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原谅他77次》,刚开始的感觉是,邱礼涛用叶念琛的手法拍了一部爱情版的死亡笔记。
故事的开头,周柏豪饰演的Adam和蔡卓妍饰演的Eva是一对拍拖逾十年的情侣,突如其来的“被分手”,让Adam惊慌失措。
在空窗期间,伤心的Adam,因为一次醉酒,被暗恋她的Mandy乘虚而入,然而,当回忆随着笔记本的文字汹涌袭来,Adam开始慢慢理解Eva分手的原因。
电影里面,有很多生活化的情节,那77次争吵的理由,很多情侣可能都体验过。
今天我想把电影题目“原谅”,“他”,“77次”分别拆开,尽量避开剧透,来谈谈这部电影。
1.关于“原谅”在电影里面,女主角Eva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刻,她说,“其实离开真的很难,尤其当原谅他已经成为了习惯。
”如果有看我公众号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在这个节目里面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辩题,有时候我会反复回播几遍,其中关于“原谅”的话题也不少:“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更值得被原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伴侣手刀逃跑,该不该原谅?
”当我们谈及“原谅”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通常都是,必定有一方犯错,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原谅”。
细看电影里面的“原谅”,第一次是Eva和Adam相约一起看电影,是Eva期待很久的《东京物语》,虽然这个在电影里面没有直接提及,但细心的朋友可以在Eva写的文字里面找到,并且之后他们去日本,特地下榻小津安二郎曾经住过的旅馆,可以看出Eva其实很喜欢这部电影。
正因为对电影的期望很高,所以男友Adam的迟到,即使是有很合理的理由,在女生看来,都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错。
一切都很普通,很生活化,对吗?
在现实中的约会,男生迟到,女生发脾气,男生解释,女生继续生气,男生再想尽一切办法哄女生欢喜…….同样的情节在我们的现实爱情世界里其实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但是让人最吊诡的是什么?
就是这部电影里面,我们只记得,一次又一次在消耗我们感情的所谓“原谅”,而没有收藏过每一分感动。
为什么在爱情里面,我们时刻想着怎样给对方扣分,而从来没有想过给对方加分?
试问一段只记得“原谅”过多少次的感情,可以走多远?
2.关于“他”在这部电影,被原谅的对象是“他”,不是“她”。
在一次访问里面,柏豪,阿Sa,还有李敏在讨论男女的爱情观差别,其中说到一个男女思维构造的差异。
举个例子,有时候男生在洗澡的时候把手机拿进浴室,女生就会开始想,他究竟有什么秘密藏在手机。
其实很有可能,他只是想在蹲马桶的时候听点有律动的音乐...他们还说到,男生的大脑就像一个云盘,里面的记忆删掉了,就没有了,不会再记得。
这里的比喻是说男生对生活很多小事,过去了就翻篇了,可以close file了。
但是女生更像一台电脑,里面还有一个专门收集感情垃圾的回收站,虽然在这个时刻,她选择原谅,选择自己消化那些因你而起的坏情绪,但是这些所有的记忆碎片,只是被暂时丢放在那个感情的回收站,说不定某一天她爆发的时候,就会把回收站里所有的记忆全部拿出来。
故事中的Ev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把和Adam生活中的所有负能量,不愉快,事无大小都通通记录在那个笔记本里面。
而最可怕的是,这些在男生眼里没有关联的过错,在女生眼里,全部都有关联。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被转发得很火的帖子,正好印证了男女思维构造之差别:
让我想起了电影中,Adam因为给Eva递了一包“葡萄干”的饼干引发的争吵:Adam反驳,“你不是吃葡萄的吗,为什么不吃葡萄干?
”Eva,“我吃葡萄,不代表我喜欢吃葡萄干,我吃水果,但我不吃水果的加工品,你懂不懂啊?!!
”Adam再次反驳,“那你什么吃巧克力,你不如直接吃可可豆好了”……3.关于“77次”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真的很担心,因为过去已经出了一大堆类似的大玩数字梗的爱情题材,例如很久以前让白百合大火的《失恋33天》,还有前几年郑伊健和周秀娜的《分手100次》。
甚至在周柏豪早期的电影《爱情万岁》里面,由郑希怡饰演的角色也曾经设下这么一个规矩,让她的男友用不同方式求婚100次,她再接受。
其实究竟是33天,77次,亦或是100次也好,都不重要。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一开始,就给我们的感情设了限。
就好像我们在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无论你前期手速多快,眼神多正确,你心里知道,你总是会输的。
当你给你的爱情设了限,那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得到终点了。
77次的争拗,会慢慢耗尽我们的感情,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次超越我们底线的不忠,已经可以让感情彻底破裂。
看完电影,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人写的影评,其中看到部分在为Adamb辩护的文章。
的确,如果只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琐碎消磨掉我们恋爱的热情,有点显得我们的爱情太脆弱。
所以李敏在安排这77次过错的时候,特地把一个很“敏感”的过失放在了最后,这也成为了电影中男女主角第一次分手的导火线。
把那个“敏感”的过错安排在电影里面,很写实,很沉重,因为那在现实中就时有发生,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最后陈咏开曾经在辩论的时候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人没有优点或缺点,人只有特点,当你把一个人的特点往好处看的时候,这是他的优点,而当你把一个人的特点往坏处看的时候,这又变成了他的缺点。
”电影的预告片里面有一句话,“爱情是一段迷失的旅程。
“很多时候,我们一开始看中的对方的优点,随着时间,可能慢慢都会变成缺点。
你以前觉得他性格很直,很单纯可爱,总是在你面前表露自己稚嫩的一面,但随着长大,你会慢慢地觉得他这样不成熟。
你以前觉得她温柔大方,安静贤良,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你的爱情世界总欠缺了一点什么,嗯,你突然渴望激情。
其实一段感情,总会进入平淡期,出现所谓的七年之痒,四年之痒。
有人提出一个假说,说人的细胞有记忆功能,可以纪录人的情绪,可以承载我们对身边这个伴侣的感觉。
所以,四年或者七年之后,当这些细胞开始逐一凋亡更替之后,我们便对这个人的感觉发生转变。
这个时候,内心有一只小魔鬼出来给自己开脱了,它揪着你的耳朵,跟你说,林子这么大,羽毛鲜亮的鸟这么多,应该及时行乐嘛!
