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半。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很多位女演员的演技都很好。
女主和仆人之间的女性友谊最令人感动。
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让人欣慰。
这部剧有很多弃剧的点,前一秒妓女被男性虐打烫伤皮肤和下体,下一秒就是现代戏男性蒙住女性眼睛,给小惊喜。
编剧导演觉得马上进入男女暧昧剧情是能消解掉前面残忍的虐女剧情么?
在拄拐老人的叙述里,凤兰是没有靠山的,这就非常不符合常理了,剧里根本没呈现她是怎么和这些人一般。
打交道,运用什么手段,一个女人开这么大的妓院,收费是别人的三五倍,甚至十倍,很多达官显贵都爱来这里光顾消费,然而只给交了黑社会保护费的钱。
她甚至还得罪了这个组织,说她没靠山,没保护伞,这妓院怎么开下去的?
况且旧社会男权当道,这么赚钱的生意,几乎都是男性把持,只会让有经验的女的出来迎门送客,过过场面当二三级管理者。
女性只会从中分得很少的一部分,还得看大老板愿不愿意给。
女主冲过去替警长挡枪真的很无语,之前被丈夫家暴欺骗卖入妓院,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后面居然还会这么相信男人爱到替他挡枪的地步,编剧你看看这个剧情符合人物行为逻辑么?
大结局为了不耽误警长的仕途,设计让他对女主产生误会,女主独自带大孩子。
能不能少写这种让女性必须牺牲奉献,就觉得伟大的剧情啊…………。
这部剧最震撼我的点在于,女主的凤凰阁与其说是高级brothel,更不如说是一群在乱世中报团取暖的弱势女性的battlefield。
多讽刺啊“谁愿意以色侍人”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唯一有的,不需要附庸男性的天然权力,就是姿色。
光顾凤凰阁的客人,能够享受到非同一般的服务,但是建立在尊重每个妓女的基础之上,如若不然,会被惩罚,甚至丧命。
凤兰运用这份“天然权力”时如鱼得水,所以她以此从男性身上获得权力来保护自己。
她的这份智慧,相信在现代社会任何行业都能有一番成就,可很不幸,美色是那时的女人的唯一武器。
她坚强优雅美丽迷人,可是从头到脚都弥漫着霾一样的无奈和辛酸。
她的眼睛永远都是澄澈的,澄澈中的强大又魅惑,沉着又柔情,她不能说是冷漠的但也绝非热情,这种恰当好处的距离感容易让人着迷。
现代戏确实拉胯,现代戏的女演员生硬的演技无时无刻不在撕裂剧情,让人出戏。
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升华主题上还是有作用的。
譬如和男友分手那段,点明了现代社会女性的迷茫仍然来自于男性凝视下女性“应该”做到的事,自己事业成功,以及有一个事业成功的配偶,而忽略了一些真正值得自己不顾一切豁出去的事情,所以当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出现,女性仍然无所适从。
(我觉得现代戏想说的应该不仅仅于此,但我能感受到的也就这些…)最后附上一段全剧最喜欢的台词
一个字就是“美”,无论服化道还是南洋风情,都有着浓浓的东方美学,无论色彩、构图、还是旗袍,可以说是看过最美的民国剧(可能也是我没看过多少剧)之前看过唯一的新加坡剧也刚好是女主最火的剧《小娘惹》,是20年暑假看的,还是因为爱奇艺翻拍的看不下去才看到旧版。
内娱白瞎南洋风情剧的典型,不会拍就别拍了,辣眼的台词和磨皮的服化道以及玛丽苏情节。
回到本片,有种美剧制作的既视感,特别是片头曲,浓浓的历史感、神秘色彩还有几分诡异恐怖,太喜欢这种配乐了,还有以大提琴为主的背景音乐给听多了大量抒情钢琴为主的我洗了一下耳朵。
有人说他们口音不标准,不同意,一定要美式或英音才是标准?个人觉着,这是他们新式英文,并且完全不别扭,有这地域特色,只要不是过于本土的口音,比如:日韩印那种的,完全不是问题。
回到剧情,华裔警长vs妓院老鸨,极限拉扯,智力加上伪装,并且两人的情欲戏已经在b站被剪辑,很欲。
有人类比去年大火的台剧《华灯初上》,同有:谋杀、悬疑、风月场所的剧情。
谁更胜一筹不好说,不过个人更喜欢这部,情节紧凑,更吸引眼球。
说回女主,如果不看演员表完全想不到是曾经大火的新加坡剧《小娘惹》的演员,除了化妆摄影之外,完全是“整容式的表演”,一点没有当初的影子,风情万种即复杂矛盾、复仇和大女主强大的一面十分精彩。
