一次觉得葛民辉不烦人!第一次感受到陈惠敏的魅力!最后的酒楼戏绝了!詹瑞文相当出彩!
这几个千年配角终于做主角了 其实演技都很好
第一次杀人的带子吊爆了
对不起,其实我是一个导演!这就是把喜剧之王最后一段剧情拿出来拍啊。
豆瓣影评也不靠谱啊!神马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