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非常清楚,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不是现在精致的小人书,我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见到过,黑白的,上面是插画,下面是字的那种很小的书,我看的那本小人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至今还对他选妃的那段记得非常清楚,从此就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古代有那么多帝王我都不感兴趣,就是对溥仪特别感兴趣。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那样的命运里,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辛酸与无奈,黄子华刻画的栩栩如生,让我相信那就是溥仪的样子。
最近听了电视的主题曲《飘》和片尾曲《与谁共鸣》,又勾起我对这部作品的回忆。
还有一部电视剧是通过他的最后一位“皇妃”李玉琴的视角写的,好像叫什么重生,但是我觉得还是没有这部戏刻画的好。
黄子华演的溥仪,解放后和一个护士结了婚。
溥仪为了讨老婆欢心,拿到工资就全买成了化妆品捧回家,老婆惊喜地说“这都是挺好的牌子呀”,然后想起“今天不是发工资的日子么”。
溥仪在一边憨厚地笑,“工资都在这里了。
”老婆大发雷霆把化妆品全摔在地上,溥仪就在老婆的谩骂声里那样蹲在地上无力地想要把已经摔碎的化妆品捡起来。
每次想起这个镜头,心里都没来由的难受。
小时候可能只是觉得那种费劲心力倾其所有想要讨好一个人,却被摔得粉碎的感觉太可怜了。
让人一下就原谅了剧集前半部分里他的古怪、懦弱和不可一世。
还有就是,这个失去了“皇帝”身份的中年人,木讷的笑起来的样子,很像我爸爸。
慢慢的有了些年纪以后,我想起开篇那个镜头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开始明白,那种没来由的“心疼”可能不过是在心疼我们自己。
生活太不容易了,打败你的,往往不会是王朝倾覆、家国天下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的骄傲,都是在柴米油盐、锱铢必较的促狭里被揉碎了的。
我小时候觉得,蹲在地上的溥仪应该也知道,那些打碎了的瓶瓶罐罐里的东西,捡不回来了,他只是必须做点什么掩饰自己的伤心吧:曾经后宫里的女人,都是把圣上大手笔的赏赐当作至高的荣耀和恩宠,这是他理解的对女人好的唯一方式。
然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蹲在地上的溥仪,也可能真的是觉得,那些东西很贵而不舍得浪费吧。
看完这部电视剧,心里觉得很震撼。
似乎有很多话要讲,但是该讲的似乎早已被讲得太好太详尽了,我又能多说什么呢?
只是感慨涌上来。
不得不发泄一下。
末代皇帝本身就是一种尴尬,奇特,独一无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词。
他似乎是就得封建社会的残余的象征,又只身留在反对封建的革命战争中,只身在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当中,只身留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当中,只身留在新的意识形态当中,努力融入,尽管格格不入,只身留在嘴牛无奈耻辱当中。
他是历史的产物,有旁人难以体会的奇特的人生。
20世纪初,溥仪即位。
1911年,袁世凯助国民党推翻清政府,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1921年,9•18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
溥仪做了傀儡皇帝。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逃跑失败,……顺着历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前半生,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始终离不开政治舞台风云变幻的前半生。
他既是封建势力最后最重大的残余力量,又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棋子,是革命的对象,是人民的敌人。
然而,这,只是末代皇帝所必需面对的,是注定了的,没的选择。
不通世事的时候,溥仪就意精身登大位,只是个得到了一切物质享受,却得不到最普通最基本最正常的快乐的孩子,一个可以说一无所有的孩子。
在十几岁的时候,被他并不能完全懂得的缘故从“家里”赶了出来,他又为什么要面对这样的变故。
随着长大,他开始懂得了国愁家恨,懂得了人生的责任,他做起了光复大清国的梦,然而,这却是一个注定无法是像的梦想,比飞翔还要辽远虚幻,那是个和时代作对的迷梦。
他为此背负了卖国贼的恶名,妄图借日本人之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面对老谋深算的政客,面对时代滚滚的红潮,他注定只能做一枚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的棋子。
他的梦想,纯粹,美好,甚至有种理想主义的色彩,然而,因为注定失败,因为社会的险恶,他的纯粹美好全部泯灭了,连同他的爱人和爱情。
他错了么?