何必难为自己,何必委屈自己!
《原谅他77次》很有诚意,特地为这部电影出了一首很好听的歌,《请你爱我》。
但我看完这部电影,想起戏中Eva曾经问过Adam一句话,“为什么你Day one 要追我?
”我脑海突然响起柏豪的一首歌,《还记得》。
“若你還記得當初 若你還記得那時候 怎樣認識 怎樣欣賞對方的美好 怎樣第一次約會 怎樣親吻他的額 就忘記恩怨 就跟他說吧 Keep going....”因为但正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里面所说,“这个城市这么大,一旦走失了,就可能这辈子不会再见到了。
”所以,请珍惜眼前人。
到底要原谅对方多少次,才能真正放过自己呢?
|捕心追影之《原谅他7
本期为【捕心追影】电台节目的精选文字稿完整版电台节目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听片目:《原谅他77次》店长第一观感:电影耽误了这么棒的主题,考虑看看原著副店第一观感:除了剧本和演技,电影都挺好的情绪指数:6.5观影结束后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水平,分数越高积极情绪越高推荐人群:#1 在感情中屡次受伤但仍旧无法做出决定#2 生活中总是出现小摩擦的情侣们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的电影是《原谅他77次》,导演是来自香港的邱礼涛。
女主大家比较熟悉了,香港曾经的天后组合twins中的阿sa,蔡卓妍,在剧中扮演Eva;男主也是来自香港的艺人周柏豪,在剧中扮演Adam。
女主的爸爸妈妈都是香港演技很棒的老演员了,一个是金马奖影后惠英红,女主爸爸是经常能在TVB中看到的形象。
阿娇、吴镇宇、黄秋生等大咖也有在电影中客串。
电影有原著,根据李敏的同名小说改编,目测比电影更有可读性。
电影在国内6月份的时候上映过,所以很多人应该有在影院看过这部电影。
我是剧透线故事以相爱九年的情侣Adam和Eva分手开始,然后男主Adam无意中发现Eva的一本名叫原谅他77次的笔记本,才发现长久以来一直忽视了女朋友的种种感受。
Adam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开始挽回Eva,Eva在原谅了他第78次之后终于开始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做出了分开的决定。
#1 情侣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要不要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
片中Eva在得到一本名叫原谅他77次的日记本之后,每次和男友Adam的冲突都会记在本中,似乎在每次合上日记本的一瞬间,之前的矛盾真的“翻篇儿”了。
可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每一次的伤害都在心上有了痕迹,否则也不会在一次一次的积累中,最终爆发。
店长和副店都一致认为,不加沟通和反思的日记形式对于情侣来说可能是定时炸弹,因为问题没有真正被解决,只是通过日记的方式刻意遗忘和压抑了。
记录更像是给自己的愤怒和仇恨多一些白纸黑字的证据,此外无它,那么裂痕的扩大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2 对方父母和伴侣的冲突要怎么应对?
Adam的父亲对他很严厉,希望他从事律师的工作,而Adam非常不喜欢,所以总是消极怠工,于是父子之间产生很多矛盾,这也影响了和女友的同居生活。
Eva起初是站在对方父亲的角度来教育Adam,并没有真正理解他内心复杂的情绪。
其实Adam自己是长期在父亲的教育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间焦虑和压抑的,这种情绪最需要的可能就是被理解,人的复杂性不是通过站在父亲一边或者他自己那边就能轻松化解的。
即使一时半会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方案,但是如果Adam的情绪可以被Eva理解,不加以评价,对二人的感情也是很积极的一个促进。
#3 如何对待情侣生活中性的问题?
第77次的伤害就是因为Adam不带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导致Eva意外怀孕,虽然表面上Adam很负责任地说孩子生出来就一起养嘛,但是并没有尊重Eva并没有准备好生孩子的意愿。
当Eva在Adam不知情的情况下打掉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恐怕是难以通过日记本的方式解决了,于是才变成了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决裂。
情侣之间的“性”,可能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的。
平时我们讨论更多的是要不要婚前性行为,但即便两人都一致认同,在安全措施的选择上也是需要彼此都尊重且达成一致的。
但很多时候都会以“哎呀,生了就养嘛”“戴着不舒服”“偶尔一次嘛”“你不是安全期嘛”等理由破坏约定,如果出现意外怀孕或者性健康问题,这些理由回头去看的时候都是非常荒谬可笑的。
相关视频:你为什么要睡我
#4 旅行对于情侣的考验?