穿着绝美的旗袍,姐姐的身姿摇曳到我心里去了,姐姐给个姬会! ! !民国旗袍造型美女我心目中的前三(第一是《花样年华》张曼玉),现在内娱民国偶像剧通通给我Out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剧,非常同意。
国产剧试图洗刷掉女性依附男人的情节,声嘶力竭的喊着:大女主。
而《Last Madame》从始至终都有着男人的影子,里面所有的女性角色也清一色是为男性提供服务的,而他们却都是自强不息的真正独立女性,只是迫于时代,如果是在现代这样的勇气和智慧,这样坚韧的品格是比大多数男性更加卓绝的存在吧。
所谓真正的独立,不管是性别还是年龄的独立不是孤立,而是在有限条件下,用自己的勇气加智慧为去生存下,依存与自立。
剧情上带感,有些晋江小言的感觉,帅气神探警长和风华绝代的妓院老鸨,人家在有限的经费下拍出了最有东方韵味的南洋特色,和时代悲情还有船戏。
稍有不足的是,坏人过于扁平化,比如最大的反派:老佘,坏的太表面,恶到脸上的表情大写两个字:坏人。
如果这个形象在立体丰满一些或者不那么表面就好了,也可能是表演的太张扬了,让人觉得是一大败笔。
另外,看完想到了《色戒》,剧情有点类似,都是抗战时期,也是两两周旋,在爱欲与智力是PK,最后女主爱上男主在家国大义与爱情中做了取舍,两位精湛的表演让人看得欲罢不能,特别是梁朝伟的演绎,更是收放自如的。
本剧还有一大败笔也是我认为的比较明显的是男主的选角,虽然模特出身身材很棒外形俱佳,但是基本是皱着眉头,从头到尾一副忧心的样子,或者很木的说着台词(虽然是英文,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处理)看不大出来心理活动或者更多的表现,作为新人可以理解,但个人认为还是可以找一个表演经验丰富的男演员。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英气潇洒是可以“演”出来的。
再精致的脸庞也是可以通过言行“油”回去的除了以上两点,其余的都很喜欢,很美的南洋风情剧。
《最后的夫人》自我与自由 拒绝与放手文/文文阿姨我的确是被限制级19禁吸引,打开了这部剧。
新加坡剧都这样大尺度了吗?
亚洲电视怕不是只剩下china被些有的没的糟粕左右吧?
看完全剧,果真的与时俱进,意识形态上的与时俱进。
如果你看过《华灯初上》,打开《last madame》就会发现两者在故事的设置上充满了相似。
同样是欢场女性为主人公,甚至暧昧对象都是警察;故事同样的以悬疑解谜和感情纠葛双线交叉向前。
但《last madame》的叙事的着力点与故事中心都更清晰明了。
时代是整个故事的底色,破案解谜是串起故事的线索,真正要层层剥离呈现的,是一个被淹没在时光里,想让时光将自己遗忘的女人,在女人连奴隶都不如的时代,她如何冲破世俗走出自己的路的故事。
其中不仅有求而不得的爱情、同命相连、相互帮扶的姐妹情,还有一家四代女性略带着些轮回感的血缘羁绊。
所以,无论在故事主旨和呈现节奏上都要更胜一筹。
如果你看过《梦华录》,并为编剧一再强调女主的处子之身和后半段的直男癌上脑而骂骂咧咧。
那《last Madame》会很好的展示如何坦荡坦然的展现女主“妓女”的身份。
不仅仅有和客人的亲密肢体一片活色生香,也有妓院里的种种秘闻-避孕、怀孕、壮阳药、情趣用品……余秀华写“贞洁是多么可笑,多么讽刺”。
我想说,现代人写出妓女的贞洁更是贻笑大方。
《Last madame》以妓女这个不为人不齿的社会边缘职业作为核心,来放大“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作为一个百年社会议题,我们站在今天回望的时候,会惊讶于二、三十年代那些女性先驱的勇敢、勇气……即使她们不曾真的开天辟地出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但是她们在女性完全被男权所禁锢、压制,毫无话语权的时代下,面对及其不公的待遇,向千百年来深深植入在人们每一个细胞中的道德、伦理……“女人必须听从于父亲、丈夫、儿子”发起了挑战——Why?
女人一定要依附于男人。
Why?
女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她们不断的发问,进而达成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
她们是觉醒者,她们是挑战者——挣脱世俗要自由的活着无畏的活着!