还是,他的存在,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现代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一个皇帝。
是皇帝,皇帝的身份,和皇帝的梦想,误了他。
片子叫做《非常公民》,非常是他的背景,而公民却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存在状态。
事实一次次的逼他去面对,面对他看来荒谬至机的“离婚”,面对社会的压力,面对身边一切的不合时宜。
在连最后的梦想都碎了,大势已去,他什么都没有了以后,他更是被逼到了最前线,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公民。
他干活很笨拙,路也走不太好了,还时常念着“我有罪”,这一切,太过让人心酸,这真的是他的罪么?
他才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牺牲品。
他在监狱中待了很久,接受改造,那是和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完全相悖的理念,在他的心里,曾经有过怎样的斗争和冲击,那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可是,他居然做到了,他居然可以适应新的生活,他居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公民,即便有过如此非常的背景,他还是可以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公民,过一般人的日子。
柴米油盐,吃喝拉撒。
末代皇帝是个太过沉重的帽子,带着看似璀璨的光芒,只有带着他的人才明白它沉重的压力,足以杀死一个人。
或者,它根本不允许带它的人成为一个人。
你只是它的奴隶而已。
末代皇帝,就是溥仪的噩梦,是一个败坏他一生的噩梦。
在这样荒诞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强烈对比下凸现出来的真实。
一切名誉富贵斗不过只是迷梦而已,一个人,即便是去这些,也一样可以快乐的生活,甚至有时候,它们反而成为你过真正幸福快乐的日子的阻碍。
溥仪的一生,似乎一直在失去,然而,到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什么都不曾失去过,就在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中,他实现了他自己。
写于二零零五年
从前最不喜欢看的就是历史剧,但是自从看过朱元璋和非常公民,改变了我的看法。
首先从剧情来说,本部电视剧引起了我对溥仪本人的兴趣,他的一生经历,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
以前只是知道溥仪是个叛徒,是个末代皇帝。
看过本剧,更加客观的了解了历史,他是无能,他是没有主见,可是他也很无奈,自从三岁进宫就注定了他当傀儡。
他喜欢玩,喜欢浪费,不喜欢女人,胆小,没有主见,无能,就像婉容说的,连两个后宫女人的事都处理不好,还复哪门子辟啊。
可是他又能怎么样?
大臣只会拍马屁说好话,他被日本人软禁,又能如何?
他不想取老婆,日本人逼着她取,他完全没有自由,完全没有皇帝应有的权利。
这个傀儡做了太憋屈了。
婉容作为皇后来说,心眼好小,都容不下一个文秀,到了后来,挤走了文秀,也使溥仪越来越不喜欢她,两人没有同房,渐渐地就出轨了。
文秀,哎,最可悲了,得不到皇帝的爱,还受婉容的欺负,没有地位可言,提出离婚一开始还不准,离了婚之后生活又贫穷,一辈子活在了溥仪的阴影下。
谭玉玲,算是深得溥仪的喜爱了,最后被日本人害死,溥仪也很难受,连一个贵人也保护不了。
李玉琴,我都不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人,总是一惊一乍的样子,苦苦等了溥仪十几年只想有个孩子,最后知道他不行,又被害了一辈子。
最后,溥仪沦为战犯,在党的教育下接受改造,说实话,真佩服共产主义的改造,竟然可以把一个曾经高傲自恃的皇帝改造成一个乖乖孩,呵呵。
哎,这些人啊,都是宫廷的受害者,帝制的受害者!
李淑贤,我呸,自己不过是个妓女过来的而已,你凭什么去要求溥仪这个要求那个,又嫌弃溥仪丢三落四,什么都不会做。
溥仪对李淑贤够好的了,他自己本来就是皇帝,某些事情做不好做不来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不抱着宽容的心来对待他呢?