Adam和Eva一起来日本旅行,结果就因为Adam没有提前做好规划,导致两个人因为迷路耽误了很多行程,在大马路上就吵了起来,结果分头行动,又因为担心彼此安危焦虑不安。
这个真是太典型的旅行中情侣会出现的问题了。
旅行可以作为情侣是否合适的测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曾经写过相关的文章,引用了钱钟书在《围城》中的名言——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
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庆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制作精细,多线叙事并不怕观众不懂,有胆识。
情节上多似曾相识,折射出社会各个阶层的风貌和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迎合这种意识形态的电影套路。
“原谅”这个词已经宣判了男人有罪——父权社会中男性是带有原罪的。
在这一场男女的恋爱战争中,对错没有那么简单,女主角并非是走投无路的纯粹弱者,“原谅”的双方是共谋的战友。
女主角在分手搬家的时候采取不沟通的态度,男主角面谈,她以发讯息的方式来折损对方的自尊。
到了后面男主角才知晓她的怨气来自于意外怀孕、心灰意冷和背地里去堕胎这一系列事件 。
女主角在做爱后发现男友没有戴套(此处情节荒谬,且完全可以服用事后避孕药),视为男友罪状之一 。
而未有沟通的理由在片中显示是怀疑男主角与其他人有染——仅靠发讯息的笑容来判断。
堕胎这件事上女主角强行剥夺男方知情权。
这是女方战争扩大化的小动作,事后以受害者姿态来反诉,离开的时候故意留下一本日记,背后亦布满心机。
影片对情节的荒谬与角色的行为的不合理都视而不见,只为从事件层面上推出“负心男”和“苦命女”的形象,是伦理片收买女性观众的常规手法。
车祸和堕胎是对伤害的浪漫化处理。
堕胎更是塑造男性施害者屡试不爽的法宝。
这种滥用的背后是堕胎行为在社会中的隐秘和普遍——性教育遮遮掩掩,女性在避孕与生育问题上的不自主,而堕胎手术广告却司空见惯。
男主角醉酒乱性也是大俗套。
无法自主的失身,错误性质很恶劣,但是还留出一丝或可迴旋的余地。
其背后是整个社会对男性无法控制自己性冲动的共识。
酒后乱性不会成为女性出轨的合理理由,涉及女性的情欲和背叛的议题从来都不是商业片考虑的范畴。
最后女主角回到男主角家中,发现男主角在分手当天就和别人上床,怒不可遏离开,开始考虑是不是原谅他第78次。
这个情节哭笑不得的地方是明明女方先提分手,并社交媒体上昭告天下,男主角这个酒后乱性连出轨都算不上。
男主角也同样遭受压迫,赴父亲生日晚餐的失态有很明显的自毁倾向。
以毁灭自己的前途和作贱自己的生活来让父亲难堪。
在自我毁灭的过程中,还捎带手贬低了新女友,其行为非常的幼稚和不善良。
男主角认定父亲与母亲离婚另结新欢是间接造成母亲的郁郁而终的主因 。
华语片影视剧的尺度可以接受婚前的夜夜笙歌、一夜寻欢、酒后乱性,但是对婚姻的态度却极其严苛。
这种双重标准也是令男主角产生对婚姻的逃避的诱因,儿戏婚姻是他幼稚的反抗 。
男主角习惯性的醉酒可视为逃避的体现,而某次酒醉偏巧正是女主角父亲过世之时,再次造成了他的“不负责任”。
当他赶到医院,这里用了一个dolly-zoom镜头,效果非常贴切,感觉他在向她走去,但是丝毫不觉得靠近。
男主角其实也有真诚勇敢的时候。
在向女主角母亲承诺会照顾女主角是一处,以及他鼓起勇气向新女友他坦诚自己还爱著前女友, 这其实是真正成长的一幕,但一笔带过,成为他不负责任的又一罪状。
片中女主角同样无法坦诚面对自己。
她始终生活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中,她的恐惧躲藏在讨厌的背后——讨厌男友迟到(其实大可以自己先进场),讨厌迷路,讨厌沙发长,讨厌男友和父亲不和 。
她的原生家庭是普通市民,母亲温良恭俭让,却纵容了父亲夸夸其谈、坐享其成。
与女主角同桌吃饭的闺蜜置办海外豪华婚礼,老公是剑桥毕业生,个中差距是显而易见。
她今日所得的独立自主都是自己辛苦拼搏换来的,但也有一朝失去的不安。
虽然有个出身中产又真爱自己的男朋友,眼看可以在自己这代完成阶级跨越,但是男友的不成熟与贪玩又让她患得患失。
她夹在两个阶层和意识形态中间举步维艰。
分手后女主角不愿回父母家,也没有自己的家,先住在闺蜜家中,正是夹心人左右为难的处境。
母亲对女主角和男主角的两席话代表传统观念对女性恋爱态度的定位。
女主角周遭的闺蜜都是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但婚姻仍是幸福归宿的普世证书,外在定位影响内在定位。
女主角的母亲在婚姻中没有更多选择(躲在厨房哭),女主角这代人虽不必隐藏哭泣,但无非哭泣的地点从厨房升级到了卧室,新旧观念的撕扯下仍不能畅所欲言——新女性要独立,受教育女性不能一哭二闹,但是“不结婚会有遗憾”。
她对男友的怀疑和不安,既没有父母爱的包容,又没有可靠的伙伴,面对世界仍然是孤独。
反观在职场上的女主角,则是一个比男人还要铁面和老练的形象,递给客户纸巾的时机都有精妙计算。
社会对于职场上成功女性的标准是——像成功的男性一样。
职场不但抹平其女性的特质,甚至个性也不需要。
同时,学业和事业并非出于爱好(这点男性都很难),谋生是一,二是为了结识这个行当的男性精英,职场不过是通往婚姻的预科。
片中富豪客户的对女主角的追求便是体现。
富豪施展各种浮夸的手段追求女主角是喜剧电影通俗的桥段,增加情节的趣味,帮大众揶揄拥有特权的人,观众都心知肚明最终女主角不会选择富豪的。
手法上,这部电影使用的是现代语法,而电影内核在讨论男女关系的态度上其实是非常电视剧的。
时至今日,女性的地位虽然没有达到完全的平等,但是受到高等教育并能经济独立的女性绝对不是没有选择空间,但很多作品还是会选择性失明地让她们没有选择,或许是一种(HK)受迫害示弱心理的普遍表现,难再见争气的港女。
阿娇有前度,阿Sa有原谅他77次。
这是邱礼涛导演的一部电影。
邱礼涛导演的作品我看的并不多,不过他的作品本身港片的气息很重,同时邱礼涛的很多部作品也都是关于香港的,大陆并不多传播。
无意中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家里送的无线网里有这部电影可以免费看。