《last madame》还采用了“现在”和“过去”双时间空间的叙事形式。
现代时空中,曾孙女志灵一步步揭开自己家族的故事,了解曾外婆的过程中并与外婆、母亲达成和解,同时进入自我探寻并找到心之归处。
过去时空中,以破命案、抓间谍为外壳,呈现男女双方在一场原本各有预谋的爱情游戏中,一步步看清对方,逐渐陷落情网飞蛾扑火。
借此,铺陈开了被命运推到沦落风尘的曾外祖母凤兰,“自卑”与“自我”交错出的“失败”与“伟大”的一生。
看网上评论,许多人讲现代的戏份去掉也无伤大雅。
但我觉得,如果将现代戏份去掉,就会失去两代女性隔着时空的对话,最重要的是,还将失去整个故事振聋发聩的去唤醒,现代那些如曾孙女志灵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已然拥有自我并自我实现,实则禁锢在世俗定义下无法挣脱女性们的现实意义。
当我们在谈论女性意识,难道男性就不需要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吗?
跳出性别的区隔,《last madame》这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是——无论社会标签还是职业标签,都只是一面,而我们更要看到的是本我的更多面,那些或敞亮或喑哑的瞬间,组成了更完整的我们。
《last madame》在主人公凤兰的刻画上,和白先勇《台北人》里金大班、尹雪艳……诸位“知名”风月女子颇有几分相似。
皆是青春年华见多了人心惟危,反而把此刻真情看得更为通透,既能珍重又能舍得,既能宽慰别人也能放过自己,让人心生钦佩。
回首处凤兰也可以和金大班一样把“我也层陶醉在两情相悦……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哭倒在露湿台阶……”定为人生主题曲。
向别个人介绍凤兰时,也可以借用“尹雪艳永远不老”的句式,讲她迷男人也迷女人。
白薇秀在凤兰角色诠释上,无论风月场上眼波流转间的风情,欲拒还迎的姿态,还是与爱人间因身份所限欲言又止或口是心非的复杂情绪瞬间,都精准拿捏。
我上一次看新加坡剧要追溯到十年前的《星洲之夜》,那会儿“七公主”时代还没有落幕。
因为看这部《last madame》去翻了翻新传媒如今的格局。
打开了今年的红星大奖颁奖礼,尽是些不认识的新面孔。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年人事地覆天翻。
对白薇秀的突飞猛进的惊艳,变作了会心一笑……谁都要慢慢趟过蜿蜒的山川与河流呵。
凤兰夫人和警长的性张力拉满!!!
好欲好有感觉的极限拉扯,剧里面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描述完整的,后悔现在才看!
凤兰夫人的原生家庭真的很难理解,父母既然让女主接受教育又何必跟随传统的要求女儿盲婚哑嫁。
如果可以回到开始,清灵可能不会是这个结局,然而那个时世,很多人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历史的巨轮,把每个人的命运都改写。
时也命也。
昨天看了这部新加坡的剧,剧中妆容比较还原历史,没有网红脸,没有网红滤镜,女演员多数都是单眼皮,虽然算不上多么的美,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更加增加了真实感。
她们涂嘴唇用红色纸片,头发卷充满了炭火棒烫出来的凌乱,旗袍也没有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改良,一眼望过去就是旧时旗袍的气质。
真的像极了以前旧海报上的女孩子。
老实说国内拍过很多民国时期的剧,但是造型方面鲜有这样的还原度,绝大多数太过于现代化。
凤兰生于那个年代的大户人家,在人人饥荒的年代,她却不愁吃喝,而且还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15岁时,父母却把她卖给了一个70岁的老头子做妾。
不甘被命运打败的她选择了逃离,结果遇见了风度翩翩的阿涛,却没想到这是真正悲惨命运的开始。
被家暴,被虐待,被阿涛当做赚钱的工具。
后来逃亡去了其他的妓院,经过一系列苦难最终创办了自己的妓院。
这部剧塑造了几个非常复杂的女性形象。
她们做着看似不光彩的行业,但是却令人敬佩。
在那个年代,女人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可言。
强大的命运面前,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挣脱命运的枷锁,却又被无情的打倒。
即便如此,她们也并未屈服勇敢的活着。
结尾的时候被这些悲惨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的感情感动的一塌糊涂。