不过到后来幸亏还算好,没有和溥仪离婚。
哎,后来开始觉得溥仪很可怜啊看过本剧,后来就引发我去看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从中了解到很多溥仪自己当时的看法和想法。
是本好书。
从演员来看,黄子华,蒋雯丽,秦海璐,演了都很好。
尤其是黄子华,以前看过他演的状王宋世杰里的赖三,没想到他演戏的路子挺宽阔的嘛,很不错,演了很逼真,把溥仪一些无奈,愤恨,心痛的感觉演了很到位。
如果溥仪还在世看到有人可以演自己那么像,他会很欣慰的。
那个婉容的情人李队长,就是曹磊,哈哈,挺帅的呀,尤其是他跳那个什么舞的时候,很MAN,很阳光,很健硕。
溥仪自己说自己颠沛流离一生 经历家道没落、国破家亡、傀儡政权、新中国成立,他是时代的牺牲品,从当朝天子贬为庶民落差是毁灭性的。
这剧主演好像是香港人,形象像溥仪但是气质不像缺少厚重感,最后共产党那转折太大,试想一个几千年传承下的帝王将相怎么可能屈于被劳教改造,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真的,真想亲眼一睹皇上本尊哈哈哈
溥仪,我中华大地上的末代皇帝,很难不说,他的诞生,就是一个悲剧的存在。
是一个人的悲剧,一个人生的悲剧,一个王朝的悲剧,一个国家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总之,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而英雄,注定只能寄托于“时势”罢了。
从旭日东升的清王朝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到民主革命的国民政府的剪除辫子,同一个王朝,却在这短短200年间,经历了从强悍异族入侵,到饱受异族欺凌,压迫国人,卖国求荣,劣迹斑斑,伤痕累累,可怒可恨,可悲可怜,好气好笑,冰火两重天的角色转换。
也许原先勤奋好学,英勇无畏的优势,在位置的逆转之后,也难以逃脱朝代兴衰更替的轮回规律,可谁又能保证,末代的皇帝们如生在王朝盛世之下,不会是一个表现优秀的“船长”呢。
同样,那些开朝的英明祖先们,即使是能来到王朝的末代,恐怕也难再力挽这时代的狂澜了吧。
溥仪作为一个古老帝国,封建王朝的尾巴,一时难以认清时局也是无可厚非。
接下来的投日举动,是无可奈何地一错再错。
五年的苏联牢狱生活和近十年的改造,竟也能将一个从小受到帝制教育深刻影响的人物,彻头彻尾地转变为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国家公民,着实叫人感慨称奇。
不得不说,溥仪悲剧的一生,在他的晚年,总算是幸福的。
他终于不用再终日扮演一个受人膜拜,议论,反对还有利用的标的式的悲情角色,他终于可以融入到眼前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也得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额外,还有一个绝佳的离世时机。
可叹古今中外,又有谁能挡得住这时代的无情巨轮,不作逐流飘零呢。
唯以在这所有的最后,说一句“难忘,你们,今生伴我行。
”
在看之前,和看之后,我都不能相信戏里的溥仪的扮演者,居然是个香港演员。
他演的太犀利了,入木三分,我震撼地不知该如何反应。
当然,其实我看非常公民,也是因为他去的。
唯一的遗憾是,国语配音太烂。
可以说我严格吧,我对配音的要求很高,看到这样好的演技配上这样平板的声音,多少还是不能接受。
他演得这样好,而他应该可以走更远。
一眼瞄到一个电视剧,叫《非常公民》写溥仪的戏(这个剧名真是好,中心语给定位,定语有故事性)就看了一集半,讲的是婉容、文秀的纠结、拌嘴,家长里短溥仪在戏院找到了心腹的太监、逛妓院和探讨“复清大业”不知道这个戏整个的结构和格局如何,是重戏说还是符合史实更重只是觉得,这戏挺好,短短的容量里那种末代皇室的颓势尽现,表面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底子就是哀婉那种气数已尽、皇室的颜面和实际的破败、回天乏力全在里面溥仪去逛妓院,心腹太监的架子还要端着,老鸨子不给面子非要问出来者何人太监气性一来掌掴了老鸨子,老鸨子一气招来打手溥仪心慌慌看着打手龇牙咧嘴一字排开心腹太监只能心生一计蹿到地上打滚,摆弄起戏园子那一套……总觉得溥仪的人生虽然尽是看点,但是写好了不易,这剧挺好