没接触这部电影之前,这个名字给我感觉土的要死。
(豆瓣评分)大部分评分都是3星,我想这里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用笔记本记下要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本身就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
而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一生中要原谅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这部电影很写实,写实的程度达到了我敢说,任何一对情侣看这部电影都可以分手。
因为这里的原谅他77次太琐碎,太个人,太稀松平常了。
(豆瓣上的电影简介)以下列出几大致命事件A.Adam擅做主张离开律师所,去干了拳击教练
程度 Eva觉得Adam很幼稚:Adam总是和自己的爸爸吵架,Adam的原因是Adam的爸爸对Adam的妈妈态度很不好,甚至离婚在外面找了新的女人。
而Adam为了让他爸爸上火,放弃了自己的律师本行,去做了健身教练。
关键是,Adam并没有事先告诉Eva,而是自己已经辞职并且就职拳击之后才说,原因是觉得Eva会不同意。
Adam家庭属于中上阶级,所以就算Adam干boxing,一样也有足够的收入去维持。
不过,这里的背景:Eva是香港普通家庭的人,她深深体会到从一个普通阶层爬到中上阶级是什么感觉,所以对于Adam的放弃和抵触,Eva感觉很无奈,并且无所沟通。
B.Adam悄悄给其他女生发微信,也曾经在情人节其他女生出去看电影,还撒谎
程度 Adam和Eva处了10年,能够理解会有一些厌倦的情绪。
如果只是发发小暧昧的短信虽然不会破坏大的东西,但这种事件就像水滴石穿。
多了,就坏事了。
而且,还得看石质的坚硬程度。
C.Adam不喜欢戴套,而Eva不认为Adam可以当一个父亲,却怀孕了
程度 这是Eva原谅他77次中的第77次,然而,这第77次其实并没有被真正原谅。
只是这个事情,Adam很自私,没有责任感。
Eva同样很自私,没有想过这个孩子也有Adam的一部分。
直到最后,Adam都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一个baby。
其实,在Eva决定自己打掉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因为这份感情里,做主的已经只有她自己了。
D.Adam很喜欢喝酒,也经常和朋友伶仃大醉之后晚归
程度到喜欢喝酒,晚归时间不详细,出门不报告,对女朋友来说就是一件孤独而且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但不至于判死刑。
可以判30年有期徒刑的事情是因为Adam出去当伴郎,喝多了回家,而当晚Eva的爸爸出了车祸,Adam却帮不上任何的忙。
这件事,谁都有理由。
所以最后升级成为4星。
E.Adam和Eva闹分手之后,Adam去酒吧喝醉并换了新女友
程度···在Eva第77次原谅:打胎中,Eva选择了结束这段关系。
搬走了所有的东西,并发了ins。
说自己单身。
而Adam当晚在酒吧庆祝他教练学员的生日,然后喝醉了。
Adam有个很喜欢他的学员,学员知道教练分手后,主动和Adam发生了关系。
这个女生同样也是一个香港普通家庭出身,面对这个家庭条件优越,长相优良,身材一级棒的男子,马上就像口香糖一样粘了过去。
可惜最后,这个女生还是被Adam一句,我最爱的还是她,给“扔了出去“。
而Mandy被分手之后,也在Adam家里留下了自己的隐形眼镜盒,让后来被挽回来的Eva看见。
这就是Eva最后不能被原谅的第78次。
E.Adam总是和Eva的爸爸吵架
程度Eva的爸爸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文化程度不高,还有点自以为是。
Adam很讨厌过年去Eva家里吃饭。
每次去吃饭都会和Eva爸爸大吵一架。
让Eva和Eva的妈妈都很尴尬。
一个对自己父母和对对象父母都不好的人,大概也不要觉得他将来会对自己多好,会有多负责。
这里 我选摘了一位豆瓣作者的影评。
他的观点很犀利。
女生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分手也不知道到底是自己想要的 而不是自己需要的
今天是和男闺蜜去看了这部电影。
作为一个正在读大学,且很久没有爱情经历,但是体验过喜欢一个人时的那种小确幸,再看这部剧有些情节很能感同身受。
男主角的定位是大男孩,代表了我身边接触的大多数男生也就是男同学。
爱的真,和他们谈恋爱会刻骨铭心会很甜,可是某些随之而来的不踏实感,幼稚感……会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对这段爱情产生质疑。
大多数女生只想要一个看得见的爱人和一个稳定的未来。
可是谁能知道,自己现在牵手的这个男人到底是不是可以依靠的那个人?
到底还需要多少时间陪他长大?
在他身上付出的青春和心思究竟值不值得?
有些时候长不大的男孩只想了自己的这边。
迟到,脾气冲,沾花惹草……对他们来说这些有何不可?
没触碰到底线,你忍了。
长不大的男孩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不会看到你的付出,不知道珍惜你的好。
想想还真是可悲,用了大好时光培养了一个别人家的男朋友。
三生有幸的是他心里有你,在外面野花丛中流连忘返后回来找你。
不幸的是自始至终你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最后他甩一甩衣袖,把你留在原地。
一段爱情里信任真的很重要,当你们互相猜来猜去的时候,就分手吧。
找到了一个懂得体贴你呵护你的男朋友恭喜你。
如果找到了一个长不大的男朋友,个人看来,看看是否能确定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如果你愿意等他长大,等他给你他许给你的未来,那么坚持下去。
可是若如电影里,原谅了77次,他说他错了,可是你能保证他真的不会再犯了吗?