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人到底内心有多么的悲痛或者麻木,替她们难过的同时又很感恩,感恩我们有多么的幸福。
生在和平年代,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父母疼爱,社会也会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怀,再也不是头上插根草就能卖掉的商品。
我们跟男人一样,是当今社会的半边天。
无论是追求事业或者回归家庭,我们拥有了自己选择何种生活的权利。
好剧总能引人深思。
如果你此刻觉得自己生活很困惑,推荐看一下这部剧,让她们给你一些勇敢的力量,深思熟虑后再来好好热爱我们的和平年代。
绿豆对这片子的感觉上有点过誉(个人看法)一共十二集。
我觉得,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坡县拍得不是那么的好。
整剧,由现代和旧时代两个同步进行,预意很好,但是,现代的故事真的很多余,演得也不行。
这个故事,最出色的是,没有一张网红脸,女主,是一张端正的银盘脸啊,很正的感觉。
演得也很好,就是不太象妈妈 S。。
当然演技是很好的。
不过这剧里的演得最好的不是女主,而是演那个其实是JP SPY的女佣,她的角色是广东的那种妈姐,她的身体语言,微弓的背,太像了。
最让我出戏的是这剧是英语的,夹杂着些许广东话,我想不明白为啥要这样设计。
想象着一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明明都是华人,怎么可能説得流利的英语呢,而且每个演员刻意的英腔,让台词略显得做作。
但是,这始终是一个不错的故事,里面的女性之间的情意都让人很感动,还是可以看看的。
啊,音乐不错。
不过,让我打分,我最多给7。
5这个故事,如果让WW拍会很好,我朝拍也会非常好吧。
说实在的,这部剧也让我想起梦华录中的盼儿,当时确实觉得赵盼儿的形象没有立起来,因为她强调女子自立,却自身又否认女子贱籍的无奈现实,但也当时的确也不知道编剧应该如何更好地刻画出盼儿的形象来,所以尽管网友们对“公务员的小娇妻”形象口诛笔伐,我也无法明确什么才是不脱离当时时代背景又顺应当今女子追求的具体形象。
而凤兰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前几集的铺陈,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她对青楼娼妓的管理与运营过程。
凤兰是鸨母,但唯有她真正关心那些女子,她耐心教小花写字,给小姐们朗读,甚至平时也对陪伴多年的玉姐的服侍随口道谢,这让我吃惊。
她的自立坚定随着镜头一转不经意的流露于清早到河边阅读,也体现在清楚的表明凤凰阁不接待日本军官的政治态度上,甚至出现她咆哮着质问警官:为什么女人做什么都由男人来决定?
的情节里。
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展现比梦华录做的好太多了。
看剧时内心os:刘茜茜,为什么不是你来演这部剧?
华夏分支-南越文明出海记,封建文明的荣光已经被完全消除在当代史,连通糟粕、荣光,泥沙俱下,可惜那些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梳头技术也在此当中。
新加坡可谓近代学贯中西的典范,欧美对于亚洲人的眯眯眼审美原来源自东南亚发达国家新加坡的认知,那是清朝或是民国的审美啊;鸨母是东方传统狠女子的典范,男的是亚洲大户人家的少爷,老爷可不是这样爱需要真诚,而被爱需要手段女孩成长武则天作为影视作品,双故事线的叙事画蛇添足,历史细节处理一塌糊涂,节奏拖沓,表演浮夸,服道化不符合时代背景,打一星都富裕;但认真做事的新加坡人,从镜头切换的细节总可以知道他们准备工作的细致。
搞笑的新加坡人拍个电影居然把反派塑造成日本人,笑死,如果从女性成长史来看我打五星,不论女性遭受了何种的苦难,但我依然相信这世界的光,世间的爱,这种力量值得五星
深夜看完,还阳着,原本不应熬夜,但看完后大脑太兴奋了,有几句影评不吐不快。
剧女性历史生存环境的揭露不可谓不深刻,通过对女主角等女性角色的人物经历、情感和性格塑造也是本剧高光。
而男主的角色塑造在烘托女主的同时,其实可以拔高对于法律,包括立法与执法的反思的高度。
如对于阿俊案和阿一案的探查,麦警官始终抱着“杀人即罪”的念头进行,哪怕到了后期他了解了犯罪动机后,依然觉得女主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他说“我会争取帮你减刑”,而没有从此反思这个法律的正义性,即为何阿俊施虐不需受到任何惩治,而因反抗他施虐而起的杀害则需受制裁?