许多时候 一个人的童年对未来的影响很重要 自由缺失父辈陪伴的溥仪尽管在陈师傅教导下有了善恶是非之分也懂得了帝王之道 却依然没有驾驭群臣掌握天下的能力 无奈处于王朝末年 即使是雄才大略的圣主也难力挽狂澜 风雨飘摇不是一朝一夕 命运就是这样的开玩笑 没有公平与不公平 溥仪一生的行为 不难看出 他是一个胆小懦弱非常单纯但又不敢做亡国之君的善良的人 强加的重担根本是翻不起来的 懦弱不甘企图恢复祖宗家业 给满洲人民造成了沉痛的伤害因为懦弱 不敢大义 不敢死社稷因为单纯 相信别人 听信郑孝胥投靠日本建立傀儡国因为胆小 受制关东军淫贼 奴役满洲人民 也是因为善良 侍卫私通皇后 天大的绿帽也没有杀死侍卫作为帝王 家国天下 难以左右 尽不如人意电视剧侧重讲述溥仪一生当中的五个女人 家 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国 一个支离破碎的国没有享受过一天皇帝的该有的生活 尝遍了一普通人永远体会不到的痛苦 五个女人 原配的婉容和文秀属于包办期间 无从选择 与婉容之间也有过短暂的快乐 其乐融融 第三个谭玉玲该是溥仪最喜欢也是最能体谅很喜欢溥仪的 真的太可惜 第四个李玉琴就是无可奈何 本土旗人 土生土生的当地人 没有什么文化有事没事还能整两句二人转 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啼笑皆非 最后一个是李淑贤 晚年的皇上玩浪漫沟女 不能人伦很是可怜 身为男人 这种痛可真是难啊溥仪是坏人吗?
很负责任的说他不是 溥仪是好人吗?
也只能说是个善良的老人溥仪没害过人 由始至终 之前从主观角度上是这样 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人是因为他带来长久甚至一生的不幸溥仪到晚年也是一个单纯的人 尽管他有很多小心思 溥仪属于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历史的巨轮下淘汰的一个制度象征 不仅仅是大清皇族的重担也是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 被改造 多么可笑 输了的惩罚还得是被当做第一号改造人展柜欣赏公民后的溥仪最是凄凉 身份的转变是无可奈何的 心里上的转变是致命的 不同于普通人的际遇 从至高无双的天下主人到落地改造 唯唯诺诺艰难过余下的日子苦命人真的苦 一辈子身不由己 所有事有心无力 身份如是 承受了最后的帝国最后的王朝 公民后的溥仪最是凄凉 身份的转变是无可奈何的 心里上的转变是致命的 不同于普通人的际遇 从至高无双的天下主人到落地改造 唯唯诺诺艰难过余下的日子 连饰演溥仪的黄子华都说一共三十集二十几集都是身不由己 剩下的那几集还没有自己 导致演员代入角色太深一度抑郁黄子华真的演的特别好 抛开小成本忽略的很多细节简单的服装道具愚蠢的配音 华神真的就代入了溥仪的形象 就外形和传神当之第一人 演出了溥仪的懦弱自私无可奈何 晚年实在凄惨 看了让人悲悯
记起小时候还在读小学的某一个假期,无意间追起这部剧,当时年幼无知,只是觉得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故事很曲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让我对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小孩子当然什么都不懂喽,只知道爱一个人就应该单纯直接,不应该有任何的套路。
直到现在都不太敢重新回看这部剧。
PS:黄子华,一位好演员!
现在我会慢慢重新看回这部好作品。
看完了,虐翻我了!
溥仪的一生都在经受背叛,失去,可怜他从小都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生活,好在人生尽头的那几年,有一个人可以依靠,有周总理为他说话,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周总理好人!