结局本来没想通,后来觉得女主最后放弃了这段感情,没有第78次了。
伤害足够了,就请潇洒的离开吧。
所以,如果爱不在了,等不起了,一辈子不长,不要浪费时间了,因为我只想找一个彼此相爱且成熟的成年人一起携手走过此生啊。
愿你我能遇到一个成熟的爱人。
其实我不会写影评,所以只能说一下内心的感受。
女主角Eva的设定是个律师,这多多少少都能告诉观众她会是个趋理性的女人。
例如她会告诉Adam希望他有怎样的职业规划,希望每件事都有商有量;例如在旅行前她会做好plan(从他们在日本的吵架“唔可以次次都靠我”可以得知);例如在意外怀孕后选择了堕胎因为她很明白Adam未ready好当一个父亲……当然,她也会有很多感性的方面,融进了一次次的原谅,而这种感性,主要都是源于她很爱很爱Adam。
电影里最大的感性应该就是她说分手却故意留下笔记本这一点了。
电影中还透露了她很喜欢小津安二郎。
说到小津我就不由得想起my little airport《爱情disabled》里的一句“小津安二郎说的爱是温柔的、隐藏的、非爱的。
”而隐藏,我觉得带着一种隐忍的感觉。
Eva把这么多次的原谅都隐藏在笔记本里,用隐忍的方式在暗中一次次地继续爱着。
我对小津导演的作品无甚研究,在网上看了很多评价,摘了这句:“小津的电影反映出一种人最深处的无奈与被约束的过往,他们坦然接受,继续前行。
”我想这句话,其实也反映了Eva在这段爱情中、以及在结尾的选择。
原谅很简单,但当中的一次次失望是会累积的。
Adam每一次的犯错,都为Eva心里添上一条刺,这些刺或粗或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就算有些刺细得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这颗千疮百孔的心随着时间能慢慢自愈…但在最后一次,不是刺而是一颗子弹打进来了。
咁试问仲点原谅啊?
Adam在跪下请求原谅的一幕中,几经艰难地说出了“爱”字,但我觉得他未必真正懂得。
就像他会内疚,但他永远体会不到Eva把一点一滴亲手写进笔记本的心情。
看完电影,男主角同样又姓张,难免会令人想起张志明。
有人说张志明最后不也慢慢长大慢慢改掉了很多坏习惯了吗?
Adam也可以为了Eva去改的。
Adam会改吗?
续集可能会。
但其实我觉得不需要续集了,因为很多事情已经是无法弥补的。
“爱不是他给得不多,是不知道我要什么。
”两个不适合的人,仅靠爱也会很辛苦吧,那为什么还要继续?
“人一生中,为真爱努力过,才算不枉此生”。
看到这句我眼眶热了一下。
但努力有用吗?
如果目标已经出错,越努力越错得多。
原谅他77次的笔记本最后还是扔进了垃圾桶,新的笔记本貌似也即将翻开,其实我支持Eva去迎接更好的。
不过,又或者……离开,根本是想要被挽留。
谁知道呢?
——此影评来自微博污力麦麦
暑期档上映的大片很多,部部让人失望。
昨天看了一部评分还不错的港产电影,以为又是春娇志明式的港男港女的平凡故事,却发现这部电影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演员的演技可圈可点,特别是一众老戏骨飙戏,结尾也不落俗套,除了颜值还有演技的电影,值得一看。
你要心碎几次才懂得真分手?
一开始抛出来的问题,恋爱中的情侣哪里回答得了,也许心碎一次,也许心碎到数不清,只要还爱着,就舍不得离开。
而所谓的原谅,不是因为忍耐力强,只是因为希望陪在我身边的依旧是你。
电影一开始的画面,是女主Eva躺在床上默默的哭,男主Adam躺下以后立刻入睡,当第二天他发现女主不在的时候,并没有在意,吵架嘛,偶尔消失,习以为常。
直到男主的几个朋友叫他去楼下买啤酒,他才念起女主对他以及他所有朋友的照顾与包容,他打女主电话关机,去房间翻看柜子,发现女主已经搬走了。
男主怎么也想不到,他被分手了。
女主躲去了朋友家,男主和一帮人出去买醉。
他们facebook互相关注,女主发了条动态,说自己已经变回一个人的状态,男主极度不爽,然后酒后乱性,带着一直暗恋自己的Mandy回家,直到他清醒,只对着Mandy说了句对不起。
Mandy笑笑说不要紧,我知道你醉了,可是我一直喜欢你,和你在一起是我昨晚的生日愿望,终于成真。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饰演Mandy的诗雅,演技比在《前度》里面升了好几个等级,这部戏里的她敢爱敢恨,当偷偷发现女主的日记,她窥视别人隐私的好奇欲望演得逼真,当男主带着毫无准备的她去见家长,她的窘迫和尴尬的表情也很到位,当男主说心里依然爱着女主,不能再和她继续,她举起手中的玻璃瓶砸向男主的一瞬间眼神里出现的愤怒,是演技的进步。
也是这部戏的亮点。
故事真正开始,要从这本女主经常抱着的粉红色日记本讲起。
这本子有个有趣的名字,叫77heartbreaks,而女主第一次遇到这本本子,就记下了她的第一次原谅。
她说自己作为一个律师,最讨厌迟到的人,特别是看电影迟到的人,刚好,那天晚上她的男友迟迟不出现。
目光被对面那座稀奇古怪的店吸引,她不由自主走过去。
这里出现了一个亮点,店主是由阿娇饰演,这是很多年没有见过的场景,twins又合体出现了。
她拿起那本奇特的日记本,想买又犹豫。
阿娇说你是我的第一个顾客,送给你。
她忍不住问,为什么会原谅77次,不是其他数字。
阿娇说一个人的忍耐度是有限的,7次太少,777次太多,我想77次差不多了。
女主拿着本子,记录下来。
直到男主出现,女主生气的扭头就走,她说这部戏已经开始一半了,还看什么?