第二,阿玉死前供述那场戏,当佘爷红着眼睛吼到:“可是她杀了我儿子”的时候,麦警官只是说“你杀了她你儿子也无法复活” 首先这句话按剧情按现实都是不可能说服一个黑帮老大不把仇家杀人偿命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阿俊被杀是因为罪有应得这个重点没有被说出来,也就说明麦警官在听到阿俊对女主、阿玉和其它女子的恶行后仍没有醒悟到这个法律对施虐者的庇护与对受虐者的无视,因此更不可能反思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立法者——殖民统治的反思。
从这个方面来说,男主角的塑造高度不如女主角,女主角在11集对性别权力、殖民统治、国家首脑营造的个人崇拜的控诉全然没有回音,太可惜了。
原本从麦警官的身份和情感戏的铺垫都很应该将这一层面拔高的。
天哪天哪,东亚文化圈女性的觉醒,难以想象,内娱都在宣扬什么玩意儿。
就这?
被你们安利的骗了!好狗血质量好差的电视剧啊,全程快进两三个小时看完,能看下去是因为男女主还是可以磕的!
不喜欢结局,说到底还是在歌颂牺牲奉献的女人。如果在一起了,他们感情还会这么好吗?哦呵呵。大环境下的必然悲剧。原来新加坡的剧这么抗日讽英。
女性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文学影视作品里 无外乎两种身份 承担生育职能的妇女 躺下两腿大张的妓女 一个作用是子宫 另一个是阴道 反正都不是作为个体的人而存在的 于是女性抗争了几百年 选举权 工作权 堕胎权 离婚权 把那些本该属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一点一点的争夺了回来 从厨房产房到课堂学堂 从两腿张开到直立行走 女性争取了太久 流血了太久 呐喊了太久 可那屈辱的历史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合法红灯区 性产业合法化 合法的是谁的权利 保障的又是谁的权利 你们说女性有支配自己身体的自由 可这种自由不过是刻着'父权制所有'的枷锁
夫人好美,现代的那部分可以跳过不看
女主出身贵族,为了挣脱嫁给老男人的父母之命,被佘爷儿子涛骗婚,结果被涛强行卖给春和苑,贞洁丧失。从此人生开挂,从春和苑头牌到自立门户凤凰阁。在做老鸨期间,买下可怜女孩悉心照顾和调教,成为牛车水最贵妓院,黑白通吃,风生水起。女主做老鸨是为了让女孩子们在她这里享有些许权利,而这是她们在外面所没有的,也是男人们无法理解的。非常感动女人们之间的惺惺相惜。如果不被男人们允许,女人们的付出和所有,直接毁于一旦,对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警官还太天真,这样的女人的世界里不可能只有爱情,而那个能给她优渥生活的煤矿大老板何尝不是真心爱她呢?女主好漂亮,英语台词声音太好听了。女配小兰很有迪士尼东方美女的长相。现代部分直接快进跳过。
一个女性家族史,刚开始觉得很像珠江台的电视剧突然换了英文配音,凤兰最后的选择不仅是为对方着想,也是保护她自己的骄傲,从不抱怨自己的身份,非常有魄力的女主。
开头如此之好,男女主如此之美貌和演技,他妈的烂尾成这样,真是厉害👍以及现代戏均可跳过,因为烂俗到令人发指
女主过于无私了 得知她没杀人 感觉没那么有魅力 奶妈全剧最佳
现代戏就像廉价的短剧,男主长得真的很普通,毫无性张力,一看现代部分就疯狂快进普通偏上,但时不时让人觉得膈应
只能说大家滤镜真厚 这要是国产剧早被喷飞了
很struggle,如果颗粒度再细一点多好
凤兰这个角色太通透了,就是破案线太弱智了,全靠角色台词输出
现代的那条线好尬啊
老佘的演技好浮夸啊!感觉像香港80年代的剧
你告诉我!哪来的青色!!!!!!
现代部分什么鬼,全部快进跳过,每次切换还都要突兀的放一个音效…
真可惜豆瓣只能打五星,实在无法详尽表达我对这部剧的喜爱。 2023年看完的第一部影视,已经很久没熬夜追剧了,它不长,可我又嫌它太短,眨眼到了结尾意犹未尽、潸然泪下。看的时候一直有个想法,可能我这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故事,剧情已经很悲伤了,这么想着就更令人难过。双线并行的叙述虽然有时会令场景切换得突然,但不得不说镜头过渡得恰到好处,也不觉得现代戏多余,相反志灵很漂亮,眉眼间还看出了些许玮甯的模样。通过对老房子的追寻找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志灵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的举动就好像多年前下南洋的那批华人对自己身份的寻根溯源,不仅是一个人的家族历史,更是一群人的血脉来源和身份认同。结尾戛然而止,虽然夫人和麦警长只走到了那里,但好在志灵和国文没有错过。
整体是好看的 后面和现代有点狗血 警长就是南洋杨祐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