我要去补书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曾经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部电视剧,记得的只有蒋雯丽饰演的皇后,没想到末代皇帝是黄子华演的,后来看过他的其他电视剧,真是感叹老一辈香港演员的演技,演什么像什么。背景音乐都是一种哀伤的调调,不管他们如何嬉戏玩闹,都让人唏嘘。
蒋雯丽不行 其他可以 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调子不喜欢 太低沉
越看节奏越慢
演溥仪最好的我只承认两个人的,陈道明和黄子华!这片子基调特别灰,看得致郁。
可怜的溥仪。
蒋雯丽是本剧一大败笔,当时年纪也不小演16岁也是醉了。。。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帝王,上位之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穷途末路,他注定无法力挽狂澜,只能做个末代皇帝。对于清王朝,他无法延续祖宗基业,愧对祖宗;对于自己的皇帝身份,他处处受制于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更别提掌控他人。被冯玉祥的军队驱逐出紫禁城,被日本人当作傀儡出任满洲国的总统,后来又被劳动改造,时时活在朝不保夕的惊恐中。他名义上是皇帝,实际确是一株浮萍,在乱世中飘零。即使这样,他也比他5个女人——文绣、婉容、谭玉龄、李玉琴、李淑贤要好,演完《非常公民》,饰演这5个角色的女演员没有抑郁吗?最该抑郁的是她们吧。溥仪起码有小明子,有二嫫,有七叔,为他打算,有这5个女人为他付出青春、感情,甚至生命。而文绣等人都是被半哄半骗入宫的,婉容和谭玉龄尤其凄惨,都是被父亲以获得家族荣耀的名义哄骗进宫,之后无声无息陨落
当年不懂事的时候看的,现在回想起来,这部片子太了不起了!!
跳着看了几集,这剧被垃圾配音和垃圾画质废了。而且质感上感觉差得有点多,服化道还是《末代皇帝》好,不过电视剧嘛,还是可以理解的。
追了小半年,終於把我認爲黃子華影劇中最沉重的一部給結束了,看第二遍應該是不敢了。看完又把《娛樂圈血肉史2》裡講到《末代皇帝》的部分重溫了一下:「溥儀有一個綽號,叫『傀儡皇帝』,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身不由己...劇本大概有一千場戲,裡面有九百六十場他都是身不由己。餘下的四十場好一點,因為是沒有溥儀的。這套戲有一個很大的命題,那就是『究竟人生是否有自由』,或者,不同人只是不同程度的溥儀,沒有選擇。」
多看几遍,越看越有味道
我记得我小时候觉得很好看
自从电影末代皇帝尊龙一出,以后的国产剧再竭尽脑子模仿也只是临摹经典罢了,以前我们总是沉浸在非黑即白的影视作品描写,TG没有一个不是高大帅气伟正形象,反派都是贼眉鼠眼做坏事,直到电影末代皇帝一出世,惊醒梦中人,大家才发现,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拍,于是赶紧跟在后面模仿照抄,国人就是如此可悲,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
黄子华演的真好啊,他演老年溥仪演的好我不吃惊,我吃惊的是17岁的溥仪他竟然也能演的这么好!秦海璐也有那么水嫩的时候啊。为啥都那么大年纪结婚了,还想着性生活呢?!
记忆更深的是片尾曲
剪辑功力太差,剧情不连贯,演员都是极好的。溥仪是历史的罪人,但这部剧只从纯粹人性的角度讲他的故事。观其一生,可称悲惨。不过,他因为有价值而一直受到保护,真正惨烈的乃是他身边的女人们。弹幕说玉龄是真爱,但在我看来,他前半生托付真心相交的只有小明子和婉容,后半生则是与淑贤相携走过。秦海璐和陈瑾的演技数一数二。蒋雯丽有着大地的蓬勃生机,演不来年轻的洋小姐,还是正宫皇后适合她。全剧两处泪点:溥仪剪下头发和指甲,放入玉龄的骨灰;“我们把末代皇帝改造了”。
三集弃,不是这个剧真的不行,表演上算是可圈可点,蒋雯丽虽然不像婉蓉但好歹演出了一个活泼的性格,秦海璐虽然形像上更贴合婉蓉,但表演不是盖的真的演出了一个内向的文绣(看过她演榴莲飘飘就会相信她本身性格不像文绣了),黄子华也比较神似溥仪和坏鬼皇帝的形像,然而偶不喜欢这段历史,非常不喜欢
配音烂是世界公认的 但我坚持看完了 并且从第一集忧郁到第三十集
黄子华演溥仪演的非常好 看的时候真的有绝望的心情 与他同在
那时候的电视剧看完了就像读了一本历史书,以至于现在想起来,还记得那些零星的片段与场景,以及那一曲饱含血泪的《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