男主不停解释暴雨塞车,迟到没办法。
女主问他,你看球赛又不见你迟到?
男主无言。
这大概是很多情侣的日常,对自己特别在意的事情总会很用心,就算万年迟到大王也不允许自己迟到。
可是对方特别在意的事情,变得有点无所谓,最多不就是吵两句,没有用心的事情,总归是做不好。
这里后续有一个情节也是女主在电影院等人,等了很久,却没有发火,因为这次她等的是闺蜜。
人很多时候特别奇怪,对闺蜜对朋友对兄弟,很包容,很多自己觉得无法忍受的事情,对方做了,却不会生气。
可是对另一半,变得挑剔无比,不肯退让。
如果你把另一半,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的去对待,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相处起来,容易得多。
男主开始看这本女主留下来的日记本,每一次的原谅,他都历历在目。
他不和女主商量辞去律师工作,去做拳击教练,女主和他吵架,说他不踏实,他说他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和别的女生暧昧发信息,女主发现他表情一直在偷笑,质问他,他反怪女主多疑,又是吵架。
他们去日本旅行,走错路,女主要他问人,他不肯,他扭头就走,丢下女主,等再回头,女主已经不见了。
他经常喝醉,女主每次照顾他,直到有一天,女主的父亲车祸去世,他依然醉的不省人事,不能在女主最需要他的时候给予关怀与陪伴。
他一页一页的看,直到看到第77次,这页纸被撕掉了,他疯狂的想知道这次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分手的原因。
而分手之后的女主在做些什么,她接一单又一单的离婚官司,各种各样的离婚理由。
她想起那时,问男主,在一起十年了,然后呢。
男主说然后继续啊,因为结婚就是离婚的第一步。
这里要谈一个严肃的问题,原生家庭。
男主的父亲是一位所谓的成功人士,开着一家律师楼,男主小时候他就出轨另外一个女人,与男主的生母离婚,男主生母后来患了癌症。
男主一直记恨自己的父亲,他对婚姻抱着敌对的态度,他忤逆又反叛,做任何事都不考虑。
女主的父亲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没念过书,所谓大老粗,喜欢对所有事情发表观念,大男子主义,而女主的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事事迁就。
原生家庭对两个人的影响很大,男主并不觉得一段稳定的关系需要婚姻来维系,因为在他的概念里,婚姻没有任何作用。
女主认为一段稳定的关系,需要一个真正的承诺。
他们在一起十年,女主又何止原谅了男主只是77次呢。
写到这里要把我认为全局最精彩的三个泪点写一下,不是因为男女主角的戏,而是因为女主妈妈的扮演者惠英红,不愧是香港的老戏骨。
第一次的哭点,女主带男主回家吃饭,在厨房里偷偷塞了一个红包给妈妈,女主说,过年利是,除了给你的,还有你要派给别人的。
妈妈的眼角都是皱纹,带着笑意的皱纹,她感动女儿的这份心意,可是她说上次你给我的我都没用呢,这次的也帮你存着,以后你需要用到的。
试问,哪一个母亲不是这样,我们给的所有东西,她们都是口里说着不要,心里全是感动,可是她们不舍得用,这就是母亲。
第二次的哭点,不是女主父亲意外过世,在医院,她母亲悲痛欲绝的靠在她肩上哭。
而是丧礼上,女主母亲哽咽着把男主拉到一边,她说,我放心不下我的女儿,我请你好好疼爱她。
这也是天下母亲的愿望吧,希望自己的女儿能遇到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因为她们的这几十年,不一定那么幸运,可以遇到。
可是她对女儿的爱,舍不得女儿受委屈,宁愿自己受委屈,这就是母亲。
第三次的哭点,女主按门铃,她妈妈欢天喜地出来开门,发现女主拿着七八个行李箱,她顿时明白了,眼神里是心疼是怜爱,她只说,你快进去,让我来拿。
饭桌上,她和女主说,夫妻相处,忍一忍就好了。
女主说,可是我不想像你一样,躲在厨房哭了几十年。
她妈妈欲言又止,强颜欢笑,大概她不会也不想告诉女主,这么几十年,除了因为你的父亲,更是为了你。
很多母亲,隐忍,不是为了伴侣,而是为了儿女,这就是母亲。
在女主朋友的婚礼上,男主出现了,他放了一个视频,里面是他们十年相爱的证据,他让女主泪流满面。
单膝跪地请求女主原谅,可是他说了半天,那个爱字却始终说不出口,旁边的人帮他助兴,果然这个爱字真的好难。
拥着女主回家,直到女主发现家里的Mandy的物品,女主头也不回的走了,她不会再原谅他第78次。
女主发现离开原来这么容易,她开启放飞自我模式,眼里出现的都是五颜六色,迅速坠入爱河,和一个新的男人,这个男人是吴镇宇演的,当然我觉得吴镇宇比男主周柏豪帅太多。
电影结束,影院的男男女女开始抱怨,说结局真烂,我想说,结局真好。
为什么男女主角就一定要在一起,原谅容易,再次信任难。
既然离开才能让人快乐,十年就十年,反正用力爱过,不枉此生。
电影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比如,女主发现她的老板黄秋生和男主出现过一样的笑容,就是和其他女生发暧昧信息的那种笑容。
当她的老板说要离婚的时候,女主一口断定是老板出轨了。
没想到,黄秋生老泪纵横,他说他爱他的太太爱了几十年,每每想起他们刚开始的美好,他都舍不得,可是他的太太十年前就告诉他,她不再爱他,十年前,他的太太就已经出轨了,他选择了原谅,可是他的太太现在要离开他,要离婚。
看回男主大半夜跑到女主家请求原谅的那晚,女主彻夜未归,因为女主那时刚认识了吴镇宇,她送吴镇宇去机场,可惜塞车,错过航班,吴镇宇对女主说,没关系,这一班没有了,还有下一班。
那晚,他们去了哪,做了什么,没人知道。
男主一直想要知道女主撕掉的那77次是什么,故事结束他都不知道。
是堕胎,女主打掉了他们的小孩,那天,女主问男主,万一有小孩了怎么办,男主说,结婚啊,生下来。
女主不屑又失望的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我怎么敢生?
她没有告诉男主怀孕的事情,她一个人去医院哭了一天,打掉了这个孩子,选择了分手。
为什么人不能公平对待别人,女主怪男主辞职不和自己商量,可是她私自打掉了属于他们的孩子,她并没有和男主商量。
她选择原谅男主,回家发现别的女生的东西,不听解释,扭头就走,可是那时他们已经分手,她也和一个男人彻夜未归啊。
人很自私,爱很无私。
爱是分享,爱是分担,爱是包容,爱是原谅。
主题曲唱着,请你爱我,因为被爱的快乐更多。
我想,别计较原谅了多少次,你在原谅对方的时候,对方是不是也原谅了你一次又一次。
爱情本来就是一场迷失的旅程,用力爱过,总归不枉此生。
剧中Adam无疑就是一个大反派对Eva十年的陪伴理所当然对Mandy热情的告白自以为是而Eva还是心力憔悴一次次重蹈覆辙Mandy是个明确的女子爱就是爱 就是知你是醉酒也与你做知你还爱前任也可以闪婚只是因为你是我要的人但她借Eva的笔记早早看穿Adam后迅速脱身幼稚 懦夫 自私一个帽子扣的比一个帽子准但Eva做不到是她不够了解Adam吗不 是太过了解 十年 十年啊Falling love是不可言说的疯狂选择原谅是自以为是的借口彼此都认为的相爱却始终不在一条道路上白色沙发 1T云盘 是Adam男孩子的用心 是Eva维护者的迁就电影票 看信息的偷笑 验孕棒我问自己为什么Eva要哑忍那么多为什么Adam怎么都不懂想起以前一个男性朋友跟我说男生的爱总是递减的原来一百分的恋爱这里不行扣一点 那里不行扣一点而女孩子的爱是递增的原来六十分的恋爱他用心了加一分 他好好陪我了加一分是这样吗剧中吴镇宇扮演的角色说他认为不应该去记下让人难过的事Eva笑着指了指左胸口其实都已经记在了这里选择去原谅 去忍耐 然而伤痕都在77次看到最后 Adam在公众下还是吞吐那时候心底突然一凉恍然明白只可惜 这样勉强的爱 也许只是习惯双膝跪地自我感动的壮烈不及镜子前Mandy留下玻璃细渣般的细节庆幸Eva最后终于醒悟小津安二郎的静默怎么去抓住拳击手想要的自由人要学会对一个自己爱的人说不
Eva第一次写在笔记本上的时候,我想一定不是她第一次原谅Adam.Eva说过,离开真的好难。
Eva也说过,原谅变成了习惯。
第77次分手的时候,是因为Adam还是那么没责任心,那么小孩子气,到了忍无可忍,Eva要堕胎的地步。
即便这样,Eva竟然还是给了他第78次机会。
置身爱情事外的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说,第7次机会,都不应该给。
可是看看他们之前的每一次争吵,每一个七十七分之一,虽然真的很让人恼火,但是又好像真的是很小的事情,所以无法痛下决心。
约会看电影迟到是很让人生气,对方不记得自己不爱吃葡萄也令人生气,但总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分手。
这些微小的不愉快,看到对方那张有点愧疚而委屈的脸,又气消了一大半。
互相爱的人,总可以少计较一些。
于是很快又和好了,甚至和好的时候还感到甜蜜。
Adam信誓旦旦的做出保证,Eva便一点都不计前嫌了。
我想,对于Eva来说,即便明知Adam天性如此难以改变,但还是会原谅他。
争吵过后,Adam自然的把头靠在Eva的肩膀上,像个撒娇的孩子,有时又男友力满满,大力的一把搂紧Eva。
恋人有时并不奢求对方能改掉所有的毛病,之所以和好,只是贪恋那一点温存。
爱还很多的时候,毛病也就显得微不足道,心也变得无比柔软。
但是七十七分之一越加越多,和好需要的时间越来越久,毛病越来越不可理喻,剩下的温存越来越少,最终一定会到达忍无可忍的地步,Eva也终于忍到了她的第77次。
在某一个Adam认为稀松平常的一天,醒来却发现Eva从她的世界消失了,而他甚至不知道原因。
原因当然还是一个微小的七十七分之一,但他前面已经排了七十七分之七十六了。
人仿佛总需要一个契机去做出改变,不管是开始下定决心去面对以前逃避的困难,或者是辞去不心仪的工作去新的平台,还是换一个地方重新生活。
对于Adam来说,分手的契机让他意识到他真的需要成长,需要勇敢,需要有责任心,收起他的孩子脾气,去追回Eva,他还深爱的Eva,这个世界上最包容他的Eva. Adam是一条小船,海上有很多风暴,他就不愿意去闯,安安稳稳停泊在了Eva的港湾,直到他发现他的港湾,不在了。
也不是没有别的港湾,但Adam就是想要Eva那一个,为他遮风避雨,七次,七十次,七十七次。
Adam叫张智思,粤语听上去像张自私,志明与春娇的志明叫张志明,两个人仿佛兄弟一样,都很幼稚,好像永远长不大,但有很多单纯的可爱,让人舍不得一走了之。
Adam是幸运的,Eva走之前留下了那本日记,留了一丝和好的希望。
最幸运的是,Eva还爱她,看到他们在港大最初在一起的影像,两眼泛着泪光。
如果不爱了,看到点点滴滴的回忆,也许会感慨,却不会动情。
Eva看到Adam真诚的道歉,认真的准备惊喜,甚至还贴心的把家具换成Eva喜欢的模样,以前的七十七就好像可以被直接清零,因为还深爱着对方。
Eva甚至还泛起了幸福而宠溺的笑容,仿佛一切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其实恋爱很怕温水煮青蛙。
Adam的毛病可以算是很小了,态度也好,买的礼物虽然不合心意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心,忘掉纪念日会认真道歉,总是有这里那里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大抵没有和别的女生拉拉扯扯,或者极端抠门吝啬。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都很小,所以Eva才可以一直忍受着,想着Adam总有一天也会长大。
可是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大学生却还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答应过要一起商量的事情却还是背着对方一意孤行,直到最后,竟然开始跟健身馆里的女孩有了不必要的来往。
如果Adam一开始就是一壶开水,那Eva早已决绝离开,但是Adam的一点点的小毛病,让水温维持在了可以忍受的程度。
反过来,正因为Eva每次都很容易就被哄好,所以Adam也从没有认真直视过自己的问题,因为觉得无论如何Eva都会原谅自己。
Eva像温水一样包容着Adam,Adam也就习惯在这个温水里永远都长不大。
如若一直是温水,其实也许可以走下去,但是Adam和Eva的水在不断升温,虽然也没有过临界点。
最后,第七十七次,Eva还是选择回到了温水。
但温水已经不是原来的温水了,Mandy的出现,让水变得浑浊,在Eva发现他人的痕迹的那一瞬间,仿佛有人偷偷把火调到了最大,水开始沸腾,Eva终于彻底无法忍受。
十年很长,但是终将割舍。
爱情不能单纯以时间长短来判定。
第七十八次,Eva终于要彻底告别伊甸园的Adam, 书写一本崭新的日记,和新的篇章。
Adam最后也会长大,也许偶尔也会怀念那个用十年教会他爱的Eva. 看完这部电影,总会想起生命中的一些人,为了在一起做出很多努力,也发了很多脾气,磕磕绊绊,忍受了很多次,原谅了很多次,最后所有的希望都变成失望,水温沸腾,最后的一丝眷恋也都烟消云散了。
即便曾经那么相知,那么了解,那么包容,曾经是对方的全部,最后却仿佛从来没有踏入过对方的生命中,只有些许的共同生活的习惯,一些共同培养的喜好,成为对方存在过的痕迹。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 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在大片云集的6月,排片少的可怜。
Adam就是你总觉得他要死不活不痛不痒不够在乎的那个男朋友,Eva就是那个死心塌地愿意相信男朋友敏感又细腻的女朋友。
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总能成为吵架的导火索,男朋友觉得你无理取闹,女朋友觉得你不够爱她。
是因为不够相爱么?
可能只是因为爱的方式错了。
压垮女朋友的最后一根草,逼死男朋友的最后一件事。
我们都觉得错的是对方,其实我们自己都有错。
你以为原谅很伟大,我认为下跪追回很伟大,其实只是自己心里的伟大。
好好沟通吧,在还能挽救的时候,不要用爱这个词去敷衍,不要用爱这个词去掩盖,当爱再也承受不住这些的时候,失去将会成为必然。
2🌟。当然选择不原谅他。阿sa很适合演小清醒可爱的港女。想想我们每个人的两人生活,都是在无数次的原谅中变得索然无味,有的人会舍不得付出的时间金钱和情感,但及时止损真的很重要。
不明白一些镜头存在的意义。看得有点难过。周柏豪好帅。原来快结束的时候想,影评就写“有些人之间就是有再吵闹也还是不会分开的笃定”,然后结局给了我一巴掌哈哈哈。
某些方面确实挺真实的,但我觉得爱情不应该是这么一回事,我所经历的也不是这样,矛盾能避免就避免了,哪来那么多麻烦。
这种男人为什么还会有人喜欢???为什么!!!
前76次其实都是情侣间吵吵闹闹,女朋友原谅了男朋友,男朋友也原谅了女朋友。没有必要那么作,以为什么都是男生欠自己的。只是那第78次的出轨,确实不能原谅。怎么港片里,男主角都长不大,女主角都这么作呢?同理,志明与春娇。
为童颜的阿sa加一星!!吐槽一下阿娇的造型令人无语。。。
阿sa真系好正
写实
在这环境下,邱导插入的香港有言论自由 争取权益不要耽误别人 五十年不变的台词 有点意思。。。
阿Sa阿娇姊妹花,还是这么好看这么青春啊
偏文艺,还比较耐看
为了看下一部准备,人和人相处要大条一点,原则问题当然不可,小事就不要斤斤计较了,这个本子是劝分手册吧。
emmm……老生常谈且无趣,还偶尔会有莫名其妙的自拍杆视角…
邱礼涛这部拍得真心不赖,渣男都不值得被原谅
我的妈呀,你还能原谅77次?
原生家庭的差距,工作上的分歧…很多问题都被女主角光环掩盖了,现实中可以形成heartbreak的机会只会更多,还是女生追求关系中的信任感安全感跟男生比女生更晚成熟之间的矛盾嘛。这类电影里面前度算是现象级的了吧,目前还是心目中Top。
客厅沙发墙上的《迷魂记》海报,《爱在》《消失的爱人》影碟,寻找小津写作的旅馆,邱礼涛夹带了不少私货啊。
无论是从演员,编剧,导演都非常完美。现在的阿 Sa 越来越有女人味了,耐看!最后还是一个开放式结局,Very good!
非要剖析男性角度和女性角度看待爱情的层次和等级,何苦给自己增加烦恼呢!本来挺简单的一个问题,发现了就解决,非要积累起来给两个人闷一个雷,矫情的恋爱真是麻烦!
Mandy和Eva,我全都要。好故事,但结尾很做作。好可惜的感觉。